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3 09:40: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篇1

生物学科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初中生物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关注主体发展,落实知识目标

生物学知识既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标准》认为,在生物学“知识目标”维度上,每个学生都要在以下诸方面获得较为理想的发展:“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皮亚杰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提取并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为切实落实上述知识目标,笔者认为应将皮亚杰建主义理论正确应用于生物教学活动中。

譬如,初中生物学科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心脏”。学生要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功能,就必须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借助图片或简笔画,指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但这种教法对于促进学生对心脏功能的透彻理解效果欠佳。笔者对传统教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教学活动:感受心脏之奇妙认识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探究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感悟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保护心脏。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真实情景,为学生观察心脏结构、探索心脏功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情境。教学伊始,笔者用学生“自身”做文章,开展了“感受心脏之奇妙”的体验活动,揭开了探究活动的序幕。而对于心脏心房、心室,以及瓣膜的结构与功能,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求索,知道了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流出,并了解哪个心房与哪个心室相通,为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奠定了基础。总之,教学过程中,笔者能够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真实的生物学习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落实了知识目标。

二、提供交流平台,培养探究能力

“表达交流”是通过人际交往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传递的方法之一,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表达交流在探究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等活动实现的生物学科知识的有效建构。

譬如,在执教《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笔者创设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进行探究。首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小组形成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将两株生长相似的植株先做饥饿处理,再将一株放入水分充足的土壤中,另一株放入干燥的土壤中,再分别测其体内淀粉的产生情况。而另外一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则是:将一株植物饥饿处理后,先放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放置24小时,再将其放在干燥的土壤中放置24小时,再分别测其体内淀粉的产生情况。而后,各小组再进行汇报、交流,看看实验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这时,出现了一些质疑与反驳的声音:“这样实验不能保证两株植物的其他结构功能、生命力都相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即使干燥的土壤中也有少量的水分,这样对照,实验现象可能会不明显。”当然也有赞成、建议的声音:“采用同一株植物做实验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是否可将放在干燥土壤中改成放在空气中,这样对照也许更加明显。”在学生的思维进行一番碰撞之后,笔者相机点拨:能否改用同株植物的两张叶片为实验对象来设计出更为完善的方案?在笔者的指点下,学生重新审视并完善了自己的方案。最后,笔者播放了该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设计和完善方案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激发了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与交流的时空,并发挥了自己的点拨、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

三、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焕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的源泉。强烈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鲜活情境,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譬如,执教“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一内容,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体内结构总感到抽象、神秘莫测。为了让学生真切了解消化道各器官的位置及食物在消化道中“前进”的方向,笔者借鉴他人做法,开展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验生活,研究自身运用乒乓球推挤游戏,探索食物前进的动力。在第一教学环节,笔者在学生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后,提出疑问:“食物沿着消化道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人在倒立或者失重时,食物还能沿着消化道方向前进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后设计了体验和游戏环节:学生体验温热的水流通过口腔、咽、食道并到达胃,学生回忆噎食的感受并根据生活经验交流缓解的办法,兴致勃勃地参与了乒乓球游戏体验消化道蠕动的方向性,这些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通过游戏,学生很快领悟到,只要肠道收紧和蠕动的方向是一定的,食物就会按方向在肠道中被推挤运动。探究过程中,鲜活的情境让知识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学生热情高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个疑惑,自主性得以彰显,学得轻松愉快,成效显著。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94-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基本原理都以生物学概念为基础。可以说,生物学概念是生物科学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学好生物学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基础。

新课改后,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活动”,而对基本概念的教学有所忽视,对于一些核心概念,有些教师干脆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样死记硬背的教学不但不利于学生建构概念,领会概念的内涵,更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要防止轻视概念性知识的体验主义教学。”2011年审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也在原有内容标准的十个模块中,都增加了重要概念的描述,强调“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笔者认为,随着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强化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教科书就会很快启用,概念教学法会进入初中教师的研修、备课和教学工作之中。据此,笔者根据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概念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针对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核心概念以及与高中生物衔接密切的基础概念,探索一些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框架,掌握核心概念,为生物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通过实验强化概念教学的策略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实验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知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再上升到理论,形成概念,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动手参与教学。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往往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指哪些生物,甚至知道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规律,但却不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这就是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面对该情况,如果在上课前教师能带领学生先动手做几个生态瓶,要求学生想办法尽可能让瓶中的生物生存更长的时间,让他们来考虑必须给其中的生物提供哪些条件。课上再让学生来介绍他做的生态瓶,以及其中的各种生物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评出最成功的生态瓶。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一个生态瓶、一个鱼缸或是一个池塘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最后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在主动理解和建构概念的同时,还深刻体验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师演示引导教学。在学习“食物中的能量”时,学生对脂肪中能储存更多的能量总是将信将疑,这时教师可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燃烧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和水稻种子,分别测量使试管中的水升高了多少温度。学生通过亲眼见证,就很容易理解食物中的能量这一概念。

3.师生同步探究教学。学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时,对于小肠内表面皱襞和绒毛的结构和作用,学生因为缺少感性经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可出示两张看似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整的,一张皱皱巴巴的,接着请一位学生把那张皱纸展平,看着皱纸展平后面积比平纸大了很多,学生也就理解了皱襞和绒毛的存在能增大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这一道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用语言反复强调要有效得多,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

生物新教材中很多看似难懂的概念都可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来进行探究,只要教师指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探索,就能让概念教学化抽象难懂为形象易懂,化死记易忘为理解难忘。

二、概念图教学策略

概念图(comcept mapping)是美国康乃尔大学诺瓦克(J . D. Novak)和戈文(D. B. Gowin)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图,以帮助学习者形成认知结构,从而加强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例如,学习“人的生殖”时,许多新知识同时涌入,如果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受精过程、生命诞生的场所等概念单独要求学生记忆,学生的记忆负担就较重,这时就可利用概念图,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其理解和记忆(见图1)。

又如,“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的基础概念很多,很零散,这时也可用概念图来描述(见图2)。

三、联系生活实际的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概念是生物现象的本质抽象,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在概念教学时,可联系实际,把抽象的概念重新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血管、血液及其作用时,可利用一张城市河道图进行教学,血管就像纵横交错的河道,其中流淌的血液就像河道内的河水,血液内的血细胞就像河流中的小船,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画面,从而加深理解。

再如,学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时,可由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引入:“亲朋好友们都说你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呢?”“同学中有没有父母都是双眼皮,但自己是单眼皮的例子?”这样联系学生实际引入形象直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又如,学习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时,就可问学生:“米饭粒在口中细细咀嚼,会有什么味道?”学生就会仔细回想,答出有点甜,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消化酶的作用。

四、探究式概念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的内容很多,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例如,通过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构建学科概念体系的基础,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对概念的构建就会容易得多。

篇3

中图分类号:G4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升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初中生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课程自有其重要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生物新课改的突破口,笔者在此结合具体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生物的教学,生物教学可有可无,集中精力抓好几门大学科的教学,加上疏于管理,最后各门学科教学均没抓好。

2.从学生这方面来看,为了预定的结果,学生会主动弱化自己的生物学科的学习,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3.从教师这方面来看,某些教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的基本素质不高,一些小规模的学校只配备兼职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不够齐全。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有一些中学的生物学实验条件和设备仍然很差,急需改善和添加。从表面上看,学校配有生物实验室,但却没有实验器材,上头配置的实验器材还在仓库里,甚至多年未动,学生生物实验根本不做,学生从未碰过实验器材。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初探

1.提高生物教学高效性的具体策略

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分析、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还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即实施高效教学策略。我们把教师根据教学情境,采取教学行为来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称为执行教学策略的过程。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教学高效性策略就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并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谋略,是教师有效教学的谋略。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确保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具有经长期训练而形成的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上升为教育教学的技巧。

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生物教师要提高教学技巧必须要注意: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尊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性位置。注重再学习,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经常反思: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注意"保底",但不能"封顶"。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而不是大家平均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最重要的区别。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生物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有效上课策略

要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强化目标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化。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活化课程,由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实验的组织者、开发者转化。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教。

5.注重课堂心理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合理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把握知识和能力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态心理。

6.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要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实现实验选题的多元化。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组合。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由动手实到活动性学习。由自主探索到探究性学习。

7.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策略

现代教学观尤其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者,变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为现代的主动知识探索,使学生从知识的奴隶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老师的有效组织及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

8.媒体辅助策略

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就生物教学而言,实物及标本的观察及展示,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的适时进行,音像教材的选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开展等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具体体现。当然,不同的内容体系、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有针对选择媒体手段且突出一堂课的主要媒体。

篇4

初中课堂生活化教学既对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与发扬,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而且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初中生物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本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善于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1.注重生物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引入生活素材。但是教师需要把握的是这种生活化的材料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从学生的个人经历、生活经验着手,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这种方法方可显示出其独有的效果。此外,创设生活化生物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上逐步加深学习新知识,构建轻松愉快,但又张弛适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匪浅。

2.教师要加强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是有一定意义的。教师在每节生物课开始之前都需要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对课程导入进行完美的设计与策划,可以使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对“生物的变异”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在新课程即将开始的时候首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老鼠生来就会打洞?为什么一对夫妇皮肤都很黑,但是生的儿子是很白净的?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猜疑、设想,激发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都很感兴趣,进而教师再进行新课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合理地把生活素材引入教学活动中,注重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挖掘,把校内的课堂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这样有利于使学生领悟,生活就是生物的活教材,生物存在与生活之中,生活与生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态度,且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推动力。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感悟,逐步使其形成自身体验,能够将生活中的体验与教学的内容相联系。比如说,为什么夏季在屋里乘凉比在树荫下乘凉要热一些?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可以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回答出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致。当水变为水蒸气的时候,它将会对周围的热量进行吸收。另外,在对植物的吸水原理进行学习时,教师将生活中腌制咸菜的例子引入课堂之中,为什么在腌制黄瓜、白菜时,把盐巴洒在菜上,会渗出很多水?这是由于浓度的变化影响到植物的吸水程度,它也随着变化。

三、初中生物课堂活动的生活化

教师通过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整合,借助于探究活动、调查活动、角色扮演与网络操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助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其进行不断探索新知。

1.打造信息化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的基础教学设施也日趋信息化。比如,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介入了课堂教学,这些高科技手段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实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需,对一些生物信息进行有效搜索和收集。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视野,极大丰富了自身知识。另外,师生间传统的那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被改变,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更快捷的交流。此外,教师可以设定个人网页,让学生以跟帖的方式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度安排。教师除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与指导作用以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种网络的影响力,可以促使全体学生取得共同进步。

2.创建互动式课堂学习环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这种所谓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对教师个人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另外,教师在以往教学中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需要转变,要使学生感受到公平与公正,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使学生乐于与其进行交流。有些时候,因学生对某位教师有意见或者不喜欢某位教师,就会造成学生对其所带的那门科目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与学生处理好关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生生之间的交流要求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友谊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产生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这种团结意识来自于与其他组之间展开的竞争,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是生生进行交流的最佳方案。

3.构建实践式课堂平台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为初中生由于年龄、性格、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常会产生一些不自觉的行为,这些有可能影响其终身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使学生进行自我实践。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生物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生物是一门非常实践的课程,比如说,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使用与操作显微镜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标本的能力,让他们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经过自身实践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经过实践之后,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一步就需要教师给予充分合理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这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的。实践式平台的搭建对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在构建实践式的课堂平台工作中下大力度。只有这样,方可使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现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8):18.

[2]杨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242.

[3]谢华兴.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0):16-17.

[4]卢峥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加强核心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实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现象,掌握生物活动规律,为学生接受更高级、更系统的生物知识学习做好支撑。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做出探析,仅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景,巧妙引出生物核心概念

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中,教师只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在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创设出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并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性。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惑是思考的源头。只有学生对认知产生疑惑时,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才会被激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比如在《合理膳食》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人只要吃饱了就可以吗?”“怎样才能吃饱又吃好?”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水到渠成地引出合理膳食这个核心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为全家人选购三餐食物”的体验活动。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新鲜的食材,提供一个多层的金字塔形的篮筐。学生分工合作,按照三餐摄入食材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将食材放到篮筐的不同层面上,小组交流展示选好的食物篮。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反思并修订食谱,从而自主归纳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这一节课中,老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自主建构生物概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要想更好地掌握生物核心概念,必须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生物概念而言,其内涵反映的是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本质;而外延则体现了生物概念适用性,包括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因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仅了解概念定义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内涵与外延比较深入的认识了解才行。生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其本质的最完整体现,在对概念的区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教师先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并不了解,因此判断不一定准确。接着老师让学生分组观察制作好的生态瓶,并归类记录各种成分。然后再将生态瓶中的成分与其他几种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比较,指出相似的地方并归纳出各种成分的作用,明确非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得出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即概念内涵。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由于区域的大小、生物或者非生物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扩大了概念的外延。通过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让学生再次判断新课导入时老师给出的图片是不是生态系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不能浮在浅层的识记的水平上,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运用对比教学方法,区分易混淆的核心概念

在每一门学科的概念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容易将这些名词、概念或术语混淆,初中生物概念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些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往往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帮助学生将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生物核心概念的各种属性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就其关键属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概念,增强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掌握。比如“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此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教学,学生能辨析并理解“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能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基础教学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核心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系统化的生物学习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放在知识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与革新,灵活使用适当的策略来提高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实现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真正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词,最早见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一文。最近几年,有效教学在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如火如荼。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能否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前提下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两类:有人认为是让学生尽可能会做题,尽可能得高分并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也有人更关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变化。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前者虽然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后者不仅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吻合,还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当然认可后者并一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在认可“有效教学”是为了高效地促进学生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该首先从类似中考科目的、以获得高分为“高效”的教学“习惯”中脱身出来,然后站在促进学生高效愉快发展的角度上重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最终获得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信息交互多元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信息交互较为单一。信息输入方式以听讲为主,信息输出方式以口答为主,其他方式相对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情绪表现强烈;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以注重父母、老师夸奖转为注重被同伴所承认和尊重。

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吻合。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开小差、答非所问、“对抗”教师等情况也就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依靠教师个人的严格管理或能收效,却很难收到长效。改单一信息交互为信息的多元交互,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

1.输入方式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除教师口授外,还必须选择耳听、阅读、观察、观看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以此缩减初中生处于同一活动的时间,使其在每一类活动中都能处于自控状态。

除生物教科书外,可通过多种媒体,选择与生物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初中生较为关注的信息,构成多元化的信息源。这样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性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可以用动物世界的片段、大自然传奇的视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日记等,使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期激发好奇、激发探究。

2.输出方式和接受者的多元化

除口答外,还必须选择书面或黑板、语句或图像形式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走向独立、走向严密。

除教师外,还应让其他学生,甚至网络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教师的评价,还能从同学甚至更大范围获得评价,让初中生更多地获得来自同伴的承认和尊重,对其课堂输出起到更大的正反馈作用。

3.信息交互立足生本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初中生物课堂信息交互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趣味化”、弱化生物学科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坚持多元化信息交互始终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因而有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比较解析、合作谈论、小组汇报等手段,帮学生理清概念、掌握差异、了解过程,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二)学法指导科学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获得学法指导的机会较少。即便有,也以记忆指导偏多,其他指导较为少见。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然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较大作用,但有意识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也能意识到除记忆法外的、不少已达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被认为是好学法的一些认知策略的存在。初中生物教师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核心因素。

1.指导记忆方法习得

初中生物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教师会较多地指导学生用机械读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学生不能形成长时间记忆,而且常常概念之间会混淆,可见平时指导还不够科学。在不完全丢弃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背时指导他们将重点的地方划圈,读背后增加课堂检测等;告知或让学生发现简易的记忆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等;告知或让学生逐步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处、逐步学会画出概念图等,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逐步习得一定的记忆方法,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正反馈。

例如,我在完成“生物体的结构”教学内容后,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整理绘制出概念图。学生看了之后提议,把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在概念图上体现,最后我们一起汇总出如下的概念图。

2.指导智慧技能习得

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三类,初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有涉及。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这些指导在学生学习中的体现是模糊的,应该是指导不够系统和科学。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强化和反馈,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等手段,促进辨别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多地通过熟悉形象的例子、通过完成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变式练习等手段,促进概念学习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初中生物学习实例中的规则应用,对规则应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窍门,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我们平时教学中如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我在上能量与呼吸一章节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3.指导认知策略习得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认知策略这种高级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很模糊的。也因为认知策略的内隐性,给初中生物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也证实,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意识是模糊的、发展水平是较低的。但这并不表示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就不能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仍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认知策略的规则化描述。要强调的是,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运用认知策略带来的效益,才能让学生对认知策略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生物学教学中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呈现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策略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情感激励常态化策略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 则可发挥到80%~90%……”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是比内驱力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是一种最高级的激励形态。

虽然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但它还不足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维持长久的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此处的情感激励,可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

在适当保留来自教师的激励的基础上,在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中渗透来自同学的激励,再逐步习得程序性知识,特别是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伴随元认知发展出现的自我激励等,都能使激励走向常态,并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生物教师,期盼上这样的生物课。

篇7

在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没有学习的概念、先前掌握的概念和后来掌握的概念、具体的概念和抽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设计多种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资源整合、依据科学事实,帮助学生在处理加工转化信息过程中,构建初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意义。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三维教学目标是相互渗透并融合的,它们紧紧地贯穿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能力发展过程之中。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生物技能,掌握生物技能的前提是领会生物核心概念。如果把生物科学素养比做一座“金字塔”,由三维目标构成,那么,生物核心概念就是这座“金字塔”的框架图,知识与能力就是这座“金字塔”的根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金字塔”的上层建筑。框架图设计的精确,根基才会稳固,那么生物教学的根基才会更加稳固,“上层建筑”才能发展得越高。高效的生物教学,就是经过理解生物核心概念,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用思维导图来组织教学

以基因为例,引导学生总结“性状”,分析每个人各种性状的遗传,总结出人的性状与父母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基因对性状的决定奠定基础,再以基因为核心,引出基因的类型: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教师可以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进行适当分析与讲解,然后以某一种性状来分析基因的决定作用,如有无耳垂的图解,可以先用最简单的图解,然后层层递进;尝试让学生分析最复杂的基因决定方式,如血型的基因决定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真正体会到基因对人的性状的决定。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95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很多意识都是在初中阶段所形成的,因此,通过生物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生物课堂上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知识教学,但是,却不能通过生物教学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习仅仅局限于本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实验对于生物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生物是一门与人们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现象学生都能够用肉眼去观察,很多生物学科的知识都要借助于实验学生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在目前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实验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不管是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影响了学生生物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尤其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

3.生物是一门与人们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想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的知识,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很少能够走出教学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实践,这就使学生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同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不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学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比较差,学生不能有效的发现实际生活中能够用生物知识去解决问题,也不能有效的运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新教学模式,解决根本问题

创新既要注重理论上的创新还要注重实践上的创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进程中,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指引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把学科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全面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的培养。然而,现金初中生物教学仅仅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创新,教学模式依旧传统化。那么,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师要怎样创新教学策略,以生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呢。

首先,可以选用生活问题来设计教案。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在生活和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以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创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学生为主,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来带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其次,以生活实例进行实验分析教学。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许多知识是可以从生物实验中总结得出。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教学过程,是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推进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其实,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供学生亲自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操作中能获得有价值的知识,能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总结出实验的理论知识。总的来说,实验操作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最好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三、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影响着整个教学进程。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还不能在教学中创新知识,开拓创新思维能力。许多学校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止步于接受学习。那么,单一的学习模式是否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否为学生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呢?学校要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生物知识呢?

篇9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上级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全省初中、高中生物联赛、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生物开放式考查作品评比等活动,活动中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提高了学科地位。教师在多年课改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技能。教师们若能利用各级教研活动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学校发挥科组集体备课的机制,以老带新,专业教师帮扶非专业教师。实验课的设计与实施,不只是个人唱独角戏,而是由科组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从而带动非专业教师开展实验课,又克服了实验员配备不足,开展实验课时没有帮手的困境。

二、改进实验,开发实验资源

教材的改革促使实验的增多和变更,各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熟悉实验、把握实验。教材所推荐采用的一些实验仪器、材料,受到实验设备、地域环境等限制,不能满足。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制宜改进实验,用其他仪器、材料代替。如“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用几种规格不同的玻璃容器,比较难找到又易破碎,实验装置稳定性不高,实验难操作。可用塑胶饮料瓶代替小烧杯,插养带叶的天竺葵枝条,用两只塞有海绵块的小药丸瓶分别装25%NaoH溶液和清水,用透明塑胶料袋代替玻璃罩套住枝条和小药丸瓶,改进的实验材料、器具易找到、易组装、易携带,稳定性好,效果明显。

教师在当前实验器材与新课程不配套的困境中,应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努力发掘实验资源,善于利用本地常用常见的材料或废弃物,设计低成本的实验,如用饮料瓶代替试管、烧杯和培养皿等,用投影胶片代替盖玻片和载玻片。

三、巧用场室,培养实验小助手

近几年随着初中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实验室与班级数量不成比例,造成班与班、级与级之间争实验室。作为生物教师除熟悉生物实验的资源外,还要熟悉物理、化学等实验室的各种资源。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的许多仪器和药品都适合生物实验室使用,如物理实验室的天平秤、放大镜、干湿计和投影片等,化学实验室的酒精灯、烧杯、试管、量筒、碘液和高锰酸钾等。合理地利用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和资源,可以缓解生物实验室间数不足和实验器材缺乏的困境,提高实验课的开出率。

实验活动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特别在班额人数偏大的情况多数实验只能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有利于教师调控实验进程和课堂纪律,有利于学生分工合作和互相帮助。在教学策略上应根据学生水平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每班分成6至8个大组,每组选出1至2个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实验技能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时组织、带领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成为实验课的小老师、小助手。大大减轻因班额人数偏大,教师在实验课难以管理的压力,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篇10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课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却往往是单调枯燥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鉴于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切入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富有情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这一章节时,如果教师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将毫无兴趣可言。鉴于此,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向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在空中飞行的鸟有哪些?……哪些鸟飞得低矮而短促?哪些鸟飞得强劲而高远?……飞得低矮短促的鸟与飞得强劲而高远的鸟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说一说其中的原因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后,应对同学们的大胆想象和勇于发言予以肯定,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游戏:“请每位同学做一个折纸飞机,不会做的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然后进行‘飞行’比赛,看哪个同学折的飞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并让获胜者介绍经验和技巧,让大学分享和学习。”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渴望,有效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归纳和总结出纸飞机能否“飞”得高远的影响因素为:“纸的材质轻重;折纸的大小;纸飞机翅膀的大小;纸飞机机头的不同折法等。”并通过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得出“研究结论”:要想纸飞机能够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因素,一是重力,二是阻力,三是动力。此时,教师可以从上述“研究成果”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回答问题:“……请问鸟在空中飞行,是如何解决在空中飞行的重力、阻力、动力的?”从而使得学生水到渠成地认识和理解了“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新课的导入点,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适当采取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切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初中学生的低龄特点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的低龄化,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容易长期关注,如果教师不能予以解决,将一定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优化教学课堂。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探究《动物的行为》中的“动物的攻击行为”时,可以在播放两个羚羊的争斗视频后,利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同学们看到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学生:看到两个公羚羊正在争斗,表现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教师:同学们表述得很准确。羚羊是草食动物,它的长犄角不是为了获取食物,也不是为了自卫,而是雄性个体用来争夺雌性配偶的。同学们能否举出动物攻击行为的其他例子?

学生: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

教师:呵呵,这个游戏老师小时候也玩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种动物之间的攻击不属于动物的攻击行为,而是属于防御行为、捕食行为或其他类型的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所发生的争夺配偶、食物、领地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那么,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互相攻击和残杀,对于该种动物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学生:有害,动物间也应该互相友爱。

教师:你(们)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同种动物间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心态处于轻松愉悦之中,使得生物教学活动能够在快乐的师生互动中顺利开展,为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了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