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2 14:5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

篇1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很多石油企业在经济效益的压力面前,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对现象认识不清。诸如,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员工只要做好手头工作就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有的企业对思政工作宣传不到位,有些思政教育从业人员缺少明确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不利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

现阶段,石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由党委、党支部进行自上而下的文件传达,这种填鸭灌输的方式缺少学习互动性,而政治说教又尽显空洞,如此一来,预期的教育效果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石油企业的党委人员,大多都缺少石油工作经验,无法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教育,不能够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激励机制较为健全的企业,上进的员工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晋升、荣誉等,这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否则,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现在,仍然有一些石油企业,没有彻底改革“吃大锅饭”的现象,企业领导对于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石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托健全的工作机制。而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是以具体的日常工作以及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加强员工之间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不仅仅是单一部门的职责,应当由多部门协调配合,将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据此,通过完善企业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并加强整合,促进石油企业队伍向上发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二)有效结合实际问题,提升思政工作参与度

传统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提升石油企业员工接受教育的效果。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当树立新观念,冲破思想的禁锢,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借助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便应对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具体来说,在企业内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可以将经济新动向或者技术新焦点作为集中讨论的主题,通过交流互动,积极开拓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思路。在?@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让他们在考虑问题、搜寻对策时,都能够自觉地遵循思想政治标准,为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由此可见,打破常规,用先进的思想去武装员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壮大石油企业的政治力量,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借助先进技术,让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化

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石油企业应当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并结合论坛、微信、QQ等现代手段,设置组长信箱、经理信箱等,使企业思政教育的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创立多种交流平台,扩大群众基础,并逐渐丰富教育的内容,从而提升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员工勇于发表自己对于思政教育的想法与建议、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使他们更具有奉献与决策的精神。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领导了解员工的真实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同时,还有助于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篇2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得重新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西方,公民教育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地方可以为我们所学习参考。

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与渗透性的统一。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公开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备受重视,他们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强化主流意识,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权。但这种公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隐藏和渗透在学校的校园环境、课堂气氛、规章制度、教师言行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学校的建筑、人文环境以及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人文历史课程都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善于运用大量的实践活动、环境熏陶和大众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金修建国会大厦、纪念堂、博物馆等,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把参加社会实践当作青少年人生历程的重要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支持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道德的认识和政治责任感的熏陶。[1]许多学校还开设宗教课程,宗教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宗教课除了对学生宣传以外,还渗透着助人为乐、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责任感的培养。[2]

(二)层次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注重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规定教育内容,优化教育途径。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分层教学,特别注重它们的联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尽可能尊重个体要求,按不同条件向前发展。从小学到大学,从校园到社会,各个阶段相互衔接,螺旋上升,各个阶段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以及制定教学方法。我国在教育中也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层次,但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经常出现许多教育内容重复或颠倒混乱的现象,有些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的内容未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得教学传统陈旧。

(三)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目前,美国把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入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高校将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每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单之外,还要有社区出具的社区服务成绩表。一些名牌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则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必须提供社会服务的证明。西方学者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3]他们认为真正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判断力。西方学者注重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认为,离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家庭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社区中重视民主的价值信念的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是当代西方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实践性得到了体现,并且与社会性紧密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教育的全民化和协调化,在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中,实现了社会的整体教育,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间的糅合性。在各学科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措施上,可以学习西方国家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课程,又在其他课程中尽可能渗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时,更应该重视音乐,美术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的同时,教师通过对著名艺术家事迹的讲述,对艺术家工作热情、爱国热情、生活热情、创造热情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传达,激发学生的崇敬和向往,发挥出比灌输和说教更大的力量。总之,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效地糅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

(二)利用各种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践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少教,单身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增强光明、和平与宁静”。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开门见山直叙道理,而是引导教育者在活动和环境中发掘教育的目的和意向,使得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受教育者的心灵,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和性格气质。学校和教师应该和家长联系,为学生创造条件,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以公民身份角色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只有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才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激发他们的公民意识,使他们逐渐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篇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推进,以及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冲击对人们的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得不论在企业还是在高校中,积极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在国内,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高校和企业中思政教育方法的落后性,并试图展开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者大部分都集中在思政教育的单一领域内,缺乏多角度的深入分析。[1]笔者在本文中力图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且就这种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一、相关理论综述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为集体创造价值的所有的人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力资源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协调发挥其潜能,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结构和体系已日趋完善,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榜样带动法、激励管理法、柔性管理法等等。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管理学指明了新方向。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成为有效管理的基础。另外,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十分强调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这恰恰是以往的管理模式所欠缺的。[2]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特色教育方式,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社会人进行潜移默化,使得社会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规范能够与整体取得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理论教育法。这种方法类似于说教法,通过将企业员工或高校学生组织起来传授思政理论来达到提高组织成员思想水平的目的。(2)典型教育。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树立积极典型鼓励教育对象模仿学习榜样行为,或者通过消极典型,给教育对象一定的警戒作用。(3)自我教育法,即鼓励教育对象积极开展自我反省,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我国历来比较重视对组织成员的思想政治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指导,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也并不少见,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性质,即政治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实践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以及渗透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然而方法的更新并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使现有的思政教育方法逐渐偏离时展的需要。因此,开辟新的研究思路,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性

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门类,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随着学科的分化与交叉学科的出现,以及学科外延的不断扩展,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这两种学科之间的联系之中,并试图探索和研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相通性。[4]

1.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目的不同。企业或者国家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效益和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提高组织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

对象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范围较窄,通常局限于企业中负责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事务的人事管理部门,并不需要其他部门员工的参与。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全体党团组织成员为对象,并不区分部门。

约束力不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强制性,一经确立,便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循这种制度,没有个人选择的空间。并且一旦违反,就有可能会遭到相应的惩罚。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刚性则较弱,个人的自由空间也较大。

2.两者之间的统一性

教育方式相近。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政教育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模式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比如,思政教育中的典型教育法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榜样示范法,其实质都是鼓励大家模仿学习榜样人物的行为。

两者理念相似。两者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注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人的进步与发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对人的态度来看,两者可以互相嫁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推进,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逐渐发生严重的脱节,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甚嚣尘上。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引进,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我们看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二者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相近性为我们将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借鉴到思政教育提供了出发点,而两者的差异性又为我们提供了方向。这使我们能够取人力资源管理之长,补思政教育方法之短,并为我们正确发挥思政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作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学科结构的不断细化,将其思想引入到思政教育中的意义也逐渐加大。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原则等都能够为思政教育的原则导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再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测验与管理结合的方法、体验成就管理法、走岗式管理法以及合拢式管理法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教育工作开辟新的道路。最后,思政教育亦能够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来解释和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可能的减轻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1.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激励教育法

激励教育法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认可,利用精神或者物质层面的奖励对此行为进行褒奖,以此激励个体和周围的人都能够做到这种行为。已有不少企业和高校将这种方法纳入到了思政教育中,并取得一定成效。

(2)柔性管理教育法

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教育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育理念它以心理学中的人本理论为基础,将人看作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个体,强调尊重人的自由和个性。现在,我国思政教育者也逐渐意识到了简单粗暴的理论传授并不能有效解决组织成员的问题,反而可能引起逆反情绪。因此,逐渐接受了柔性管理的思想,且效果显著。

(3)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在主观能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人不是简单的机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管理中要注重发挥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他人的鞭策和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这一理念在思政教育中应用得最为广泛,业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

2.人力资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性原则是指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的建立和实施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注重效率、客观性与价值中立性。这一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我们在发现问题中贴合生活实际,在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法中符合人们的发展规律,以及在效果评价过程中保持客观。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指管理的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分工清楚,从问题的出现到解决再到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既保证了效率又使得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以提高效率,达成目标。通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含五个部分,即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学习和监督、反馈以及根据反馈结果调整目标和方法。这五部分构成了完整的系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开展。

(3)发展性原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但能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效益。在思政教育中,也应当注意员工的发展,不仅包括个人能力的发展,还包括人际关系、交际范围等的发展。通过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来为思政教育减轻阻力,创造条件。

3.人力资源管理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1)合拢式管理法

人力资源中的合拢式管理法是指个人和企业在发展目标、管理方式上的和谐与一致。“我就是公司”是合拢式管理方法中最为典型的表现。那么,要实现合拢式管理,企业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并宣传企业文化,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企业要合理地对员工期望进行管理。员工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对企业做出的贡献,预期应得的薪资福利和升职机会等。企业应当对这些预期进行有效合理地管理,在保证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剔除不合理期望,并予以说明。最后,企业管理应当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一位员工都能提供意见,也都有机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员工和领导之间的有效沟通,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借鉴合拢式管理法的思想和模式,一方面对组织成员的教育期望进行调查,了解分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并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之适时的引导,帮助人们建立合理期望,进而从根本上缩小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各抒己见,各尽其能,发挥主人翁精神。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不仅成为思政教育的接受者,更是参与者和协作者。

(2)走岗式管理法

走岗式管理法起源于教育体制当中,原指学校中教师资源的流动管理,以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走岗式管理法,则是规定企业中的中层以上领导定期到各部门走访查看,与基层员工交流沟通,以了解基层员工最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对领导和企业的态度与诉求。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它是联接底层和高层的桥梁,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益。另外,这种方法也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基层动态,提高管理效率。

将走岗式管理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动态,了解受教育者的教育诉求,深入基层,体察民意。只有先了解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才能够更加有效的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教育缺乏时效性这一困境指明了出路。

(3)测验与管理的结合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使用测验法作为了解员工的一种必要途径。测验包括两种,一种是心理方面的测验,一种是个人能力和业务素养方面的测验。通过心理测验,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品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力测验则类似于考试,但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不仅局限于纸笔测验,更多的是以绩效考核的形式出现。通过能力测试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员工素质发展水平,并给企业对员工的升职加薪产生一定的参考意义。

将测验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意味着要通过测验发现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教育结果进行考核。这样将整个教育过程加以量化,不仅保证了思政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还保证了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

――――――――

参考文献

[1] 韦美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2] 唐莉,高艳杰.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汪洪,刘晴.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特点、作用及选用原则.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篇4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1.内容丰富,地位提高

新加坡政府把它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使之具有战略地位。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美国的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两个主旋律: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2.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依然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但是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活泼有趣,如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辨论等。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除此,开展丰富的课外、校外活动,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并把分数计入成绩册。他们推行真实教育,课堂讲授结合社会生活,不但带学生去参观社会发展的成就展览,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这样学校德育就是开放的,延伸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重视师生关系、校内舆论导向、校园面貌等“隐蔽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许多国外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道德行为导向的管理。世界导师制发祥地的英国牛津大学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有规定,导师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有类似我国学校的“班主任”制度。中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管理学生的“硬任务”,如学生的注册、考勤、身体及心理状况,组织参观、旅游,与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等。香港地区的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增加自治能力。

另外,在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西方国家除直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大众传媒和家庭教育等方法,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渗透式”思想教育方法,例如把宗教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的传统。通过遍布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通过参加或宣传政党与政治活动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

二、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提醒我们,务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西方发达国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败坏、家庭崩溃等社会问题,现在各国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汲取其教训,加强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对教育效益的研究。

第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所以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绝不能忽视。中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第三,将重点转移到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上来。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92-01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知识密集型社会,还是一个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文化需求全面增长的社会。单纯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需求了。人们对精神享受和文化教养的充实和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希望能在学校中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素养,更好的完善自我的品质,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数学科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科学涉及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是最基本的一门学科。数学科学以其学时之多,学习时间之长,以及数学的特征,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方法上,对整体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能解决多少数学问题,因为这些数学问题并不太会出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而是通过学习、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来锻炼和发展人的思维,使人的思维逻辑能力更强,使人的思维能够做到多角度、多侧面、多视角,也使人的思维更宽广、更深刻、更完整、更科学、更合理、更灵活也更客观。因此,在本研究中将会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

围绕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这一问题目前研究比较多,研究主要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和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教学中的渗透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钱佩玲在《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1]中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数学思想与传统数学思想根本区别之一";张志淼在《数学学习与数学思想方法》[2]一书中指出"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中学数学学习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思想方法的形成也是学习水平提高的标志";朱成杰所著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3]中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具普遍性,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王培德在《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4]中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群体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认知个体的思维成果,蕴含着主体认识和改变外部现实的理性应变能力,起着由主观到客观又由客观到主观的适应调节作用";江阴市山观中学的徐培洪老师在《浅谈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5]一文中提到"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它较数学知识有更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渗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陈继章在《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6]中提到"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方法为手段。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重大,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因此,本文将围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这两个问题开展一些研究。

20世纪以来,由于数学基础学科中重大思想方法的出现,特别是数学公理化的形成以及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渐渐关心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始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探讨。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始自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波利亚著有《怎样解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徐利治教授在大学数学系开设"数学方法论",著有《数学方法论选讲》。自此,我国专家学者开始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许多数学专家和学者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有了很多著作出版,如郑毓信先生的《数学方法入门》,张奠宙先生与过伯祥先生合著的《数学方法论稿》。1992年8月国家政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组成部分,这使得人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重视。发展到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数学教学的特色之一。目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将《数学思想方法》列为一门课程,这给予了数学思想方法足够的重视。

本文作者根据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结论的第一点是就眼前来说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就是要他们学到数学的相关知识,然后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在学校期间比较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很快的解出这道题,在意自己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题当中去,在意自己是否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作者得到的第一条结论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比较表面的教育价值。

而结论的第二点是就长远来说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常出现数学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校中学习到得解题方法不能够完全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但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解答题目,而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一个人的思维。学生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的考虑每一件事情,才能接受其他的科学知识,才能培养自身的素养,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学生毕业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会慢慢的忘记当初所学习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可是却不会丢失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在学校中因为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而锻炼出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的,那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第二条结论是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篇6

一、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和本质,它是课程中的深层知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技术手段。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因此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即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除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篇7

在语文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可以称为语文发现法教学。指的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索问题,将教学中的活动性因素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师生一起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不同的想法,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使语文教学能够结合生活,为学生提供读书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探究式教学的优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施中,有些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课堂中是旁观者,无法激发学习兴趣,也无法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涉及到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具体的问题,也可以划分难度等级。这种方式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课堂学习任务,也都有可能被提问到。在此前提下,学生就不再会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地投入思考问题,可以回答教师的提问。

(二)遵循“民主合作”教学理念

“民主合作”教学观念的树立,可以摆正师生关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向,有学生来完成解决问题的课堂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师的作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共同讨论并获取知识。通过这种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思考和积极的讨论,才能获取问题的答案。

三、中专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创造问题情境

语文的探究式教学侧重设计问题情境,将问题再现到情境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在创设情境之前,要充分结合学生现有的认识范围,知识架构以及学习能力。中专语文在创设情境时既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也应关注到同年龄段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不同。既要统筹规划全体学生的学习,也要注重个体间的差异。除此之外,也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探寻兴趣。探究式教学在中专语文的应用中,一些表面上容易看成是有违于常规认知的矛盾,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寻兴趣。还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关键的问题上,而非集中于一般问题。在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再解决一般问题。

(二)合作和对话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合作和对话活动,而其基础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上。在中专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教师以及各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了和学生一起探寻知识的合作者,而教师的地位已从“师道尊严”转变成为了学生的对话伙伴,地位是平等的。

首先,教师应当善于倾听。中专语文课堂的主要以语言为中介的师生合作对话,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都是彼此的倾听者,然后做出回应。这就需要倾听者及时地倾听并捕捉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不能准确的领会对方话中的意思,就无法给出恰当的回应,为交流和沟通平添了许多的不必要的障碍。

其次,教师应及时点拨。在中专语文的探究式教学当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时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不来给你的倾向并及时加以点拨和指导。不过这种点拨方式并单纯的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探究方式,而是蕴含着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价值选择,为学生设置具有引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并获取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在对比和分析中进行鉴定取舍。

篇8

虽然2006年秋季以来,广东已经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政策,对于贫困的学生还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也难以抵挡辍学流。据了解,特别是在农村,每间中小学每年都有几名甚至十几名的学生退学,而且这些数字有增加的趋势(笔者本人也是名农村学生)造成这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2-01

思想政治这门课具有变动性、开放性、常识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需要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理论,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现代信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接触的环境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现在学生们也不再满足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了,他们更希望接受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的学习模式。所以,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的具有创新性与灵活性。

1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如今,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都具有兴趣广泛、思想活跃等特点,而且这一代接触的信息涉及范围更广也更复杂,导致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道德问题,而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高的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不高,而且纪律性较差,非常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他们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心灵容易受创,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强烈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中职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思想政治课教学日益边缘化,使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变成可有可无,结果,学生道德无知,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问题学生”的范围。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这些学生,甚至会起反作用。因此,必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2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的课堂教学主张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只需给与学生一些关键性的提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真理。在这一工程中,教师要营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一种课堂氛围,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思考,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在学生发表理论后进行点评,然后进行总结。这一过程需要实现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其交流表达能力,并且让其亲身经历,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记忆更加深刻。

2.2 改变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模糊情景的安排,让学生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对于问题的设立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可以一步一步增加问题的深度,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依照学生心理提出一些引发学生情绪的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讨论中。问题的答案应该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与其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给与一定的依据。在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整理,让后统一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正确观点的理解。

2.3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为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学生极易产生排斥感。新课改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现,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才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于另类,才能与学生开展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多思考的习惯,不能只依赖于教师的教授而丧失自身的主观积极性。

2.4 注意课后反思

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印象深刻的感知。因为学生自主的谈论学习,其讨论方向会多种多样,因此在课后,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总结工作。对于课堂互动过程中那些内容安排的不合理,那些安排的比较到位都进行记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意见和依据。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评价,能够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问题行为,对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和发扬,对问题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指点。特别要对那些存在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勤奋好学精神、不善交流合作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跟踪观察,有针对性予以重点督促、个别指导。

3 结语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提倡激发而不是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力口强积极的学生自学而不是满堂灌;提倡优化课堂讨沦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讲练结合而不是讲练分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渐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总之,在如今中职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积极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工作,不能一味的进行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案例1:当我谈到《敬人者人恒敬之》一课“尊重他人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时,课堂忽然有些混乱。原来学生就“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因此当堂展开了讨论。我先平息了“骚乱”,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然后举手发言。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然而争论的结果明显偏向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这一观点,如个别同学谈到了、以富欺贫等现象,他们在谈论这个话题时个个脸上流露出愤愤不平的表情。这种结果是我始料不及的,同时又让我心头掠过一丝惊喜:这是多好的教育契机啊!我并没有急于回到问题本身,而是暂时抛开了问题,先是告诉学生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已经开始走向成熟,然后高度肯定了我们同学具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听到我这么说,那些抛出“另类答案”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赏识带来的鼓励和温暖,增强了与老师的心理认同感。紧接着,在学生情感获得满足的同时,我再引领学生去分析“现实中的诸多不平等的存在”与“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并不矛盾的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认知上同样获得满足。

二、开展有效课堂活动

为完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任务,首先应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上来,这将为启动学生智力“发条”以保持学生一定的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内在动力奠定基础。毋容置疑,各种各样的丰富活动,无疑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有效催化剂。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案例2:以《有朋自远方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境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方法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在教学实践层面,容易被教师忽视,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真正落实。这次新课程关注学习方法,表明新课程要改变原来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内化这些方法。

案例3:在学习《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时,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寻求出较为具体的答案。

四、设计实践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