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09:5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幼儿美术想象力的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7-02
在教育未改革前,所使用的传统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发展不仅没有积极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将孩子的创新能力限制在一定的规格下,要求孩子按照规定的要求“比着葫芦画瓢”,这种方式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放孩子的天性的。幼儿的教育方式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因为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没有具备,但是对于生活中的环境或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切却有着一定的熟知能力。因此,需要将教育幼儿的教育放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具有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和空间。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土地资源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资源。那么又该何如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并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呢?到目前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走进自然,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美术对于幼儿来说,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自身的一种体现,也是知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人们常常通过参观和郊游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带领孩子去欣赏一些环境比较优美的荷塘、田地或是艺术品等等,借此来丰富孩子的个人情感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孩子的美术创作热情。并且根据所具有的土地资源将孩子引入大自然,让他们尝试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对话,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天性。与蝴蝶和蜜蜂融合为一体,在追逐嬉戏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扑捉事物的个性,进而也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形成一个特有的想法。有关专家指出,老师要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让孩子能够通过自身各个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自然界中看到的一切,并且在大自然中轻松愉快地进行美术活动。例如,泥土是幼儿都很喜欢的一种物质,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将泥土通过各种团、捏、压以及推抓按揉等各种动作来塑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使得孩子们不仅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创新的乐趣,也极大地提高了孩子自身所具有的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出周边土地资源的优势,结合幼儿园的周边环境,帮孩子开阔视野。带他们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春天,可以带着孩子去感受大自然中新发芽的花草树木,忙于耕种的农民;夏天,靠近海边的幼儿可以由老师带领,在做好安全的情况下,到海边感受大海的汹涌和沙土的细腻,以及观看各种游船;秋季,感受农民伯伯收获、忙碌的喜悦,欣赏金灿灿的稻浪;冬季,可以带领孩子出门打雪仗,看各种干枯的树木枝干,感受刺骨寒风,激发孩子创作想象力。在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提升了孩子自身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激发想象能力,合理装饰周边环境,扩展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例如:画画时可以在河边的小螃蟹身上贴上一些可爱的小表情,并将身体进行加固处理,普普通的小螃蟹在幼儿的手中就成了一种可爱的小娃娃,有的幼儿会将螃蟹壳做成向日葵,并结合花布进行塑造。这样看上去就更像一朵向日葵。还有的幼儿会将小螃蟹的壳做成一个简易的车轮。这样不仅对环境有一种美化的作用,同时又为幼儿的创作品提供了原料,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常做也是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后天意识上的认识很多都是在娱乐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自然资源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大小或者形状不同的螃蟹壳。这样不仅提起了孩子对于各种创作材料的注意,也引发了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特点、结构、造型进行艺术创造的兴趣,能够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加工制作学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而材料本身也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学习价值,同时在美术创作中的思维能力也有一个提升。在幼儿对身边的生活环境感到熟悉时会感到十分的亲切同时也会产生好奇,例如当利用播放器为孩子播放海港或者是沙滩的景象时,引导孩子在那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就会通过回忆进行形象的整理,并描绘出来。同样家长可以收集一定的素材资源,对孩子的创作或者是技能上的提升做一个支持。即便是家居农村拥有的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农村所具有的那种特有的生活气息,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有特色的创作素材。例如在《灯笼与斗笠》的教学活动中,家长为孩子找来很多材料帮助孩子完成各种草绳的编制和挂历的制作,而且亲子之间还共同创作了一些草鞋和草帽等等富有创意的手工品。有了一次经验之后在今后的草绳编制活动中就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示范,也不需要说教,孩子自身就能够完成作品。并且他们的编法存在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创作性。
三、准确把握处理好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当孩子对出现的蜗牛非常感兴趣时,孩子会针对蜗牛提出不同的问题:蜗牛为什么长成这样啊,为什么会背着壳,为什么蜗牛爬那么慢,蜗牛喜欢吃什么,拉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便便,蜗牛能听见声音吗,蜗牛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等等。老师可以针对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想象,如想象蜗牛像什么?同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尽管这些问题不能够一一的做出回答,但是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以及孩子的关注点进行教育分析。从孩子关注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发现新事物不断进行探究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协助孩子针对蜗牛的一切问题开展一个调查活动,走进蜗牛的世界,了解蜗牛的生活。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蜗牛的特点进行描绘、想象。
四、支持幼儿的兴趣,快速地激发孩子的美术创造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有关书籍中也明确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力,并且肯定他们,接纳他们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感受以及所表达的方式”。注重他们所有的“审美经验,并进行体验,维护他们自由表达以及创造性的快乐”。因此需要老师以及家长在孩子进行学习创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给幼儿在进行创作以及表达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心里和技能方面的帮助。
1.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家长、老师在幼儿进行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幼儿的操作或做法存在一定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并教育改正。在幼儿学习创新的活动中,应该时刻注意到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巧妙地进行指导,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以便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能够有应对的能力。例如:给孩子一个小石头让他们画,有的孩子喜欢拿自己的水彩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有的孩子就喜欢用毛茸茸的东西进行装饰,还有的孩子喜欢将两个石头捆绑起来做造型。这中间有一个小朋友将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体,利用小海螺做成金鱼的眼睛,但是却因找不到很好的材料做小金鱼的尾巴而着急起来。这就需老师或家长引导孩子,可以利用树叶或者是褶皱了的纸质等一些小东西当做小金鱼的尾巴。
2.鼓励幼儿探究,尊重他们的求异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它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因此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引导幼儿去展现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发挥出幼儿的求异思维以便与创造出更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美丽的校园中寻找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欣赏创作。可以将树木比喻成各种相似的物品;将地上的鹅卵石比喻成乌龟、大象或者是一些别的东西。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取决于教育的方式和指定的教育方案。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大限度的机会和空间,对于农村来说这种机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细心观察,农村里到处都充满着让幼儿好奇和产生兴趣的东西。
五、结束语
大自然有着千变万化的能力,因此幼儿才会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幼儿在对大自然一步步的认识、接触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这个过程也是幼儿表现力、创新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根据周边的环境给孩子创设宽松的氛围,这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提升。要善于观察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兴趣点,利用丰富的资源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造能力,让他们更快乐地学习和接受身边事物。
参考文献:
[1]陆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当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一、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意义
1.让幼儿大胆地想象
美术欣赏活动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评价,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美术作品内容给予自己的评价。例如,在构思方面,幼儿喜欢那些能够引起自己联想的美术作品;在题材方面,幼儿更喜欢欣赏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常见的动植物等;在色彩方面,幼儿更喜欢色彩绚丽鲜艳的作品。幼儿的评价有效反映了幼儿的心理特征,欣赏和评价能力与认知水平也高度吻合。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评价,从幼儿的角度对幼儿的天性给予尊重和保护,增强幼儿的信心。
2.为幼儿的想象积累素材
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对外界的事物缺少经验,因此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园教师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带领学生认识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蓝天白云和花花草草,学生的视觉得到了丰富的体验,对外界事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些美术作品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心灵,还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对外界事物的颜色、结构和形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就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让幼儿有物可想。例如,很多幼儿不认识老虎,教师带领幼儿对一幅绘有老虎的作品进行欣赏,幼儿就认识了老虎。长期开展这种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幼儿的视野,还能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大量素材,给幼儿的想象奠定基础。
二、如何运用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1.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幼儿只有在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将自己的天性有效释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了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创建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明确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天性。很多教师认为幼儿没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于美术作品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因此便将自认为权威性的结论告诉幼儿,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美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帮助幼儿对作品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心理获得了安全感,也敢于积极发言,想象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2.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
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较低,如果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放任幼儿自主学习和欣赏,很多幼儿不知道从何下手。幼儿缺乏欣赏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担任桥梁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一步步对美术作品进行探究,继而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例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思考性问题,如通过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什么花?这些花像什么?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就会在脑海中对一些已知经验进行收集,并且根据脑海中的画面与《向日葵》中的画面做对比。这种思考过程不仅能够快速调动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还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内容,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空间。
3.给作品命名
给作品命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命名者发挥想象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从此处着手,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从而给作品命名。在幼儿命名过程中,需要对作品的意义、内容以及形式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综合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后再结合想象进行命名。给作品命名是有效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手段,幼儿不仅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还要从脑海中收集相关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代教育科学,也特别重视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尤其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比其它手段,具有著独特的作用。
一、什么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呢
1.手的动作有利于脑机能的增强。
人常说:人的聪明智慧在手指尖上,这很有道理。进行各类美术活动,靠幼儿动手去操作,操作还要靠动脑去完成。这就是说,在美术活动中,无论是绘画还是泥工、纸工等,孩子们都离不开使用手,小肌肉群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体大脑半球的发育,增强了脑的活动机能。
2.观察力是智力构成的一部分。
当孩子绘画时,为了画的生动、形象,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拿支笔坐在椅子上深思,而是要观察,要看清楚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状、颜色,各部位的比例、位置等,毫无疑问,孩子在进行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而且是培养了孩子观察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3.想象力是智力构成的另一部分。
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孩子们的画则是趣味浓浓的。他们可以用三根毛竖立,代表人的头发;可以用一个圆圈表示人的头部轮廓,这都反映了孩子的想象力。何为想象力?严格地说:“大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的加工的改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想象力表现了大脑的复杂功能。这正如“在弯月上打秋千”这幅画,孩子想象得出在月亮上打秋千,这与成人的想象是不相同的,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往往超越现实,天真而大胆,富有幻想的色彩。在他们想象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孩子在绘画中锻炼了这种想象力,正是智力构成的另一部分。
可见,孩子在玩玩、画画、折折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美术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幼儿按老师的范围作临摹,单纯进行技能训练, 这种教育方法,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妨碍了幼儿智力才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改进美术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其形成一种爱好。只要幼儿爱上绘画,并致力于画画,那么幼儿学习绘画的劲头就会长期发展下去,勤画常练,在学习的兴趣中体验绘画成功的快乐。
二、如何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教材与美术工具的选择要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服务。
教材的选择,其指导思想多半是为培养技能服务的而不能忽视了智力的发展。教幼儿掌握技能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智力,而不是限制约束,所以在选材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命题的美术活动中,尽量给幼儿想象和创造的自由。比如在教幼儿画短直线时,传统的教法往往是让幼儿在范画的格式里添加固定的线条,这样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受到较大的局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命题的形式让幼儿以添画的形式,根据意愿自由想象的创作。而且画题设计也要考虑,它能决定幼儿思考和创作的范围。
(2)选材要有利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创作作品。比如:《快乐的小朋友》这幅画应在幼儿学会画人体的简单线条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按意愿创作《小朋友跳舞》《小朋友看电视》《小朋友喂小鸡》的快乐画面。这样选材不仅注意了由浅入深地进行技能的训练,又重视了智力的发展。
(3)尽早教幼儿学画有动态的人和动物。人们和动物的生活,活动,较接近于幼儿的生活,也最易引起幼儿的举和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激发创作的愿望。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应早让幼儿表现人和动物的生活内容。
(4)开阔幼儿的绘画才能,把绘画、纸工、泯工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虽然各种教学形式有其身的特殊任务但如果变单纯依据教材为多种活动并举,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美术教育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丰富了生活。因此,美术教学须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1)美术教学和各种教学紧密结合,特别与语言、科学领域相结合。幼儿在语言、科学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大大丰富了想象力,通过绘画又深化了幼儿的知识,发展了语言。如:画春天时,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认识了春天,就会画得逼真,同时深化了观察中所获得的印象和知识。
第一,创意思维被看作一种工具。美国有位美术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种思想思想被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使用音乐、文学来配合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音符和节奏能够感染人的心灵,这样孩子在绘画时就能得到情绪和感情升华,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景观和情感的变化能够让孩子聆听描述的同时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就能挑起儿童绘画的欲望、带动儿童丰富的联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通过创意思维能开拓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想象和审美力、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和创造潜能。
第二,创意思维应该培养孩子想象力。美术教师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能够给儿童绘画思想插上翅膀。美术教育对幼儿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审美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本身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就不能给他们添设局限性,否则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就会带来不利。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要将美术教育由单纯的绘画转移到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上。
第三,创意思维要求讲解由单一变为多元。创意思维要求儿童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社会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标记或代码并以此来表现主体。这对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幼儿的想象力优于成人,并且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创意思维可以开发幼儿创造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改变一下相应的的教学环境。美术老师可以让孩子从教走进生活和大自然,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并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有位美术家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孩子只有学会发现才会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切景观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想象,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都能激起孩子对优美线条的感受;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都能激起孩子对丰富色彩的感受。
在幼儿阶段开展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与自我表达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应改变传统单一临摹或模仿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挖掘幼儿审美感悟与提升艺术创新能力之上,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绘画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初步认知形象与色彩,并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成人绘画学习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性指导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作画技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其中,有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定力不足,作作品时急于求成,作品相对较为零乱且色彩单调。面对这样的幼儿,除了充分肯定他独特的创造力,还应该鼓励他认真选择颜料,让作品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的幼儿喜欢临摹,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但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类幼儿,便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画面内容更加饱满。还有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鼓励,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大胆。
二、充分尊重幼儿的绘画思维,启发创造力
幼儿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与成年人不同,不受经验与理性的约束。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夸张与奇特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幼儿的画作中,想象、比例均与实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色彩的搭配上也常与实际生活逻辑相违背。针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思想表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尽量减少批评和纠正的时间,以避免影响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尺度,切忌大包大揽而让孩子丧失独立完成作品的机会。幼儿在7岁之前均处于绘画敏感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若不能良好地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将会使孩子的思维逐渐固化,让孩子手与脑的使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幼儿孩子的发展。例如,组织幼儿在固定的形状中进行填色,要求孩子以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不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老师在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绘画练习,从而逐渐增强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整绘画要求
幼儿的许多想象都不着边际,甚至异想天开,虽然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但是丰富的想象力依然是不可置疑的。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美术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艺术,是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提炼,而想象力便是这个创作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按需调整绘画要求,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其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例如,在画“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如苹果生于树上,树上除了苹果还可能会有鸟巢;苹果也有青、红之分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想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最终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创造性。
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美术创造
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例如,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带上画笔,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当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自豪与满足感,从而增加更大的创作动力。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之后,凭借自己的观察记忆画出作品,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指导幼儿画球的过程中,两位幼儿因对球的认知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了争执,一位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球”。另一位则说:“你画得不对!球应该是圆的。”这时,教师便可即时引导:“你看,球漏气后不就扁了吗?而且球也有椭圆的呀!比如橄榄球。”这样不仅能够化解幼儿间的争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幼儿尽了力,教师均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善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手段,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综上所述,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究与总结,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一、借形想象――切中传统教育富贵病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于天空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力就是对积累在脑海中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思维的翅膀。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如看天上飘过的云彩会觉得像一头狮子,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会让你想起一只蝴蝶……
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要让幼儿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美术的熏陶,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
1.封闭少动。孩子天性会画画,只要提供一只笔和一张纸,他们都会在纸上自由的挥洒,留下无意识的涂鸦痕迹。他们把画画当成游戏,绘画是他们内心的流露和和抒发。但随着成人的介入,把孩子们天真的涂抹、自由的表达看成是“乱七八糟”、“画得不像”的东西而被否定。从此,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只画成人喜欢的画,成人的干预使他们背负技法的负担,对没把握的东西不敢贸然下笔,也不敢把作品给别人看,怕被笑话。
2.依赖现成。“只会临摹,不会自由表达”这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幼儿个性的表现,使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童真和稚拙,过早以固定的模式和形象比例去替代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更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抛弃了自身潜在的创造意识和表现力。
3.精细饮食。
成人约定俗成的图形符号和简笔画成了教育孩子、让孩子临摹的范本。这些画是成人加工的产品,缺乏原生态的粗纤维和鲜活物质,最后,虽然孩子只能用这些“模式化”的图形进行绘画创作,但却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
面对当前幼儿美术这种成人化、专业化的病态模式,我们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需求。为此,如何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引领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带领孩子走进自己的艺术表现世界?已成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困惑。
二、借形想象――开辟美术教育桃花源
“借形想象”是现代幼儿美术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比如:将一片树叶描画下来,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这片树叶展开想象,象小鱼、象小鸭、象怪兽等……在想象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着用各种绘画工具为叶子添上各种"部件",如眼睛、嘴巴等。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如一把椅子,一顶帽子,一只鞋子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和创作。这种美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打破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的约束,既
培养了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发掘他们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借形想象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借形、实物借形、随意借形、生活用品借形、立体物借形等。
㈠色块借形想象
我们先让孩子们充分地玩颜色,将沾满水粉颜料的毛笔,在纸面上自由拖洒、尽情挥舞,画纸上会留下各种色块、线条和点子,然后沿着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最后引导孩子观察这些色和形的特点,联想躲在画纸中的动物,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㈡立体制作借形想象
立体制作借形想象,即立体制作完成后,教师从观察立体作品外形特征等方面来启发孩子进行想象。例如“凹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嘴巴,“凸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鼻子、耳朵,“长条形”可变成动物的四肢,“大块面形状”可变成动物的身体等。想象后再进行添画、制作,立体造型就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了。
三、借形想象――奏响幼儿生活欢乐颂
㈠为幼儿打开创造之窗
“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对、相似想象为基础的智慧创意想象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如一把普通的折叠椅,添上两只大眼睛,扎两个小辫儿,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一坨棕褐色的陶泥,拉拉长,扭一扭,再掏几个洞,看着像什么动物,你就努力把它变成那个动物,像不像不要紧,只要你能说出自己做的是什么……
㈡创设童趣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它是艺术活动的起始,也是艺术活动的延伸。平常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教师也往往为此搞得筋疲力尽。 当我们开展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后,发觉环境布置变得相得益彰,孩子们富有想象的作品稍作整理便可布置一大块墙,如:细致的拓印画可让孩子们画在长卷上,布置走廊;大块的色块想象可以裱上画框布置大墙面;立体制作的作品可以陈列在展示柜上……这些作品不仅给幼儿园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让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童心、童趣,真正做到了让美术成为孩子的语言!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会使幼儿充分地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幼儿得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更要关心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那么幼儿教在美术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左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过年了》、《运动会》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画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有的说画大狮子,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情节。
二、尊重幼儿的表现和表达,鼓励、发现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并在艺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需要,他们不仅使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绘画也是孩子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途径。喜欢标新立异几乎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而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火花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迸发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去发现、理解、尊重并给与支持,幼儿才不会担心因出错而受到批评与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和创造。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是幼儿获得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宽松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平等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微微在已经画好的太阳上不停地画乱线,把整张纸都涂黑了,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向我告状,我没有制止和责备他的行为,而是先询问他为什么把画好的太阳上面涂上别的颜色。原来他画的是晚上,用黑色把太阳挡住,天一黑,就到晚上了,妈妈很快就来接他了。听完后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请他把这个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发展,在活动中一定要肯定并且鼓励幼儿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和表现。虽然孩子的表达方法可能会令人难以理解甚至破坏画面的效果,但这却是孩子真实的愿望和情感的表露。教师可以从画中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保护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及时发现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的尊重、理解与肯定,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潜能。
三、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例如:大班画《美丽的树林》时,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采取各种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传授幼儿基本绘画技能的基础之上,通过这种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尊重幼儿在学画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总体上质量不断提高,新的理念也不断用到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基本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的双重目的,只是认为绘画就是绘画,只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因此,他们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以成人的眼光和方法去教导孩子,而绘画的内容也比较机械死板。如果某些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去绘图,教师就会批评他们为胡画乱画,这不仅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也会磨灭幼儿创造力的萌芽,使他们在死板机械的学习中只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美术绘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深刻的领会。这种教学现状相对普遍,也是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幼儿由于其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因而在绘画上海谈不上技能,而只能是简单线条的勾画,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勾画,就会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一)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事物还处于一种观察期,是一种接受式的获得。他们对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色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在绘画的多是一种想象,或者是对看到的事物一种模仿和改造。他们可能会把房子和车子的现状画成一样,也有可能把动物和人的摸样画成一致。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幼儿绘画这种“涂鸦式”的绘画特点并不是一种对事物的否定,而正是反映了儿童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如果一味的让幼儿模仿固定的模型,那么就会走入机械死板的死胡同。对幼儿创造力培养毫无好处。国外的社会学家结果实践研究认为,儿童的“涂鸦式”绘画并不是一种错觉,而真正体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写照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在绘画教学中尽量给幼儿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在“涂鸦式”的绘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园美术教学在简单的线条勾画和颜色涂抹中,其实蕴含着诸多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简单的绘画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以“命题创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命题创作”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普遍,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但是效果如何就要看教师怎么在教学过程中施展了。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绘画主题,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对这一主题的绘画,这是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的途径。
(二)以“一题多画“的形式使幼儿养成分散思维的习惯。采用“一题多画”的形式就是要在给定命题的基础之上,把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给定的命题基础上扩展,使原本简单的线条进行丰富,使之成为多元化的图画,这是培养幼儿分散思维的关键。
(三)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打破幼儿的固定思维。手工制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绘画技能培养的补充。手工制作就是在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自身绘画内容制作小的物品,看图画和手工制作有什么差别,而这种差别就会促使幼儿认识图画并不是真实的反应现实,而手工制作的模型就是打破幼儿的固定思维,使他们思维开阔。
(四)鼓励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欣赏。一个作品的好坏肯定是要经过评价的,而这种评价其实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肯定和否定。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过程也非常重要。教师不但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而且还要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或者进行自评,这不仅是一种欣赏,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这对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会是一种鼓励。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多样,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这些模式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克服这个过程中那些死板而机械的模式,要让儿童的天真幻想的绘画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为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增添乐趣。
参考文献:
[1]宋婷婷.美术教学中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之我见[J]
[2]曹静.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J]
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绘画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快乐。
1 观察――启发想象的源泉
“观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通过观察生活、自然,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启发幼儿想象的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去踏青,孩子发现了绿油油的小麦、绿绿的小草、绿绿的树叶,原来绿是一种美;水果丰收的季节,带领幼儿来到水果铺,看见铺子里摆放着各色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石榴,孩子们高兴的说水果真美;夏天看着女孩子穿的花花绿绿的裙子,美丽的图案、美丽的颜色、美丽的搭配,启发着孩子运用多种色彩、图形进行装饰。在小班美术欣赏《蝴蝶》的教学活动中,带孩子来到花园里,让孩子静静的去观察蝴蝶,孩子们发现蝴蝶身上的花纹是左右对称的,颜色是多彩的。时时利用机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事物,孩子们找到了美、发现了美。丰富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孩子积累了活动的内容,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2 提问――培养想象的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孩子被动的听,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嘴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想象和提问的机会,通过提问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在问的过程中,孩子跟着老师的言语发挥想象,增加认识,培养幼儿想象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动脑子,让思绪在大脑中飞舞。在大班美术欣赏《星月夜》时,一开始教师就提问:这副画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提问把幼儿带入了作品之中,幼儿知道了这是夜晚的作品,在欣赏中,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象,画面中粗粗的、黑色的是什么?画面上的星星和月亮被什么包裹着?让孩子去提问,有的孩子认为这是暴风雨前的夜晚,有的孩子认为这狂风把星星和月亮包裹了……在孩子说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这种画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想要传递的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中,让孩子理解了这副作品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作品解读作者,同时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感受了作品的色彩变化美、绘画手法的运用。提问欣赏,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培养了幼儿想象的能力。
2.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情认识;
4.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儿童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幼儿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