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0 09:47: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骨科康复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骨科康复护理

篇1

1.1骨科康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

长期缺乏骨科康复护理的专职康复护士,骨科康复工作往往由骨科护士承担。目前,骨科临床护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康复的理论知识,缺乏意识、经验和能力。因此,康复护理单纯以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为基础,缺乏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

1.2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影响康复的因素中,

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骨科患者发病突然,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时,骨折的治愈期较长,患者担心骨折愈合后会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患者有悲观和恐惧心理。骨折后,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长期卧床和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并发症。

1.3护士忽视患者的出院指导。

·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指导,这可以极大地促进患者的康复。然而,患者的住院治疗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大部分时间是在出院后的康复期。然而,由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期长,恢复缓慢,患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院前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如果患者在出院后没有适当运动或使用非标准药物,可能会增加疼痛程度。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要改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现状,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评价。在实施环节,各科室应重视康复在骨科的发展,将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列为评价骨科护士的重要指标,并引导他们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应建立不同层次的护士差异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其学习成绩,并将其成绩纳入绩效评估。对于新护士,科室应采取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可选择科室资深护士或外部专家作为讲师,重点培训和学习康复护理的技术规范和日常操作。通过岗前培训,使护士在上岗前具备丰富的康复护理知识,系统、全面地了解工作环境和性质,进而提高临床工作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康复患者的需要,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老员工,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新的护理需求。医院相关人员可将康复护理知识作为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员工参与,增加对继续教育学习效果的评价。

2.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咨询。

,每个骨科病人都有不同的疾病病情和个性,所以患者的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面对疾病,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恐慌状态,这是由于患者对疾病后果的不清楚认识和不必要的担忧。一些患者持否定态度,因为患者的残疾程度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疾病造成的残疾,一些患者表现出更多的依赖他人,拒绝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骨科康复护理,应从患者心理入手。首先,当患者首次进入病房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问好,帮助整理患者用品,介绍同一病房的室友,建立患者入院心理登记卡,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对于急诊患者,通知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患者,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患者用药。患者情绪稳定后,介绍医院主治医生及注意事项。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正确解释术前常规检查,鼓励患者对手术有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3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

·

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院后的治疗。出院前,护士应就饮食、休息、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明确说明注意事项。如有必要,他们可以以卡片的形式逐一列出这些事项,并留下您的联系信息,以便患者在有问题时能够轻松联系。同时,护士应定期回访患者,掌握患者动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复查。事实证明,优秀的康复护它可以降低骨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医院应以病人为中心,着重从护士和病人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然而,任何事情的改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骨科康复护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医院人员的配合,在持续服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篇2

康复护理学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有效地提高其生命和生活质量。骨科创伤康复护理作为康复护理学科中的专业组成部分,是在对原发创伤治疗的基础上强调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完善的康复方案的制定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院骨科在长期创伤病人康复护理中,总结出一整套有效护理的措施。现将这些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于2011年6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遭受创伤并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1.2方法对上述骨科创伤患者在康复过程在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2结果

2.1 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创伤患者的信息中,男性有42例,女性19例,年龄在7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岁,患者年龄偏年轻,造成创伤的原因主要意外的突发事件。

2.2 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分为心理护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主要包括在围手术其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护理以及对病人和家属的有关护理知识的宣传等。

3讨论

3.1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的骨科创伤患者的资料中,男性患者的人数远高于女性,二者的比例为2.2:1。在年龄分布方面,主要以中青年患者为主。

3.2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在创伤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工作,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并应考虑到病人的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适时地对创伤病人进行心理安抚,消除恐惧。同时,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后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和家属能全面配合护理工作。

3.2.2 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

3.2.2.1 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骨科创伤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一定量的关节运动,防止关节僵化,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防止其萎缩。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3.2.2.2 后期恢复在患者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恢复后,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并采用合适的仪器及设备进行协助锻炼。

3.2.2.3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帮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掌握护理知识,使病人在回家后能得到良好的家庭照顾,最终完全痊愈。

在骨科创伤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只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创伤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静,陈新胜,毕素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2):65

篇3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篇4

2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

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不均衡发展,不同等级医院具有明显差距,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加强对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但三级以下医院在骨科护理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2.1思想认识

骨科护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骨科疾病病理、病症,对一些轻症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些骨科疾病经过自然锻炼后使机能逐渐恢复,因此不重视恢复期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比较耗费时间,治疗效果比较缓慢,很多医院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人力与精力不够,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在康复锻炼方面没有开展,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2医护配合

医护配合是保障骨科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医生按照护理人员的反馈病情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导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医护之间通过配合,使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中尽快康复。但在护理实践中,诸如医生不信任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不理解医生指导方式等医护配合不协调问题造成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难以得到良好治疗。

2.3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护理业务评价与宣教质量评价,当前,医院护理业务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宣教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只善于做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关系。

2.4进修学习

医院护理具有较少的进修机会,名额比较有限,一般多倾向于心、脑等科室,因此骨科护理进修机会更少,对于外界先进技术、护理技巧等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导致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康复锻炼效果的有效措施

主要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正确定位骨科康复护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建立良好教育机制与绩效激励机制,引导骨科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康复锻炼,提高康复锻炼质量。二是医护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术后患者康复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康复锻炼工作。三是严密组织,系统培训。骨科护理的专业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医院在组织有关康复训练培训、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等内容中,为护理人员多创造学习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四是双向引入,提高素质。我国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骨科医疗护理要从引入和留住人才,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5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为2011年6~12月我科的骨折术后患者,其中下肢骨折术后20例,上肢骨折术后16例,60岁以下14例,60岁以上50例,所有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方法

1.2.1被动运动

适应于瘫痪严重的患者,主要依靠他人或健侧肢体带动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针灸、推拿、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

1.2.2主动锻炼

是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适应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

1.2.3助力运动

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外力协助,尤其在起床时需要帮助。外力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护理时要给予其指导、鼓励和协助。运动器用前要检查,以确保安全。

1.2.4肌肉锻炼的形式

(1)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肌肉长度改变;(2)等动收缩(等速收缩)。指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最大用力的收缩;(3)等长收缩。在保持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进行肌肉的舒缩运动,是肌肉锻炼的初期阶段。应由护士指导患者肌肉收缩的方法。

1.2.5患者出院前的指导

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保证患者安全,如有不适需及时随诊;给予患者家中训练时间的指导,并嘱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康复锻炼顺序可遵循站—立—坐—蹲的原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a按时进行门诊复查。

2结果

经1-8周的康复锻炼后,完全无肢体障碍患者有34例,轻度障碍患者有2例,康复率达94.44%。随访1-2年,患者康复状况良好,病情无恶化。

3讨论

3.1骨科术后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护理人员应平易近人,真正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锻炼的原则、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篇6

康复医学护理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而骨科则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1]。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骨科医师对康复护理的认可和支持,是骨科康复以及护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肢骨折患者20例,下肢骨折14例,60岁以下13例,60岁以上21例,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征求患者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给予干预,完成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康复情况,具体体现如下:

1.2.1主动锻炼:

对于有能力进行活动的患者,则应指导并且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并且叮嘱患者切勿急功近利地过度锻炼,而是要谨小慎微地进行身体锻炼,才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1.2.2被动运动: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由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只能依靠别人或者是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包含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以及借助工具等。对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来拿捏力度,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以不痛或者是稍微疼痛作为锻炼的界限,力度不宜过大,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

1.2.3助力运动:

由于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得到外力协助,尤其是在起床时应该给予患者帮助。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鼓励,给予适当的协助。在使用运动器之前要先检查其安全性。

1.2.4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

此类器具是专门给予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量身定做的,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可以对患者起到肿胀消退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弹性,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感觉的恢复,将康复护理的“代替”转化为“自主”,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3~8周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①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均消失,采用X线片对患者进行检查,骨折患者愈合良好。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在治疗后有所缓解,通过X线片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检查,愈合效果一般。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1~8周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回访发现,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良好,并且患处没有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

3讨论

3.1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患者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尽量表现得可爱可亲,平易近人,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及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进程[3]。

3.2提高康复训练护理的策略:

医院和科室要正确定位顾客就康复护理,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医风,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并且多举例正反面的典型医疗案例,以引起护理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建立学习响应机制,采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改善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引导其想医师学习,多看书本,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多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医院定期开展关于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者是学术交流活动等培训活动,以扭转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以促进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综上所述,在骨科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重视康复锻炼,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因此,应该在开展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有效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金永红,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18):47-48.

篇7

目前在我国的骨科治疗中,各种治疗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关于骨科的康复锻炼,在医学中属于康复护理学的内容范畴,主要是根据骨科病患的特点,辅助药物进行恢复性锻炼,达到尽快增强骨质,扫清病患的目的。

1 康复锻炼对病情减缓与康复的作用

1.1 骨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患病情况会有治疗手段的调整和变化,但是不管是用什么治疗手段,辅助康复锻炼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医学治疗讲究药物和针对性锻炼相结合,尤其是骨科方面,自身的锻炼会很大程度上加快恢复健康。

1.2 目前骨科的康复训练已经有初具规模的医疗康复体系。骨科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健康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骨科患者的骨质在药物的帮助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外加的康复训练则是对于这种药物辅助下的骨质健康的巩固和支持。医院在病患骨科恢复方面主要应该做到对于病患的锻炼目标的制定、锻炼行为的检查、常见问题的教育等等。

1.3 在骨科病患的康复训练中,常常存在病人缺乏专业知识的引导,盲目的进行负荷不适应的锻炼,不会对于病情的恢复起到影响,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创伤。这就需要医院的护士及时对于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及时的做好指导,防止病人出现不科学的锻炼,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2 目前骨科康复训练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的骨科康复训练中,近年来发展的日趋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的不足之处。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大型医院的骨科康复锻炼设备较为先进,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也比较高。但是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很难达到如此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康复训练认识层面。骨科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长期的指导监护,一般的医院医护人员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保证时刻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医患的工作。而且骨科锻炼持续时间长,病患家庭也很难一直支撑起等等。所以,在上面情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医院在骨科康复训练方面工作很难长期进行。

2.2 在医师护理方面缺乏沟通。骨科康复训练不仅仅要求病患及时的根据指导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还需要做好医师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目前在大多数医院,护士负责对病患的康复锻炼进行目标的制定和相关的指导教育,但是护士普遍对于护理的深层缺乏认识,需要医师的调整,医师和护士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就会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医师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执行,严重的影响到对于病患的康复训练治疗。

2.3 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目前存在很大的欠缺。护理人员主要要针对病患的康复锻炼提供康复目标和训练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传。很多的护理人员可以对于病患的康复锻炼做出要求,但是在指导宣传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欠缺,专业素质不高,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 关于增强骨科康复锻炼效果的建议

(1)加强宣传,增加投入。作为骨科康复锻炼的重要场合,医院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医院内部,应该做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病患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时的学习借鉴先进的治疗手段,引进先进技术。树立行业模范形象,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增加投入,提高病患骨科康复锻炼的硬件水平,进一步完善骨科康复护理理论。

(2)加强交流,医护配合。医护人员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病人的尽快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医护之间的配合,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多与专业医师进行交流,对专业护理问题多进行沟通,确保可以将骨科医师的康复调整落实到实处,医护之间提高配合,相互合作做好对于病患的治疗工作。

篇8

1.2方法

1.2.1主动锻炼:主动锻炼主要适用于有能力进行活动的患者,医护人员在针对这类型病人时要多指导鼓励,切忌让他们急功近利,所谓谨小慎微就要体现在这种身体锻炼上来,从而更有利的去帮助骨头愈合。

1.2.2被动运动:被动锻炼适用于病情严重,只能依靠他人或者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包括针灸、理疗、按摩、推拿、借助工具等。此类锻炼应该考虑患者的体力,预防二次损伤,以不同或稍微疼痛为度,不能太累否则得不偿失。

1.2.3助力运动:由于此类患者自身力量有限,以此在外力的帮助下进行,家属运动器都可以当做是外力,同时医护人员要陪同并时常加以鼓励和协助,医护人员在患者使用运动器之前定要进行检查,并确保患者安全。

1.2.4肌肉锻炼的形式:有等张收缩,顾名思义就是在锻炼肌肉的时候张力要一样,让肌肉在张合之间慢慢恢复;等长收缩,这个是初级阶段的锻炼,锻炼时关节不要动;等动收缩就是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且运动强度一定的情况使得肌肉得以恢复,具体操作有医护人员的指导。

1.2.5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该类器具是专门特殊病人量身定制的,使用方法很简单,该类器械的作用主要使患者的肿胀消退,减轻痛感,恢复肌肉弹性,并且能使神经感觉逐渐恢复,从而康复护理的“代替”转变为“自主”让病人能够在部分情况下自己照顾自己。出院之前首先要使患者身体其他各方面的指标达标,比如情绪稳定、大小便通畅等,同时加以饮食方面的注意,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教给家属从而辅助训练,若有不适立即就医,定期来医院复诊以便掌握病者情况。

2结果

经过1-8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完全没有肢体方面障碍的患者35例,轻度障碍患者3例,康复率达到了92.11%,跟踪检查发现,患者均状况良好,没有病情恶化的病例出现。

3讨论

3.1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患者和医护人员互相配合,医护人员必须和蔼可亲真心为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协助锻炼时应该耐心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患者方面则要积极配合,从而有效的进行训练,使得病情早日康复。

3.2提高康复锻炼护理的策略

3.2.1加大投入度,提高认知:首先从医院到科室要对骨科的康复护理进行正确定位。注意医德、医风的培养,增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人为本,负责健康,负责生病的意识,用典型的的医疗案例要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渗透给医护人员,提升她们的重视度,建立良好的机制,对于在共工作中表现良好进行褒奖同时学习其好的经验,对于在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纠正,提高他们的认知,从而促进提高本科室康复锻炼的质量。

3.2.2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学习,骨科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医护人员在学习了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同时更要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专业知识的储备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在和医生沟通的时候更高效,并且合作更默契。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扎实的打好专业基础并多看书、多了解、多学习、多实践,医生和医护配合的越默契,病人的康复速度越快。

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5-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医学的重要性被骨科医师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这为骨科康复及护理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尤其是骨折手术后的患者来说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康复训练护理活动和质量却发展十分缓慢,有些康复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动作粗暴等,对病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了病人的恢复。

1 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骨科创伤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其中要想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一个关键便是患者得到正确的康复锻炼。康复锻炼中的护理活动主要由护士进行,包括对其进行康复锻炼评估、指导、宣传相关知识等。护士作为病人恢复阶段的负责人,十分了解病人康复锻炼情况,可以按医嘱对病人执行各项锻炼活动,采取健康的康复锻炼措施,让病人及早恢复功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不仅从身体上导致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对以后的生活造成困难,更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病人今后的生活。

2 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及方法

2.1 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前期康复锻炼。骨科伤后的一两周内,病人的肿胀程度较重,此时锻炼原则是不应采用过多的锻炼,应使患者劳逸结合。为了达到初步锻炼的目的,可以主动使肌肉收缩舒张,但前提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

(2)中期康复锻炼。伤后的以后几周,局部肿胀消退,骨折端较稳定。此时可以适当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但锻炼原则是不能够影响骨折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可以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位关节锻炼。若在康复锻炼中出现了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处理,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

(3)晚期康复锻炼。这一阶段骨折愈合坚固,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此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应进行康复锻炼,可以通过全面肌肉与关节锻炼,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2.2 康复锻炼的方法。

(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指的是完全依靠外界力量进行运动,适应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主要依靠他人带动。主要方法有按摩、推拿、CPM等。这种方法要注意力量要柔和,以患者不痛或轻痛来掌握尺度。

(2)主动锻炼。这种方法就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是康复锻炼的一个主要方法,适应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这个期间应该多鼓励患者,给患者信心,使锻炼效果更佳明显。

(3)借助其他力量运动。治疗期间自身力量毕竟是不足的,需要外力协助,尤其在起床等时刻需要帮助。可由他人帮忙,也可以是辅助器等。当然辅助器应当确保安全。目前很直接方便的辅助器比较欠缺,传统的一般采用绳索或布条,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对患者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用力过度会造成并发症,反而耽误了患者的康复锻炼。

3 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医院应该有良好的医风,医生护士更应该有良好的医德,如若不然,患者的康复无从谈起。因此医护人员以人为本,提高对病人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应该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介绍不同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护理学科的重视。奖惩机制要建立,通过奖优罚劣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3.2 医护配合,共助康复。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能力必须具备,否则护理人员就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护理工作。除此之外,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多看书本、多问医师、多实践,使自己有能力做好病人的康复锻炼工作。

3.3 增加系统培训。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可以定期开办一些有关康复锻炼的培训、讲座等,使护理人员有机会学习康复知识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应该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他们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活动应该是优质的。

4 总结

骨科护理过程中,除康复锻炼以外,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也是必须的,它对病人的健康恢复的作用是十分明显。在开展康复锻炼时,应采用最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参与护理,努力做到医护紧密配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康复过程,更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宁华.常见骨科疾病康复问题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4,20(3):163-164

[2] 李美霞,郭淑丽,赵丽娟.传统护理方法与三步法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4(9):94-95

篇10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5例患者,男93例,女42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9.75±2.08岁。其中腰椎骨折23例,胸椎骨折9例,骨盆骨折11例,股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17例,锁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18例,胫腓骨干骨折12例,其它7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135例患者均在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后,在护理人员、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1.3.1肢体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评估方案: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或固定等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及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关节挛缩以及骨质疏松等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生理效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个关节的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方面综合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3]。

1.3.2 早期康复护理:(1)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注意患肢固定的,将患侧肢体按功能位摆放,注意患肢的颜色及皮温变化,抬高患肢,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注意防止患肢的肿胀。对于患肢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应视其具体情况为患者配备辅助器具,进行代偿性地功能训练[4]。(2)协助患者对功能障碍肢体的训练: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运动强度是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一天数次。同时,还应加强患肢的等长收缩练习,训练时肌收缩的强度由轻到重,无痛时可逐渐增加患者用力的程度,要求每天至少训练5-10组,每组重复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秒,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过度为宜[5]。尽早在支具的保护下进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早期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加强健侧肢体的活动训练:加强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包括主动、抗阻肌力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3)及时地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与支持: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手术或固定治疗后,担心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会影响骨折愈合进度或对愈合的骨折会再次断裂,而害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会担心遗留残疾等。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对骨折的忧虑与担心,正确认识现有的肢体功能状态,让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

1.3.3 中期康复护理:(1)肌力训练:掌握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在无痛下进行肌力训练。(2)理疗及按摩:利用直流电、中、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改善肌力,促进骨痂形成。红外线或各种透热疗法都利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疗法以及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松解组织粘连和促进骨折愈合。按摩时以向心性手法进行,一天1-2次,每次15分钟。(3)预防其它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解决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ADL训练、作业训练、职前训练以及适应社会等训练。同时,还应为防止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患等并发症的相关治疗。

1.3.4 后期康复护理:此期患者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肢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时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尽快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和肌力。指导患者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整个关节能迅速地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2 结果

在对本组116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综合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其中110例患者明确康复训练目的,在功能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对整个康复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其康复护理满意度达94.83%。另有6例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及经济条件较差,配合困难,影响功能康复训练的顺利完成。

3 讨论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主要环节。功能锻炼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康复治疗应包括局部的和全面的功能锻炼。对骨科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的形成;防止关节的粘连、僵硬,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消除骨折对肢体的不良影响,减少肢体制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继发损害;减轻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运动、感觉和心理障碍,让患者可以尽早地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骨折的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功能康复,因此两者必须密切配合,骨科治疗时应考虑功能恢复,内外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在骨科处理后及时开始合理的与充分的康复治疗,并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与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相配合,充分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帮助骨科患者从术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地进行生活自理及恢复工作和劳动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成功的功能康复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形成和致残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纪君时,姜明轩,李宝和,主编.现代骨伤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24.

[2] 王凌云.护士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