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和技巧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6 15:2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方法和技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方法和技巧

篇1

化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听课;复习阶段。

1.预习阶段

预习阶段包括“读、划、写、记”。其中,“读”,是课前预读,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自己预习的意识,带着问题读懂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涉及到一些具体概念性化学名词应该充分概括和了解其具体含义;“划”,是着重于学生认清重点和难点的能力。在教材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部分,这样有助于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更好的定位和学习。“写”,是写下自己对于教材内容中的疑惑或者问题,学生必须注重自身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够锻炼和培养自身独特的创造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记”,是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记住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名词的定义、性质和用途等解释。教师教授的不仅仅是学科专业性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只有学生能够提升其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自觉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认识能力。

2.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运用综合性的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和演示化学实验,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换意见的方式,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解决疑惑的行为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会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十分必要的,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和对知识的讲授和理解,加强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效率,同时,开动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善思多学。

听好课的三要素:

2.1恭听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明确学习目的、严肃学习态度,以精神的高度集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努力实现眼、耳、手、脑的并用。上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必要过程,只有听讲效率的提高,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教学过程效率的最佳转化。

2.2思维

听课时切忌盲目的单方面的听,学生还要积极思考,跟随教师的引导和讲授思路,当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仔细分析和听取老师思路和方法,依照教师的相关解题思路和规范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解决。

2.3记忆

在课堂上思考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伴随着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三个环节。听化学课必须做到全神贯注,力求达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发智力,积极思考,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体会理解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而进行对应性的化学学习。眼到需要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必须认真观察老师在实际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及方法,通过教师直观的演示实验,获取实验的直观感受和基本实验步骤,在细致观察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的化学实验。

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状态,好的学校状态是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勤于观察、观察细致而全面。化学学习是充满难度和挑战的过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对于化学实验最后结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每一个细小的实验步骤都关系到化学实验的最后结果的实现和实验的成功与否。在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时,学生不能够觉得实验过程简单或者步骤没有什么复杂性而不注重观察,其实,每个化学实验都是细节积累而成的。化学实验的操作需要保证每一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验总体流程的连贯性。

3.复习阶段

复习阶段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适当引导,有针对地对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技能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做重点说明和强调,按照化学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化学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知识的梳理,使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可以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其中,新课中的复习是在学习新课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学习新课内容的同时对于涉及到的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在新课中遇到已学知识点即复习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和知识学习的连贯性。“温故知新”的过程是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必要过程。新课中复习注重利用已知引出未知,利用旧知导出新知的方式,可以在对旧知复习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阶段复习一般又可以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单元复习是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单元,进行单元内的复习,将教材内容有机分成不同的单元,复习时注重分模块分阶段的复习,可以提升复习的效率。章节和学期复习也是阶段复习的分支,每章内容的巩固是为学期复习打下基础的,学期复习必然地以章节复习和单元复习为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活动的思维训练,最终使学生达到“参与研究探究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形成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不断追求的责任性”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而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不受常规的现成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然而,人类在从事思维活动时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偏差,阻碍了我们完成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思维障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偏见思维,一类是定式思维。正因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十分重要。综观新课程高考化学考查的热点内容,不难发现,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重点,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尝试并体验,觉得通过化学计算题的解题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最具特色的题是一题多解题,从以下例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解答不同计算题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即使同一类题型,其解法也不完全相同。

一、求同思维

求同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或收敛思维,就是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井井有条地探求正确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解答化学计算题时,常见的“多题一解”即是此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例1:有Cu和CuO的混合物100g,在H2气流中充分加热后得残余物为96g,求混合物中有氧化铜多少克?

例2:有KCl和KI的混合物2g,制成溶液后,通入适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残渣1.65g,求反应中用去氯气多少克?

例3: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16mL,在盛有30mL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后总体积为34mL,求混合气体中CO为多少毫升?

分析以上三个例题,可看出反应前后都存在固体(或气体)质量(或体积)的差量,因而可采用同一种方法,即“差量法”求解。这就是常见的“多题一解”。

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发散思维,就是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有众多表现形式,例如结构发散、因果发散、属性发散、关系发散、功能发散等多种形式。它不同于收敛思维,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发散思维用于创造新点子和新想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形成更多的方案,经过收敛思维的加工整理,形成最佳的方案,两者相辅相成,结合使用创造出更新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一题多解”的方法解答化学计算题就是此种思维方式的最佳表现。

例4: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

此题有五种解法,如采用比例法、代数法或十字交叉法等进行求解,都会殊途同归,得到同一答案。

三、转向思维

转向思维又称等效思维或迁移思维,是一种变通思维能力,是指在化学计算中,依据已知条件、未知求问,能做出恰当的等效或迁移变换,提出不同的巧妙解法。

例5:在一定质量的BaCl2溶液中,逐滴地加入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当加入的硫酸与BaCl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溶液的质量相等,计算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分析:在这个计算题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Cl2+H2SO4=BaSO4+HCl。当H2SO4和BaCl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为盐酸,依据题意存在以下关系:

BaCl2溶液质量=盐酸溶液质量

把上述关系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迁移变换为:

H2SO4溶液的质量=BaSO4的沉淀质量

使已知条件和未知求问直接建立联系,能使解题具有技巧性。此解法中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加入H2SO4溶液体积为1L,则

1.45g/cm3×1000cm3/L =233g/moL×c

C=6.22 mol/L

四、逆向思维

从前向后的思维方法称为正向思维,从后向前依次倒推的思维方法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不采用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通常逆向思维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化学计算题时,既要用正向思维,也要用逆向思维,这样可以培养思维的辩证性。但长期正向思维往往会导致思维定式,因此着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会克服这一弊端。

例6:将0.8 mol CO2 通入1.0 mol NaOH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Na2CO3、NaHCO3各多少?

分析:运用正向思维解题的过程是:2NaOH Na2CO3NaHCO3

1.0mol NaOH 生成0.5mol Na2CO3,耗用0.5mol CO2,剩余0.3 mol CO2,又耗用0.3mol Na2CO3,生成0.6mol NaHCO3,最后得到0.2mol Na2CO3。

若运用逆向思维,则解题的过程为:CO2NaHCO3N a2CO3

0.8 mol CO2生成0.8 mol Na HCO3,耗用NaOH 0.8 mol,剩余0.2 mol NaOH 又与0.2 mol NaHCO3反应,生成0.2 mol Na2CO3,最后得到0.6 mol NaHCO3。

篇3

1.在原电池中,要弄清“谁”在负极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谁”在正极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在原电池中根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还原剂在负极失、升、氧;氧化剂在正极得、降、还。

2.在电解池中,要弄清“谁”在阳极失、升、氧,“谁”在阴极得、降、还。根据阴极和阳极的放电顺序判断:金属阳极或阴离子在阳极失、升、氧:阳离子在阴极得、降、还。

即:阳极:金属阳极(Pt、Au除外)>S>I>Cl>OH>含氧酸根>F。

阴极:Ag>Fe>Cu>H(浓)>Pb>Sn>Fe>Zn>H>Al>Mg>Na>Ca>K。

二、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三个关键问题

1.原电池根据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找出在负极和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电解池根据阴极和阳极的放电情况,找出在阴极和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或离子。

2.考虑对应的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能否和介质反应,如果反应要写反应以后的产物。

3.通过比较电极反应的左边和右边氧原子数目的多少,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按结合氧、提供氧的方法,调平两边的氧原子和氢原子。

(1)结合氧的物质是:HO或H

中性或碱性环境:1 mol HO结合1mol O转化成2mol OH

酸性环境:2 mol H结合1mol O转化成1mol HO

(2)提供氧的物质是:HO或OH

中性或碱性环境:2mol OH提供1molO转化成1 mol HO

酸性环境: 1 mol HO提供1mol O转化成2mol H

4.通过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三、常见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一)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负极参与反应,正极不参与反应:在这类原电池中,负极的电极材料:失、升、氧,一般为金属;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只起导体的作用,正极周围的离子或分子(如:H、Cu、O、Cl,等等)得、降、还。

例1.写出以Al、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海水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还原剂:Al作负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Al与介质海水不反应。

负极:4Al-12e=4Al

氧化剂:O在正极:得、降、还,对应的还原产物为O,需要考虑结合氧的问题,由于反应环境呈弱碱性,所以用6 mol HO结合6mol O生成12mol OH。

正极:3O+12e+6HO=12OH。

2.正极和负极都参与反应:这类电池的两电极材料分别由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组成。金属作为负极:失、升、氧。金属的化合物作为正极:得、降、还。

例2.铅蓄电池(放电),负极是Pb,正极是PbO、HSO是电解质,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

解:还原剂:Pb作负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Pb,与介质中的SO反应结合成:PbSO沉淀。负极:Pb-2e+SO=PbSO。

氧化剂:PbO在正极:得、降、还,对应的还原产物为:Pb,与介质中的SO反应结合成:PbSO沉淀。且反应环境呈酸性,所以用4mol H结合2mol O生成2molHO。

正极:PbO+2e+4H+ SO=PbSO+2HO

3.正极和负极都不参与反应:电池的电极材料均为惰性材料,且为同一材料,但在两极周围的物质有差别。负极周围的物质有还原性:失、升、氧,正极周围的物质有氧化性:得、降、还。

例3.氢氧燃料电池,分别以KOH和HSO作电解质溶液。

解:(1)KOH作电解质溶液

还原剂:H在负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H,与反应环境中的OH不能共存,要反应生成HO。负极:2H-4e+4OH=4HO。

氧化剂:O在正极;得、降、还,由于反应环境呈碱性,所以用2mol HO结合2mol O生成4mol OH。正极:O+4e+2HO=4OH。

(2)HSO作电解质溶液

还原剂:H在负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H负极:2H-4e=4H。

氧化剂:O在正极;得、降、还,由于反应环境呈酸性,所以用4mol H结合2mol O生成2mol HO。正极:O+4e+4H=2HO。

练习:甲烷、空气、燃料电池,写出分别以KOH和HSO作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二)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阴极和阳极都不参与反应。即为惰性电极,还原性强的离子或者分子在阳极上失、升、氧,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强的离子或者分子在阴极上得、降、还,发生还原反应。

例4.分别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

解:(1)硫酸溶液

根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水电离出的OH在阳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阳极:2HO-4e= O+4H

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硫酸提供的H在阴极:得、降、还,对应的还原产物为:氢气。阴极:4H+4e= 2H

(2)氢氧化钠溶液

根据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氢氧化钠提供的OH在阳极:失、升、氧,对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阳极:4OH-4e= 2HO+ O。

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水电离出的H在阴极:得、降、还,对应的还原产物为:氢气。阴极:4HO +4e= H+4OH。

2.阳极参与反应,阴极不参与反应。此时阳极为金属,金属阳极失、升、氧,生成对应的金属阳离子;阴极按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如:电解法精炼铜的电极反应式。

(三)研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正极反应还可由原电池反应减去负极反应直接、迅速获得。

阴极反应还可由电解池反应减去阳极反应直接、迅速获得。

篇4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流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分析化学的学习效果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习题的解答,解题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也许你会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内容听得懂,习题却不知如何入手,公式背了不会用,或是做题效率低下[2]。简单点说,就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较少,也许基础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少知识的灵活性运用[3]。本文以“络合滴定法”习题为例,从逆推的思考角度探讨了《分析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

一、探讨《分析化学》习题解题技巧的初衷

每年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各种公式、理论掌握的基本到位,但对习题的解答技巧和速度还很欠缺。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课后习题分析和解答的能力;为了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技巧的看法[4]。让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考虑从逆推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解题方法出发,让学生获得思考问题方法的启迪,以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真正达到有效地开发智能,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1]。

二、灵活解题,重视科学方法的启迪

如果说解题技巧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思想,那么理论知识与技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为依托。没有知识的支撑,解题技巧就是空壳子;没有技巧的运用,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意义[5]。我们应该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

不论题型如何,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与前提,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审题技巧一般首先是初步了解题目全貌,知道大概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其次要再细读一遍,注意题意的层次,对一些关键的地方,要“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确定理解透彻;最后将平时所学知识与题目要求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6]。

2、全面析题

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来找出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和提供的条件的联系。详细分析它们与哪些理论、公式和物质性质有关,并将这些理论、公式和性质一一罗列出来,逐步找出要求解答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案[7]。

3、开拓思路

有些问题,可能从正面直接入手,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开拓下思路,考虑改变入手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往往就可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新的发现,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8]。下面,我将从逆推的角度以“络合滴定法”中的习题为例说明改变思考角度的解题技巧。

例如:浓度均为0.0100 mol/L的Zn2+,Cd2+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KI,使终点时游离I- 浓度为1 mol/L,在pH=5.0时,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等浓度的EDTA滴定其中的Zn2+,计算终点误差。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直接入手,可能会不知所措,不妨考虑一下逆推的方法。先从终点误差的公式出发:Et=(10pZn'-10-pZn')/(cZnspK'ZnY),发现pZn'和K'ZnY都是未知数,从公式pZn' = pZn'ep - pZn'sp可知,只需计算出pZn'sp即可计算出DpZn';而pZn'sp = 1/2 ( lg K'ZnY + pcZnsp) ,发现只有K'ZnY是未知;再根据公式lg K'ZnY = lgKZnY - lgαZn - lgαY = lgKZnY - lgαY ,计算出lgαY可知lg K'ZnY;最后根据αY= αY(Cd)+ αY(H) -1,从题目已知条件及副反应计算公式,可计算出αY。就这样以逆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就可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有时在你面对题目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妨开拓下思路,从逆推的角度考虑一下解题的方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解题技巧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生涯当中必须掌握的本领,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才可以让你在日常的解题当中事半功倍[9]。各种习题的解题技巧不胜枚举,什么样的题目用什么样的解题技巧,需要我们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并时常通过习题训练,加深自己对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提高自己解题技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珩.“中学化学解题技巧”课程开设探讨[J].化学教育,2005,1:42-44.

[2] 林丽娥.物理习题评析中解题技巧的渗透[J].物理教学,2014,5:44-46.

[3] 王肖秦.初中化学解题技巧例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2:84.

[4] 陆光.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4,71:64-65.

[5] 王志伟.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助推学生能力提升[J].解题技巧与方法,2013,5:77.

[6] 潘文德.以退为进,灵活解题[J].新课程学习,2014:71.

篇5

高中化学采用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学难度虽有所下降,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却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虽然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却更加宽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化学知识,在这些繁杂的知识面前,许多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化学解题方面,学生没有多少方法,更谈不上解题的技巧,因而其解题的能力非常的欠缺,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为此,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欠缺的原因,我认为有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个方面。

教师方面,由于新教材的使用,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许多化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传授,而片面地去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自学,并美其名曰“这是完完全全的素质教育”。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由于现行课本中几乎没有解题技巧的专门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去探究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少部分学生虽然从一些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的原因或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的缘故,仍不能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造成上述后果,实际上是我们教师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殊不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如解题分析方法、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技巧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基本上还不能独立地进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他们离不开教师在这方面的详细指导。因此,在化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切不可放任学生自行去寻找和总结,否则,将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无法提高的局面。

学生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属于娇生惯养类型,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都很差,因而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并加以归纳和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既懒于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也不善于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归纳。许多高一、高二的学生,都很愿意使用一些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甚至是停留在初中水平的方法。他们认为,使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简单,虽解题的过程、数据的计算都较为繁琐,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是一件易行的事情。而使用解题技巧,虽解题的过程简单,数据也非常的简化,但由于思考、分析的困难,解决同一道题目,对他们而言,用常规的方法和技巧性的解题方法所花去的时间相差无几。因而也就不愿意去进行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发现、归纳、总结和提炼。而在各种考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同学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解题速率太慢,有许多能做的题都没有时间去做!作业根本做不完。殊不知,在各式各样的考试包括高考在内,命题人所选择的题目或编写的试题,都有许多是必须通过技巧性的解题方法解决的。若用常规方法去解决,虽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时间将无情地流逝,整张试卷将无法完成,高分也就失之交臂。对于学生而言,提高解题的速率,是他们非常渴望解决的一件事情。而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他们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解题速率的有效方法。这是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目前的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化学解题方面缺少解题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教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思想上、行为上存在与解题方法相对立的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觉的掌握好的巧妙的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也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解决。

篇6

一、中考化学中小专题复习的注意事项

在中考化学复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促进复习效果的提升。首先需要把教材作为最主要的复习资料,在对教材复习的基础上借鉴一些专题资料,例如试卷、复习提纲等,更全面地复习专题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问题的探究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实验作为主导的,因为实验中的探究性与化学科学的特点比较相适应,所以在中考中对这方面涉及到的体型比较多,所占分值比较大。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全书中的内容,基本上最常见的包括碳的化合物性质、合金成分、催化剂反应、空气的成分、水的组成、离子性质、灭火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的定律等,要对这些方面的实验和资料进行重点的阅读和掌握。

2.要提高自身的解题技巧,学会举一反三

在复习时一般教师会促使学生做大量的试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做题技巧,把握做题方法。当然在做题的时候,不可盲目,要通过一道题学会一个类型的题目做法,也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第一步,需要多做一些基础题型,在对某一个转体知识点复习之后要可以从内涵上掌握它,能够理解、应用并熟悉。每一个专题所做的题目的数量没有必要过多,但是一定要做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第二步,做强度较大的题目。这一步是复习做题的重点,也是中考考试中的重点。这类的题型往往是包含了几个基本知识点,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当然题型也略有复杂。第三步,要做一些综合性质比较强的题型,也就是做难题。这一步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做这类题型的时候要多结合一些资料,把解题的各种方法相互混合在一起,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注意把握好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

3.夯实基础,回归教材

在对基础题和难题都掌握好的情况下,要回归教材,多读教材上不太熟练的资料。第一,要对教材中讲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基本学习中提炼出来深刻的化学原理和概念,要把各种题型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点。第二,要强化记忆,学会融汇贯通,对那些注重记忆性的知识点,做到心中熟练,能够灵活运用,例如:化学式、元素符号、金属活动顺序、性质反应、化合价、溶解性、物质颜色等。

二、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的策略

小专题复习的方法有很多,在众多复习方法中需要掌握几种最基本的应考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来相关的技巧。具体应对中考考试的策略有如下几种:

1.要对中考考试中某一专题的考点进行明确做好试题复习

一般来说,明确考试要求就是要多关注历年考试中各个类型试题分值的变化,看准方向,促进复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考化学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试卷结构、考试性质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得出来,基本考试要点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依据要对历年题型进行分析和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技巧。在掌握好技巧的同时要做好专题知识的特殊性复习。以下举例分析说明:

(1)对化合物、元素、单质等方面知识的复习方法:第一,采取纵向联系的方法,把其用途、化学性质、制法、物理性质、鉴别以及化学反应等串成一整个知识链。第二,采取横向比较方法,例如石墨、二酸三碱四盐、金刚石、三种气体等这样的方法,能够把记忆的条款减少,优化内容,促进记忆有效。第三,采取综合运用方法,通过对各个类型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归纳出来物质反应的规律性,并进行综合性的知识运用。

(2)对化学实验采取的复习方法:第一,要重点掌握好化学化学反应的类型、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第二,要把物质的性质作为中心,充分掌握提纯、除杂、鉴别、检验等。最后要对化学实验装置的用途进行归纳,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组成测定、成分推断、物质制备等。

2.要选好专题知识的记忆方法

相比较来说,化学课程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比其他理科课程要多,所以要学会一定的记忆技巧,促进快速记忆。对于那些纯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来说,虽然不需要一字一字的记忆,但是一定要清晰地理解,掌握其含义。还有一些知识需要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通过合理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使用效率。例如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酸碱盐等等化合物的溶解性质和规律等,都需要牢固地记在脑海中。记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需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对知识点“个性”和“共性”的把握促进以及的效果。

3.要对实验训练进行强化

实验在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探究实验、实验方案的改进和设计等。在进行练习和记忆的时候要尽量把事物的特征深化,做到联想丰富。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时,要尽力抓住失氧和得氧的特征对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反应等进行判断,做好区分。另外要从某一个实验的意境中去联想,例如在进行H2(或CO或C)还原CuO的时候,要把教师在讲课时的动作步骤、语言效果、生成物、实验现象等联想出来,这样更容易记忆CO、C、H2三种还原剂对CuO的不同反应。

4.要关注热点专题问题,学习和实际相联系

关注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学会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个方面是近段时间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选择一些与生态平衡、化工生产、能源和资源开发、环保、生活健康等相关的题目检验自己对化学学习的理解程度。

三、结束语

化学小专题复习在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学生要从自身学习的状况出发,做好中考前的复习,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一系列促进复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复习。

参考文献:

[1]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虽然高中化学的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这一节极为重要,但是这一节的困难程度确实也不小,我们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总是有很大困难,掌握不住技巧,导致学习质量、效率的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在做题以及考试上的压力[1]。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迅速提升,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化学的学习规律以及技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2]。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同样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总结,将学习中遇到的复杂东西简化,降低难度,重新分类总结,从而也就做到了对学习难度的降低。分类总结是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指的是,对非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大的统一的分类,在这个分类层次中,通过特征的不同的原理,在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别,而这些小类之间不论是在反应条件方面还是在反应物方面,必将会有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因此小类别的精确划分,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分类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这一章节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技巧,那就是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在任何的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化学学习中某些物质的反应进行仅仅需要接触到就行,但是还有一些物质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很高,例如有些需要高温高压,还有些物质在需要高温高压的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对强化反应条件清楚认知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不但更详细的了解了所学单质,还再次强化了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我们学生对于化学单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大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3重视实验的总结

详细的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另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针对化学学习而言,我们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利于的锻炼自身的注意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认真的做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比如玻璃棒、试剂、锥形瓶、烧杯等等。充分的对实验仪器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对这些进行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对反应过程的总结,对反应过程有清楚的总结后,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原理,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实验的差异之处,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便没有丝毫问题了。第三就是进行实验时对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4]。从反应物方面来看,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总结,对化学实验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同教材中描述的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让实验更加的具体、形象,我们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高中的理科学科中化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对物质分类总结,详细的对强化反应条件认知,积极的动手实验并总结,这样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那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不是问题了。在学习中不能盲目的效仿别人,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小部分,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这样做出了演示,对于其他的化学学习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苏瑾文.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11):117-120.

[2]孙铭君.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9):138-139.

篇8

2各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的技巧

以上各种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在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技巧总结如下:由纽曼投影式转化成费歇尔投影式时,先通过σ键的旋转,把交叉式构象转变成重叠式构象(这一操作不会改变构型),为了更形象直观,最好经过锯架透视式为桥梁,然后投影得到费歇尔投影式;逆推,也可以将费歇尔投影式转换成其它表示方法。

3构型表示方法的转化在立体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1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我们以碳碳双键上的加溴反应的历程为例说明构型转换在烯烃亲电加成立体合成中的应用[2]。

3.2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Cram规则)

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手性脂肪酮的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羰基直接与手性碳原子相连接时,Nu的进攻方向主要取决于α-手性碳原子上各原子(基团)体积的相对大小,Cram认为:与羰基相连的手性碳上,两个较小的基团在羰基两旁呈邻交叉式,较大的基团与R(H)呈重叠式。反应时,试剂主要从位阻小的一边进攻羰基。以(S)-2-苯基丁醛与甲基碘化镁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应历程为例[3],如图7。

3.3E2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本文以meso-2,3-二氯丁烷在叔丁醇溶液中进行消除反应的历程为例[4],如图8。

3.4氧化叔胺cope热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3.5由烯烃制备邻二醇反应的立体化学

篇9

一、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

尽管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察的知识范围并没有超出大纲范围,重点依然是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以课本为主,要让学生首先吃透课本,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课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和延伸。对于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仅仅记住内容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理清其中关系及应用范围和成立的条件,再以这些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复习相关内容,并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及科技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课本中有些基础知识较零散,不太集中,分散在相关章节中,在复习时应根据知识的关联性,运用网络图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组合在一起,构建成有序合理的便于记忆的知识体系,方便在复习过程中使用和重组。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点来说就比较零散,不方便进行运用,那么教师在总复习时可以调整复习重点,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理清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化学试卷发现,不同的元素之间应以不同方式进行归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高考的考纲中新增加了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并提高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完成所有实验内容,要补做实验,不让学生存在知识盲点。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或时间,教师起码应该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知晓实验的仪器、过程及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的编写。有些重点实验还应该重新演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前提,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用心观察。实验对于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不能忽视对实验的复习。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及在整个装置中的作用要了解清楚,了解仪器的多种功能及不同类型的仪器相同功能,有时一种实验装置可以产生多种气体,等等,所有这些都要逐一梳理,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表达,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实验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制备实验,性质实验,以及物质鉴别实验的方案设计,高考的题型总是在这些方面变来变去,考查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重视计算能力,加快解题速度

化学计算是化学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息量大且包含许多知识点,有较强综合性特征。但化学中的计算不同于数学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题目中给定的几个条件,有时还要找出隐含在题目之中的条件,运用各种方法,如关系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及差量法、极值法等才能进行计算,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第一轮复习时,可以按照章节编排的顺序,将有关计算的内容穿插其中进行练习,既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又避免集中进行计算练习时的乏味感。解题的技巧相当重要,但不能单纯谈技巧,只有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技巧可言,因此初次复习时最好从最常规的方法做起,等到熟练掌握之后再寻找快捷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只有熟练了才能生巧。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内容,先用最基本的方法计算,熟练了之后就可以简化为利用关系式法快速解答,快速得出答案。进入二轮复习时,就应该跳出章节的圈框限制,引领学生站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综合的眼光分析题目,利用各种计算方法快速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四、培养思维能力,优化复习效果

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优化复习效果。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梳理过程中应按照知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化学实验要精心设计,鼓励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的结果展开思考,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例题的讲解和分析过程应该留出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拓展自己的思维,寻找新的思路和解题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在复习时要提供适量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锻炼学生思维,但不要进行重复性练习,既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有些相关联的内容可以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型的知识内容,提高运用能力。例如: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就可以进行专题训练,既便于学生系统把握,又能提高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又如: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也可以进行专题训练,对方法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合理运用。

总之,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系统的复习工作,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及知识点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是对高三化学教师的一个考验。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寻找最有效的复习策略。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但不能钻牛角尖,大胆放弃偏题怪题,面对题海要能进出有度。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显然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各个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化学专业人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过分强调中考指挥棒的力量,初中化学围着中考转。中考是初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初中生面临着巨大的中考压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几乎都是围着考试转,中考考什么老师就重点教什么,学生就重点学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科学的意义。不管是老师还是初中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考只能影响命运而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化学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魅力是决定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三,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化学教师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中考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通常是教师搜肠刮肚的选题、出题、讲题,学生费尽心思的审题、做题、该题,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老师和学生都特别辛苦,但是效果往往不是特别理想[1]。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化学实验是不可取的。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的技巧

针对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本论文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方向研究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技巧,并重点阐述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技巧。只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化学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还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尤其是化学实验课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还要充分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初中化学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发生危险。老师在实验课之前就应该再次确认实验器材是否完整,实验器材是否存在潜在危险等等,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简单了解一下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在听课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二)初中化学课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重点,初中化学课课堂技巧可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的技巧。

第一,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创建一个宽松的化学课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化学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以慈母严父的形象出现,才能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

第二,重视化学实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是课标的要求之一。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科学实验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做化学实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讨论相关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名代表来发言,教师做出最后的点评,这种探究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2]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利用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好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我十分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就为大家讲解化学的神奇,并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究那个奇妙的世界,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三)化学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制力和兴趣。但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和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资料和平台;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初中化学教师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3];家长在家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观看化学类节目和书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论

总之,初中化学课将学生带到了科学的世界,让学生积极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十分重视这一课程,并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初中化学课的课堂效率。自从站在初中化学课的讲台上,我从没有后悔过,今后我将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