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0 09:47: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

篇1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蓦然回首,我早已进入了每个小学生都所向往的美好殿堂——初中,虽然初中与小学有许多相同之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学校,换了一个班级,换了许多老师与同学而已………但是,教学方法却是截然不同,“高效课堂”这个词,相信大爱并不陌生,在小学六年级时,学校就对这种教学方法有过尝试,而那时懵懵懂懂的我们根本就不懂这些,就只是一味地写小黑板,以为这样在进行高效学习,而现在初中这一年来的实施,让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学习观念与行为在这一年里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与突破。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我的良师

经过班主任的一番番说明,我们也已渐渐地听懂了高效课堂所要学会的事,曾几何时,我只是一丝不苟地滋润着老师授予我们的营养;曾几何时,我只是冥思苦想着老师为锻炼我们而出的那一道道奥数题………而现在,我并不是只会一直呆呆地听老师讲课,而是让我们自己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们讲课,那一刻,锻炼了我的胆量,告别了以前那个胆怯的我。以前,只要听到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就像怀揣了一只小兔子,心怦怦直跳,手心也直冒汗;而现在,一次一次地举手发言,一次一次地上讲台,一次一次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我已慢慢地征服了自己。当然,我的书写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甚至拿到了书法比赛三等奖;自学中,我已不再是教辅书的“搬运工”,而是在一本本新教材上写下我的心得与体会,写下我的真知与灼见。看!高效课堂,它的本事多大啊!让我一次一次摆脱缺点,朝着成功的彼岸一点点地靠近!高效课堂,你就如我的良师一般,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我的益友

因为“高效课堂”中有一项是座位的高效编排,这种编排与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分别是6人一组,这六人既有学习上的尖子,也有劳动上的强人,还有书写上的能手……成绩好差搭配,男女比例适中,各自取长补短,认识到各自的缺点,互相提醒并监督,既自主学习,又督促他人,既做学生,又当老师。每个小组各有一块小黑板,人人轮流写,不分好与坏,只看勤与懒。不管你之前是多么的懒,轮到你了就必须是你写,不管你之前字是多么的丑,但只要多炼就一定会变美………

高效课堂,它就是我的益友,帮助了我许多,以前觉得枯燥乏味的语文,天文数字般的数学,催眠曲般的英语,现在早不这样看了,而是一反常态,觉得这些课程是那么的有趣了。

篇2

1小讲课的特点

小讲课具有“短、小、精、难”的特点。“短”指的是小讲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病床旁、办公室内、病房楼道内甚至是护士站等地方,时间较短,短则3~5min,长则不超过20min;“小”指课堂规模小,临床教学中一般每位带教老师带2~3名规培医师,而带教医师基本都是直接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或查房的主治医师,要求以发现的临床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努力让规培医师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并可以正确应用;“精”指内容精炼,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小讲课大多是“临时起意”,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讲清楚临床问题的成因、处理及转归,要直中要害,要求讲者讲清楚,规培医师会运用;“难”指小讲课对于临床带教医师而言,随机性高,难度大,临床很多突况是临床能力的“试金石”,不仅要求带教医师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处理,而且要求在处理完问题后,能及时清晰地讲解出来,同时指出规培医师处理的不足,趁热打铁,这样不仅能让规培医师对书本上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对于临床运用有更深的体会。小讲课更加突出临床教学的实用性、经验性,时间虽短,但“字字如金”,从临床经验出发指导规培医师,让规培医师到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应用;同时小讲课具有高效性、随机性,针对规培医师急于实践又经验不足的特点,小讲课可以让规培医师短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2小讲课对于临床带教医师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临床带教医师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功底。就学科而言,肿瘤学科同时具备“专”与“博”两种特点,“专”指的是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与其他疾病有着根本的不同,肿瘤诊断更加注重病理学,肿瘤治疗涉及到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疗法,且肿瘤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带教医师大多以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为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需要学习、掌握临床新进展;“博”是指肿瘤病情复杂,常伴有内外科疾病,如肺癌患者常常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节病等呼吸科常见病,而肝癌往往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渐发展而成,小细胞肺癌常见低钠血症、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合并症,晚期肿瘤常见肠梗阻、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肝肾综合征、脓毒症等各种内外科危急重症,这些内容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急诊学、妇科学等各个学科。上述内容对于一个普通肿瘤科医师来讲掌握起来尚需时日,更何况是要求规培医师短时间内掌握,这对每一位肿瘤科带教老师都是一个考验。其次,要求临床带教医师具备全面的中医药技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方面要有现代医学的基础,还需要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解决肿瘤科的特殊问题,这又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的一大“难关”。随着中医全程参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医药在控制肿瘤的发展、癌前病变、晚期肿瘤恶病质、防治放化疗副反应、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均有所长。医师不仅要掌握中医肿瘤学的全部内容,还需要熟练运用针刺手法、艾灸操作,制作中医外用膏贴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中药抑制肿瘤方面更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肿瘤,一方面要掌握各种抗癌中草药的现代药理,还要熟悉各中药的作用并将之用于临床,如肺癌多用泽漆、石上柏、石见穿,胃癌多用蛇莓、土茯苓,肝癌多用猫人参、鳖甲、凌霄花等等。

3肿瘤科小讲课初步探索的经验

3.1以经典为基础,名老中医经验为核心,提高规培医师“实战”能力

“读经典,做临床”是近年来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座右铭。我科利用小讲课“短”的特点,将经典融入中医肿瘤科,结合经典,融入名老中医经验,通过3种方法提高规培医师的中医水平。一是每周利用交班后的5min进行中医经典的简短背诵。每周必须开展1次中医经典的背诵,我们规定每位规培医师早晨背诵1~2段中医经典,内容从中医“四大经典”中摘取与肿瘤科相关的条文,提前1周告诉每位医师具体背诵条文,1周后检查并布置下周内容,规培医师间相互监督。坚持3个月,使每位规培医师熟悉中医经典的重点段落,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二是每周利用科室教学查房后的5min进行名老中医经验简介。我院肿瘤科目前有多位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如郁仁存、王禹堂、饶燮卿、迟惠昌、金静愉等,均为肿瘤科传授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利用教学查房结束后的5min,由我科名老中医的传人、徒弟等为规培医师介绍老中医经验,内容精简,直奔主题,如郁仁存名老中医肺癌抗癌药对简介,介绍3~5个肺癌常用药对,如龙葵配白英、冬凌草配金荞麦等,将名老中医经验与中医常用抗癌药物、常用抗癌验方相结合,加强规培医师中医治疗肿瘤特色的学习。三是利用入科培训介绍中医外治法。我院肿瘤科在中医外治法方面做了很多临床研究,如针刺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术后胃瘫、升血贴外用治疗化疗后贫血、灸法改善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穴位贴敷防治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等[3-5],形成了我科独特的肿瘤外治特色,并写进我科诊疗常规,每年根据实际应用进行修订、学习。我们利用规培医师的入科培训,集中介绍我科中医外治的经验,重点讲解如何操作,鼓励规培医师参观学习,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号召规培医师在学与做的同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2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强带教医师的带教意识,提高规培医师西医技能

肿瘤科经常碰到内外科的常见问题,如肿瘤科患者因放化疗出现恶心呕吐,进而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等多种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肿瘤科常见的内外科问题,如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约30余个常见问题,再精炼出约10余个,形成“专题小讲座”,大致包含了常见的危急重症的识别与处理,以点带面,面与点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开展1~2次专题讲座,由于在短时间内每位医师不会都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要求带教医师在碰到诸如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肠外营养等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讲解,上级医师在查房中随机提问,检验教学成果,做好学、验一体,强化规培医师的学习意识。肿瘤科还会应用到很多临床操作技能,如大量腹水、胸水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及腹腔穿刺的基本操作,这两项操作均为规培医师的必考内容,为此在规培医师入科3周后,需进行胸腹腔穿刺的基本流程培训,此时规培医师对肿瘤科的基本情况、环境已经有所熟悉,对常见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学习效果较好。每位规培医师在学习后可以模拟操作,要求熟练掌握。当有患者出现大量胸腹水时,鼓励每位规培医师到床边学习,观察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麻醉、穿刺、引流,并总结“小口诀”,便于规培医师记忆。

3.3多学科协作,小讲课配合教学讲座,提高规培医师综合技能

肿瘤科很多问题需要请营养科、影像科、ICU、呼吸科等科室会诊,如肠淋巴瘤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肠梗阻合并肠坏死,甚至可能出现肠穿孔,晚期肿瘤患者常常合并恶病质、多重感染。以往我们请各个科室进行相关问题的教学讲座后,发现对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提高较好,规培医师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多数因时间较长、内容难度较大导致积极性不高,为此,在继续开展多学科来我科讲座学习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小讲课的优势,在带教医师遇到相应问题时,利用中午的时间小讲课,遇到什么问题,就及时讲解。如肠淋巴瘤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的患者,在完善立卧位腹平片及腹部CT,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针对上述问题的影像学,利用中午时间讲解,并且留存影像学资料,方便规培医师反复学习,加深体会。再如抢救晚期肿瘤患者时常用到微量泵,针对多种药物的微量泵的用法,开展“急救药物的微量泵用法”专题讲座,学习多巴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如何配成微量泵,让每位规培医师学会使用。

3.4结合肿瘤科专业指南,对肿瘤专科知识细致讲解,了解常用治疗方法

很多规培医师并非肿瘤专业,大多数规培医师轮转到肿瘤科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专业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与既往院校讲的药理学不同,为此我们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每年及时更新肿瘤科诊疗常规,并且设置学习“常见肿瘤诊疗常规”的教学查房。在此基础上,由每个教学团队各自负责,时间随机,开展多项小讲课,如针对紫杉醇、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培美曲塞等常见化疗药物用法的小讲课;化疗药物在使用顺序上各有不同,所以又增设针对化疗药物输注顺序的小讲课;肿瘤科靶向治疗药物应用较多,针对常见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小讲课等,查缺补漏,细致讲解常见肿瘤的诊治。肿瘤科专科知识是肿瘤科基础,实用性强,需要带教医师反复强化,所以,床旁教学、办公室深化成为小讲课的主要模式,教学查房系统梳理,小讲课查缺补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规培医师对肿瘤科有初步的认识。此外,肿瘤科还结合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6],建立规培医师学习微信群,不定期推送“肿瘤时间”“医学界肿瘤频道”等优秀公众号中肿瘤方面的文章,并且将讲课的PPT分享到微信群里,让规培医师可以反复学习,进一步拓宽规培医师肿瘤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篇3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就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护生、带教老师和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生自我评价占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

篇4

1.1学生情况的调查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篇5

1 ICU病房的特点

1.1 ICU是以救治各类危急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诊疗体系。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且各种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1.2 ICU病房工作量大,基础护理多,护理人员常身心疲乏。

1.3 ICU病房危重患者多,随时处于抢救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有良好的专业敏感度。

2 护理本科生的特点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扎实,接受能力强。

2.2 护理本科生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视护理实践操作,使得临床操作不够熟练、准确。

2.3 护理本科生往往自恃学历高,对基础操作及理论知识不够重视,易“眼高手低”。

3 ICU 对定向护理本科生的带教

3.1 带教老师的培训及管理

3.1.1 职业素质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受训护士产生深远影响[2] ,因此,入选培训的老师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及崇高的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对患者负责、更要对护理事业具有崇高敬业精神。

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初到工作岗位往往会因为周围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强烈的落差感,特别是在ICU病房这种工作压力大,体力消耗大的科室。因此,带教老师要敏感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

3.1.2 理论教学培训 带教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带教质量。由于ICU 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因此,要求带教老师除掌握专业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选择一些威胁ICU 危重患者生命的临床危象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等,以临床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治疗和监护作为培训教学的主要理论讲授内容,使培训对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得以更新和拓展,为以后的临床带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3.1.3 实践技能培训 ICU 护理实践性较强,因此对带教老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及急救技术的应用,并能熟练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带教老师在实际带教中可选用示教操作、小讲课、案例分析、模拟急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3.2 护生的培训及管理

3.2.1 职业素质的培养 刚走出校门的护生可塑性强,较易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可以让其跟随同为本科毕业的带教老师一起工作。通过语言的共通性达到“亦师亦友”的效果。通过带教老师的成长历程激发其热爱本专业的热情,消除其消极心理。

同时,带教老师要和护生多沟通,在带教上也需逐渐强化,逐渐提高要求。给学生一个思想缓冲时期、一个角色的转换时期、一个自我约束的时期。

3.2.2 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ICU护士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患者。要培养护生高度的责任心、慎独精神及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对于本科护生来说,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思想,容易在小操作上出差错。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纠正护生工作中的每一点不规范、不谨慎,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3.2.3 加强ICU技能训练 ICU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预见性、责任性、技术性的特点,而且患者所用的监测仪、治疗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多种仪器,均需要ICU的护士观察、调试、使用;所以ICU护士必须具有娴熟的技能和对仪器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本科护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这一优势,带教老师可起到引导作用,可以给学生布置要学习的内容,让其自学,并在工作中加以回示,还可让护生自己准备 “小讲课”,回示、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护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操作,要求带教教老师严格带教。可让学生自行操作,然后自己找出问题,再予以点评。并要求其能准确说出操作要点,培养其教学能力。

3.2.4 培养主动、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名优秀的ICU护士需要求自己建立T型的知识结构,将社会科学(法学、伦理学、历史、文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情报学、天文学)、心理学等横向知识结构与护理学知识等纵向知识结构有机结合[3]。这就需要ICU护士不断学习、钻研业务。不仅能从阅读、听讲中有效地获取知识,还能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3.2.5 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ICU护士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其表现在与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带教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榜样,不给护生带来负面影响。护生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

ICU中对护理本科定向毕业生的临床带教关系到ICU的科室发展。带教老师,要重视其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做护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出高级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成长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必经而且是关键的一个阶段。其中,呼吸内科学是临床内科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呼吸内科的实习轮转是每一个医学实习生的必经阶段。作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幸参与了医学生的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以下浅谈“呼吸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强调医德医风的的教育

首先,在目前,大多数临床带教老师认为自己带实习生的任务就是教导以及引导学生学习临床知识、医疗技术,而忽略了医德医风的教育。其实,一个好的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与她/他的医疗技术水平高低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良性循环。只有在临床实习中建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目标,才会全心全意地想尽一切办法尽快为病人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如果接受了错误的医德医风教育“一切向钱看,凡事首先保护自己,大检查,大处方”的话,就不能向患者提供优质的、高效的、合理收费的医疗服务,在自我提高中亦会走错方向,甚至走下坡路。

其次,考研以及就业找工导致了部分医学生的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违反校章院纪等。有的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把精力都花在考研的复习上以及找工就业上,而把医学临床的实习过程给忽视了,甚至把这种作风带入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而造成极坏的影响。

最后,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够,而使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偏差。带教老师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一面镜子,必须随时注意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如果老师给医学生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榜样:迟到早退、收受红包、不负责任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甚至会毁了医学生的医学生涯。好的负责任的带教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医学生临床医疗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先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和不断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

所以,强调医德医风的教育,是临床呼吸内科实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熟悉患者病情,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首先,要求实习生熟悉整个呼吸病区的重病人、典型病人以及疑难病人。很多医学生这时候就会只熟悉所管的这几个病人,而对其他的病人毫无所知。要进行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动地了解病区的危重病人、典型病人以及疑难病人,了解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危重病人的处理、抢救原则,疑难病人的诊治过程。病人就是我们的“活标本”,每一个病人都可以教会我们不同的临床知识。呼吸内科的实习时间一般是2周,要像想海绵一样的多吸收病人的各种信息,把握时间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并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进行临床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其次,实习生需要实行值班制度,并且随时观察病人变化。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实习生跟值班制度由来已久,而且是临床医学系实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累临床经验的重要手段,为以后毕业后在各自的医疗工作单位独立值班提供宝贵的经历。尤其是我们呼吸内科,急症、重症的发生率高,发病时间短、病情危重者多见。这时候跟值夜班的实习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虽然临床经验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现实生活问题的提出、换位思考、另类的切入点等都有存在的必要,甚至能有惊喜的结果[2],这些不一定与医学相关,但是却能帮助解决问题。例如,曾经有位女性肺癌病人,确诊后却拒绝手术治疗,其子女多次与其沟通亦无法令其同意治疗,其原因也无法得知。后来,有位实习生提出是否与信仰有关?经诱导沟通后,果然如此,后来已成功做了手术。所以,作为一名医师,在解决病理生理上的疾患的同时亦需注意其心理上的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从单纯的书本知识到进入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必须从病人入手,学以致用,才能达到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提高临床能力。

三、贯彻三级查房制度,从不同层面理解和实现医学实践

首先,住院医师查房可以详细地了解病情及其变化、患者目前的诊治方案及进展。住院医师查房可以了解患者最新的病情变化以及根据目前的检查报告总结目前患者的最新诊疗现状。作为一个主动学习的实习生来说,随时了解所管病人的主诉、体格检查的变化和最新综合的检查报告,以及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是掌握其病情变化的最好指标。例如,对于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刚接诊时肺部明显哮鸣音,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可以有明显改善,若是一个主动认真的实习生必定能首先发现其改变。

其次,主治医师查房可以制定进一步的诊治计划,并进一步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以及规范化的诊治过程,深化知识层面。在主治医师查房时,实习生可以通过病史、病情汇报、以及诊疗经过的总结,进一步加深对该患者的了解以及提高自身总结概括能力和提出进一步的可能的诊疗方向。主治医师通过对该患者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总结,提出相应的诊疗计划。并可针对该病例对实习生进行提问或者深入阐述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分级分期、治疗、预后,以深化实习生对该病的认识。

最后,主任/教授查房可以了解重症患者、疑难病例等的诊治过程。主任查房制度:通过对病区内典型病例的查房,可以在更深层面介绍该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内外最新进展,可以开阔实习生的视野,提高其科研意识;通过对疑难病例的查房,提出进一步的诊治方案,解决主治医师查房所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重症患者的查房了解其病情的变化,诊疗计划的调整以及需要监测的指标。查房期间,亦可通过提问的形式教学相长,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表达各自的想法以达到共同进步。

因此,三级查房制度,不仅是实践临床医疗活动的制度,亦是培养实习生学习临床思维及技能的重要活动之一。

四、定期组织医学实习生参加理论学习及病例讨论

首先,科室可以根据实习生的轮转情况,定期组织刚刚轮转至呼吸内科的实习生进行小课学习呼吸科的简单相关知识,安排高年资的住院医师或者主治医师进行讲授。每位新的实习生在刚入呼吸科时可能会觉得不熟悉、无所适从。如能在此时安排一位老师开个小课,介绍一些简单的呼吸科相关知识如检查、常用药物使用(例如雾化器的使用等),实习生就能更快地熟悉呼吸科的常见病例。现在我科制定了一本“呼吸科常用药物使用、常见检查方法、常见病的诊治指南”手册,以帮助实习生更快更好地熟悉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

其次,内科会定期进行每周一次的理论知识学习或者是病例大讨论(针对疑难病例、少见病例、典型病例或者重症患者诊疗计划的研究讨论)。每周都会举行一次理论知识或者病例大讨论,这个是针对所有的内科医师举行的。内科是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学科,需要各科的整合及联系,呼吸内科作为是内科中重要的一科,不能独立于内科之外,每周的大内科知识的更新、学习和整合更有助于深化学习呼吸科的知识。而对于病例大讨论,尤其是疑难病例或者重症病例的学习,更体会到呼吸内科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疑难病例或者重症病例的诊疗计划都必须有呼吸内科的参与讨论和研究)。

最后,科室会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名师名医带教,由教学水平极高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主任进行授课,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这是专门针对实习生而举行的带教学习。一般是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医,结合典型病例或者疑难病例,进行系统讲解,以讲课、阅片、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使实习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实习生能够掌握呼吸科多见病、常见病的诊治要点以及如何分析、处理呼吸内科的疑难病例。

由此可见,定期举行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和病例讨论,可以重新梳理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对处理疑难病例的认识,以达到培养临床思维和积累临床经验的目的。

五、培养实习生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协助能力

首先,呼吸内科的操作不多,主要是胸腔穿刺、支气管镜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等,但是协助操作的机会仍然是很多的。例如常见的胸腔穿刺术检查,需要助手在旁协助。在协助过程中,带教老师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并了解其临床意义,以积累经验。因为每一个操作都是在病人的身体上进行,一个操作的微小错误都会导致病人的损失甚至造成巨大的创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作为助手,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学习操作是以后成功进行独立操作的前提,毕竟书本上教的操作步骤远远比不上实际观摩学习来得有效和直接。

其次,上级带教老师在动手操作的时候,都应该让实习生参与协助,并且认真透彻地讲解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带教老师应该在操作之前先让学生对照书本上的操作步骤学习一遍;在此之后向学生讲解一遍大致的操作步骤及其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在操作时亦应让实习生能仔细地观察到实际的操作手法及步骤,并适当进行要点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对操作流程的熟悉,使其以后独立操作可达到操作成功。

所以,实际临床动手操作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是经过努力把握并且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和现场观摩,仍然是有极大获益的。

总的来说,呼吸内科的实习是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知识、病例讨论,以及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呼吸科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其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9-02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学员从教室走向病房、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的临床教学状况并不尽人意,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妇产科学,其特殊性在于面对女性群体,易于涉及隐私,容易使实习教学受到阻碍,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临床教学,本文对近几年来笔者科室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妇产科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隐私权与医学生实习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加,享有隐私权和要求保密是患者的正当权利。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妇产科患者尤为突出,由于妇产科患者的诊疗和操作常常涉及患者的敏感部位和隐私,很多患者不愿意过多的人参与诊疗,尤其不愿意男学生在场,这种状况影响和阻碍了临床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的实习热情受到打击。

1.2 医学生的实习兴趣不高。相对内科、外科这些大科室的实习而言,妇产科属于小科室,而且实习内容琐碎,使得刚接触到临床的实习医生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只有到内、外科才能学到将来工作所需要的临床技能;另外妇产科实习接触到的均为女性患者,学生问诊时又常常涉及特殊问题,交流起来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从而得不到患者的很好配合,导致动手操作机会减少,从而削弱了同学们的实习兴趣,影响了实习效果。

1.3 教师带教意识不强。临床带教老师担负着临床医生、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等多重角色,而妇产科的工作特点又是忙碌劳累。临床工作的繁重琐碎,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患者的手术治疗,占用了妇产科临床医生的多数时间,使得临床带教时间减少,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教学指导。

1.4 教学查房不规范。以前笔者科室的教学查房虽然是由高年资的临床医生担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培训,导致查房目的不明确,查房形式的个体化明显,有的教师甚至将教学查房与医疗查房混淆,也有的教师图省事甚至将教学查房变成了一次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2 加强妇产科实习教学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严肃的诊疗态度,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入科后,由科室主任和专职教学干事对他们进行岗前相关知识教育,加强爱伤教育及接诊患者时的严肃性,使他们认识到妇产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强调男实习医生接诊患者时,应有老师在场,避免单独接诊时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影响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影响其实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向患者讲解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界的接班人,而且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只有实践才能提高,力争取得患者的理解,给实习生争取更多的检查及操作机会。通过这些细节上的调整,医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实习环境,学习兴趣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2.2 根据妇产科的特点,修订笔者所在科室的教学计划。在实习中,每隔几周轮转科室是实习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一学科实习的内容不同,所以对于实习医生来说,每一次轮转科室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为了使实习生更好的掌握实习内容,我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

2.2.1 临床小讲课。学生入科后首先由高年资的医生进行临床小讲课,熟悉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妇产科各分科实习必需掌握的内容。

2.2.2 进行常规内容指导。要求带教老师,对学生讲解临床的一般内容包括

体格检查、该科室的病历书写规范、常用药物的使用等,分配实习生主管2~4张病床,通过收治典型病例,指导学生系统管理病人,使他们逐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

2.2.3 着力培养操作能力。妇产科是临床操作性很强的科室,对妇科患者从妇科检查等基本操作开始,整个诊治过程围绕手术进行,包括巩固外科的无菌术,例如从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缝合、打结、换药、拆线等;产科患者从产科的“四步触诊”开始,诊疗过程围绕孕妇各个孕期的特点及不同孕期的诊疗常规对学生进行教授,逐渐过渡到高危妊娠及产程的处理及分娩的处理,要求带教老师结合具体病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2.2.4 教会学生斌人器官。妇产科的诊治还包括人工流产术及内镜的基本操作等,手术时向同学讲解解剖关系,辨认各器官的毗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调整改革,增加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多了,实习兴趣性、主动性提高,实习效果好。

2.3 实行带教老师责任制。针对妇产科临床工作的繁忙琐碎,而学生们实习时间短且实习内容多等特点,笔者科室对带教工作进行了调整改革,即建立师生互相评分制度,学生进入笔者科室后,科室选拔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生作为临床实习老师,责任到人,教师按实纲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完成老师的各项实习安排,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互相监督;实习阶段小结时,对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带教认真、学生评分高的老师进行表彰及奖励。这样,科室每个医生的教学意识明显增强了,做到尽量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了医学生的成长,也督促了带教老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医教并重”。

2.4 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主要目的是使实习学生能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的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而医疗查房的目的是解决病人诊断及治疗问题,对病人病情发展变化提出治疗方案,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病人的治疗问题,临床医生不应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规范完善的教学查房是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总结了以前教学查房的弊端后,我们对教学查房进行了规范,首先教学查房任务均由临床一线的高级职称的医生担任,他们的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同时对参加教学查房的医生进行了统一培训,要求教师查房时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将查房主题分别做成问题,让同学提前准备,查阅书籍及文献,提前引发和激励医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实习中来,查房时师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探究如何更好地诊疗病人。“互动式教学”查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3 结论

通过对笔者科室临床实习教学的改良,笔者科室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受到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王志虹.医学生临床实习方法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08,20-21

篇8

[中图分类号] R73;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73-04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mode and traditional mode in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Methods 81 undergraduates in 2010 grade and 91 undergraduates in 2011 grade major in oncology,who had been practiced in the Cancer Center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5,were chosen and taught respectively by MDT mode or traditional mode in the period of internship.After the internship stage,the students should carried out questionnaires and evaluated their study effect,and the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Results The students gave a high praise on the application of MDT mode and this innovation has resulted in a better effect especially.Conclusion MDT model is a better method than traditional mode in oncology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team mode;Oncology;Clinical teaching;Innovation

目前,我国肿瘤学课程设置和临床带教模式的发展相对滞后,且国内无统一标准培养模式。传统的以各个专科为主的教学及实习带教体系,以及医院专科或亚专科的划分,常常导致单一学科知识体系被固化,学科专业间的知识壁垒鲜明,不仅使不同专科之间产生了技术隔离,也导致专科医师之间产生职业偏见[1],不利于具有较宽学术视野的肿瘤学人才的培养,且与现代肿瘤医学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

目前,多学科团队综合(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得以推广,大部分肿瘤的治疗指南中均推荐MDT[2]。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颁布的NCCN诊疗指南中指出MDT已经成为多数肿瘤治疗模式的首选;在英国,甚至立法要求恶性肿瘤的诊治必须遵循MDT模式[3]。MDT同时体现的也是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应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4]。MDT诊疗模式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与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同时,也迫使笔者对临床肿瘤人才实践的第一阶段――实习阶段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如何在肿瘤的临床实践带教中使学生积极应用MDT模式提高其对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模式,因此探索MDT模式对提高肿瘤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成为了一项可以尝试的措施。

为了突出肿瘤特色,南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开办了有特色的肿瘤专业本科班,并定点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临床培养,该院作为一家大型省级综合医院,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建跨学科的肿瘤学教研室,组建由多个学科临床医师组成的教师团队,整合专科资源、共享临床信息,团队共同制定实习带教计划,通过专科知识的相互融合、渗透,科学、实用地传授肿瘤学临床知识和技能,并与传统模式进行多个角度的比较,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南华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实习的2010级(共82人,A组)和2011级(90人,B组)肿瘤专业的实习生分别采用MDT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带教。

1.2方法

1.2.1带教安排 A组学生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介入科、消化内科、核医学科、中医科的临床带教老师组成的多学科教师团队带教。团队共同制定该组的实习计划,组织小讲课及疑难病例分析,教学资料共享;对实习生管的疑难病例进行联合查房。实习生提倡全程跟踪病例模式,对于一个应用了综合治疗手段的患者,可于不同科室去调阅资料,同该科室的教师团队成员探讨疾病的诊治疑惑,相关专业的教师团队成员给予指导和提供方便。典型的病例资料由肿瘤学教研室的秘书进行电子记录存档,建立病例数据库,用于考核。B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由单个学科的老师进行临床带教,专科患者的诊疗教学及小讲课由专科老师组织实施,遇到疑难患者,请相应的专科单独会诊,指导专科治疗。

1.2.2学生评价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 针对两种不同模式的临床教学模式,制定问卷,由学生填写。A组学生82人, 回收有效问卷73份,有效回收率89.0%;B组学生90人,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 89.1%。主要了解学生对所接受的带教模式、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学习兴趣提高效果认可程度,以及自我评价带教模式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临床思维及分析能力的提高帮助程度等。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固定时间、地点,填写后马上收回。

1.3教学效果评价

实习阶段结束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两大块:①闭卷进行肿瘤学临床理论知识考试、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考试。②由肿瘤学教研室从资料库中调出典型肿瘤病例,由相关科室被考核的实习生坐在肿瘤中心教室一起会诊讨论2~3例病例,写出各自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多学科教师团队根据他们对疾病诊治的分析进行打分。第②块考核方式分值占比6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问卷及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用频数分布进行描述。

2结果

2.1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综合评价

A组学生对带教模式的认可度、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学习兴趣提高效果三个方面都好于B组,且在A组模式中,受试者的评价均主要为“非常好”和“好”,而B组则主要为“好”和“一般”,差别明显(表1)。A组模式的学生获益明显,而B组则一般。

2.2教学效果评价

肿瘤中心实习阶段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根据成绩占比换算成百分制。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A组中优秀及良好率共占80.4%,而B组中仅占55.6%。

3讨论

临床医学的本质是实践科学,医学实习阶段是医学生跨入临床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而临床知识不是片面孤立的,不论是临床学科的传承还是学科的建设,要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而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汇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肿瘤学专业尤其如此[5]。为了适应肿瘤学新的发展趋势,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笔者利用MDT的理念,打破现有亚专科界限,由多学科教师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推行MDT教学的新模式,获得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好评。本研究中,通过带教模式的转变,A组学生对带教模式的认可表示非常好和好的明显高于B 组。新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将不同专科对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诊疗手段进行系统综合,并开展教学,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将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理念深植入年轻医生的脑海中。

有别于传统做法,MDT教学模式要求典型病例常规进行定时、定点的多学科教师(医师)团队讨论,讨论前老师和学生需查阅最新的相关指南和治疗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这也是许多医院MDT通行的做法[7]。通过教学病例讨论这种具有实战性的MDT临床教学可以让实习生在管理患者中更深切地了解疾病,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临床工作,学生对该方式的认可度及教学效果等都非常理想。教学病例数据库的建立,也利于以后的示教、复习和考核[8],必要时我们可将该病例库上传到网络平台,并可与其他院校、医院共享。各大医院如果能建设统一的网络数据库,对于我国的肿瘤学教育,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推行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幕课”的建设、应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一手资料和病例库[9]。本研究中,对于实践内容的系统性,A组认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远多于B组,同时B组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系统性认为不好或很不好占比较高;而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对临床技能的提高作用中,A组学生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也显著高于B组学生。同时B组学生认为传统模式对其临床技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的比例也较高。对于临床思维及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A组学生的认可度也要明显高于B组。这些均说明了新的带教模式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MDT教学模式不固定于某一专科内容学习,使学生全程参与、追踪管理同一肿瘤疾病,对于肿瘤专业实习生临床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探索未知临床知识的吸引力将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因临床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许多实习生有畏难情绪,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本研究发现不同的带教模式对提高实习生临床兴趣的效果是不同的。MDT教学模式使实习生视野没有拘泥于一个专科,而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跨越多个专科学习、追踪病例,同一种疾病能得到不同专科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相当浓厚,气氛活跃。调查发现A组实习生认为新的带教模式能提高其学习兴趣的效果好和很好的占大部分,只有极少人认为一般;而B组中认为带教方式较好地提高了其学习兴趣的学生人数仅占半数多点,有较多的学生认为传统带教模式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

MDT是一种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肿瘤教学新模式,要不断评价、修正该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学教学的发展。研究中笔者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典型肿瘤病例分析打分、临床技能考核的方式来检验这种带教模式的效果。考核中应注重MDT手段的应用,如外科医生不能只看其手术操作能力,还要看其对该肿瘤疾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价能力。临床实践的效果评价发现,A组学生相对于B组学生综合成绩明显提高,优秀及良好率在A组显著高于B组,从考核的情况来说,两组的理论成绩相差并不明显;而在临床技能和病例分析考核方面,A组的良好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开阔的思维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本研究发现,MDT教学以疾病为主线,利用多学科教师团队的优势,突出对病例相关信息及现有治疗手段的整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更有兴趣、更能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病例讨论,使肿瘤学临床指导老师的教学和临床素质也相应地提高了,相关文献[10]也证实了这一点;临床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提高了各专科资源的利用效能。相关研究显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项资源,使学科由亚专科向专科群发展,为培育高水平的临床和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础[11]。同样该诊疗及教学模式也利于优势学科群的发展,对于医院实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制[12]。从肿瘤学的教学来看,MDT教学能使学生传承综合治疗理念,固化其医疗行为规范,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最大化地造福肿瘤患者。目前MDT模式已经由肿瘤学向胆道外科、心血管,甚至妇产科等专业扩展[13],相应的临床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转变。

MDT教学是目前临床实际工作中MDT诊疗模式在教学上的一次延伸,根据目前教学的现状做出的改良。对于该新模式,部分带教老师和学生认为管理上较松散,不利于严格考勤,也不利于部分科室临床工作的开展。虽然新的模式实施当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改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不但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整个医学理论及实践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因此相关的制度和理念还有许多待创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蔡守旺,程利民,刘洋,等.多学科联合教学模式在重症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4):349-350.

[2]Blazeby JM,Wilson L,Metcalfe C,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teams[J].Ann Oncol,2006,17(3):457-60.

[3]Haward RA.The Calman-Hine report:a personal retrospective on the UK′s first comprehensive policy on cancer services[J].Lancet Oncol,2006,7(4):336-346.

[4]邹燕梅,熊华,胡广原.尝试PBL与肿瘤MDT及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79-81.

[5]祝雪丽,施光亚.以临床医学为导向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初步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8):141-142.

[6]董佑红.PBL和LBL及CBL交互式综合教学模式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11):78-80.

[7]王家祥,苟建军,赵菁.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在疾病诊治中的实践与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5,36(9):1-4.

[8]陆明,李佳艺,季加孚,等.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的探索[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 32(1):73-76.

[9]黄英辉,缪洪明,周杰.幕课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9):1410-1412.

[10]丁红华,王春刚,陈栋晖,等.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背景下教学查房模式的转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74.

[11]赵岩,刘也夫,胡海涛,等.推进肿瘤专科医院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体会[J].中国肿瘤,2014,23(24):975-977.

篇9

《急诊医学》是一门急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1]。《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既包括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包括怎样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另外,它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跨学科专业,它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针对突然发生的创伤、急危重病和患者自己怀疑患有的各种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处理、治疗及预防,或者对各种人为或环境伤害采取迅速而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精神心理的救助。

一、《急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临床带教是《急诊医学》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将来实际临床工作最为接近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若能根据《急诊医学》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临床生涯及未来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非常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紧跟临床发展的步伐,使学生见到临床各种紧急突况和急危重病例;又要使学生能了解这些情况的处理方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依靠教师口头讲解为主,辅以模型、挂图或单一的PPT课件来学习,单一的形式很难展示临床多变的情况,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及时更新,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抽象,容易忘记,实际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亦扼杀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改革《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传统方法是非常必要[2]。

二、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结合

情景模拟的理论依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简称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使医学教学更适应学生及社会的需求,面对医学教育的独有特点而发展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病例为教学基础,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具体内容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参与该教学的学生围绕教学的临床病例和问题正确查阅相关的文献及资料;在教学过程时,学生们能够根据课前获得的相关资料,自主并积极地发言,充分而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在当中是位于从属地位,教师所处的角色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课堂讨论会的合格组织者,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最后汇总同学们的智慧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自己解决各种临床问题的能力及自身的创造力,通过案例分析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蕴涵临床案例中的各种书本知识,而且还让学生成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真正主角。大多数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模式为受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既轻松又主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3,4]。情景模拟(scenesimulation)是依据书本的理论知识,设计出一种临床常见的病例情景,随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并再现临床病例的场景,让学生产生置身其间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场景和氛围下进行临床教学的一种情景交融、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5]。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带教老师、医学生之间的互动平等的表演和对话把实纲中所要求内容灌输给医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急救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模型实物演示及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情景并将多项急救技能操作穿插于整个演练过程中,有助于理论和临床实际相结合,使医学生切实感受各种危急情况,体会病人情绪状态,使医学生操作水平得到很快提高[6]。情景教学法符合学生的情绪活动规律,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及学习思想不集中等各种问题,符合现代心理学中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情景教学法改变了既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体现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7,8]。

三、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结合

情景模拟的实施步骤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情景模拟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9-12]:

1.摒弃师生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被动教学思路,创造“以学生为主体实践”的教学理念。

2.成立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教学实践小组,小组中每位临床带教教师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有组织教学活动的热情,有随机应变、处变不惊的机智,有广博的临床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场景训练的能力。

3.积极准备教学案例,参照新版《急诊医学》教材各章节,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围绕典型病例,精心构思病案脚本,设计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应是难度递进式的,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4.将案例脚本首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组成团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甚至提前接触病患了解病患实际状态和迫切需求积极准备情景模拟中的角色扮演,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发现并提出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和问题,以备随后情景模拟后进行课堂讨论。

5.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改革实施具体过程如下:根据各章节重点、难点筛选合适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式/用简短的语言设计一些疑问,并播放相关图片、视频/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场景细节,鼓励各种角色扮演/教师把握好“总导演”角色,控制好“临床情境”,待表演结束后,总结评价,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情景学习的佳境,通过几次实践后让学生适应自己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在教师讲授法教学中养成的被动、依赖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知识,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由“学”到“用”的结合。

7.每月进行一次学生意见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与医学本科生的《急诊医学》实践教学案例,并鼓励学生多查阅相关书籍,思考问题,有更好的案例可以借鉴和在教学中推广,并对该学生提出表扬鼓励。

8.每章节通过理论测验与操作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推行案例导入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法,可将医学生带入“急诊医学临床情境”,通过创造逼真生动的教学场景和学生亲自角色扮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急诊医学生沉着应对急危重症病患的意识,强化急救技能培训,逐步培养医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培养能适应未来医疗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型高级医疗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叶晓东.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10):148-149.

[3]欧阳新平,何平平,胡弼,等.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563-565.

[4]祝葆华,郭伟韬,王志刚.三种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09-110.

[5]欧阳新平,何平平,唐屹君,等.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下构建《生理学》信息化教学模式[J].健康必读,2013,7(下旬):557.

[6]方剑俊,胡玉儿.师生共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实习生小讲课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9):855-856.

[7]欧阳新平,田绍文,胡弼,等.生理学教学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68-69.

[8]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04-107.

[9]何平平,欧阳新平,廖力.等.构建新型护理专业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10):1.

[10]何平平,欧阳新平,万艳平,等.成人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502-504.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159-03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适合新形式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前沿阵地,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同时急诊科又是一个充满紧张、焦虑、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随着急诊科的扩建,大量年轻护士进入急诊科,而面对多病种、跨学科的危重症患者及众多的急救仪器,常常会手足无措[2]。因而,采用PBL教学模式对急诊科新护士进行培训,可有效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急诊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本研究对海口市中医医院新进急诊科(以下简称“我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14名新护士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新进我科的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名,女27名;年龄19~27岁,平均(23.69±2.47)岁;文化程度:本科6名,大专20名,中专2名;护龄0~5年,平均(2.50±0.11)年。所有护士均无急诊科护理经验。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4例。两组新护士性别、年龄、护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新护士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及培训课时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PBL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每周定期组织护士根据理论授课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于下个月初由各组成员就讨论的题目制作PPT进行简短的讲解。①理论授课:首先带教老师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发现科室典型病例,并通过病例有针对性地对该疾病的特点、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全面讲解,并允许讲解过程中护士随时发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②启发引导:理论授课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设置好讨论的主题,并要求组内成员利用中国知网、书籍、课本等资源进行资料收集,深入发掘学生潜力,培养思维能力,以便学生能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针对患者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方法。③成果总结[4]:设计完成护理计划后,每组由一名代表以口头讲解形式报告设计此护理计划的原由,并由老师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对每组护理计划中不足之处加以点评和补充。④护理小讲课:每月初举行一次科室(急诊科所有护士均参与)内部的护理讲课,主要内容为已讨论过的病例或急诊科的某种疾病护理的新动态、新进展,并将其所讲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每个入组的新护士按顺序进行,时间限制在5~15 min内。两组均于3个月后进行系统考核与评价。

1.3 评价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①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用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on Inventory Chinese Version,CTDI-CV)[5]对两组新护士的评判思维进行评价。②护理理论考试评价: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护士进行统一命题理论和实验考试,由专业的急诊科室护士参照护理“三基”理论及急诊疾病护理常规出题进行考核,满分100分。③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师素质共计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新护士护理理论评分比较

对照组培训后,理论考试评分为(80.23±4.39)分,观察组理论考试评分为(94.36±6.45)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 = 5.427,P < 0.05)。

2.3 两组新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78.5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完全是机械的、被动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与交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急诊科,涉及的患者多病情复杂,对于新进护士来讲难以完全理解和适应急诊科所涉及的护理问题及临床实践[6-8],对急诊科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寻求有效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急诊科新进护士成长,尽快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PBL教学模式是美国Barrows教授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常的临床思维模式[9]。Hoyt等[10]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新入科护士技术能力。同时,文献报道显示,PBL适合在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中运用[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及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且培训后,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评分[(80.23±4.39)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评分[(94.36±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护士的技能提高。对培训方法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 0.05);说明PBL教学模式更容易被护士所接受,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新入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新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梦茹.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心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59-1060.

[2] 陈升平,李文斌.循证医学和PBL教学模式在公共卫生专业妇产科见习中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3(20):165-167.

[3] Klunklin A,Subpaiboongid P,Keitlertnapha P,et al. The nursing students adaption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a qualitative study [J]. Nurse Educ Pract,2011,9:1023-1026.

[4] 陈立萍,潘玉梅,李青荷,等.PBL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24):2239-2240.

[5] 王君明,卢旻,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2,4(15):356-359.

[6] 曹敏,陈岚.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16-1017.

[7] 刘雅,张海港,苏敏,等.PBL教学法在药学专业实习学员创新性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135-136.

[8] 吴广华.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初探[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60.

[9] 王彩凤,姜琳玲.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法体验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8(5):58-60.

[10] Hoyt KS,Coyne EA,Ramirez EG,et al. Nurse practitioner Delphi study: competenciesfor practice in emergency care [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2010,9(13):1095-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