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3 09:4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

篇1

1水泥路面病害及分类

1.1水泥混凝土面板断裂类病害

1)贯穿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断裂裂缝,按裂缝出现的方位和板断裂的块数,分为下列4种病害。

①平行或近于平行路面中心线的纵向裂缝。

②垂直或斜向路面中心线的横向或斜向裂缝。

③从板角隅到斜向裂缝两端的距离小于1.8m的角隅断裂。

④两条以上裂缝交叉,使板断裂成3块以上的交叉裂缝和断裂板。

2)纵向、横向或斜向裂缝和角隅断裂病害,按裂缝缝隙边缘碎裂程度和缝隙宽度,可分为下列3种轻重程度。

①轻微――缝隙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细裂缝,缝隙宽度小于3mm;或者,填封良好、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裂缝。

② 中等――缝隙边缘中等碎裂(或)错台小于1Omm的裂缝,且缝隙宽度小于15mm。

③严重――缝隙边缘严重碎裂或错台大于10mm,且缝隙宽度大于15mm。

3)交叉裂缝和断裂板病害,按裂缝等级和板断裂的块数可分为下列3种轻重程度等级。

①轻微――板被轻微裂缝分割成2―3块。

②中等――板被中等裂缝分割成3 4块,或被轻微裂缝分割成5块以上。

③严重――板被严重裂缝分割成4―5块,或被中等裂缝分割成5块以上。

1.2 水泥混凝土面板竖向位移类病害

1)水泥混凝土面板竖向位移,按产生原因的不同分为下列2种病害。①沉陷。②胀起。

2)沉陷和胀起病害,按其对行车的影响可分为下列3种轻重程度等级。

①轻微――车辆以限速驶过时仅引起无不舒适感的轻微跳动。

② 中等一车辆驶过时有产生不舒适感的较大跳动。

③严重――车辆驶过时产生过大的跳动,引起严重不舒适或不安全。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类病害

1)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处的损坏,按损坏的形态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下列6种病害。①接缝填缝料损坏。②纵向接缝张开。③唧泥和板底脱空。④错台。⑤接缝碎裂。⑥拱起。

2)接缝填缝料损坏,按填缝料出现老化、挤出、缺损的情况,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整个路段接缝填缝料情况良好,仅有少量接缝出现上述损坏。②中等一整个路段接缝填缝料情况尚可,1/3以下的接缝长度出现上述损坏,水和硬质材料易渗入或挤入。③严重――接缝填缝料情况很差,1/3以上的接缝长度出现上述损坏,水和硬质材料能自由渗入或挤入,填缝料需立即更换。

3)纵向接缝张开病害,按接缝的张开量可分为2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接缝张开lOmm以下。②严重――接缝张开10mm以上。

4)唧泥和板底脱空病害,可分为2种轻重等级。

①轻微――车辆驶过时,有水从板缝或边缘外唧出,或者在板接(裂)缝或边缘的附近表面残留有少量唧出材料的沉淀物;

②严重――在板接(裂)缝或边缘的表面残留有大量唧出材料的沉淀物,车辆驶过时,板有明显的颤动和脱空感。

5)错台病害,按相邻板边缘的高差大小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错台量小于5mm;②中等――错台量5~lOmm;③严重――错台量大于10mm。

6)接缝碎裂病害,按碎裂范围和程度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碎裂仅出现在接缝或裂缝两侧8cm范围内,尚未采取临时修补措施;②中等――碎裂范围大于8cm,部分碎块松动或散失,但不影响安全或危害轮胎;③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或危害轮胎。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类病害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层损坏,可分为下列5种病害。①磨损和露骨。②纹裂、网裂和起皮。③活性集料反应引起的网裂。④坑洞。

2)磨损和露骨病害,按磨损或露骨的深度分为2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磨损、露骨深度小于等于3mm。②严重――磨损、露骨深度大于3mm。

3)纹裂,网裂和起皮病害,按是否出现起皮和起皮的面积,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板的大部分面积出现纹裂或网裂,但表面状况良好,无起皮。②中等――板出现起皮,面积小于等于混凝土板面积的10%。③严重――板出现起皮,面积大于混凝土板面积的10%。

4)活性集料反应病害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板出现网裂,面层可能变色,但未出现起皮和接缝碎裂。②中等――板出现起皮和(或)接缝碎裂,沿裂缝和接缝有白色细屑。③严重――板出现起皮和(或)接缝碎裂的范围发展到危害轮胎或影响行车安全,路表面有大量白色细屑。

5)集料冻融裂纹病害可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裂纹出现在缝或自由边附近0.3m范围内,裂缝未发生碎裂;②中等――裂纹出现在裂缝或自由边附近,范围大于0.3m,受影响区内裂缝出现轻微或中等碎裂;③严重――裂纹影响区内裂缝出现严重碎裂,不少材料散失。

6)修补损坏病害,按修补处再次出现的损坏情况,分为3种轻重程度等级。①轻微――轻微破损,或边缘处有轻微碎裂。②中等――轻微裂缝或车辙、推移,边缘处有中等碎裂和lOmm以下错台。③严重――出现严重裂缝、车辙、推移或错台,需重新进行修补。

2在市政道路某线所使用的养护措施及效果

2.1 纤维加筋混凝土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对于表面裂缝没有达到整仓修复标准时的面板,采用钢纤维结构修筑,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提高混凝土延展性、坚韧性、抗渗性、抗冲击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掺入纤维后,混凝土抗压、抗折

强度提高幅度很大。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其抗

折强度、抗冲击、抗裂等性能优越,与普通混凝土比较,其抗断裂性明显提高,而且即使出现裂缝,也不会迅速扩张而断裂。实践证明该种方法有效,但是,造价较高,适合于交通量大的重要公路。

2.2 唧泥和脱空病害

水泥路面唧泥和脱空是一种水泥路面普遍存在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因为水泥路面基层材料一般都选用半刚性材料,其模量小于混凝土面层的模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板下基面板底与基层之间将出现微小的空隙,即出现了板下局部脱空,或称为原始脱空区。同时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温度引起板向上或向下的翘曲,加速了板与基础之间的分离,形成板底脱空。脱空的出现又为水的浸入创造了条件,当路面接缝或裂缝养护不及时,雨水从破损处浸入基层,渗入的水将在板下形成积水(自由水)。积水与基层材料中的细料形成泥浆,并沿面板接缝缝隙处喷溅出来,形成唧泥,唧泥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板底的脱空,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的损坏。我们在实际工作首先对于脱空位置的确定采用弯沉测定法。

(1)须用5.4m长杆弯沉仪及相当于BZZ一10的重型标准汽车。

(2)弯沉仪的测点与支座不应放在相邻两块板上,待弯沉车驶离测试板块,方可读取百分表值。

(3)凡弯沉超过0.2mm的,应确定为面板脱空。养护中,灌浆孔布设基本要求:

1)灌浆孔布设应根据路面板的尺寸、下沉量大小、裂缝状况以及灌浆机械确定。

2)用凿岩机在路面上打孔,孔的大小应和灌注嘴的大小一致,一般为50mm左右。

3)灌浆孔与面板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在一块板上,灌浆孔德数量一般为5个,也可根据情况确定。我们在养护中主要采用灌浆技术根据实际工程,灌浆后充填了板底出现的脱空,经过灌浆处治,从检测资料可看出原混凝土面板通过灌浆提高了承载力,通过多年的使用,证明该养护方法有效而且经济。

2.3对严重裂缝主要采用设置传力杆法

①设置传力杆方法,见图1。

1一保留板;2一全深度补块;3一缩缝;4一施工缝

图1 设置传力杆法(单位:cm)

②处理基层后,修复、安设传力杆和拉杆。③原混凝土面板没有传力杆或拉杆折断时,应用与原规格相同的钢筋焊接或重新安设。安装时应在板厚1/2处钻出比传力杆直径大约2~4mm的孔,孔中心距30cm,其误差不应超过3mm。④横向施工缝传力杆直径为Φ25mm,长度为45cm,嵌入相邻保留板内深22.5cm。⑤拉杆孔直径宜比拉杆直径大2~4mm,并应沿相邻板块间的纵向接缝板厚1/2处钻孔,中心距80cm。拉杆采用中l6螺纹钢筋,长80cm,40cm嵌入相邻车道的板内。

⑥传力杆和拉杆宜用环氧砂浆牢牢地固定在规定位置,摊铺混凝土前,光圆传力杆的伸出端应涂少许油。⑦新补板块与沥青路肩相接时,应和现有路肩齐平。

图2l一膨胀空间;2一填入接缝材料;3-支撑条;4一导裂缝

2.4 接缝保养

1)应对接缝进行适时的保养,见图2,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

①填缝料凸出板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出3mm,其他等级公路超过5mm时应铲平。

②填缝料外溢流淌到接缝两侧面板,影响路面平整度和路容时应予清除。

③杂物嵌入接缝时应予清除,若杂物系小石块及其他坚硬物时,应及时剔除。

2)应对填缝料进行周期性或日常性的更换。

①填缝料的更换周期一般为2~3年。

②填缝料局部脱落时应进行灌缝填补;填缝料脱落缺失大于1/3缝长或填缝料老化、接缝渗水严重时应立即进行整条接缝料更换,

③填缝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篇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ICU 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prevention of Klebsiella inf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Klebsiella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ase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sex, age, marriag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respiratory disease, smoking, thoracic operation, anesthesia time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6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172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and 4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thoracic surgery and anesthesia time > 3 hours. Through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nd thoracic surgery.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racheal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while patients withou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no smoking history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是重症监护室病房(ICU)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1],之前有学者对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发现克雷伯菌引起肺部感染的占比较大[2],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气管插管术后克雷伯菌生长可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本次研究通过对ICU病房气管插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2015年2月-2019年3月来我院ICU病房做气管插管术的6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2.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术后判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参照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3.分组情况  将气管插管术后发生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无肺部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结婚、气管留置时间、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吸烟、是否进行胸廓手术、麻醉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对数据进行录入,双人独立录入系统后进行汇总,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用决策树的方法选择影响呼吸道感染的分类组合,将每种组合所得到的因素分类汇总,设置决策树的停止生长条件为最大层数3层,父节点最小样本数100,子节点最小样本数50,拆分合并的置信度为95%,F检验的α= 0.05,假设检验以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患者基本信息

总共纳入612例患者,病例组有172人,对照组有440人,年龄小于40岁有82人,占比是13.4%,46-60岁之间有255人,占比是41.7%,大于60岁的有275人,占比是44.9%。男性有291人,占比是47.3%,女性有321人,占比是52.2%,已婚有538人,占比是12.3%,未婚有74人,占比是87.7%。

2.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表1),结果显示是吸烟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是否行胸廓手术、麻醉时间>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结果显示(表2)吸烟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和是否做胸廓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克雷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总例数

病例组(%)

对照组(%)

χ2

P

性别

 

 

 

 

 

291

88(14.4)

203(33.1)

4.021

0.134

321

83(13.7)

238(38.8)

 

 

年龄

 

 

 

 

 

小于40

199

61(10.0)

138(22.5)

1.902

0.386

40~60

191

55(9.0)

136(22.2)

 

 

大于60

222

55(9.0)

167(27.3)

 

 

吸烟史

 

 

 

 

 

191

69(11.3)

122(19.9)

9.237

<0.01

421

102(16.7)

319(52.1)

 

 

呼吸道疾病

 

 

 

 

 

219

104(17.0)

115(18.8)

64.722

<0.01

393

67(10.9)

326(53.3)

 

 

气管留置时间>4h

 

 

 

 

 

156

78(12.8)

78(12.8)

50.367

<0.01

455

93(15.2)

362(59.2)

 

 

是否结婚

 

 

 

 

 

538

151(24.6)

20(3.3)

2.603

0.272

74

387(63.1)

54(9.0)

 

 

是否胸廓手术

 

 

 

 

 

94

43(7.2)

128(20.9)

20.007

<0.01

518

51(8.3)

390(63.6)

 

 

麻醉时间>3h

 

 

 

 

 

107

41(6.7)

66(10.8)

3.935

<0.01

505

130(21.2)

375(61.3)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值

P

比值比(95%CI)

吸烟史

-1.46

0.273

28.645

<0.01

0.232(0.136~0.396)

伴有呼吸道疾病

-2.194

0.266

67.948

<0.01

0.112(0.066~0.188)

气管留置>4h

-1.235

0.221

31.112

<0.01

0.291(0.188~0.449)

胸廓手术

-1.268

0.352

13.007

<0.01

0.281(0.141~0.560)

麻醉时间>3h

0.322

0.366

0.773

0.379

1.380(0.673~2.830)

表2  克雷伯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用决策树构建住院费用分类组合

经过CHAID决策树分析,共产生3层节点变量,分别是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吸烟史,总共有4个病例组合(如图1所示)。结果发现,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的患者发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大,不伴有呼吸道疾病、且无吸烟史的患者发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小。

 

 

 

 

 

图1  克雷伯菌肺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构建决策树

 

 

讨论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像ICU中的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细菌感染可能性增多,有学者做过ICU阳性细菌培养中发现,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的菌株(21%),其次是大肠杆菌(19.7%)[4],国外很多文献都报告克雷伯氏菌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最常见的微生物。有研究发现,大约有60%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其可以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然而,有创机械通气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各种不良事件有关,有创机械通气的住院死亡率仍高达30.7%,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气管插管后微生物感染有关。本次研究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克雷伯菌感染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预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策略和指导。

篇3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94-01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省份以及地区频发牛呼吸道疾病,这一现状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的养牛业,并且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一疾病的调查显示,这种疾病多是以从外地引进而来的犊牛为病原载体。另外,还加上养殖户对于已引进犊牛的错误处理,从而导致了疾病的蔓延,给自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呼吸道疾病初发阶段,由于其病发症状与牛肺疫看上去比较类似,因此,导致了许多养殖户与兽医站将此病误诊为牛肺疫来进行草率治疗。虽然此病传播广泛,较为罕见,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与预防,这并不是不可以治疗的。

一、牛呼吸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有关专家对我国牛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牛支原体与牛巴氏杆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牛的上呼吸道在受到牛支原体的感染后,其牛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促使了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专家发现这种疾病主要是在犊牛的长途运输中,其抵抗力降低,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牛呼吸道传染疾病。

二、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由于这种疾病是新发的,我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不擅自引进外地可能携带致病因子犊牛

在养殖场对于肉牛的养殖中,养殖户应该尽量减少年幼犊牛的直接引进,采取自繁自养的手段与方法,以此来减少来自外地的疾病传入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牛呼吸道疾病的传入直接证明了犊牛引进的危险性,而如果当地养殖场确实需要引进犊牛,那么养殖户就必须要在事先对引进地采取充分的调查手段,并且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能够很好地、有效地确保犊牛源地的疫情安全,其次,在运输途中,相关人员应该要注意对犊牛的全程保护,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将运输途中犊牛的疾病感染率降到最低。另外,在犊牛引进后,饲养主不可立即将其混入牛群中混养,应该先将其单独饲养,观察其状态,大约为期三个月之后,饲养方在确定所引进的犊牛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牛群进行混合喂养,从而减少新进犊牛对已有牛群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保护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减少相关疾病的传入概率。

2.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预防与治疗

新引进犊牛后,饲养方在对其进行隔离饲养的过程中,应对其所有的健康状态仔细地进行观察,而对犊牛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轻微症状,例如咳嗽等不可轻视。对于出现这一类型症状的犊牛,通常饲养方可以先采取正常药物治疗的手段,比如使用“恩诺沙星”、“林可霉素”等药物,而除上述所提及方式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情况并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地补充药量,保证药量的充足,避免出现药量不够的情况。

3.当发现治疗失败之后,饲养方应该如何对病体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新型疾病,同时伴随着诸如传染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饲养方一旦治疗失败,并且发现犊牛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时,千万不可以擅自用土掩埋或者用火焚化等方式来进行处理,而是一定要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且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保存好犊牛遗体与现场环境,另外,如果有条件设备和手段,饲养方可以率先采取犊牛肺脏、血清、胸水等样品进行研究以对犊牛死亡原因进行确诊,并由相关部门处理病原体,以最大限度地将疾病的传播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目前我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处在开始阶段,对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充足,因此,国内暂时还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疫苗。从目前来看,在牛呼吸道疾病发生时,大多数还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但由于其药物的限制性,治疗结果不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养殖户的大量经济损失。

四、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在对病原的研究上,研究人员大多数只是考虑了牛巴氏杆菌与牛支原体的感染,却忽略了病毒的感染途径研究。在治疗上,对病原的准确快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现犊牛发病时,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及时采样,对病原进行诊断,确保及时科学治疗,病发后期,病毒隐藏较深,无法及时检测到,对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在确诊呼吸道疾病后,不能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除了抗生素外,还要结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伟,任娟. 牛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与防治[J]. 新疆畜牧业. 2011(08)

[2] 冯军科,薛飞,朱远茂,任宪刚,史鸿飞,高欲燃.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0(09)

篇4

关键词: 沙尘天气;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Key words: dust weather;respiratory diseases;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13-02

0 引言

呼吸道疾病是指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的急性炎症,是常见多发的疾病,危害较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受凉、感冒是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症。除此之外,温度骤变也可以直接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发病。许多研究均表明,呼吸道疾病不仅与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大气污染、职业环境也存在密切关系。

沙尘对呼吸道的影响非常大,沙尘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出现炎症反应,也可能让气道粘膜受损,甚至改变气道的结构,从而引起或加重一些呼吸疾病,比如肺气肿、慢性呼吸道炎症等。

1 沙尘暴天气及形成原因

1.1 沙暴和尘暴两者的总称是沙尘暴,它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地面大量的沙尘被强风卷入空中,把空气变得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千米。其中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就是沙暴;而大量尘埃和细粒物质被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就是尘暴。

沙尘天气是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统称,它是一种由大风将地面沙尘吹(卷)起、或被高空气流带到下游地区而造成的一种大气混浊现象,是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

1.2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因为很多因素都和沙尘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厄尔尼诺现象、植被破坏、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个有利因素都具备,比如强风,沙、尘源、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是强风,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是沙、尘源,但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能让风力加大,有利于强对流发展,导致更多的沙尘被更高的卷扬起来。

有关研究指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形成沙尘暴:一是首先一定要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即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具备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基础,即大风,它是可以保证沙尘暴远距离输送的动力;三是需要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即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通过沙尘暴多发生在午后傍晚就可以显现出来;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除了上述条件,形成沙尘暴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形成沙尘暴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

2 沙尘暴对呼吸道的影响

沙尘天气会造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会严重的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心脏病患者。通过呼吸这种颗粒可以进入呼吸道,特别是直径在0.5-5微米的颗粒可以通过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从而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颗粒物表面还吸附着多种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肺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全身有危害作用,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多种慢性病,甚至癌症。

沙尘天气还可能会诱发一些疾病,比如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和传染病等。一般条件下,如果是少量的尘埃,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就可以过滤到,但是如果是沙尘天气带来过多的尘埃,很有可能让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便是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的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3 预防措施

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但是,只要及时的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沙尘天气带来的不便。

3.1 提早进行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在大风干燥多尘的天气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活动频繁,并利于传播,容易诱发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气管炎、哮喘等。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滴几次润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况可以经常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干油,以保持鼻腔的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3.2 避开风沙锻炼:为了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疾病复发,可以在平时多多的锻炼身体。但是如果遇到风沙天气,应该选择在室内锻炼,特别是老人、体弱者。

3.3 尽量远离户外:当沙尘天气来袭时,应该马上关闭门窗,必要时可以用胶条密封住门窗。最好不要在强沙尘暴的天气出门,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3.4 保持室内湿度: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在风沙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导致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对此,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3.5 外出戴口罩,回家快洗脸: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群,要减少外出。沙尘中悬浮着大量颗粒物,细微粉尘过多、过密,尤其是小于两微米的微细颗粒。外出者应戴上口罩。回家后赶快洗脸,尤其是口鼻,尽量阻止沙尘吸入体内。

3.6 多喝水,多吃水果:尘沙干燥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蔬果,既能赶走干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湿润,也能加快体内尘土排出,缓解咽喉的不适症状。

沙尘对呼吸道的影响是广泛而直接的,严重者会引起气道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或加重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等呼吸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沙尘天气要加倍防范,没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也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搞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杜,1986.

篇5

1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细菌性呼吸道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萎缩性鼻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瘟等)及由寄生虫、营养不良、应激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既有病毒性病原,也有细菌性病原,但经常是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猪感染了原发病后,致使猪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该病与气候、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的好坏密切相关,如饲养密度不合理,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圈舍通风透气差、有害气体和灰尘超标、饲养管理人员的错误操作、消毒不彻底、猪只营养不良、防疫措施不完善、寄生虫和应激因素等都会成为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

3防制措施

当前,我国猪品种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由于之前引进种猪随意性较大,在种猪引进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新的猪病也一同被引进来,加上当地原有的病因没有消除,所以,猪呼吸道病的病原很复杂,常常是混合感染,病猪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寒冷季节困扰猪场的呼吸道疾病,必须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制”的畜牧生产理念,从良好的环境卫生、科学饲养、严格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来预防猪呼吸道疾病。

3.1环境控制

猪喜干燥、温暖、舒适卫生的环境,而基础设施差的猪场给猪提供的多是潮湿、寒冷、肮脏的环境,常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春季节各年龄猪只适宜的温度:初生仔猪,32~33℃;28d断奶仔猪,不低于25℃;育成、育肥阶段猪,20℃左右为宜。保证空气质量,在保证猪舍温度的同时,做好清洁卫生,搞好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降低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3.2选择质量可靠的均衡日粮

针对猪群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提供科学、均衡的日粮,保证猪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常会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此外,饲料的发霉变质也会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所以必须保证日粮营养充足和饲料质量安全。

3.3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各阶段均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每批猪出栏后,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杀灭病原体,空置1周后再转入新的猪群。只有这样才能切断病原体的生存链,杜绝把上一批次猪的病原体传给下一批猪。

3.4免疫保健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特别在母猪产前要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病的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的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仔猪要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猪群做好驱虫保健工作。

3.5预防性用药

篇6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近年来在养猪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病原性因素和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饲养密度过大、转群、去势等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肺炎的一类疾病。该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时,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该病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药物应用和疫苗紧急注射不见明显疗效,致使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控制难度增加,病程延长,短者一个月,长者数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侵袭断奶后仔猪,监床多发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最普遍的是10-20周龄的育肥猪,由于此时猪群正处于猪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加之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所以该病发病场的猪群发病率高达40—70%,死淘率高达20-30%。主要表现了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基本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结膜发炎,眼内分沁物增多、流泪,有时眼眶水肿,有的出现腹泻,猪只生长缓慢且不均匀,明显出现消瘦。

2、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

猪呼吸道黏膜是猪体一道特别的防御系统,可保护下呼吸道免遭入侵病原体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危害。如果这一防御体系受到破坏,那么猪只就丧失先天性免疫系统,导致发病。

(1)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是近几年影响养猪业的一种新型疾病。它是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可长期存活于猪体内,严重影响免疫系统控制其它病原体的能力,对机体产生很大的免疫抑制。另外,由于肺部抵抗外来致病菌病感染的能力下降,呼吸道及肺部就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和非病原体感染。因此它是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的关键性病原。其典型症状为母猪妊娠晚期流产或早产;仔猪呼吸道疾病增多,传播迅速,在猪群中持续不断感染,难以清除。

(2)猪气喘病。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气喘、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由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机体自身抵抗力的降低等,促使猪肺炎支原体在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上定居并将其破坏,致使猪体失去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去,导致发病。肺炎支原体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该病防治中,控制猪支原体肺炎感染也是关键所在。

(3)猪流感。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高热、流泪、流鼻、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为特征。该病可发于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猪只,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猪流感病毒附着于纤毛,在鼻黏膜、扁桃体和肺中繁殖。损害猪肺部的防御体系,致使猪对其它病原体失去抵抗力。若为单一的猪流感病毒感染,往往呈现良性过程。若出现继发感染,症状和病变加重。

(4)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是可引起并诱发猪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病毒。圆环病毒感染猪只后,使患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导致体况下降,从而增加了机体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主要侵害1--2月龄的小猪,若不出现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只着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视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往往对该病的控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各养猪场生产者来说,应对本场的生产条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虽然,PRDC的病因非常复杂,不过假如猪场管理得好,就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加强卫生消毒以减少生产区内病原微生物;全进全出,对固定的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猪舍的定期消毒,力求清洁、干燥,并保持适宜温度和降低舍内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猪群饲养管理以及饲料营养均衡且充足,以增强猪群自身抵抗力;尽量减少猪群中应激的发生,不能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

(2)抗体监测。有条件的猪场可定期对PRRS、猪瘟、伪狂犬病、PCV2、猪气喘病和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等疫病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一般一季度可进行一次,若阳性率相对以前有所上升,说明猪场在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或免疫接种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3)免疫预防。由于各养殖场的情况不同,因此应根据本场PRDC的发病情况和实验室对各疫病的监没情况进行相应的免疫预防。

(4)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要重视联合用药,如抗病毒药与广谱抗菌药联合使用,并随时根据猪病症状的变化情况,更换治疗用药,防止出现耐药性,该病发生时,往往是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所以尽管选用针对致病菌的敏感药物,其病程也要持续7-10天,而一些猪场对此认识不足,希望医治两天解决问题,结果频繁更换药物,使应用的药效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临床治愈后,再坚持用药两天,以免疾病出现反复。

参考文献

[1]谢显泰,程功华等.江西畜牧兽医杂志[J].2003,(3):30-31.

篇7

3.江苏省兴化市茅山畜牧兽医站225713;4.江苏省兴化市戴窑畜牧兽医站225745)摘要:为探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的检测和综合防治措施。随机从我市50个临床确诊为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感染的猪场中选择200份肺部感染的组织,同时抽取了1500份血样,通过PCR、感染抗体检测以及细菌分离等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之后,有96.0%的猪群都存在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猪肺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而引起感染的病原较多。做好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的检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的检测;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猪呼吸道疾病的一个总称,具体指的就是由不同的细菌、病毒、环境以及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早期的生长育肥猪以及断奶后的保育猪,猪呼吸道综合征会使得猪生长缓慢并引起猪肺炎的发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率介于30.0%~70.0%,而且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病猪死亡,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养猪场的发展以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本文主要对我市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的检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论述,现就其中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随机从我市50个临床确诊为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体感染的猪场中选择200份肺部感染的组织,同时抽取了1 500份血样,关于猪呼吸道综合征猪场的评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病率介于30.O%~70.0%,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厌食、咳嗽以及发热,经测定后体温介于40~40.5℃之间。对于发病率介于30. 0%~70. 0%之间的猪场中的死猪采取肺淋巴、肺等器官,主要用于细菌病毒的检测,并从中选出病前以及治疗之后的血清进行检测。

1.2 方法

核糖核酸的提取。选取病猪的肺以及肺淋巴组织,向其中加入缓冲液,之后研磨直至组织块消失,将研磨后的这些液体加入离心管中,注意冻融循环不少于3次,之后离心操作。

提取上层液体lOOmL,同时加入400μl.变性液以及lOOμL氯仿异戊醇液,将这三种液体振荡之后进行离心操作。离心结束后选取上层清液lOOuL放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异丙醇继续离心,整个检测过程中需要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最后测得的猪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的阳物产物为514 bp,

脱氧核糖核酸提取。选取病猪的肺淋巴以及肺器官,研磨之后加入缓冲液,之后研磨直至组织块的消失,注意冻融循环不少于3次,将研磨后的这些液体加入1. 5mL离心管中,之后离心操作。提取上层液体lOOμL,同时加入100μL氯仿,摇匀后离心,去上层液体加入并逐步进行,最终检测出来的PRV阳物产物为526bp。

细菌培养。根据细菌的生活习性,选择5. 0%的脱纤兔血胰大豆蛋白琼脂,这些营养物质再倒入到培养基之前需要加入1. 0%的辅酶1。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需氧和厌氧两种培养,厌氧的培养主要使用烛缸法。在培养成功之后需要对培养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之后可以进行生化试验,将1. 0%的辅酶1加入到疑似病毒的样品中进行鉴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出提取物的组成。

2 结果

对50个确诊为猪呼吸道综合征的200份猪呼吸道综合征样品中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其中PRSSV的阳性率达到了89. 0%,而MH的阳性率达到了90. 0%,这两种属于主要的病原体。此外比较多的还有链球菌,占到了64. 0%,具体的数据见表l,此外通过对不同养殖场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养殖场中猪呼吸综合征的发生的情况是有差别的,但是这种差异不明显,而且这些养猪场发生猪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PRRSV和MH引起的,其他的一些细菌仅仅只占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3 讨论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猪呼吸道疾病的一个总称,具体指的就是由不同的细菌、病毒、环境以及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早期的生长育肥猪以及断奶后的保育猪,猪呼吸道综合征会使得猪生长缓慢并引起猪肺炎的发生,在养猪场,猪呼吸道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猪在患重病之后生长缓慢,而且饲料的利用率较低,严重时会直接引发病猪的死亡,同时还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猪,对其他健康猪构成威胁而且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就是要了解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因,只有找出病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工作。

猪呼吸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病原体感染。环境对于猪呼吸道综合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就是养猪户为了做好保温防暑工作,将猪舍完全的封闭起来,这样会造成猪舍内空气的不流动而且会增加氨气超标,从而给猪的呼吸道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每个猪舍中猪的数量分配的不合理,会造成空间狭小,从而增加猪感染呼吸道综合征的几率;在病原体方面,通过对我市50个养殖场的调查和检测,发现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猪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综合征病毒,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细菌,如猪链球菌。这些病原体会直接引起猪的呼吸道综合征。也就是说呼吸综合征的感染、猪繁殖以及应激反应都会诱发呼吸道综合征。

根据资料显示,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8~20周龄,同时对于一些仔猪,在断奶之后如果已经感染了猪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很容易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另外,对于一些刚转群的猪也很容易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对于发生应激反应的猪,发生呼吸道综合征的概率也比较大,一般在潜伏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病。

针对以上分析的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以便降低猪患上呼吸道综合征的概率。

要重视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具体的就是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换气防寒保温,定期的实施杀菌消毒,同时避免混群,此外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同时在每个猪舍中猪的个数需要严格控制,猪仔的时候可能一个猪舍中可以分配的猪较多一些。随着猪的生长,可能就会容纳不下,这个时候对猪群进行重新分配会减少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所以在仔猪购买回来之后就要确定下来,避免猪群多次移动。

重视饲料的合理配比,合理的配比饲料不仅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而且会减少食用过程中产生的应激性,同时在配制自制饲料的时候需要保证各种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过多的添加剂可能会对猪产生不良反应。

及时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不同地区在一个阶段内猪病的发病方式会有所不同,需要及时的联系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心,了解猪病在某一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准备好需要的药品。

对于一些大的养猪场需要建立疾病应急方案,做好科学合理的药品预防工作。由于猪呼吸道综合征在发病之后具有传染性,所以在猪群中发现患有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立即将其隔离,治疗观察,必要的时候对病原体进行培养检测。

篇8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50-02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家禽规模化养殖逐渐兴起,家禽的养殖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肉鸡和蛋鸡的养殖上,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家禽疾病长期困扰,致使我县不少养殖户蒙受损失,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季节更迭,冷空气侵袭,家禽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不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还为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全面了解家禽常发病以及发生特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提高家禽养殖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

1.呼吸道疾病频发

目前正值冬季,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较为寒冷,对家禽呼吸道粘膜有冷刺激,时常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寒冷天气能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下降,这时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从而引起严重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随着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饲养管理水平长期滞后。冬春季节,饲养舍内温度控制、通风换气、相对湿度三者矛盾加剧,很容易出现低温、缺氧、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大等较差的空气环境,使家禽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不仅如此,在呼吸道出现机械损伤时,非传染性因子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常见性的能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还有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气体。

2.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型感染日益普遍

以往家禽养殖容易引发的常见疾病大多是单一性病原感染,例如鸡白痢、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鸭病毒性肝炎、霍乱、鸡传染性法氏囊等疫病,这些疾病均为单一性疾病,危害较轻,其主要发病症状以及病理分析显示,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简单,治疗效益十分明显。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多疫病的混合型感染逐渐流行起来,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看往往出现多种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与鸡新城疫同时出现,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疾病形影不离,有些家禽甚至同时感染3种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3.病原出现变异,非典型性疾病较多

随着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逐步重视,各地区动物检疫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但是面对复杂性的疾病,一般普通类疫苗很难防控某些疾病,导致接种疫苗的家禽体内不一定产生抵抗力,一旦遇到突发性、强感染性的病毒就会引发大面积疫情。

随着用药标准的逐步提升,家禽疾病在发生和流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使临床症状非典型化,例如有些疫苗的病原毒性减弱,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接种时,会受到家禽基础抵抗力、个体差异、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使家禽的免疫水平严重下降,达不到标准,进而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特点、症状表现、病理原因等方面表现出非典型化,以前常见的疾病以新的症状爆发流行,其中非典型性新城疫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些疫苗病原毒性增强,虽然经过接种,但是免疫效果失效,例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均出现了超强毒株,对于这些新型的病毒除了进行科学的疫苗接种外,尽可能的缩小污染的范围,及时消毒,尽可能的降低负面效应,为家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 家禽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1.沙门氏杆菌病和白痢病

沙门氏杆菌病又称之为禽副伤寒,常见于雏禽发病,一般在一周龄到两周龄感染, 病死率较高时期集中于2~3周龄的雏禽,其主要的症状有畏冷、体质下降、呼吸困难,最终脱水而死。而白痢病仍然常发于与幼禽身上,是一种常见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幼禽感染均为干痢,大禽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出生5~15天的幼禽病死率最高,对于白痢的防治一般选择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0.02%的痢特灵,时间一周,保证足够的剂量,也可以加入0.2%的磺胺类药物,时间一周。对于沙门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与白痢治疗方法相同,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

2.球虫病

家禽球虫病发病率比较高,范围比较高,危害十分严重,一般雏禽患病后两个月内死亡率最高,其主要症状有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大便带血、盲肠出血并肿大。对球虫病的防治首先要保证养殖舍的卫生,对于杂物及时清除并消毒,幼禽出生一周后便注射预防药物,持续用药一个月以上,药物的使用要多种混合使用,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在其饲料中可以加入0.03%的痢特灵、0.005%~0.01%的土霉素等药物。

3.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发病与母禽身上,其主要的症状是导致所有器官和组织出现肿瘤,具有很强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由于个体差异其病死率不定,一般在10%~80%之间,对于雏禽来说非常容易感染,因此要对刚出生的雏禽及时隔离、净化,有效防止马立克氏病的感染。肉禽类一般在1~2月龄内易感病,而对于蛋禽类来说,一般在2~5月龄内易感病,这种疾病的症状分很多种,如神经型、皮肤型等,神经型症状为禽类两脚一脚超前,一脚朝后,脚步神经变粗;而皮肤型症状为翅膀、腿部、颈部等处出现灰色或者黄色的肿瘤,容易破裂。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及时消毒、保证卫生,及时接种马立克疫苗,一般在注射后三周开始形成免疫力。

4.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感染家鸡,由鸡毒支原体引起,并且广泛存在于鸡体内,在多种激素的作用影响下才会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4周左右的肉鸡,呈慢性症状,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喷嚏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睑肿胀。治疗方法为:选择红霉素、力高霉素等药物,用量为每千克体重的家鸡注射10~15mg,并配合柴胡、辛夷、桔梗各50g掺入饲料中喂养。连续喂养3~5天。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顾锐,黄宗男.怎样预防与控制禽群发生传染病[J].吉林畜牧兽医,2009,2(30).

[2] 殷秀玲.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国家禽,2009,31(3).

[3] 欧阳金旭,陈昌蓉,张士义.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田[J].湖北畜牧兽医,2009(1).

篇9

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冬季,我国有2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

怎样预防冻疮?

冻疮多发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时发生,若能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防止冻疮发生。

预防冻疮首先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平时坚持多用冷水洗脸、洗手和洗脚,是预防冻疮的好办法;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也同样有助于预防冻疮发生,同时,广大群众还应坚持适当的冬季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凡手套、鞋袜等保暖用品,要宽大、松软、干燥。鞋袜不能太紧,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化纤织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织品,并会产生“静电效应”,使血管收缩,最好不要使用。

预防冻疮还可以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改善营养供给情况,增强身体的耐寒力;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另外还要增加维生及矿物质的食入;市民在易受冻部位搽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也能免遭冻疮来袭。

此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会引起或诱发冻疮,市民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冻疮诱发。

长冻疮怎么办?

冻疮后保暖十分重要,要穿适度宽松保暖的鞋袜;有些冻疮的人发病后往往喜欢把手脚等冻疮部位直接靠近火炉、暖气等高温热源,其实这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擦到或刮到冻疮的部位。

冻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产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用复方肝素钠软膏,1天2至3次外搽患处;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如0.1%丁酸氢化可的松,1天2至3次外搽患处;也可两者联合使用;其他如10%樟脑软膏、维生素E软膏、氧化锌软膏(糊膏)及辣椒酊等外用患处也可。若冻疮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用无菌纱布包扎,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重新冻伤。

此外,云南白药、风油精、京万红药膏、十滴水等家庭常用药,也能涂搽治疗冻疮。

冬至日四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12月昼夜温差大,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为了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众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欢待在室内,而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室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这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体存在,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或在室内放一台小型高效负离子发生器,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常开门窗换气,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同时要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线或者点卫生香等措施给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第二,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冬天的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不少人感觉特别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其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最大。研究证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比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喝开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均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健康的身体是避免或减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机会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预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均为不错的办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也可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市民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则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气候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身体一旦出现不适时,应迅速到正规医院就诊。

冷锋过境防心脏病发 下雪警惕雪盲症

冬季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气温低,人们常常特别关注低温寒冷对健康的影响,殊不知,冷锋过境、阴霾天气、冻雨和降雪等“坏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和负面影响也很大。

冷锋过境谨防病变

“冷锋”是一个气象名词,具体是指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接面,而这个交接面是被冷空气推动的(也就是冷空气势力更强大些)。冷锋过境是一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于气温、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按气候规律,我国大陆各地冷锋过境的次数均很多,时段也很长,从秋到春,以冬季最为频繁。

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每当冷锋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约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冷锋过境也较为敏感,约有75%的关节炎患者,在冷锋过境前12小时疼痛开始加强,冷锋通过时疼痛最甚,冷锋通过后疼痛逐渐减轻。此外,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等病症都随着冷锋的逼近而加剧。

阴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霾和雾很相似,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80%叫霾。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埃或其他细小颗粒物构成的。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对健康危害很大。因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常常显得没精打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霾的形成和持续,不仅与大气环境的垂直分布有关(冬季逆温时最容易形成霾),与局地小气候也很有关系。专家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这就是能促进“霾”生成并不容易消散的“楼区小盆地” 。

下雪需防雪盲症

篇10

一般来说,发生了气胸并不可怕,经过抽气减压,插管引流,抗感染,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多可治愈。少数患者长期不愈,可行手术疗法切除病变的肺组织。

“防患于未然”。对付气胸也一样,预防重于治疗。以下几点措施可供读者参考;

(1)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太极拳、气功、呼吸体操等活动可以增强膈肌、腹肌和胸肌的活动能力。可加深呼吸幅度,改善肺部通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