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3 11:22: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卧床病人护理要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篇1

1临床资料

我科3年中,共收治腰椎结核病人10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22岁。入院时已伴有截瘫者2例,伴有寒性脓肿者7例,窦道形成者2例,10例患者均经病灶清除术或加以植骨、窦道切除术等治疗护理,而得到较好的疗效,无1例并发症发生(自带截瘫并发症者除外)。

2护理

2.1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

病员入院后通过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细心交谈,了解病史及以往就医和家庭情况,以判断患者的身心情况。再经过医护交流和对检查结,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果的分析等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即:解除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重视疾病知识宣教;强调基础护理在该病中的重要地位;作好观察和出院指导工作。

2.2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结核在旧社会称为“痨病”,曾一度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今结核病虽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病人仍存在着被别人厌弃的心理。尤其是对截瘫的恐惧更使他们郁郁寡欢。还有一部分病人为经济情况而愁眉不展。针对这如此复杂的心理压力,护士除了对待病人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外,还要多给病人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安心的治疗与休养。

2.2.2术前指导及用药护理:很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所以入院后就要求尽快手术,认为做手术疾病方可治愈。针对这种患者,护士必须认真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前积极的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意义。对于不能安心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讲解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减轻畸形,防止发生截瘫,有利于病变的稳定和修复。在卧床休息期间,应训练床上饮食和大小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的痛苦。对于截瘫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适当的活动,促进机体代谢,增加食欲,提高抗病力。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长期、不间断用药。护士应在监督用药的同时认真观察和询问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它药物。并应向患者说明有些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用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反映,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笔者在骨科长期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和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骨折后的老年人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便秘。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床上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环境的改变:有的病人在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气会弥漫于整个病房,引起他人满,强将大便忍了回去。时间长了,大便的水份会被大肠重吸收,从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排便困难。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卧床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指导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温水冲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陈醋水、蜂蜜对肠道有作用,陈醋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龙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适当运动: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利用床上吊环锻炼身体;教会其做提肛收腹运动;顺肠蠕动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做腹部热敷(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给予便盆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2.3 单侧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间注意避免患肢负重。

2.4 保持心情舒畅,尽情开怀地大笑,大笑时,震动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内的便秘。这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且能缓解压力与紧张;为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5 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护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处涂上石蜡油,插入病人,转动2周,从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我科临床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甘露醇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体石蜡油50ml,作为灌肠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用石蜡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缓慢灌入灌肠液,嘱其20~30分钟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较为细软,减轻插管时引起的不适,方法更为简单、安全。

3 小结

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便秘,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疾病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3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

篇4

表1

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成因 (n)

2.1 心理应激反应占70.27%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突发外伤所致,瞬间意外打击,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加之疼痛剧烈,大多数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忧虑等应激心理反应,情绪不稳易激动,担心预后,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便秘。其次,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注意力在防护疼痛上,基本呈制动状,不愿活动,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便秘。2.2 手术因素占81.08%

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发生与手术及麻醉相关,由于手术牵拉、压迫、出血对消化管壁神经丛激惹,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便秘;胸腰椎手术麻醉阻滞腰骶段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支配结肠、直肠),对肠蠕动的抑制作用较强。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人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致便秘[2]。2.3长期卧床占56.76%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强迫,在床上排便环境又缺乏隐蔽性,患者不习惯,造成心理上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3]。排便姿势的改变,正常人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脊柱骨折卧床病人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腹内压增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均抑制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2.4 饮食因素占29.73%

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卧床制动,代谢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食欲下降,导致饮食量过少;通过询问发现大多数病人和家属认为,骨折后应进食高脂、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导致患者进食的粗纤维素太少、过于精细,不能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使胃肠蠕动减慢;加之患者制动时排尿不方便也不愿多饮水,因而引起粪石干结、堆积、便秘[4]。2.5 排便习惯因素占18.92%

篇5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肝硬化病人合并腹水起病缓慢,病程长,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关系,要提高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 患者心理状态

1.1 焦虑 由于疾病病程长,自觉症状明显,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有时患者往往表现出急躁的情绪。

1.2 恐惧 患者对入院后进行的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以及晚期出现大量腹水而严重影响呼吸.进食困难.行动不变,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心理。

1.3 绝望 由于腹水增长迅速,病程长,无特殊治疗方法,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了解,往往出现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声的念头。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肝硬化腹水反复发作,只能对症处理,给病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丧失工作或生活能力,故病人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所以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告诉病人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和加强一般治疗,能使病情缓解,尽量避免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身状态,以利于对疾病的治疗。

2.2 做好知识宣教 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诱因.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宣教工作,向他们交待疾病的特点,预防复发的知识,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使其自觉克服病态心理,保持乐观的情绪。

2.3 卧位护理 多卧床休息,卧床时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改善肝细胞的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滤。可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大量腹水者卧床时可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心悸。

2.4 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避免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破损或发生褥疮而加重病情。

篇6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胃肠镜室2011年1月~2013年8月通过电子内镜对200例息肉患者实施了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治疗术,其中胃息肉63例,结肠息肉137例。

1.2 方法 根据内镜及病理检查,符合内镜下息肉治疗的患者均住院治疗,治疗前按内镜常规检查做好胃肠道充分准备,并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全套等术前检查。治疗过程中,按息肉的质地、大小、形状等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电凝或使用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严格饮食控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痛、便血、呕血等情况,并应用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制酸、止血药物。

1.3 结果 196例均获一次性手术成功,4例因创面出血,局部喷洒8%正肾素盐水止血,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安返病房。平均住院6~7天,无穿孔、延迟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给予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经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知识的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紧张心理,担心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前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对他们进行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借图片或实例,宣传内镜下治疗的先进性及息肉早期摘除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家属用热情、主动、轻松的方法激励患者,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常规检查 配合做好各种术前检查,如有凝血机制障碍,需予以纠正;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服用阿斯匹林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服用,应至少停用7~10 天方可进行息肉切除术。

2.1.3 胃肠道准备

(1)胃息肉病人术前1天晚上20时至术前禁食、禁水、禁服药及吸烟。

(2)结肠息肉入院后即给予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予以番泻叶清洁肠道,因甘露醇口服后会使肠道内产生气体,使用高频电切时可能会引起气体爆炸[1],故禁用。

2.1.4 术前用药 因胃息肉手术在咽喉表面麻醉下进行,故应嘱患者将药物含与口咽部1--2分钟,麻醉起效后缓慢咽下。

2.2 术后护理

2.2.1 休息指导 病人息肉切除后卧床休息6h,对较大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一般要卧床2~3天,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创面部位延迟性出血。

2.2.2 观察要点 术后应密切观察大便色泽、次数、血压、脉搏、体温等情况,有无腹痛及腹部阳性体征,警惕肠穿孔、出血等情况发生;保持大便稀软通畅,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出血。

2.2.3 饮食护理 胃肠息肉较小,术中创伤不大,可禁食6h后根据医嘱改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息肉较大者,应禁食24h,观察无出血后可进流质、少渣半流质饮食,禁忌进食生冷刺激及过烫食物[1]。2周内避免进食胀气、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一般需要4~8 周。

2.2.4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立即复诊。结肠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复查的时间根据病理结果而定。一般息肉6个月至1年复查1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6个月复查1次,重度不典型增生3个月复查1次。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三餐定时,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3 结论

本组病例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使所有患者均获痊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让我感受到,护理工作在此治疗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丰富与护理相关的心理、社会、医学知识,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篇7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篇8

2.功能锻炼:其原则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病人活动固定区内的肌肉、固定区外的关节,防止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骨折早期,以锻炼患肢肌肉为主;骨折中期,可加以柔和缓慢的动作活动骨折附近的上、下关节;骨折晚期,以锻炼关节功能为主。

3.预防并发症:进食高蛋白食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食物的容量要大,水分要多,以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嘱卧床病人咳嗽、做深呼吸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等。

牵引的护理要点

l.牵引病人应睡硬板床,牵引重锤不应着地。

2.确保牵引装置的滑动自如,若无医嘱切不可自行移去或增加重量。

3.鼓励病人定时做足部运动,以防足下垂和畸形的发生。

4.皮肤护理:保持被褥平整、干燥,检查所有受压部位并在受压部位衬以海绵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尽可能减少胶布、绷带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以防褥疮的发生。

5.必须经常纠正,因牵引重量可将病人牵离原位。

石膏固定的护理要点

1.在新的管形石膏未干时,只能用手掌托起而不能用指尖,因为手指可压凹石膏而产生压迫点。

2.用管形石膏或石膏托时,应在患肢下垫以软枕,并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

3.注意观察患部肢端情况,如患部肢端的颜色红润,屈伸活动灵活,无麻木、进行性或搏动性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医师处理,以免引起永久丧失。

4.注意保持石膏的干燥,防止石膏托因接触水分而软化变形,失去固定作用。

5.皮肤护理:给病人擦浴时在包石膏区的周围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洗液清洁使皮肤免受浸渍,床单应平整干燥,饭后残渣应扫干净。总之,须避免皮肤受到不良刺激。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要点

1.伤口和针位的护理要细致且严格无菌,以免交叉感染。清洁钢针部位可每天用酒精擦拭针眼处皮肤及钢针,或使用专用的无菌敷料器。切忌用碘制剂清洁,因为碘会腐蚀金属。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5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腔镜手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肾、输尿管结石的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其中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具有安全,无切口,疗效好,现已逐渐普及。但凡手术均有一定的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如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分不开的。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2月―2013年6月,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患者100例,本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0例,肾结石52例,肾盂肾盏结石18例。并发症:出血5例,感染4例,残留结石2例,尿外渗2例,输尿管支架管脱落2例,肾造瘘管脱落1例

2 术后护理方法

2.1、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2、导尿管及双J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妥善固定,其高度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以防发生逆行感染 ,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尿道口护理2次。双J管留置时间一般4周左右,评估患者有无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指导病人多饮水,以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并保持会卫生,预防逆行感染。

2.3、肾造瘘管的护理 : 保持造瘘管引流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肾造瘘管一般留置3~5天,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造瘘口敷料清洁干燥,待引流液颜色转清后逐渐开始活动。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出血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情况,观察肾造瘘管及尿管引流液颜色,性状,量,本组5例出血患者中3例术后3~5小时突然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且每小时大于150mL,患者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立即夹闭肾造瘘管,嘱患者绝对卧床制动,告知医生,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2例发生于术后1~3天,因活动不当后出现突发血尿,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同时夹闭肾造瘘管,告知医生,随后缓解。因此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应严格卧床休息2至3天,避免腰部过度活动致使出血。

3.2、感染1: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高于39度应高度重视,发热往往出现在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以畏寒,寒战为前驱症状,继之高热,严重者可出现感染休克而危及生命。控制好术前感染,保持造瘘管引流通畅,防止堵塞管腔,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留置尿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折叠,防止膀胱积尿过多引起尿液反流而引起急性审议肾炎2。术后可遵医嘱给速尿20mg静脉推注,速尿增加肾小球,肾小管内压力,减少冲洗液外渗量,减少感染。尿管拔除后仍应指导病人多饮水,勤排尿。对高热患者做好降温护理,抗感染治疗,同时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3.3、残留结石3: 术前完善造影检查,明确结石数目及位置,术中摄片,术后3~5天常规平片检查,发现2例术后残留结石,均通过体外碎石治愈。

3.4、尿外渗 :多由于有梗阻引流不畅或肾盂输尿管穿孔所致,术后妥善固定肾造瘘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及记录引流性状,量,肾周有无肿胀,敷料有无渗湿,有无腰部胀痛等,如造瘘管堵塞应通知医生,适当挤压,不可用力过度。对肾积水严重的病例,肾造瘘管拔出时间延迟7~10天。

3.5、输尿管支架管移位及脱落: 如患者出现血尿,膀胱刺激征,腰腹胀痛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行KUB检查双J管位置,若发生移位或脱落,可通过膀胱镜调整双J管位置或重新放置,指导患者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6、肾造瘘管脱落 :肾造瘘管对于肾脏引流,保护肾功能很重要,但肾造瘘管的脱落还是时有发生。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受压。已形成窦道的肾造瘘管的脱落,如发现及时告知医生,可直接重新留置,避免了重新穿刺,如窦道已闭合,结石已经排尽,双J管引流已经足够,不必重新留置肾造瘘管,但如需再次取石,则需重新穿刺。

结论

通过对病人病情进行认真地观察和详细分析以及术后的精心护理,该组病例在术后至出院后恢复状况良好,效果满意。笔者认为,虽然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成功率高,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10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有效止血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也易出现排尿困难及疼痛等不适感觉,对患者生活及临床观察护理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使用,收到良好效果。两年来,我们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进行股动脉止血,并与手工压迫组止血方法对照,比较其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并将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与分组:全部病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本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共248例。按照患者和/或家属接受情况,将止血方式分为Perdose血管缝合组(1组)和手工压迫组(2组)。1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42―8l岁,平均年龄(58.6±12.1)岁,其中单纯CAG 82例、PCI 38例。2组(128例):男83例,女45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3±12.6)岁。其中单纯CAG 86例、PCI 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抗血小板药物、肝素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股动脉鞘:1组全部用7F鞘,2组选用6F鞘或7F鞘。冠脉诊疗术后l组立即缝合止血,2组单纯CAG后亦立即手工压迫止血,Pa术后4―6小时进行手工压迫止血。手工压迫后用纱布、弹力胶布包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

1.3观察指标:(1)止血时间:自动脉鞘管拔出开始手工压迫或缝合血管至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2)下肢制动时间:自止血开始到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3)并发症:止血时和/或止血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并发症:(a)小血肿:血肿直径2―5cm;(b)大血肿:血肿直径>5cm;(c)假性动脉瘤: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象学证据;(d)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迷走反射):止血时和/或止血后24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需按医嘱快速补液和/或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1组(缝合组,120例):117例血管缝合成功,平均止血时间40分钟。3例血管缝合失败,改为手工按压,除比较成功率外,这3例未列入统计。5例血肿均未经特殊处理,自然吸收。

2组(手工压迫组):128例均压迫止血成功。9例血肿中3例迷走反射由操作不当引起。3例假性动脉瘤因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下肢制动引发.经处理后均好转、吸收。

两组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O.05);缝合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

3 护理

3.1术前准备:由主管护士向病人讲解CAG或PEa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过程,以及血管缝合器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和应用血管缝合器的好处,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重点介绍具体病例,让病友间相互交流,并根据病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也要避免病人存在盲目乐观的心理,认为应用血管缝合器就一定成功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应当承担的费用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并在手术同意单上签字。

3.2术后护理要点:术毕病人返回病房后,应鼓励其饮水600―800ml,以尽快排除造影剂。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报告,股动脉出血量400ml以内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肿大小不一定成比例,消瘦者易渗入皮下组织。而肥胖者则更容易从穿刺口渗出。故应提高护士观察穿刺点渗血和出血的能力,掌握出血特点,特别是术后3-4h内,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压迫手法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尽量降低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由于压迫时间长,疼痛、鞘管对血管壁的刺激等原因易引起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Pcrcloe缝合器缝合股动脉时也会牵拉动脉血管,引起患者的疼痛。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对患者加强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若手术时间过长。必要时可应用2%利多卡因行股动脉局部麻醉,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4h如患者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平稳,局部伤口包扎处无渗血等异常情况,护士应指导病人先进行床上活动5-10min。然后下床活动,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及心功能情况详细制订活动计划,早期进行活动可以防止全身机能低下,减轻病人术后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