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27: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影像医学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今年是盐城市实施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第三年,我们有幸伴随一届学生从八年级学到九年级,从学习、实践到适应,体会并见证了物理新教材学校一线的教育、教学活动。现就切身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由重“苦干”向重“巧干”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传统教学要求教师“苦干”,忽视科学的“巧干”。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能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花样的题型,让学生去做、去练。这样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而教师则没日没夜地批改作业和试卷。这样形成了教师“争分夺秒”,学生“起早贪黑”的局面。教师经常埋怨工作太“辛苦”,而学生却深感学习很“疲惫”。而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呢?
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有新课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教学大纲。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境。
其次,要研究新课程的教材,做到脑中有本。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方式,要求教师不但要讲解,而且要示范,学生不仅要听讲,而且还要动脑想、动手做,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真正实现了学生为认识主体的教学要求。
最后,还要研究所教的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学生(一般是未成年人),要“平视”学生,以“学生的生活”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只能能磨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磨灭学生的锐气和热情。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来越漠视纪律约束,反应就越来越迟滞。老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组织教学,花更多的时间寻找花花绿绿的东西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导致又一轮恶性循环——学生倦怠萎靡,无精打采,对学习越来越肤浅,越来越不能沉浸在字里行间。
(二)由重 “教”的表演向 “学”的指导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在前,学在后。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听到教师的、少数优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行为的演示,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如过去课堂评价注重语言的流利、板书的整洁、举止的大方、时间的控制等。使教学过程成教师单方面的表演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现象十分严重。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逐渐丧失。这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而新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这个过程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新课堂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要表现者。
(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做。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教师是控制者,处于居高临下地位,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可能成为合理的学习过程。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
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已慢慢转化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具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一个真正有远见的教师,不在于机械盲目地模仿某一种权威教学模式,而在于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最忌“千人一面,百课一法”。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没有个性,学生难以得到个性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面因循守旧,不敢大胆改革教学,放不开手脚,教学没有个性,常常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强调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被严密控制在教师自身掌握的智能结构之内,被考试所束缚,这无疑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
教学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上。当前多数教师是“教教材”,而新课程体现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这是因为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教学就是要使课本上知识“活”起来。故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每种教法各有利弊,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编排、加工、博采众长,创造性地运用,切忌模式化。教师要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再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就是来自于自身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还要善于学习、积累、总结,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走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
二、新课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灌输知识的“水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理念,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主人。使学生既可掌握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更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教育更具人性化,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物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发展转变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的技能的培养,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施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真正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使用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声现象”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聆听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运用手边材料制造出不同声音,体会声音的产生原因,辨别声音的特征,体会声音的传播,继而讨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整节课自然而亲切,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交流和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些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不断的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新教材将社会热点事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物理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非典”、三峡水电站、“神舟”飞船、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温室效应”、“热岛现象”、光污染、核能开发、超导及现代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在物理课堂中的出现,符合初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13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4-005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Model Rabbits JIA Cui-na1, LI Lei-yong2, TIAN Yue-feng1, QIU Qiao1, WANG Ju1 (1.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619, China;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s;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quantity-effect difference. Methods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3 Zhuang group, 5 Zhuang group, 7 Zhuang group.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was used to make herbal-cake, and was put on Shenque (RN8), Guanyuan (RN4), and other acupoints, once for every other day, 10 times in total. Venous blood was taken on the next day after finishing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blood cells series and IgG, IgM, complement C3 and complement C4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levels of WBC, NEU, RBC, HGB, HCT, PLT, IgG, IgM, and complement C3 of mode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levels of LYM and MO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moxibustion; cyclophosphamide; blood cells; immunoglobulin; rabbits
隔药饼灸是将艾灸、药物、穴位三者有机结合,将药饼放于穴位上进行艾灸,药物和艾绒的药性通过穴位、经络输布渗透并深入体内,发挥药物归经的效能。从古代医家对灸量的沿革、应用、施灸规律、量效关系[1-3],到现代研究者总结不同灸量对不同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及灸量如何准确控制等,都关注到艾灸量这一重要的变化因素在艾灸疗效中的关键作用[4-5]。本研究从量效角度出发,观察免疫抑制模型兔在施以隔药饼不同艾灸量后血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变化,分析不同灸量所产生效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新西兰兔50只,3月龄,体质量(2.5±0.3)kg,雌雄不限,太原市小店区丰泽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动物合格证号SCXK(晋)2015-0003。饲养于温度20~25 ℃、相对湿度50%~70%环境。
1.2 药物、艾条和仪器
注射用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312;0.9%NaCl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0521;艾条,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血细胞检测仪(美国雅培),体液免疫检测仪(美国贝克曼)。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隔药饼灸3壮组、5壮组、7壮组,每组10只。
2.2 造模
参照文献[6]方法。经过前期预实验,对给药剂量和时间略作调整。实验动物适应性饲养7 d,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每日上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环磷酰胺60 mg/kg,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
2.3 药饼及艾柱制备
将六味地黄汤药物按组方8∶4∶4∶3∶3∶3的比例混匀,打碎成粉末,过120目筛备用。临用前用75%乙醇调匀,软硬适中,制成直径1 cm、厚0.3 cm的药饼。取艾条中艾绒,制成底径0.8 cm、高0.5 cm的圆锥形艾炷备用。
2.4 艾灸
选取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8个穴位。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7]。造模完成2 d后,将穴位处的毛剪去,施灸时先将动物固定于兔台,药饼置于穴位上,艾炷置于药饼上,线香点燃,燃尽更换,3个治疗组根据不同分组每穴分别连灸3、5、7壮,隔日1次,共灸10次。
2.5 指标检测
治疗结束后次日,将动物麻醉,腹腔静脉采血,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4 结果
4.1 隔药饼不同灸量对模型兔血细胞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降低,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显著升高(P
4.2 隔药饼不同灸量对模型兔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gG、IgM和补体C3显著降低(P
5 讨论
隔药饼灸较单纯艾灸增加了药物的作用,使艾绒在燃烧时产生温热,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通过经络的渗透输布,发挥药性归经的效能,从而作用于机体各脏腑组织,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为经典的滋阴补肾方。研究发现,该方能提高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淋巴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明显增强体液免疫功能[8]。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隔药饼灸不同年龄人群对血细胞有显著调节作用,可增强红细胞CD58的高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7]。动物实验也表明,隔药饼灸较单纯艾灸更有效调节外周血细胞、CD4和CD8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9]。
灸量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古至今灸量都是中医家关注的重点,古代医家注重辨证施灸,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年龄和施灸部位等不同因素,对患者施以不同的艾灸量。《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较全面认识到施灸用量的规律和施灸足量的判定方法,同时阐述了不同施灸用量的适应症和不同施灸方法的用量特点[2]。现代学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总结了不同灸量对不同系统疾病的影响,提倡加强对灸量的研究和创新,促使灸量的应用更加客观化和标准化,为临床应用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4]。
灸效的产生必定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但并非灸量越大效果越好。这可能与机体自身机制相关,机体的耐受程度是一定的,对艾灸产生热力的吸收有一定限度,当未达到或刚好达到自身机体的阈值时,产生的效果就会随着灸量增大而增加。有研究表明,隔药饼灸不同灸量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灸量越大所取得的效果越好[10];不同灸量艾灸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取得效果与使用灸量成正相关[11]。当超出机体自身耐受的阈值时,其敏感度下降,所取得的效果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有研究发现,不同灸量悬灸哮喘大鼠模型,结果悬灸15、30、60 min的效果呈递增趋势,而悬灸2 h与悬灸1 h的效果相当[12]。另有实验观察,对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施以不同灸量发现,艾灸15 min和25 min的效果均好于艾灸5 min,并且两组的效果相当[13]。由此看出,灸效并未一直随灸量的加大而增强,合适灸量就可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另外,临床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体质、部位等因素,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灸量,以获取较佳治疗效果,避免灸量过度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WBC、NEU、RBC、HGB、HCT、PLT、IgG、IgM、补体C3较空白组显著降低,LYM、MONO显著升高,提示免疫抑制动物造模成功。不同灸量隔药饼灸的3个治疗组对免疫抑制兔的血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调节作用,由于灸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隔药饼灸3壮组虽然提高了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但其效果总体上与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相差较多。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效果相当,血细胞分析中隔药饼灸7壮组的效果优于隔药饼灸5壮组,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检测显示隔药饼灸5壮组的效果较好。适度的灸量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而效应持续的时间将是我们后期实验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绍华,符文彬.《备急千金要方》灸法灸量应用浅探[J].中医杂志, 2011,52(9):803-804.
[2] 白桦.基于古代文献的艾灸灸量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 王巍,洁.从古今文献探析透灸法的原理及适应症[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95-197.
[4] 口锁堂,吴焕淦,刘慧荣,等.灸量的认识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26(5):935-937.
[5] 蒋国庆.浅淡温和灸的灸量[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7.
[6] 张敏,李旭廷,曾富强,等.当归补血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家兔血细胞减少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12,39(12):19-23.
[7] 郭义,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07-408.
[8] 徐瑶,马健,樊巧玲,等.六味地黄汤对大鼠烫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2):31-34.
[9] 田岳凤,李雷勇,王军,等.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红细胞CD58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11):933-935.
[10] 姬乐,陈日兰,周丽晶,等.隔药灸不同灸量对寒凝型痛经的IL-4、IL-10和IFN-γ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4-7.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
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使数字化教学方式成为增强美术教学效果的新型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将传统教学方法解决不了的难题变成现实,进一步为学生创设奇特的艺术实践情境。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使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于一体的教育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在美术过程中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刻分析当前美术教学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真正确保未来参与实践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美术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及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指导理论、不同的课件设计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需要根据理论的指导原则将课件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在中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展开小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美术教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动画和不同的问题,然后引导同学们共同探讨其中的核心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提的问题精巧而不多,但同学们说得多,互相讨论得多,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奇特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对同学们的热情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将计算机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途径,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最终目标,为优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开拓想象空间,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时,自身素质一定要强,业务水平要高,能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能力培养的想象空间,教学内容能当班做完的不推到下一班,能尽快做完的,不拖沓做完。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让他们很快能看到一个温馨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是美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建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引发学生自由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难题的能力。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美术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和谐环境。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心理基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根本,只有基础牢,一切效果才有保障。所以,确保基础扎实,工夫一定要下到实处。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宜环境,需要教师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核心,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宗旨。
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在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开拓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以启发学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并且一定要利用计算机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文化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优质课件设计,对本次教学活动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计算机信息资源在本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并且想办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趋向趣味化。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利于把图、文、色按照奇特的设想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率、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更加有利于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切难点,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大胆创新,实现传统教学实验中无法实现的美术教学理想,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美术规律进行科学探索,有利于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科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构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生活、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绘画作为辅助现代美术教学的新探索,推进美术教学现代化进程,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美术教学在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秉秉.浅谈新形势下美术教师素质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2]陈以军.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现代化的影像诊断思想一改传统的平面式思考方式与静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强调形态与功能的统一,静止与变化的协调,使立体辨思及析因意识等成为主导观念;体现着现代科学思维模式的系统性、横断性、精确性及综合性等特点;要求式们必需对影像多视角地认知、全方位地把握;要求我们有更加坚实、宽厚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应有一支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级人才。老一代放射诊断学的老师,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努力,已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和教授,但面对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仍感到力不从心,落后于形势,存在着继续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问题。目前从事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师(教师),毕业于医学专业,对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掌握甚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适应日常的医疗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攻读研究生或派送到国内外有技术特长的单位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逐步成长为医学影像人才和具有培养高级人才能力的教师。
另外,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影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验室里,施行各种科学实验、建立医学影像学模型、验证科学假说,通过各种科学实验研究的综合、归纳、判断和推理,变未知为已知,变知之较少为知之较多,从而充实提高教师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学术水平,逐步使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人才,为医学影像学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供良好条件。
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
1993年,我校开始招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学生人学前,我们便组织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参考国内兄弟院校开办本专业的经验,拟定出我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培养目标
国家教委要求医学影像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1990年4月25日卫生部医政司第27号文件指出:将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医院放射科由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这意味着放射(影像)科室由原来只承担疾病诊断,转变为既诊断又治疗疾病的双重功能,这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这是形势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样,我们所培养的新一代影像学医师,不应单纯满足于诊断疾病,而应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了解疾病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病变所处的阶段,如何选择与制定治疗方案(手术、介入与内科治疗等),病人的预后如何等等。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人才的培养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既重视实践,又不轻视理论。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王霄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功能成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自1998年至今,已先后发表署名科学论文1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研究基金。
8月16日,《e医疗》就北大一院的医学影像三维实践、医学影像科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三维影像今后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王霄英进行了专访。
前列腺癌和肝癌的三维应用较多
| 贵院的三维影像应用有哪些?
王霄英:我们做前列腺癌辅助诊断挺多的,医院有国内最大的前列腺癌数据库,甚至可以做到把某个地方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标志在腺体的三维图像上,这对外科医生引导穿刺特别有帮助。
我们医院的泌尿外科比较有特点,在临床外科里实力比较强,他们要求每个肾癌病例都要进行三维重建,有一整套严格的对肾癌进行三维重建的要求:重建哪几个解剖的位置、重建哪些血管和肿瘤的关系等。
另外,应用较多的还有普外科,他们经常需要影像科配合做肝脏的三维重建。我们医院在进行较大的肝脏肿瘤切除之前,都会要求根据CT断层图像做一个三维重建,以选择切除不同的肝段及血管,我觉得这个也蛮有特色的。
| 临床科室如何查看医学影像科的影像?可以实现三维影像传输吗?
王霄英: 二维图像是通过PACS查看的。我们医院有两套服务器,一套是医学影像科自己用的,能力比较强一些,存储量也比较大;另一套是用于临床浏览的服务器,存储三个月内所有的临床图像,临床医生有查看自己科室所有患者影像资料的权限。
具体到三维图像,最早是临床医生到我们科室来看,后来他们要求我们做好了传给他们,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机器只能存储二维影像,所以传输的还只是静态的二维图像,暂时没办法实现三维影像的传输,虽然临床医生很希望我们能这么做,但是他们会定义几个标准位置给我们,我们会跟临床科室沟通,告诉他们冠状位怎么看,轴位怎么看等。
三维影像改变医疗服务模式
| 三维影像能带来什么好处?
王霄英:三维重建给外科大夫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他们关心病变组织能不能切除、怎么切除,三维重建就是告诉他们这些的。
我们医院的呼吸内科开展了一项新业务:用呼吸内镜把肺气肿的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切除之后剩余的肺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收缩,这样患者的肺功能会保持得很好。这个手术非常依赖CT三维重建,以确定病变区域的支气管以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进行这种手术前,呼吸内科主任往往会亲自到我们科室来,对如何重建三维图像提出要求。由于有了三维重建,呼吸内科的医生开始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这可以说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此外,三维影像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有了三维影像,患者和家属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病情,医生省去了很多解释工作。而且,对医生更信服的患者的依从性会大大提升,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我觉得,三维影像后处理会改变整个医疗服务的模式和理念。
MDT已成常态机制
| 贵院是否有多学科团队机制(MDT)?
王霄英:在接受你采访之前,我和泌尿科主任、放疗科主任在给一个前列腺癌患者做会诊,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多学科团队。我们科参与更多的是跟随临床科室一起查房,有时也会安排某个具体疑难疾病的会诊。医学影像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跟疾病有关,有时候我们主要是去学习、交流,学习临床医生怎样更好地处理影像报告;有时候医学影像科的角色会非常重要,如果医学影像科医生不参加会议,临床医生甚至无法进行讨论。
我要求我们科的每一位医生必须给自己定一个方向。影像科医生在跟所配合的临床科室沟通的时候要带着两个任务: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医疗影像服务,二是带回临床科室的需求。然后我们会根据临床需求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这种做法很早就开始了,现在科室更加明确了这项工作内容。
| MDT给医学影像科带来了哪些改变?
王霄英:医学影像科以前是按设备分组,而按专业分组才是国际趋势。我们科室是从2009年7月开始进行专业分组的,大家对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开始逐渐清晰起来,让深入研究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可能。
信息共享是大势所趋
| 医学影像科能为临床科室提供什么?两者理想中的合作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王霄英:今年5月份我去美国参加ISCT年会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医院的临床医生根据一张CT片子和诊断报告(影像和报告的质量都很高)做了一个处理的决定,而经过由医学影像科医生参加的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后,50%的临床医生改变了治疗方案。虽然是同一张片子、同一份报告,为什么在讨论前后的结果如此大相径庭?事实上,很多信息并没有在诊断报告里写出来,临床医生也没有从影像中看出来,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影像科和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无疑会提升诊疗准确率,不仅能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更能让患者直接受益。
医学影像科的医生应该更紧密地与临床医生进行合作,但是医学影像科医生的理念目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阻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医学影像科医生都愿意把影像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医学影像科医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诊断水平而不是影像资料,分享之后必然会得到临床医生的积极反馈,这对提升医学影像科医生自身的水平肯定也是有帮助的。只要医学影像科医生意识到这一点,就一定会把影像资料拿出来分享,这是一个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PACS应附加更多功能
| 贵科在信息化方面今后有什么要提升的部分?
王霄英:如果没有PACS,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分组。分别用临床浏览器和我们自己科室的PACS查看影像,明显能感到后者更强大。我觉得基于PACS或者网络的后处理工作站特别重要,对提高专业特别有帮助。
此外,我们的PACS只有最基本的3D能力,医学影像科高级工作站的很多功能,比如功能成像等都没办法在PACS上实现,临床浏览自然就无法看到。如果要看的话,必须先在CT、MR的后处理工作站上处理完再推到PACS上去,而处理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操作人员(通常是研究生)的能力。
临床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是为了让医学影像临床诊断达到一个全新的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水平做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要求检查项目要根据现有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的进行开展,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达到相应的水平,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杜绝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但就目前我国广泛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医疗设备不完善,导致在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水平和设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所医院也存在这多种型号设备搭配使用的情形。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且易懂、易理解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诊断建设加强就刻不容缓了。
1 岳普湖适时提高医学影像操作人员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淘陈出新,且更新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了,医学影像学作为高新影像学设备中的一员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运用知识范围涵盖的面积也就会随之增加。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其性能、工作原理会涉及到许多广博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将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融入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去。
新的医技理念的树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运用一切工作闲暇时间对自身英语的写、读、听、说、翻译能力进行稳步而快速提升。医学影像数字化设备的操作使用提示、部位选择、界面显示和投照方式加上后期的处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以英文显示为主,英语既作为一门基础也是医学影像规范化操作的工具,此外,随着我国的医学事业与国外的接轨,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也会愈发的频繁,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只有坚持不懈的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才能做好图像处理功能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和开发,科学、高有效的发挥新设备的作用。
1.2 增加自身学习知识领域,对一些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IT网络的专业和通俗刊物进行筛选性的学习和阅读,了解一定的网络的运作模式,对医学影响技术中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储存和打印等相关概念要做到彻底的掌握,并在与网络和编程工程师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2 医疗影像系统的组建
医疗影像科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将患者和临床科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可简单的理解为病人和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回复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影响工作室从接收到申请到反馈检查结果报告单是要经历一个有序的过程。
建立和临床应用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有效进行,既可将患者的病历进行数据化储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将公开、透明的理念渗透到就诊顺序中,使就诊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进一步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提高,对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医学影像网路的建立使医疗信息共享真正的实现,让病人在不同医院所拍摄的X线平片、螺旋CT及核磁共振图像和诊断报告通过远程转诊或会诊到其他的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或治疗时仍可作为有效参考,不用对病人重复进行检查,既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大大减少了患者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将以往的二十四小时缩减到如今的二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但是逐渐增长的工作量也是现在各个医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尽可能的缩减患者的医疗诊断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能落实这一点,应尽量将现有设备的优势发挥出来,科学的将各个环节的耗时缩减到最小,利用信息的高效传递性,让每个环节运作流畅显得尤为重要。
3 规范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3.1 规范基本程序 医疗文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影像诊断报告,是主治医师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一项重要根据。高质量的诊断报告既能充分体现科室的诊断水平,也能对整个科室的水平和发展程度进行代表。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的操作人员要通过阅读病历,前面了解病情,进而实施观察,系统分析再结合临床进行对病情的鉴别、对照,综合得出报告作出结论。
3.2 规范基本格式 医学影像学中的诊断报告书的书写格式是一种固有模式,其内容必须能将符合质量要求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充分进行反映。当前国内业界的诊断报告书写形式种类繁多,长短与简单复杂程度也不统一。但是从质量的保证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医学影像的诊断报告书应有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即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的署名签字即一般资料部分;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和一般资料部分。
3.3 规范基本要求 为了能使报告的内容简单明了,要对书写进行基本的规范。将重要的内容或部分尽量靠前,并回答临床医师的各种要求;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响特征现象描述;而后得出影像检查的结果,常规项目的一般项目不能缺失,有顺序的进行描述,分开主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医师描述部分与临床诊断的结论一致。另外,字迹要工整,无语法语病,专业术语规范。
4 总 结
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影像学的主流发展方向,其紧迫程度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达成目标。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设备需求,调高临床医学影像的准确性,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为广大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医学影像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医学影像学是多种影像学的一门集合学科,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形成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大影像学概念)。由早期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成像技术,影像手段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从二维显示到多维显示、从形态学诊断到功能学诊断的转变、诊断与治疗相结合。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出现,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将会成为可能,医学影像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纪医学影像学日益拓展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提高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诊断技术和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限度、临床适用范围,为他们日后进入临床充分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夯实基础。由此必然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非影像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1 现代影像教学要求及教学现状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三多一少”,即内容多、新知识多和图像多,而教学时间却减少了,教学上的这对矛盾很突出。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多媒体技术给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契机,它通过课前备课将教学内容整理编排,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理论知识条理化,图像精练、质量提高。课堂上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灯片图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具有音乐、解说、动画、电影、图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调试、网上发行等功能,使得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制作课后影像图像库(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 和考试摸拟题,使其具有参与性,吸引学生课后复习。
来本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实习医生以非影像专业为主,轮转时间不长,大多在2~4周。他们大多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 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相对薄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大纲里规定内容的教学并能够让实习生掌握必须的影像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传统X线诊断学教学方法是以大班讲授理论为主,辅以小班实习阅片,以期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亦有电影、录像、幻灯等辅助电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实习阅片的教学方法机械、耗时,学生自学困难。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改革了课程设置后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 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影像技术已逐步向无胶片的数字化发展, 但数十年来, 许多教学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示教胶片, 有些示教片极其珍贵。由于长时间的库存使不少胶片变质、老化而毁坏。如何长期保存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各影像教研室。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 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 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 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 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基本配套的网络硬件、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影像教学资源库, 不但为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医学影像学资源, 对广大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和远程辅导, 还可以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为医学工作者学习提高提供一个理想的医学信息网站,推动医学影像学教学信息化网络化事业的发展。
2 教学改进的探讨
2.1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
2.1.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教你学、“满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资、有教学经验教师参加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制作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板书工整、学生专注于听。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图片,通过电子幻灯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④课前把讲义整理印发给学生,解决学生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而忽略听课的弊病。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适当提供1~2个病例图片存于教室电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1.2临床见习带教分小组进行见习,每个系统从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到常见病,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出现征象的病理基础的可能性,综合提出诊断依据,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讨论性意见。为进一步的临床学科学习拓宽了思路。
2.1.3临床实习教学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当地选择影像检查项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学习。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片库。
2.2 课程设置的改进
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 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2.3建立大型医学影像阅片库
制作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构筑课程设计的框架,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临床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及结果,输入数据库; 完善多媒体实习片库,制作读片训练系统程序,以供学生平时自行训练。 完备考试题库,制作考试程序,以供学生在考试训练时使用。制作合成最终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在局域网上联机应用。
2.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由校督导团的专家按照教学评估给每个教员打分。其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一个大型考试题库,其中包括理论题,影像图片,题目难易程度分层次,选题应用“背靠背”盲选,教考分开,评分采用计算机。最后将教学改革后的学生成绩与改革前的相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为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3 总结
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希望能够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影像教学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临床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戈,张雪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涛, 陈伟.实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95-196.
[6]杨小庆,陈俭,靳激扬,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0,9 (6):279 - 280.
多年以来,在医学的发展历程,疾病的检查手段日益繁多,社区医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检查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以及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我们对社区医学生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时进行调整,重点提出了社区医学生必须加强影像技能培训的主张。
一、社区医学生掌握影像技能的必要性
社区医学生即将成为正式医生,他们是未来社区医疗队伍的主力军,时代的变迁要求他们应该具有区别于上世纪医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社区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更要拥有丰富的医学影像技能,真正做到医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同时发展,为塑造成新型的医学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把医学生树立为影像技能的培训主体也是改变现有医疗队伍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以及适应影像科室配制的主要手段。
(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现状
21世纪,物理学和电子技术在医学领域联合应用和发展,促使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前进,使影像学成为一门充满前景的学科。近年来,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并涌现出大批新型仪器,使影像学门类繁多、内容复杂、涉及广泛,从诊断领域延伸到治疗领域,产生了多学科的交叉。从医、患熟知的B超、彩超、普通X线、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核磁共振(MRI)、到知之甚少的发射体层成像(ECT)、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DSA),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影像设备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医学影像学从上世纪的边缘学科发展成主打学科,影像医学的地位不断提升,应该适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医学影像学与社区医学的发展相一致。在医院中从辅助科室发展成为代表医疗机构等级和形象的“代言人”。影像设备在各级医疗机构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配合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有合格的使用者、解读者和相应的培训方法。
(二)影像学手段的不合理利用和“影像盲”的出现
影像技术在诊疗中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有的已成为常规检查,不论从医生角度,还是从患者方面,对影像学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但是一些矛盾也日益产生,最明显的是部分社区医学生对医学影像知识的缺乏以及过高的估计其诊断价值,不能准确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医学影像技术,造成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花费高,用时长,甚至有时会延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另有一部分医生接诊病人时只会开影像申请单,仅仅会看报告单上的结论,不能独自阅片。我们把这样的社区医学生戏称为"影像盲"。其结果是影像科室的劳动量巨大,而诊断结果有时又达不到临床的期望值,使临床科室和影像科室之间互相抱怨。解决或缓解这种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医疗队伍的源头--进入实习期的医学生,即准医生抓起,扩充医学生知识结构,将影像知识变成他们知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能够合理利用先进的影像资源。
(三)部分社区医学生对影像知识的渴求及偏爱
一些好学上进的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或者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影像知识是浅显的、片面的,多是感性认识,当他们耳濡目染在某些疑难疾病的诊断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他们对影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希望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以便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在这个情况下,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会不失时机地向影像科室的老师去请教,作为影像科室的带教老师能深切体会出他们对医学影像技能的求知欲望,我们会尽量向他们客观的讲解相关知识,如何去合理应用,以及每种影像技术在诊断疾病时能达到的层面和局限性。
(四)建设数字化医院的要求
由于多媒体和网络系统的快速普及,大多数医院的影像科室都配有工作站,将病人的图像以特有的格式(如DICOM格式)进行理想化储存,大大方便了日后复查和各科室联合会诊,在一些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采用了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action system)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所有的技术不仅被从事影像技术的医生应用,更是临床科室最重要的影像资料,很多疾病需要通过影像手段去诊断、观察治疗效果或者采用影像直视下的介入治疗,如果能独立读片,获得的信息量会远远超过读一份书写完美的来自影像科室的报告单,所以对于社区医学生有必要掌握各种图像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势必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教”与“学”相互促进
新颖、独特、合理和有效的培训方法能够激发临床实习生对影像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会给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人员必须积极学习和掌握影像学方面的知识,学习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从而使“教”、“学”双赢,为了适应教学发展,我校近年来已陆续安排多位教师到医院进修影像学技能,以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影像技能培训可以预见的目的和效果
(一)影像技能培训目的
使社区医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影像技能的在诊疗中存在价值和对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减少偏见和误区,达到灵活利用影像资源的效果,促进医学影像学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探求和发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教改之路。
(二)了解影像设备的物理成像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具备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很好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认识影像中的伪像;减少“影像盲”以及对影像专业医生的依赖性;提高社区医学生对各项影像技能的认知能力和重视程度,使其客观的看待影像设备发挥的作用,克服某些人思想中存在的“特殊检查是万能检查”以及“高档设备最准确”等错误观念。为了防止今后社区医学生中的"影像盲"的增加,减少对影像报告的依赖性,提高社区医学生独立解读多种影像图片的能力,也为了提高不同科室的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打好基础
消除以前社区医学生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与国家实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培养实习医生的综合素质,快速提高读片能力,消除对技能考试中影像部分的恐惧感,使他们能够按期通过考试,早日获得相应的资质。
三、社区医学生影像技能培训趋向――使医学生在诊疗实践中形成“高效价比”概念
以往,社区医学生的影像技能培训一般在1周左右完成,涉及的内容多,包括普通X线、透视、CT、MRI等,涵盖范围广,包括全身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疾病,要想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那么多复杂难懂、原理各不相同的影像知识是有难度的。因为医学影像诊断以形态学改变为基础,演示着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发生和的发展过程,所以既形象,又抽象,还有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为了提高社区医学生对影像技能,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教学管理者重视影像诊断学的教授方法,教师适当增加理论课的课时以及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增添实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提供参加影像科室的阅片和综合会诊的机会。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在医学影像技能与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高效价比”影像设备。客观认识不同部位、不同疾病以及病人不同的经济条件采用不同的诊疗手段,达到最高的“效价比”,特别要形成和注重“效价比”的观念,即医学生能熟练掌握医疗技巧,合理选取最适当的医学影像手段,为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缩短就医流程,而病人的花费最少,诊断能力在质和量上明显提高,同时节省危重病人确诊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改善医患关系。为医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医疗理念。
参考文献:
[1]Peredina A,Allen A.Telemedicine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 1995.
[2]文戈,张雪林.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6).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按照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要求,解决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与医院教学脱节、达不到使学生临床学习与岗位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等问题,各医学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改善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院校合作"使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我院实施"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做法
1.1我院医学影像专业为全国重点示范专业,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教学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问题能力等认识充分,高标准、严要求,为培养适应医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影像专业毕业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经费的使用分配上均给予了大力扶持,主动与临床教学实训基地联系,取得了各实训基地领导的支持,从而为"院校合作"共同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1.2临床带教老师 要求行为端庄,举止文雅,学识渊博,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认同。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此,各医院挑选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作为带教老师,每学期医学院影像专业研究室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短期培训,掌握教学大纲,明确对学生临床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3学生方面 在新生入校后同教材一起发放我院编印的《医学影像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供学生参考。每学期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均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明确学习目标。参加实践教学学习,要求学生每日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上,每次学习结束前由科室带教老师评定,医院盖章后交医学院留档保存,每学期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4教学评价方面 制定"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专职教师对学生评价表",建立三方评价机制。①"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记录表"用于临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测评。从操作技能、角色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5个方面,按照优、良、一般、差评价标准,在出科前组织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量化测评以提高学习效果;②带教老师从角色认同、情感认知、职业价值观、分析解决问题能力4个方面,按照优、良、一般、差评价标准在实践教学学习后由专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量化测评,既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判断临床带教质量。
2 体会
2.1"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与医院零距离接触,逐步适应从学校到医院的角色转变。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与医院教学脱节等问题。"院校合作"采取全真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对提高医学影像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2.2"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临床教师带教基本上是无偿劳动,其带教价值没有在经济上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不高[1]。"院校合作"后,重视了对临床师资的选拔,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规范临床带教老师的准人资格,通过科室推荐、学生反馈、医院考核综合评价,选拔热爱临床教学,具有合格教师素质,为人师表,责任心强,业务精湛,沟通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规范带教内容和要求,达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工作任务保持一致。
2.3"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书本知识往往落后于临床。大量的临床实例、角色模拟,在激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增加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教学更实用、更前沿、更贴近临床,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工作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学习任务中理清思路,找出阶段学习重点,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自身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2]。
通过"院校合作"对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临床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研究室和附属医院将不断探索、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学习效果,完成学校教育和临床岗位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培养出优质、实用的高级医学影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