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8 14:38: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有机合成的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机合成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3-02

一、概述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在石油、天然气储存和运输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施工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受益于近年来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油气储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连续三年入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就业较好的10个“绿牌”专业之一。

中国民航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于2001年设立,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本科毕业生319人,目前在校生总数317人。专业开设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年就业率均在我校名列前茅,民航系统内就业率也逐年提高。但是从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欠缺,创新意识不足,团队合作经验短缺等问题,这与专业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构成等有密切关系,但是也反应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一直沿袭了各石油院校的传统模式,过于强调基础教育,无法实现对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经验表明,CDIO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上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

因此,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立足点出发,按照明确专业定位、注重学科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强化工程背景的原则,通过借鉴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合理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油气储运专业的CDIO专业综合改革研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综合改革设想

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明确专业定位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实施“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专业进行综合化、专业化、实践化改革,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团结创新的教学团队,以建设符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具有自身特色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工程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设定专业培养目标

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在充分考虑社会、政府、行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专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探索专业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明确专业定位,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听取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重组和定位,对课程结构、授课次序和关联关系进行优化设计,尝试以“项目实现”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 培养工科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采用能力和项目交叉的方式,制定CDIO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同时得到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及独立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锻炼,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2.以项目驱动为载体,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按照CDIO大纲的具体要求,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设计一体化的CDIO项目体系,形成由初、中、高级项目构成的一条贯穿整个培养阶段的主线。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有不同特点,设计各类项目的难度较大,缺少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需要通过摸索和研究,设计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的基本设计――实现项目,高级设计――实现项目,以满足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项目贯穿几个学期甚至几个学年,由本专业多数工程设计类课程构成,符合专业的工程培养目标;二级项目也叫学期项目,由一个学期内的部分相关课程组成,重点突出对某项能力的培养要求;三级项目也叫课程项目,为单门课程内增强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设的项目,根据课程的需要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而定。

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如下模式构建项目体系:选择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任务作为一级项目,并将之分解为主体、站场、泵房等二三级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应课程的过程中,完成各个设计任务,最终掌握设计整条管道的方法和技能。最终确定了1个一级项目,2个二级项目和6个三级项目,如表1:

表1 项目划分

项目以及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学生至少要参加两轮或更多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以便更好地为其学科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提供支撑。

3.以师资建设为保障,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如果期望教师教授综合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那么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使教师具备这些能力并得到发展,因此,CDIO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建设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开展教研、科研工作,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配备可本着“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采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企业培训、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等方式,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有条件的专业课程及其实验,选聘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授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工程教育的主要特色。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学生进入企业工程生产一线,可以熟悉相应领域的行业标准及高效的企业组织管理政策,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了避免合作形式浮于表面,实践基地沦为参观基地,需建立有效保障运行机制,制定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计划,形成校企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三、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讲授者,而是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的组织者,提供教学帮助的咨询者,设计学习项目的设计者,开发教学资源的引导者,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并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讲教师”,转变成了CDIO工程教育项目中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探索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协作能力。

2.实践条件不足的解决手段

工程教育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实习场所受限、实践条件不足。另外,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贯穿整个生产周期,如管道的规划、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通常需要3-5年,不同阶段由不同类型公司完成。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完整的生产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现场实习的时间和实习深度,走马观花似的流程,无法满足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

项目组申报建设了“油气管道综合实训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泵、空气压缩机、管段、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各种零部件,学生在完成油气管道、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计算后,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将设计方案搭建起来,完成管道系统的组装、试运、调整、运行和优化的一体化过程训练,是提高学生工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该实验室还可为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供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

3.项目实施中的团队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学中薄弱环节,CDIO模式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场地,让学生以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被划分为团队,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开展研讨、交流、协作,在导师指导下完善构思、设计、实现,并在各个阶段接受评估,最终满足任务要求。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通常指导教师也需要多人协同,以团队形式出现,共同完成项目的指导工作。

4.课业考核的评价方法

CDIO项目的考核评价强调“过程”,关注知识、技能学习等中间环节,关注实践环节及工程应用能力,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递有关教学目标的主要信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具体评价方式包括任务完成过程的表现、提交的设计任务情况以及任务完成后的答辩环节等。课业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找到应该改进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教师在评价后的充分肯定、鼓励和赞扬,还能使学生在考核中发现个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产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信心和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文杰等.新加坡理工学院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5期,P91-93.

[2]张奇等.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3期,P32-34.

[3]易著梁等.基于CDIO 教育模式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年11期,P140-143.

[4]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3期,P51-54.

篇2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Self-setting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for Root Canal Filling (CPC)- Rebibe chitai Manual to the treatment of root canal filling for young permanent teeth with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or incomplete apical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pulp disease, and so as to induce the apical forma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aging from 8 to 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took preoperative conventional X-ray radiograph, Rebibe chitai Manual was injected around the needle point by a disposable tip after the root canal preparation, and then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filling.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alcium hydroxide paste by screw conveyor on tissue surface around the needle point and intracanal medication. After the needle point was formed, we removed the medicine in root canal and replaced it by gutta-percha and root canal sealer and fill the root canal tightly, and then we sealed the root canal orifice and pulp cavity effectively and arranged the tooth prosthesis in time.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up and given return-visit for 2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took X-ray radiograph of teeth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s Rebibe chitai Manual could mix superfine calcium phosphate powder with curing liquid evenly, and as its main compon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ydroxyapatite in root canal filling was 93.33%. Conclusion Rebibe chital Manual has excellent flowability, was simply and conveniently to operated, and can easily reach the needle point. This material also has a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a stro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 it can prevent bacterial growth effectively, and doesn't cause pain, swelling and other apical reactions after overfilling. Rebibe chitai Manual has better clinical value than calcium hydroxide.

Key words:Young permanent teeth; Rebibe chitai Manual; Calcium hydroxide; Apical induce

年轻恒牙常因外伤、发育异常或龋病造成牙髓或根尖周炎症,致使牙根发育停止。根尖诱导成形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使牙根发育停止的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常用治疗手段。我科自2010年以来,应用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瑞邦齿泰和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尖诱导材料,对120例根尖未发育完成合并牙髓病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经4年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颗患牙选自2010~2014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者,年龄8~14岁,患牙均为外伤性牙冠折断、畸形中央尖折断或龋病导致牙髓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根尖孔尚未完全发育的年轻恒牙。其中前牙73颗,前磨牙47颗。牙髓炎32例,牙髓坏死36例,根尖周炎52例。患者无系统性疾病,术前X线片显示牙根发育不完全,根尖孔开放。外伤均排除根折。

1.2材料 瑞邦齿泰(Rebibe chitai Manual,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氢氧化钙粉剂(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药物材料厂);生理盐水和5.25%Naclo;冲洗针头(ultradent,美国)可深入根尖1/3区域进入较为彻底的清理;螺旋输送器(马尼公司,日本)。

1.3方法 将12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瑞邦齿泰(60例)和氢氧化钙(60例)。所有病例治疗前拍 X线牙片了解牙根发育程度,根尖X线片推荐使用平行投照技术,能真实反映牙齿全长及根尖周不少于2mm范围的组织。必要时拍摄多张不同角度的根尖X线片,以了解患牙的根管数目、走向及分布[1]。术前和患者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严重不适者可服小剂量咪达唑仑[2]。部分需麻醉的患者先行局麻后使用橡皮障术野隔离患牙。进入髓腔前,应根据患牙的解剖,根管数目及分布类型确定开髓洞形,尽可能保存正常的牙体组织。方法系采取由外及内,循序渐进的手术清创方法,把腐败牙本质清理去净,开髓。进入根管时须防止上段的感染物质自冠方向根尖方迁移,所以需及时有效的用5.25%NaClO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已敞开根管。根管器械及冲洗液抵达根尖1/3区域,小心避免损伤牙。根管预备需遵循工作长度完成,达到根管畅通,以获得适宜的根管方向,粗细及通畅度,用螺旋输送器输入药物材料,酌情封药或充填。瑞邦齿泰组:用瑞邦齿泰充填根管,髓腔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氢氧化钙组:用螺旋输送器输入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髓腔同样使用玻璃离子填充或复合树脂充填。术后3、6、12个月复诊并进行根周病变愈合情况的动态观察与评估。了解患牙的主观症状和咬合情况,同时告诉患者口腔保健的要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期间如根尖发育完成,根尖周无临床症状,拍摄X光片,通过影像学检查这个重要的疗效判读的金标准。然后去除根管内药物,改用牙胶和根管封闭剂严密充填根管,清理髓腔内残存的根充材料,有效封闭根管口和髓腔,及时安排牙体修复。如出现诱导糊剂减少或根尖暗影扩大者,更换糊剂,继续观察。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并拍X线牙片判断疗效。

1.4疗效表达多采用分类方式[3] ①成功:病变缩小,症状消失,根尖低密度影不大于2mm,根尖端闭合;②失败:病变扩大或发生进行性根吸收;③已愈合:病变缩小,根尖区低密度影不大于2倍牙周膜宽度,根尖端未完全形成;④愈合中:病变范围无变化,症状消失;⑤不愈合:病变范围无变化,症状持续存在。

1.5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

2 结果

120颗患牙行根尖诱导术后,经过4年随访观察,见表1。经χ2检验,瑞邦齿泰组与氢氧化钙糊剂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现有的根管治疗技术可有效的降低根管感染程度,促进根尖病变缩小,根尖孔根尖端闭合,但完全清除病变的比例并不理想,其原因尚待研究。虽然过去的60年中根管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根尖X线片报道的根管治疗成功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3]。这可能是因为技术材料方面的改进并未解决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依据X线片,使用分类法判断疗效尚不能真正显示已经提高的疗效。氢氧化钙并非生物活性材料,但因其具有抗菌性,可促进矿化,能在暴露的牙髓表面形成牙本质桥继而保护牙髓,防止细菌进入[4,5],曾长期作为盖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把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可能增强清除感染的效果,但同时氢氧化钙不易从根管壁清除可能影响根管充填的密封效果,而根充严密可防止根管再感染,并能阻断根管内残留细菌的营养供应,使细菌致病力下降[6,7]。许多证据表明,氢氧化钙盖髓后可在其下方形成组织坏死层,组织相容性不够理想;氢氧化钙诱导牙髓产生的牙本质桥不完整,呈多孔性,存在大量的管状缺陷及内陷细胞;氢氧化钙的物理强度差,封闭性差,不能提供长期封闭性,易产生渗漏,从而导致治疗失败[8~10]。因此,氢氧化钙并非理想的盖髓剂,是不是理想的根尖诱导剂或是根尖诱导的首选药物,从其成功率为74%~96%[11],本研究有效率为90%上看,还需进一步研究其疗效的成功因素,如年龄因素、去腐程度、髓露范围、根管预备情况、时间等更加系统的临床观察和证据。

随着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的发展,诱导组织再生并最终替换材料本身,实现原位组织再生,应成为更加理想的治疗途径。理想的生物活性材料在诱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同时,应可以逐渐在组织中降解,从而被正常组织替代[12]。

瑞邦齿泰是一种自固化磷酸钙生物性材料,为淡黄色超细磷酸钙糊剂,具有强碱性,能有效防止细菌繁殖。其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优良的流动性,操作简单、快捷,易于达到根尖孔处,根管内充填后最终转化为具有微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封闭性较好,不发生体积变化。一次完成,暂时不必更换牙胶尖并可提供新骨沉积的生理基质,引导骨组织长入,具有“骨引导性”刺激硬组织沉积,封闭牙本质小管和根尖孔[13]。把瑞邦齿泰作为盖髓剂和根充材料用于盖髓术和根管充填均取得良好的疗效[11,13],本研究将瑞邦齿泰作为根尖诱导材料诱导年轻恒牙根尖端形成也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达93.33%,且对X线阻射,更易于对患牙疗效的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根管治疗技术指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5):272-27.

[2]周志宏,刘平.牙槽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10):631-633.

[3]吴明凯,梁宇红.根管治疗的疗效及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5):257-262.

[4]Faraco IM Jr,Holland R.Response of the pulp of dogs to capping with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or a calcium hydroxide cement[J].Dent Traumatol,2001,17(4):163-166.

[5]Aeinehchi M,Eslami B,Ghanbariha M,et al.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 and calcium hydroxide as pulp-capping agents in human teeth: a preliminary report[J].Int Endod J,2003,36(3):225-231.

[6]van der Sluis LW,Wu MK, Wesselink PR.The evaluation of removal of calcium hydroxide paste from an artificial standardized groove in the apical root canal using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ologies[J].Int Endod J,2007,40(1):52-57.

[7]Oliver JD, Nilsson L, Kjelleberg S. Formation of nonculturable Vibrio vulnificus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starvation state [J].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1,57(9):2640-2644.

[8]Cohenca N, Paranjpe A, Berg J. Vital pulp therapy[J].Dent Clin North Am,2013,57(1):59-73.

[9]Stanley HR, Pameijer CH. Dentistry's friend: calcium hydroxide[J].Oper Dent,1997,22(1):1-3.

[10]Pereira JC, Segala AD, Costa CA. Human pulpal response to direct pulp capping with an adhesive system[J].Am J Dent,2000,13(3):139-147.

篇3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115-05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竞争力的归纳总结,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首先必须符合基本原理,其次要切合旅游产业与企业的实际。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服务性产业,旅游企业具有地点固着的区域性和服务的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这些独特的产业和企业属性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构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献综述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研究主题。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集合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之后,Prahalad和Hamel又进一步阐释: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成分,也包括跨越业务的组织管理以及跨越组织边界和层次的集合性学识;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与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这种集合正是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的总和与各项组织知识的总和。Barton(1992)以知识基础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arino(1996)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具有技术或知识基础的成分,通常是科技和生产技术混合的结果,并根植于企业程序和法则之中,涉及到个体和结构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难以被仿效。同样,Coyne等(1997)也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然而,许多企业在表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却陷入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困境。这里存在概念定义太宽泛,以致无法操作的问题。Hamel和Prahalad(1994)认为,要实际管理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高经理层必须能够把核心竞争力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Collis和Montgomery(1995)也指出,应将核心竞争力细化到具体的、可以付诸实施和操作的程度,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和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为此,Barton(1992)从知识组合的角度将核心竞争力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物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价值与规范。Meyer和Utterback(1993)则把核心竞争力分解为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和制造能力四个维度。而Eriksen和Mikkelsen(1996)认为,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其产生开始就带有知识的意涵,学者们对于核心竞争力定义的共同之处是对企业具有的独特技术、技能、经验和行为程序等作出了界定,而这些都属于企业知识资本的范畴。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企业所拥有的单一的资源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因为这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几乎是必然能被模仿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凸显出其知识本质与特征,只有基于知识资本竞争力,才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核心竞争力的“树状”观点:多元化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树根则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他们的“树状”观点移植到旅游企业,则可以构建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如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在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中,由上至下的四个层次显示了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推导逻辑。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的起点是顾客对于旅游整体消费体验的需求,满足需求的供给则来自于旅游企业各个战略业务单元所提供的不同的旅游服务,而各项旅游服务在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这一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上展现,最后使服务运营活动得以完成、顾客优异体验得以实现的基础是由独特知识与技能组合而成的核心竞争力。

(一)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

作为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是顾客购买旅游产品所追求的价值所在。旅游是饮食、住宿、旅行、游览、购物和娱乐的组合产品,而体验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活动是一种经历,为旅游者创造独特、美好的旅游体验是旅游企业的价值源泉。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单一的旅游产品仅仅是旅游体验舞台上的道具,当旅游者购买旅游体验时,他是花时间享受某一旅游企业提供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件,就像迪士尼乐园使客人们流连忘返的不仅是消遣,而且是参与一系列尚未展开的故事中。

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多方面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有机融合体,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和旅游产品。旅游业通过把食、宿、行、游、购、娱等单一旅游产品组合成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组合旅游产品,以带给顾客旅游全过程的精神与物质享受,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其水平高低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二)战略业务单元:旅游及相关业务领域

顾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综合性消费体验是由众多的战略业务单元,如饭店、餐饮、娱乐、会展、旅行社、航空、车船、景区等提供的服务组合而成的。饭店、旅行社、交通、景区等分别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在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旅游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此外,还有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教育、咨询、出版、网络媒体、信息服务等业务领域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旅游企业相关多元化的经营领域,各项业务之间能够产生在管理、品牌、采购、销售等各方面的协同效应,从而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的价值网络。例如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其业务涉及到旅行社、航空和饭店,此外还拥有电视频道和网站。当然,企业的战略业务单元不一定都是业务各不相同的经营单位。当企业跨越地理区域建立相同业务的分支机构时,这些分支机构也是可以共享资源与能力的战略业务单元。

在这样一个交错复杂的旅游产业网络中,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必须紧密协作,才能保证旅游者得到一个满意的旅游经历。这样,分布于不同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必须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和谐的体验链呈现给顾客。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与合作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成为决定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核心产品:旅游服务交互过程

核心产品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就是核心平台。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顾客参与其中并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旅游产品的生产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共同参与、现场互动才能完成。所以,旅游企业的核心平台是其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即服务交互过程。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由众多“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组合而成的综合性体验经历,顾客旅游体验的获得与旅游体验服务的提供都是在服务交互中实现的。旅游企业的各个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其内部价值链以及整个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项活动的无缝联结打造出顺畅的服务流程,与游客综合性消费体验价值链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在传统的有形产品4P营销组合的基础上,Booms和Bitner(1981)提出对服务营销还要加上3P:人(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其中过程是指服务提供的实际程序、机制和作业流,即服务的提供和运作系统;人是指参与服务提供的所有人员,他们对服务购买者的感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指企业员工,还包括顾客本人及其他顾客。由此可见,员工与顾客的服务交互过程是旅游企业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核心平台。依靠这一平台,旅游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四)核心竞争力: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完成旅游企业服务交互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种资源与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知识经济时代,商业信息、企业文化、商誉、品牌、员工技能与经验、技术诀窍、组织管理模式、社会关系等知识资源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顾客优异旅游体验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例如,卡尔森饭店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由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起来的长期顾客关系上,这是专业化员工、顾客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服务流程与规范、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等各方面知识与技能共同造就的卓越服务能力。

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为顾客创造旅游体验价值过程中企业吸收、创造、整合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旅游企业的服务实践中,分布于各个业务单元的多项知识与技能必须在服务交互过程中完美地组合,并内化为旅游企业经营所需的知识体系,才不易被模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前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通过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和学习,对各种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相比竞争对手更能实现优异的顾客旅游体验,并且可以引导企业跨行业(多元化)或者跨地域(多地化)发展,从而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例如,迪斯尼公司作为一个综合性娱乐巨头,其成功归因于它有效利用动画片制作的能力以及品牌、版权等知识资源整合而成的在家庭娱乐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引导它进入了电影公司、电视频道、主题公园、酒店、度假村、消费品和媒体网络等多个业务领域。

三、基于知识资本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维度

从知识资本的角度分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以及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五个维度。

(一)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

旅游产业是以人为服务主体的产业,旅游企业的服务产品需要员工面对面地向客人提供,它依赖于旅游企业员工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另外,核心竞争力属于知识的范畴,其实质是企业组织中累积形成的特殊知识,而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是其重要载体,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才能获得。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旅游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既是旅游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旅游企业潜在能力高低的具体反映。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与技能,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洞察能力与执行能力。世界著名饭店管理集团多数有自己的教育基地,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培育人力资本,从而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

技术资本是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与大部分服务企业类似,旅游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不明显,通常不会像制造业企业一样在技术研发方面大量投资,并以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的产出。然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收益管理、预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对于假日、希尔顿等著名饭店集团早期的成功扩张贡献颇多。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普及,众多旅游企业在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通过国际互联网以电子手段进行销售,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邮件进行生产和经营,并且引进、开发管理软件。当然,电子商务、预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的信息技术可以轻易从市场购买,其差异主要通过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来体现。因此,信息化水平与信息管理能力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和处理,是旅游企业形成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和保障。

(三)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

企业的组织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一系列其他企业资源(如技术、设备、信息、人员等)的运用,把企业资源转化为企业最终产品的协调配置能力。或者说,企业组织能力是通过企业组织过程促进组织效率提高的能力。因此,组织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过对未来市场环境的把握,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及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服务系统所包括的传递系统、设施设计、地点、能力规划四种结构要素以及服务接触、质量、能力与需求的管理、信息四种管理要素,我们认为,旅游企业的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涉及到选址布局、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各项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企业的组织体制。精简的组织结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独特的企业文化等所构成的组织资本,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

(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

旅游服务的过程就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广泛接触的过程,其产品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因此,顾客被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投入,它通过服务过程被转化为具有一定满意程度的产出,从而成为企业经营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为顾客带来长期超值利益是旅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顾客资本指同顾客关系的价值,包括组织以外的与顾客的联系,如顾客忠诚、品牌、商誉、订单、销售渠道等。营销能力反映企业与顾客建立、维持关系的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包括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营销组合管理能力以及利用和促进高质量声誉的能力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是在市场上通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得以体现的。在今天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顾客资本的多寡和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经营的成败。我国旅游企业与世界著名饭店、旅游批发商以及娱乐公司的差距,直接表现为顾客资本的匮乏和营销能力的欠缺。

(五)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

篇4

二、有机合成教学现状

我国大学教育不断发展,各高等院校化学系专业划分得更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更高。高等院校的有机合成课程是化学、生物、药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最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一门课程。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先把绿色化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1],现在开设绿色化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但是作为绿色化学课程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发展缓慢。目前大多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依然使用在传统教材基础上改版的教材,缺少绿色化学的思想。现行各种教材反映的内容只是从有机合成的合理性、简便性方面考虑,并没有注意反应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最终产品是否无毒无害,反应过程中的废弃物是否尽可能少等绿色化学原则。Anastas等[2]提出12条关于绿色化学的原则,用来评价实验过程、生产过程、最终产物是否绿色,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原子经济性原则;采用无公害的原料;无公害的反应条件;终产物环境友好。绿色化的有机合成化学教学正是我国教育发展最需要的教学,在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绿色化学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绿色化学工作者,并为以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三、有机合成绿色化教学的策略

(一)贯穿原子经济性原则

在有机合成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讲到许多基本有机反应,这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思想,首先要在基本的合成反应中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原子经济性就是反应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进入最终产品,没有任何副产物[3]。原子经济性与有机合成反应产率不同,产率是目标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和原料中某一组分加入量的比值。当原料和产物由几个组分组成时,某一产品的产率再高,它仍存在其它副产品,没有达到废物“零排放”的要求。例如,Wittig反应产率较高,一般可达80%以上,但Wittig试剂的较少部分被利用到产物中,其余都成为副产物。所以,Wittig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低,原子经济性很差。可见,应使用产率和原子经济性两个概念作为评估标准,才能实现更“绿色化”,更有效的化学合成反应。

有机反应中最常见的主要包括4类:重排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加成反应等,重排反应和加成反应基本属于原子经济反应,而有些反应,如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则不一定高,另外,成键周环反应,如Diels-Alder反应,[2+2]、[3+2]环加成反应属于原子经济性的,而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很多,不能用“原子经济性”来衡量,只是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毒,而电氧化-还原反应对环境更友好。除了对这些学过的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外,还可向同学们介绍一些绿色新反应,如:Ene反应(双烯合成)类似Diels-Alder反应,反应通式为:

X=Y=C=C,C=O,C=S,N=O,N=N等。

金属复分解反应(RCM 反应)是一种过渡金属催化反应,反应通式为:

R=芳香基、烷基、芳香杂环;

R1=H,COOR,烷基

X=O,NCOOR,NTs,NSO2PH

DO(DEt)2,SO2PH,SO3PH,SOPH

EWG=吸电子基,如-COR,-CHO,-CN,-COOR

以上的各反应都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反应,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应该贯穿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绿色化学的概念,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都有绿色化学的概念,在合成某些产品时尽量用原子经济性来衡量整个反应过程。

(二)原料与产物无公害

1.尽量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绿色化学基本原则中包括原料无公害,在设计有机合成实验时就应该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进而得到功效卓著而无毒无害的产品。例如:合成聚氨酯时,传统的方法一般要采用光气作为原料,而光气是可致命的剧毒气体。新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则完全不使用光气,不仅消除了剧毒原料光气的使用,并且反应产生的副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同时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整个聚氨酯合成的实验更加接近绿色化学。

如: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的合成也可以改变原料,避免使用甲醛、氢氰酸紫等剧毒原料。

NH3+2HCHO+2HCN NCCH2NHCH2CN

由以上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传统方法合成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的步骤要繁琐,要用到HCHO、HCN剧毒物质,还要用到NH3,并且产物不能转化完全,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新的合成方法简单,只需要在铜催化剂的条件下就能直接合成出亚氨基二乙酸二钠,副产物是H2,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多种有机合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合成原料与产物,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应用最绿色的有机合成方法,降低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与对学生身体的危害。

2.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利用可再生的原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符合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用氧化法合成己二酸(ADA),传统方法合成已二酸的实验通常用致癌物质苯或苯酚作原料,在原料上就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新的合成工艺可以直接用葡萄糖合成出,并且葡萄糖能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得到,使原料的成本降低,并且合成的工艺简化对环境污染减少。这种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新合成方法可以应用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

3.设计更安全的产品

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合成出产物是否有毒,尽量通过通过改变和修饰有毒物质的结构,消除其“致毒反应”[4]。例如:联苯胺是很好的染料中间体,但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可以对其分子结构加以改造,变为二乙基联苯胺,既保持了染料的功能,又消除了致癌性。

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产品时,还应考虑它能否降解,要使其降解,也可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入特殊功能团来促使其降解。通过水解或者光解使大分子结构变成可以生物降解的基团。

(三)研究安全有效的反应条件

在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中,除了考虑反应原料及产物的绿色化外,还要注意反应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和溶剂的绿色化。通过催化剂与溶剂的改变,改善整个反应条件,使整个合成反应安全有效。

1.寻找安全有效的催化剂

在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大多为硫酸、三氯化铝,三氟化石朋等酸性催化剂,这类酸催化反应都是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对设备腐蚀作用大,并且容易形成酸雾、废酸液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解决的方法是使酸催化剂负载化或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在工业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用固体酸如酸性白土、混合氯化物、分子筛等代替液体酸,尽量减少酸雾的形成,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固体酸回收,用该催化剂取代传统的三氯化铝,催化剂用量降为原来的1/10,废弃物氯化氢的排放量减少了3/4,而产率增大到了70%。

2.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介质

篇5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1C0052C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背景

从2013年开始,上海高考有机推断题出现让学生自己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图;2015年,上海高考有机推断题出现让学生评价不同的合成路线,有机合成设计与评价的考查相对传统的有机推断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要求更高。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虽然已经系统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但学生在有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通常具体表现为:(1)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2)题给信息不能很好地吸收应用,对题给信息解读不够,审题也不严密;(3)步骤先后随心所欲,没有很好理解有关官能团的引入次序及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等知识;(4)合成“绕圈子”,没有理解条件对反应进行的影响,合成步骤较多[1];(5)合成思路狭隘,表达不规范;(6)对有机合成路线没有评价思路,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评价。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高三二轮“有机合成设计与评价”专题复习课。

2 教学设计

在上这节课前笔者做了三个准备。第一,在高三教学中笔者批改作业时不仅会写批语指出学生的错误症结,还会用手机拍下学生的典型错误,截取图片保存。在上这节课前笔者从积累的图片中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错误合成路线,用于有机合成评价环节教学。第二,开展学霸自编有机合成设计题活动。经过一周的收集,全班都上交了自己设计的题,积极性非常高,笔者选取和修改两道较好的题。第三,设计课前复习学案,让学生整理常见有机官能团的转化知识点[2]。

以下就是课前复习学案的内容:

(1)常见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2)官能团的消除

①消除双键:

②消除羟基:

③消除醛基: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引入]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先后合成了胆固醇、维生素B12、叶绿素、可的松、利血平和奎宁等一系列复杂有机分子。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的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

[展示] 1.人工合成最复杂的有机物――海葵毒素。

2.合成的具有几何结构的有机分子。

(有机合成已经从科学进入到了科学-艺术的殿堂。)

[活动一]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成“大家来找茬”游戏,让学生评价班级同学的有机合成设计流程,学生会比较兴奋,没有压力,跃跃欲试,有利于激起思维的火花,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归纳出有机合成评价思路。

[讲解]有机合成从基础原料到目标产物要经过一系列中间体,还要添加辅助原料,可能产生副产物(见图2),如何更合理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呢?

[活动一]今天我们也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有机合成世界。首先我们进行一个有机合成“大家来找茬”活动。以下是近期同学作业中的小合成(图略),大家来评价一下。

苯环取代和侧链取代条件混淆

引入溴原子和硝基顺序颠倒,不能实现间位取代

苯环上卤原子难水解,需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碱反应

碳碳双键易被氧化

碱性条件下羧基形成钠盐,需酸化

合成步骤太多,R-OH可以直接与HX取代反应

H既有羟基又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时,会生成酯类副产物

总结:

[应用]评价2015年上海高考有机合成三条设计路线(见图1)。

设计从2-甲基丙烯制取甘油的流程图(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无机试剂任选)。

讨论思路:对比原料和产物

[展示]展示学生设计结果(见图3),对典型的两种思路进行评价。

第一种方案先碳链变短再卤代,共6步实现目标合成;第二种方案先巧妙地加工信息并进行二元应用引入两个卤原子再氧化短链,共4步实现目标合成。

[活动二]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合成设计的挑战,让学生学会从碳架变化、官能团变化两个角度对比原料与目标产物,进而从碳链的改造和官能团的转化两个角度入手合成目标产物。学生设计了两种都可行的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善于利用和加工信息。在有机合成中经常会碰到信息的再加工应用,如多元应用、环状应用、聚合应用等。这个环节的讨论,让学生切身感悟到信息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注:先给目标产物碳原子编号,然后开环推理中间体,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碳原子编号对应。

[讲解]化学家科里于1967年提出了“逆合成分析原理”(见图4),他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开创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新纪元,因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化W奖。

[展示]展示学生设计的几个途径并评价讨论(见图5)。

[活动三]设计意图:该活动是成环与开环设计,合成复杂环状化合物路线,分析和对比原料和目标产物的碳链和官能团,并给复杂环状有机物的碳链进行编号,可以找到合成突破口,切断目标产物,确定有把握的中间体。通过有机物逆合成分析法的推理,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等基础知识的认识。逆向性思维是进行有机合成设计重要的思维方法[3]。

[课堂练习]化合物F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课堂练习]设计意图:合成一考察正向分析法,碳链变短、链状的合成;合成二考察逆向分析法,碳链增长、成环的合成;课堂练习设计考察正逆结合分析法,碳链变长、开环的合成,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学生思维的应变能力。

注:先给目标产物碳原子编号,然后成环推理中间体,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碳原子编号对应。

[活动四]小合成挑战3

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工业上通过下列方法合成:

[学生交流]保护酚羟基防止在引入氧化甲基时被高锰酸钾氧化。

[活动四]设计意图:阅读信息流程,挖掘信息中隐含的酚羟基保护问题,在自己的设计中注意应用信息中的方法保护羟基。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地捕获提示信息,仔细挖掘信息中隐含的解题线索,形成解题思路。

[展示与挑战]

学霸自编合成题1:

已知:(1)不饱和碳上的氢可与1,3-丁二烯发生1,4加成。如:

请以分子式均为C4H6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链烃为原料合成3-羟基丁酸。

学霸自编合成题2:

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可用卤代烃和镁在醚类溶剂中反应制得。设R为烃基,已知:

设计意图:开展学霸自编有机合成设计题活动,学生主动研究有机化学学习资料,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由局限变开放,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

[总结]在几个合成挑战环节中同步总结思维方法进行板书如下:

3 教学反思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如何让学生大脑积极运转、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呢?怎样让学生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达到深刻的领悟呢?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支点,那么这个支点就是思维的切入点。教学的起点是呈现有较大包容性的、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引导材料,这些材料就是思维的切入点、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的起点[4]。本节课思维的切入点就是课堂需要的有机合成设计和评价材料,材料包括学生作业中的有机合成片段、笔者改编的有思维层次的小合成题,以及学生自编的有机合成题。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在层层递进的挑战中开展教学,提高了课堂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提高理解的层次,在思维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在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品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优良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四要素,它们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内化而形成的[5]。有机合成设计与评价是一个培养这四要素最好的平台。有机合成设计要根据已有原料、信息和有关规律,找到官能团引入、转化、保护的方法,找出合成目标有机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有机物分解成若干片断、根据信息提示将各片断合理地拼接和衍变,并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设计出最佳的合成路线,这个过程正是体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合成挑战一两种合成方案都可行,但思维不同。合成挑战二由原料1,3-丁二烯合成中间体1,4-丁二醇,关于两个羟基定位问题,学生思考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机合成设计在解决碳链增长与变短、成环与开环、官能团一元与多元、官能团定位与保护等问题时都需要学生不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善于发现新的条件和新的因素,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化学思维的灵活性。“大家来找茬”活动和合成挑战中都有评价环节,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在思维的冲突碰撞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活动探究的乐趣,也体会到已有知识的概括总结、融会提升、迁移应用的意义,同时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环境宽松、和谐,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展示合成方案,各抒己见,达成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学生在交流中通过自主纠错,发现合成过程中要考虑官能团转化条件、定位、保护、顺序等一系列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正向分析法和逆向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有原料和目标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各展所长,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魏崇启,牛永香.例谈高考题中有机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J].化学教学,2012,(8):56~59.

[2]杨大强.选修模块“有机合成”辅学课案设计的探索[J].化学教学,2014,(11):35~37.

[3]蔡秀忠.“有机合成”单元教学的设计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0,(7):27~30.

[4]闫翠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J].考试周刊,2012,(16).

[5]陈娜娜.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1,(7):61~62.

[6]张宗仁,刘益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培养途径[J].新课程・下旬,2015,(12):28~29.

篇6

1. 引言

化学是现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其产生的各项发明以及用品都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就在化学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以及化学废品也对我国自然环境以及人民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隐患。而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中,绿色化学的概念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其能够在正常发挥化学自身作用的同时将化学对于人身以及环境所造成的威胁降至最低。正是由于绿色化学的这种全新理念以及巨大潜力,也使得其成为了我国目前的热点之一。

2 .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也可以称为环境无害化学,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设计生产化学用品的过程中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保证设计出的化学产品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可以实施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分为对于化学物质的合成、催化、检测等等环节。近年来,世界各方对于绿色化学都作出了一定的研究,并以绿色化学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化学的研究。

3. 绿色化学在有机化工中的应用

在对绿色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知道,如果想真正的使一个有机化学合成都实现绿色化,其同许多方面以及因素间都会存在很大的联系。在有机化学合成过程中,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所使用的化工原料是否能够更加绿色,而当对化学原料确定之后,则应当对以往的反应流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研究生产流程是否合理、是否还存在更为绿色、环保的生产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在化工反应中所必须用到的催化剂以及溶剂等方面因素也应当尽可能的保持其绿色化,从而保障化工反应的“全绿色”化进展。

图1 绿色化学的主要应用

3.1 绿色原料

在实现绿色化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原料的绿色化,其也正是我们实现绿色有机合成的基础。比如在我国的有机化工合成中,所使用的生产原料通常都是石油化工原料,而将其有效的替换为绿色生物原料,则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中的重要方式,也是对我国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生物原料而言,其主要由纤维素以及淀粉两大部分所组成,其中,淀粉在化学反应中较为容易转变为葡萄糖,而纤维素则能够在木质素以及结晶的作用下,通过纤维素酶来将其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转变为葡萄糖。而当我们获得葡萄糖之后,则能够以其作为原料,通过相应酶的作用获得己二酸,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代替以往利用笨获得己二酸的方式。因为我们知道,笨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很大的致癌几率,所以在技术以及经济的保证下,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实现使用原料的去笨化,则能够起到起到很好的保护环境以及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也正是我国开展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2 绿色催化剂

在绿色化学中,要求在化学反应中应当具有高效的反应速度,并且当化学反应完毕后应当得到尽可能少的副产物,从而最终实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并以此作为现今社会提倡的原子经济特征。而同传统的化学反应相比,这种具有高效、多选择性的催化方式也能够很好的符合我国开展绿色化学的需求。而在其中,原子经济则是我国开展绿色化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其主要强调的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应当将所有参与到反应中的原子都能够出现在反应物中,并在反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废弃物,而部分常见反应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以及化合反应等都属于原子经济性反应。

图2 绿色催化剂应用

3.2.1 催化不对称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催化不对称合成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成方式,而这种催化不对称方式也在我国成为了一个人们广泛研究的特点。通过不对称催化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在反应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在其它精细化工以及农药领域中所需求的中间物品,还能够在反应的过程中获得对环境、人类友好的绿色合成技术,例如我们经常开展的氢酯化反应、酶催化以及氢硅烷化反应等都属于催化不对称反应。

3.2.2 新型催化反应

目前,碱和液体酸是我国在进行有机合成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催化剂类型,且这两者都具备高催化效率以及低成本的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而与此同时,这两者在具备高效、低廉优点的同时却存在着对设备高腐蚀性的缺点,使我们在对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环境污染,且其在反应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大量的副反应,使我们在完成工作后经常会出现问题难以处理、副反应繁杂等问题。而为了使这种缺点得到良好的克服,就需要我们应当加强绿色催化剂的研究力度。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果,并获得了分子筛催化剂以及相转移催化剂等绿色催化剂,并且都具有高效、无害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3 绿色溶剂

图3 绿色溶剂的应用

3.3.1 水溶剂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水是一种最为基本、也是非常丰富的一种溶剂,并且具有无污染、无毒、成本低廉的优点。当我们开展化学有机反应时,当实验环境保持在水中进行会更加安全简单,也不会存在像其它溶剂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的安全威胁。在普通类型的有机合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将其中的去保护合成以及官能团保护都适当省略,从而更加简化了合成的操作步骤,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试验溶剂。同时,有机金属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也是我国化学合成一个重要成果,有机铟试剂就是在这种情况中产生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这种试剂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当碳水化合物形成相应碳键时,其自身具备的官能团不需要对其采取保护,而在一般合成过程中都会使用保护基,也城市为了获得更好的选择性,而如果仅仅通过一种方式或者没有选择性的方式来进行,就只会平白的增加反应步骤,并且的消耗更多原料、能量的同时增加了废弃物的排放。

3.3.2 离子液体溶剂

所谓离子液体溶剂,就是指在温度适宜以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处于液体的状态的盐可以由相关元素的无机阴离子以及有机阳离子这两大部分组成。通常来说,其能够适应的温度范围非常广,同时还具有制造成本地、溶解度强、能够循环利用、易于回收的优点,被化学界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溶剂,并在世界范围的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以往溶剂环境中,我们通过芳烃以及烯烃来进行烷基化反应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例子液体溶剂中,则能够在适当催化剂的作用之下保证此反应在普通室温中就能够良好的发生,并且获得较好的生产率。目前,部分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烯烃氢化反应、偶联反应、 氢甲酰化反应以及酶促反应都能够在离子液体中顺利的完成。而在水以及离子溶剂之外,部分物质如超临界流体也可以作为绿色溶剂使用,目前,临界二氧化碳是人们研究较多的溶剂之一,其由于自身具有的安全性、无毒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号召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开展绿色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文中,我们对于绿色化学中重要的绿色材料、绿色溶剂以及绿色催化剂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需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掌握应用方式,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绿色化学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金苗,童小伟,汪晓波.化学实验中的绿色化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3):104-105.

篇7

2011年,我正式成为山东大学有机合成专业的研究生。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分支之一,学习课程主要有《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催化导论》、《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现代有机合成》等。学习范围大致分为两类,一为有机合成,如化学工业原料;二为基本有机合成,如化学试剂。此外,我们还必须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正向分析法和逆向分析法,前者是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体,逐步推向合成的目标有机物;后者则刚好相反,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而这个中间体,又可由上一步的中间体得到,以此类推,最后确定最适合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爱上有机化学

一开始,我只是把这个专业当做一项任务来学,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实验,都感觉有些枯燥乏味,直到在一次有机化学课上,看上去有些古板的老师居然给我们讲了一个浪漫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孤独的亲核试剂一直暗恋着一个碳原子。他希望有一天,这个碳原子会变成碳正离子,自己能够以SN1的机理去接近她。可是他等啊等啊,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终于有一天,当他决定直接以SN2的机理向碳原子表白时,他却发现碳原子对于已经连在她身上面的亲核基团非常眷恋,于是他退却了。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这个亲核试剂始终无法忘记碳原子。可是他对自己的亲核能力没有信心——他既没有替代已经连着的基团的信心,也没有代替基团之后,自己与碳原子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的信心。他忽然觉得,碳原子和那些基团在一起更合适。她已经习惯了目前的构型了,如果发生SN2反应,碳原子的构型就必须翻转,他觉得不该为自己的那一点执著而让她发生改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孤独的亲核试剂只是注视着碳原子。有一天,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分液漏斗,将他们永远地分开了。亲核试剂这才发现,原来机会只在方寸之间——逝去了的,永不再来。

万万没想到,化学粒子身上还隐藏着这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我为亲核试剂与碳原子的错过而唏嘘不已时,突然发现换一个角度看有机化学,原来很有意思。之前在我眼里那些冷冰冰的概念和实验,似乎在一瞬间都变得有感情了起来。这节课,让我开始爱上了有机化学。

随机应变最重要

学习有机合成,就必须做大量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是一项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虽然实验本身很有趣,可以亲眼见证几种化合物变成一种全新的化学物,但实验背后却包括了选题、查阅资料、设计路线、实验、检测、得出结论一系列的过程,单纯靠书本知识指导实验往往会失败,因为实验遇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分析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在做某次实验时,前几个月同样的实验都很顺利,时隔数月再做,反应三天仍有原料没反应完。我十分纳闷,明明工艺条件是完全一样的,重复了几次为何还是这样呢。我把书上的实验步骤又仔细浏览了一遍,确定完全是按照书上的实验要求做的。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在导师的提点下,我仔细回忆了前几个月做实验时的条件,这才发现虽然实验都是在室温条件下反应,但前几月的温度相对现在要高许多,如果把反应温度升到当时的室温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带着疑惑,我尝试了一次,问题果然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次,我接手另一名同学做了一个多月都没做好的项目。他在实验中的反应收率一直做不好(反应收率是指在化学反应或相关的化学工业生产中,投入单位数量原料获得的实际生产的产品产量与理论计算的产品产量的比值)。文献中所提供的温度是溶剂沸点温度约接近200度,虽然这个同学也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但是溶液回流始终不理想。因为当时这个化合物是比较新的一种类型,文献上的资料很有限,分析方法需自己建立,且这种化合物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都不是很好,研究条件很麻烦。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尝试自己摸索实验方法,改变反应的条件,发现提高搅拌转速能增大反应收率。再经过两天的深入分析和实验,我最终找到最佳搅拌速度,使反应收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菜鸟挑战高收率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一家知名的化工公司,协助技术研发工作。在学校的学习时,我一直很自信,而在公司里我却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生产流程中,常常遇到坏的项目,坏的路线,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比如先要送个样,然后回来接着做反应,这时候老员工会突然问送样结果怎么样了,于是又得放下手头工作找编号,去办公室调图等等。一开始缺乏经验,我总是手忙脚乱。实习初期,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要多与组长、老员工、主任沟通,这样能让我少走弯路,在总结错误经验时,就能明白了真正的实验路线应该是怎样的。

随着项目越做越多,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很多是学校里上没有接触过的。有一次,我要做一个中间体工艺放大工作。这个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技术攻关,即如何将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优化放大,完成三百公斤旋光性对映体的生产。对于有机合成的研究生来说,这个工作充满了未知,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但如果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将是对我能力的极大提高,于是我毫不犹豫答应了与部门技术指导一起参与这个项目。

篇8

1环保意识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培养的对象大多是大学生,他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绿色化贯穿于试验始终,让学生切身体会,关心废物的产生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将绿色环保意识、环保责任保留到今后的工作中,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维护化学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实验内容的更新

更新实验内容,筛选和开发具有环保性的实验项目,尽量避免或减少有毒试剂的使用,而用一些常规的无污染的试剂来代替,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2.1整合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多步合成实验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大部分是合成试验。现有的有机合成实验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各自考查了1个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实践表明,可根据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将多个实验整合成1组大实验,这1组大实验反应物的投料,只在第1步的实验中投放,而后的几步实验都是利用自己上一步实验的产品继续使用。由于上一个实验的产物就是下一个实验的原料,一旦上一步合成实验失败,则下一个实验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保证每一步合成都成功,才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目标产物。这种多步骤实验要求更高,更利于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而在多步骤有机合成实验中,因每个学生每次实验产品的产率和产量都不同,他们必须根据实际合成产品的多少来确定下次实验中各反应物的用量和配比,因此学生必须参阅有关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找出最佳反应条件,并写出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这种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各种官能团之间转化的方法,从而全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内在关系。经过这样严格的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必将大大提高。此外开设综合性多步合成实验减少了药品经费的开支,减少了回收产品量,从而也降低了产品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符合绿色化试验的教学要求。

2.2常量、小量、微量实验有机结合“微型化学试验”是近20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化学试验新方法,新技术,被誉为“化学试验的革命”。时至今日,化学实验小型化,微型化的趋势已成为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试剂大多毒性大,且易燃、易爆、易挥发,实验微型化后,实验试剂的用量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能节约到90以上。这样不但节约了试剂,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反应时间也有很大程度的缩短,而且也极大地减少了潜在环境污染,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然而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未经过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如果直接进入微量实验,容易造成实验失败,将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考虑到学生的起点,与中学教学的衔接,以及后面系列实验的特点等因素,开展常量—小量—微量有机化学实验渐进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各种试验技术,可以弥补学生对常规实验仪器缺乏认识的不足,克服一开始就进行微型实验导致的跨度过大的缺陷,使学生对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有概括的了解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及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微量试验所用试剂用量小,环境污染小,其安全性和低成本更有利于进行设计性和开放性试验,符合试验的绿色化教学的要求。

3实验方法、手段的更新

3.1引进微波、超声波等实验新技术微波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形式可用于许多有机反应,微波作用下的有机化学反应速率比传统加热技术快数倍甚至数千倍[9]。在2006年德国召开的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第一届绿色化学会议中,微波化学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议题[10]。微波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时间短,节能,高效,环保,试剂用量少等诸多优点,引入微波技术是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超声波可引发、促进化学反应,可使反应时间缩短,反应速度加快,使许多以往不能进行的反应能顺利进行,超声技术的引入,无疑也为有机化学反应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3.2引进多媒体等图像技术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于一体,再加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之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将那些污染很重,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而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化的经典实验,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将实验过程展示在屏幕上,将试验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展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可让学生参与动画的制作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实现不同学科实验的对接有机化学实验有合成实验也有性质测定实验,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实验顺序,把合成的样品再来做熔点、沸点测定等性质实验,减少药品浪费。可以将有机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对接,将学生有机实验中合成的样品,拿到仪器分析中做红外光谱、色谱、核磁共振、差热等分析测试,既达到了仪器分析的实验目的,也检测了学生所合成的样品的纯度等数据,使学生了解了从合成到分析的全过程,增加了兴趣,同时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4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避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篇9

在试题所给信息中,由于要体现信息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信息内容往往比较丰富和宽泛。对于解题来说,其中有些信息是有用的,有些信息甚至会产生干扰。如何提取有用信息?信息是为解答问题服务的,从问题解答的需要回到信息的处理,就能找到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了。

【例1】(2012年广东,33题)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是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 ,操作Ⅱ为 。

(2)无色液体A是 ,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现象是 。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4)纯度测定:称取1.220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甲苯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计算结果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分析】从设计的目的和意图来看,本题是一道实验与探究题。但从信息形式上来看,本题既有有机合成题的味道,也有化工流程图题的特征。所以,这是一道以化工流程为主线,以实验与探究考查为重点,同时还涉及了实验计算等多方面的考查,体现了综合命题的思路和方向。

【解题思路】该题首先进入学生视线的是一组有机合成的信息,如果学生一味地沿着“合成”的思路往下想,就进入到了死胡同。有机合成的信息是为引出化工流程作铺垫的。因为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从有机合成机理可知产物是混合物,需要经过一个化工流程过程才能实现分离。再看试题后面的问题,很容易明白本题命题的意图,那就是围绕“分离出苯甲酸”这条主线,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和计算等能力。围绕试题中的问题,能让我们很容易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并初步形成了解题的思路。

有用的信息一:根据“反应机理”,可知“反应混合物”的成分,包括、、KOH、MnO2和H2O;还可知与酸化可得苯甲酸,要将苯甲酸与KCl分离才能得到苯甲酸。

有用的信息二:根据分离流程图,可知“反应混合物”分别分离出MnO2、和的过程与内在机理。

有用的信息三:根据苯甲酸的熔点,可作为检验苯甲酸的依据;根据苯甲酸的溶解度,可用来建立分离和提纯苯甲酸的思路和方法。

有用的信息四:根据测定苯甲酸纯度的相关数据,可知测定纯度的机理和方法,并此基础上建立各数据之间的计算关系。

【参考答案】(1)分液,蒸馏。(2)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3)①冷却、过滤;②滴入2-3滴AgNO3溶液;③加热使其融化,测其熔点;熔点为122.4℃。(4)2.40×10-3×122×4)/1.22;96%。

二、挖掘蕴含条件

试题中有些信息表面上与问题没有明显联系,或者有些问题解决表面上欠缺信息条件,解题因此遭遇到挫折和困境。这时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只要发现信息中隐含的条件,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试题中信息的给予,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要综合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调动自己的化学思维,深度挖掘信息中潜在的东西。

【例2】(2012年广东,32题)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 2Ca2++2K++Mg2++4SO42-+2H2O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见右图,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① ,② 。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CaSO4(S)+CO32- CaCO3(S)+ SO42-。

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无机化工流程图题,其特点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以无机化工生产为主要背景,以化工流程图为主要信息形式,综合考查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本题还涉及反应机理、坐标图像等信息,体现了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解题思路】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若只是简单地利用已给信息,有些问题的解决会碰到困难,故必须挖掘试题中蕴含的条件。如:

问题(1):需要挖掘两个蕴含条件:一是用饱和

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过程中,OH-减少的量与Ca2+增加的量相等,但Ca(OH)2沉淀平衡受OH-的影响大于Ca2+,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Ca2+]·[ OH-]2<Ksp[Ca(OH)2],不会产生Ca(OH)2沉淀;二是CaSO4是微溶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必然会产生CaSO4沉淀。

问题(3):“除杂”除了要把杂质除去,更隐含着不能引进新杂质,所以要除去的是Ca2+,最后得到的是纯净K2SO4,所加试剂及顺序自然明了。

问题(5):直接进行平衡常数运算无法入手。但所给条件分别隐含着Ksp(CaCO3)= [Ca2+]·[ CO32-]=2.80×10-9,Ksp(CaSO4)= [Ca2+]·[ SO42-]=4.90×10-5,所以很容易计算到K=[ SO42-]/[ CO32-]= Ksp(CaSO4) / Ksp(CaCO3)= 4.90×10-5/2.80×10-9=1.75×104。

【参考答案】(1)Mg(OH)2,CaSO4。(2)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3)K2CO3,稀H2SO4。(4)①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②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5)1.75×104。

三、发掘潜在规律

有些试题会给出一系列的信息链,以一组一组的信息形式出现,使信息容量变得特别大。在这类信息阅读时,不容易理清思路,解题也就没有了头绪。其实,这类信息链之间蕴含着潜在的规律,只要找到信息链内的潜在规律,就能找到问题解答的思路。

【例3】(2012年广东,31题)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

S2O+2I-=2SO+I2(慢) I2+2S2O=2I-+S4O(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

n(S2O82-) 。

(2)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 mL,理由是 。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见图4,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s)+I2(s)=2LiI(s); H

已知:4Li(s)+O2(g)=2Li2O(s); H1

4 LiI(s)+O2(g)=2I2(s)+2Li2O(s); H2

则电池反应的H= ;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极。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原电池等相关知识。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以物质及其化学反应为载体,来考查有关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应用。

【解题思路】本题有几组信息,每组信息都蕴含着潜在的规律,蕴含着解答问题的玄机。下面根据问题顺序进行分析;

问题(1):需要把两个反应弄明白,两个反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第一个反应的生产物I2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I-又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形成了循环反应。只要溶液中有S2O32-与S2O82-,两个反应就会不断地循环反应下去;只要其中一种离子没有了,则该离子的反应也就结束了。因此,当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说明有I2生成,第2个反应结束,即溶液中的Na2S2O3已经耗尽;要确保能观察到蓝色,就一定要将Na2S2O3耗尽,则n(S2O32-):n(S2O82-)<2。

问题(2):通过一组实验来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核心思想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是,改变其中一个量而保持其它的量不变,来研究该变量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设计是探索K2S2O8浓度改变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即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还需要加入的水2mL。

问题(3):加催化剂和改变温度,都能影响反应的速率,能影响反应到达终点的时间,但不影响反应的终点。所以,加催化剂能缩短反应到达终点的时间,降温能延长到达终点的时间。

问题(4):要计算出锂碘电池的H,必须要利用试题给出的两个反应焓,通过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1)Na2S2O3,<2。(2)2;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到达实验目的。(3)见图5。(4)(H1-H2)/2;负极。

四、领悟题中新知

有些试题在信息中隐含着新知识,就是指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答题时常需要运用到这些新知识,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归纳、演绎、迁移等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必须先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在脑袋里建立这些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要求,然后综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来解答新问题。

【例4】(2012年广东,30题)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

(2)化合物Ⅱ与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Ⅳ与反应合成Ⅱ,其反应类型为

(5)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发生银镜反应。V与Ⅱ也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有机化学考查的试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化学反应以及有机合成等相关知识。这类题的信息中常出现一些学生未学过的有机物、官能团、化学反应等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答题必须要的知识,答题的关键是先要将这些知识整理和提炼出来。

【解题思路】本题的前3个问题及问题(4)的第一空,都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包括从结构简式推写分子式,根据反应推写反应物、产物的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而问题(4)的第二空和问题(5)的解答,就需要挖掘其中未学过的两个化学反应的机理。

问题(4):[]与[]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高中没有学过。但试题给出了反应物和主要产物的结构等信息,根据有机化学反应推理原理,不难得到以下反应机理:

[]。所以,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问题(5):该题要用到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机理,高中也没有学过。所以,需要挖掘新型碳—碳偶联反应的特点,掌握内在反应的规律,就不难得到解题的答案。该反应的关键是-CHO与-COO-R反应后,得到,以次类推就能得到本题的答案。由于V有种同分异构体,所以Ⅵ也有两种。

【参考答案】(1)C7H5OBr。(2)。(3)[]。

(4)[];取代反应。(5)[[]]。

篇10

一、有机化学的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4、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二、有机化学复习方法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自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要比大量零散的知识更具价值,在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对于考试时准确、快速调用相关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1、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

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2、突破口

(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例如: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 ②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物质 ③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 (2)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有机物质的类别和反应类型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例如:

①NaOH/乙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②浓H2SO4170℃(或)醇的消去反应

(3)根据有机物的知识网络推断

(4)根据新信息、新情景推断

三、高考有机化学题结构

例如(2010年广东)

四、有机化学的解题思路

首先是剖析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断物和其它有机物关系。其次是抓好解题关键,找出解题突破口,然后联系信息和有关知识,应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或计算分析,作出正确的推断。

1.审题做好三审: 1)文字、框图及问题信息。2)先看结构简式,再看化学式。3)找出隐含信息和信息规律.

2.找突破口有三法: 1)数字;2)化学键;3)衍变关系。 3.答题有三要: 1)要找关键字词;2)要规范答题;3)要找得分点。

五、近年高考具体考法

1.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有机试题,主要考查的仍然是有机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重要有机物检验、制备,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

例(2012年山东)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考查】 1.油脂和苯的化学性质。 2.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 3.葡萄糖、果糖的组成 4.乙酸、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创设意境,灵活新疑,注重能力的考查

提高陌生度,考查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以教材中各类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为基点,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综合题给信息与基础知识,将知识进行重组与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推理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要求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填写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因此也考查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科学素养。

例(2011广东)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分子式书写,大小写,元素顺序 考查-----酯的水解反应,完全水解,反应条件,方程式的配平,规范结构简式的书写。

(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考查---醇的性质,正确书写方程式。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