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15:2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逻辑思维培训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样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期望经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仅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一样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可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我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期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明白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2《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经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我,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我。其实说与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与写好并不容易。
在我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他对我的感觉不一样于其他书籍,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每当看到有重点时,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我在工作上的运用。《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明白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以往我的语言思路便总是喜欢把要说的主旨放在最终,而在之前用了很多铺垫,弄到最终反而让对方感到不厌烦。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可是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本事很有帮忙,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与语言本事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一样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一样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资料,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与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到达的目的。
另外,《金字塔原理》还强调,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贴合以上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由此可见,思想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真正动笔写,其实就是把你的逻辑思维,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把你的思考理解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已经成竹在胸了。写之前的材料组织与与构思才是写作的重头戏。所以在写作之前,请先动脑好好思考。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我。同时也感激《中国会计视野》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会计同行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财务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忙作用,对工作水平与业务本事的提高亦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3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资料说什么、怎样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金字塔帮忙到达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理解、记得住。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所有权威的理论、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搭建、怎样清晰地展此刻我们眼前的;怎样思考、怎样梳理逻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界定问题,怎样经过结构化分析,建立诊断框架、逻辑树,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并抛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从思考、分析、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的逻辑,经过文字、PPT怎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并准确地传递出去。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资料自上而下,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内部结构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任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并且横向的逻辑关系仅有演绎和归纳,任何布局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最终都会归于这两种逻辑关系的任一种。归纳的逻辑顺序有三种类型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任何表达的逻辑合理性都能够用任意一种逻辑顺序来检验,如果不贴合就需要验证各组思想的归纳是否相互独立、或完全穷尽。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的部分精华,应用金字塔原理重新梳理后,我做了思维导图,重新构建了属于我的“金字塔”。总之,实践出真知。通读全书后,寻找各种机会刻意训练自我的金字塔思维,不断反馈并归纳总结,这才是提高的关键要旨。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4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与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资料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本事。
对于逻辑思维本事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可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资料。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与与演示的逻辑(也能够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所以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向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一样的时期和不一样的国家,一向坚持畅销。
经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能够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资料。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头几层。可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能够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资料,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与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与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58月1日,托管团队共同观看了金字塔原理的视频讲座,讲座首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写作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虽然视频时间不足两个小时,但却让我收获很大,异常是原理中的TOPS原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瞄准观众
换位思考是行文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视角、结构、立场等核心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往往在未清楚观众需要的情景下就开始动笔,在洋洋洒洒之后,对方却不知所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思路,仅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才能到达有效沟通的目的。
二、周延完整
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如何完整的表达自我想表达的意思,观点之间既不重叠又不遗漏,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领导常说的“层层推进、娓娓道来”既是一种表达上的方式,更是一种逻辑上的要求。而逻辑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勤于思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三、掷地有声
掷地有声,我的理解就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到达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对所叙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分析本事。现阶段,我需要锻炼的是准确的阐述问题,至于恰到好处的解决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言之有据
二、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在翻译界,“信、达、雅”是人们首先想到的翻译标准。对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译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还要把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科学研究前沿工作,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译者要有扎实的英语阅读能力、丰富的科技知识,并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
1.准确无误译员应该对原文进行语言与专业分析,吃透原文,对译文内容不断推敲,确保译文简洁明晰、准确到位、忠实通顺,并与原文风格对应。原文与译文应该具有等价性,即信息是如实转换的,同时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原文信息。
2.连贯通顺英汉语言在词汇与结构上有较大差异,译员除了要把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式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外,还要具备科技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快速的逻辑思维能力。译者要把握科技英语表达特点,注重逻辑缜密,使译文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译文上下衔接应流畅通顺,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3.科学规范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简练无误、客观真实。科学规范的术语表达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与可信度。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不同于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译员不能天马行空地自由翻译,也不能发挥主观想象,而应该用心钻研,熟悉科技英语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用词规范。
三、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料的频繁交流,科技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这就对大学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很多高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但由于教师基本都是文科出身,对科技知识了解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社会对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能够胜任科学资料、合同与技术会谈等的翻译工作,由此看来,学校科技翻译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1.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邀请理工科专业教师任教,传授科技专业知识,同时为老师提供机会,进行相关科技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教材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首先利用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难度稍大的专业论文增加学生的科技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翻译训练中。教师实施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翻译训练,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与切磋,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互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国际会议与报告讲座,积极参加翻译公司的实习,负责一定量的科技翻译工作,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翻译机会与环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面对不同企业,究竟如何对营销人员对症下药的培训?面对不同营销人员,又如何作出让感兴趣、感觉有用、有效呢?
关于培训方面一个小小误区,数年来一直缠绕着我:培训的时候反映好,培训的效果就一定好吗?但是要清楚,如果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总是反响不好,那么培训师又还有什么前途呢?培训师为了现场气氛,为了企业的满意度,造成现在的培训过程基本上就徘徊在:案例、经验、故事 、游戏、互动、口号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或总结。在这样的一个培训课程中大家究竟学到了什么,究竟有多少知识能够得以运用,没有人去思索。企业培训组织部门要么埋怨“所找非人”,培训师不合格;要么埋怨营销人员学习能力太差,不能学以致用。
其实,讲师在做销售培训的时候,必须事前对受训学员做出充分的了解,把握他们的需求,知晓他们的短处,不能把自己包装犹如“明星”一般,脱离群众。这样一来,仿佛就是把自己片面的、局限性知识和经验,强压给求知的学员们。本人认为一个优秀培训师,必须要是个优秀的咨询师,如果一个培训联学员的需求都把握不住,就知道按照自己的讲义,按照自己的套路,按照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学员,无论当时反映是如何激情、激烈,事后难免留下“一场欢喜一场空”的遗憾。
人的大脑分两个半球:左脑和右脑。右脑产生的是感性直观的认识,左脑是理性逻辑认识。右脑是很容易对问题产生好恶,而左脑却必须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时间阶段。在培训时,制造的那些故事、案例、互动、游戏等制造气氛的情节,其实都是为了在糊弄或取悦学员的右脑,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个好评,至于学员学习后的应用效果如何,那是学员他们自己的事情。
据脑科专家分析:人的右脑是情感,模糊意识,感性思维,所谓的激动、冲动、热情等都是右脑所支配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营销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先是激动、再是冲动,最后懒得动的原因了。不过,人的右脑能力是很难通过培训来提高的,这是天性。人的左脑呢?左脑考虑的是需求、利益,逻辑推理,理性思维。所谓的深思熟虑、客观评价都是来自左脑的杰作。这就是营销人员在培训几天后埋怨企业选择的培训老师根本不懂他们的需求,培训就是“忽悠专家”,在通过不断的鼓掌、泪水、拥抱、呐喊、讲故事等表演的一场闹剧罢了。
参加实习律师培训已经一周了,今天上午在朝阳法院观摩了一个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这次真实的庭审现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律师,扎实法律知识基本功的重要性。现就此心得总结如下:
开庭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9年3月29日上午9: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法院
案由:劳务合同纠纷
基本案情:
原告:戚某某
被告:陈某
原告诉讼请求:1、结清劳务费用59300元;2、垫付费用49735元;3、垫付费用系借款,产生利息287元;4、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原告2018年6月入职,工作岗位是被告所在某部操作,月工资是18000元。2018年9月20日,被告在未提前书面通知情况下,单方辞退原告,尚未结清7、8月份工资,亦未偿还垫付费用,故提起诉讼。
被告辩称:不同意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1、原被告双方是合伙协议关系,并非原告所称劳务合同关系。双方签署的是《合伙协议》,协议约定了利润分配比例以及补足办法,原告工资由被告所在单位北京A公司发放。2、原告的社保由北京A公司缴纳,原告也在该公司上班,遵守该公司考勤等管理制度,故原告与该公司是劳动关系,与被告是合伙关系。3、原告垫付所有费用已实际给付,原告提供的所谓垫付凭证,只有票据,无其他证据佐证用于合伙事务或公司工作,故不予认可,产生的相应利息也不应由被告承担。
本次庭审适用简易程序。庭审过程为: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恢复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
个人心得总结:
此案件双方都有委托律师人参加,原告方是一名年轻的女律师,被告方是一名有口音的男律师。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双方律师在庭审过程中的表现。下面就谈谈我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意识到作为一名律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1、律师应有依据案件事实,精准、严谨运用法律专业知识的能力。
此案件原告方律师在被告方发表完答辩意见后,当庭匆忙变更案由为合伙协议纠纷。这种临时变更案由,改变诉讼方向,不仅会拉长诉讼时间,还会给当事人留下不严谨、不专业的印象。劳务合同,是双务合同,是指一方必须为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则必须为提供劳务的当事人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而本案中,双方签署了《合伙协议》,并约定了利润分配,我认为,就本案而言,如果变更为合伙协议纠纷,那么,显然,原告方无法再继续主张劳务费用。不知道原告律师是否在庭审前充分了解本案基本事实情况,认真考虑错此问题,突然变更案由,是否事后能够时候取得当事人认可,我觉得都是存疑的。所以,律师应在庭前认真分析法律关系,并确认案由,确定诉讼方向。而且,应该在时出具方案,告知当事人各个方案的法律风险。
2、律师在庭审中精神应高度集中,并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被告方律师将原告方诉求费用计算错误,后又在自己尚未结算清楚情况下,突然放弃发表此项答辩意见。后又在法官明确告知已经将其陈述的某个事实记入庭审笔录,其在法庭辩论环节又再次重申补充该事实,以至于被法官几次提醒制止。此事件让我更加清晰意识到作为律师,在工作中集中精力,培养缜密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杭州白冰为什么喜欢长尾关键词?
大家都知道热门词固然很好,但在优化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另一点,热门词在转化率上不如长尾关键更加精确。必如:杭州seo培训哪里好?杭州seo培训有哪些机构?杭州seo培训谁最棒?等等一系列的长尾关键词组成的问答,促使客户在学习seo的有个参考。
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知道,热门关键词不仅投入大,抓化率很低,风险也很大。从优化企业网站的角度上看,热门关键词也不是首要选择。做了热门关键词,花费周期比较长,也会导致网站排名不上不下的局面。单个的长尾关键词不会带来很多流量,但大量的长尾关键词优化上去也是不得了流量。
二、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尾关键词
1、网站定位确定长尾关键词
就拿自己的网站来说,做网站优化的肯定很多,另外企业也需要seo人才,于是乎就做了杭州seo培训。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百度第一出现了。
2、判断长尾关键词的价值
当时我在做这个词的时候,百度指数上显示几乎没有流量。没有流量不代表以后没有,再说哪些想学习seo的,估计后搜这个词。
3、着意对手选择什么关键词
中国有句古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看了这个词只有moonseo杭州分站在做这个词,不过目前moonseo分站已经成为个人培训的机构。虽然这个站是老站,但seo靠的执行力,照样可以超于对手的网站排名。
4、长尾关键词不易太冷
对于做seo的,seo培训,seo教材,seo博客,seo论坛这些词是容易让人想到的,也是最好的长尾关键词的延伸。不少做seo的会选择自己的称呼,比如:家家客seo,羽毛seo,像这样的词除非名气很大,不然不会有流量的,即使有也是知道的朋友搜索的。
三、站长如何挖掘长尾关键词?
1、百度下拉框和相关搜索,不少站长都知道的。杭州白冰以seo例,搜seo下拉框的时候,就会出现,seo是什么,seo优化,seo教程,seo培训等等长尾关键词。Seo的相关搜索
2、通过逻辑思维,站在客户的角度,客户对那些词容易想到。通过分析用户的搜索习惯,来延伸出长尾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创新新课程,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该课程日渐重要,让一般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发展其计算机特长,探究更深层的计算机理论和实用技术。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编程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现有信息技术教材侧重点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内容都是涉及office,flash等软件的应用,这些内容从小学到高中三个阶段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说道,没有新的知识点,让很多学生觉得乏而无味,所以造成目前信息课听课效率普遍不高的现象。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针对学有余力而且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建立相应的校本教材和独立选修课程,培养选拔计算机专业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2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参加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是由全国计算机竞赛委员会举办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每年的十月份举行。它属于全国五大奥赛之一,与奥数、奥英、奥物、奥化等竞赛获奖一样,成绩优异者将具有高考加分和保送的资格。信息学奥赛难点在于需要参赛选手不仅要有较强的数理思维能力,而且要将这些数理问题通过计算机的程序语言来完成求解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编程。从广西复赛获奖的结果可以看到,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成绩需要在200分以上(满分400分,4道程序题各100分)。要想在复赛中获得全国奖,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复赛中不仅要求考生对数理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而且还要熟练的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数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编程的经验,才能在复赛中技压群芳,取得好的成绩。
信息奥赛的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一下两大部分:
一部分属于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大学四年计算机重要课程的精华和重点,在多年的培训过程中,我将这些内容归纳并简化,重点突出,目的是尽量让学生既能学得轻松,又能便于理解。不足之处: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册,每次培训都是临时复印分发到学生手上,学生经常出现资料丢失和缺省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多多考虑教材的整合模式和制定规范,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另一部分是C语言编程。这部分是整个信息奥赛考核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初赛考核的选手,进入复赛后完全是上机编程。不仅要求选手具有较强的数理思维能力,还必须掌握丰富的编程经验和对算法的理解,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没有2~3年的编程经验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想在复赛中获得全国奖,必须要有一个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不断上机实践,反反复复研究算法编写代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信息教学和竞赛中还应该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因”才”施教。挖掘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特长生。
3 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从多方面着手,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教为生学,学为己用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参考文献
[1] 高铁刚,陈莹,臧晶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1.
引言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加,随着国内外在科技方面的协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还有专业英语,如机械英语、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化学英语等,均属于科技文体。科技英语翻译在科技成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无论是针对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的探讨,还是翻译教学中的翻译实训材料,基本都很少涉及科技英语,往往更加侧重文学翻译。这就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由于对科技英语特点及翻译技巧知之甚少,而出现错译、漏译、句子不通顺、表达不严谨等问题。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水平,引导学生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在科技文献翻译中的应用,避免学生毕业后与实际工作脱节。
一、科技英语语体特点
科技英语不同于文学文本,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它在遣词造句上讲究逻辑的条理性与思维的准确性。科技英语用词准确、简洁规范、陈述客观、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其显著特点有:被动句多,名词化结构多,长句多。
长句的大量使用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科技英语在叙述上真实客观、思维严谨、逻辑完整。在事实推导过程中,为了完整说明理论的来龙去脉,往往采取一气呵成的方式陈述,这样,从句叠加的复杂句式结构在科技英语里极为普遍,修饰语的使用较频繁。并列结构、从属结构、倒装语序等是长句特点。因此,长句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译员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拥有精准的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句子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翻译出通顺精准的译文。
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文章中被广泛应用,是科技英语的另一个特征。科技论文很少使用人称描述某个客观事物,科技英语注重客观陈述、逻辑推理,避免表露个人感情,行为的执行者一般要隐身以避免主观臆断。这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有很大区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是叙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科技文体,文章内容、观点与思想才是读者关心的内容,行文的客观性与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被动语态普遍应用于科技英语中。更重要的是,科技文献强调研究成果、客观理论、科学规律,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投放在科技现象与过程上,而不是偏向于介绍发明者。
科技文章结构严密、用词简洁、数据精确、表达确切。由于其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明晰,因此对译员的要求非常高。译员应该把握信息的逻辑关系,提高译文的客观度,力求译文表达简练无误、流畅严谨,不随意改动数据。
二、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在翻译界,“信、达、雅”是人们首先想到的翻译标准。对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译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还要把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科学研究前沿工作,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译者要有扎实的英语阅读能力、丰富的科技知识,并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
1.准确无误
译员应该对原文进行语言与专业分析,吃透原文,对译文内容不断推敲,确保译文简洁明晰、准确到位、忠实通顺,并与原文风格对应。原文与译文应该具有等价性,即信息是如实转换的,同时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原文信息。
2.连贯通顺
英汉语言在词汇与结构上有较大差异,译员除了要把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式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外,还要具备科技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快速的逻辑思维能力。译者要把握科技英语表达特点,注重逻辑缜密,使译文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译文上下衔接应流畅通顺,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3.科学规范
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简练无误、客观真实。科学规范的术语表达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与可信度。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不同于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译员不能天马行空地自由翻译,也不能发挥主观想象,而应该用心钻研,熟悉科技英语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用词规范。
三、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料的频繁交流,科技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这就对大学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很多高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但由于教师基本都是文科出身,对科技知识了解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社会对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能够胜任科学资料、合同与技术会谈等的翻译工作,由此看来,学校科技翻译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1.教学内容改革
加强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邀请理工科专业教师任教,传授科技专业知识,同时为老师提供机会,进行相关科技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教材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首先利用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难度稍大的专业论文增加学生的科技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翻译训练中。教师实施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翻译训练,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与切磋,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互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国际会议与报告讲座,积极参加翻译公司的实习,负责一定量的科技翻译工作,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翻译机会与环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2.逻辑思维训练
为了透彻清晰地表达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科技文章里的长句频繁出现。翻译专业学生多为文科生,思维方式趋于感性。因此,在翻译训练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开始学习阶段,引导学生讲评译文,相互讨论,推导句子、段落、文章的层次与逻辑关系,在合作与相互帮助中,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引申和发挥。这一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中感受到乐趣与意义,又可以让学生逐渐习惯理性与逻辑思维。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在不断训练与强化中得到提高。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教学效率高等特点而深受教师欢迎。网络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迅速了解和掌握科技讯息与前沿资讯。同时,学生利用网络快速查找相关资源,了解专业词汇的意义,熟悉科技英语句式结构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翻译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英语翻译程度与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科技英语翻译资料,在网上与同学进行课下心得交流。教师也可在线回答学生问题,监控学生学习进度与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通过网上不同层次的翻译训练,进行自我评价和检测,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双语基础,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科技专业领域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和吃透原文,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准确无误地对原文进行翻译。教师应把握科技英语特点与翻译标准,注重学生逻辑性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和网络学习,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素质与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郑仰成.电力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创造的灵感往往是大脑里各种知识、信息碰撞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工业设计这样一门涉及美学、结构、材料、工艺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要想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设计好的作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积累充分的思维素材。而目前国内的技工教育的生源特点是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不尽人意,且大多来自农村、乡镇等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所以要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就必须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且这个理念是要贯穿到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去。外出参观交流是开拓学生视野的较为常见的方式,但是在校期间外出的机会毕竟是较为有限的。所以,更多的是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与资讯,比如与学生分享美的事物、最新的科技、巧妙的创意、甚至是热门的话题、潮流的走向等,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讯的习惯。
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问题如何被发现呢?当然是通过对事物或生活细心的观察。事实证明,许多好的设计创新灵感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设计方案时,往往为找不到切入点而苦恼,但经过老师简单的启发就能迅速找到方向。这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对事物观察得不够细致,不能够敏感地抓住其中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引导,使其得到提升,最后成为一种习惯。我通常会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针对性的系统训练,比如,要求学生观察每天要用的牙刷和漱口杯,列举其能够改进的方面。或者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同桌,发现学习时遇到的不便。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3培养分析能力
发现了问题就要通过设计创新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足够的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很大一部分技校学生来说,之前学习的知识结构并不牢固,特别是数理化之类的学科,没有打下好的基础,这也直接导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的正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分析能力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加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全面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以对大量成功案例做详细剖析,重现其思维推理过程,通过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做身临其境的思考。另外就是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加以训练,比如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加以启发,再让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训练手绘表现技能
在电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软件的功能日趋强大,各式各样的电脑仿真效果图不仅越来越逼真,而且操作过程也日趋简捷。所以在现在的设计过程中由电脑制作的效果图被大量的使用,并得到普遍的认可,而手绘表现的重要性似乎被掩盖了起来。技工教育强调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软件应用的学习也往往占据了很大比例,对手绘表现的学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手绘表现技能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是有极大作用的。手绘表现不光是一种表现技法,我们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设计的语言。培养学生用手绘表现这种语言来思考和交流,让手绘草图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不仅能提高思考、交流的效率,更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立体形态产生更清晰的理解,进行更好的推敲。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手绘表现的技能水平能够将头脑中的形态、想法准确地表现在纸面上,这必然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训练的。
5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设计是一项团队工作,需要紧密的分工合作,所以设计师也一定要具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让其更好地与同学交流看法、分享经验,从而让思维更加敏捷、活跃,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自信心。这些对学生提高创造能力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任务,鼓励、提倡课堂讨论,在每个任务节点安排小组人员在全班分享成果、心得。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很够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出发,由平时分层指导尖子学生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是消化解决曾经错的题,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一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学生会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好的成绩。这是老师辛苦的回报,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本人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有效的辅导方法:
1.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入手,帮助学生主动调节学习心态。
1.1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1.2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思维。
1.3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2.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2.1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2.2 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我在开学初,请在高考成绩优异的同学,向高一新同学介绍高中学习心得,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2.4 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公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应用问题等,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3.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3.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1.1 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3.1.2 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1.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3.1.4 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3.1.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1.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3.1.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3.1.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
3.2 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3.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参考文献
与文史哲等其他人文学科相比,受非母语、无语言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人才培养难、研究突破难等问题。由此制约了外语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
一、形成“瓶颈”的原因
(一)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和“解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教师应与时俱进,使自己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知识长河。但不少教师却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授业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只重视教师职业的“传承性”,而忽视了其应有的“创造性”。其结果是既培养不出“创新型”学生,也造就不出专家、学者型的自我。
(二)对外语学科自身特点认识的“误区”
毋庸置疑,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这一工具特征使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外语是利用而非研究的对象,没有必要也不值得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已有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不得不借助于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需要关注的是,20世纪以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蓬勃发展,教学法流派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颇具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派别。而在中国,虽然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化为背景的外语学习群体和教学群体,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外语学习热”至今已四十余年,却迟迟未能形成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理论结合实践、影响面广、可真正称得上“流派”的外语教学方法论体系。
(三)外语学习方法的“误区”
在外语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十分普遍。多记多背被教学双方视作学习取得成功的诀窍。由于没有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外语学习者从基础阶段起需要大量记忆、背诵,包括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记忆大量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乃至整篇文章。但与此同时,作为语言输出能力和研究能力要素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因长期得不到挖掘运用而退化。
(四)外语教学方法的“误区”
一方面,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口头、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对拼写及语法错误、搭配不当、用词欠妥等等较为敏感,另一方面,却未对内容逻辑性、论述充分性、见解独创性给予应有的重视。给作文打分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这种价值取向。一般来说,语言形式准确但内容见解平平的文章,得分往往高于内容较为丰富、思想活跃但存在一些明显语言错误的文章。黄源深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写不出比较像样的英语文章并不是个别现象……写的是议论文却居然没有论点……突显了思辨能力的缺失。”[1] 应该说,不当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客观上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课程设置的“误区”
内容单一、涉猎面窄是外语专业课程设置长期存在的问题。蔡基刚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学位的学生成绩单上,专业课程寥寥无几,一大堆的听说读写课程。可以说,在我国,本科英语专业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专业的专业”或“没有学科内容的专业”。[2]高年级阶段虽然增加了一些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词汇学、语用学等,但总体上仍囿于语言的小天地里。狭窄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造成外语专业学生的先天不足,进而影响他们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待其成为外语教师后,自然对涉及的理论问题望而却步。
二、打破“瓶颈”的途径
(一)把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到本科教学之中
1.调整课程设置,完善知识结构
黄源深教授认为:“有必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把学生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需要理性思考的文化、教育、哲学等其他领域……”[3]任课教师也应有计划地在每学期之初,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书目。通过大量阅读,在多种知识的交融中,使学生有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形成未来发展的生长点。
2.开设“学习和研究方法课”
设此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从事研究工作、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步骤。例如:选题应注意哪些问题?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有哪些途径?怎样做笔记、整理卡片?怎样列提纲?什么是剽窃行为?……课程应以实际操作为主,课程进行期间至少应有一次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并有一定实际内容的论文写作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具体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和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培养搞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3.评价手段多元化
除考试答题外,还可采用写读书心得、宣讲读书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或文摘、合作承担小型研究项目等,平时参加课堂讨论的表现也应记入最终成绩,使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成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4.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她认为没有输出需要的输入不易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没有输入帮助的输出不利于语言体系的拓展,主张教学要以输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4] [5]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设置新的输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的任务,教师更是如此。因此,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同时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启发和帮助教师思考探索理论与自身工作实际的结合点。
Wallace(1991)提出的反思模式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关系如图一所示。[6]
受训教师在接受培训之前已从自身的感受体验中形成了有关教育、教学、教师等的概念图式。培训不仅使他们接触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又促进了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交互作用,成为教师实践与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源泉。有助于教师摆脱从实践到实践停留于狭隘经验的低水平重复,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个人职能发展进程。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能够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结合、启发反思则值得研究。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英语语言文学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外,还应有教育学、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培训方式上,则应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大工夫,以帮助其认清教育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关系,提高从宏观到微观层面许多问题的认识,进而自觉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躬自问: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的教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吗?我是如何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的需求在变,我的教学对此做出回应了吗?我的学生处在什么样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个人的性格特点就做教师而言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我努力去调适了吗?
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培训课程开设方式的多样化,除必要的理论讲授外,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安排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师做主题发言、多组织吸引全体教师参与的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会。总之,要让培训过程本身成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创造性思维,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成为一次研究活动的体验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英语教学谈之四[J].外语界,2014(1).
[2]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1).
[3]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