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7 11:11: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

篇1

乙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导致的一种肝部病变,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隐匿性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肝癌、肝硬化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乙肝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以及性传播等,由于乙肝患者长时间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1]。因此,本文对家庭成员乙肝病毒中传播的健康教育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7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42.5±10.8)岁,其中27例为三口之家,21例为两口之家,除患者外家庭成员总数为75人;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42.6±10.9)岁,其中25例为三口之家,24例为两口之间,除患者外家庭成员总数为74人。两组的家庭成员数量、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主要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乙肝防治手册,告知患者乙肝的发病、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并解答患者提问。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教育。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给患者讲解乙肝的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等,让患者对乙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告知患者关于乙肝传播的途径,比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皮肤粘膜传播以及性传播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传播情况和途径,比如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物品共用等。在家庭生活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等体液进行传播,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危人群的预防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注射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2)生活知识教育。叮嘱乙肝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尽量戒烟戒酒,并且定期对公共和私人物品进行消毒,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降低感染传播率;(3)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给患者讲解药物名称、服药方法、剂量等,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切忌擅自更改服药剂量,不要轻信广告和传言。同时,还应该叮嘱乙肝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4)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且帮助患者解答问题。同时,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措施,实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1.3观察指标

8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乙肝病毒家庭传播情况,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判定为乙肝病毒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7例家庭成员感染,家庭传播率为9.46%;而对照组30例家庭成员感染,家庭传播率为4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乙肝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患者发病后,由于担心自身健康,再加上怕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往往容易产生抑郁、自卑心理,不仅对正常学习和工作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生活质量[2]。有报道显示,孕产妇在乙肝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逐渐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所以怎样改善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已经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从用药、生活以及疾病知识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的家庭传播风险[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庭传播率为9.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由此可见,临床上给予乙肝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家庭传播率降低,从而更好地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参考文献】

[1]汤艮桥 陈立林.社区健康教育对88例乙肝抗原携带患者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4):150-151.

篇2

传染病的流行对社会甚至国家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3]。我国对待传染病的应对措施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可针对其传播三要素进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响较为深远。在群众中进行预防教育,通过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传染病知识讲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众自觉隔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大推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进展[4-6]。本研究特对实行传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实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两组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随机抽取的820例未接受传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传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龄(42.7±8.9)岁。观察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龄(44.6±10.2)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疾控中心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除常规检查外增加传染病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内容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内容应与当地传染病防控情况以及群众精神文明面貌相结合[3]。其内容保证真实、不夸大或缩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传染病对人员的危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发传染病时紧急处理以及国家政府态度等[7,8]。另外,针对已感染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导,避免其过度恐慌或厌世等消极情绪产生。通过对传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态度的宣传,使得群众树立传染病防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关于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许多种,例如口头教育、书面宣教、新媒体教育等。口头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讲、专题讲座、随访调查、医嘱等均是口头教育的常见方法[9-12]。口头教育费用较低,且能广泛实行、灵活运用。书面宣教主要是通过板报、社区公示、杂志、宣传册等介质进行健康知识传播,具有形象感强、易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新媒体教育是通过公益广告、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在网络电视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内容生动形象、易接受、传播面广、速度快等特点[13]。本研究采用口头教育和书面宣教两种方式,制作传染病防治宣传手册,由专业护士进行一对一讲解;并在疾控中心内开传染病专题讲座,课后进行防治知识调查;另对有需要的人员进行一对一医师心理辅导和答疑解惑。

1.3评定标准

制作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60分为基本知晓;同时发放传染病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1.6%、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6.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众的健康教育能够强化群众树立传染病防治意识,了解简单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视。艾滋病作为难以治愈的传染病之一,加强其预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过各类形式对艾滋病传播进行健康教育,现今大部分群众均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母婴、血液以及性传播为主,规范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过统计相关资料发现,近十年国家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传染病发病患者较先前减少8千万,致死人数减少65万,为社会节约医疗成本约342万元[16,17]。因此,应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能够减轻医疗经济负担,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质和生活质量。现今在电视网络播放的公益广告以及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中放置的传染病防控宣传册是一直持续的疾控健康教育,传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会群众,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存在传染病防控知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疾控意识。另外在酒店、网吧、KTV、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点以及农村或偏远山区需进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贴上传染病防控提醒,经济落后地区组织人员下乡进行健康宣讲,鼓励人们进行身体检查。传染病预防控制是一项漫长又意义重大的工作,科学实用的健康宣讲能够帮助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使群众掌握基本的传染病知识,稳定民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1.6%、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6.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健康教育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能够提高群众的疾病防控积极性,群众容易接受防控知识,并且真正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大大增加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结论与类似文献结果相似[19,20]。综上所述,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影响群众对传染病的看法,树立疾病防控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减轻社会恐慌,有利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作用.医学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浅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饮食保健,2016,3(2):60-61.

[3]韩悦富,冯淑坤.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6-97.

[4]赵铭.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医疗装备,2016,29(9):179-180.

[5]杨光菊.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刍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医学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郑彩虹.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广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浅析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彦.健康教育在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13(3Z):322.

[13]胡晓燕.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00-102.

[15]徐亚芹.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医药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吉林医学,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欢,马海秀.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202-203.

[18]曹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4):188-189.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which husband participated on women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and improv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among the women. Methods 820 women who had infected with high risk HPV confirmed in General Hospital of Huabei Petroleum from June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372 wome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448 women in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lone. They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bout HPV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and the men'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disease preven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in 5 items such as female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50.2%, 48.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53.3%, 50.8%), screening knowledge (45.1%, 47.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42.0%, 39.5%), vaccine knowledge (33.9%, 36.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60% before the education, after health education, HPV transmission way and the susceptible factors (81.7%, 85.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88.5%, 95.3%), screening knowledge (83.2%, 89.4%),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87.3%, 87.7%), vaccine knowledge (80.3%, 88.3%)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and the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80%,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fied rates in some items such as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knowledge and vaccine knowledge were higher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 11.349, 6.117, 8.830, all P < 0.05). M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HPV prevention in male accompanying group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PV in women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s low. Male participating i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t is helpful for male participated in the prevention of HPV actively too.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Cognitive; Health education

子宫颈癌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例[1],且发病有上升和年轻化趋势[2]。高危型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3-4],对此类女性进行定期随访和合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5]。为促进女性积极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高参与宫颈癌防治的依从性,我国多地开展了对HPV感染女性的健康教育[6-8]。由于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而男性在性传播疾病防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感染女性的配偶纳入到健康教育中来,探讨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女性HPV认知水平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宫颈组织HPV检测并确定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患者820例,根据接受健康教育时夫妻双方意愿及有无配偶陪伴分为常规教育组和配偶陪伴组,常规教育组448例,配偶陪伴组372例。健康教育时,常规教育组仅女性单独接受健康教育,配偶陪伴组夫妻共同参与全过程。两组女性年龄、婚史、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担任讲解员并负责解答和咨询。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①告知其HPV检测阳性并不是意味着感染了传统意义上的性病或患上子宫颈癌;性传播是HPV感染主要的传播方式,还可通过接触方式进行传播;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与高危人群性接触等感染HPV的风险大[9],男性使用或尽早行包皮环切术可降低感染风险[10]。②告知其大多数女性为一过性感染,有10%~15%的女性持续感染HPV,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高[11]。③告知其HPV感染防治和我院HPV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④告知其国外有针对特定HPV型别的疫苗,对宫颈病变有保护作用,还可改变癌前病变的自然史[12],其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已被证实[13]。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费用等。

1.3 效果评价方法

参考国内文献[14-15]自制HPV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HPV防治相关知识和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两部分。知识问卷包括HPV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与宫颈癌相关性、筛查知识、预防与治疗、疫苗知识5项,每项2个小题,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题方式分“是”“不是”“不知道”3种,每项均答对2个小题为合格。健康教育课前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收回。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部分由配偶陪伴组男性独立填写。3个月后返院复查HPV,并再次发放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健康教育前回收有效问卷8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健康教育后常规教育组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9%;配偶陪伴组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1.7%。

2.2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HPV感染认知情况

健康教育前,820例高危型HPV感染女性5项知识合格率均低于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29,P > 0.05)。健康教育后两组5项知识合格率均大于80%,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在与宫颈癌相关性、筛查知识和疫苗知识3项合格率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349、6.117、8.830,均P < 0.05)。见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改变

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配偶陪伴组男性愿意在女性治疗期间采用病毒阻断措施者由31.2%(116/372)增至85.9%(293/341),愿意经常清洗外阴或行包皮环切术者由39.8%(148/372)增至90.9%(310/341),愿意子女接种疫苗者由40.1%(149/372)增至61.3%(209/341)。

3 讨论

HPV病毒有极强的嗜上皮细胞属性,可引发皮肤及黏膜病变[16]。根据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17-18],也会导致男性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男性感染后多不表现生殖器明显病变,但病毒很容易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女性,反之感染女性也可将病毒传播给男性,使之成为病毒感染者。由于男性的有关HPV知识知晓率及对宫颈癌防治的态度等因素对女性宫颈癌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不应忽略男性在HPV感染防治方面所起的作用。

篇4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3

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因而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必然会快速增加。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给予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目的[1]。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1470例,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

1.2 干预方法 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信息、感染危害以及治疗信息等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使孕妇了解并熟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普及该病的引起原因、预防措施等。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宣传画、设置宣传栏、提供录像及开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调查的数据,以P

2 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1470例孕妇干预前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321例(21.8%),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1236例(84.1%),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加强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向人们灌输健康意识,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提供改变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孕妇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差,随着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在艾滋病的预防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由此可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该给予重视,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2 推广干预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经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于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提高,干预主要以孕妇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推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3 针对孕妇不同情况开展综合干预 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会受到本人教育程度以及民族差异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掌握,教育程度不等会影响到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2]。所以在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必须要结合孕妇的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吸毒途径的传播”,“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作为妇幼保健的策略,促进母婴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认并接受。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在妇幼保健的各个环节,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对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妇女感染比例和孕产妇感染比例的增高预示着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尤其年轻妇女担负着生育后代的使命,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扩大,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初级的预防措施[1]。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防护意识。综上所述,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减少对妇女以及儿童的影响,并且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时应该结合孕妇的相关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总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5

从国际流行趋势来看,青少年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据统计,全世界25岁以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总感染者的50%。而在我国HIV感染者中,有近57%的人为20~29岁的年轻人[1],大学生便处于此年龄段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大的社会活动范围,且又正处于旺盛时期,再加上具有思想不成熟,缺少对新生事物的识别判断能力等原因,极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2]。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对于AIDS/HIV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免疫疫苗,因此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最好的“疫苗”[3]。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就有必要了解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上述艾滋病流行趋势,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为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便高校开展对学生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某两所高校在校生1~3年级1312人。

1. 2 方法

1. 2. 1研究工具调查问卷:采用李迎[4]在对乌鲁木齐市非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关艾滋病KAP调查中使用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艾滋病知识(K)20个条目、态度(A)10个条目、行为(P)4个条目及学生基本情况、知识来源、喜欢教育方式6个条目,共计40个条目。问卷不计分,对于各条目答对人数或类别用百分数表示。

1. 2. 2调查方法 在取得学校管理部门及校医院领导同意后,选取1~3年级在校生,讲解研究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学生自愿填表,匿名调查,限时填写,填完后现场收回。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按年级归类,不合格的给予剔除。剔除标准:①问卷有漏项未回答的;②不能辨认字迹,模糊不清的。总计发放问卷1314份,有效问卷1312份。

1. 2. 3统计学方法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利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和χ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某两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例如:仅5.7%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由男传给女的可能性大于女传给男;仅27.7%的学生认为与艾滋病人后1周,不能诊断出艾滋病;在回答“增强机体抵抗力能预防感染艾滋病吗?”这一问题上,只有14.1%的学生认为不能预防感染艾滋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理论知识普遍掌握较好,特别是艾滋病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学生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仅有47.4%的同学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2.2 某两所高校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表现为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

2.3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及最喜欢的方式

2.3.1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报纸、书刊、宣传材料、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电视(75.3%)、报刊书籍(68.3%)、免费宣传材料(61.2%)是学生学习艾滋病知识的3个主要来源,而在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应居主导地位的专家讲授则排在倒数第三位,仅占26.9%。见表2。表2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得来源来源人数合计(%)电视98875.3报刊书籍89668.3免费宣传材料80361.2网络70653.8宣传栏、广告栏66050.3广播43733.3朋友41231.4专家讲授35326.9医生17713.5咨询服务594.5

2.3.2某两所高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最喜欢的方式调查显示,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最喜欢的方式以专业老师讲授为第一位,占44.9%,其次为电视、广播,占40.4%。见表3。

2.4某两所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行为结果

对“不必担心通过拥抱握手传染HIV”,91.3%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持赞成态度的84.5%少于女生持赞成态度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以三年级最高(100%),其次为一年级(92.9%)和二年级(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不会因献血而感染艾滋病”,仅19.6%的学生持同意态度。18.1%的男生持赞成态度少于19.9%的女生持赞成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以一年级最高(27.7%),其次为二年级(18.2%)和三年级(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90.4%的学生认为“不正当的可感染艾滋病”。不同性别、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8.2%的学生认为“HⅣ阳性者的检查结果应保密”。不同性别来说,36.6%的男生对此项持同意态度,明显低于64.6%持同意态度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只有少部分的学生(10.9%)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是病态的。男生(15.3%)多于女生(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HIV感染者公共场所工作”,74.4%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79.2%)多于女生(7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我会和艾滋病患者约会”,仅有14.7%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8.3%)低于女生(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一年级(23.2%)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与艾滋病患者一起上课”,54.5%的学生持同意态度。男生(55.6%)高于女生(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96.1%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理解的态度。男生(84.5%)明显低于女生(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9.2%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幼儿园应收纳艾滋病儿童。不同性别、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1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欠准确和全面,这与李迎[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虽然健康教育使更多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教育中涵盖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理论知识普遍掌握较好,调查结果比焦淑丽[5]及李敏杰[6]等的研究结果稍高,相近于张玉亚等[7]的调查结果,说明近年来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学校和社会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而对于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说明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面宣传力度不足,很多学生把非传播途径误认为传播途径,谈艾色变,增加了其恐惧感。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中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安全性教育,以帮助其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弥补认识不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中,学校应兼顾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知晓效果。针对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开展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成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力军[8]。

3.2大学生艾滋病有关信息的获取渠道及最喜欢的方式

学生艾滋病知识最多来源于电视、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体,由于大众传媒其教育形式简单,受教育面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好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而在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应居主导地位的专家讲授则排在倒数第三位。这说明我们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许多学校领导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就必须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定期开办预防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并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展开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3.3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调查表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与之相处的态度仍存在着明显偏差和歧视,学生虽知艾滋病病人应当被关爱,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关爱的含义,他们反对“鄙夷、歧视艾滋病病人”,但对歧视持反对态度者中很多是迫于来自外部的是非观念与良知的压力,而非内心真实意愿[9]。这表明要逐步消除这种偏见与歧视,需要对AIDS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心理卫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在增强防病知识和意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建立对待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正确、理性态度,消除偏见和歧视。另外由于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很时髦、很前卫的事情,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艾滋病传播扩散当前,同性恋已成为我国防艾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

3.4方面

多数大学生既初步懂得HIV的传播同性接触密切相关,但同时却采取危险行为,即存在性病艾滋病知识与对待危险行为的态度不一致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正日趋开放,而与之对应的是预防意识的淡薄和预防技能的缺乏,这种与防病相分离的现象已置大学生于感染HIV的高危境地。这也提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强化干预,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注重宣传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4小结

与大学生日趋开放的性观念和活跃的相比,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技能并没有相应提高,这些都使得近些年来大学生成为HIV的高危易感群体。因此,亟需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其艾滋病知识薄弱部分进行强化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其,遏制艾滋病在校园中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7.

[2]陈钢,顾防.浙江省580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l,17(2):107-108.

[3]关丽华,李良成.一种新型的艾滋病健康促进活动模式.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3(1):57.

[4]李迎.乌鲁木齐市非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KAP调查.新疆医科大学,2008.

[5]焦淑丽,谷有来.东北电力学院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498-499.

[6]李敏杰,吕海侠,等.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18-19.

篇6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1.2.2资料收集方法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表1)。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表2)。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2]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37-338.

篇7

[关键词]

年轻人;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

1.2.2资料收集方法

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作者:孙晓娟 张小凤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篇8

中图分类号:R16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50-02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correct use of condom

WANG Xiao-lin

(Baosh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 condom. Metho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300 residents extra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or six times one year, an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homemade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condom applic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ondom; effect

据WHO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性和生殖卫生服务的不足导致女性性传播疾病(STD)包括艾滋病(AIDS)的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公共健康教育是改善人们性知识、态度、预防性病的有效途径;安全套是现有避孕方法中既能有效避孕,又有起到防病作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已被证实可在性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即使国家免费发放安全套,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应如何正确使用,因此笔者在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下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有关安全套应用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安全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参加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健康教育讲座的居民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年龄20~45岁,本街道常住居民,知情同意,本人自愿。其中男150人,女150人。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安全套应用知识问卷,共7道问题,内容包括安全套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大小的选择、如何储藏、购买渠道等,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完善题目的表述。由社区护士担任问卷调查员,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讲述调查意义,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员核对无缺项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00%。

健康教育人员由社区护士组成,统一制作宣传资料和PPT课件,授课护士进行专门授课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一年内分6个专题进行宣教,内容包括爱滋病的危害,优生优育知识,科学使用安全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安全套如何获得等。每次讲座为1 h,教育形式主要为健康讲座,辅以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印有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扑克牌等,从而提高居民的知识接受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干预,安全套能预防性病及可以免费领取安全套两项答对者的比例为100.00%,安全套选择、使用、保管答对者的比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表2)。而不同性别居民对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爱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和重要途径

曾毅[2]认为在目前还没有疫苗进行预防和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和最有效的措施。安全套既可有效避孕,又可在性病、艾滋病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安全套应用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居民安全套应用知识知晓率及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指导居民合理避孕也有一定的意义。

3.2 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有待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于安全套能够预防性病的居民干预前的知晓率为70.33%,但是安全套正确使用方法的知晓率不尽如入人意,成为爱滋病防治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通过多年的艾滋病、性病及计划生育教育指导,居民对安全套能够预防性病已有一定的知晓率,但对于安全套如何正确使用因为种种原因还并不清楚。而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居民对于正确应用安全套的知晓率明显上升。国内外研究也认为,应当倡导正确、坚持及全程使用安全套,必要时可推广新型女用安全套[3,4],因此笔者建议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宣传安全套的使用能够预防性病,也要长期开展安全套正确使用方法的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起到避孕、预防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如山, 韩秀霞. 国际社会关注性和生殖卫生问题[J]. 国外医学情报, 2006, 11(8): 223.

[2] 曾毅. 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1): 1-4.

篇9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14-03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AIDS among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QIU Fang.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yi 276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sexual sense and AIDS knowledge and to evaluate the instant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470 students in 2 occupational schools in Linyi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on sex and AIDS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by a professor from Liny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ults 392 pre-education and 384 post-educational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4.85%~50.51% of the students accepted such behaviors as unmarrige sexual act,multi partners, homosexuality,and commercial sexual act on pre-education and it's 5.21%-52.08% on post-education (P>0.05).These sexual senses were not instantly corrected by the health education.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ha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was improved instantly by the health education(P<0.01 or P<0.05).

Conclusion There may be some high risk factors for AIDS transmission and venereal disease which may not be corrected by instant education among some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Linyi, whereas sexual hygiene and AIDS knowledge of most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can be improved by a short-term educ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chool students;Health education;AIDS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性活跃人群,我国79%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20~40岁的人群[1]。2006年5月,在临沂市2所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进行性卫生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培训,为了评价培训的效果,为在该类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5月,在临沂劳动局技校和临沂商校各选择4个班的在校学生共计470名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和问卷调查。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观念、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集中发放试卷,由学生匿名独自答卷,当场收回。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各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的培训由临沂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有关专家承担,进行为时2学时的讲座,内容包括、性卫生,艾滋病/性传播疾病一般知识、预防知识,正确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等,然后自由讨论1学时。2次调查对同一对象以同样问卷同样方法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10.0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所学校参加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的学生共470名,其中男生274名,女生196名,年龄15~20岁。两次调查各发放问卷470份,培训前收回答卷436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83.4%;培训后收回答卷424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81.7%。

2.2 性观念 被调查的学生同意婚前、多性伴、同性和商业性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艾滋病一般知识 干预前对艾滋病的病原、目前不可治愈、可以预防的知晓率在70%以上,对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目前的感染人数的知晓率在53%以下;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培训前,学生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培训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提高到91%以上,与培训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调查对象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培训前均在62%以下,培训后均有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采用在健康教育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短期健康教育培训对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效果。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知识知晓率及对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知晓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提示培训的效果显著。但是,关于性观念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多性伴、婚外、同性及商业易的,都是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因素[2],教育后却并没有增加〔3〕,提示性观念的改变需要长时期的培养,比增进知识更困难。

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前段学校和社会的卫生教育和宣传,学生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仍然模糊不清,对HIV感染者抱着不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是疾病的传染源又是受害者,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他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应疏远和歧视他们。家庭、单位和整个社会都应给他们营造一个理解、平等、健康的环境,鼓励他们改变高危行为,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要针对这些问题,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种知识的知晓率,巩固职业技校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安永强,戴志澄.谈艾滋病在中国[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59-262.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42-0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的发生率与传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渐渐成为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已迅速从静脉注射吸毒、暗等危险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传播中影响严重,随着女性艾滋携带者的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她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将严重威胁下一代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因此为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及其子女的影响,开展快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教育成为公认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918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探寻适合育龄期妇女特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提高育龄妇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4918人作为进行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设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政策。问卷题目类型设为选择题形式,入院接受检查时及教育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前后试卷内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面对面由医师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随时接受受干预者的咨询;举办宣传讲座,鼓励育龄期妇女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学习。干预后,随即让受干预者填写调查问卷。

1.3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对比数据,P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干预,育龄期妇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此次接受教育干预的育龄期妇女涵盖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预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提高最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一种高危传染病。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社会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传染病[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龄妇女约占一半比例,15岁以下儿童约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而HIV可母婴传播,因此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儿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4]。随着育龄妇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将急剧增长,这对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评价研究,仅关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未得到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6]。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经面对面宣传教育、宣传资料阅读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干预,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在教育干预后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因其干预前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干预后提高程度最高,这表明,此类健康教育方式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参考文献

[1]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王前,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顾研.艾滋病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88-93.

[3] 潘杨,邓韶英.珠海市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