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6 10:27: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

篇1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中已跨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由于利益的重新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文化的冲突,大学生无疑也感受到这一变化,并敏感地经历着这种调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职业生涯规划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助于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大学生涯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价值观、道德方面的某种缺失,关于理想与信仰、高尚与正直、原则与道德在新形势下开始显得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两课”不够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出现淡化的趋势。因此,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过多地从宏观角度出发,而忽略大学生个体需求,那么其有效性会非常有限。笔者认为,从学生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新形势下 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的有效补充

(一)职业生涯规划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这无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自我认知不清晰,独立自主和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而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等做充分的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正确定位。同时通过对职业生涯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了解,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人生目标,根据目标进行规划并采取实际的具体行动,提升自己的自主意识和责任,从而改变许多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责任的状态,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的成功实现对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人生需要,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性教育为主,忽略了个性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共性教育为前提,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生的个人成才和发展为基础的,以学生的人生目标为出发点,针对个人的性格能力特征进行的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实现学校教育与个人主观目标、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个性化的目的。

三、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教育部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一次强调了就业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重要意义,把职业生涯规划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作用,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逐步建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他们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设定和实施职业生涯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功能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系统工程,其德育除了具有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之外,其特殊性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应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内涵。首先通过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目标,形成学习动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重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渗透性,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并不能因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而忽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试图用职业生涯规划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在加强思想政治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如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补充和促进作用,紧密结合两者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如何顺应时代特点,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通之处。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本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日标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能够将外在的规范和约束内化为内在的精神驱动力,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在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一)育人目标一致

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规划职业目标、掌握就业求职技能,为未来职业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二者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育人功能一统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水平,为将来走上社会谋取职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生理念教育以及思维模式的优秀人才,发挥其在人生道路上指引方向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从功能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相互融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育人内容一体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进行职业方向规划,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诸如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可见,在内容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二者相互渗透。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有效实施载体,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正确分析和客观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它要求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反思,有利于让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从这一点来讲,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找准工作着手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目标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生加强对自身的分析和了解,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诸如明确学习动机、树立发展目标、付诸行动等。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精神动力,促使他们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起到目标指引和导向作用。

(三)心理教育功能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大学生来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及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其内在潜能,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整体的安排,它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近期目标和未来规划。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运用于实现自身的目标上来,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四、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有重点,能够大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因此,作为学校层面来讲,必须要明确工作机制,采取必要措施:一是建立学生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从大学生进入大学生开始,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将学生纳入到职业规划中来,分阶段、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素质,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做成文档记录在册,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培养发展档案;二是开展多种有益于职业发展的培训和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大学生拓展多种职业生涯发展渠道。

(二)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职业生涯规划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来抓,并在宏观上确立课程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教育评价等,建立起有效的教育体系,形成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实现二者的相互贯通和渗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在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进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三)职业教育规划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大学是准社会状态,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实习期。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得到历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适应社会,体验职场,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学习择业技巧,也应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这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创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与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实践课结合,掌握创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创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提升其创业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创业典范的教育作用,以先进个人和典型事例为示范,以此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24-03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on//Li Xiang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growing success of service career planning contains the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urgent demand, is also the new perio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ner link is analyzed, and their combining path,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for actual effect.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Author’s address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hangsha, China 410004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崭新课题。如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管理学当中的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初发轫于美国。1909年,“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养计划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大多数西方国家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程,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已经经历职业生涯认识阶段、探索阶段和准备阶段。

相比之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凸显,职业指导从吸收借鉴到综合创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为解决大学生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办法,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重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2]。

2 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蕴涵着丰富且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前提。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在4个方面。

2.1 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分析个人,理性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岗位信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它能够让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注重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功能,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风貌。

2.2 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功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制定目标与计划,而导向功能则给大学生的行动提供动力和指南。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集中精力、付诸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起到目标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功能要求教师密切把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纠偏,保证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成长方向。

2.3 凝聚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大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大学生把思想凝聚到提高能力、发展素质上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凝聚功能。

2.4 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安排,它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既是近期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当大学生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朝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挥助推剂和加油站的作用,鼓励鞭策大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助推,为他们的成才加油。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

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支撑,共同促进。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这就使得两者的契合成为必然。

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规划职业目标、开展职业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培育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存在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着力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对象同样是大学生,旨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从大学生的个性出发,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不足、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量身定制,确立符合自身个性、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主要包括提高道德觉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面,就是要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间彰显德育功能的职业道德教育居于重要地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撑和信念保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良好的修为、笃定的操守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力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

路径考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自我认知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教育过程。充分开发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是实现二者契合的重要模式。

4.1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力回答5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去哪里干”和“我怎么去干”。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知己知彼。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人格特征,并初步认识不同的职业类型及职业角色。同时借助媒体推介、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比较分析,大学生很容易找出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并且影响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就会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

4.2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3]有机结合。如大一阶段,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涯;大二阶段,强化学生成才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大三阶段,锤炼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大四阶段,指导学生面试技巧,引导诚信就业。这样的结合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现实要求出发,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融入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4.3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受利益驱动机制、功利主义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发展失衡,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学历高,素质低”,“有知识技能,无人文素养”。来自一些人才招聘网站的资料显示,用人单位最关注毕业生的素质是责任心和事业心、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可见,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顺利走向职场、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5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大学生规模日益扩大,2013年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99万,如图1所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单纯的就业指导已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结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引导其进行自我剖析,对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和灵魂[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极致,即人的个体发展的理想境界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更注重专才与通才的通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围绕高等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的,使大学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进行合理定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心理与行为的成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这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

高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是指大学生具有个体特征和个性差异,必须对其实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使大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作出与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符合的职业定位,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人生策划活动。这使两者在教育对象上有了共同的着力点,在教育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共通性。因此,这种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教育内容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胜任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潜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本身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二者在德育的核心内容上是相互融通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明晰,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及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环境,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为将来顺利就业积淀力量,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考虑的教育内容。

(二)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显现了教育的个性化,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由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主动的引导式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的回归,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适应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

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实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长期、动态、多层面的。目前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导致其大学生活缺乏方向和动力,产生迷茫消极的情绪,形成很多思想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如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职业心理等。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好地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去,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建设

建设以院系辅导员为主的职业生涯辅导站,发挥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咨询、评估体系,加强职业思想辅导、学习辅导、实践探索活动和就业辅导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强化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体现出来。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现实的主战场,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实践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使所学书本知识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意识逐步成熟。高校要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工厂、企事业单位,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努力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摆脱原来简单的甚至是临时性的做法,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有机结合起来。[4]要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结合起来,从大学生就业需要、职业发展需要、人生发展需要出发,设置具体教育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需要,分专业、分阶段建设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篇5

一、前言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向实际生活回归,从而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解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思想问题,是顺应时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是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从而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共同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不健全,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处在试行阶段,导致学生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话题离自己比较遥远。再加上近些年学校只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味追求就业率和签约率,从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认为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会投入大、产出少,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一步推广造成阻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其次,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观上存在偏差。只有正确的就业观才会带来正确的择业行为。在重点大学,许多学生都认为出国可以为自己镀金,于是就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一些学生认为外企职员比中小企业骨干更有发展空间,不愿意到中小企业任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考研是比就业更好的出路,从而走上利用考研“逃避压力”的道路。

再次,我国大学生对就业环境认识不清晰,盲目地认为大学文凭就是自身能力的证明,不愿到小城市去发展,把就业地域仅仅局限在大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从而忽视了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这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地方。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还存在自我评估不准确,职业规划方法不科学以及跟风现象严重,个人目标不明确等缺陷,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思想涌入中国,受国外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再加上许多高校教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这两门课程主要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感,从而造成了形式化的教学现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教育内容同大学生的现实利益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务实,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许多思想都是以思想政治为基础,能够为其提供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从而增强了其实效性。

2.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可以说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能够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以及方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帮助其提高人格魅力,从而能够更快地接受并适应职业生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还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驱动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受到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既然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那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必然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的熏陶和品德的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仅仅侧重于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够通过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发展需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者进行结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契合点。

首先,两者的对象一致。二者都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都对大学生的客观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这就造就了二者的共通点和共通的工作着力点。其次,二者的教育内容具有互通性。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当前的就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和竞争状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表面上看各有侧重,实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具有很好的互通性。再次,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互补性。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清晰,更具有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最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认知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四个方面。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完善工作体系,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首先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总体安排,明晰工作机制,从而打好坚实的工作基础。在高校中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并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还应该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样有助于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成长档案中要尤其注重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经历等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规划策略。

2.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渠道,努力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就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要求负责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主动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从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社会实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立足点,鼓励大学生参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表现。在学校举办一些职业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就能营造出非常浓厚的就业氛围,从而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对加强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用人需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其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必须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整体对接。

篇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成为一体,共同完成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这种整体对接是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从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的整体对接具有必要性和操作性。

一、整体对接的必要性

1.内在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学习职业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我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成体系,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即都是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教育体系。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对接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健全的智力、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这些需要大学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树立自身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思想升华和自我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而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对接的基础。

2.外在的必要性: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能力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胜任力,它不仅包括大学毕业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具体而言,有诚实正直、吃苦耐劳、责任感、主动性、上进心等一系列内在素质。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育与养成。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能够使大学生从思想、行动上都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体对接的操作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不仅必要,而且具有操作性。这种操作性是实现两者整体对接的重要保证。

1.教育理念对接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接,就是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就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就是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

2.教育内容对接

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的对接:

一是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系统、全面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一年级,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划大学生涯;大学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学三年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锻炼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心理健康、人文素养、行为规范等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二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利用职业性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对不同的职业类型及职业角色有所认识,以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3.教育队伍对接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需要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既能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又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因此,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队伍对接,一方面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作为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用他们的专长和经验激励学生,发挥他们“引路人”的作用,从而增强职业生涯规触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任风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剐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

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大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再是职场的抢手货,他们面临和社会人员同样的就业困惑,同时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和对事业成功的追求更为迫切。如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到大学生的培养中,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包括其相关的教育或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促进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升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

由于各方面的综合原因,当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如:“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矛盾并存现象;个人的职业发展期望与企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不能协调的现象;个人不能将大学学习与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学生职业素质状况与社会职业基本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抓准大学生需求的脉搏,引起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强烈共鸣,才会引发他们的积极行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思想品德、塑造人格和引导社会实践,着眼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改造,通过内化和外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完善其社会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确立未来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的定位、进行职业分析和开展职业训练实践,使青年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终极目标的要求。

2.教育内容的交融性。二者内容上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职业习惯教育和职业能力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中彰显育“德”功能的职业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而且,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具有良好品德及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极具竞争力的。可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和相互渗透的。而且,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的层面会进一步扩大,并逐渐由渗透走向融合。

3.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理论说教,不能贴近教育对象实际需要,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事业为引导,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学生会感到比较现实,即具体又生动,易于引起学生重视,切实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以理论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激励教育为主要手段,忽视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既把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需求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又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也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得以传达,如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时,能让学生知道职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物,要把谋求职业与为社会做贡献结合,就是一种很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做到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等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体现、规划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思想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干”“我怎样去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知己知彼”,大学生要通过各种职业生涯心理量表的测试、相关人员的评价、自己的剖析等方式来了解自己,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体、实地考察、专家讲座、毕业生经验交流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看清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影响到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就会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对不同特点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3.通过生涯规划,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项目。在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挖掘学生的根本需求即“渴望成才、谋求发展”为着眼点,利用不同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在短时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具体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尝探索之快乐、思成长之道路、树理想之信念。

一是将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的规划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折射主题教育内容,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未来的职业体验。大学是准社会状态,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冲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特色学科领域的研究,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行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预演,接触社会,了解职业需求,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加速学生的社会化的进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联,从而能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真正感到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品德修养、价值观等决定的。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需求,改变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外力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学生个体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所制定的个性化发展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职业规划过程,能激励学生早日确立职业目标并付诸行动,更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点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分析,是工作方法的实施,同时也是工作理念的体现。既能把高校思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视角,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香.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理论观察,2007(2).

[2]方锐.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与运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余春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篇8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就业中也暴露出对职业规划不准,择业目标不明确等各种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不仅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就业方向。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最基础的课程,可以在思想深处很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往积极的就业方向前进。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知不觉中人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也容易被挣钱多、福利待遇好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所影响,于是大学生的就业观会向功利化方向转变,丢失理想信念。所以,高校要以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好国家利益跟个人利益间的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完成根本任务的需要。

培养人才作为高校教学的硬任务,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主题。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结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综合发展。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增加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在上大学时就能明确未来的就业目标,可以使他们结合自己未来心中的职业需要在学习上就变更加有明确目的和动力来源。教师在高校课堂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辅导教育中灌输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不仅达到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而且还能将个人的职业愿望和社会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子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挫折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和市场上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企业不仅要求雇员在专业知识上非常扎实,而且还要求雇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现在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高,就业市场变得十分严峻,大学生在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求职碰壁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这个时候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时刻保持十足的勇气和信心,要有越挫越勇的不服输的劲头。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大学思政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遭受困难时候的重要性。可见大学平时的思政教育,可以极大地帮助和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以便于教育者更好更全面的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笔者特地选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职业理想模糊化

在针对我校毕业班的500名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题目(3)你对即将毕业的4至5年是否有规划,得到结果如下表2-1

表2-1 :你对未来4至5年的计划

职业计划想法 (A)只是想一下 (B)没想过 (C)偶尔想过 (D)详细计划

百分比(%) 38% 15% 35% 12%

从上表2-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详细的规划,在调查结果中,只有12%的人有详细规划,回答有38%只是想一下,没想过的有15%, 35%偶尔想过 ,这说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无为状态发展状态。

2.对职业解生涯规划不了解

表2-2: 对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熟知度调查

生涯规划的熟知度 没有听说过 听说过不熟悉 比较熟悉

百分比(%) 26% 67% 7%

根据表2-2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大学生对生涯规划“没听说过”,大多数大学生(调查显示67%)表示听说过但是不熟悉。只有7%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示“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低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于此同时,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内涵不甚了解。

3.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较小

表2-3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

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程度 需要 不清楚 不需要

百分比(%) 24 35 41

在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需求状况调查中”只有24%的受调查学生觉得需要职业生涯辅导,大部分人(结果显示有约41%)觉得不需要,另外有35%的人觉得不清楚。在调查后中很多学生反映“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理想化的学科,经不起实践检验。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对职业发展缺乏了解,导致主观能动性受限、职业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大学生制定出的生涯规划缺乏合理性。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在管理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给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要真正结合思政教育,在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中不断的去完善思政教育制度。首先,要加强职业规划中的师资力量;其次,这些就业规划指导老师们也要不断充电培训;再次,广纳贤才,引进一批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老师;最后,在思想上要对职业规划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教育和指导;除了上述几点,大学要建立健全职业规划制度,激发相关工作人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将教师的规划指导效果纳入年底考核。

2.在教学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质素。思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结合现代化科技教学设备来讲授职业规划,从而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此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现代市场企业的一些案例,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3.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力量

思政教师上思想辅导教育课程的时候不单单是讲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要结合实践,有时效性、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虽然大都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青春叛逆期还未完全甩脱,所以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学校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也用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的发展,积极培养他们的正确就业观。充分分析现有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理念。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在进行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只有深入探讨、研究并赋予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了解行业、热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9.

[2]吴柏青.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1-33.

[3]刘善球,张玉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11-14.

[4]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

[5]彭志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15.

[6]高凡茜.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51-55.

[7]任丹婷.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9-12.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23-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人才。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性与实践性教育并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诉求的体现。高校应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多点交叉的协同创新互动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聚合效应[1-3,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协同效应[4-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了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协同创新的平台,将二者紧密的衔接起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从满足客体需要性出发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需要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目标。具体地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共同达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标。二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对象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综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并为实现规划目标进行的合理设计,针对性非常强。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点和相通性,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第二,培养过程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实践的价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讲,实践性是它的关键指标,大学生职业素质、素养和心理、性格等培养都必须依赖实践,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协同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从单调枯燥和晦涩难懂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供职业素质培养和正确择业行为。第三,培养环节互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强调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个人与社会和集体的协调等,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二者交叉互补。

上述特点说明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者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策略

第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从思想上奠基,然后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正确、合理的选择职业,认真、踏实的对待工作,以努力工作为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大局为重,个人为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及时准确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内心需求,及时进行引导和心理咨询[9]。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借助主题活动来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形势政策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第二,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根据大学生培养各个阶段,制定协同发展总目标,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作为区域协同的子模块来设计,按照个体需要、平台需要和教育需要制订实施方案,全面覆盖所有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发展平台,对大学生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校外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业余活动等环节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培养自己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同时,通过协同平台可以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职业素养缺乏、职业偏执等一系列问题,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第三,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化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材设计方面,必须花大力气和高的代价构建若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团队,开发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编著符合实际需要的、知识新颖的教材和教案。经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平台的教育,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到职业规划的进程中;通过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能够从职业规划和思想品德上都得到老师的指导,时时刻刻处于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当中,通过不断修正和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四,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是社会的人,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运行。高校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特殊社会,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大育人体系来协同进行。同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协同作战。(1)完善管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明确了高等学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主要团体,学校党委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领导工作,构建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和思想教育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2)完善培养体系。就业部门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放在突出的位置,为此应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还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变性和现实意义,高校要投入专门力量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还应该加强重点教材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尝试建设就业指导学科体系。(3)完善保障体系。从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出发,按照功能模块和培养层次开发大学生培养软硬件系统平台,从职业倾向测试平台、就业体验和指导系统、模拟就业市场平台到大学生就业追踪平台系统、职业再教育测试及评估系统等,全面完善服务体系,使学生从一张白纸到社会适用人才、精英人才,全力实现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第五,个性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课堂教育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大学教育通常以共性教育为主,没有办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开展个性化教育。而新一代大学生受时代气息的影响,思想活跃,迫切需要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因此,根据现有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适时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既可以弥补共性教育的疏漏,又能迎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教育的正确方式。

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协同,人财物聚合,政校企融合,以个性化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以人为本,推动合格的适应人才的培养。

三、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品德建设展开,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贯穿始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平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和精神指导,以大学生个体为对象,找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方法和策略。二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合力育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有修养、懂专业的社会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

[2]湛风涛,逯登宇.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3):105-108.

[3]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6:3-15.

[4]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1-5.

[5]李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8-25.

[6]王英靓.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23-25.

篇10

一、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改善就业难这一现状,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思想政治课程,但是经过长期的教育经验总结发现,这两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如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作用具有互补性以及教育内容具有交叉性等,如果能够在大学生的引导教育中,实现它们二者的有效对接,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二者的关联性

第一,中国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批合格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思想来教学和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坚定不移的坚持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并且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共同努力,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通过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准确定位未来的就业方向、展开合理的职业分析以及进行职业实践训练等,让大学生可以站在一个时代的新高度来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并且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1]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将共性教育作为教学前提,在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实际目标和理想目标的深度融合。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职业指导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并且将学生的就业理想、生活理想以及社会理想等高度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职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桥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措施的操作性。通过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回归于现实生活。此外,通过开展思想政治课程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当前社会的竞争形势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引导教育,其主要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健康教育、政治观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它们二者在核心内容上既相互渗透,又相互通融,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明显的统一、融合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结合策略

第一,在大学教育中,人们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育前提,其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可以将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评估出来,从而发现学生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点,并且经过深入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和爱好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强化灌输模式为主,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疑虑的解决,通过心理测试、评价以及自我剖析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运用网络、毕业生经验传授、实地考察等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素养[3]。此外,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可以确定未来就业的目标单位,了解自己与目标单位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应该将有关择业观、发展观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系统,同时又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需要经过生涯认识、探索、定向、准备以及安置等过程,以学生才能的激发为目标,并且教育重点放到学生的生涯规划上,从各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职业测评、能力测评以及兴趣测评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性格以及兴趣,同时对各种职业角色和类型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最终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良好规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制定科学的人生就业规划;同时结合目标单位的用人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作者:高晓娜 单位:运城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