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1 22:02: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篇1

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训,使我对汽车发动机拆装以及实训室设备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培训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班级实训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实训安全操作流程,明确的分工,合理的安排实训时间以及实训内容,这对我顺利的完成一周的实训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式实训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实训安全操作教育,然后我在分组依次进行实训内容,首先我先整体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其中的一些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一些需要拆装实训的零部件,我首先做示范拆装,在示范拆装的过程中,我还要讲解其零部件的功用和要拆装时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拆装的先后顺序,并看好正时记号。

通过了这样的讲授方式,也使我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习的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讲一些实践操作的方法,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

本学期我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更要加强自身的各个方面应对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专门高职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职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拆卸、安装和调整发动机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够填写工作记录单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对发动机常见的机械系统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为贯彻《意见》方针,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如下:

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本课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种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生产及专业要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专用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借助维修手册、制定汽车拆装、维修、检测作业计划。按照拆装、检修工艺顺序和技术规范,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清洗、系统和总成的总体拆缷、总成的分解与装配、检修。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环保作业规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实施检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本课程16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训80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三、课程实施过程

理论课80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重点讲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为实训课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丰富了授课所用的PPT、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部分课时将发动机实物零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主要按照六步法进行操作:

1.教师演示。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实训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在演示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2.制定计划。根据实训内容制定出每次实训课的实训计划,同时针对发动机的各机构和系统制定出实训工作单,在课前将纸质版工单发送给各位学生。

3.分组讨论。将班级人数平均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接受任务计划及实训工单,然后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操作方案。

4.实施操作。按照计划、实训指导书及实训工作单的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

5.自我评价。在每次实训之后,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次实训课程的自我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内容、方案及总结、实训所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教师评定。在实训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检测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同时还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为例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厌草.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

[2]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12).

[4]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篇3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现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技术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学习在汽修专业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学生必须对这门课有了熟悉的了解,打好坚固的基础,才能对以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故障分析与诊断等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好的体会。并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互呼应。同时,该课程开设较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树立操作规范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运行与维修专业中专的教学中,之前都是通过《汽车构造》和《汽车维修》两门课程分别进行发动机的构造知识和维修知识的学习。后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要求,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整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的找到工作岗位,如果学校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汽车发动机维修任务”为前提,以“汽车发动机系统、机构或维修”为线索,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分析

1.改进教学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汽车维修与一般的机械操作工不同,汽车维修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故障判断排除方法进行学习,但是实际上碰到的更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在汽修专业起着很重要的连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理论枯燥而荒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学习。在课堂上对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讲解时,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失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以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抽象理论变得直接和生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触,也提供了学生进行理性分析的机会。(2)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各种动画演示材料的使用,活泼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为认识运动和变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的学习热情。(3)采用汽修专业教室。既是理论课的讲台,又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实训和理论的教学和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边听边看,边看边做。这样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巩固。(4)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依托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对外的技术服务和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市场和网络,不断更新和改进所学的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把汽车发展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把切身的修车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2.实例讲解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在对发动机理论知识教学讲解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的安排,单纯的对发动机进行介绍认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教师要想学生好好听讲,认真学习发动机的理论知识,吊住学生的胃口是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能事先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车型,从学生的喜好入手进行教学,从学生喜爱车型发动机的系统和原理具体讲解到整个发动机的知识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下面我们以丰田5A发动机为例:天津一汽威乐3厢(威志)以前就采用丰田5A发动机;5A是发动机的简称,按照丰田的发动机代号体系,其全称是5A-FE。1.5的5A-FE是丰田的日本版丰田花冠第六代(1987-1991)中后期、第七代(1991-1995)和第八代(1995-2000)的主力配置发动机之一。(同时还配置有1.3的4E-FE 和1.6的4A-FE。)这款发动机机械结构基本是:水冷式4冲程4缸16气门电喷式汽油机,闭环多点电控燃油喷射。5A排量:1498ml;动力输出方面:最大功率:68千瓦,最大扭矩:124Nm/3200rpm(3200转每分时达最大扭矩124牛顿米); 5A出现最大扭矩的转速相较比较低,表现为低转下动力性好,符合中国人得驾驶习惯。这款发动机是“丰田”品牌,虽然技术平平,但在国内生产使用了很多年,其优势是技术相较成熟,可靠性能高,耗油低,维护方便等。

3.加强实训

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与未来将要工作的地方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应当建立相互依托、共建双赢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每学期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业去进行参观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未来将要从事职业具体的工作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在现场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拉拢企业为学校专门提供实训工作台,实训教室和实训设备,课程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培训。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将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减少学生角色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和不适应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洽。

4加强学生技能的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每个大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考到什么水平就给予相应水平的等级和成绩,把学生成绩的层次拉开。 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我要学”的主观意识支配下,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面前就不会退缩,主动找老师找学生求知,从而使学到的知识会更牢固。 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不仅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教师也能通过考核不断总结出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参考。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技能考证与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的有压力、有动力,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分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机构配件进行检测与维修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加强职业意识,为毕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0期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29-01

前言: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实践能力,改变传统以教师、教室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视野,让学生们了解发动机的名称、形成、用途等原理。并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做好发动机构建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可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资源的建设

1、实现基地建设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了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的教学课堂中。近几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发动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以汽车发动机为主题。学校将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课桌与丰田轿车V8发动机、大众轿车JR发动机、飞轮、机体等多种零件软件相结合,并在教室内形成一种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用于对学生们的实践、生产教学,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工学互相交替[1]。由于在校内实训学习过程中,将发动机进行模拟,学生很难了解真实的发动机设备。对此,学校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期、科学、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的发挥作用。做好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形成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成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需要规定一些新进大学生必须要在实训基地岗位实习一年,并通过技能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走向讲台。比如说,该校汽车维修专业共有15名教师,其中有8人获得汽车维修专业技师证书,7人获得汽车高级维修证书,在这其中只有7名教师成为了高校的汽车维修高级平考评员;同时,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需要保证教师可以进行互帮互助,并将理实一体化教师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师之间才能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2]。

3、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向学生展现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学生,自主训练。同时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时。需要将教学课程划分成多种科目,再将科目划分成任务。比如说,教师在将汽车发动机与构造的课程中,需要将该课程进行分割:(1)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工作、维修工作共同使用;(2)汽车的配机器结构的使用与维修工作;(3)汽车汽油机燃油的组成结构、使用步骤、维修工作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益[3]。

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二者之间互相通融。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边讲知识理论边讲发动机系统、零件的实质物品,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直接的让学生们了解发电机结构设备,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发电机的构造勾画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4]。

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教学课程迈向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学习指南等内容都可以上传到对应的教学网络平台,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5]。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进行活动,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丰富学生们专业知识水平。

总结:本文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教育人员加强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秋琴.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广西教育,2013,23:151-152.

[2]王功,王文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16,09:69-70.

篇5

引 言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主干专业课程,涉及了汽车发动机所必备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脱节,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培养。所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练习;教学内容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动手活动,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都不会很强,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俗地理解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新整合给类教学资源,体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的特点,从而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学会知识为中心转变;从以课本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普通教室为中心向以专业教室、实训车间为中心转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企业行业的调研确定教学中的工作任务,体现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创建最适宜的学习环境,把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各类相关知识得以掌握。

3、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

3.1课程内容的选择

结合汽车维修、制造、生产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和优化,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为核心、发动机装配工艺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工作任务中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知识与装配工艺的有机结合。

3.2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具体实施将课程划分为8个教学做模块和一个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采用启发、提示、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现场演练、边讲边做等教学手段;采用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并用的考核方式,采取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见表1。

4、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做保证才能实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创建多功能实训车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8个教学做模块均来自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汽车发动机各个系统的维修工艺和检测工艺,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才能实现。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原来单一实习车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教学及实践硬件设施,开发出具有集教学和工作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车间,满足了本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4.2要有良好的“双师型”队伍

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及维修检测装备,能胜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和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配合专职教师更好地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4.3合理整改课程内容,编制校本教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有机地组合和统筹安排,必须以所规划的8个教学做模块,以学生够用、能用为原则,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编制自己的校本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5、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在保证理论基础知识学扎实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于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能够结合企业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41-0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中,一般是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此时学生通过在第二阶段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专业课的学习,己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由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自身特点,在实验教学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时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使之符合企业的要求。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实训时间偏少、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学生实践能力不高等。

(一)实训时间偏少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应实操时间偏少。从教师对相关实训课题进行形成性考核的结果看也证实了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未掌握或基本掌握教师针对相关实训课题所要求应掌握的基本慨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训课为例,主要表现为: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不全;②检测时,对检测仪器的选择及检测方法存在不足;③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深等。造成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学时(学分)的限制。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不论是通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是一定的,或者说这个学时在一定时间及较长一段时间是不变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训课时间进行优化。

2.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从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开设了的汽车相关专业在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的现状看,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非重点专业或不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另一类是汽车相关专业在所属高职院校中是重点专业或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的,前一类的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少,而后一类实训设备投入和硬件建设较好,显然这种比较是相对的。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前一类还是后一类,都会面临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高职院校中每班学生人数与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设定之间所谓的最佳配置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本校的实际,为了让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时间和参与时间,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改革和探索。例如:同时开出不同的实训课题,增加实训工位的数量;通过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过程参与和本人实操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在课程规定的学时分配时间内掌握或基本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即便如此,因实训设备和实训工位的不足造成的学生实操时间偏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二)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既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保证,也是学生未来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尤其在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的地位是区别与各中职技工学校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对本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学习质量,特别在检测方案(工艺进程)制定及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所起的作用理解等方面显的尤为突出。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

近几年由于整体生源下降,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增加。客观严肃的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困扰仍应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认真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看,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大学学习期间混时间的学生,也严重浪费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反应实操时间偏少的问题,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反应更加突出。

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专业课实践教学补充作用

高职院校中,开放性实验应是一种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开放性实验室应是学生在完成正常学分外的一个提高自己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平台;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补充。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例如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应是通过对相同或不同的实训课题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对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单件检测和在车检测的步骤与方法,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折,进而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需要实训设备和时间作为保障的,通过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知,实训设备和时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保证的。而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对上述的不足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实验课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实操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打好专业课基础必需的。但对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高自己的上述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练习,此时的主体是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开放性实验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六个环节:学生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填写实验申请单―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认定―学生完成实验课题―撰写实验课题报告―专业任课教师评价。

1.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开放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次开放性实验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验课题的主要特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综合性实验为拓展。所似拟定实验课题应验证性实验为主。专业实验课学生在拟定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时应包括:实验课题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所需的设备、实验的步聚与方法及撰写实验课题报告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学生拟定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专业任课教师应认真审核,这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本次实验课题内容的重要保证,在审核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以讨论的形式来补充完善为宜。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由专业任课教师签字,学生提交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部门。

3.填写实验申请单。实验申请单其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所需的设备、申请实验时间,承接实验室的确认时间、专业任课教师签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签名等,并且还要留下申请者的联系方式。实验申请一式两份,实验室和申请人各执一份,实验时学生凭实验申请单进入实验室。学生需按确认的实验申请时间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应有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

4.完成实验课题。学生在按要求完成上述工作后,应认真按专业任课教师审核后的实验课题任务工作单及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完成实训课题。

5.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真撰写实验课题报告,认知自己在动手能力、理解和分折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提高或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6.教师评价。由于本文把开放性实验定义为新兴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把开放性实验室定义为学生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平台,所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可记入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综合成级部分。

四、目前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的问题。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室在高职院校中是把它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以及作为正常实验教学的补充的这个层面,还是把它定位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个层面,还是有很大讨论的空间。因为他与普通本科院在学生结构、所开设专业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好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享素质和基本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技术工人)及实验课题属性(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等方面都不同。本文认为第一种层面的定位较为合理。

2.实验室管理问题。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开放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实验对象的多层次和多专业等许多问题。开放实验是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对较为分散,这样给实验室的安全、有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存在较大差异,而开放实验中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或引导的力度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使得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任务重、难度加大,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消耗品领用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3.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问题。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基于此,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全面提高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此外,还涉及到指导教师的酬金问题,由于实验过程的开放时间一般为课余时间,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应适当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报酬,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五、结论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是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教师所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到开放性实验室这个平台中运用和验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锻炼其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正常的实践教学中有作重要的补充作用。鉴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难度,这项学习活动可以先从学习态度端正,想学习的学生开始,循序渐进,不断的总结经验,使这个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平台逐渐被广大学生接授和积极参于,这对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使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这也对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和挑战。[1]

在我国,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必须要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开设汽车企业所需课程。其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

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 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制作工作计划,并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对发动机电控进行检测与排故能力。在教学上,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融入先进企业文化; 这样才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维修精英人才。[2]

二、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1. 以“项目单”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项目单”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项目单”的填写能够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项目单的编写中,都是以真实的汽车企业工作场景为工作任务,并且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它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积累知识而学习,改为让学生解决有范例意义的真实的工作任务而学习。

3.2 以学生为主体,工作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项目单”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与排故能力。学生在“项目单”的实施中经历明确任务、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馈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建立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在工作系统化过程中,获得显性和隐性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理论知识讲授,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

三、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下面以传感器检测(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例,来阐述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教师要提前对本项目进行课前准备,包括故障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相关理论知识准备,以及课堂上会用到的各种相关检测仪器及工具的准备。主要包括万用表、温度计及水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及配套的实训台架和维修手册。同时对用工具和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实训知识的准备。

第二步:课堂实施

本课程主要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地思考任务、独立地制定计划,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做出决策;然后独立地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学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3]

资讯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故障,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由此来导入关于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也可以通过专业书籍或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和课程相关理论知识

决策

教师根据上课人数,将学生平均分组,每组6-8人,以小组方式,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任务并进行决策,确定小组负责人及各工作责任人。

计划

制定决策结束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学生仍然以讨论的方式,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查找维修手册,找出各传感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和相应操作步骤,制定出本项目中的工作计划,实施步骤。教师要一一进行审核并点评,找出其中的漏洞,让学生加以修改和补充。

实施

在实施之前,教师要将工作的注意事项提前告诉学生,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按照相应步骤进行传感器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写至项目单中。

检查

可分为三种检查方式,自检、互检和教师终检。首先,完成工作后,小组成员内部进行检查,是否有漏洞和没有完成的工作。然后小组于小组之间再进行互相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工作完成情况,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终检。

评估

教师在此阶段,对各小组填写的项目单进行评估。并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

第三步 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教室的整理和工具的归位,卫生打扫等。

参考文献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崔志华、赵向阳。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9月

[2] 孟国强,刘越琪,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92-96.

篇8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下面以正时皮带的更换为例,怎样在发动机实训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的设计

正时皮带(Timing belt )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正时皮带属于橡胶部件,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加,正时皮带和正时皮带的附件,如正时皮带张紧轮、正时皮带张紧器和水泵等都会发生磨损或老化。因此要定期检查、更换皮带。一般在车辆行驶到6万~10万公里时应该更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给客户进行正时皮带的检查与更换任务,因此,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检查汽车发动机的正时皮带及其相关部件,还要掌握其更换的正确方法,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课程以一辆行驶6万公里的现代伊兰特轿车,需要更换正时皮带作为课程的导入。首先通过PPT介绍所需更换正时皮带的汽车的基本情况,介绍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的使用周期,当它出现问题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的相关知识内容,如什么是正时皮带,它的作用是什么等知识,同时展示与正时皮带相关的部件并做介绍,接下来介绍更换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所需的工量具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归纳总结要表达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这样做是解决实际维修中的什么问题等。

知识介绍完成后,老师先给学生做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操作示范,边操作边详细讲解相关部件的知识内容及检查维修的方法,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正时皮带及相关部件,然后学生依据制定的项目方案完成相关的实训操作任务。操作完成后,可以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整体评价,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给学生以信心。教师在示范和学生在实训时,一定要时刻贯彻6S管理,规范操作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项目教学的组织

1、进行分组。本课程的项目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完成项目计划。在课前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及学校的实训条件来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一个小组5-6人,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作为项目的技术总监,先培训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对各小组进行实训分工并指导实训操作。

2、明确任务。派发检查维修工单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了解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的目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实训内容及要求等内容。

3、确定实训操作步骤。各小组围绕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项目,由各组组长分配工作任务,设计制定本组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的方案。方案要形成书面的文字,并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各组,指导检查任务书的制定情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

在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围绕该项目的任务展开,按照制定的工作步骤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查,指导学生完成此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相关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方法及基本维修技能。让学生最终达到能对汽车正时皮带进行检查及更换的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项目教学的评估

首先由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做本组设计方案的优化总结,时间2-3分钟;然后由其他小组推选代表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小组制定的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操作步骤合理性、注意事项和6S管理的要求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要到小组,要到个人,以鼓励为主。

五、项目实训的评价标准

每个实训项目的完整操作都有一个评价标准或评分标准,让学生能对照标准,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以便下次改进,使其不断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汽车正时皮带的检查更换操作进行评价。1、安全文明2、安全文明生产3、工量具准备与检查4、正时皮带拆卸5、正时皮带更换、安装6、工单填写

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项目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书本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把教学项目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起来,实施情景教学,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86-01

一 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来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复杂而系统,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就内容进行讲解。我校本专业整体的实训条件不是很好,校内的整车及发动机台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汽车的硬件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型的车,那么学生虽然经过实践学到了一定知识,但却不一定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教学方式来看,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加以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基地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从国内研究来看,很多名校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同济大学于1997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功能的“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山东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学校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从国外研究来看,德国“双元制”是国外实践教学贯彻较好的国家。所谓的双元制是指受教育者要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简单来说,其本质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国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中较好的一种模式。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他们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做法,结合我校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三 研究方案和初步认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1.研究方案

第一,系统总结当前我校实训条件。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和当前我校的实训基地场所,就针对实训条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学生关于实训基地的意愿。在对客观条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以汽车制造与装配1201班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心中理想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内容的分析进一步为实训基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采取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结合之前的实训课来看,部分学生将实训课当做是放松的课,脱离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师管教,装模作样地学习,只有当老师过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看看车。这样对实训课的认知不利于实训基地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重要性”“如何强化实训训练”等主题开展座谈会,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

第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第三,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从校内实训基地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校内实训工作。(1)认识观察实训。认知观察实训主要采用开放式或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设备、设施的各部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如汽车的构造都包括什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汽车这一实物为观察对象,了解汽车构造。(2)演示操作实训。演示操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有关硬件设备或者装置来演示某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如汽车检修,对如何检查汽车某个部件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演示操作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77-02

岗位能力,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岗位能力鉴定定级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省、市)的考核,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后,所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基于此,针对汽车类《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开发必须按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类型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设置。

一、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一)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梳理发动机电控检测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

汽车维修工对职业的定义为: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对其职业能力特征的表述,见表1。可以看出对该工种的从业人员学习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应加强训练。

表1 汽车维修工职业能力特征等级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的中级技能等级,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诊断和修理类别技能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基础,见表2,高级技能等级对汽车电控发动机诊断和修理类别技能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基础,见表3。从两张表中可以看出,职业标准针对发动机常见故障和疑难故障排除应具备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表2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级)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方面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汇总表

表3 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中级)解决发动机疑难故障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汇总表

(二)走访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分析和整理发动机电控检测维修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南京11家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进行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汇总后,相关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能力要求比较高,希望毕业生能零距离与工作岗位对接,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一揽子解决电控发动机各类型故障的能力。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应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以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维修为主线,配套相关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内容,将能力培养汇总为以下三点:

1.电控发动机故障初步判断,构建检修流程的能力(能力1)

对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仪器检验法和人工经验检验法,确定故障诊断分析的大方向(集中在发动机的某个自系统中),据此能制定出后续检测诊断的流程。

2.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测量和测量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力2)

根据故障初步判断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测量。首先,做到检测仪器设备选用正确;测量方法正确;数据读取正确。其次,综合多个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更为精准的判读。一是与初步判断吻合,找到故障的原因;二是初步判断,根据测量的结果重新分析故障的原因,制定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检测诊断流程。

3.传感器、执行器拆卸、清洗、装配、匹配的能力(能力3)

拆卸、清洗、装配、匹配传感器、执行器是电控系统故障排除的执行部分,操作的正确可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与安排

(一)针对能力1设置项目

以电控发动机怠速游车故障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实训中的帕萨特轿车发动机有游车现象,EPC灯不良。在实训情景通过更换一只热膜上有污物的空气流量计设计故障。

2.知识准备

学生起动发动机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教师进行引导,将意见集中为喷油器喷油量控制不精确对发动机怠速工况的影响。发动机喷油量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进气量(空气流量计检测)和对应工况的空燃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两个知识点。

3.任务实施

意见集中后,学生分组制定后续检测诊断方案(读取空气流量计数据流、测量工作时波形),并实施。

4.技能拓展

通过更换一只无故障的空气流量计,发动机游车现象排除,分析对比故障排除前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验证空气流量计在发动机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针对能力2设置项目教学情景与实施

以空气流量计波形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空气流量计波形分析的教学情景选取与上例相同,要求学生使用数字示波器测量空气流量计输出波形。

2.知识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回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学习的空气流量计的结构与测量空气流量计原理,教师引导并总结正确波形的基本形状,讲授和示范数字示波器测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

3.任务实施

学生分组使用数字示波器测量空气流量计输出端波形,并进行图形保存或打印空气流量计输出波形,再组织讨论,得出空气流量计输出信号波动小,可能是空气流量计遭到污染造成发动机游车故障的结论。

4.技能拓展

分析发动机怠速高故障,是否是空气流量计过分灵敏造成的。

(三)针对能力3设置项目教学情景与实施

以空气流量计热膜测量装置清洗为例进行说明。

1.教学情景

空气流量计热膜测量装置清洗与上例相同,要求学生拆卸空气流量计,进行清洗操作。

2.知识准备

教师设定一个议题,空气流量计有自清洁功能,为什么还会造成热膜部分被污物包裹呢?分组讨论,学生制定空气流量计拆卸和清洗的操作步骤和有关注意事项。

3.任务实施

关闭点火开关,根据空气流量计线束插头的形式,拔出线束插头,拆下固定卡箍,取下空气流量计,认真观察空气流量计内热膜部分被污物包裹的状况。使用化油器清洗剂清洗污物,待吹干后装复,起动发动机排除故障。

4.技能拓展

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线束插头形式,总结拔出插头的若干方法。

三、课程建设成效

首先,通过项目课程开发,构建贴近岗位和生产一线的项目,以教学情境为驱动,以知识准备为引导,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技能拓展为延伸,学生在理论方面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动手操作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课程项目内容后,参加顶岗实习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能力实践教育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培养高等职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敬业的职业道德。

最后,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到了技能,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成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6).

[2]孟国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