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衡量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9 15:4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衡量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风险衡量方法

篇1

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③未来还款的压力。负债成本的增加,其后果是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它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

2.控制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包括企业本身)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

3.业绩水平的波动。业绩水平的波动既指企业税息前利润(EBIT)水平的变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动。在负债融资下,EBIT的变化会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业绩波动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讯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损失(如信誉损失)。

4.投资机会的丧失。企业并购不仅可能给企业增加巨额的债务,而且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即使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投资机会的失去,其后果是可能会降低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5.现金存量的短缺。企业在并购时可能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货币资金,即使企业净资产很丰厚,但也可能会由于现金存量的不足引发各种问题,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为了更好地防范并购的财务风险,其核心前提在于先预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杠杆法。杠杆分析法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

DFL=EBIT/(EBIT-I)=EPS/EBIT

其中:I为利息支出;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它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的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动程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

RLA(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到了濒临破产的水平。

2.EPS法。EPS分析法主要衡量并购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它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EPS=[(EBIT-I)(1-t)]/Q

其中:EPS为企业每股收益;I为利息支出;t为加权所得税率;Q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当并购之后的EPS大于并购前的EPS时,说明企业并购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

3.股权稀释法。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并购前后原发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它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

RIE=(Q0+Q1)/(Q0+Q1+Q2)

RIE是股权稀释率,它反映企业原始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

其中:Q0为并购前企业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为并购时企业的原始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为并购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

当并购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始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

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较并购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它属于广义并购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RCR=C/R

RCR为企业并购成本收益率

其中:R为并购的预期收益。它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为并购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

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并购行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

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并购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

现金流动资产率:RCCA=C/CA

现金总资产率:RCA=C/A

其中:C为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为企业的流动资产;A为企业的总资产。

并购买后的RC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

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并购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的过高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

其中:a0、a1、a2、a3,…,an为系数值;X1、x2、x3,…,xn为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为残差

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0)。当企业并购后预期CR大于CR0,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亦然。

三、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识别了并购的各种财务风险之后,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减少或消除财务危机及破产发生的可能性,其对策有三:

篇2

随着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对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该课题较为复杂且引入较晚,大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国内目前在定量分析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会计应用较为广泛,而应用在预算会计分析中相对较少。由于现行高校财务报告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一些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如何用通用化的“企业”财务语言解读和验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程度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应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对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警情预报进行验证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一)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Bathory)在原有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模型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水平,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财务风险评估值Z=A+B+C+D+E

其中:A,衡量企业业绩=(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B,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资本结构比率=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D,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度=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E,衡量流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巴萨利模型指标值高即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强,财务风险小;反之,则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弱,财务风险高。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模型更普遍的应用,可在预测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据国外统计,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5%。

(二)功效系数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几何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根据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特点,指标数值(即下述公式中的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现实支付能力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功效系数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大大提高,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对于财务综合分析来说,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

二、样本的选择及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属性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某中央级预算单位M高校,该学校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列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利用该校近三年(用Y1、Y2、Y3表示)的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度及预警。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了预警模型,对四类变量设置功效系数,如表1。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权重即可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分值大小设置财务风险警情分布表,如表2。

三、双模型实证检验

考虑到高校财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前提的,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且事业收支与现金流量具有同步性,为了更通俗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高校会计科目的特点,本文对样本高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进行了合理的转换,巴萨利模型测试数据均来源于该高校转换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巴萨利模型,结合M高校转换后的会计报表,可以计算出M高校近三年巴萨利模型标值,见表3。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值近三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资本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学校自有资本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以及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大幅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M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趋势如图1。

巴萨利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了高校综合财务业绩、资本结构和债务保障程度等指标,对高校财务实力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描绘,但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警告程度。所以,下面将运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运用高等学校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情进行衡量。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计算M高校近三年的财务风险指标功效系数值,得出功效系数如表4。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Y1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极警”,财务风险极高,财务状况很差;Y2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重警”,财务风险仍很高,财务状况较差;Y3年财务风险为“中警”,表明财务风险逐步减小,财务状况日益好转,但仍不容乐观。M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走势如图2。

通过观察M高校近三年的警情变动,得出该校近三年的综合财务状况逐年好转,风险系数逐年降低,但到Y3年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

一是该校资产负债率三年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和满意的水平,资本结构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始终偏高,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借出款特别是各项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多所致,所以T2功效系数值很低。

二是该校总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逐年减小,到Y3年基本达到理想水平,财务风险逐步减弱。由于几乎没有对外投资,所以T6值功效系数为100,该项财务风险系数为0。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常大,T7值功效系数很低,主要也是因为该校应收及暂付款中垫付的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大。

三是该校现实支付能力三年也基本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基本周转资金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上,而且该项指标功效逐年提高,Y3年达到了接近5个月的水平。该校事业基金可用比率也较为合理,功效系数值较高。

四是该校收入与支出比较为平衡,基本维持在1以上的水平,每年收入可以全额弥补支出。专用资金占用程度很大,三年该项功效系数分值都较低,加大了财务风险。

通过比较巴萨利模型和功效系数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结果,得出M高校在两种模型下财务风险指数的走势,如图3所示。

很显然,运用巴萨利模型对M高校连续三年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功效系数模型对M高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结果相比,二者的运行轨迹是基本相同的。

四、研究结论

(一)巴萨利模型与功效系数模型测度得出的财务风险趋势轨迹基本吻合

将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二者有机结合,在利用不同的评判模型分别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程度测算之后,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应用结果吻合度高,而且所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轨迹也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二)两种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测度各有特点

巴萨利模型多用来衡量经济主体财务实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其财务风险高低,总评估值得分情况可向外界表达经济主体实力,甚至预测其是否有破产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模型侧重的是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评估与评价,并没有从风险预警的测度角度给出经济主体所面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功效系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应用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利用高校财务代表性指标进行风险测算后,能够直接给出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两种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2013年1月1日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十七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和第六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本文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测度和预警中,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通过巴萨利模型总评估值验证,说明可从高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度量,预测得出的财务风险警告程度可为高校如何应对并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过本文的双模型耦合性实证分析,说明高校借助本文提出的两种分析模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由于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下收支不能配比,学校财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等情况也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利用通用的“企业财务”的语言来描述“事业财务”状况,尽管运用大量数据测算印证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功效系数模型仍在定性分析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两种模型指标在选取上本身各有侧重,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中,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仍需对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做更深层次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今后,对高校乃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应该引入更多的企业会计元素,同市场经济接轨、同企业会计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永冬.财务综合分析的功效系数法[J].经济师,2004(7).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一、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更深地了解财务风险的方方面面。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力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观念,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并直接承担其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后果,是财务改革和财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由于财务风险涉及到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和理财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也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总称。

2、模糊性

模糊性即不肯定性,是指风险形成原因的模糊性,以及由于风险导致财务活动结果的不能事先确定性。

3、损失性

风险主要是指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因财务管理无法预计或无能力防止所致,也可能是由于管理者决策失误、控制失灵而丧失了本应获得的利益。

4、补偿性

财务风险会带来损失,客观上要求给予企业适当的经济利益,以抵补承担风险产生的危害,此即所谓的“风险报酬”。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谈起风险,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损失,其实不然。风险不同于危险,危险只有可能出现坏的结果,而风险既可能出现坏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好的结果。只是我们对损失有一种恐惧感和防止的迫切性,因而第一反应是风险意味着损失。从不同的角度看,财务风险又有多种类别,如按资金流动环节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本文着重论述前两种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由筹集资金带来的危险或不确定性。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筹资风险按其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利率变动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利率发生变动而使筹资可能蒙受损失。它表现在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了不恰当的方式筹集资金,从而需付出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息,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在我国,利率变动是由国家决定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非个人或个别企业能够左右。因此,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注意予以分析、调整,尽量避免利率风险。其方法是:①认真分析研究利率变化情况及其与宏观经济情况的内在联系,以把握利率的变动趋势并融于筹资决策中;②如果企业已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则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争取提前还债或用“借新还旧”策略赎回。

(2)汇率变动风险。这是由外汇汇率上下波动而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内现金支出增加的一种潜在损失。汇率变动风险对企业筹集外汇后的债务偿还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努力降低汇率风险。其措施有:灵活选择筹资中使用的货币,争取筹借硬货币;注意债务分散,使借债与还债的时间不过于集中,债务币种结构应软硬结合;若汇率风险已经产生,应及时采取提前还债等其他方式予以补救。

在筹资过程中,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也会导致筹资风险的发生。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科学预测选出合理的筹资方式,尽量降低或避免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收益,但由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或投资者自身的失误,投资者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轻则发生投资损失,重则可能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须周密而科学地预测、分析各种导致风险的可能因素,力求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投资收益的实现。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导致投资风险的因素也相当多,主要有: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危机的出现,金融市场的波动,经济信息失真、滞后,投资决策失误,新产品、新技术实验失败,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投资风险要通过投资效益率的期望值和标准差衡量投资的水平及波动范围来衡量。投资决策者只有通过对这些衡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才能把握好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收益。

投资按其方向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相应地,投资风险也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然而每种投资都几乎同时受这两种投资风险的影响和制约。

市场风险是由一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高利率、国际市场变化等引起的。此类风险无法通过公司的多元化投资方式来分散或消除,故此类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无力回天的,决策者只有审时度势、驾驭规律,躲避此类风险。

公司特有风险是由与公司有关的诸如工人自发性罢工、新产品开发失败、不利合同的践约、重大项目投标失利等因素而造成的。这些影响因素在质上是随机的,因而决策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予以分散或消除。

由以上分析可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投资者既不应轻易地盲目承担风险,也不能因存在风险而踌躇不前,应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风险采取相应对策。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财务风险的衡量和管理

1、筹资风险的衡量和管理

筹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根据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确定一个最佳的财务结构,使这一结构能达到为企业所有者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筹资风险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负债比率与股东权益成本。企业股东权益成本的变动随风险的变动而变动。当无风险报酬率和经营报酬率已定的情况下,股东权益成本随筹资风险的增加而上升,筹资风险又与负债比率成正比例变动;负债筹资所占的比重越大,股东面临的筹资风险越大,那么其必要报酬率越高,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也越高。

(2)负债比率与负债成本。负债成本和负债比率成正比关系,负债比率越大,则负债成本越高,那么筹资风险也越大。

(3)最佳资本来源的构成。筹资的主导思想是筹集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根据不同方案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选出成本率最低的资本结构。

衡量筹资风险需借助于难度较大的经济数学知识对各方案进行量化,计算出期望自有资金利润率及其方差和标准差,从而能更直观地比较各方案的优劣。

2、投资风险的衡量和管理

衡量投资效果的一个根本指标是投资利润率,它由两部分组成――时间价值率和风险价值率。所谓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因投资有风险而要求得到的额外投酬,它常表现为风险报酬率且随风险的大小而变动,故此投资利润率的选择首先就是对该项投资风险的测定、风险报酬的确定及风险的控制。而测算投资风险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期望值。期望值指某一投资方案的不可控因素出现的概率与各种因素出现的数量乘积之总和减投资金后的净额,通俗地讲,计算期望值就是求预期投资净收益。用投资净收益除以原始投资额,就得到净收益率,通过比较各方案的这个相对数,就可知各方案的优劣。

(2)用标准差法测算风险程度。风险与概率、标准差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标准差越大,说明概率分布越分散,则风险程度就越大;标准差越小,说明概率分布越集中,因而风险程度就越小。

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程度进行准确测量,才能比较出各方案的优劣,也才能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标的和条件。

四、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

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乃至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按控制手段实施的时间顺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风险决策、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三个基本环节。

1、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属于风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不确定性决策。它是指在充分肯定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分析、弹性预算等方法,对多个风险方案作出的比较和选择。如筹资决策中的资金成本决策法、投资决策中有期望收益率决策法和效用理论决策方法等。

2、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属于风险的事中控制,它是指接受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及时预防或抑制不利因素的发展,使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具体方法有四种,财务管理者、企业决策者应有意识地综合运用以下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1)回避法。即主动回避风险程度大、无法判断最终结果的风险方案。在执行风险方案时,若出现严重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应及时调整或中止方案实施。

(2)降低风险法。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其前提是控制风险的代价要小于减少的损失;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降低销售风险,并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

(3)多元控制法。又称组合法,如果若干项目的投资报酬率是相对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根据大数法则,运用组合原理,企业总利润的风险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实质是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达到最低资源配置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实现财富最大化。这对投资者而言,是较为常见的最恰当的方法。

(4)转嫁法。是指企业利用保险、协议、创新金融工具等方式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的方法。

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属于风险的事后控制,是指在风险损失单个或总体规定的条件下,应如何处置及以何种方式予以适当披露,使之既满足内外关系人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资金运转如常。风险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篇4

1 引言

信用担保公司主要是在个人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的过程中,通过出借信用资源提供担保服务,以及进行风险控制,从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职能机构。信用担保公司凭借其规范的业务操作,能够在个人或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来源。从宏观层面上说,信用担保公司对降低金融机构债权风险,规范信用交易市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说,信用担保公司实际上就是承担了金融机构对外贷款可能产生的亏损,其自身要有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规避或降低风险,换句话说,担保公司经营的是风险,其风险管理能力就是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信用担保公司的组织及运行模式决定了其财务比较特殊,而且容易受到风险的影响。

2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存在着财务风险。信用担保公司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风险既具有一般财务风险特征,又有担保类行业独有的财务风险特征。

(1)一般的财务风险特征

①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人们不能回避风险,但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

②财务风险的普遍性。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都存在着财务风险,融资、投资及分配收益等活动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③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期内,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④财务风险的共存性。一般来讲,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较大的风险会带来较大的收益,较小的风险带来的收益也会较低。如果信用担保公司只着眼于较高的收益,相应地就需要给受保企业设置较低的担保条件,由此必然会使担保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独有的财务风险特征

①风险与收益严重失衡

一般来讲,信用担保公司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存在较大风险的中小企业,因为政策扶持及中小企业的现状因素,信用担保公司无法采用完全市场化的收费标准。

②债务比率与财务风险不协调

我国的信用担保公司规模适中,对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没有较大的需求。信用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看似不大,但是其大量的或有负债可能会转化为真正的负债。担保业务中或有负债的积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③财务风险外部分散机制不健全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外部分散方法通常有两种,既再担保和与银行共担风险。再担保是因担保公司难以独自承受某些风险较大的担保项目或者资金额较大的担保而寻求其他担保公司为自己设立的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是指当贷款人难以偿还贷款时,银行和担保公司按照约定的比例一起承担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损失。但是由于银行的垄断性质,他们期待获得收益的权利而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

3 基于AHP的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所选用的指标具有代表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由选取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具有完整性。

(2)整体优化原则。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入的系统,比较复杂,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不准确,所以需要建立多个评价指标来反映信用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既要求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又要求其具有现实中的可行性。所以,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现有的财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数据能够满足指标体系所需的所有数据要求。

3.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很多,表现方式也有差异,但是财务风险的变动特征一般能够用一些统计指标体现出来。本文从信用担保公司经营安全性、财务持续能力、发展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参考已有的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成果,在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科学性等原则的指导下选取指标,对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衡量和考察。

1.经营安全性指标

信用担保公司因目标客户以及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所以,对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信用担保公司经营的安全性主要是由其资本的充足性以及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等因素决定的,此外,还能利用这些因素判断出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

(1)资产充足率。资产充足率是企业的资产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企业主要是通过对资产充足率的管制来监测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充足率=全部资金/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它不仅可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可以反映出企业利用资金的能力以及债权人出借的资金的安全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担保资产风险度。担保资产风险度是指风险担保责任余额与担保责任余额的百分比,可以反映信用担保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担保资产风险度=风险担保责任余额/担保责任余额×100%

(4)代偿回收率。代偿回收率等于已收回代偿金额和己发生代偿支出的百分比。这项指标反映了担保公司可追回的损失金的多少,即信用担保公司处理坏账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代偿回收率=已收回代偿金额/己发生代偿支出×100%

(5)准备金覆盖率。担保赔偿准备、短期责任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三项之和与担保责任余额的百分比即是准备金覆盖率。信用担保公司一般用这项指标来判断其计提的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

准备金覆盖率=(担保赔偿准备+短期责任准备+一般风险准备)/担保责任余额

2.财务持续能力指标

本文选取了营业自足率以及资产回报率两项指标来衡量信用担保公司的财务可持续能力。成本以及营业收入对信用担保公司财务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信用担保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而营运成本也是最主要的成本费用,所以同时选取营运成本比率以及贷款收益率指标来代表信用担保公司的财务持续能力。

(1)营业自足率。营业自足率等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和贷款损失率三项之和的百分比。通常,营业自足率大于等于100%。担保公司可以用这项指标来衡量其收入弥补费用的程度。

营业自足率=营业收入/(营运成本+资金成本+贷款损失准备金)

(2)资产回报率。资产回报率是净利润占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利用这项指标对其经营成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如果得到的指标值较小,说明企业的财务持续能力越弱。

资产回报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3)平均担保收益率。本期担保业务收入与本期担保发生额的百分比即是平均担保收益率。信用担保公司用该项指标可以衡量公司信贷业务的获利能力。平均担保收益率越大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越有利。

平均担保收益率=本期担保业务收入/本期担保发生额×100%

(4)运营成本率。操作成本与管理成本的总额占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即是运营成本比率。该指标是从成本费用角度对信用担保公司财务持续能力进行衡量,高比值反映了企业具有较低的成本控制水平。

运营成本比率=(操作成本+管理成本)/平均资产总额×100%

3.发展能力指标

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能力一般是其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和收益等指标来体现,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担保业务量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利润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来体现信用担保公司拓展业务的能力及其发展能力。

3.3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确立信用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由经营的安全性、财务的持续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三个层面的因素引起的,并设立风险评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A,由以上三个方面确立三个子集,分别为B1、B2、B3。经营安全性B1又包含五个二级指标,为资产充足率、资产负债率、担保资产风险度、代偿回收率、准备金覆盖率,分别用C11、C12、C13、C14、C15表示;财务持续能力B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为营业自足率、资产回报率、平均担保收益率、运营成本率,分别用C21、C22、C23、C24表示;发展能力指标B3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为资产增长率、担保业务量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分别用C31、C32、C33、C34表示。其层次关系如表1所示:

3.4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3.4.1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由许多因素构成,各个因素对财务风险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对各个指标赋予的权重也不应相同,影响程度越大,该因素所赋予的权重也就越高,据此处理后得出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而对上层指标体系影响程度大小的描述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在此,处理权重时采用了主观赋值与客观赋值相结合的原则。主观赋值由专家打分法和AHP法相结合,客观打分法则是对一些特定的指标选用常见的标准值或者是选用由实际测评得来的数据。

2.层次单排序并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与单排序类似,总排序表也要计算检验量。Cij对Bi的权重乘以Bi对A的权重得到的结果就是Cij指标对A总指标的权重,其中计算得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CR=0.018,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4.2综合评价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估体系,据此经过横向及纵向的比较,能够系统全面地衡量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的状况。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组成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如表3所示,依次为营业自足率、资产回报率、资本充足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可见,财务持续能力和经营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重点考察和衡量企业的财务持续能力和经营安全性。

4 结语

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大小是由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的,基于AHP模糊评价法对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能够量化模糊的风险指标,从而得到一个具体数值,由其来反映风险的大小。但是AHP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确定权重时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和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使风险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肖崇霞.信用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3.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引言

如今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以及风险,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要从产品业务的市场份额入手,也可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来考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时,需要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形成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并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还有欠缺不足的地方,比如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采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但这两个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的账面流动资产或者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但是毕竟难以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现金流状况。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了应收账款回收状况和存货周转速度等,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用简易的指标设计很难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描述。除了衡量各类财务风险所需的具体的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还存在不足的是指标体系的建设,即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中,对财务指标的归类不合理不全面,也很难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

(二)对现金流量的重视不足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的一个不足是,评价体系中主要包含了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但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里面对现金流量数据的使用相对来说较少。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且在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时可能有的调整,这些信息存在被粉饰的风险。而现金流量表由于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并采用收付实现制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所以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现金流量数据的应用较少,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状况、偿债能力并不一定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来。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度不足

为了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对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就不仅仅会涉及到财务类指标,非财务类指标也需要纳入到该体系中,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据数据调查研究显示,企业的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受到各类因素的广泛影响,所以只使用财务指标这样的风险评价体系是不健全的。但目前部分企业的风险评价体系中,对非财务类指标的重视和使用不足,不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达不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

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首先需从具体的指标设计入手,使之能够尽可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对于偿债能力指标的设计,除了使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反应来自静态报表的信息,也可更多的使用现金流量指标,毕竟用于偿还债务的还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对于营运能力指标上的改进,比如可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通过应收账款平均账龄进一步调整。对于盈利能力指标的改进,可考虑增加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其次,除了各类财务风险具体指标的设计以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还可从对财务指标的合理归类方面去改善,以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二)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密切结合使用,可使风险评价体系更真实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潜在财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这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更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可适当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现金流量的特点,相应的引入一些指标,如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该指标相较于一般的利息保障倍数,即考量息税前利润对企业所承担的利息覆盖能力,前者是从企业能够提供的现金流角度去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能力,而后者是从企业的利润角度。多个角度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其评价指标的构成应既包含财务类指标,也包含非财务类指标,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影响因素分布广泛,因此企业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从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创新研发能力、行业市场竞争地位等非财务类因素加强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达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完善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对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设计,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需要提高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来反应企业的真实现金流状况,现金流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程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信息被修改修饰的风险;需要加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篇6

一、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资本结构、不恰当的融资方式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企业偿债能力的丧失,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收益率的下降,最终甚至有可能会使企业破产清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汇率变动。多种企业,包括出口创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等,均会产生一些与外汇收入或者支出相关的业务。相关的汇率变动将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外币汇率上升,有外汇支出业务的企业就不得不准备更多的人民币;而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那么有外汇收入业务的企业就要接受人民币收入减少的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企业的多项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等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一般来讲,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会削弱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这些资产会遭受潜在的损失。

(二)内部原因

1.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过大,从而造成企业有可能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应该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2.较差的资产流动性。在我国,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其结果是其企业的流动性大受影响,从而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

3.盲目投资。现代企业都能认识到现金的非收益性,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追求收益,大量投资于短期证券、期货等领域,以期获取收益。不过,部分企业在投资之前没有充分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也没有做出很好的投资预算。因此,盲目投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不恰当的股利政策。恰当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会对投资者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使投资者更愿意继续投资于企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利政策的财务信号作用。然而,不加节制的现金股利分配,尤其是如果企业的资金又相对缺乏时,企业的流动性就会大受影响,偿债能力也将降低,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加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企业会运用某些财务指标比率来衡量财务风险。笔者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阶段金流量等方面来分折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大,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小。

(一)资产负债类比率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表明每一元钱的总资产,企业有多少钱是利用债务筹资进行筹集的。通常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就有越大的能力偿还长期债务。而反过来,其财务风险则会更高。目前所接受的一般标准为0.6。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的流动负债受企业流动资产的保障程度,也就是对于每一元的流动负债,企业有多少钱的流动资产用来偿还。该流动比率越大,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则越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数值为2较为合适,说明企业有着较为健康的财务状况。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比率用来衡量速动资产对企业短期负债的保障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数值为1较为合适。所以,假如企业该比率小于1,那么说明企业偿还短期负债有一定难度。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表1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该案例是2009年我省某大型企业公布的2005—2008年的财务报表。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数据:

资产负债率:868395/1855315=46.8%

负债与股权比率:868395/986824=88.0%

流动比率:184160/320081=0.575

速动比率:(184160-30316)/320081=0.48

首先,资产负债率是46.8%,而一般国际上认为较为妥当的是60%,其低于国际水平,虽然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同时也说明其举债扩大规模经营稍嫌保守,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其负债与股权比率是88.0%,小于1,因此,可表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它的负债经营时比较安全的,但同时,它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企业是一个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流动比率是0.575,速动比率是0.48,很显然,其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达不到一般的标准,即流动比率在2∶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1∶1以上,证明其变现能力太弱,短期偿债能力十分低下,财务风险十分堪忧,应尽快解决,增强自身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债务支付能力比率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年利息费用总额的比率。此偿债能力系数衡量的是支付利息的能力。由于利息可以抵税,因此要用EBIT来算。

2.债务保障比率:息税前利润与年利息费用与本金之和的比率。此偿债能力系数不但衡量利息,还衡量本金。因为如果还不上本金,一个公司也要破产。由于本金不能抵税,所以本金要折算税前的数额。

我们再来看例子。上述企业于2009年发行了100亿人民币债券,我们看看它发行完债券后的财务风险如何:

表2损益表单位:百万元

该企业2008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3509左右,因此EBIT为:46113+13509=596222008年利息保障倍数:59622/13509=4.4但是,该企业2009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2187左右,预计2010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5701,本金支付款为30000左右。

假设税前利润不变,税率为零,其2010年偿债能力系数为:利息保障倍数:61814/15701=3.9

债务保障比率:61814/45701=1.4

所以,该企业的EBIT刚刚能偿付本金及利息,表明其支付能力偏低。而且它的利息保障倍数和债务保障比率均不符合正常水平,它的利息根本不足以用来偿还企业负)债,偿债能力非常弱,财务风险十分高,大肆举债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走入更大的困境。因此,该企业当前的首要目的不是靠举债去继续扩大经营,首先应考虑的是怎样先让企业摆脱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风险系数,使企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而不是像最后一搏似的发行巨额债券来获取资金维持公司。

四、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一旦企业能够准确地衡量 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段去对其进行防范。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确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及时找到合适方法来避免风险。一般来说,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长期和短期两个子系统构成。

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如果企业能够拥有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那么企业便能够对一些重要的流动性因素进行控制,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等。

(二)财务预算和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而财务预算与财务审计则是所有保障制度中效果最明显的。通过财务预算制度,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被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而这个范围则是企业可以接收的最大风险。这样一来,在事前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今后的被动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财务审计制度,企业业已存在的财务活动能够受到监控与评估,从而帮助企业及早发现某些财务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财务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的防范。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篇7

(1)筹资。

筹资是事业单位为了单位的更好运行和发展。由于虽然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均是来源于国家财政,但还是有少部分是需要单位自行解决。且有些单位为了能够取得更多效益资金,均会进行项目投资。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就必须要筹资。而由于很多项目的投资期限比较长,资金成本较多,所以非常容易给单位带来资金压力和风险。

(2)投资。

事业单位筹资风险的产生很大原因在于单位的项目投资,因为投资资金数目较大,而回收的时限又比较长,很多资金甚至没有能够在预期内收回或者因为项目自身问题导致投资无收益,直接给单位带了极大的投资风险。且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社会上的盈利性企业,所以对于项目投资大多均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此一来也直接使得投资风险威胁更加严重。

(3)支付。

资金支付是事业单位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管理中,资金支付和预算管理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内容。符合实际的预算管理和合理的资金支付是保障单位顺利运作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却存在明显预算和支付相冲突的问题,资金支付总额明显高出预算总额,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单位资金就会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现象,产生支付风险。

(4)管理。

所谓管理风险指的是事业单位因为内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类型的产生与单位管理、监督等制度不到位有关。

2.引发因素

(1)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关系非常复杂和混乱。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各等级在管理和应用财务资金方面存在严重的职责不明现象,因为职责不明直接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失,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诱发财务风险。

(2)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对财务风险内容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各种诱发因素存在后也没有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因为缺乏风险意识,所以也没有财务风险观念,即便有些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但也会认为风险会由国家承担,不会对单位财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是诱发财务风险的一大重因。

(3)财务决策不科学。

由于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做出重要的财务决策时大多均是按照过往经验进行主观决断。而人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本身就存在不可靠性,所以这种不靠谱的决策方式也使得单位出现了财务风险。

(4)缺乏明确的责权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组织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让自身赢取更多利益,所以单位内的管理人员也就因此而比较难以衡量投入对于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分权管理,符合确定职责履行考核方法也就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事业单位内部难以制定出一个明确且完善的责权制度,也值得使得单位采取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责权不明确现象,诱发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思想指引着行动,要做好财务风险应对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然后才能够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和具体形式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单位在采取内控措施时必须要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连接在一起。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并通过参加专业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式增强责任心和职业感。只有财务管理人员多了解财务风险知识,掌握更多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并将在这些有效方法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才能够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事业单位之所以还存在加多财务风险,除了与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有关之外,还与财务管理部分风险管控能力低下有关。所以,做好单位财务风险内控处理必须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要求有:

(1)引进更多风险专业知识认识水平高的财务人员或者为现有财务人员安排专门的会计财务风险培训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知识水平。

(2)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应该有风险预警意识,对未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判断这些风险有可能出现的几率,并制定预防和措施。

(3)学会应用现代先进的风险探测和分析技术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衡量和检测。

(4)通过加强培训或者鼓励财务人员多加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风险应变能力。

3.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要真正使单位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制度内严格规定所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本来就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若能够根据这一规律制定一个预测和衡量风险的预防机制,那么就能够将所有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和完善预警机制后必须要严格落实,要求素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使风险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其衡量警示作用。

4.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管控工作

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运作资金均来自财政收入,财务风险出现后对事业单位的损害力度也是可控制范围。但,若任由财务风险存在,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那么将容易造成单位运作资金的入不敷出,不利于单位正常工作的运作。所以,管理财务风险时必须要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量入为出,杜绝资金缺口出现。

(2)合理融资和举债,避免贷款造成长期负债现象出现。

(3)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上级政府拨出的一些专项建设和研究资金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申请从受益人那边收取一些费用的方式增加单位的收入资金。

篇8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外界难以控制的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方法案失误,所造成的财务经营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这种风险的发生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无法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及企业资金成本最小化。因此,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有以下表现形式:(1)财务关系混乱。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发生的财务手续。在票据的管理以及报销中,抬头不清晰,业务用途不明确,造成票据的填写规范错误,使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趋于混乱的状态。(2)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意识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个意识。财务工作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掌握每一笔分录的借贷方,了解资金的去向以及流动方向,及时关注企业资金流动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3)资本结构失衡。资本结构是衡量一个企业长期负债与权益的比例情况。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最小化。资本结构失衡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产负债比过高使得企业以负债为主要方式失衡,自有资金较少,导致财务管理的运行以负债管理为主,加大了企业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4)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是一个企业进行盈利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核心。对每一个项目采取财务理论中的项目投资方法,以项目决策的几大方法进行投资决策的衡量,以科学化的手段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减小因为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2.外部原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盈利水平的引导,也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加强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实时掌握,有利于及时减小整个宏观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外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点:(1)资产流动性差。资产流动性是进行整个企业财务经营活动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资产流动性高,存货流转率会相应的提高,增加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强企业的财富积累。资产流动性差将导致整个企业的库存积压,现金匮乏,不利于企业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发。(2)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感应能力进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收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的政策性导向进行理解,掌握银行的利率变化,减小企业的资金成本等。(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作为经济学中的常用语,为解释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投机现象作了专业化的表达。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出现的各种以诈骗,投机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盈利的现象。道德风险是敌手企业掌握我方企业所不知道的信息,从而对本企业造成危害的一种现象。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加强风险收益均衡,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风险收益均衡原则的出现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由于传统的施工体制原因,造成了企业先开发,再收费的经营模式,以相当大的负债比例进行企业的运作。一是维持风险收益比例。建立风险收益均衡机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在现有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债务和资产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风险收益比例之上,减小因为企业负债水平过大造成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二是实行部门分权制度。学习先进企业的职能型部门管理理念,根据不同的部门进行财务分权,限制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权限,从资金的流出角度上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同时,规范企业的财务支付流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准则,加强网上支付的方法,进行工程成本流动化管理等财务手段。三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是适应“国家十二五”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的方法武装自己的企业,加快企业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供应链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进行企业的财务资源规划,使企业的经营以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2)建立财务风险机制,全面实现风险可控。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可控的保证,以财务分权的模式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一是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法是建立风险机制的核心,运用财务规划的方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上下游进行风险转移。例如,建设施工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以材料的采购作为核心,运用合法的途径将建筑风险转移给这些合作方,减小企业的风险损失,同时,又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险的出现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福音,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施工不当或者各种意外因素或造成施工人员受伤的情况。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可以进行保单投保的方式降低。二是业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自身主营业务的同时,可适当选取优质的经营项目进行投资,实现多元化经营策略。以不同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同,做到风险的相互抵消或者减小。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佬-万科集团,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同时,副业也发展得非常好,运用闲置的资金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颇丰。聘用专业的金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的管理,合理的进行期货以及期权的投资,分散因市场变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三是坏帐准备金制度。坏帐准备金制度是每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一个制度。对于每一次项目的收益,提出一定比例的现金进行准备金的提取,以防止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材料商以及供应商拖欠款项造成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损失。四是风险规避法。风险规避法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以科学化的决策方法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这种项目从最大程度的角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当企业选择了最小的风险项目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整体收益会减小。这是一种保守的项目选择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就综合结合企业内部的项目分配方法进行选择。(3)开发风险识别系统,提前做到风险预警。风险识别系统是运用现有的强大数据库功能,通过录入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方式,运用图表,文字,数据等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完美的整合。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方式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风险的识别方式以报表识别法与现场观察法两种为主。报表识别法是指在风险识别系统中录入相应的财务数据,通过风险指标的临界值表达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现在观察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财务人员通过直接调用风险识别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图像的模拟和生成,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进行财务风险判断的一个方法。

四、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的项目发展情况,合理的平衡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明确财务资金的流向,最大程度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同时,加强外部宏观环境的信息收集以及法律政策,从宏观环境上减小因系统性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做到财务风险可控的最大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王清剑.浅谈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特征及防范内容[J].今日科苑.

2010(10)

[2]施卫东.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篇9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精细化的进程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单靠自身的内部资源优势独自作战俨然已是步履维艰,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靠的合作方式日益增多,正在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经营格局。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创新,已被许多企业用于强化其竞争优势,而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的识别问题,对于化解联盟企业在联盟存续过程中因财务风险所导致的财务困境和生存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内容

按照联盟企业对风险的可控性,可将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不可控风险,是所有联盟伙伴企业都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源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重点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引发原因一般主要来自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通常都是可控的,也绝非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或存在的风险,跟企业自身情况与所处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这类风险主要由联盟企业自身状况带来的风险,主要内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选定的财务指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财务指标的客观性具体要求是指应在企业战略联盟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准确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确认和计量的有效性,以确保对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评价具有真实、可靠和完整的内容;可靠性是指在选定的财务评价指标必须确保所取数据和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公正地反映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实际运行结果;相关性要求选取的财务评价指标应当与战略联盟财务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指标异常变动来衡量战略联盟的效果和发生异动的原因。

(二)财务指标的体系设计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通常用来衡量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利润获取能力。一般来说,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表现着联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之后业绩的好与坏,间接体现联盟企业的战略选择正确与否,联盟关系是否可以继续或者终止。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盈利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联盟企业每支出一单位成本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数值越高,越能体现企业自身成本费用控制比较好,单位成本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提高。

②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经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的企业的盈利能力。

③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和财务费用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越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联盟盈利能力也越强。

2、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产周转的相关指标来分析资产综合使用的效率,是对联盟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综合运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营运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该指标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②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售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联盟企业存货的营运和管理效率。

③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联盟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④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率是指维护联盟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非成本性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三项指标。

3、成长能力指标。成长性是指联盟企业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借战略联盟扩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壮大自身实力的潜在能力。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成长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本会计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额÷上会计年度营业收入总额)×100%。营业收入增长率具体体现联盟企业较上年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评价联盟企业潜在发展能力和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

篇10

如何评价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如何判断公司面临的财务危机程度,如何确保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上市公司相关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北京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金流风险及其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者制定决策具有指导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就现金流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度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前人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孟祥军(2012)通过阐述现金流管理研究了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王肇丹(2013)从企业三大活动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应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提高资金获利能力,提高自身能力来规避财务风险。王丽(2015)主要关注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发挥的作用,侧重研究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研究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所表达的财务情况。

另一部分研究通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从现金流的角度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警进行研究。袁康来(2008)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基于财务风险测控视角,从现金流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陈蕊(2011)探讨了如何从现金流角度识别财务风险,并以云南铜业为例,认为以现金流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应考虑外部环境。曹金臣(2013)选取沪深两市26家ST公司及配对公司,分析认为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可靠标准,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更充分识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庞明,吴红梅(2015)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现金流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研究设计:一是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二是将行业与整体进行对比,区别现金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三是将公司规模纳入考量范围。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由于2008年实行税制改革,因此文章选定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4年。本文的样本选择剔除了ST和ST*公司、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和主营业务收入为负的公司,共得到64家北京市上市公司。

(二)变量及模型设计

变量设计:第一,被解释变量。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集中体现,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收入分配风险。因此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必须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权益净利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充分考虑了筹资方式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企业经营能力、资本结构和财务决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该指标通过杜邦分解可以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可以高度概括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庞明(2015)等人的研究中该指标也被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因此文章选取权益净利率作为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第二,解释变量。根据已有文献及文章所做改进,文章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第三,控制变量。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将导致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误导性影响,因此文章为了减小误差,设置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文章涉及的各个变量详细如表1。

由于文章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文章就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容差检验,检验结果显示:X1、X2、X3、X4、X5、X7VIF值大于10,说明这几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因此将该这些变量删除。剩余的解释变量再检验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将其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

(三)提出假设

1.营运能力。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反映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状况,同时也可以衡量企业对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能力越强,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越强,进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运能力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2.发展能力。文章借鉴陈蕊(2011),王肇丹(2013),庞明,吴红梅(2015)等人的研究,从现金流量表角度构造发展能力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正常运营及投融资的基础。上市公司是发展相对稳定的公司,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阶段则主要集中在投资融资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鉴于上述原因,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假设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3.现金流量结构。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结构,为了各个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文章从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来衡量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讲,现金流入量相对流出量越大,则企业具有充裕的资金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6:经营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7:投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8:筹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4.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衡量了企业资产的大小,企业资产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鉴于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9:企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

1.全部行业实证分析。文章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得检验结果为×2=18.052,伴随概率=0.0346,所以文章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资产周转率X6对于地产和公用事业具有负向影响,且该指标对地产行业的影响最大,资产周转率每提升一个单位,权益净利率将减少1.375个单位。现金流量比率X8就每个行业来讲对权益净利率具有正向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则具有负向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9对工业、综合事业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10,X11只对地产行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该影响较大,符合地产行业特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比X12对权益净利率影响较小。投融资现金流入结构比X13,X14对工业、商业、地产、综合事业具有相反作用。企业资产规模按行业分类对综合事业的影响最小,可忽略不计,说明企业规模对大部分行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四、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章得出现金流对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且该作用应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因此文章针对前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此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是加强资金周转能力,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上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周转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负向影响,且资产周转率对商业,工业负向影响较大。这两个产业对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资产购买及使用计划,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避免资产闲置与过度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