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8 10:0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DIY模式 形体训练课程体系
一、前言
DIY的全称是Do IT Yourself,其原本被应用于服务领域,充分尊重了人的主观意识,可以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而将其应用到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同样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践行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其审美能力和编排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DIY模式下的形体训练课程体系构建
形体训练课程体系应该包含有理论知识、技术内容和能力内容三部分,这里分别对其进行在DIY模式下的构建问题进行讨论。
(一)理论知识的构建
在形体训练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内容体系包括了形体训练概述、专业术语、教学方法等,其中,形体训练概述只是对形体训练课程的描述,包含的是作为基本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专业属于是后期学习和训练中经常接触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由于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不规范和不统一的现象,需要针对各种数据进行调整,提升其规范性。依照形体训练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要求,理论知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表演能力的关键。在DIY模式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于形体训练课程的了解程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依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形体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逐步掌握基本动作,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做好基本动作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或者分组训练[1]。
(二)技术内容的构建
形体训练要求一定的技术性,这样才能够起到改善形体,增强体魄的效果,因此,技术内容可以说是形体训练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形体训练中,基本姿势和形态的训练是最基础的内容,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单位元素动作,才能通过这些动作的组合,完成后续的训练课程,使得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和优美的动作形态。同时,在形体训练中,基本素质训练也是比较重要的技术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对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臀部以及腿部等位置进行强化训练,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柔韧性训练,经过大量的练习,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度,在提升各项动作的速度和幅度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学生对于自身身体的掌握能力,保证动作的规范标准。一般情况下,形体训练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是基本动作教学,中期是技术教学,后期则是形体动作教学以及能力的培养提升。在技术教学环节,基于DIY模式,应该可以选择教学方法:一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基本的形体动作进行组合和训练;二是学生可以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训练和表演,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选择的动作组合进行适当修改。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自主确定训练的方法。另外,为了确保DIY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明确形体训练技术动作的特点,做好技术内容的合理搭配,辅助学生进行选择和训练,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分清主次,提升训练的系统性。在构建技术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首先,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元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应该要求学生在开展训练前,做好必要的热身运动,对全身肢体进行舒展放松,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在训练中受伤;然后,应该在训练中有意识的融入对称动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对称协调能力[2]。
(三)能力内容的构建
从DIY教学模式的落实情况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必须具备良好创编能力、示范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指导能力等。其中,创编能力是指教师应该能够熟悉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结合形体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动作的组合搭配,形成能够用于教学或者表演的形体训练内容;示范能力和表演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良好的示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示范和表演能力是对于其个人能力和魅力的直观体现;指导能力是出于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具体来讲,包括了形体训练内容的制定、评价、测量和选择等。在DIY模式下,形体训练能力内容的构建应该将上述需求纳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技术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实现融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DIY模式,M行形体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形体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编排能力和表演能力等进行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立足形体训练课程的特点,在DIY模式下进行理论知识、技术内容和能力内容的构建,提升形体训练课程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5-001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增加,社会人才选拔的标准越来越高,女性的职场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高职女生想要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雅的精神气质和健美的形态体征。学校对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女生,在指导她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其个人内在素养的提高和职业形象的塑造。为她们在未来的择业道路上,增强自我信心,提升职业魅力,增添择业筹码,充分展现才华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形体锻炼课程的独特作用
形体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的一种体育运动,它是以提高人的形体表现为目的的形体技巧性训练,以塑造正确优美的体型姿态。高职形体课程集体育、舞蹈、音乐、礼仪于一体,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塑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锻炼健康体魄,塑造优美形态,培养高雅气质,提升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1.形体锻炼能使女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补体活性(CH50)[1]
据文献资料记载,坚持10周以上的形体课训练,还能提高身体补体免疫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
2.形体锻炼能够培养女生的健康美意识,塑造形体美
健康美主要是指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比一般理解的身体健康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3]。通过形体课程理论知识的导入,突出强调健康美与病态美的区别,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美的意识,走出盲目瘦身的误区。
3.形体锻炼能够提升女生优雅的气质与风度
所谓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换言之是一个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精神面貌、高雅得体的言谈举止的具体表现[4]。形体课程教学是一个内外兼修、循序渐进的综合教学过程,其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达到情感与肢体动作的高度融合与一致。通过形体动作的反复训练,消除不良身体姿态,改善错误行坐习惯,形成合乎规范、得体的个人仪态,能让学习者的形体和气质修养得到更好的完善[5]。
二、高职女生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女性大学生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并在现代职场中立足,就需要充分认识个人形体,职业形象的重要性。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这些内在的素质只有通过外在的形体、形象才能更清晰的第一时间展现出来。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是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重要性所占比例分别为7%,38%和55%。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形象确实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利器,并且被社会中许多事实所证明。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对应聘者的个人职业形象十分关注,面试中职业形象占分比重很大。由此可见,形象礼仪较之于专业能力更为重要和关键,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礼仪风度是每个现代职场人士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6]。
三、形体课程的内容及提升职业形象的有效手段和锻炼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自觉锻炼认识
形体课程首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女性的生理结构与心理特征,懂得形体美的标准与内涵;通过实例和职场就业形势分析,让学生明白个人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自觉锻炼的认识;通过形体练习方法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知道每个练习动作的锻炼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形体训练的意识,使形体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和锻炼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形体锻炼效果
充分利用丰富的形体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选择简单易学、趣味性与实用性强的锻炼动作,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练习内容的枯燥单一,创新形体舞蹈不同舞种之间碰撞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形体锻炼之中。同时,在形体锻炼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社会职场,进行职业形体礼仪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身体站、坐、行走姿势的矫正训练,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贯彻艺术精髓,突出美育课程教学
形体锻炼是一种塑造人体形态美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人体动态美的行为艺术。形体训练中美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美的音乐、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等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7]。
形体锻炼是一项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以悦耳动听的音乐配合上自然优美的身体动作来进行训练的。音乐是舞蹈表达情感的灵魂,要学会欣赏音乐,懂得音乐的内涵,就必须广泛吸收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培养女大学生形体美的同时,更应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使外形优化和内涵提高得到完美统一,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4.教师注重艺术教态,感染学生自觉参与形体学习和训练
教态美作为审美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美,对于受教者道德修养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教师授课时饱满的精神状态、健美的身体形态、精湛的教学语言,这些具有感染力的健康形象,对学生是最好的示范和无声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蒋桂凤等.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76-78.
[2]芦特.高校形体课艺术化教学对大学生气质影响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8,(2):81-83
[3]韩颖,赵刚.论形体教学对高校女生培养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13、315
[4]赵晓薇,蒋信忠.论形体教学对培养职高学生良好气质的作用[J]职高生,1995(10):25
[5]杨超.浅谈形体训练与良好气质的培养[J]体艺卫教研,2008(2):93
【关键词】服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76-1.5
一、服务资源信任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第一,利用虚构数据主动调用资源库中的服务,收集主动探测服务的可信属性,包括执行时间和可用性。
第二,当封装在容器中的服务被实际调用时,自动反馈被调用服务的可信属性,包括执行时间和可用性。
第三,使用资源库中的服务进行组合服务开发的软件人员还可对服务进行评估,要收集其对服务的主观评价,包括:正确性、响应速度、执行时间、价格、易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兼容性。
二、可信属性管理体系结构
为更好地说明系统的工作,下面的描述会按照从上到下,从粗到细的过程逐步解释系统的结构。
一般实验室项目包括服务库、服务总线、服务容器、开发环境等几个主要部分,本系统属于服务库部分。服务库的结构见图1。
图1服务库结构
其中,本系统属于服务可信预测工具的可信属性管理部分,见图2,包括数据库访问接口、可行属性收集两个部分。
图2系统结构图
可信属性管理的功能模块图见图3。功能模块图包含4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的具体设计将在下面介绍。
图3功能模块图
三、可信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可信属性的定义
QoS属性是对服务多个质量标准的一种组合。这些质量标准包含:(1)可用性:常常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供服务的概率”来衡量;(2)安全性:涉及服务提供的授权机制,交互信息的一致性保障等;(3)响应时间: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而且还依赖于产生结果的时间;(4)吞吐量:服务处理请求的速率。
此外,还有其他很多标准,比如价格、兼容性、易用性等。软件服务生产线的可信属性目前主要集中在QoS属性中的可用性、时间属性和信誉度。其中的信誉度由收集到的正确性、响应速度、执行时间、价格、易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兼容性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得出。
(二)可信属性的收集处理
为了确保可信度的全局性,我们从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方面共同评估服务的可信属性值。软件生产线平台中的服务属性计算也要综合衡量主动收集的可信属性值和反馈收集的可信属性值两部分。
相应地,本文介绍的服务资源可信属性管理系统包含两个工具:QoS属性主动收集工具和生产线反馈收集工具。生产线反馈收集工具又分为两个模块:容器自动反馈子模块和用户反馈收集子模块。
QoS属性主动收集工具利用虚构数据主动调用资源库中的服务,探测其相关可信属性信息,包括执行时间和可用性。容器自动反馈模块和用户反馈收集模块。其中,封装在容器中的服务被调用时,容器自动反馈模块会对该服务自动生成相对客观的可信属性信息,包括执行时间和可用性;用户反馈工具则从软件开发人员那里,收集他们对于所用服务的主观评价,并将其映射为相应的可信属性信息,包括:正确性、响应速度、执行时间、价格、易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兼容性。
(三)服务资源信任度评估方法
经过上面的系统工作,我们已经较为完整地收集到了服务资源的可信属性,下面将对如何整合这些属性做出讨论。
最初提出的主观信任度评估模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信任的表述和度量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解释,模型大多采用求简单算术平均值的方法综合多个不同推荐路径的信任度,不能很好地解决恶意推荐对信任度评估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人们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及可扩展性。
四、数据结构设计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结构、数据库接口、容器自动反馈Module中调用服务列表的基类等的设计。数据库结构主要是为服务可信属性新增加的表结构,数据库接口主要是新增所有表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容器自动反馈Module中调用服务列表的基类主要是记录调用服务的标识及可信属性信息。
(一)可信数据库表设计
(1)Services表用于存储服务,表中外键businessId指向BusinessEntity表。
(2)Operations表用于存储服务的方法,表中外键serviceId指向Services表。
(3)Message表用于存储服务方法的参数,表中外键serviceId指向Services表,键typeId指向Types表。
其中operation_qos表、module_qos表及feedback表是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为服务可信属性新增的表。
(二)可信数据库接口
可信数据库建成以后,主要为服务可信属性管理系统提供接口Session类,来提供可信属性信息的存储、查询、删除及更新操作。
针对为可信属性新增的三个表,接口Session类主要有三个:OperationQosSession、Module_QosSession和FeedBackSession。
(三)容器自动反馈模块中调用服务列表的基类定义
模块中的处理器由消息触发,故Soap消息到来就会激活处理器执行相应功能,但同时,处理器中定义的局部变量也会重新定义。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调用服务的相关信息无法在处理器中保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在模块初始时,建立服务列表,Soap消息激活处理器后只对列表进行相关插入和删除操作。服务请求消息到来,向列表尾部添加服务初始信息(服务名、部署服务的容器IP地址、操作名、起始时间等),服务响应消息到来后,依据服务名和操作名在列表中查询相应服务并将其可信属性信息存入资源库中后删除。
五、小结
本文首先对服务资源可信属性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进行概要分析,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再次细化分析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下一步将对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明辉,梅宏,焦文品.基于中间件的可定制信任管理框架[J].电子学报,2005,33(5).
2.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会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3. 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以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4. 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导致头晕、眼花、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5.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饥饿时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刘小军)
女性性冷淡与缺铁有关
女性性冷淡指女性的性反应受到抑制,亦称性感麻痹。在正常女性的性反应中,的敏感性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在不同的情况下女性的强度和时间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性刺激的位置和形式如何,其基本生理过程是一致的。
生活中的某些经历会损害女性达到的能力。如男女之间的强烈冲突,或者受到男人冷落,经历创伤事件,受到调戏,尤其是不愉快的首次体验等都可能让女性确信性是一种狂暴的攻击行为。
男性和夫妇间关系障碍是使女性达不到的常见原因。除此,一些身体瘦弱的育龄女性出现性冷淡,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患有常见的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之所以会引起性冷淡,是因为血液中的铁元素影响上皮细胞的营养状况,患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阴道和外阴黏膜容易呈萎缩状,时会感到不适甚至疼痛。久而久之自然减退。
育龄女性出现贫血应及时治疗,血红蛋白在100克/升以下,就应该服铁剂和加强营养,尽快改善病情,以防止出现持续性性冷淡。(张大伟)
40℃温水洗澡最解乏
经过一天的辛劳,很多人回家倒头就睡。这样不但体力恢复不过来,反而更容易腰酸背痛。此时不妨好好洗个澡,解乏的效果最好。
早淋浴晚泡澡。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这样可以唤醒身心,让人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如果晚上感到疲劳,可在晚饭后1小时、睡前1~2小时泡个澡。这样能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让人精力充沛。
没有条件泡澡,可以调大淋浴水流,利用水柱的力量刺激身体,放松肌肉。如果是运动后的疲乏,应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洗,否则会使心率加快,血液大量流向皮肤,造成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还会虚脱。
一般来说,人体内温度是40℃,因此用40℃的温水洗澡消除疲惫效果最好。假如水温过高,消耗的热量多,反而会让人更难受。水温过低,血管收缩,也不易消除疲劳。热天可以适当调低水温,不低于35℃即可。
每次洗15分钟最佳。洗得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有研究显示,剧烈运动后,洗30~50分钟,乳酸浓度可恢复到疲劳前的水平。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洗澡15分钟,乳酸浓度就恢复正常水平了。(肖文华)
十种小病要警惕
1. 睡觉流口水 可能是因为神经调节障碍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除此,口腔卫生不好、牙周病等也会出现流口水。
2. 脚有些肿 脚肿往往是由静脉栓塞引起的,不及时看医生可能导致下肢浮肿,甚至引发肺栓塞。
3. 视力减退 视力明显下降,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4. 瘢痕变化 如烧伤或外伤后的瘢痕疙瘩,或慢性皮炎等,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变化,应该警惕有皮肤癌的可能。
5. 眼睑下垂 眼皮越来越厚重,忽然有些下垂。“重症肌无力”的先兆就是缓慢发生的眼睑下垂。先是一只眼,后是另一只眼,早晨轻,晚上重,一天之内有明显的变化。
6. 视觉彩圈 在看灯光时,灯光周围出现彩圈。它预示着你可能患上了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可以导致失明的眼病,早期症状是出现虹视。
7. “吃货”隐患 突然胃口大开,体重却减轻了,排尿量也随着喝水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多。应警惕“食欲大增”背后可能是糖尿病。
8. 突然胃疼 患过胃病,所以这次竟把心脏病的先兆当成了胃疼。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
9. 美人痣变化 痣在变成恶性黑色素瘤时,有这样一些警报:痣在近时期内迅速增大;痣表面出现糜烂甚至发生破溃且有瘙痒感;痣周围原先平坦无异,新近出现小黑点、卫星结节状组织,或肿大且伴黑色。
10. 手心出汗 年轻人或女性的手心会发热,但还有可能是得了慢性肾盂肾炎。这种病的前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出汗,或伴有全身发热。
(陈晨)
近八成癌症是吃出来的
研究显示,湖南60%左右的口腔癌患者和吃槟榔有关。癌症在陕西省则呈现地域化特点,陕北高发的癌症是胃癌,研究表明这和当地居民习惯吃腌制酸菜和大量饮酒有关。陕南多发的则是食管癌,这跟当地居民多吃麻辣烫等习惯有关。
专家提示:77%的癌症跟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提醒人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腌制食品 在致癌食品中,腌制食品居首位,如腌制的酸菜、咸鱼、咸蛋等。
油炸食品 经过高温煎炸后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如油煎饼、臭豆腐、油条等。重复使用的油也含致癌物。
烧烤类食品 如烤牛羊肉、烤乳猪等都含有致癌物质。尤其是轻微烤焦的部位。
霉变食品 黄曲霉素是当今发现的最强烈的致癌物,医学界认为,黄曲霉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发区,人们常食豆腐乳、豆瓣酱等,这类食品会产生黄曲霉素。另外,受潮后发霉的米面、花生米等食品也会产生致癌物质。
高温食品 如陕南地区,因为多吃火锅、麻辣烫等高温食品,所以食管癌多发。火锅底料中含有大量调料,多次煮烫也会产生黄曲霉素。
隔夜食品 首先是微生物繁殖,会导致食物变质;其次是亚硝酸盐增多,有致癌风险。如隔夜熟白菜和酸菜就会产生亚硝酸盐。
吃肉多吃菜少 肉类食物热量高,会破坏人体肠道的内环境,导致肿瘤多发。(杨洋)
小动作改善便秘
便秘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的人曾有过便秘,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的发生率最高,许多人为此痛苦万分。
正常人摄入食物,经消化与吸收到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约需要24~48小时,若超过这个时间,即可视为便秘。
因食物和个人饮食及排便习惯不同,间隔时间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讲,每日排便一次为正常。也有人2~3天排便一次,还有4~5天甚至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却不感觉排便困难的。
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包括粪便干燥排不出和粪便不干也难以排出两种情况。当排便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排便后有便意不尽,腹部胀满,头昏乏力等痛苦症状时,才称为便秘。
清晨小动作轻松改善便秘。
两足分立略比肩宽,两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叉腰,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呼吸自然,然后开始“转腰”。做的时候注意以小腹部的转动为主,以肚脐为轴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平转。转腰时动作宜和缓、连贯。
由于腹部对应的是小肠、大肠等器官,因此转腰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进而起到改善便秘的作用。注意,初练时运动次数不要过多,每天早晨正反方向各转三五十圈即可。然后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慢慢增加转动圈数。圈数可增至200~300圈,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周慧)
小事情让你减寿十年/刘小军等
1. 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是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汗液中的水分及很多化学物质会被被子吸收,如不让其散发出去,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 如厕看报 坐在马桶上读书看报,会延长排便时间,造成充血,从而引起痔疮发作。
3. 饭后即睡 供氧量随之减少,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
4. 空腹吃糖 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影响人体各种正常机能,使人体变得衰弱。
5. 留胡子 胡子能吸附有害物质,留有胡子的人吸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普通空气的4.2倍。留胡子再抽烟污染指数将高达普通空气的50倍。
6. 跷二郎腿 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7. 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习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
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核心架构,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成熟且相对复杂以及学科实践性强等特性。目前我国全日制本科院校中开始大量开设医学检验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检验与实践的专业能力,进而适应时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一、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合理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并且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总体成效显著。但是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伴而生的,虽然总体呈现的趋势良好,但其中仍然不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医学检验专业进行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第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表现较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这两点现状来看,主要导致的成因归根究底是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陈旧及院校学科发展比例不平衡息息相关,进而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医学检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将加大力度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凸显双创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优势说到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应当对我国医学领域内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到综合性大学中医学检验专业与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二者的区别性,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由于综合类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科融合性强,而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具备较好的资源,因而在医学检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凸显出医学检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二、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双创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落实“两个提高”和“三个重点”合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所谓“两个提高”指的就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素质,而“三个重点”则是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新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中,要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发展的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进而加强教学实际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将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医学检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53-03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by Core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Peng Zhanglin, Huang Jinpe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utomotiv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as the carrier, around their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core idea, at first, analyzes the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t provides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311300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更急需大量相关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满足专业技术及其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的热情,更能促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构建总则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教授[1]指出,课程体系是指诸多课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从层次上来说,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宏观的课程体系是指一所大学根据本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课程整体。中观课程体系是指一个系的课程体系,它们不应当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而微观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同时又指出课程体系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怎样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
1)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能创业”为培养思路,以专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构建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以专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按技术型、管理型、创业型人才的发展层次为培养技术路线,构建“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3个平台和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方向)课程、个性发展课程、素质拓展等7个课程模块构成。
2 专业综合能力调查与分析
汽车服务,狭义范畴指新车出厂进入销售领域,直至其使用后回收报废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所有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各类服务和支持;广义范畴指除上述服务范畴外,还包括汽车生产领域的有关服务,如市场调研、原料供应等领域的服务工作[2]。专业综合能力是指企业中与经营方向密切相关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它要求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与针对性。
项目组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与汽车服务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在调研过程中,将每个专业能力重要性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代表非常重要,D代表一般重要,重要性等级A>B>C>D[3]。专业能力需求调查汇总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概念、培养目标和项目调查,把专业综合能力分解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并细分,然后根据能力需求与课程的相关紧密度纳入对应课程,如图1所示。
3 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3.1 课程体系构建
在对专业综合能力的分析归类基础上,对等衔接找出能力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或多重性的关联性,把其与课程关联性强所包含的能力需求内容融合渗透到某个课程内容里,或从不同角度思量融合渗透到多个课程内容,其流程如图2所示。
人才培养的目标集中反映在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内容之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置,通过对各个模块及其所含内容的界定,实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和避免重复性的效果。经过多方多次论证,构建专业综合能力核心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表2)。
3.2 课程体系实施框架
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第一学年,按学科大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三学年,深化专业基础课程,以市场需求和知识结构为依托,开设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第四学年,按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设置以专业综合能力技能实训为主,以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实训为辅的课程模块;四学年全过程通过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三课堂的相互协调机制,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相辅相成,实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
4 创新与特色
以专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起点,将专业综合能力的需求指标转换成内容、课程、课程体系;以专业技术为贯穿主线,强化专业综合能力。搭建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平台,所有课程和活动都围绕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也能使全体教育者参与投入,并对全体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条件。拓宽人才培养专业口径,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增加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课程及实践课程,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组织设计、市场营销、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税务制度、管理沟通等能力。搭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必需的实践性活动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过程体系。
参考文献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1.评价要素的设置
评价要素的设置,是对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由于评价对象为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因此选取课程体系目标作为评价要素。考虑到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能力,因此可以参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来选择评价要素。温卫宁等认为酒店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酒店的经营管理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丁雨莲等指出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多基于专业性、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个人素养等方面。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四个方面。其中每个目标的实现与否又取决于各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样就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要素。评价要素集合为:
U={U1,U2,U3,U4}(1)
Ui={Uik}(i=1,2,3,4;k=1,2,…,nk)(2)
(1)式中,Ui代表U的子集,为各单要素。其中,U1代表专业基础知识,U2代表经营管理知识,U3代表实际操作知识,U4代表专业外语知识。
(2)式表示子集Ui中含有nk个评判因素,Uik代表各门课程。各单要素具体包括哪些课程,取决于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
2.评语集合及评价要素权重子集的确定
在对要素开展评价时,主要通过衡量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来判断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根据评价决策的实际需要,将评价等级标准划分为“非常有帮助”、“较有帮助”、“有些帮助”和“几乎没什么帮助”四个等级。即评语集合为:V={非常有帮助,较有帮助,有些帮助,几乎没什么帮助}(3)
为了衡量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需要确定其权重系数。在确定各子集Ui权重(一级权重)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主要依据学生对各子集的重要性判断来确定权重。在重要性判断中,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分为5,4,3,2,1共5个等级标度,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较重要,3代表一般,2代表较不重要,1代表不重要。在学生做出重要性判断后,计算各子集重要性得分的均值,然后进行总和标准化,得出各子集权重。在确定各子集中要素的权重(二级权重)时,将各门课程对增强该类知识的客观作用视为相同,因此1/nk即为子集中各要素权重。
3.评判的实施
在模型评判的过程中,首先对子集Ui中的各门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评价结果,分别求出其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构成评判决策矩阵Ri,如果Ui中各门课程的权重集为Ai,则第i个子集Ui的综合评判结果为:Bi=AiRi=[bi1,bi2,bi3,bi4](i=1,2,3,4)(4)
然后对4个子集Ui(i=1,2,3,4)进行综合评判,其评判决策矩阵R为:(5)
如果各子集的权数分配为A,则可得综合评判结果:B=AR(6)
最后依照评语集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判断,得出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评价结果。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应用
1.问卷调查概况
为了获取评价要素权重子集和评判决策矩阵,我们选取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06级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50份,有效回收45份,问卷回收率为90%。其中女生占88.9%,男生占11.1%。
2.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各项知识重要性和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判断两大部分。其中知识重要性判断依照前述的5个等级,对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进行判断。
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判断则依照评语集所确定的四个等级来评价。在具体操作时,首先,依据各门课程所侧重的目标,将所有课程分为四类,结果如表1所示。然后请学生评价每门课程对其帮助程度。
表1专业课程分类
类别课程
专业基础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美学
经营管理知识现代饭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开发与规划
实际操作知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导游业务旅游礼仪
专业外语知识实用旅游英语
3.信度分析
所谓信度指的是一份量表所测分数的可信度。同一群被调查者在同一份问卷上多次填写的答案如果具有一致性,则表示信度高。衡量信度的方法中,以Cronbachα系数应用较多。根据美国统计学家黑尔、安德森、泰萨姆和布莱克的研究,计量尺度的Cronbachα值大于0.7时,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当计量尺度中的项目数小于6个时,Cronbachα值大于0.6,表明数据是可靠的。此处我们对各类课程对学生帮助程度的评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信度分析结果
课程所属类别项目数Cronbachα
专业基础知识70.8225
实际操作知识30.6760
经营管理知识60.8417
(说明:由于专业外语知识方面,仅有《实用旅游英语》一门课程,故未做信度分析)
从信度分析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部分各门课程帮助程度判断的数据可靠性均较高,其中,实际操作知识方面的数据可信度虽然低于0.7,但由于其项目数为3,因此数据仍为可靠的。
4.评价要素权重子集确定
在一级权重确定过程中,依据学生的重要性判断结果,得出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重要性得分的均值,然后进行总和标准化,得出一级权重子集A为:A=[0.2496,0.2480,0.2480,0.2544](7)
由于此处将各门课程对对增强该类知识的客观作用视为相同,因此二级权重子集A1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143(1/7),A2中课程权重为1(1/1),A3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333(1/3),A4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166(1/6)。
5.综合评判
综合评判过程中,由学生依照评价等级标准对各门课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确定各子集中单要素的评判决策矩阵Ri(i=1,2,3,4)为:(8)
对二级权重子集Ai和评判决策矩阵Ri进行合成运算,即可得到基于单要素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i(i=1,2,3,4),然后得出U中各子集的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对一级权重子集A与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进行合成运算,得出课程体系
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9)(10)
对照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总体上对学生较有帮助,因此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较好。但评价结果同时也说明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
三、课程体系完善建议
1.重视经营管理课程设置
在各项知识的重要性判断中,学生普遍认为经营管理知识重要性高于其他知识,其权重在四项知识中相对较高,为0.2544。这一结果的形成,与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密切联系的。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还调查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目标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学生选择了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相对于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要求,现阶段经营管理课程门数较少,因此建议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专业经营管理课程,如可以围绕旅游业中的某一行业(如酒店业)来设置相关的课程,着重培养该行业的专业人才。
2.适当增加操作技能课程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