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7 15:3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篇1

 

一、引言

在1998年以前,中国的棉花加工企业仍旧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棉花市场尚未放开,而生产和价格都由国家进行控制,并且收购和销售环节由供销社统一经营。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从1999年开始,棉花流通领域开始出现松动。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改革思路,从而使得新的棉花流通体制基本确立。

国家相继放开棉花市场,为棉花流通开辟了新的道路,棉花加工企业更是异军突起。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资格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均可从事棉花收购。棉花市场放开后,棉花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与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增长;由于国有企业占据资金、设备以及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规模迅速膨胀,依靠其雄厚的实力,很快赢得了市场;同时,打破了棉花经营中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现多渠道经营和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棉花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私营加工业的成长带来了发展空间。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已经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现在市场上具备棉花收购资格认定的企业有8000家,但据棉花协会不完全统计,实际存在的收购企业达1.8万家。

放开棉花购销的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几十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形成的棉花加工行业体系被彻底打破,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棉花加工新格局、新机制将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棉花加工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放开棉花购销渠道后,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凡符合《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经省级人民政府资质认定的国内各类企业都可以从事棉花收购、加工业务。因此,供销社棉花加工企业要抓住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广采博览,以新的姿态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1)棉花加工企业的机遇。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业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这正是涉足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集团优势,做到优质、高产、安全、低耗,才能以优质的、低廉的棉花产品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而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放开棉花购销渠道,更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实力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2)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来自国内的挑战。放开棉花购销渠道以后,棉花加工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非棉花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涉足棉花加工行业,使加工能力已经过剩的现有棉花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威胁,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在所难免。对此,棉花加工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其次是来自国际的冲击。“入世”以后,国外一些棉花财团,会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中国的棉花加工行业。他们有可能不惜代价,占领中国棉花市场,直接挑战中国的棉花产业。一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景象可能会在棉花加工行业发生,并最终达到平衡,形成新的格局。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棉花加工企业的实力与规模仍然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棉花市场。

(一)重复性投资严重,原料供应紧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由于市场的放开,棉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一些小型棉花加工企业纷纷上马,棉花加工能力急剧扩大,虽然当地许多棉贩每年都会从相邻棉区购进大量棉花,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需要,企业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和设备闲置的问题。

(二)技术装备落后。由于我们国家棉花市场长期没有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棉花加工企业缺少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所以,长期以来棉花加工企业的设备存在老化想象,不能够适应提高生产率的要求,这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棉花加工企业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不规范。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只是不再由政府直接进行统购统销,改为许可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棉花加工企业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工商、计划、经贸等五部门核发的《棉花收购与加工资格认定证书》,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这部分无证企业给予一定的保护政策,使得新上无证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新上棉花加工企业并没有棉花加工许可证。

四、市场化条件下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针对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棉花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1)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棉花加工企业早已达成的共识。棉花加工设备技改是提高棉花加工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大举措。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根据现在的棉花加工企业的现状,需要在籽棉的清理,籽棉的烘干,皮棉的加湿上抓效益。另外,还要在发展机采棉上下功夫,这也是势在必行的。

(2)树立质量意识,狠抓产品质量。全面制定产品质量制度、产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配备各种质量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监督考核制度。要求全厂所有参加棉花加工的人员,人人都要有质量意识,而且人人都有产品质量标准。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质量要求,环环相扣,哪一级出了问题哪一级负责。厂质检考核小组不定期到车间一线抽查产品质量,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责令生产车间及时整改,调整各种机械性能,确保皮棉的加工质量。另外,如生产出不合格产品,将和工人的工资挂钩,进行经济处罚。

(3)金融支持要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金融部门特别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在对棉花加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时,不能盲目,要有选择性,对那些国家已经批准、有棉花经营许可证且管理完善、经营前景好的企业,应重点给予资金支持;相反,对那些没有取得棉花经营许可证的棉花加工企业,不予信贷支持,已经贷款的应逐步收回。

 

参考文献:

[1]李明,. 加工食品价格上涨 棉花价格继续回落——2007年4月全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变动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s platform system project, name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ccelerated and promo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point out the new idea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s platform.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 plat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技术转移是关系区域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在企业技术转化和技术转移中的工作任务,为技术所有者和拟采用者提供更多更好且有用的信息服务是技术转移机构的重要作用;在政策制定中,技术转移机构也是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提供者,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创新体制上的重要环节。做好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需要系统、循环地进行和创新,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宗旨,技术转移服务的提升不是光靠几个体系、几个制度、部分人的努力可实现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推进,和技术经济发展同步。

我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1.1我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概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1992年,山东威海市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1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家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正式启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国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开放市场初期只有7 亿元,到2007 年就达到了2226.51亿元。我国的技术合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用了17 年,但从1000 亿元增长到2000 亿元只用了4 年,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科技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远不尽人意,粗放型技术转移服务仍占据主导地位。

1.2 技术转移分类

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而技术转移正是有这样一种作用。技术转移是指为提高生产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等等一系列活动 。多数大企业集团设置了技术中心,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考核和检验,认定为省级或国家级技术中心,从事企业自有技术研发、自有技术转化等工作。同时,还存在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如政府设置的技术转移中心,地方性成立的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等是促进技术向拟采用者转移的中介机构,是以加速技术转移、促进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任务是开展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这些转移机构属于第三方转移机构,是企业和技术所有者之间的桥梁,同时制定出如税收减免、税收返回资金补助等相关的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区域创新和区域技术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意义

建设服务平台总的目的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格局,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行业科技项目的产权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创新,支持与帮助企业产生、获取、使用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1补充和完善目前行业技术转移服务链不足的状况,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2.2 通过完整的行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使行业内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研究成果真正为企业所用,成为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建设创新型的企业。

2.3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动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窗口支持与帮助企业产生、获取、使用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竞争。

在企业技术转化过程中,企业希望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往往出现“政策、市场两张皮”的结果。技术转移机构做好市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吸收和反馈,给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同时利用机构之间的信息积累和传递,满足企业对市场、技术等公共信息的需求。尤其对于内陆二线城市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影响和当地信息获取水平的影响,对外在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情况比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要迟缓,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可向这方面发展,同时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当地区域信息技术获取能力向发达地区靠拢。

三、技术转移服务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研究

3.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技术转移业务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本土化的能力是企业是否愿意系统而科学地引进技术的关键,因此技术转移过程的服务是决定该技术转移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通过技术市场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所、联合建立技术转移平台,可以建立“论证-转移-消化吸收-创新”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采用灵活多变的模式和手段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可以为企业寻求先进技术提供强大支持,并为企业的技术后续发展提供研发及更新发展支持,从而将强有力的推动技术转移业务的开展,真正实现平台的主要任务。

3.2建立科技成果资源数据库

汇集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相关院校、科研单位认为先进、成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或欲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同时在数据库基础上,由技术委员会完善项目评估,组织推动小试技术的后续研发和中试技术的工业化。

3.3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

多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分类整理后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行业中的各大、中、小企业是技术的受体方,其技术需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此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将给平台的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工作带来指导性影响。

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构思

4.1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首先要立足于现有科研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的资源整合、功能整合、体制创新和充实提高上,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提高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符合无锡实际的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新路子。最终实现政府资助、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模式。

4.2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现有的科研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必要的政策优惠,积极推动全社会增加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科技事业的投入。

4.3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要建立行业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保证公共平台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4.4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要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让技术平台同信息平台、技术交易网络进行有效互动,鼓励行业协会、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和投资商参与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去,通过建设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功能,有效提高技术中介服务水平,加速技术的扩散和产业化进程。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加强科学管理,重视对企业技术转化的服务与沟通,及时收集与反馈意见,使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手段,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国家对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宏观管理和促进高端生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将信息服务、技术对接、科技会展、项目咨询、技术交易、国际交流等活动标准化,使业务活动高效、规范。

参考文献:

[1]吴江.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篇3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十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比如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等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强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

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仅仅的几十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仅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其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能力十分有限,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工商监管等方面,相关的审批程序过多,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其进行了完善,但是其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全面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多中小企业也难以借助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2.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才能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各项思想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严重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还没有全面得到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暂时得到不充分的发挥。3.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又存在诸多的弊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以此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其在市场经济监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其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各地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紊乱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使得市场经济自身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最终不利于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4.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重在执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企不分现象依旧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其借助于自身所掌握的垄断权利,不断出现寻租等违反市场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不仅使得社会资源受到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寻租行为依旧难以得到遏制,这是当前我国政企分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1.更新理念,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完善和发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要全面更新理念,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思想,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使其全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经验,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减少法律法规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判断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全面借助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思想,以减少政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其能够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职能,减少相关法律法规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干预,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为理念和方向,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设,以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3.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充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其能够在合理的法律框架下取得自由的发展,避免各地区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总量而出现膨胀发展,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有序进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应有的作用。4.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遏制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免出现一些违法行为,比如寻租等。因此,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等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使其能够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下取得一定的发展,尽量实现政企分开,避免国有企业及其个人出现寻租行为,这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诸多的弊端,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从更新理念,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减少法律法规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力度,遏制违法行为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宇欣.论商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6(05).

[2]郑兴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5(09).

篇4

就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与经济内容息息相关的专项法律,经济法对于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发展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加强中央调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从国内现状来看,法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完善、合理与严谨的律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为其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前提。本文着重探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对于其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转变极为有利

“外部性内部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外部性制造者创造出的社会收益或者成本变成私人收益或成本,而由创造者本人享有并承担的过程。在此转变中,经济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一)经济法所具有的规范性

在外部性内部化这一转变中,其实现手段主要包括协商、谈判以及契约等经济行为。然而在实施此类经济行为时,参与方经常在利益最大化影响下过度谋求单方利益而做出过激的、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其与经济规律、商业规律相悖,而违反了经济法相关规定。基于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经济法,实现对此类经济行为的有效管控。

(二)经济法所具有的调节效应

经济法不仅对外部性内部化转变中的经济行为予以规范,更约束了转变过程本身。因而,在对经济法各类手段加以有效利用的同时,应统一考虑民商法和经济法,并利用二者的调节作用,对外部性内部化转变加以引导,确保这一转变过程被合理控制在法律框架内,由此确保这一经济行为能够创造积极的效益。由此,应对民商法以及经济法二者的调节效应予以足够关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三)经济法对外部性内部化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保障其利益不受损失

为保证整体利益在外部性内部化这一转变中不致受损,我们应对经济法自身特点加以充分利用,以此来进行调控、确保其转变过程是有效而且准确的。除了约束力以外,经济法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应熟练掌握经济法所具有的特性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在外部性内部化转变时为总体利益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法对建设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推动作用

对于市场经济体系而言,建立经济秩序是关键而且必要的,市场经济要想实现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经济秩序必须被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经济法在建立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法对利益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予以阐明

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前者在发展过程中对利益最大化原则予以明确,市场经济整体性发展始终坚持围绕利益最大化原则,而市场经济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于此。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抽象的,要想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正确地阐述和明确,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载体,即经济法。经济法能够对利益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予以阐明,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正确理解经济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经济法是法律保障

在建立社会活动相关秩序时必须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所有社会活动必须与相关法规相符合,并坚持以法律为指导,同样,建立市场经济秩序也同样如此。经济法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其指导作用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与经济法相关规定相符合。

(三)对于市场经济秩序来说,经济法是其建立有效性的保障

任何一项活动必然需要秩序来约束,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极为重要,这是建设整体经济体制以及运行的有利前提,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所收到的最终效果也具有密切关联性。因此我们应确保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正确性,并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时保证其有效性与及时性;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着重发挥经济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促进效果。

三、经济法确保了政府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了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

自立法伊始,经济法始终针对经济行为;而在执行过程中,经济法的载体则为政府,政府通过经济法实现对市场的干预和调控,从而确保市场经济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简而言之,政府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为突出的作用。而在政府调控干预市场经济的同时,经济法为其调控与干预手段始终遵循经济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其立法环节中,经济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干预,并对其权利加以有效约束,从而保证了市场经济行为的独立性。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经济人作为市场主体始终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而政府作为经济管理者同样具有这一本质属性。而在经济活动参与方中,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司法者,超个人主义的经济与社会目标并非是其追求的根本所在。经济法律市场与经济市场二者差别在于经济人获取利益过程中所用的手段与方法的差异。这在经济立法过程中反应为无法有效地制约权力以及政府依法干预调控经济活动时安排了过多的强制性制度,其中以经济行政规章以及法规条文数量过多为典型表现。与其他类别行政法规相比,经济法应保持更强的针对性,并充分发挥其在约束政府权力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并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干预和调控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树.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其理论表现[J].学术界,2011,(8):69-81.

[2]余杰.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选择、判断及经济后果――基于会计反映和税收征纳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9,(11):102-109.

篇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它继承了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公平性、竞争性、开放性,能够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干预下,避免了市场经济所具备的风险性,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相比起其它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性: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上,它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商品交换上,它只认同等价交换,不接受特权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体现在商品价值上,它要求市场各主体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优胜劣汰,从而不断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体现在利益上,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不断地开拓市场。

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使得市场经济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根据国情,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即将市场经济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上进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备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在这种双重特性的规定下,既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又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资源分配方式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两极分化严重,逐渐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宏观调控上,利用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多方利益结合,发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长处,促进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和谐统一。

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原则定位

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能时,首先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适度原则、科学原则、和谐发展原则。政府应当以适度性为基本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如此,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才有意义。

1.以适度性为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政府职能也需要随之适应新的变化,一方面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的变化,两种变化存在一种递进关系,即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需要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随之进行转变,才能去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变化,完成第二次转变。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尚处于第一阶段,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已经带来了较好地效应。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就目前来说,在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还是应当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继续强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第一阶段转化;而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朝着第二阶段转变,即适应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变化,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朝着“公共服务型”的方向进行第二阶段转变。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政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保证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中不走歪路、错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政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才能够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发挥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优势,避免出现垄断、恶意竞争、盲目建设、重复发展、经济危机等现象的发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建设缓慢的“头重脚轻”问题。

3.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而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建设起小康社会与文明社会,只有国富民强,成功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这是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终极目标。所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在转变过程中,要时刻朝着这个终极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进,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理念,它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全员各司其职、各有所得,并和谐相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

(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

政府在不同经济体制下,需要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指引导向、组织规划、调整调控、协调平衡、社会服务、监督管理等。

1.政府经济管理的指引导向职能

政府要站在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提升、市场经济变化的趋势等宏观立场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用以指引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只有站在全局角度,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才能够全面挖掘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政府经济管理的组织规划职能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按照政府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组织规划的经济管理职能,为发展战略制定合适、合理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对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关注、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3.政府经济管理的调整调控职能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停滞等不良经济现象,政府需要履行调整调控的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政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来对发育不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调控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维持市场经济下的供需平衡。只有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才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4.政府经济管理的协调平衡职能

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经济管理的协调平衡职能,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政府就需要利用法律等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资源向发展落后的地区倾斜,在协调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平衡社会公平。

5.政府经济管理的社会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型”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展的方向,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社会服务的经济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平的竞争环境、合理的法治条件等。

6.政府经济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履行好监督管理的经济管理职能,监督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维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出现的垄断、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制止,保证市场健康有序的进行。同时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避免国家财产的损失。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调控手段

为了弥补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避免微观经济主体的盲目,政府实施经济管理职能时,需要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财政调控:财政调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资源配置、经济总量、收入分配。政府调控资源配置,能够有效避免市场的局限性,充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政府调控经济总量,能够有效避免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稳定物价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调控收入分配,能够有效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稳定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2.货币调控:中国发行货币的机构是中央银行,政府要进行货币调控,首先要加大对中央银行的监管工作。市场经济是货币与实物的等价交换,然而实物的价值不会发生变化,货币的价值却会产生波动,政府进行货币调控,就是为了避免货币价值的波动,维持物价的稳定,避免通货膨胀等不良经济现象。另外,货币的汇率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政府需要调控国家之间货币的汇率,来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而存在,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品”,将市场经济置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依然能够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不过市场经济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为了防止不良经济现象的发生,我国在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时,需要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航护驾”。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改革[J].生产力研究,2012,(12):133135

[2]李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制度创新[J].商业经济,2012,(11):4749

[3]郑笑娜.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政府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250251

篇6

一、政府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监管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机制并不健全

(1)市场调节的先天缺陷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并非是万能的。从调节作用上来看,市场自身在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具有滞后性与盲目性的不利特点。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很难完全依靠自身调节来保障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市场的总体规模是十分巨大的,市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并非十分紧密。纵观我国当前的经济格局,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市场需求信息的传递也存在滞后性。例如,某一企业受市场需求的影响研发了一项新产品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同行业企业往往会进行效仿,并逐渐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一些企业对于市场需求总量的估算往往会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且对于自身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景估算也过于乐观。但是市场的需求量却是固定的,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饱和,后进入市场产品的推广销售工作无疑会受到致命影响。在市场饱和的前提下,持续进入这一市场领域的企业无疑会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与此同时,企业在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也存在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的所谓调节作用拥有一个前提与基础,即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受信息传播滞后性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一定的计划与步骤。面对特殊的市场资源需求时,受市场调节盲目性特点的影响,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机制往往很难发挥出原有作用。

(2)市场行业垄断的出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中会有一些企业因自身生产经营问题而遭到市场淘汰,同样也会有一些企业因生产经营优势而不断发展壮大。当企业于某一市场领域中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自然垄断也会随之而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自身庞大的资本基础与技术实力不断挤压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而掌握该行业的服务产业链。而一旦市场经济环境中某一领域的服务产业链被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掌握,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性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也就不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受到致命影响。

(3)区域市场外部资本的恶意入侵

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为争夺区域市场的实际控制权,区域市场外部资本经常会以恶意竞争为目的发动入侵行为。这一行为最主要的表现即为倾销行为。利用资本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往往会将自身产品与服务以低于成本价值的价格倾销到目标市场之中。通过这种恶意竞争行为,区域市场的本土生产商、服务商乃至于经销商均会受到致命打击,进而丧失发展的空间。一旦外部资本消灭了相应行业的本土企业以及竞争对手,随即便会大幅度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的销售价格,进而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平竞争。

2.政府监管可以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在自主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市场失灵问题、恶意竞争问题。面对诸多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单纯依赖于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很难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提倡绝对自由竞争与杜绝政府干预市场的西方国家为例,其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时间较长,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程度相对较低,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较为良好。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受到的掣肘往往非常之大。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西方国家市场之中垄断现象普遍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更是难以掌控。

事实已经证明,紧靠公平竞争原则,杜绝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行为,市场经济不可能获得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的缺失最终只能带来诸如经济危机、垄断等市场经济问题。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对于崇拜绝对市场竞争自由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其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监管也日渐被认可。因此,可以说政府监管已经成为了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政府监管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

基于市场调节滞后性与盲目性的特点,政府无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市场,引导相应的市场资源进行正确配置。仅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政府的主导之下,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性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但即便如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存有一定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无一不束缚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我国巨大的社会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自发调节,其滞后性与盲目性往往更为明显,后果也更为可怕。因此出于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积极实行了“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的施行,我国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促进了国内不同区域市场的共同进步,有利的维护了我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应对经济危机等事件的过程之中,正是得益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娴熟应用,我国通过政府主导的一系列监管行为,成功的减轻了诸如金融危机等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失。

2.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出现

依托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因素单独进行调节,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必然将不复存在。缺少政府监管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后果只能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恶化以及市场垄断的广泛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平竞争原则下隐含的核心要素是弱肉强食。掌握了市场需求且自身发展良好的企业,必然会逐步侵占其它企业的市场利润空间与发展空间。而当一个行业被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控制,形成垄断,那么区域市场的竞争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由于缺失竞争压力,垄断企业在缺少竞争对手的前提下,无论是企业发展速度亦或是改革进程,速度均会有所下降,甚至陷入到停滞状态之中。同时,在自身市场服务的价值收取过程中,垄断企业也可以随心所欲订立服务价格与相关衍生服务内容。

更为严重的是,缺乏政府监管,诸多的市场不公平竞争行为也将涌现。最为普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公平竞争行为应属倾销行为。如果缺乏政府的监管与控制,倾销行为无疑可以轻易的摧毁一个企业在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所有竞争对手。而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三、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监管问题

1.政府监管失灵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非是万能的,对于政府而言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调控行为并非绝对奏效,政府监管失灵的问题十分普遍多见。政府在实施诸如“宏观调控”政策等监管行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三个主要步骤,即信息收集、决策制定、行政实施。简单来讲,就是政府通过各个渠道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掌握,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即迅速制定相关政策与监管策略,最后运用多种调控方式予以实施,例如立法、税收、加强执法手段等。

因此毫无疑问,对于政府而言往往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进而根据相关数据开展具体的监管行为。但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市场规模越大,则政府开展监管的难度与复杂程度越高。诸如信息统计错误、监管行为决策错误、调控政策实施错误,均有可能对政府的监管行为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导致政府的监管行为未能取得应有预期效果。应该说在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过程之中,政府监管失灵问题是政府监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为严重问题。诸如“宏观调控”等政府监管行为的展开,其背景往往是市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定问题与困难。而一旦基于如此背景的政府监管行为未能取得应有效果,或出现了政府监管的失灵现象,那么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其发展无疑将受到重大影响。

2.政府监管边界模糊问题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缺少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无法得到保障。但是一旦政府过度介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也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政府监管的边界模糊问题往往是政府所面临的监管难题之一。政府监管边界问题,即为政府在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过程中,究竟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管的程度又该如何的问题。

一旦政府在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管的范围过宽、管的程度过大,往往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与调控机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之所在,即为在市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通过自身监管行为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回到正确的运行轨道。但是在政府监管职能的实施过程中,过度的干预与不合理的干预非但不能使市场经济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反而会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

四、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的相关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工作效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

对于政府而言,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失灵问题,唯有加强政府监管工作效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才能够有效保障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工作的高效、有效进行。在对市场经济基本信息的了解过程中,政府必须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并开展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唯有切实提升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整理速度,才能够保障政府对市场经济开展监督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在制定监管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监管决策出具迅速准确,且能够为监管工作的实施创作出更好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必须依托自身行政网络,构建完善的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监管体制。进而通过体系化发展建设工作,保障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效监管。

2.明确政府对市场经济监管的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是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监管过程中,政府必须着重明确政府对市场经济监管的范围、内容以及监管行为适用的程序。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政府监管介入流程,从信息收集、决策制定、监管实施、后续评估、监督问责等几个方面,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合理解决政府在开展对社会经济监管过程中的边界模糊问题。

五、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存有一定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如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的发展问题。脱离政府监管的市场经济行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是很难得以实现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政府监管基础之上。应该说,政府监管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长浩.略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01).

篇7

二、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经济社会不断高速运转,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依旧较低,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必须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能够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速运转。所以,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按需分配,社会物质资源相对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较低,难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不管是在衣食住行还是在思想文化品位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居民都有很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符合现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路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较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增强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实力,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三、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市场经济理念不健全

理念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重要思想,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严重影响,虽然这种模式对我国度过艰难的经济建设时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却产生了长期性的不利影响。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理念却很不完善,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理念,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市场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依旧占据主体性,使得国有企业难以依据市场变化来指导自身的发展。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度却难以有效加深。因此,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理念是现阶段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2.政府职能未能有效转变

政府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为严重。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干预力度一直较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市场的作用,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仅起到辅的作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衷严重相左。十以来不断强调我国政府要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使其重点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辅的作用,将权力放归于市场。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难度也就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对缓慢,对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3.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否则就会出现恶性竞争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将会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最终导致市场经济改革的失败。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各种扰乱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的行为不断产生和进一步拓展。食品安全、企业伦理、恶性竞争等问题不断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造成的,市场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消除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诸多因素,不断促进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因此,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将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四、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首先,要深刻反思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深刻总结经验,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和行为。其次,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探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特色市场经济之路。最后,要不断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进行修正,辅助企业依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积极实现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以此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

2.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是十以来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减小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转。其次,要减小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进行自由竞争,自负盈亏,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展开竞争。最后,要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提高政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相关法律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得以深化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法律空缺进行研究,弥补原有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完善市场经济相关法规。其次,要转变执法理念,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有效性,以保证市场经济模式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执法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科学判断,增强执法的有效性,保证市场经济改革能够在法律的庇佑下顺利进行。只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保障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市场经济改革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4.加强对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

人才代表着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因此,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重视对先进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增强其实践能力,使其充分掌握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做好高校与企业的对接,指导企业依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市场经济人才,鼓励企业进行专项的培养,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端经济人才参与到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贡献自身的力量,以此来强化我国市场的改革。只有全面重视人才的培养,才是我国市场经济得以实现进一步改革的重要基础。

篇8

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事业转型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工商管理工作对经济发展进程所施加的影响和助推作用,正在引起我国工商管理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政府机关借由持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实施力度,能支持和助力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长期稳定持续推进。

1工商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与基本特点

1.1工商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

第一,工商管理工作能有效改良规范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尽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改良完善历史进程之中,市场经济事业的发展过程需要时刻接受基本市场规律的干预和制约,然而,如果未能建构和实施系统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则无法确保市场经济事业长期维持健康稳定有序的运作发展状态。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持续深入,数量众多的外国资本逐步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市场经济事业的整体性运作发展过程,造成了直接且鲜明的影响和冲击。在上述情形下,我国市场经济事业想要长期维持优质且稳定的运作发展状态,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具备充分针对性和合理性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及法律法规体系。而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规范性,提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经济事业的宏观调控能力,规避市场经济事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无序性问题。第二,工商管理工作能发挥对市场经济事业发展过程的管理操作职能。我国各级政府中的工商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能密切结合市场经济事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宏观经济事业发展历程的管理干预措施,在充分保障各类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运作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条件下,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内部结构的重组优化工作,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处置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问题条件下,支持和保障我国市场经济事业长期处于优质且良好的发展状态。第三,工商管理能借由对适当干预措施的运用,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约束,为市场环境中各类企业组织的经营运作发展,创造和提供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继而在确保不同企业组织之间实现公平竞争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1.2工商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第一,工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公共行政管理的业务方式,致力于建构和维系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继而为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事业的良好优质发展提供支持条件。与我国现存的各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对照,工商管理部门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并不拥有独立化的资金与项目,其最为基本的任务,在于管理和维持现有的基本性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事业的优质稳定发展构筑和提供基本性的支持条件。在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竞争压力持续加剧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应借由全面发挥自身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逐渐改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助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综合收益。第二,工商管理工作领域正在运用的监督方式具备多样性,其主要借由行政指导模式与行政监督模式之间的相互结合,借由舆论调节等手段,逐步强化针对市场经济基本发展运作机制的监督干预。与此同时,我国工商管理工作领域正在施行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多,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活动参与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文,在持续强化法律执行力度过程中,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施加规范且严苛的惩戒,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事业在具体化运作发展过程中,能够长期维持良好且稳定的基本秩序。第三,工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业务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工商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针对现实市场环境中出现的各类经济行为展开管理干预,还需要对发生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之中的市场经济交易行为展开监督管理干预,切实规范调节不同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基于市场交易环境的合作关系,或者是竞争关系。第四,工商管理工作与消费者之间具备密切关系。工商管理工作部门在管理和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秩序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各类消费者主体的合法权益,继而为市场经济事业发展过程中各项基本目标的优质顺利实现提供支持条件。

2工商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2.1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工商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前提

工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于针对现代企业组织的经营发展活动开展管理与监督,借由在现代企业组织内部建构并运作工商管理职能部门,逐步改善强化针对企业组织日常化经营发展状态,以及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督力度,维持和确保现代企业组织能够长期维持规范有序的经营发展,最终建构和维持市场经济发展领域的基本秩序。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前提,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具体化实施模式具备决定性影响作用,只有维持市场经济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状态,才能助力工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整体层次水平持续提升。

2.2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工作具备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关系

在我国市场经济事业快速有效运作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市场经济调节工作的开展质量,正在同时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工商管理工作职能部门的密切关注。在现有发展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空间覆盖范围已经逐步扩展到了全世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自主性管理意识的持续改善优化,为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长期优质有序组织开展,创造并且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保障条件。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事业的发展进程需要依赖工商管理职能部门的规范与约束,借由持续改良规范基本性的市场经济事业发展秩序、强化针对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类企业组织的管理工作力度,以及制定执行指向市场经济发展领域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市场经济事业的优质有序发展,创造和提供合理的制度环境支持条件。

2.3工商管理工作能强化市场管理工作实施力度

篇9

一、工商管理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中扮演的角色

1.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监管作用

当前,国家的工商管理体质主要作用是对于我国企业运营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对于企业的经营与交易行为进行监督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发挥促进作用,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规范性与积极性。

2.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之间起到纽带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其中,做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是保证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工商管理一方面注重反馈社会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要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修正调控,在保证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促进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针对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中的不规范以及方向有误等问题,起到了纠正与规范作用,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在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管理特点以及重要性体现

1.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工商管理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别于计划经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依赖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其发展的要素主要受到产品价格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产品的价格受到产品生产成本、消费者消费水平、市场的供需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当前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针对市场经济中企业资源配置的特点,需要更加考虑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必须不断改革进步,结合实际情况出发,以达到标准要求。

2.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重要性体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并成型,工商管理也应运而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的工商管理也不断优化着工作标准,针对市场经济的结构水平、市场经济私有制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工商管理需要协调好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

三、当前社会背景下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

1.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监管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催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对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地监管与调控,工商管理也逐渐产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因此,需要工商管理来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控制,规范其中的市场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工商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保证行业的竞争水平稳定,同时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地处理,从而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2.市场经济发展为工商管理发展提供基础

我国的工商管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给我国的工商管理提供着发展基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针对各个行业商品的经营体制的规范性发展,我国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部门,也就是工商管理部门,其主要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等过程,要想保证其良性的发展,需要工商管理的介入,保证其合法性与规范性,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工商管理存在的原因。

3.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规范约束,工商管理的工作优化开展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企业的经营以及交易活动的规范越来越离不开工商管理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其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与政策支持,保证了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也给工商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其工作的标准与方式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不断优化完善,保证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切实做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有效监管与调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工商管理更多地兼顾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一方面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对于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合理地处理好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共同进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如何做好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方式以及工商管理应用

1.建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方法

做好市场经济中的工商管理方法应用,离不开有效的工商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的支持。首先,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做好工商管理体制建立与管理办法优化的重要性,注重时刻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体制,并对具体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等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地划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经济行为已经不能够依靠已有的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约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的过程之中,工商制度规定的《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中就有部分内容与其不符。

2.完善工商管理的管理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完善工商管理的组织结构,对于提高市场监管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完善管理组织机构,提升了对于市场经济监督的有效性,同时增强了监督力度。

3.打造优秀的工商管理团队,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给工商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打造一支良好的工商管理团队对于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与规范性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注重打造有效的工商管理团队,并在选择管理人员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开展,注重其信息化操作技术水平,完善网络监管部门,通过更加高效的手段加强对于市场的监管。

五、结束语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与壮大。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同时也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做好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打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管理方法,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正确地认识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曹雨晴.浅析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市场经济的相关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8(4):160.

[2]张浩.工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经贸,2018(1):122.

[3]王艺诺.浅议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市场周刊,2018(2):103.

篇10

中图分类号:D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090-02

一、前言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经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是最能有效满足宏观调控需要的,认为离开法律宏观调控必然失灵,也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可见经济法对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在世界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政府这双有形的大手和市场经济体质自身这双无形的大手之间相互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单凭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国外的教训并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问题和漏洞,现代市场上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不断增多,很多人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钻经济法的空子完成自身对利益的追求等等,这些现象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急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调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而经济法则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宏观调控最具权威,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发挥其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最有效的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长期性。

二、经济法及其一般作用分析

(一)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职能的发挥

宏观调控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工具,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单纯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并不能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工具。经济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法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政府改善市场恶意竞争,惩罚市场上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成为政府职能有效发挥的内在推动力量。

(二)制定市场活动规则,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需要一系列完整的规则,市场经济各个主体在不破坏这些规则的情况下完成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法则是将这些已有的规则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将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法律化,并依照法律规定制定更详细的市场行为法律规范准则,对社会主体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规范,保证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帮助维护市场的良好运行秩序,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操纵者,其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经济形势的能否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经济法在约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同时也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保证政府各职能部门不会滥用权力做出危害经济发展的事情;其次,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和程度进行限制,防止由于政府过干预导致市场经济向着与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

(四)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维持健康、良好的经济秩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秩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总体是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的,整体趋于稳定。经济法的重要作用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下,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的经济秩序不被打乱,经济发展格局不被打破,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

经济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秩序,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共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法是是政府干预经济而设置的法律规范,是调整以社会公共行为为根本特征,发生在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和,其调整对象具有社会整体的特征,这句话很有力的说明了经济法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自身调节功能的加强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的有力影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自身也是存在很多缺陷的,若不利用经济法强加干预,反而会削弱市场经济自身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取得相反的效果。

(二)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无论在时间和成熟程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坚定不移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各方面的思想非常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过另外一种声音在质疑这个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然而事实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体制共同作用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越是处于顺境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应该居安思危,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缺陷和漏洞,找出解决这些缺陷的办法。经济法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来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的重要手段,它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整体方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法律的途经予以解决。

(三)引导、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法律体系,对引导、推荐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引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经济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经济法,经济法的建立和完善对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肯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取得的成就,也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社会主义社会中艰难生存下来的诸多事物,将这些事物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形成经济发展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导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双重目的。

四、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干预

(一)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对市场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与市场经济一起推动者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经济法的协调干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济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应该松弛有度,既不能干预的太深,影响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也不能干预的太浅不能发挥经济法应有的职能,也就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

面对经济法干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协调功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用的观点,但是总结出来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经济法干预程度的多少,例如对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经济法干预的程度就比较少,市场与政府之间也只是税收等关系,反而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经济法干预则应该多一些,依靠法律的权威来震慑住整体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运行。

五、总结

经济法的主要调节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公共性的事物,它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引导、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利用经济法宏观调控的程度应该依照社会发展的水平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保障经济法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也保障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够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