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0:59: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企I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水平与能力的影响。低碳经济具有污染低、排放低等特点,其作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企业将固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及时转变,而且要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转变,另外还需要依托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式。但是,如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来完成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1.实现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综合性
在以往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担任的角色就是劳动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人力资源与生产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一样作为一种成本存在,而且员工的个人价值通过薪酬和待遇能够体现出来。不过,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载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导员工广泛参与,不但能够影响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制定,而且还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信息和公司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所谓的人力资源,已不仅仅表现为员工在岗位上单纯的工作能力,正逐步扩展为潜在能力、综合素质、技能水平等综合性发展。
2.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1实现统筹兼顾的和谐管理
“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理念,通过该观念使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工作很好的完成,在工作中要对质量加强重视,而不应该对数量过于关注,这样能够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和谐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实行人本管理,主要任务就是对员工的感受和需求重点关注,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充分实施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调动。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多样性的制约措施和激励机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干群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
(2)实现能本管理,主要是对于人力资源加强能力管理,它强调要对人性固有的特征进行尊重,对其发展的顺序和阶段进行挖掘和发现,对人的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进而使企业的目标顺利完成。
(3)实行心本管理,其主要是对人心进行获取,对民心进行捕捉,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物质奖励加强重视,另一方面要对精神奖励进行注重,对于员工的内在需求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使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将一个可以互通的价值观建立在员工与组织之间。员工才会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提升责任意识,在企业发展中主动积极的贡献力量,使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4)柔性化的管理,主要是强调灵活化、高效化和敏捷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多样化的管理趋势也逐步体现出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的过渡,该原则的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确保内在重视大于外在重视,二是确保直接重视大于间接重视,三是确保重视肯定大于重视否定,四是确保重视实在大于重视务虚。当然,组织结构也会因为柔性化管理而出现扁平化发展,进而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扁平化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使上下级命令式的信息传达在原有组织中被打破,扁平化趋势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主流。
(5)生态化的管理,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该管理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员工的正常需求得到满足,还能够优化企业生态环境,确保在复杂的环境下员工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6)经营服务管理,它的发展是从理性管理阶段演变而言,管理既是一种措施,更是一种服务。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逐渐科学化,对待员工需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将良好的服务提供给员工,使员工逐渐感受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员工的价值感不断提高,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2.2建立和培养优秀人才队伍
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如果企业不善于使用人才,无法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人才所具备的作用,那么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企业需要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管理优秀人才,将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建立起来,最终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
(1)对于优秀人才采用激励手段吸引和挽留,面对大量的优秀人才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手段对其进行吸引和挽留,进一步提高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的忠实度和归属感,确保在企业发展中这些高素质人才可以心甘情愿的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待遇福利的提高、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总而言之,在工资待遇方面,普通员工要区别于管理型、知识型的人才,从而使他们的个人荣誉感得到提高,工资发放可以按照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进行,并非将固定的工资根据不同职务进行分配,进而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l生。
(2)对优秀人才择优选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岗位并不需要员工具有高知识水平、高能力以及高智商,只要录用的员工能够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符合,同时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快速融入团队当中,这就算是优秀人才。企业在对人才进行选择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人才的定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在企业岗位上是否有能力担当,对其创新能力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虑。
2.3实行新的激励机制
(1)实行产权激励的方式,该激励方式主要是将企业股票期权或者企业股票作为奖励物质给予员工。现如今,很多公司在对高级员工进行激励时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能够确保员工与企业共进退,而且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效果比较显著。
(2)实行自我激励的方式,企业在激发员工的潜能时,要以自我激励为主要方式。需求对于人们的行为实施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行动的源泉,企业想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就需要充分了解与积极掌握员工的需求,选择和调整激励机制时可以根据员工不同需求层次出发。对于员工的工作,企业要想法设法加大难度,使工作始终具有挑战性,从而在完成工作时员工能够充满成就感和充实感。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目标管理中,对员工所提出的科学措施和合理建议进行认真听取,把进步的机会和平台提供给员工,使他们的自身水平在训练和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使强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员工之间产生,更好的激发员工们的潜能。
(3)实行精神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精神激励作为一种创新型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以及思想素质,使员工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正确树立,能够将个人的信念和理想与企业保持一致,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拼搏奋斗。
(4)实行薪酬激励的方式,薪酬激励方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它通常联系着经济。对薪酬激励机制进行构建完善,使薪酬激励机制与薪酬和绩效挂钩,能够使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激励。
自上世纪开始,旅游业在全球各地发展迅速。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其中,全球旅游总人次首次突破百亿,是全球人口总数的1.4倍,达105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4.8%;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17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3.6%,相当于全球GDP的7.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依赖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同时,旅游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也对气候变化产业了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全球5%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交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部门开始关注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开始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低碳旅游、低碳出行方式渐渐成为一股潮流。低碳旅游就是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以旅游者为主体而设计的低碳交通、低碳住宿、低碳游览、低碳景区、低碳购物、低碳娱乐、低碳消费的活动。旅游业低碳化的过程就是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经济发展。然而,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供给系统、消费系统和支撑系统,如何实现各系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首先需要明晰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系统如何协同发展。
二、旅游低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
旅游产业链是以游客为中心、以旅游产品为纽带把旅游系统的各个要素链接起来的。在旅游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业通过提供旅游相关服务而组成了一个链状的结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众多的产业部门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让旅游产业链正常运转。其中,围绕旅游核心企业的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餐饮、商店、车船及休闲娱乐设施,同时还涉及到农业、建筑、园林、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旅游核心企业是产业链上的要素,而其它相关产业和部门则为产业链的动态链接与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因此,要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化发展,产业链上所有的要素都能低碳化发展。其中,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必须首先实现低碳化发展,如图1所示。在整条产业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而开展,首先游客必须有低碳的意识和行动。作为旅游业三大核心企业旅行社、景区和酒店,作为整个旅游活动的前端企业,在形象推广、营销、环境营造等过程中,必须低碳化,这也是旅游业低碳化的基础。供应链上的交通,是碳排放最主要的贡献部门,只有通过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加大宣传等方式,才能为低碳化发展树立形象。而商业街区与休闲娱乐场所,则可以通过碳汇体验、环境营造、宣传等手段,为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支撑。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21-01
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大,导致了全球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频繁的自然灾害等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的压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然而,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我国50.32%的人口在农村,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行快慢,是低碳经济发展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化对农业、对人类的威胁,因此中国自愿完成减排义务,接受具有法律效应的气候协议的约束。
一、在农村推广低碳理念的意义
能否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是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并且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为首要任务。
二、建设低碳农村的问题
中国农村有很多制约建设低碳农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基本的污水处理设备。与此同时,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科学,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为:
1.农业生产污染问题
在中国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战略支柱行业。但是碳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一是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了农产品、土壤、植被和空气,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第二种是密集的家禽养殖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加速推进了替换传统的牲畜和家禽散养模式。另外还有高浓度污水的排放,不仅污染地表水,有毒、有害成分也容易污染地下水。
2.能源替代问题
能源问题是在农村最常见的问题。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仍使用传统柴灶取暖、做饭。能源结构的中稻草、木材比例偏大,电、天然气、沼气、太阳能、风能只占一小部分。家庭中能源消耗主要是受到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影响,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天然气的消耗比较大,生活水平较低的家庭消耗的大多是木头。
沼气、电力、天然气和太阳能在农村地区是干净的、环保的,是替代木材的最佳能源,但是在农村许多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其中一些被废弃;太阳能普及农村还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农民只能使用太阳能热水,而且太阳能热水器的价格普遍偏高;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想用电力取代其他能源,因为电力更清洁、方便,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所限,木头等高碳能源在农村能源结构仍占领重要地位。
3.农村工业企业污染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必须支持农村工业化战略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商和贸易商环保意识非常薄弱。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升,精神生活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村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到处乱扔的垃圾和无处不在的粪便,严重阻碍了低碳型新农村的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质量。
三、低碳理念支持下的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在农村,大多数人缺乏对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解。各级政府作为领导者,应引导村民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首先,积极应用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宣传专栏和其他形式,多种方式共同宣传低碳经济;第二,在农村基层教育中传递低碳经济在农村的重要性的想法,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确保低碳经济进入家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农村低碳氛围;第三,树立一个典型的形象,通过示范站点的形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低碳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进入家庭,形成整体意识,经过共同努力,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依靠科技带动农村低碳发展
可以说,在农业领域实现低碳有很强的可行性。农业多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如何实现低碳,从农业的投资产品来说,比如水资源,中国的农业用水,灌溉用水,甚至电力用水都非常不合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如果节约用水,就可以节约灌溉,促进低碳的发展。农村加快低碳技术的扩散速度,可以积极促进农业低碳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科技含量,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低碳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核心产区,加强低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整合,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食品功能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强培养优良品种适应低碳环境,大力促进农业制度创新。同时,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养分返回等。
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步伐,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倡导低碳理念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的低碳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低碳农业是农村地区低碳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实现形式,应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以低碳农村发展政策为辅助,保证农民的参与,在日常生产、农村工业化、生活方式改变过程中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最终建立一个资源节约、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下,通过对应的手段来减少一些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其排放物对社会的影响,以达到一个经济与生态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而低碳经济模式下,其必须要具备对应的会计方式,当前将这种会计称为低碳会计。低碳会计其也就是以能源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依靠多种形式来保证企业履行低碳责任,以降低其污染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新型的会计学科。低碳经济下进行会计创新,其具有如下几个基本意义:第一,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实现国名经济整体的健康与稳定发展。第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低碳经济下所形成的会计模式,相对注重经济本身应该达到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使得其生产行为更加健康,能够提高其企业的社会形象,完善其企业的生产结构,并且推动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第三,个体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利益模式,其更加注重社会各个领域的平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多方效益,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更加协调的社会环境。
二、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从我国当前会计领域来说,其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但是这些法律基本上没有涉及低碳会计,也就是说,其缺乏基本的法律支撑,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法律支撑就丧失了实现的可能性,甚至还会被扭曲。
(二)缺乏深入的理论
要想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且该理论具有发展的长期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理论化,这就使得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支撑,无法为实践提供支撑。
(三)缺乏对应的人才
我国当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其都是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来培养的。而低碳会计本身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没有对应的人才。
三、低碳经济下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更何况,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模式本身就与传统的会计模式不同,其法律的适用性相对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国家加强重视,提高对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视,并且,制定对应的法律规范,保证其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所引导,且其创新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低碳会计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低碳经济下会计理论的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式变换,其需要从根本上来进行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根据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实际状况来着手,并且将其转变为理论,并将理论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在这种状况下,会计理论的创新才能够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当然,我国当前的低碳会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案例,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三)制定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
新产生的会计模式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其不一定能够达到对应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加以调整。最好可以针对其制定良好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无法及时准确对自身信息进行报备的企业进行惩罚。当然,对于一些处理应用较好的会计进行必要的奖励,能够让企业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更加注重自身的会计运行。
(四)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学中,还没有对应的低碳经济内容。因此,要实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改变其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低碳经济的部分,并且,就这部分应该如何实现其会计运行加以深入化。对于一些已经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培训,使得每个员工都具有对应的意识。必要时,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以提高其对于整个培训的重视,促使其不断的完善自身对于低碳会计的认知。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传统的会计模式是服务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模式必须要新的经济服务手段来作为支撑,故而,必须要对会计进行创新。然而,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经济的现状,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保证其理论创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兴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创新[J].中国商贸,2012,25:105-106.
[2]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01:41-44+71.
[3]陈刚梅.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8-9.
[4]崔永建,秦小波.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176.
作者简介:王雨(1978-)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中级会计师,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会计实践研究。
如何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建设新能源城市,打造生态的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对于我国而言,我们仍然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规模不断扩大,生态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城市建设应当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使城市在求新、求大、求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生态,在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时代潮流中主动应对,从绿色发展、城市节能、生态保护等各个角度走入一条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权威人士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战略,在制度层面要体现对低碳经济的一种倾向性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大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多多的给予支持,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优惠的融资制度,拓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少取,对低碳经济发展要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政府补贴措施,引导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关注城市的生态发展,并具体化为相关的制度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机制,为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一种推动的力量来促进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氛围。
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应该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中国需在低碳发展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低碳经济为载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进程中的低碳发展之路,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低碳城市定位也不可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减排为目标(如英国、日本的低碳城市)。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的协调为目标,因此,发展优先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现实途径。然而,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低碳产业的选择来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城市都具有其独特性,对于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要走低碳发展道路,更需要探索一条独特的低碳转型路径,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1.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规划
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如何建设低碳型城市,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符合的城市;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若遇到环境的变化,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题。所以,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是低碳概念的核心所在!
2.低碳城市的竞争
2.1 从2008年的保定与上海到目前的全国都在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一夜之间全国都在实行这一概念,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城市努力争取的方向。这一行为也说明在资源紧缺,环境压力过大的当前,低碳城市的出现为大众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城市不再是政府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很多工厂和企业接受这一思想,为相应低碳城市的号召,自动减少碳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有力的贡献。赣州的虔东实业集团在过去是耗能的主要企业之一,而目前企业为了支持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我们不难发现节能减排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之大。在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中,我国的低碳城市越来越多,相互打造属于自己的低碳品牌。
2.2低碳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发展
低碳城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是有直接联系的,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环境以经济共发展。节能是低碳的核心,绿色资源的开发,能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迅速增长。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大多说城市的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追求和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2.3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任重而道远
低碳城市发展迅猛,但是由与很多城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低碳城市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的过程,一个需要改变的程序。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有特色的低碳城市,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目前为止,我国面临着技术落后,消费改进不足,产业发展等多项问题,并且我国的低碳产业相对不足,无法参与低碳建设。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还有待提高,而国民的普及也没有做到全面,人们无法了解,也就成为了低碳发展的巨大障碍!
3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建设
在当前国际的严峻形势之下,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变化,遏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方案,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未来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再生资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能源的75%。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节能减排。很多城市都想发展低碳经济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普及公民的低碳只是,将低碳概念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3.1降低能耗是规划的关键
经计算可得,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这些数字让我们意识到低碳城市仍然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国的建筑耗能现象严重,保温能力差,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全国总能耗的27.5%,事实证明了我国的建筑耗能浪费严重,从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都需要改善。
如何才能改善这一状况呢?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坚持实施低碳环保的设计。第一,城市的功能判断是必不可缺的,确定城市的发展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大力参与,有效提高自己的企业的能源节约,减少排放标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第二,对于高耗能的建筑,我们一定重视其改革和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实施,充分意识到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广低能产业!
3.2优化规划方式,改善能源结构
就目前开看,我国占有庞大的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结构呈现“窝煤贫油少气”的模式。这样的消费结构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情况与环境,煤炭为只要的使用能源,并且一直且仍旧会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炭的弊端特别大,因为碳排放量大,对环境的破坏力也很大,而且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不利于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因为如此,我国必须改善能源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绿色能源,引进先进的情节技术,这都是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只有优化了能源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实现低碳城市发展。
3. 3改善规划手段,增强破汇能力
我国的消费模式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并不能在短时间能够完成全部的转变,煤炭的能源结构依然会在我国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需要我们努力发掘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窒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这样便要求,在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要将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要建设中,增加草坪和广场的用地面积是实现低碳环保的城市建设。丰富绿色自然环境,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促进低碳发展。
4.结束语
就目前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发展的问题,而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低碳环保城市必定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未来的几年内,低碳城市也将会成为我国的主流城市,从而遍布大小型各个地区。我国城市也应该积极配合响应,抓住有利时机,并且向世界世界气候组织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祖达.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分析[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2(04)
[2] 叶祖达.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 城市规划. 2011(11)
[3] 叶祖达.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1)
7月18日,以“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 ”为主题的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四次会议在大连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会上表示,港口企业要认清发展形势,切实研究大港口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口岸便利化,打造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版。
近年来,我国港口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在我国外贸疲软、内需不振的双重压力下,港口企业生产虽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港口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一是如何实现由量的跨越到质的飞跃;二是如何实现由港口装卸到物流服务的转变,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港口吞吐量有相当一部分还仅仅只是在装卸上,与全程物流服务尚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如何实现从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的转变;四是如何实现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发展的转变,目前港口吞吐量虽在高位,但人均吞吐量仍不高,人均产出效率还不理想。如何解决港口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打造中国港口的转型升级版,是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联手、深入研究的问题。
何建中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一是要切实研究大港口的发展战略。统筹公路、铁路、水路、 民航运输方式,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把港口跟产业有机结合, 尤其是新港口建设更要注重产业配套。区域型港口企业也必须合理规划;二是要大力推进港口口岸便利化。 要完善协调机制,拓展口岸信息化深度,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通关效率,创新监管模式,如推行“诚信船长”、“诚信企业”等诚信管理机制;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港口服务业。要提升港口品味和品质,从产业链的延伸去提升服务内涵,要做好多式联运的服务工作,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与港口服务的衔接;四是要大力促进港航合作发展。港航之间要立足于培育共同市场,做大运量。港口之间要加强合作共赢,要加强港口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五是要努力建设绿色港口,要树立绿色港口理念,推进油改电等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低碳港口、示范港口、绿色港口;六是要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国家战略鼓励“走出去”,企业践行“走出去”战略不要贪大求全,而要认真论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七是要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加强规范执法,清理不合理收费,提升引航服务水平,推进“阳光引航”。加强与有关部委合作,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和效率。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88-02
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CO2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第一次在全世界会议上被提出,面向未来的绿色产业革命,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关注和必须关注的问题。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是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来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比循环经济要求更高、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统一的必由之路。它通过低碳技术研发、能源高效利用以及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加速推动人类由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重大转变。
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量都将呈现增长趋势,中国较高的碳排放量也必将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目前全球减排压力和工业化发展的能源、资源等多重约束,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生态经济学、清洁生产、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理论为低碳经济理论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和理论素材。
欧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其最典型特征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合理的低碳经济政策制度体系。
在低碳技术上,要以低碳环保技术、低碳节能技术、低碳减排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为发展重点,顺应全球低碳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普及。在低碳能源上,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以及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发展重点领域。
另外,碳排放量高速增长和化石能源即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有直接的关系,超量开采,乱采滥挖,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全世界每一个人关注的问题。
二、建筑领域里的低碳经济
简单地说,建筑领域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环保、节能、低噪;就是通过专项设计,达到降低噪音、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在工程设计和建筑物使用中,有哪些方面涉及到低碳经济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采用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减少投资,降低今后运营成本。变压器选用高效节能型,实行低压补偿,采用节能型灯具等。
2.噪音。噪音主要来自通风空调设备。空调和水泵采用低噪音设备,采用吸声材料,外墙采用中空玻璃幕墙,控制水的流速不超过1m/s,空调器和通风机进出风采取消声处理、采用防火布柔性连接隔振。设备中所有的设备均作消声、减震、隔震处理,机房墙面建筑作吸声隔声处理。进出风管均设软接、风机底座设橡胶减震垫、金属减振器或减震支座。优先选用代噪音设备。门设为防火隔声门,密闭隔声。这些因素周密考虑都会起到降噪节能作用。
3.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就是一种新兴低碳能源产业,增加外墙、外窗的气密性,采用玻璃幕,充分利用天然光。采用保温措施保证内外表面传热阻,增加窗墙面积比,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空气导热,使房间冬暖夏凉,更具人性化,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节省能耗。如果有地下室的话,与土壤接触的墙可用保温材料,达到内外表面传热阻指标。
建筑物的体形要保持一定比例,也就是建筑物的面积(侧面积与屋顶面积之和)除以体积(楼层建筑面积与层高的乘积之和)的比值要限定范围,达到节能的效果。
4.给排水。与市政管道的连接,管材材质、是否分户等都会影响水能的消耗。
5.采暖。可采用分户设置,地面层采用对地板辐射散热量影响小的材料作面层,既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
在我国目前商业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寒冷地区大约4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从目前情况分析,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方面,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同类建筑相比,采用现有的节能措施和技术,共有节约能源消耗50%的潜力。按照国家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工程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和照明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指标,并明确注明节能措施。
三、建筑设计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具体措施
既然运用各项综合节能方案设计,预计可实现未采取节能措施约50%的效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所有的建筑物都运用低碳环保节能设计,每年将会给地球节约多少能源,必将非常可观。到底在设计中如何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呢?主要有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日照环境设计。总平面布局上除公建外建筑主立面均朝向南或南偏东或南偏西,有利于充分利用日照,以节省能源的利用。依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窗地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有地方规定在“大寒”日当日日照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这个由于地区纬度经度的差异,时间不同,但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2.自然通风。在布局上高层建筑主体尽量错开,塔楼间距高于最低楼距,增加建筑物整体的采光通风面积,多层部分的住宅楼采用长短结合,错落布局的方式,加大空气内循环,达到夏天通风好,冬季避风好的目的。
3.护结构。住宅采用外保温体系,外墙墙体填充材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高层住宅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保温材料为50厚挤塑保温板保温,外墙采用70厚EPS保温板保温,采用单框双玻(5+9A空气+5)中空PA断桥铝合金玻璃窗,户门采用防盗保温门传热系数小的标准门。总的建筑耗热量指标小于14.13W/m2。
外墙外挂石材时做干挂受力系统于基层墙面的保温处理,窗框选型上窗框面积占外窗的比例应为20%~40%之间。外墙与屋面热桥部分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首层主要入口处设置空气幕,隔绝室内外热损失。外窗、外门与墙体的缝口处填塞一定厚度的轻质保温材料。
4.暖通空调系统。为了降低制冷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能耗,冷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为降低部分负荷下热水水泵的能耗,采用控制热水泵变频调速的变流量系统。
采暖系统选用热水作为热媒,在散热器上设置室温调控装置。集中采暖系统供水或回水管需要调节的分支管路上设置水力平衡装置。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采暖设备,散热器表面刷非金属涂料。
空调系统根据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不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空气调节风系统,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如商业、公寓等大堂、大会议厅等,均采用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小店铺、健身房、小会议室、办公室等等小空间的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型空气―水空调系统。
全空气空调系统过度季均按全新风工况运行设计,实现“免费冷却”节省能耗,同时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传染病流行期间实现全面换气,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不影响正常使用。
5.电气系统的节能措施。配电采用二路35kv电源供电,供电中心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选用高效低耗节能变压器,利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对季节性负荷(如制冷机房用电负荷)设置专用变压器,过度季节停机,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照明系统的节能,首先,从光源的选择方面考虑。可采用节能型光源,比如以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以三基色TS细管荧光灯替代传统粗管荧光灯,以金卤灯替代高压汞灯等等。其次,是灯具的选择。在满足眩光限制的条件下,优先选用灯具效率高的灯具以及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灯具效率高,在满足灯具最低允许安装高度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对照度要求高的场所,采用混合照明的方式。
照明配电系统选用电阻率较小的线缆(如优质铜制线),减小配电半径,适当加大线缆的截面积,以降低线路阻抗,主照明电源采用三相供电,保持基本平衡,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等等。
6.给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根据目前本地市政给水管道的压力及各楼座建筑标高,市政供水压力满足用水点水压要求的楼层由市政自来水直供,超出市政自来水直供楼层采用恒压变频调速供水。
为使水泵在高效区运行,选择适当的供水设备,在确保供水安全前提下,优先采用无负无吸程自动恒压变频调速设备。采用钢塑复合管材及PPR管,减少供水管的水头损失,实现节能目标。
采用节水器具、仪表,节水器材、器具既节水又节能。洁具采用节水型产品,如坐便器水箱采用双档位水箱。另外,对于水、电、气、热的计量,设计成分户计量,以利节约。
参考文献:
1.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
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20―2006)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80-01
一、生态伦理观在中国的提出
2007年9月,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提出,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年12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二、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
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世界能源专家、经济专家包括战略专家都在研究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石油时代之后,能源走向何处?我认为,人类能源发展走了一条“从高碳到低碳,希望走向无碳”的道路。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分散到集中。
三、面对环境问题,中国应把握住低碳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依赖于廉价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如今以“绿色”为主旋律的科技时代,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经逐步向我们走来。
四、设计应创造低碳化生活方式,而非商品化设计
中国目前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呼唤建立绿色、环保、时尚的低碳生活方式,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呵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比如:
(1)节能灯。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2)一次性木筷 。一次性木筷子的广泛使用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
(3)节能门窗。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
(4)多乘公交车出行。车越多,路越堵。多乘坐公交车、地铁出行,不但能避开拥堵,而且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五、设计与生态伦理学――低碳化设计的伦理学意义
生态伦理学主张用道德来约束人对自然存在物的行为,把权利主体和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动物、再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和所有生命共同体,进而扩展至整个生态系统。
低碳化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的设计方式,核心在于通过设计行为协调和干预人与环境的关系。低碳经济,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工业设计思想,将局部设计方法统一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产业的变革,以达到整体最优。
(1)低碳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资源最优利用原则。选用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再生能力和跨时段配置问题,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的周期利用;最大限度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再利用性;
B.能源消耗最小原则。力求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循环中能耗最少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C.零污染原则。设计时充分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从根本上防止污染。
D.技术先进原则。为使设计体现绿色的特定效果,就必须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并加以应用,以获得最优的经济生态效益。
(2)实现低碳化工业设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可以从产品的开发、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5个环节解决低碳化设计的问题。
A.产品开发阶段。这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资源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B.制造阶段。这是生态环境问题的频发期。因此,应在制造阶段即采取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C.流通阶段。主要是减少所使用的包装、捆绑材料,并减少运送过程中因能源的消费带来的二氧化碳或是氮氧化物的产生等。
D.使用阶段。产品工作时的高效率、对能源和资源的尽量低的消耗都是必要的,产品维护时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关系到碳排放的。
E.回收阶段。为了减少产品废弃阶段的环境负荷,在原料和产品开发时就需要对废弃时的环境负荷进行评估。
六、结语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中国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是这样定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在困难。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是36.8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50.32%,即便是印度(40.06%)、巴西(62%)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比我国高。在传统工业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它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就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来主导,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规划、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体来说,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目前,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密切相关的国内法律主要有:《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保护法》等。另外,我国还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但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和立法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为此,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
第一,要完善能源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的有关立法在法律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完善法律对策的前提。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文字表达不严谨、不明确,内容空洞、模糊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因此,政府要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要完善税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资源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能源消耗成本代价较小,而利用资源税负的调整,提高经济参数,同时配合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能促使资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回采率,带来开发企业之间更公平的竞争。同时,为加大低碳经济的刺激措施,对有关的低碳经济项目,可给予税收上减税政策的支持,以激励其沿着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一路向前。
第三,要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面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而落后产能企业被淘汰后,就会有大批下岗工人,这样如何实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保障下岗工人的生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交通和家用等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3、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低碳技术。今后,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二)从企业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而企业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则应始终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及时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将低碳战略转化成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事实上,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1、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严格控制用车,有效节约交通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企业人员出差期间,节约住、行等差旅费。在各项环节上想办法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求占有一大批可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就是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3、企业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体系。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增设节能低碳目标项目,用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产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内的碳排放,保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从个人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那些大企业、高能耗产业等“耗能大户”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低碳价值观念,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提倡低碳文化,从而养成低碳消耗的日常行为习惯。以下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一份贡献。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一水多用,用盆洗菜、洗脸,关好水龙头;尽量少开空调,少乘电梯,随手关灯,电器不用要关闭电源和拔掉电源插座;尽量少用洗衣机、电吹风等电器。
第二,节约用油用气。外出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购车选择小排量车;外出用餐点菜时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
第三,消费绿色环保产品。尽量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尽可能地消费有机蔬菜、有机大米;少用一次性用品;买东西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多购买经济装。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华广.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未来与发展,2010.9.
[2]孙国茂.低碳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东岳论丛,2009.12.
[3]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