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学校借阅图书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9 15:49: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学校借阅图书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学校借阅图书的建议

篇1

一、引言

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和喷泉”,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更是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等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的心脏,在培养人才及服务教学科研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掌握馆藏图书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某基础书库1990年以前馆藏图书借阅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借阅者的借阅需求特点,结合笔者在流通部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该类型窗口提高服务质量及流通服务效率的有效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对某高校图书馆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借阅期间流通部基础书库窗口(馆藏1990年以前图书)图书的借阅流通量有关数据进行统计,该基础书库中图书分类采用的是科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图书出版时间是1990年以前的相关图书,图书面向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采取借阅一体的全开放借阅服务。

三、图书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1.各类图书流通统计

通过对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借阅期间基础书库的各类图书(1990年以前相关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流通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借阅流通量排行第一的是矿业工程类,占总借阅量的17.12%,紧接着是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类占14.88%,地质和地理科学类占11.16%,力学类占9.12%,化学工业类占5.19%,电技术和电子技术类占4%,物理学类占3.72%,土木建筑工程类占3.59%,数学类占3.3%,上述九类图书流通量占总流通量的72.08%。由于本文分析的某高校属于工科类院校,分析数据显示借阅者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需求量较大。另外,分析数据显示在借阅的图书中历史和历史学类占4.77%,文学类占4.14%,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通过对各类图书流通量统计分析,要求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借阅量较大的图书,进行及时整理,方便借阅者查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各月图书流通统计(借阅者包含大学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

通过对该基础书库内馆藏图书各月借阅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统计数据呈现有规律的阶段性特点。从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校学期开学是图书借阅的高峰,接近假期借阅图书量开始减少。例如2013年9月和10月份的借阅数目占总借阅量的24.21%,2014年3月和4月份的借阅数目占总借阅量的29.41%,而在寒假2月和暑假7月份借阅量最低。借阅者在新学期之初,有较强的提高专业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由于该借阅期间借阅量较大,存在同一类型资料多人借阅的情况,部分借阅者未借到自己想找的文献资料。从各月图书流通统计情况分析来看,借阅者可以重视假期,该时段是教学和课程较轻的时候,同时也是该基础书库借阅量最低的时刻。

3.高校大学生图书借阅量统计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第二课堂。通过对各年级学生图书借阅量进行统计,得到2013级学生占大学生全部借阅量的3.19%,2012级学生占8.4%,2011级学生占41.35%,2010级学生借阅量最高占47.06%,呈现借阅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大一新生不熟悉图书馆基础书库内的图书的分布情况,随着对图书馆的逐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借阅量随年级的增长开始升高,特别是大四学生为完成课题研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的需要借阅量大增。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统计结果,以及结合在流通部工作的实践经验,并综合图书馆借阅情况和借阅特点,据此有以下建议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1.提高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增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增加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借阅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2.提高借阅者借阅兴趣

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图书馆充满了兴趣,但是却不熟悉图书馆的环境,需要对进入书库的新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不清楚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借阅者进行帮助,使其掌握所需图书查找方式和方法,缩短借阅者的查阅时间以及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借阅者的培训工作,使其了解进入书库时需要刷校园卡,阅读图书时需使用代书板,避免乱插乱放图书,有问题时需找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持基础书库内正常的借阅流通工作。

3.开展个性化服务

借阅者超期现象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超期影响着正常借阅流通工作同时对其他借阅者产生不便,会造成借阅量的减少。解决方法可以采用短信的方式催还,将超期信息发送到该借阅者的手机上,提醒其尽快归还图书,还可以采用电子邮箱的形式发送信息,这种方式既经济又方便。

总之,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随时对馆内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改进旧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鸿滨.注重统计分析,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J].河池学院学报,2008(4).

篇2

1.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外,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借阅图书馆中的书籍,也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书籍,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2.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义

在信息化条件下,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把图书的编号输入计算机,直接在网上对图书进行各种管理和借阅,并及时对借阅的图书和新增的图书在网上记录,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3.对学校的意义

图书馆建设关系学校文化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必然会给学校带来发展契机。学校图书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能使学校及时掌握和获取最新的图书资源,使学校图书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为学生和学校都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有些中学的图书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建设还不能与时俱进。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管理手段的创新

网络依托强大的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跨地域的、跨时间的虚拟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检索的高智能化。传统的图书文献检索方法单一,只能运用检索工具检索,给学生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方式有了很大创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把需要的图书存于网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图书馆进行远程阅读。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的爱好和阅读的内容选择图像检索和音频检索,大大满足自身的需求。

2.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想在读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站论坛、网络聊天室等展开对读者的服务,通过为读者及时送达图书的更新消息、询问图书馆管理建议等,在读者与馆员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3.对图书管理员的要求

(1)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图书管理虽然处于信息化的浪潮中,但是只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引导,对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修养有所认知,才能运用网络知识进行贯穿,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2)要有熟练的计算机知识

信息化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应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发掘、收集、整理等,并能够及时地将信息带给学生,此外,对图书的管理也要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来完成,如图书的统计、借阅记录等。

(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篇3

图书室是学习、传递知识的殿堂。学习和传递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图书室的清洁,在室内色彩、空间结构、景物装饰、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营造幽静、舒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职工在图书室能够无噪音、无干扰地进行阅读、思考、研究,与书籍对话,或静心写作。

2严格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图书在存放、借阅中被遗失、损坏,并保证图书在流转中被更多的教职工阅读和查询。因此,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存放登记制度、借阅归还制度、查询使用制度等。管理员要适时提醒教职工爱惜图书、到期归还借阅书刊,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3全面了解收藏书刊,开展藏书宣传

进修校的教职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阅读的习惯、内容、方法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学校藏书应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进行专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教职工推荐、宣传适宜的书刊、电子图书。一方面为教职工提供快捷了解学校藏书服务,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书刊和电子读物的知识传递功能。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收集一些阅读和查询文献的基本方法,向教职工推荐使用,帮助教职工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查询。

4根据阅读需求,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图书室也应当不断新增阅读的内容。因此,管理员应当发挥工作主动性,根据教职工的阅读需求,以及进修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需求,搜集图书市场的发行动态,并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图书管理的建议。比如,建议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给教职工提供新的阅读内容;建议图书室环境的改善,给教职工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等等,以保证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9-02

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读者的需求最适当、最有序地结合起来,并确保读者的需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满足,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通过对本馆2010―2012年度纸质文献的入藏情况及读者借阅需求的统计与分析,以求找出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最佳藏书结构模式,进一步调整馆藏结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现有艺术学院、经管学院等6个系院,其中艺术设计、会审、老年服务与管理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截止2012年底,学校图书馆中文藏书刊28万册。

一、2010―2012年馆藏中文图书入藏调整情况分析

图书入藏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入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馆藏资源的质量和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效率。只有通过对入藏图书的统计分析与比较,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调整,建立一个以社会需求、读者变化为调节手段的动态运行机制,形成一个适应变化、良性循环的馆藏结构体系。

1.从表1看出三年来本馆入藏前十位排位的前后顺序变化,表明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的发展、新专业的开设及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需求的变化,给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带来的影响,馆藏结构的调整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前十位中F、H、J、T、K属于专业用书,B、C、D、G属于基础用书,I类属于消遣休闲类图书。2010年学院新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从2010年开始加大了对R类卫生医药方面的书籍采购速度,从2010年入藏1.79%上升到2012年入藏2.58%,并且在以后的文献采访中会重点倾向R类的采购,以保证新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T类涉及学校的多个主要专业,以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F、J所涉及的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图书入藏量每年基本保持稳定。

2.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三年来藏书结构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调整。每年的年终编目部门对馆藏文献的结构和文献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入藏文献在各馆藏地的分布情况和入藏文献的更新速度,作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流通部门对文献的利用情况和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读者对各类文献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馆藏文献的结构,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科学化,合理化,有利于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二、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情况分析

1.读者对各学科文献的需求是随着社会需求、本院教学专业设置的调整、教学改革进程的要求而变化的。据图书馆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6.07%,2011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5.75%,2012年所列前10类图书的借阅量为95.96%,三年平均外借量为95.92%。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采访决策基本上满足了读者借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借阅率的提高。

2.本院图书馆2010―2012年纸质图书借阅前10名类别依次为I、J、H、T、K、F、B、G、C、O,说明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外借量持续保持稳定。文学类的外借量始终位于首位,且借阅比远远高于第2名J类23%,这充分说明了高职类学生对娱乐休闲类图书的需求比较高。在所列读者借阅前10名图书中,社会科学类占8位,自然科学类占2位,从中反映出本院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办校特色,以及学生对语言类,经济类、计算机类方面知识的需求,揭示了本院读者文献需求的倾向,在以后文献采访过程中应加大此类图书的采访力度。专业类图书中,艺术类图书借阅量逐年上升并居首位(除文学外),表明该类图书已成为最主要的专业用书,多年来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体,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调查显示,完成学业和学以致用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目的,因此教学参考类图书和各类考证类的图书比较热门,几乎一入馆就流通,采访工作应适当关注此类图书。

3.三年间,尽管每年的借阅量不同且差距逐年增大,但这10类图书的百分比却大体接近;借阅比例排序虽略有变化,但一直集中在这10个类目上,这些数据完全可以作为图书馆采购、补充、调整文献资源的重要依据。

三、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策略

1.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部门应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建立由各系院学科带头人,图书馆采访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我馆每年开展的读者座谈会,请各系院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征求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各系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应深入到各系院,参加系院的教学会议,倾听任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第一线的文献需求情况,使采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请各系院的专业带头人进行书目圈定,以及邀请他们到图书采购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等。

2.读者借阅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需求目标。读者借阅需求调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建立一个长效的调研机制,做到定期、定时、定责、定人开展调研,并设计一套能及时、科学、便捷地获取读者借阅信息分析的技术方法和保障措施,为文献采访、组织提供现时的读者需求信息。例如我馆目前开展的每两个月一次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虽然活动的目的是评选优秀的服务人员,但是可以通过这项活动,借助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读者借阅需求的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文献采访工作。

3.始终坚持“服务至上、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我馆开展的具体措施有:延长图书借阅开放时间,每周达80小时以上,每遇到学生考试期间,还会再加开借阅时间,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应学生的要求,增加学生借阅图书的册数,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设置新书推荐和热门图书推荐,方便读者利用文献;每年结合“世界读书日”,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辨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兴趣。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文献馆藏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图书馆的大量工作都是围绕着馆藏建设开展,新的图书不断进馆,失去价值的图书被剔除,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吐故纳新的过程中。高职图书馆应根据数据分析合理调整馆藏资源,做到“书尽其用”,使每种文献都有其读者,才能使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始终保持健康和活力。

篇5

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本系统的总体需求、实现方案,并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开发该系统的依据和建议。

1.2定义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是能否发挥其教学、科研作用的至关重要的技术平台。对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来说,是决定其能否方便、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关键技术平台。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准确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操作。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信息化不但能方便学校的管理,更能使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由于学校藏书量大,借书的学生多,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借书高峰期时这种冲突更加明显,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因此,实现一个将各种图书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为了方便图书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借书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

开发的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方便直观。既要方便管理员对图书和读者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理,图书管理员根据权限将数据库到互联网上,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不限时的对图书信息进行访问,查询相关信息和进行续借操作。

2.1要求

A、主要功能

开发的系统要实现一下基本功能(1)、读者管理:管理员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o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2)、借阅管理: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人与系统交互)借阅、归还图书。(3)、读者查询: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4)、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B、主要性能

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完成借阅、查询等的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合法性校验,查询速度快。同时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并降低信息访问的成本。技术先进且可靠性高。

C、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用户才能允许有借、还书权限,只有具有高级权限的部门管理者或维护人员用户才能对用户进行管理,一般的读者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

还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信息被恶意修改和窃取。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如果系统被破坏应该能快速恢复。

3.对拟建立的系统分析

3.1业务流程及数据流图

(1)组织结构图与信息流关系

4.所建议的系统

所建议系统是C/S和B/S模式结合。系统管理、书籍管理、读者管理和借阅管理等大部分的功能通过图书馆内的局域网实现,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图书信息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续借等功能可在互联网上进行,利于有效地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交换的自动化。用户在经过身份确认后,系统按照权限的不同向其不同各种类型用户所对应的功能。

4.1影响

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会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的影响:由于所建议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所以需要配备足够符合以上列出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的计算机和通信线路。系统失效后,服务器端需要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恢复数据信息,要求要有足够的数据备份空间。(2)、对软件的影响:需要落实是否有符合本报告所列出的正版的软件环境,如果没有则需要购买。(3)、对开发的影响:开发过程需要用户进行密切的配合,准确阐明需求。(4)、对经费开支的影响:除了需要支付开发单位的有关费用外,每年还需要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见经济可行性分析)。

4.2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较为宽裕,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任务。

5.经济可行性分析

5.1投资成本

A一次性支出

(1)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23万元。其中:本系统开发期为7个月,开发人员为在校教师,按每人每月天2000元补助计算,需开发人员4人。根据软件系统的规模估算,开发人工费用为5.6万元。书籍、读者等基础信息建立需要5人2个月即10人/月,每人月的人工费用按2000元计算,需2万元。

(2)硬件设备费共13万元,其中:微机6台约3万元;服务器3台及网络等设备费10万元。

(3)外购开发工具、软件环境费用共9万元。

(4)其他费费用共2万元。

一次性支出总费用:28.6万元。

B经常性费用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10年,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5万元,按年利率5%计算,10年共需要花费38.6082万元。系统投资成本总额为:

28.6+38.6082=67.2082万元。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后,都能熟练使用本软件。

7.结论

本项目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投资回报利益大,使得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符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操作、法律方面都是可行的,可以开发本系统。

参考文献:

[1]钱乐秋等,《软件工程》,青海大学出版社;

篇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1 高校图书馆现状

高校图书馆在逐步扩大自身的藏书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加强了对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建立高校电子图书馆供学生使用,当学生写论文时可以进入学校的电子图书馆进行查阅。图书馆通过增加电子阅览室以供学生使用和阅读,通常阅览室都处于开放状态,以便满足读书爱好者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都从开放式逐渐变为封闭式的借书管理模式,这样能够解决一个人长时间占有图书的问题,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归还的图书掉页、被乱写、图书条形码破损等。很多高校都办理了图书借阅证,借书的人要保证书的完整性,否则要对其进行赔偿,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护图书。但是在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流通服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

2 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流通服务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人员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面对读者,每天要完成图书的倒架排架、新书和还书的摆放、破损书的修补等工作。图书馆员每天重复的做这些工作,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便开始对工作产生厌烦的心理。工作的性质要求工作人员整天都处于等待读者还书和咨询的状态,长期以往会形成一种倦怠的心理,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性,不知不觉的对待咨询者也变得厌烦,只对其进行简单的指点就匆匆了事。在图书馆中工作的流通服务人员往往缺乏对工作的热情,读者无法找到想要的书籍,加之对图书馆员恶劣的服务态度,从而使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逐渐降低。因此必须针对高校图书馆流通人员的工作热情低下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2.2图书错架及归还不及时现象严重

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将图书整齐的摆放,使图书馆整洁美观,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馆员整天致力于将图书排放的整齐度,而经常忽略了对书籍摆放的正确性,很多借阅者发现在图书馆的书架中经常存在图书错架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馆员的大意造成,也有可能是借阅者借阅图书过程中无意将其错放。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知识储备中心,每天的人流量很多,难免会存在由于图书错放和图书归还不及时而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

要想让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想借阅的图书,就必须保障图书馆中正确的排架,在保证图书正确排架的基础上保持书籍的排放整齐美观。对于新书和还书的上架工作,流通人员将工作主要安排给勤工俭学和义务劳动的学生,由于长期对学生工作的依赖导致新书没有及时的上架,从而使读者没能最快的得到自己想看的书籍。

2.3流通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图书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人们在身心疲惫之时想要得到休息放松,寻求内心安静的地方。图书馆中的主力军便是每日面对读者的流通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态度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的形象,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名声。懒散、态度差的形象很快会让读者产生厌恶的心态和糟糕的心情。图书馆是庄严又神圣的地方,图书馆员的素质十分重要的,流通人员的低素质造成读者在做错事时不能很好的树立起教育的威信。因此图书馆应该设法增强流通服务人员的素质。

3 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的方法

3.1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工作热情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二十一世纪是积极创新的时代,是一个追求卓越的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是做好图书的流通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各个高校可以让图书馆员参加专业性的培训,目的是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满足师生读书的需求。图书馆可以让专业的教师给流通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教育,让图书馆员对学校内的各个专业有更深的了解,能够及时的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对馆员的教育和培训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补充自身知识上的缺陷,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实现高素质的服务。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图书馆界的学术流活动,不断夯实理论知识,培养学术精神,使流通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迅速提升,能实现自身的重要价值,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2加强对书库存放的管理

书库中的图书每天被不同的人借阅,图书排架合理有序便于对书籍的查找,同时合理的排放图书能增加流通服务人员的管理效率,能够使书库长时间保持整齐有序。对于图书的归还要做到及时处理,流通服务人员要尽快的将其准确的摆放到相应的位置,以便借阅者能及时找到。对于归还的图书,要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尽快对破损的图书进行修补,保证图书的正常流通。如果在借阅或归还时发现书名和条形码有差异时,要及时进行反馈和修改。对于读者乱摆乱放的现象,流通服务人员应该做到定时巡库,对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流通服务人员要保持书库的整洁干净、经常开窗通风,给借阅者和读者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

3.3加强流通工作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流通服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和学校的形象,增强馆员的素质十分重要。提升流通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服务人员良好的素质能增加读者对读书的好感。流通馆员的一言一行、着重打扮都要注意,不能影响到图书馆的形象。流通服务人员的职责就是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读书和借阅环境,要做到读者是第一位的,馆员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必须热爱图书馆事业。要想树立良好的馆员形象,要保证流通服务人员统一服装,要求穿着朴素大方,不能浓妆艳抹,而且馆员要做到以温和的态度对人,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不与借阅者发生冲突和矛盾,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7

第一、人饮水是常规的问题,原来学校还有定点供水的地方,可是现在没有了,有很多同学在小店里买一些三五食品饮料,不仅学生们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还在学校里增加了一系列的垃圾,引响学校的环境。所以,学校可以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一台饮水机,并且每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可以交一点饮水的钱,这样不仅学校干净了,而且学生们也有水喝了,这真是两全其美。

第二、学校楼下的门面很容易使学生分心。我知道那些门面房可以为学校解决经济负担,但学校可以再租店给人的时候问一问是干什么的,如果对学生的身心有害,就不让他在这里开店。

篇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88-02

一 中职学校图书管理现状

1.领导不重视

学校把图书管理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根本不在乎图书馆有什么书目,所以,新书未能及时补充,旧书不能及时替除,致使藏书质量严重下滑。有些职校为了凑足图书册数,不管质量优劣,大量购进便宜图书。有的以教材数填充图书数,还有一些学校的图书是由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捐赠的,内容良莠不齐,又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筛选,有许多并不适合学生阅读。

2.资金不到位

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各类新建的中职校在资金争取中往往以建图书馆的名义申请资金,当地政府也很支持。图书馆建起来以后,争取馆内建设资金却困难重重,所以,新建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看起来很气派,但内容往往很空洞。学校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图书馆的内部建设中,极大地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

3.认识有误区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图书管理员就是从事收发书报等事务性工作,所以配备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中专业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大多是兼职教师、教龄很长的待退休教师或合同工等非专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只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分发教材,而在平常无所事事,因此有些教师把图书馆称为“养老院”。

4.利用不合理

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图书资源不能有效得到利用,自动化管理的缺乏导致了图书管理时间的浪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阅览室“步入”图书馆,但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到电子阅览室只为上网玩游戏,更出现了校外人员承包电子阅览室现象,成为了变相的“网吧”,严重影响了学校图书馆的形象和发展。

5.读者不文明

在书籍借阅过程中,经常出现借书不还或丢失的现象,致使馆藏图书流失。每到期末,图书馆在回收借出的书籍时,一些高品质图书,总有个别读者不及时归还,或者丢失,或者因调动将书带走。阅览时,有乱涂乱画、撕页等不文明现象,这直接打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些优秀图书的流失也直接降低了馆藏图书的质量和数量。

二 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薄弱,遇事莽撞冲动,情绪不稳定。部分学生厌学心理较重,选择中职大多并非自愿,处在茫然状态。虽然思想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比较单纯,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目前众多的网络信息面前,不能完全把握其真伪,这对其人生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实现有着较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表现在心理品质上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作出评价,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如何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独立、热爱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以上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开展得非常困难,图书馆场所和图书资源很难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学生利用图书提高自身素质的想法也就很难实现。

三 对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思考

针对中职学校图书管理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中职学校领导要重视图书馆建设,加大和优化对图书馆内部建设资金的投入,确保专款专用,为创建数字化图书馆打好基础。要有一名常务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教务处要有一名教务副主任专职分管图书馆,这样才能全方位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第二,提高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图书馆吸引读者阅览最基本的条件,直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为适应新时代中职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需要,中职学校图书馆应树立服务意识,做到“四勤”。

勤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及相关单位组织的对管理员的各种业务培训,图书馆每学年对各年级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引导他们提高品位,正确找书,科学看书,也让他们学会爱护图书。

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对损坏的图书及时修补,对借阅超期的提醒及时归还。

勤检查:经常巡视书架,把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归还到相应的书架。

勤公示:通过校园网或图书馆宣传栏公示班级每周借阅率、每月借阅率,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自己班级的借阅情况,以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三,创新图书管理方式、方法,完善制度建设。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建设平台,让学生和教师推荐书目,满足师生的实际需要。要建立起信息化的查询系统,提高学生搜索所用书目的效率。图书馆还应作为桥梁,沟通师生和图书出版机构,及时将师生对图书的意见反馈给采编部门,以提高书目的编辑质量。

第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图书阅览工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中职生的特点就是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因此图书馆的书刊就成为课堂教学课程的重要补充。设立新书专架和热门图书专柜,使学生能够在图书中掌握专业发展的最近趋势,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要改善图书馆的氛围,营造出尊重读者、尊重图书的浓厚氛围,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学生至上”的真诚关怀。

将图书馆的开放范围扩大,时间延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时间。加强对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技术培训,教会学生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风,从而开阔眼界,增强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

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多校区办学已是高校发展的趋势。合并重组后的高校虽然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提高了办学实力和实现了扩大办学规模的目标,也形成了多个馆区并存、共建的局面。但却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地理位置的若干个学校校区,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图书拒借是指读者合理的借阅文献的要求得不到满足[1]。如何在多校区的复杂环境下挖掘图书馆自身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各校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文献资源。加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图书拒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拒借中可以看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情况,它是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2]。如何实现零拒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图书的拒借,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有不少读者反映,有些藏书在图书馆机读馆藏目录上显示为在馆“可借”,然而在书库的相应架位上却没有。据分析,大致有这几种原因:

1 流通环节的原因

1.1 图书乱架,放错架位

开架阅读,在这种全开放的全自选式的借阅手段下,有些读者挑选图书时,不习惯使用代书板,归架时忘了原来准确的取书架位,只得估计个大概位置或找个空档,将书,这样就很可能放错架位;有的读者在选书过程中极为随意,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喜欢什么就随手拿,一旦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书籍,又把之前拿的抛诸脑后,非常随意且盲目把手中多余的图书乱丢、乱放,而不放归原处,有的把A类书插在B类或C类书中,有的甚至将3楼的藏书丢至2楼的书架上。数量有限,藏而忘之,很难买得到图书以及一些利用价值较高的旧版书也是读者藏匿对象之一。

1.2 正被阅览

我馆借书处是实行流通、阅览一体化,各层书库均设有阅览桌椅给读者使用,给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也的确吸引了不少读者在此阅读。因此,有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某读者欲选取的书,正好在书库另一读者手中阅览。

1.3 在备用书库

新书源源不断进库,而开架书库架位空间有限,只得将出版较早、内容陈旧过时,以及无人问津或很少有人光顾的图书,转移备用书库。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有时还是动态的,在藏书目录中无法具体显示出来。

1.4 图书馆职员的原因

1.4.1 早已丢失

毋庸讳言,有极少数的不良读者充当“雅贼”,他们的窃书手段无奇不有,令人防不胜防,致使部分藏书流失,虽然这些图书客观上已不存在,但它们的馆藏信息仍然显示为在馆。

1.4.2 待补的书

开架借阅中图书的破损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当前书刊装订质量普遍不高,不少藏书流通时间不长就需修补。小修小补,当即进行,不影响借阅;若破损严重,没能马上集中修复后归架。

1.4.3 条码脱落

有些图书条型码的质量很差,极易脱落,一旦脱落就需重新补充相同的条码贴上,否则,该书就无法流通使用。条码没能及时制作。

1.4.4 待进新书

图书馆购进新书,在验收、分编、调配、入库等工作流程中,当分编、调配程序完成后,机读馆藏目录上即显示为“可借”状态,实际上图书还未入库。

1.4.5 随书光盘

目前,有些图书是附有随书光盘的。我馆是将书和附盘分开收藏陈列上架的,这样读者要先借到书后,还要到光盘收藏陈列架上去找光盘,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也成为隐形拒借的原因之一。

1.5 教师读者

教师读者的借阅册数多,期限长,很多高校图书馆也没有针对教师所借图书超期的规定,导致很多长期未归还的文献资源不能顺利流通。

1.6 流通工作人员

流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他们缺乏相关学科背景知识, 主动服务意识较欠缺。面对读者的咨询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或是冷嘲热讽。不能详尽地向读者介绍相关的图书资料以及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方法,不具备提供深层次服务的能力,不能较好地为读者答疑解惑,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隐性拒借。

2 在服务上采取具体措施和建议

2.1 创新流通管理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图书馆是“藏”书的地方,所以工作人员首先要转变原来图书馆以“藏”为主的观念,把以“藏”为重点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上来,主动跟踪读者的借阅需求,准确统计出读者对各类文献的利用情况,分析读者利用文献变化趋势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以便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采购书目,提高采购新书的利用率[3]。另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引进人才或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改善馆员的知识以及能力结构,提升图书管理员素质。

加强书库管理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按分类排架法进行排架,在架上设置醒目的标识,标明分类号和类目。流通工作人员要做到经常巡视书库,热心为读者导读,帮助他们了解排架方法。对于找不到的图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可记录下该书的索书号、书名,帮助借阅。或给予一些建议,找寻内容相近的图书。这样,通过导读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读者阅读有用有益的图书,避免一些好书“藏在深闺无人知”的状况出现。随时随地整理书架,将放乱的图书及时摆整齐,把归还的图书及时上架,提高图书的流通和利用率。

2.1.1 针对流通环节的问题,巧妙宣传

加强新生的馆前教育不失为一个从根源上解决图书乱架问题的上上之策。即在新生刚入学时或在其首次借阅书籍之前,就向其灌输图书看完了必须放回原位的思想观念,告诉他们这是当代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并告诉他们倘若人人违规最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等等[4]。力求让学生耳濡目染,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置了 “新生空间” 信息咨询台,同时,应在馆内入口处等醒目的地方设置新生须知宣传栏,并开设新生使用图书馆的相关教育课程!

2.1.2 选用学生参与管理

选一些素质高,热爱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到馆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可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起到教育读者爱护图书及尊敬图书管理员劳动的目的[5]。

2.1.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帮助学生认识网络图书系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查阅。利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的“我的图书馆”,对其中借书时限、续借、预约等一系列功能要熟悉,及时利用预约的功能借到想借的图书。

2.2 创新服务内容

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及馆藏资源信息优化配置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纸质性文献积累有一定的周期,由合并重组扩招引起的图书馆藏书复本不足是多校区图书馆共同存在的问题。可采用:①将非数字化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②通过管理手段进行调节,如减少教职工的借阅量、缩短借阅时间;③加强阅览部门的复制复印工作、把需要的材料予以复印。

“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阮氏五定律认为,在图书馆的各要素中,读者是第一要素,为读者服务是一切工作的中心[6]图书馆实现图书超期手机提醒服务,本馆应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系统条件,给读者的邮箱信息完善图书催还服务。也可采用腾讯QQ的方式超期提示。同时,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图书馆资源利用教育和培训,提供更丰富的人性化服务,提高图书的流通和利用率。

开展馆际互借,预约借书:

对缺藏漏购的图书,采用馆际互借的办法。对复本量少,借阅量大的图书,可与读者预约,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满足读者的要求[7]。我馆现在就是以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多校区实现联网管理,读者可以在任一校区内查询各校区文献的收藏与借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设了“通借通还”服务,读者无需走出校区就可通过图书馆“委托借还”,实现对其他校区图书的借阅与归还。

3 优化图书流通管理模式

3.1 设立综合咨询台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领域,主要服务于读者在图书借阅、文献检索等过程中的咨询,以解决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图书馆基本业务咨询的开展,综合咨询台的利用,能使读者在入书库前就可解决读者一些主要问题,包括事实性咨询、方法性咨询、检索型咨询,快速的回答读者的问题,向用户提供简单的数据、信息或知识线索。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面对读者应该做到“百问不倒,百问不烦”。

3.2 服务平台

多校区高校图书资料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跨校区的“通借通还”图书服务来实现。从而实现了校区间的文献资源的共享。“通借通还”,就是在高校本部图书馆组建一个服务平台,为各校区读者提供借书和还书等方面的工作。任何一个校区的读者都可通过服务平台,查找到全校各校区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借阅信息,各校区的读者持学校统一办理的借阅证可在任一校区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各校区读者还可通过现场、网络、电话方式得到所需的服务。

3.3 创新的服务方式――知识咨询

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是一种主动服务,专业化服务,知识增值的服务。现高校以交叉学科领域的咨询服务,就需要知识咨询,能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从浩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捕获和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知识或方案。知识咨询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7]。有着网络互动所无法达到的生动效果,能解决一些专业性强和研究性问题的咨询。能使读者目标明确的寻找资料。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潜在的人才优势,就是能够联络组织与自己学校相关的学科门类的专家、教授。他们的智力资源无疑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4 建立学科馆员的服务

学科馆员是在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下应运而生的新服务,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扩展,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拓项目。学科馆员能够在巡库当中:①主动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的需求和建议,将其反馈给采访人员。②主动与对收集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将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③对学科信息咨询工作,负责解答信息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学科馆员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使馆员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在互动过程中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根据读者课题需要筛选所需资料,提高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使馆藏资源利用效用最大化。

3.5 建立新书书架

就图书的借阅来看,师生们最关注的往往是新书,新书借阅频率最高。高校图书馆是按照中图法分类,将同类数据集中在一起,方便读者借阅。新书上架后也混在其中,难以发现和利用,这就是新书利用率低的直接原因之一。新书书架使新书直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便于读者去利用,发挥了图书时效性,强化了流通服务质量。

3.6 改变书和附盘分开收藏陈列上架的方式,在编目时加入有附盘的说明,书和附盘同步上架,方便读者。推出随书光盘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光盘镜像通过云存储的方式提供给广大读者,或者是在书目检索系统(OPAC)中下载。

3.7 小批次图书入库

针对新书“可借”但图书还未上架的问题,需要采取增加小批次新书的采编、编目、典藏入库,减少程序时间,加快新书的流通。这就需要采编部门的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图书馆的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多校区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管理上、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要较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读者,指导阅读,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项目,给读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真正实现零拒借。

【参考文献】

[1]柳宏坤.图书拒借率与文献短缺率[J].现代情报,2002(11):87-88.

[2]刘君.高校图书馆图书拒借的原因及对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2):171.

[3]韩红予.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提高新书利用率的途径[J].图书情报,2013:118-119.

[4]王好.减少图书馆大流通背景下的图书乱架问题的措施分析[J].黑龙江史志 2013(11):215.

篇10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67-02

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组件之一,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和思路,也是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实现中职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和职能的途径。

一、当前中职图书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馆藏图书资源过时。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于图书管理的态度仍然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图书资源是否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师生需求等因素常常被忽视,片面追求“大而全”、“重藏轻用”的情况较突出。很大一部分藏书是一些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而这些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找不到对他们有用的图书,导致其利用图书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二)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部分中职图书管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服务的专业性不强,服务对象不明确,服务重点不突出,提供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忽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未能较好地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无法全面满足各专业学生和老师的专业化需求。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料室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资料室不具备微机管理的条件。仍处于手工管理状态之中,收藏管理文献分类编目不清、借阅管理随便,降低了院系资源的使用效益,影响了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发展。

(四)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中职图书馆人员补充的渠道大多是以学校其他岗位流转过来的教师、行政和工勤人员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照顾的性质,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服务意识薄弱、工作热情欠缺等现实问题显得较突出,难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专业性信息服务。

二、提高中职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图书资源结构,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职图书馆是为学校师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能围绕读者需求,最大限度地优化图书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中职学校图书规模小、购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针对读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藏书,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把藏书规模与使用情况结合起来,及时清理陈旧、多余的藏书,实现图书资源的“新陈代谢”,提高图书馆的效率。通过对读者借阅书目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建立一套图书剔除的审批制度和注销制度。剔除的方式可以是销毁或出卖,也可以使其退出流通书库,保存在图书馆的贮存室,或者和其他图书馆以交换的形式互通有无。另一方面要及时补充新版图书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新购图书时要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专业及就业等方面知识的阅读需求,合理分配图书资源的比例和数量。中职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重视藏书调研,定期通过走访、调查、网站留言、座谈的形式收集学生、一线科研及教学人员推荐的书目和资料,摸清读者的需要,科学订购书刊、杂志及网络图书资源。对重点书刊资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采购,努力做到准确、及时,优先购置,有利于保证图书资源的的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丰富服务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借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