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7 10:05: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燃料发展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物燃料发展现状

篇1

一、前言

随着全球油价的不断飙升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化石燃料的应用问题。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SO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采用优化燃烧的方式,尽管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污染与资源消耗,但是人类终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其中,以乙醇、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运输工具的替代燃料。

二、我国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已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新疆和天津等地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现已在安徽丰原等企业形成年产600吨的试验生产能力。在2005年,由石元春院士主持的国家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开始启动.规划生物柴油在2010年的产量为200万吨/年,2020年的产量为1200万吨/年。据专家估算,我国的甜高梁、木薯、甘蔗等可满足年产3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需要,麻疯树、黄连木等油料植物可满足年产上干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需要,废弃动植物油回收可年产约500万吨生物柴油。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因此,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我国生物燃料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三、我国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生物燃料的关键是原料的供应,但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资源明显不足,成本较高。我国粮食资源严重不足。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生产不具备再扩大规模的资源条件。影响生物柴油成本的最根本因素是原料。原料对生物柴油的生产的影响还有其需要大面积种植才行,虽然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土地可种植甜高粱,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种植麻疯树和黄连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评价和科学规划。因此,生物燃料资源不落实是制约生物燃料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不完善。2000年以来,国家组织了燃料乙醇的试点生产和销售,建立了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准、生产基地、销售渠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体系,积累了生产和推广燃料乙醇的初步经验。但由于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展潜力有限,为避免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采取了严格的管制。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更没有正常的销售渠道。

3.我国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虽然我国已实现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以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需要经过工业性试验后才能开始大规模生产。对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离工业化生产还有较大差距。

四、我国生物燃料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生物燃料相关的应用和导向性基础研究、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虽然近年来生物燃料发展很快。但总体来看,生物燃料仍是发展中的新能源技术。加强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促进生物燃料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安排资金支持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包括生物资源品种选育、生产和加工工艺等,特别要加大对纤维素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议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建立能源作物和油料植物的育种和种植技术服务体系,做好能源作物和油料树种的筛选、改良和种植技术改进工作,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树苗抚育基地,为能源作物和油料植物的大面积种植提供种、苗支撑和技术指导。

2.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评估和能源作物种植规划、建设可靠的原料供应渠道生物能源资源是发展生物燃料的前提条件。就目前来说,具有丰富且稳定的油脂资源,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关键,仅靠零星的餐饮废油难以支撑行业发展。我国农林业生物质资源总量巨大。仅作物秸秆年产量就达7亿吨, 若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具有1亿吨生物柴油的潜力。如果能源植物(如柳枝稷、芒草等)种植和微生物油脂发酵形成集成产业链。一些可粗放种植的高糖植物,如甘薯、木薯和菊芋等,也将成为微生物油脂的优良原料。

篇2

生物质热电联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节能环保发电技术。其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依然不够成熟,针对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1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1.1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的生物质技术是丹麦的水冷振动炉排技术,由于其性能和技术设备良好,在中国生物质热发电公司中有普遍运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技术是生物质电循环流化床技术和生物质发电水冷振动炉排技术。其中还有对一些小火电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总体来说,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的规模普遍比较小 。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由于考虑到了生物质资源供应的可靠性,所以规定,热电联产的至少需要配置两项设备,主要的一般是以 2×12 MW两炉两机为主。

1.2国外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环保能源。比如美国的能源农场,日本的阳光计划等等。目前在很多生物质发电技术上,国外都己经十分成熟,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推广和使用。欧盟的生物质能源使用程度十分先进。据统计,现阶段欧盟的电力总使用量中,有22%的能源是来自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欧美各成员国都已经达到目标。

丹麦已经建立了大型生物质直燃发电厂,可以为全国的提供的电力供应占总量的10%。丹麦的大部分热电联产项目都是以生物质作为燃料,并且把过去传统的燃煤供热厂转换成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英国在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业上也十分投入。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经济激励制度。 美国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占总量5%。美国大力研究了生物质流化床高压联合气化技术,并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水平十分有效。日本由于地理位置有限,能源资源十分短缺。这也致使了日本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日本的生物质成型技术研究主要有,多头螺杆挤压成型机等等。

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在利用生物质能技术方面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因此,我国在发展自己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引进国外的先进资源技术及其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发展依然有一些制约因素。

2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的局限性

2.1投入成本高

根据对于国外的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研究发现,生物质发电的成本高于煤电类等能源的成本。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说,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使用的能源多数是农林秸秆,对于秸秆的利用,会增加一些专门的处理设备,并且处理过程复杂,所以投入的成本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质燃料成本由于密度小,收集和运输的成本大,储藏方式比较复杂,相对的都会导致前提的投入成本提高。

2.2缺少核心技术设备

我国虽然已经自主研发了一些生物质热电联产的技术设备,但是,生物质发电的技术都是由国外引进的。我国引进的一些设备和技术,包括生物质燃料的收集、运输、运行方式都与国外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不能对引进技术设备高效利用,降低了使用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设备,是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发展不成熟的根本原因。

3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策略

3.1引进先进技术与我国具体技术相结合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新性技术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是整个国际社会积极探索和倡导使用的节能能源。而我国现在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所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我国具体的技术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我国尽快的跟上国际步伐,科学有效的拖动整个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大力培养相关方向的人才,利用一些国际上的资源和技术,自主研发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生物质能源技术,提高我国的生物质技术水平和发展。并且,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和学习,可以积极广泛吸收国际或国内社会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为我国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收集更多资金,从而更好更快的支持我国生物质技术的发展。

3.2政府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的支持对我国的生物质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首先需要我国颁布关于促进生物质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作为一些政策性指导。并且要根据我国各个地方分差异,需要具体的细化这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是我国生物质技术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其次,也需要政府加强对于大力促进生物质能源开发了利用的经济激励的相关政策。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对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发展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激励政策可以采取财政补贴或是低息贷款等方法。低息贷款可以是由国家或是国际的金融组织机构来提供。财政补贴可以针对生物质技术产业提供一些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

4结语

我国的生物质技术发展起步晚,技术落后,所以针对此现象,本文重点是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些对比,并根据我国发展生物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策略支持,以期我国的生物质技术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3

[2] Anil, A.C. “A perspective of marine bio-invas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p. 203-313, TERI Press, India. 2006.

[3] 胡承兵.阻止“搭乘”于压载水中的外来生物入侵者[J]..交通环保,1999,20(4).

[4] 张硕慧,张爽,费珊珊等.??压载水公约履约中船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 2008船舶防污染管理论文集[C]. 2008

[5] 国际海事组织网站,http:///About/Conventions/StatusOfConventions/Pages/Default.aspx

篇4

广西丘陵坡地、山地多,种植其他农作物产量较低,种植木薯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木薯富含淀粉,原料经过除杂、粉碎、液化和糖化,可被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乙醇。由于石油价格高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内外大力开展燃料乙醇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国家对玉米淀粉等来源于粮食作物的淀粉发酵工业加强限制,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粮食燃料乙醇企业的产量要逐渐降低。木薯作为非粮作物,用于酒精发酵具有独特的优势。木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畜争料,不与农争利,酒精生产率高,从经济角度看,产1吨酒精消耗鲜木薯7吨,甘蔗17吨,马铃薯9吨,红薯8.7吨,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经济作物。广西的木薯淀粉加工企业有lOO多家,木薯乙醇企业有20多家。2007年底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定点生产非粮燃料乙醇企业。2008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木薯生物质能产业化关键技术和研究”在广西开始实施,以促进广西非粮作物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广西木薯产业存在的问题有:缺乏高产、高粉、低纤维、低木质素品种,良种覆盖率低,尤其是作为发展生物能源的专用品种缺乏。木薯品种老化严重,木薯容易发霉、黑心和长虫,种植区与木薯加工企业不宜太远。木薯产量无法满足工业需求,2008年广西木薯原料(鲜木薯)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产量约为585万吨,供求缺口达415万吨。

二、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蔗糖除可直接食用外,有相当部分用于加工食品、酿酒、饮料和医药产品等。甘蔗制糖后产生的蔗渣、糖蜜可作轻工、食品、纺织、化工、医药等主要原料。广西蔗糖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年产糖近千万吨,产糖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广西有53个县市种植甘蔗,21个县的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糖业税收。蔗糖产业是广西从业人数最多的大产业,有约2000万人人事甘蔗生产或与甘蔗相关的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由于部分农民转向种植水果、蔬菜等作物,甘蔗种植逐渐向人口密度较少的地区转移。经过几年的调整,蔗糖产业初步克服了糖厂过于分散的状况,形成了较明显的区域经济规模。广西的甘蔗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小,蔗农组织化程度低,甘蔗单产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蔗糖加工规模小,糖厂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缺乏综合利用和生产能力,一旦遇到糖价下跌,就会出现严重亏损。由于近年糖价低迷,蔗农收入锐减、糖厂效益大幅度降低,广西的蔗糖产业普遍面临效益下滑的局面;此外,蔗糖需求也难保证增长,广西的蔗糖生产能力还在不断增加,造成供过于求。

三、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

燃料酒精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lOOO万吨,非粮原料燃料年替代成品油约1000万吨。木薯酒精产业前景极其广阔,对于木薯酒精产业,主要的问题是原料不足。燃料乙醇生产中,原料成本占到70~80%,当鲜木薯的收购价为600元/吨时,木薯酒精的生产将达到盈亏平衡点。从国外进口木薯原料,无法保障对酒精企业的稳定供应,原料价格难以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快木薯原料基地的建设,大幅增加木薯产量是当务之急,木薯淀粉可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大宗化学品。由于乳酸的聚合物――聚乳酸可制成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聚乳酸和乳酸的市场规模每年都在递增。用于乳酸生产的乳酸菌一般没有淀粉酶活力,在发酵前需要加入淀粉酶,把淀粉降解成可发酵糖后才可进行发酵。如果选育出具有淀粉酶活力的乳酸菌,直接利用木薯淀粉发酵,可避免淀粉酶的加入与淀粉的糖化工艺,可能大幅度降低乳酸发酵的成本。 蔗糖的市场波动较大,对糖厂的效益造成严重影响,要改变以蔗糖为单一产品的局面,可考虑改造传统的制糖工艺,按不同比例混合稀释废糖蜜,用于乙醇发酵。蔗糖可用于制成甘露醇,这是一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化学品。广西具有丰富的蔗糖资源,如果制成甘露醇,将价值提高了十几倍,可避免糖价低迷带来的严重亏损。国内制备甘露醇的方法是化学合成法,利用蔗糖为原料,酸解后催化加氢,得到甘露醇和山梨醇。由于化学合成法得到的是甘露醇和山梨醇的混合物,需要将它们分离,山梨醇的价值远低于甘露醇,化学法的成本较高。因此,开发可利用蔗糖发酵合成甘露醇的乳酸菌是蔗糖深加工的一个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篇5

[中图分类号] S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32-01

生物质能源是以植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惟一可运输并储存的能源。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3种。开发新能源已成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

生物质能源是倍受世界各国重视的可再生能源。国内许多专家提出了“发挥灌木优势推动我国能源林业的发展,集约经营短轮伐期乔灌木能源林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原料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灌木具有抗逆性强,用途多等优势,我国广大的干旱、盐碱地、荒山秃岭皆可发展灌木林,发挥生态效益,收割后还能自然萌生更新,是能源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最佳结合模式。开发灌木能源既可以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工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改善生态环境。把握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林木生物质能源对油汽的替代或部分替代,使我国林业全面介入能源领域,形成林业新的战略增长点,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质量能源发展现状

世界上,生物质能源开发最早且成功的是生物柴油和乙醇。德国、美国、巴西在生物柴油和乙醇替代汽油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国的巴西,其60%的汽车燃料是甘蔗提炼出来的乙醇。美国提出到2025年要用生物燃油替代25%的化石运输燃料口号。

我国的乙醇燃料开发启动较早,从2001年4月开始,就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河南、黑龙江、吉林作为试点省份,建立了四大酒精厂以利用陈化粮生产酒精。2006年,国家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将生物质能源放在了首位。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102万吨,乙醇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市场的20%,成为仅次于巴西、美国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国。

3 中国生物质能源储备概况

我国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据初步估计,我国仅现有的农林废弃物实物量为15亿吨,约合7.4亿吨标准煤,可开发量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超过600多万公顷,主要油料树种果实年产量在200多万吨以上,其中,麻疯树、黄连木等树种果实是开发生物柴油的上等原料。有150多种植物含油量超过40%。作为生物柴油开发利用较为成熟的有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油桐和乌桕等树种。初步统计,这些油料树种面积超过135万公顷,年果实产量在100万吨以上,如能全部加工利用,可获得40余万吨生物柴油。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灌木林,估计每年可采集木质燃料资源有1亿吨左右;全国有5700多万公顷为中幼龄林,如正常抚育间伐,可提供1亿多吨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同时,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还能提供可观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云贵川等省区大力培育发展生物柴油小桐子资源,小桐子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河北、河南、安徽、陕西等地人工种植黄连木近5万亩。

我国现有300多万公顷薪炭林,每年约可获得近1亿吨高燃烧值的生物量。适宜发展能源林的有宜林荒山荒地5400多万公顷。有近1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复垦地等不适宜农耕的土地大都适宜培育特定的能源林。

4 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开发规划

木本生物质能源属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能源及环保两大重点,是我国“十一五”规划重要研究对象,也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新亮点。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四川启动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基地面积60多万亩,可实现约六万吨生物柴油原料供应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培育林业生物质能源林1200多万亩,以满足600万吨生物柴油和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年发电原料供应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未来15年,国家林业局将进一步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全面规划全国能源林培育工作,并计划在2020年完成额定规模的能源林培育基地建设任务。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国家将在“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施弹性亏损补贴、对原料基地补助、进行项目示范补助、减免税收“等四项财税政策上扶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5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策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为:

5.1 制定生物质能源发展纲要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调查评估,制定能源植物种植规划,发展和建立能源树种、能源作物良种基地,启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

5.2 与建立节约型农村结合发展成型燃料。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林废弃物致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引导农民将农林废弃物加工成成型燃料,作为煤炭替代品。

5.3 与生态环境治理结合发展能源林业。山地和高原应以发展薪炭林和木本油料林为主,平原建立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原料基地,沿海滩涂种植以柽柳为主的耐盐碱树种和可以提炼生物柴油的滨海锦葵。

5.4 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发展能源农业。以不与粮食争地、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油料作物和高糖作物。

篇6

其次,2005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在本公司自办对俄农机产品贸易洽谈会,100多家俄罗斯客商和数十家国内农机厂商参加洽谈。

再次,在佳抚公路与双桦路交叉口的“三江门户”,投资1千万元,创办了全省首家,也是最大规模地对俄农机出口基地,集产品展示、洽谈签约、仓储物流、报关出口、维修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一体,搭建了规范、便捷的农机出口平台。

最后,作为“国家级诚信单位”,多次回访俄罗斯用户,及时搞好售后服务,以诚信促合作,促发展。

公司先后把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如中国一拖的东方红牌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迪尔佳联生产的联合收割机、迪尔天拖生产的轮式拖拉机、常州拖拉机厂生产的东风牌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等。摘要: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作用。从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四方面研究了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2.017

0引言

现代农业装备是指用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农田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化装备等。

现代农业装备服务于大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先进的工业和工程手段促进农业生物的繁育、生长、转化和利用。现代农业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保护生态环境,高效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可以有效带动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可达到“四个带动,六项促进”,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集成组装,带动农民素质提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增收,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农业田间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76亿kW,平均每亩耕地的农机总动力39.68kW,大中型拖拉机总量572万台。

2013年我国机械耕整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11195万hm2,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61.8%、35.3%、3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0.3%。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85%和82%,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2%和38.8%;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3%和4.73%。

在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农机产品持续旺销,200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总产值1316.7亿元,同比增长25%。我国农机出口贸易总额首次出现顺差1.65亿美元,农机工业成为近三年机械制造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自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2004―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从0.7亿元、3亿元、6亿元、20亿元、40亿元到130亿元,到2014年已经超过230亿元,连续数年增长。

3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盛于80―90年代,目前正面临升级;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间,设施园艺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0余万hm2,其中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150余万hm2,两种类型各占50%左右,温室中日光温室面积约占70万hm2,大型连栋温室仅有1000hm2。设施园艺面积的70%以上分布在黄淮海及其以北地区,施蔬菜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2)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大产业,全国从小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总数约1亿人。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所得的现金收入已占到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加上所带动

的饲料、畜产品加工、兽药等相关产业的产值,整个产业链的产值约15000亿元。表明我国的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开始成为我国农业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3)水产养殖饲料生产、循环水处理、增氧机械、投饵、池塘清淤、水环境自动监测等装备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条件改善和节本增收效果等。截至2013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60万hm2,产量为2316万t;目前,从20~30m深线到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都蓬勃发展,且已形成多种模式并举,因地制宜,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内陆养殖面积达为84%万亩,产量为2692万t。

4农产品加工装备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加工程度精深化、企业发展规模化、科技研发创新化和产业布局优势化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要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年均11%的增长率,2015年突破18万亿元;力争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年均增加0.1个点,2015年达到2.2∶1。

篇7

0.前言

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的煤化工主要用来发电、炼焦和作为工业燃料以及合成氨、尿素、甲醇、甲醛、乙酸、电石和乙炔衍生物(氯乙烯、醋酸乙烯、1,4-丁二醇)等。新型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二甲醚[1]。

1.新型煤化工的技术现状

1.1煤制油的技术现状

煤液化技术在科学上称为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按合成工艺的不同,煤制油可以分为煤直接液化燃油和煤间接液化燃油2种。

(1)煤直接液化燃油:

煤直接液化燃油是指先将煤磨成煤粉,然后通过高温(400℃以上)、高压(10Mpa 以上),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裂解,转化成液体燃油[2]。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的煤加氢液化工艺有10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日本的NEDOL工艺、德国的IGOR工艺、美国的HTI 工艺。3 种工艺中,比较成熟可靠的是德国的IGOR工艺,其转化率能达到97%[3]。神华集团在20世纪末开始开发煤直接液化工艺,该项目引进美国碳氢技术公司煤液化核心技术,并进一步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将储量丰富的神华优质煤按照国内的常规工艺直接转化了柴油。

(2)煤间接液化燃油煤间接液化燃油是指先将煤转化成合成气(CO和H2),然后在一定温度、压力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生产出的煤油。目前,已经工业化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只有南非SASOL的F-T合成技术和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4]。

1.2煤制烯烃的技术现状

煤基制烯烃工艺路线为:粉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气化成主要成分为CO和H2的粗合成气,再经过变换及净化工序合成粗甲醇,粗甲醇精制除去水、二甲醚、甲酸甲酯等轻于甲醇的低沸点物质得到精甲醇,最后将精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当前,国外开发研究比较成功的甲醇制烯烃工艺主要有美国环球石油公司和挪威海德鲁公司共同开发的甲醇制烯烃(MTO)技术以及德国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MTP)技术,而国内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的甲醇经二甲醚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以及清华大学循环流化床甲醇制丙(FMTP)技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煤制烯烃项目主要有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煤制聚烯烃项目、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煤制聚丙烯项目和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制聚丙烯项目[5]。

1.3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现状

煤制乙二醇技术是将煤制成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为原料制取乙二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已率先实现了煤制乙二醇(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而国外技术未能实现工业化,其原因在于没能获得核心催化剂的关键制备技术和工业一氧化碳深度脱氢净化等系列关键工艺和技术,以及关键单元的技术集成[6]。

1.4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现状

煤制天然气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和净化后,经过甲烷化反应生产天然气。整个工艺在技术上是成熟的,现在国内外有关学者和公司将研发重心放到了气化技术的革新上[7]。煤制天然气的气化工艺[8]可分为蒸汽- 纯氧气化,加氢气化和催化蒸汽气化三种工艺。煤制天然气的另一核心技术是甲烷化工艺。目前国内还没有掌握大型合成气甲烷化工艺,主要技术要向国外公司购买。目前使用的甲烷化技术主要是托普索甲烷化循环工艺技术和DAVY 公司的甲烷化技术[9]。

1.5煤制二甲醚的技术现状

二甲醚的生产工艺路线很多,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是甲醇脱水工艺和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工艺。甲醇脱水法先由合成气制得甲醇,然后甲醇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脱水制得二甲醚,甲醇脱水法又分为甲醇气相催化脱水法和液相催化脱水法;合成气一步法以合成气( CO+H2)为原料,合成甲醇和甲醇脱水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同时伴随CO的变换反应,一步法多采用双功能催化剂[10]。

甲醇气相催化脱水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二甲醚工业生产方法。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主要有日本NKK 公司的液相一步法新工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固相新工艺、美国空气化学品公司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等。

2.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

新一代煤化工技术是指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的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应坚持与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提高效益与节能减排相结合[11]。

2.1 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航空煤油、聚丙烯原料、乙烯原料、电力、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热力等,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

2.2 推进煤-电-热-化一体化发展

新型煤化工是未来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要切实扭转煤化工项目生产单一产品的单纯煤化工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煤-电-化-热一体化,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紧密依托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结合,探索煤化工产品、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如二氧化碳制绿藻、煤渣制氧化铝、合成油产品综合利用等,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2.3 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

新型煤化工发展将以建设大型企业为主,包括采用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以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每个产业基地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基地群,成为国内新的重要能源产业[12]。 [科]

【参考文献】

[1]杨卫兰.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28(5):22-26.

[2]郝剑虹,高海洋,张富兴.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北京汽车,2010(2): 43-46.

[3]钱伯章,朱建芳.对中国煤制油的冷静思考[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7):5-9.

[4]张玉卓.中国煤炭液化技术发展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2006(1):19-22.

[5]李丽英,田广华.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3,30(4):75-79.

[6]钱伯章.煤制乙二醇技术与应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10 ):35-41.

[7]苗兴旺,吴枫,张数义.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现状[J].氮肥技术,2010,31(1):6-8.

[8]MunishChandel,EricWilliams.SyntheticNaturalGas(SNG):Technology,Environ

mental Implications,and EconomicsClimate Change Policy Partnership Duke University,January,2009.

[9]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J].煤化工,2009,14(2):1-5.

篇8

黑龙江省农村沼气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农村沼气建设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1 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1.1 户用沼气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户用沼气池一般采用半连续发酵工艺。这种发酵法兼顾了生产沼气、积造有机肥和农业生产集中用肥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1.2 大型沼气工程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经多年大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探索实践,比较适合北方高寒地区的工艺技术有HCPF和CSTR等高浓度中温厌氧发酵工艺。近来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又探索出了干法发酵工艺和两相厌氧发酵工艺。

1.2.1 HCPF工艺 HCPF工艺适合各类粪污处理沼气工程。利用该工艺,可以克服现有采用液泵进料的立式沼气装置不能大幅度提高进料浓度和浮渣难以去除的问题,可使固体有机废物与污水不需多级“预处理”而直接从进料口加入,并在机械搅拌作用下进料的干物质浓度可提高到10%-15%;旋转的叶片不断将浮渣破碎且压入发酵液中而被去除。与一般的立式沼气装置相比,节约热能30%以上、工程投资减少20%-30%、在相同发酵温度下的产气率提高30%以上、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和适合多种固体有机废物的处理,采用HCPF工艺产生的沼气如进行热电联产,热能输出部分可满足大部分北方地区冬季的原料加热要求,不需外来能源加热。此工艺适用于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沼气综合利用为目的的“生态型”沼气工程。

1.2.2 CSTR工艺 全混式厌氧发酵技术是在常规厌氧消化器内安装了搅拌装置。使发酵原料和微生物处于完全混合的状态,其效率比传统常规消化器明显提高。目前该技术在国外被大量应用。该工艺常采用恒温连续投料或半连续投料运行,适用于高浓度及含有大量悬浮固体原料的处理。在消化器内,新进入的原料由于搅拌作用很快与消化器内的全部发酵液混合,使发酵底物浓度始终保持相对较低状态。该工艺的优点是:可以进入高悬浮物含量的原料;消化器内物料均匀分布,避免了分层状态,增加了底物和微生物接触的机会;消化器内温度分布均匀;进入消化器的抑制物质能迅速分散,保持较低浓度水平;避免了浮渣、结壳、堵塞、气体逸出不畅和短流现象。但该工艺需要有足够的搅拌,相对能耗较高;底物流出该系统时未完全消化,微生物随出料而流失。

1.2.3 秸秆沼气干发酵工艺 该工艺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首先将秸秆粉碎,加入一定比例的畜禽粪便和已发酵后的沼渣均匀混合,混合过程中加入有机废水,使原料干物质浓度控制在20%左右,然后用铲车送入车库式厌氧反应仓内,封闭反应仓门后开始发酵。利用仓底集液槽收集沼液到贮液池,经增温后再通过反应仓内顶部沼液喷淋系统喷到原料上,保证发酵物中甲烷菌群数量和繁殖速度。并利用稻壳锅炉通过反应仓底部地热管给原料增温。反应仓换气系统在产气结束后,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会自动打开换气系统排空仓内残余沼气,保证安全开仓。本工艺产生沼液全部回用,沼气经净化后用于供气,沼渣经干化、筛分后用做肥料。

1.2.4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是把厌氧消化的酸化过程分解,使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每一反应器只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第一反应器只完成产酸阶段反应,第二反应器完成产甲烷阶段反应,故又称两段式厌氧消化工艺。按照所处理的废水水质情况,两步发酵可以采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避免了一步法不耐高有机酸浓度的缺陷;二是两阶段反应不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互相影响小,可更好地控制工艺条件;三是消化效率高,尤其适于处理含悬浮固体多、难消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2 作用与效益

2.1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通过建设“四位一体”等模式,用上了清洁方便的沼气能源,每年节省做饭、照明支出约320元,利用沼渣、沼液使农作物产量提高了10-20%,减少了化肥、农药支出480元,生产的农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市场售价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1.5倍。

篇9

在寻求经济与能源平衡点的过程中,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我国新能源的主要种类

我国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六种,依次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的理论能源存储量大概为每年24000亿tcc(吨标准煤),66.6%的陆地年日照小时大于2200,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辐射是6000兆焦;风能的能源储量为3.23TW(1太瓦=10亿千瓦),可以挖掘的隐藏陆地为250GW(1吉瓦=1百万千瓦),而近海为750GW;小水电的能源储量为19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能源储量为26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50GW,当中潮汐能的能源储量为1100GW,能够挖掘的潜力为23GW;生物质能的能够挖掘潜力现在为3.17亿tcc,2050年将会达到9.75亿tcc;地热能源量为2000亿tcc,高温是6.5GW。

2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概况

2.1 我国太阳能目前的发展状况

太阳能的应用方式往往是利用太阳自己创造出的热能通过正确的技术方式转变成电能系统,然后变成电能进行使用。我国拥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源[1],国内当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相当快速,往往是针对光伏发电。我国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很广,包含了通信工业(占36%)领域、农村地区(4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4%)、其他商品占了17%。而市场化自行管控与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市场又分别占了一半。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在今后的太阳资源发展目标中,增加了智能化电网构建,推行分布式屋顶光伏站的构建,如此做不但可以处理居民大量用电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管控并降低在电力系统上的投资成本。

2.2 我国风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风能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然而因为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与实际实施环境的约束,所以我国的风能源目前的开发使用领域较窄。努力的开发我国的风(力)能源,正确的使用它的资源优势,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风能源在某些程度中能够降低由于能源匮乏导致的能源紧缺,能够促使改进我国的资源产业构造,与相关的资源体系。风电发展的相对来说缓慢局面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规模、产业和核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资金投入太高,同时没有相关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风能源使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这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与财政上予以支持与帮助。政府在风能源政策上的支持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对其实行贷款补助另外还要减少相关的风电税收。第二,在风电设施的创新与更新上加大财政的投入[2]。第三,我国将风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到相对的科技探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快速的协助企业获得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我国生物质能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了经济林、薪炭林、田间农作物秸秆与林业相关的资源和有机型垃圾物等等。我国的生物能资源储量相对富有,开采潜力较大。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必须加大力度完成对能源基地的建造,确保拥有持久可观的燃料数目,同时创建完善的相应原材料管理体制[3]。我国现在的生物质工程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工程主要包含了:生物材料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和生物质原料的有效生产。

2.4 我国核能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铀资源和其资源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同时分布的比较散。阻碍了我国的核资源原材料的研发探究使用。然而核能源跟其他的能源又不相同,它拥有了无限再生和无污染的优势,某种程度可以促进改善社会资源发展的困难。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今后我国的能源结构。

3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富有,但是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当前风电装机容量所拥有的比例较低,不及1%,即便是到了202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计划的3000万千瓦,所拥有的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也只是3%左右,因此,要推广提高应用这一类洁净能源,一定要给风电一个宽阔的政策氛围,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依据我国电力科学院的预判,至205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会是全国的电力装机的25%左右,当中光伏发电装机会是5%左右。预测至2020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会是205MW。我国拥有广阔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性沙漠,总计是110万平方公里左右。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置105MWp的太阳能电池,假如仅通过1%的沙漠面积来放置太阳能电池,那么可以安装1000GWp,是我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之多。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的信息数据,五类海洋能在理论上能够再生的总量为767亿千瓦,当中温差能会是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又分别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是很难将全部能量取出用于使用的。因此技术操作上可以使用的功率为65亿千瓦,当中盐差最多,能为30亿千瓦,温差能为25亿千瓦,波浪能为10亿千瓦。根据有关专家的预计判断,至2020年,国内的年生产生物燃油总量会是1950万吨左右,其中生物乙醇是1000万吨,生物柴油是900万吨。

4 结语

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比较迟,所以在技术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要求了,所以,一定要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技术,制定好相关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等,才能够有利于新能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国内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现状

1、燃料乙醇开始规模化应用

“十五”期间,我国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4省,分别依托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建成了四个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进行定点生产,初步形成了现有国内燃料乙醇市场格局。到2007年,我国燃料乙醇产能达160万吨,四家定点企业产能达144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为不影响粮食安全并改善能源环境效益,我国已确定不扩大现有陈化粮玉米乙醇生产能力的政策,转向以木薯和甜高粱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并开始商业化生产。目前,广西木薯乙醇项目的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2008年全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172万吨。此外,生物液体燃料也已开始在道路交通部门中初步得到规模化应用,我国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已占汽油消费量的20%左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

2、生物柴油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自2002年经国务院批示,国家发改委开始推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以来,生物柴油年产量由最初的1万吨发展到现在的近20万吨,总设计产能约200万吨/年,生物柴油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管理范畴。2008年,为鼓励和规范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根据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及产业化工作部署与安排,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石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6万吨/年、中石化贵州分公司5万吨/年和中海油海南6万吨/年3个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截止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民营公司、外资公司以及中粮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三大石油集团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需突破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面临许到原料资源供应、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商业化应用市场和政策、市场环境不完善等制约因素。

1、原料资源供应严重不足

无论是燃料乙醇还是生物柴油都面临着“无米下锅”。

从燃料乙醇看,如果完全用玉米来生产,按照1∶3.3 比例计算,2020 年将达4950 万吨,加上其他工业消费对玉米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玉米生产将难以满足燃料乙醇生产的工业化需求,而且随着陈化粮食逐步消耗殆尽和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玉米燃料乙醇的发展可能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完全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在我国并不现实。

从生物柴油看,国内仅有的几个项目都是以地沟油、植物油脚等废弃油脂做原料,而全国一年的废弃油脂也只有600―700万吨,其中相当比例还要用于化工生产,每年可供生物柴油企业利用的废弃油脂不足50 万吨。按照1.2 吨废弃油脂生产1 吨生物柴油计算,40 多万吨废弃油脂能满足的产能只有30 多万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处于部分停产或完全停产状态,行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2、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标准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中的生产技术、产品标准、生产设备等问题已成为阻碍生物燃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燃料乙醇的发展看,一方面,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以玉米、木薯等淀粉类为原料的生产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以甜高粱、甘蔗等糖质类为原料基础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大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还需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关键工艺和配套设备优化、废渣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而国外以淀粉、糖质类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此外,我国的纤维素乙醇还处在试验阶段,技术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如何降低纤维预处理和纤维酶的成本,高效率的发酵技术等方面,总体而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国内还缺乏以不同生物质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尽管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变性生物燃料乙醇(GB18350-2001)和车用乙醇汽油(GB18351-2001)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但上述标准主要是基于淀粉类原料而制定的,而制备燃料乙醇的原料种类较多且生产工艺也大不相同,在某些技术指标上也会有所差异,单一基于淀粉类原料制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生物柴油的发展看,我国主要采用化学酯化法生产生物柴油,已形成较完备的技术体系和方法,但由于酯化过程要进行水洗、除渣、酯化、分离、蒸馏、洗涤、干燥、脱色等一系列过程,因此,转化率低,成本较高,而且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此外,虽然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国家标准》(GB/T20828-2007),但由于生物柴油的酸度、灰分、残炭均高于石油类柴油,常会以B5或B20等BX类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用。而我国至今没有B5或B20标准,更没有对生物柴油企业的生产设计和运行进行技术规范,生物柴油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难以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终端,大量生物柴油卖给企业用作烧锅炉等用途,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生产成本过高,商业化应用缺乏市场前景

从燃料乙醇看,目前,除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可以与汽油相竞争外,其他国家燃料乙醇的成本都比较高,而我国燃料乙醇由于受原料成本高、耗能大、转化率低等因素影响,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更高;从生物柴油看,在原料价格高峰时,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是每吨接近7000元,而售价是6000元左右。因此,不依靠政府补贴,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缺乏市场前景。

4、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尚需改进

虽然我国在2005年2月28日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7年8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但主要是以利用再生能源发电作为目标和重点的,缺乏对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开发利用的明确性规定。另外,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利用税收减免、投资补贴、价格补贴、政府收购等市场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促进发展的政策性法规;而且,部分出台的优惠政策行业内企业很难享受。此外,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市场化竞争和运作环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一)发展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清洁高效的原则,合理开发生物质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生物质的资源评价和规划,健全生物燃料产业的服务体系,包括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标准化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等途径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实现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从追赶型到领先型的转变。到2020年,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200万吨,年替代化石燃料1亿吨标准煤。

(二)发展路线

近期(2011―2015年):在燃料乙醇方面,应维持玉米乙醇、小麦乙醇的现有发展规模,继续提高玉米乙醇、小麦乙醇项目的生产效率;重点发展木薯乙醇、马铃薯乙醇等非粮淀粉类燃料乙醇;努力完善木薯乙醇、马铃薯乙醇等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经济性;进行甜高粱乙醇、甘蔗乙醇等糖类原料的直接发酵技术的示范;同时,加大纤维素遗传技术研发力度,争取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展抗逆性能源植物的种植示范。在生物柴油方面,仍将维持以废弃油脂为主,以林木油果等为辅的原料供给结构;开展高产木本油料种植技术研究;开展先进酯化技术示范;制定生物柴油技术规范和B5或B20等BX类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用的产品标准,并建立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系统。

中期(2016―2020年):在燃料乙醇方面,加大以甜高粱等糖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利用,应用耐高温、高乙醇浓度、高渗透性微生物发酵技术,采用非相变分离乙醇技术;戊糖、己糖共发酵生产乙醇技术实现突破,纤维素乙醇进入生产领域;耐贫瘠能源作物在盐碱地、沙荒地大面积种植,提高淀粉作物中淀粉含量、糖作物中的糖含量技术成功,燃料乙醇在运输燃料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物柴油方面,大力开发以黄连木、麻风树等木本油料植物果实作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高产、耐风沙、干旱的灌木与草类规模化种植技术取得突破;高压醇解、酶催化、固体催化等生物柴油技术广泛应用。

远期(2020年以后):在燃料乙醇方面,燃料乙醇逐步替代汽油并探索利用更高热值产品(如丁醇等);植物代谢技术取得突破,减少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大规模生产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工业技术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在生物柴油方面,以黄连木、麻风树等木本油料植物果实作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不断成熟且生产经济性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张;工程微藻法技术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且实现产业化。

三、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合理规划,有序推进

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发展生物燃料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把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考虑。同时,要借鉴先发国家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仔细分析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此外,各地区也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规划工作,根据生物质资源状况、技术特点、市场需求等条件,研究制定本地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实现生物质能的合理有序开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路径。

(二)开展资源评价,发展能源作物

必须通过生物质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搞清各种生物质资源总量、用途及其分布,为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源评价。二是在生物质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作物发展规划,以确定在什么地方具有大规模种植何类能源作物的条件。在不毁坏林地、植被和湿地,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的原则下,调整种植业比例,优化种植结构,根据主要能源作物品种的性能、适宜的边际性土地等资源数量、区域分布现状,科学制订能源作物的种植规划。在种植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种植基地,为生物燃料示范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基础。

(三)加大生物燃料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工作

必须要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将近、中远期目标相结合,并结合我国生物质资源特点,加大对生物燃料产业前沿技术和技术产业化研究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定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通过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工作,提出中长期需要的技术发展战略,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研发机构识别、选择和开发正确的技术,并帮助引导投资和配置资源。二是加强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试点和产业化示范工作,设立生物燃料产业研究发展专项资金,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推进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化发展。三是重视生物燃料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生物燃料产业技术和产品标准,发挥标准的技术基础、技术准则、技术指南和技术保障作用,并建立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工作,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一是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投资或补贴,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施弹性亏损补贴、对原料基地给予补助、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产业化示范补助和加大面对生产生物燃料产品企业的政府采购等措施,以保证投资主体合理的经济利益,使投资主体具有发展生物燃料项目的动力。二是加大对投资生物燃料项目的税收优惠,包括对投资生物燃料项目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和再投资退税政策,对生产生物燃料产品的企业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对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开发出的生物燃料新技术、新成果及新产品的转让销售在一定时期可以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措施,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重视、参与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生物燃料产业,包括对生物燃料龙头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支持有条件的生物燃料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燃料企业以现有资产做抵押到境外融资以获得国际商业贷款和银团贷款,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增加对生物燃料企业的投资等措施,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面向生物燃料产业的融资担保机构,以降低生物燃料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充和疏通生物燃料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产业服务配套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