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艺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3 09:59: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茶文化与茶艺培训

篇1

丽江首届“茶马古道杯”茶艺之星大赛已经结束,然而留下的感触却一直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场以茶传情,以茶增谊,以茶会友,以茶觅商的茶界盛会,通过茶知识、茶礼仪、茶艺术等方面展示丽江茶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丽江作为茶马古道重镇,自古便有饮茶的风俗,然而成为一种文化却还只是贵族文人的专利,一般的百姓则更喜欢围坐在火塘边,边煮边喝大碗茶。到20年前大家对茶文化的理解到了认为在杯子里放一撮茶叶,倒上热水,那就是饮茶,殊不知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已被人们简化到如此地步,陆羽若见,必定悲痛欲绝。作为茶文化“学生”的日本却将茶文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所幸国人在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今林林总总的茶艺馆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

丽江作为一个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更是成为了滇茶文化传播的对外窗口,在丽江,茶是活的,可品、可论、更可以学习。丽江市茶叶商会茶艺职业技能培训站作为本次茶艺之星大赛的承办单位与参赛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丽江茶艺界的精神风貌。

培训站站长马建英老师温婉含蓄,她带领茶艺师们所作表演举手投足问古韵十足,优雅而闲适,令观者折服。“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师的技艺、解说员的茶艺说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表达。

茶艺培训站依托丽江“茶马古道重镇”历史文化,以保护和弘扬优秀世界文化遗产为己任,结合省内、外众多院校的办学方式,聘请省内众多的茶学专家与教授、民间高手、营销大师作为教学师资,以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茶叶包装设计、茶叶市场营销、茶叶品牌塑造、茶叶企业管理、茶叶售后服务等涵盖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茶叶深加工、茶饮料茶食品等为核心的茶行业高水平专业教育。培训站的成立填补了丽江普洱茶茶艺文化的空白,必定在不久的将来为丰富丽江茶文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54-02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素质教育,在2007年茶学教育研究会上,来自日本的姉崎有峰阐述了茶文化对素质培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重要作用;韩国的郑英淑认为韩国茶礼是提高个人修养、陶治情操的重要方式。更多的中国学者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如伍萍在《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一文中指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黄晓琴等在《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亦提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作用。众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茶文化教学已在素质教育中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华,把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的探索,也是高校“茶文化”热潮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开展茶文化教育教学的现有成绩与存在问题

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极具生命力,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茶养生健身的功效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优化精神生活质量为旨而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茶文化专业也作为特色专业开始进入高、中等院校国民教育体系,国内有多所高等、中等院校陆续开设茶文化或茶艺专业(包括茶艺专业方向班),并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了茶文化概论性的相关课程。茶艺师也已成为国家劳动技能的一种职业。诸多学者倡导将茶文化应用于人文素质教育,众多的中国茶文化专家、学者、教师就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作出实际尝试。我国茶文化教育在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将儒、释、道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既不能机械地把茶文化当成说教或以教条主义的形式传授,更不能用肤浅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如何使学习者准确领会和感悟其思想精髓并传播其文化内涵,是亟待解决的第一层关键问题。

2.茶文化教学内容有待丰富。目前各大高校的《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偏重茶史、茶政、茶法,多停留在以史论史,以事论事的层面,缺少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性茶文化知识。

3.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和大多数课程一样,目前茶文化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教育,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很难体会识茶、泡茶的过程,而仅文字表述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也就谈不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目前茶文化所实现的素质教育功能仅仅是茶文化教学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有待研究。

因此,本文着力探讨充分发挥茶文化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茶文化认识及《茶文化》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校已在茶学专业开设《茶文化》、《中国茶艺》、《评茶与茶艺技能培训》等必选课。所开设的《茶文化》、《中国茶艺》公选课程成为热门课程。茶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培养了上千名的初、中、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沁心茗茶协会通过开展讲座、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2006至2011年我校选修茶文化与中国茶艺课程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23、664、704、717、889、884人次,茶文化课程受到学生空前的青睐。2011年6月10日-11日,我们以湖南农业大学选修茶文化公选课的部分学生共计190人为调查对象,开展以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工作,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5份,结果分析如下图。

篇3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8-02

中国茶文化包含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与健康成为这个世纪的生活主题。科学家推测,茶将以其独有的无可替代的健康理念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饮料。因此,茶逐渐成为这个世纪最受欢迎的集养生美容健康为一体的饮料,在未来,不应该只停留在茶的表面上,而是要把他融入到生活中去,品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茶文化专业建设、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是市场极其需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茶艺表演,创新人才评价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

1 校企合作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茶艺师的发展前景

茶艺师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职业,它既优雅又充满了文学色彩,茶艺表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容易理解,茶与茶修、禅修、禅茶文化,融为一体,茶是现代生活一个合适的载体。茶艺表演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茶文化与茶艺是该院的一门课程,茶艺表演,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有人说茶的艺术是最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或现在,茶艺像一把钥匙,打开窗棂,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优雅的芬芳。茶艺师现在就业前景很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要培养能走出校门,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特茶艺创新理念,能传承中国茶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茶艺创新人才,任重道远。

1.2 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培训的技能实践,学校很难真实模拟,茶馆、会所、茶园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顶岗实习,走进茶园,了解茶树生长环境,茶叶的保存环境,学生到茶企业去体验生活,学会泡茶,在相应的位置上体会茶农的辛苦,教师在传授茶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相关茶的专业知识,在做茶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做茶就如同做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茶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季节性,茶叶行业的特点,结合长度,灵活实现教学管理,每学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夏季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茶企业参观、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茶叶企业工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每年3~4月,采茶季节安排学生到茶园现场工作,超过1个月,通常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完全进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培养茶艺创新人才的目的。

1.3 构建茶艺创新人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茶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来教学,并且应该定期请由茶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的专家来讲课,根据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结合茶企业的专业标准,通过专家详细讲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在校企三方合作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茶艺和茶文化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构建茶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2.1 目前茶艺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现有茶艺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考核评价过程,需要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模式,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校企合作下的茶艺职业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式相结合,“1+3”茶艺多元化评价模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会作为一个课题跟踪研究。 “1”指的是在一个新的茶艺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核心,“3”指的是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下的三个评价模式,茶艺培训实践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教师结合三个评价的子项目,给出W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这个项目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构建茶艺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

2.2 茶艺创新评价模式的核心

茶艺“1+3”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主要用于休闲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在学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茶艺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茶艺技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茶艺创新人才。“1+3”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即1个校企合作评价平台,三个个性化平台(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

第一,校企合作评价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基础平台,所有评价项目设计应该基于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下,三个个性化平台有自己的评价考核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个性化特征。第二,三个个性化平台关注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的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强调学生核心技能,专注于茶艺综合技能考核项目。茶艺技能竞赛平台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茶文化,茶艺创新艺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主要是依靠市场、企业、客户维护、关注茶企业、茶加工、茶产业等。第三,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因素。茶艺技巧创新评价平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看模块项目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包括情绪状态、关注和参与状态、接触状态、心境、产生六个方面。不仅在小群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评估,还要根据团队合作程度,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的进行科学评价打分。

2.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1+3”评价平台为核心,构建特色茶艺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模块化评价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休闲、酒店专业茶艺全面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三方主体的联动,扩大新的就业创业的渠道。“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三方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锻炼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形成一个专业的茶艺实践园地,在这个实践园里,学生是主动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最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茶文化艺术展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实践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院“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校企合作促进该院茶文化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在该院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茶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茶艺创造性人才,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茶叶行业在教学环境中,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茶艺创新人才能力的评价考核,首先要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的建设场景训练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的配套,都是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基石。

3.1 建立校内茶艺创新实训室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六大茶类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外部领域工作等这几个实用的类型,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模拟茶馆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茗约茶馆,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体验创业的艰难,提供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建立了茶的艺术创新能力培训基地、日本茶道培训基地、仿宋斗茶基地,红茶培训基地,绿茶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培训,建立的培训室,完全根据茶馆标准,使培训室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奖,得到社会上的肯定。

3.2 茶艺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茶文化企业实践是茶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茶叶研究所实践、茶文化农庄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茶叶营销管理概念,直观了解茶产业和茶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著名的茶馆和休闲俱乐部深入合作,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聘请茶加工方面的专家,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容领域工作和检验标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计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实践的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回学校定期反馈;实习后,茶艺教师要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启动三方评价体系,进行专业的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有序完成实践任务。

4 Y语

与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茶艺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加大了,而且更注重人才的内涵,高素质,全方位的茶艺创新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必须采取企业、院校和校内实践基地三方结合的专业道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评价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面对面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茶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创业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最大化体现自我价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5-26.

[2] 王玲.中国茶文华[M].北京:中国书店,1992.

篇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茶产业迅猛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将野一带一路冶升格为国家战略全球主题多次在重要场合重申野文化自信冶2017年1月中央办国办联合颁发的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曳要求各地区部门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强呼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统一的文化体我国现阶段茶文化仍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1]茶文化的发展壮大重在加大教育以培养人才重在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加强茶文化研究工作[2]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从初等中等到高职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等多层次的茶文化教育体系[3]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将茶文化教育结合社团活动进行纷纷在学校内设立了茶文化社团使其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但是现实中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困难存在人才流失缺乏资金和教师指导不足等问题本文着眼于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经验和文献调查全面分析了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出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高校茶文化社团发展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为茶艺茶艺之美在茶艺演绎茶席设计茶形之美茶器之精上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学生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经常组织茶艺活动将真山真水名人真迹融为一体精湛的茶艺技巧平和的茶人精神与茶浑然一体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和谐之美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1.2有利于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越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发贫乏大学生表现尤为突出[4]学生在遇到学习不如意就业难等问题时如不能理性地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节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焦虑等消极情绪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修习心性的载体饮茶艺术包括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因素茶艺重在泡茶的技术偏向审美享受而茶道则旨在通过茶艺展示的严谨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修身养性在社团活动中专业教师对社团成员讲解茶人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向学生灌输茶文化的精髓影响学生思想向乐观积极方向发展茶性温和茶文化社团主张通过饮茶的平台来沟通彼此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饮茶可清心达到洗涤内心浮躁的目的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动以便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处理问题茶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不同的茶知识体验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参加无我茶会从赠茶品茶中感知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茶文化微妙地融合儒道释三家的哲学色彩蕴含了诸多传统美德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新时期开展茶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5]

1.3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民间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展其人文知识[6]

1.4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茶文化社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社团在社团内部社团成员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社团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协商修订在活动过程中全体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社团更好地发展需要社团组织者发挥自身的组织决策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7]茶文化社团的成员来自校园各个专业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授课讲座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等获取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知各类茶的品质特点掌握每种茶类的冲泡技巧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行业品牌营销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社团提供茶艺师培训茶艺培训传承和传播了茶文化丰富了业余生活近年来茶文化在社会中颇受欢迎社会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社团参与我院茶文化社团曾多次参与野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冶野青青经贸窑茶韵悠悠冶等竞赛活动和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的二十四节气茶会浙江省茶叶学会的敬老茶会等志愿者活动并多次接受相关企业邀请参与品牌宣传茶叶营销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接触活动的组织执行并通过茶艺表演等增进自身的自信心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组织松散

广大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社团其运行更多依靠学生的热情兴趣与爱好管理组织较松散缺乏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有较强的自发性社团成员组成复杂联系松散随意性强社团内部的管理活动开展一般均由社团成员自主决定学校分管部门一般只提供建议干预较少另外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数量及种类繁多难于管理

2.2社员流失快

茶文化社团主要是围绕茶艺教学以及茶知识普及等方面开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乐趣很多社员几次活动之后便不再积极参与社团活动[8]另外社团活动缺乏场地器材导致组织的教学和表演活动效果不佳这些都影响了茶文化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2.3负责人领导力不足

高校社团负责人一般为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其经验丰富但学业较一年级新生繁重精力不足导致对社团的领导力不足限制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低年级学生时间充裕想法丰富往往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社团工作但其缺乏经验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2.4缺乏场地

资金和教师指导支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往往缺乏必要的场地支持开展活动要经过繁琐的申请程序且高校活动场地较紧张例如本院茶文化协会茶艺学习和表演往往需要宽敞有大桌子环境幽静的场地由于茶具场地等物件限制一旦要进行茶艺教学或表演排练就要和其他社团竞争场地场地紧缺限制了社团活动的开展经费困难更是阻碍社团发展的重要瓶颈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的收取[7]茶文化社团所需购买的茶具茶叶服装茶席等价格都比较高收取的会费远远不够在教师指导方面一些学校并没有茶学相关教师因而部分高校茶文化社团开展教师指导工作存在困难另一方面茶文化社团的指导教师大多属于兼职没有相应的报酬导致其对社团的指导有限限制了教师的积极性

3对策

3.1完善茶文化社团内部制度

抓好骨干培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社团建章立制要涵盖干部职责社团部门职责社团成员职责等方面体现权益和义务统一奖惩分明社团工作才会相得益彰[9]使社团成员共同维护野同甘苦共患难荣誉分享责任分担共存共荣的共同体冶同时建立健全社团培训体系提高社团成员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应遵循因材施教各因其才与时俱进的多元指导思想针动性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同时抓好骨干队伍的培养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

3.2重点扶持优秀社团

学校重点扶持活动开展好组织制度健全经考核优秀的社团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场地奖励或给予优秀教师指导资源奖励等凝练社团文化让社团文化走出校园走向各个高校走向社会以保持社团长久可持续发展

3.3提供资金补助和教学指导

高校茶文化社团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的指导以及对社团经费的管理茶文化社团经费有限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社团要有选择地开展活动在大型活动开展中可以向社会企业等寻求帮助例如我院茶文化社团可以参加相关企业的商演来增加社团经费[10]

3.4完善社团建设

积极宣传社团文化加大茶艺社团建设力度例如我院茶文化社团利用社团节结余社费购置了多套茶具茶服茶席等基本上能满足社团学员们正常的教学需求对于大学校园内茶文化社团的宣传不应只局限于某个系的学生圈子而应该利用有效媒体广为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青年加入充分发挥校园中媒体的宣传作用如贴吧匝匝海报宣传单等方式普及茶文化知识推介茶文化社团

3.5整合高校茶文化社团资源

茶文化社团可以和现有社团进行合作如绘画协会书法协会棋类协会器乐协会等合作学习表演等这样既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丰富社团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另外可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势来扩大发展空间形成规模效应加强与其他学校茶文化社团间的交流打破校际界限共享社团资源共享活动成果共享场地资源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等联合开展活动学会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网络[11]

3.6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打造品牌社团社团活动能够加强成员间的联系提高社团凝聚力同时也能提高社团认可度从而吸纳更多的优秀学生关注社团加入社团支持社团社团才能更好地发展提高活动成效要求要做到2点院一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活动的举办的目的和形式集思广益创新社团活动理念结合院系专业特色举办精品活动避免野重复活动冶寻求强强联合弱强联合同时茶文化社团要积极创立自己的品牌活动走活动品牌化之路对一些野杂牌冶活动进行清理整合提升形成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二是要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服务克服困难力争最好的结果只有精心策划加上不懈努力总结提炼成功活动经验活动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效[12]

参考文献

[1]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杭州院浙江大学2004.

[2]余悦.加强茶文化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J].农业考古2005464-65.

[3]伍萍宋丽丁以寿.中国茶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初探[J].农业考古2006530-33.

[4]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院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教育报2004352-54.

[5]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118-121.

[6]康日晖.茶文化社团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20122198.

[7]周玲侯艳居倪萍等.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7184-186.

[8]任孔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200-201.

[9]樊立君余华珍.新形势下高校社团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20191.

[10]苏建国.高校社团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346.

篇5

从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中我们应该传承什么呢?笔者认为,潮州工夫茶的文化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礼人、忘我、养生。这三方面集中国茶道文化于一体,蕴含了潮州工夫茶文化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存在形态。潮州工夫茶之所以能存在,能为潮州人所传承,就在于它能发挥其文化功能。随着潮州以外的地区对工夫茶产生需求。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认为,可从两大方面入手,来更好地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

一、在校园开展茶文化教育培训

各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把茶艺引进校园,为校园文化增加了新鲜内容,为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普及茶文化拓展了新的空间,这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潮州工夫茶艺可以与德育结合。潮州工夫茶艺集中体现了工夫茶道的核心思想“和”上。其突出功能是让茶人与茶客融为一体,且有“茶德”、“茶理”之道德导向。一杯好的潮州工夫茶的产生需要集体合作,从布置场地、准备器具、材料,到传杯递盏、分赠客人,收拾场地道具等一系列活动要集体的力量和有效的配合,这是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好途径。茶艺表演则以小组和班级、学校为单位组成,通过组际、班际、校际比赛,激发集体荣誉感,培育团队意识。同时,老师辅以解说潮州工夫茶制作工艺和历史,介绍古今著名茶人,介绍名茶产地和典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感情。

(二)潮州工夫茶艺活动与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学茶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现象。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茶园、茶厂,参加种茶、采茶、制茶劳动,访问茶馆、茶店,在实践中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

(三)潮州工夫茶艺是对日常生活技巧的提炼,是生活的艺术化。开展茶艺活动,是美的创造。如茶室环境的布置,伴之音乐、花道等艺术形式的配合,茶具茶叶的选配,茶艺员的形象设计,身体动作的韵律,茶叶的变化,品饮的感受等等,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不同角度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水平。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可以由浅入深进行美学欣赏和创造。茶艺还可以兼容其它艺术类别,例如歌舞、音乐、朗诵、讲解、对联、谜语、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茶艺表演配合进行,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文化内涵,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潮州工夫茶艺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是训练劳动技能的有效手段。如针对不同品饮对象、不同茶叶品种的沏泡方式、茶水比例、烧水方式和浸泡时间,都需要根据经验掌握分寸;茶席设计、茶器放置差距、如何移动茶具、冲水投茶的动作幅度与力度也要从实用与艺术的角度准确把握。当一杯好茶从一系列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时候,学生会由此而获得创造性劳动的成功喜悦,也体会到泡好一杯茶的不易,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乐于动手,认真严谨,规范踏实,敢于创新,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

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精髓,寻回教育之本和文化之根,从校园的教育培训中,帮助他们确立好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潮州工夫茶文化的熏陶下,将优秀的潮州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利用茶艺馆做为茶文化传承的渠道

(一)开发工夫茶艺馆

茶馆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变迁,茶艺馆便是现代意义上的茶馆,它将饮茶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发展成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饮艺术,对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茶叶消费,提高社会休闲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顾客。现今都市生活的节奏高压紧张,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于是,一股飘溢着茶香的清新之风又在各大城市的休闲餐饮业中吹拂,在街市上的茶馆、茶室,也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悠然清香。茶不再是闲人雅士的寄情之物,茶馆、茶室成了凡人俗士的归心之所。光顾茶馆、茶室,不单纯是消费,更是为了消闲、怡情、修身。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集大成者,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借助工夫茶艺馆的经营模式,开发工夫茶艺馆的市场,不管对工夫茶文化本身,还是对中国茶文化事业都有重大的意义。工夫茶艺馆秉承了工夫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市场开发中突显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工夫茶艺馆不同于一般的茶馆。工夫茶艺馆是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是现代工夫茶艺馆的经营目标是向群众传授品茶技艺和传播茶文化知识。因此,工夫茶艺馆可以说是工夫茶文化事业的前哨阵地,对工夫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二)工夫茶艺馆开发传播的策略

工夫茶艺馆作为工夫茶文化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之一,能起到了很好的中介传播作用,所以工夫茶艺馆想要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就要深度挖掘和运用工夫茶文化。

1.茶馆选址与设计

茶馆经营的成败主要很大程度取决于室内外经营环境能否给人留下良好印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老经商哲学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现代风水学更重视对茶馆所在地理位置的研究,包括附近商业环境、交通状况、顾客消费圈、竞争店情况、采购环节等综合考虑和理性分析。因此我们要从环境、格调等方面注重茶馆的审美。

2.工夫茶艺馆的市场定位

工夫茶艺馆立足传播工夫茶文化,提供舒适高雅的饮茶环境。一般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因为口渴而去茶艺馆饮茶,他们去茶艺馆往往是为了休闲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工夫茶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工夫茶艺馆需要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递给顾客。小巧玲珑的茶具,严格考究的冲泡技艺,谦让融洽的氛围等,构成了高品位的工夫茶文化。因此工夫茶艺馆的目标市场适宜选择知识分子和高收入人群,如对工夫茶文化有兴趣的学者、商人或白领阶层等。目标群体确定为知识分子和高收入人群,是由于这一部分顾客不仅有一定经济基础,承担得起在工夫茶艺馆的消费水平,而且他们的社交或商务活动都追求环境的高品位,工夫茶艺馆正好能够满足人们这种需求

3.工夫茶艺馆的品牌塑造

工夫茶艺馆的主旨就是传播工夫茶文化,其品牌核心就应该把工夫茶文化的内涵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服务和营销方式上充分体现出“和、敬、精、乐”的文化内涵,突出工夫茶艺馆的品牌核心。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充裕,消费者在多样化选择中认同的不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更注重文化价值。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潮流中,每一个市场品牌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工夫茶本身就已经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工夫茶艺馆具备形成自己文化品牌的基础。

4.工夫茶艺馆的绿色营销

茶本身就是一种绿色食品,工夫茶是用乌龙茶叶冲泡的,乌龙茶本身有预防蛀牙、消除危害美容与健康的活性氧的工效,饮用乌龙茶还能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等作用。但由于工夫茶冲泡程序过于讲究,对水资源造成的浪费较多,因此,工夫茶艺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要形成节约用水的绿色营销观念。比如,可以把洗杯的清水储存起来,用于浇花或清洁卫生;倒掉的茶水经过过滤可以用来洗手,有很好杀菌去污能力。冲泡过的茶叶可以晒干,制作成精美的“茶包”或小巧的“茶枕头”,再把这些当成小礼品赠送给喝茶的顾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夫茶艺馆秉承了工夫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弘扬工夫茶文化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潮州工夫茶馆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工程。所以,需要多方努力进行持续开发,这样,潮州工夫茶将会在持续地展现其魅力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文化和财富。

结语

潮州工夫茶文化,历经岁月洗历而留陈,纵千百年而流传。 “让潮州文化进校园”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提高个人文化素质。而茶艺馆作为文化产业,更能助推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之路在继承其文化内涵之上借助创新文化品牌产业的支持定能蓬勃地发展弘扬。

参考文献:

[1]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1995(4):P29;

[2]陈向军.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P155;

[3]陈香白.潮州工夫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三峡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始源性特点,还形成了区域性、多样性以及经典性等特点。

1.始源性

自神农发现茶,在以后近4000年的历史里,三峡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系列演进的轨迹,不仅没有发生过断裂,而且出现了许多中华茶文化的“最早现象”。如对“茶”字的研究、茶的植物学研究、最先成熟的茶制作技术、沿袭最早至今盛行民间的煎茶风习,以及中国最早的涉茶歌谣、竹枝词、以名茶为题的名人名诗等,出现了早期的茶及茶文化繁荣景象。

2.区域性

三峡地区大多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典型的垂直气候分布,长江三峡更是如此。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茶种、茶类以及工艺技术资源,也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如发达的长江三峡码头文化与“吊脚楼”里的“歇脚茶”;山民们劳动别给力的“苞米饭、懒豆腐、油茶汤”;峡江人朴实、大方的待客之道,“砣砣肉、毛把烟、‘膏子茶’”;高荒地区人们离不开的“火垅屋”与“罐罐茶”,还有与茶密切相关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等,极具地域特色。

3.多样性

三峡地处茶树原产地及次生中心地带,是人类茶生活的起源与茶文化的发祥地,三峡地区名茶辈出,茶叶市场发育较早,茶乡茶俗丰富多彩,以至于各种以典型的文化形态表现的茶诗词、茶散文、茶歌舞、茶谚语、茶谜语、茶典故等应有尽有。在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于三峡东部地区广泛传唱的《黑暗传》中,汇集了混沌、游荡子、、女娲、伏羲、神农以及黄帝轩辕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而围绕神农生平、神农采药实践的唱述多达150行(句)。不仅如此,人们还取材《黑暗传》,创作出了《神农茶歌》。

4.经典性

经典性是指具有丰富的高品位茶文化,三峡茶文化的高品位,首先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展,不仅有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成果,更有历代文化名人的参与推动;其次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挥了经久不衰的普遍影响力。以陆羽《茶经》为例,作者通过考察,对三峡的茶、水、境、事不仅有记载,而且大多评价很高。又如历史上文人墨客常来三峡,李白、韦处厚、欧阳修、陆游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过三峡茶诗,这些诗词不仅脍炙人口,有的甚至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二、当代的三峡茶文化创新发展及其特征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的一再升温,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期,这种创新发展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一)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

1.确立了三峡茶文化的历史地位通过人们对三峡地区的考证研究,三峡应属于茶树原产地、茶生活起源地以及茶文化发祥地“三地”统一的地区,因而作为茶文化发祥地以及早期出现的茶文化繁荣景象,对于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巴人原为“长阳人”,“长阳人”发源于三峡地区清江流域,且先于蜀人进入茶生活,早期的巴人祖先曾有过长期的向西迁徙经历,直至蜀地,所以在将茶及茶文化向东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三峡地区发挥了“双向”的传承作用。还有,三峡不仅产茶历史久远,更因茶与名山、名水、名人、名作紧密联系,形成了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三峡茶文化,也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风采。

2.加强了产业文化的建设茶产业文化是以茶产业为基础,呈现出的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现象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茶产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如茶树良种、生产茶园、肥料农药、加工厂房、茶叶机具、各类茶产品等有形的、物质的产业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以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茶园种植制度与管理技术、全年茶事活动、茶区特有的生产谚语、谜语、歌舞以及理论总结等无形的、非物质的产业文化。从层次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地区、企业以及品牌三个层面上。在地区产业文化建设上,在20世纪培育出宜昌种、宜红早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基础上,相继育出五峰鄂茶7号、邓村鄂茶9号、清江鄂茶13号、五峰310、212以及平湖早等,大量引入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对三峡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牌比较研究,创造出穴盘快速育苗技术,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密植试验研究、“三峡库区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研究”、三峡库区早市茶研究、三峡库区茶叶加工“柴改煤”研究、库区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研究、对三峡茶产业谚语、谜语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活动,促进三峡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等。在企业产业文化建设上,以邓村绿茶集团、萧氏集团、采花毛尖、宜红工夫以及部分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开展产业文化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总结打造三峡名企业的路径与措施。在品牌产业文化建设方面,围绕驰(著)名茶叶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为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产品文化语境下的企业经营策略等。

3.开展了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三峡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茶文化产业,将茶文化产业定义为“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根据“相同、相似”的原则,把茶馆业、茶包装业、茶传媒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纳入茶文化产业建设范畴。以名茶及其名茶审美和茶乡旅游作为茶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和重点建设内容,开展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化模式”、“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建设的研究报告”、“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等,在指导茶文化产业建设实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三峡茶文化内涵。

(二)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实践创新

1.逐步建立多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模式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到茶叶经济强市”、“橘都茶乡”、“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三峡地区名优茶发展研讨”、“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三峡斗茶大赛”等;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采花毛尖绿茶制作工艺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鹿苑茶生产技术和当阳玉泉仙人掌茶加工工艺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应势而兴的三峡茶文化旅游三峡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近年来迅速兴起,三峡茶文化旅游是利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茶乡,如以邓村、采花、九畹溪、都镇湾等为代表的地处旅游景区周边,利用茶乡丰富的茶资源、先进的厂房设备与技术、深厚的茶乡人文积淀以及影响力,以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为主,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创建活动。从而延长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茶乡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3.持续规范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2001年,三峡地区筹办了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随后这一地区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便广泛开展起来。首先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了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三峡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各种会议的形式,会同高校师生送茶文化下乡,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企业在茶文化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企业选送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模式,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茶艺技能,促进茶文化水平和茶文化服务上档次。

4.正在兴起的茶文化产业园建设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三峡地区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如宜昌萧氏茶产业园区、雾渡河茶产业园;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多个名企业之力,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湖北五峰采花毛尖集团在该县东大门渔洋关建成“采花茶叶科技园”,并设置了“湖北茶叶博物馆”。还有如宜红文化产业园、三峡黑茶产业园等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建设之中。

5.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品生产近年来,三峡茶文化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这种态势,一方面表现在各地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富于特色;另一方面以茶区历史、茶乡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为素材的茶文化产品也在大量涌现,如以邓村、五峰茶区为素材创作的采茶歌、采茶舞,描述长阳土家族茶乡生活的《清江茶缘》,以兴山围鼓为表现形式的《传说中的昭君白茶》等。在第三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大型剧目《峡州茶韵》,更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堪称三峡地区茶文化之精品。

(三)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特征

与传统的三峡茶文化发展比较,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以及发展性特征。主动性是指无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三峡茶文化的当展,表现出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主体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富于激情。针对性主要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人群对三峡茶文化的需求,它的发展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性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与时展的要求同步,体现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走向,特别是在更加注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更加注重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当代三峡茶文化由于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的增强,因而也就更具可持续性,这不仅体现在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积累上,也体现在形式、内容的极大丰富上,并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其功能或作用。

(四)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效果

三峡茶文化的理论研究与积极实践,不仅推动了茶产业、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营造出三峡地区境内五个“越来越”的茶文化氛围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建设,并用于指导本地产业发展和引领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企业越来越主动、自觉地利用茶文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三峡茶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载体;三是三峡茶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境内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四是三峡茶文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特别是在产、加、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茶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三峡茶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三、未来的三峡茶文化走势预测

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是进一步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前提。通过以上对三峡茶文化当代创新发展的总结与分析,置身于中华茶文化发展的背景,未来的三峡茶文化将呈现四种明显走势。

(一)人本化走势

当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物质需求与精神并重,物质需求增长逐步趋缓,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加快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就是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服务。三峡茶文化的人本化发展走势,一是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丰富产业建设内容;二是推动三峡茶文化条件建设,促进三峡地区茶文化相关产业以及茶文化产业建设,特别是茶文化产业园、茶博园、茶馆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三峡茶文化生产和消费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茶人与文人、茶界与各界的携手,将创造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文化产品,促进茶区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二)市场化走势

文化市场化走势基于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一方面体现文化通过渗透,使人们在针对文化的解读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扩大产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获得更多的产品以外的收益。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市场为导向,将茶文化资源积极转化为文化资本,进一步创造出茶文化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人们直接消费的需求。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这使得三峡茶文化消费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毫无疑问,随着三峡茶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与市场化发展,这样的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而且三峡茶文化在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强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企业也将支撑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三峡茶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品牌化走势

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地区的知名度、信誉度,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是“茶的祖国”,相对于世界各国,中华茶文化已经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三峡茶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和当代的创新发展,不仅正在成长为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品牌化走势也越来越明显。就近期而言,三峡茶文化的品牌化走势首先体现在对三峡茶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其次,进一步体现在促进三峡茶文化品牌的广泛渗透上,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渗透,前者是指针对茶行业及其三次产业;后者是指随着产业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三峡茶文化向其他产业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渗透,如旅游业、新兴工业等。第三,品牌化最直接的走势,是三峡茶文化真正成为境内各种节庆活动的品牌标签,在进一步整合境内茶文化资源、铸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篇7

易安居的发展历程

易安居的创立源于易安居主人王书荣和黄劲榕夫妇与茶结缘。上个世纪90年代,二人共同就读于厦门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因为对茶与禅宗的共同喜爱,在寺庙中泡茶交流也就成了他们的独特恋爱方式。毕业之后,他们就萌生了开办茶馆的念头,由于黄劲榕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茶馆的名称也由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

或许是美术专业的背景对二人影响至深,易安居在初创阶段显得与众不同。经由他们设计的茶馆独具匠心,很注重对喝茶氛围的营造。在易安居里品的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心境。同时,喜爱紫砂壶的夫妇俩也经常在茶馆里举办器具展、画展等活动,极富特色的易安居很快就在业界脱颖而出。

易安居螺旋上升式的发展,使易安居前行的每一步都很稳健。从1998年,易安居茶人黄劲榕、王书荣创办了第一家茶馆开始,易安居就成为了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代名词。

2003年,经过了五年对茶及茶人生活的深刻体悟,二人创办了易安居・温泉茶道会所。因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该会所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十佳茶馆的称号。

2006年,已经是年轻老茶人的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出于对茶道境界美的不断追求,在福州著名的西子湖畔创办了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同时,他们还开始建设武夷山的茶叶基地和茶厂,转向了对自主茶品牌的生产与研发。

2009年,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创办了武夷山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由此,易安居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信念愈发清晰与坚定。他们全心全意打造茶人至纯至美的茶道生活空间,并设计制造充满艺术气息的茶道器具。

2010年,经过十二年的思考与实践的积淀,易安居茶人带着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对茶禅生活的感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品牌之路。注册成立的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重新组合了旗下: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易安居茶精舍、武夷山仙人岩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五蕴茶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唯美意境易安居

在易安居众多的茶会所之中,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最为人称道。古堞斜阳原是宋淳熙年间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西湖上所建澄澜阁中的一景,损毁后于1986年进行重修。出于对禅宗意境的追求,夫妻俩一开始想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开到山上。一位学者友人提醒他们:“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于是黄劲榕夫妇最终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放在了福州西湖畔。

“茶香浮古堞,心静易安居”,品茶在此成了浪漫惬意的事。枝丫下,西湖美景真亦假时假亦真。信步桥上,俯身可细察涟漪,远眺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浪漫的情调在不经意间如红木桌上的清茶,微微发酵,暗香酽酽。这是很多人到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品茗时的感受。

多年经营中,很多人都提意在会所内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牟取暴利,或是在茶会所内设立打麻将场所,提高上座率迎合低俗之风。每每遇此,夫妻俩总是秉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茶艺居定位为茗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艺术展示的平台。易安居在浮燥的世风中始终坚守茶文化的原味,每月举办斗茶会,不定期地举办茶器具展览,在成为榕城一景。对于“唯美”二字的追求,贯穿了易安居发展的每一步。

易安居的茶道生活

易安居倡导茶道生活的艺术,追求简单安如的智慧人生。易安茶道呈现这样一种生活:物质的收获与精神的成长并不矛盾;事业的成就与家庭的美满并不冲突;辛勤的进取与悠然的享受并不对立。易安茶道是以茶道生活感悟禅的境界,用生动的茶智慧品读“易”的精神,是感悟内心纯净、真如易安的上品人生境界。

茶道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它应该是更为实质,更具内涵的事物。“易”既是简易、洁净、精微;安既是真安、至善、真如。

在多年的经营当中,夫妇二人意识到,要从单纯的茶叶营销中有更大的突破,周边营销必不可少。企业的经营,仅仅是在茶叶品质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现在爱茶的人越来越多,对茶器具、对喝茶氛围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是产茶大省,茶的种类繁多。同时,福建也是艺术之乡,拥有福建漆器、陶瓷、石雕、木雕等工艺美术品。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茶器具、茶包装,以及茶空间的设计却没能与时俱进,更没能将艺术美融合茶设计。因此,为了营造出一种雅俗共赏,不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能接受的茶界之美,易安居发起策划了“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此次大赛,意在旨在发现和培养茶道用品设计和研发人才,促进福建茶文化及中国茶道用品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了增加大赛的影响力,他们还特别邀约了来自韩国、日本、宝岛台湾及内陆的十多位艺术名家的作品前来参展。这些作品匠心独具、内涵丰富,足以让观展者充分感受到茶道用品中的艺术魅力,品鉴茶文化与艺术融会带来的独特创意视觉,也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海峡两岸的茶道用品创意设计的交流。

问及易安居为何如此大手笔地策划茶道用品赛事时,黄劲榕女士回答道:举办比赛能不同程度地将茶文化与艺术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宣传推广茶道用品的创意,也与易安居的企业理念不谋而合。

茶文化创意的独特经营理念

篇8

作者:马晶(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篇9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篇10

在旅游市场中我们发现,发展茶文化旅游品牌,做好茶文化和茶道艺术旅游文章对于发展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各旅游景区的专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因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茶文化与茶道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茶道艺术的实践操作。茶文化包括茶、茶文化的历史,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我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如儒家、道家、佛教等学派的精神,让学生的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让茶文化与生活、就业结合起来,成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茶道艺术的教学,主要包括对茶叶的冲泡、品尝、鉴别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茶道艺术的精髓——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学生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旅游业中,这正是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期待。因此,对于茶文化和茶道艺术的教学,是为了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激发起对本专业的挚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日后成为全面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更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2.我国的茶文化在旅游品牌的重要作用

几千年来,茶文化深邃、宁静、悠远的特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直到今天,人们对于茶的喜爱和对茶文化的追寻也时常贯穿于我们的生命当中。中国人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其实在于人们看到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浮浮沉沉,在淡淡的清香和缭绕的烟雾中感悟生命。闲暇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淡淡的人生哲理。俗话说名山名寺出名茶。人们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旅游,希望得到身心的放松。因此,游客希望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能给感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比如四川峨眉山盛产名茶,人们到峨眉山旅游,一定不会忘记到峨眉山品“雪芽绿茶”。“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这就是陆游对雪芽绿茶的赞誉。雪芽绿茶不仅可以健胃开脾,提神醒脑,还能养身静心,悠然减压。现在,峨眉山的天然有机茶公司将峨眉山的茶叶品牌做得更大更强。让峨眉山的茶叶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品牌深受广大游客的认同。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江苏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等也都是茶叶中的精品,同时也是旅游品牌。有茶叶品牌的旅游市场比没有这个品牌的市场更加红火,茶文化对旅游景点的文化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中国茶文化在打造旅游品牌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即将进入旅游行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做好一名专业人才,对于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名山、名寺、名湖、名茶是从事该行业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是旅游行业打造旅游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3.茶道艺术对发展旅游品牌的作用

泡茶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各地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将茶道艺术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到茶艺馆观看茶艺表演,或者到茶吧进行体验。游客一边观赏精彩绝伦的茶道表演,一边品茶休息。让游客自己动手参与到泡茶的过程中来,体会到泡茶的乐趣,既休闲又能感悟悠久的茶文化,愉悦身心。这才是旅游的目的。因此,开设茶道艺术相关的课程,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各地茶道艺术,不仅为他们以后从事旅游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为发展旅游品牌埋下重要的伏笔。

二、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多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因此,只要有茶文化的旅游景点对于旅游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茶文化和茶道艺术,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相当必要。下文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对旅游事业的发展来讨论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和茶道艺术》的必要性。

1.开设该课程是高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

旅游专业人才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导游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礼仪、旅游地理等各种专业知识,以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为目的。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专业的学生进入旅游业之后的发展取决于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程度和涉及的知识全面程度。现在的旅游行业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并让这个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相当不容易,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一样。只有拥有了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才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面对的将是旅游市场中的一席之地。旅游景点风光迷人,气候怡人等特点足以吸引广大游客前往旅游。但是,如果再配上好茶醉人的话,那这个景区就更好了。有好产品,还需要专业的运作和销售,这就是旅游专业人才肩上所应该担负的责任。学生从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进行学习,毕业后从茶文化中创造出卓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好的为旅游产品的打造服务。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茶文化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为进入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足的意义。另外,学习茶道艺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茶道艺术的学习和展示,为旅游市场提供一个优雅的发展环境。学生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学习《茶文化和茶道艺术》这门课程是旅游专业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旅游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2.开设该课程是发展旅游品牌的需要

现代旅游和传统旅游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更愿意利用休闲时间来体验生活,回归自然。在我国南方很多旅游胜地,成片的茶园不仅让游客具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到茶吧中品味茶文化和观赏茶道艺术更是很多游客的目的。因此,对于旅游行业的品牌开设来看,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作为旅游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开发内容逐渐被旅游行业所认同。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神农,兴盛于唐宋,具有几千年的传承。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认为茶是好东西。因此,各地在打造茶文化品牌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人们所追求的愿望、情趣,挖掘出茶文化中的礼仪、风俗、茶道艺术。逐渐成为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余的一种休闲健康的生活享受。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而饮茶就是绿色生活方式之一。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风景名胜,各种各样的茶楼、茶文化交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作为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茶作为旅游的重要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茶文化中文人雅士的情怀,理解居民商贾的清闲潇洒与融洽。同时,为让更多的让了解茶文化提供科学的服务平台,把茶文化的推崇与风景名胜的宣传紧密相连,在发展旅游行业的同时,成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发展旅游品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