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8 15:53: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教育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教育研究

篇1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与发展

(一)建立起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型人才,而语言教育要发挥出培训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语言学习方面,语言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具有较明显的契合点,了解并掌握相同部分,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探索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两者具有统一性,在学生运用和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看出来,两者体现在学习和赏析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写作方面。基于此,我们认识到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形式上要体现出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在多层次、标准化的课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让汉语言和语文教学全面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研究共同进步的新模式,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属于特有专业,应该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其专业方向是与编辑、文秘、教师等相关的工作。而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逐步拓展就业面,为新兴领域提供服务。所以高校要重视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科学技术应用是发展的方向,运用远程教育可以建立很多教育方式,进而实践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此方式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的结合与协作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在网络上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并广泛在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在汉语言教学方面,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会进行接触和拔高。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技术为教学设想提供必要的支持。语文和汉语言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汉语言知识将会更广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循序渐进的认识并了解汉语言文学。该专业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拥有很强的汉语情感和文学底蕴。教师则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拥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三)重视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实践中的人文关怀

篇2

语文作为学校课程中最主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文学知识,还需要为学生讲授做人的道理。语文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语文教育研究主要对当前语文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语文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困扰

语文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教学的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今后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1.对语文教育的研究重视不足

语文是人文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语文不仅仅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同时也对人们的道德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在各门学科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情况不容乐观,语文教育研究在大部分学校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学校中对于语文的研究大部分是建立语文杂志,通过教师发表文章对语文教育进行研究。但是语文教育杂志中文章的数量是有限的,每一个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语文教育研究组织。由于学校对于语文教育的研究不够重视,导致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师也很少系统地研究语文教育。

2.语文教育研究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不仅需要足够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提高语文教育的研究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研究水平并不高,对于语文教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一方面,语文研究的领域比较小。语文教育的研究需要涉及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研究,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语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教育者对语文教育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入,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难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前景分析

语文教育的研究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语文教育研究的问题可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研究需要全面系统,这样才能找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1.注重对语文教育理念的研究

以往的教育者对于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片面的语文教学理念会导致教育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课不仅仅是要为学生讲授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提高文学修养,语文课更多的是要进行人文教育,重视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语文教育研究中,需要注重语文的人文关怀,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2.关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新课改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语文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需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语文教育研究中需要教育者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关注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

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育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写作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比较缓慢。语文教育研究需要注重写作和阅读的研究,以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提高。

4.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育研究需要针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

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语文教育的支持。语文教育研究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语文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从

而促进学校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语文教育是一门特别能够培养学生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的学科。我国语文历史发展悠久,涌现出了一批至今仍对我国文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学者,他们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导致了当今语文教育模式的约束性与滞后性,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它是构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力量。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历练之后,已经有了属于自身特有的模式与理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英语教育以及其他课外特长课程的培养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的是,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刚刚接触社会的小学生来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应当提到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议程。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墨守陈规只会导致落后。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所以,为了可以和世界同步前行,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从而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他所掌握的知识需要在其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良,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然后再将其传授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深层次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之下,不断学习和改进在教学中的手段。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将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价值通过语文这一载体传达给学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从而优化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吸引尚处于多动期间的儿童。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学习是相通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被提到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上来,就是因为其内在文化对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必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添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重要的前提因素,尤其是对于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创新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体系当中,小学语文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学校要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要有超出一般教师的耐心,只有这样全方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发挥出超常的功效。这也要求教师职能随之转变,也就是说教师要在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模式之下,改变为教育过程的辅助者与参与者。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只有与时展的脚步吻合,才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不断革新的局势之下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目前来看,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先进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与新科技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语文教育要与时展紧紧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产物辅助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又一发展趋势,可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高科技产物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与立体感。这样的课堂教育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通过教学引导的模式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景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跃华 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01-104。

[2]郑方平 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6),317-318。

[3]濮坤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16-18。

篇4

一、语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三个概念来概述,即以东方美学为“标准”,西方美学为“侧重”,从马克思美学开始“着手”。因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理念,都蕴涵着同样的天性。因此,可以说这样的理念体现了大同世界下的人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对真、善、美的探讨与理解。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89-01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在授课时,也只是简单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致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语文教学资源中的乐趣。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1)与实际生活脱离。语文因其内容丰富、内涵广泛,本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有的学生却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语文好坏的唯一尺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忽视了语文自身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有的学校教育改革不彻底。一方面,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有的老师还会固守传统教学方式,致使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展和推广,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方式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虽然在改革初期教学质量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改革的脚步变得滞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

二、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注重阅读,培养思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些学生知识水平偏低,大量的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增加阅读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情感和事件。阅读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这是语文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步骤。书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感受不同生活的体验。经大量的阅读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不断联系在一起。老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与生活联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量的阅读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有的学生对于所阅读的知识只是浅层次理解,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的丰富多彩。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主动走出书本的束缚,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学会发散思维,灵活巧妙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更要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老师扮演重要角色。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于学习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也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学习体系。因此,需要老师发挥好领路人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语文的奥秘,体验语文带来的乐趣。

(4)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生语文生活化学习中,学生家长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家长在生活中要抓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构建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将所遇到的事物与语文联系到一起,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家长在与学生逛商场时,让学生对看到的商品进行描述。这样,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影响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如果将语文知识仅限于几本教材中,难以达到学习要求,也会使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而单纯的课堂情境教学,又难以满足语文学科内容丰富的要求。所以,语文生活化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拉近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拓宽学习渠道。单纯课本知识的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有浅显的认知,没有深刻的体验,而将教育生活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

(3)培养多角度思维。相对生活化的知识而言,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死板,束缚住了学生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会使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维都比较呆板,没有个性活力。而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同于书本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一旦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今后的学习起关键性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头,要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在生活的理解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的感悟,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篇6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质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应注重营造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宜的环境中。第一,学校可以利用宣传媒体,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语文学习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就是语文知识的输入,而读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而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读书的文化氛围。第二,学校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合进现代教育中,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好的学习态度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不要只局限于升学的思想范围里。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明确,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是进行语文教育实践创新的关键一步。

篇7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这给我国脑科学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脑科学的对教育行业的影响较广,在教育中的价值直接关系着脑科学的研究动态,本文将通过分析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实现脑科学研究成果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脑科学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脑科学研究;语文教育;现状

引言

脑科学的研究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脑科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对教育者和决策者有颠覆性的影响,脑科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话题。当前我国将科学地对脑学研究在教育中进行定位,确保能够在应用中取得惊人的效果。

1、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

1.1脑科学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主要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这种科学对人体有着很直观的影响,用生物学来解释:学习是“由于环境来的外部刺激,构筑神经回路网的过程”,教育是“调控,辅助构筑神经网络所必要的外部刺激过程”因此教育和学习是一个十分严谨而又富有戏剧性的脑科学行为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根据脑神经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当前我国的脑科学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一个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影响,脑科学的研究区源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脑科学的应用在我国的基本应用理论还是不够扎实,相关教育政策在制定和相关教学方法的设立过程中容易受到限制。在对脑科学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脑科学的研究并非是科学还原,这种观点可以通过神经层次的相关论述和行为层次进行对应性分析。

1.2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沟通

当前,脑科学研究在众多教育形式中依然属于新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其他教育研究中的积累,在教学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无法提供广泛的依据,因此实现脑科学和教育之间的沟通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沟通主要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条件反射学、左右脑教育模式、多元智力教育模式以及脑电波对教育的影响。在研究条件反射学中可以发现,建立条件反射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于巴甫洛和斯金纳,前者主张金典条件反射学,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和人的脑生理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基体条件反射的过程,这是一种直接的智力活动,和人的心理以及精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直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后者主张操作条件发射学,这种反射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这种反射方法对学生进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反射需要借助相关教学器材方能实现。左右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其主要研究的是在分析不同教学过程中左右脑的协同关系,比如,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书本上的文字,应适当结合PPT文件和相关视频及表演等直观方面的表达,促使学生完成古文言和现代文之间的转化。

2.语文教育对脑科学的影响

2.1促进脑科学的可塑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智力是语言与语言智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其他多种思维能力组成了多元智力,脑组织在多元智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复杂多变的转化,在脑组织中形成了一种交叉性的多为图案。语言及语言智力能够促进大脑的开发,增强学生学业表现等,脑科学的研究和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在相互作用。学生在执行语言及语言相关智力时,脑组织结构将会随着智力运动而发生变化,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脑组织会自行修饰和重组,这种促进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文授课主要接触的是语言学以及逻辑学,这种科学组织最容易促进脑组织的可塑性,尤其是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最容易促使脑组织的进退自如的行为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描述山的词语,形容山奇的可以用“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形容山险可用“挺拔险峻”、“奇峰妙壁”,在形容山多的时候可以用“峰峦叠嶂”、“连绵起伏”等词语,这种发散性思维模式是塑造脑组织可塑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脑组织进行影响。宏观上影响脑组织的思维走势、微观上影响脑组织的细节分析。

2.2提高大脑的认识能力

语言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这种思维通常将外接的语言信息传递到脑组织,脑组织自行分析和处理,然后转换为人的心理活动及语言活动,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传递过程和接受过程,授课便是在此环节完成的一个过程。例如在荀子《劝学》一文中,以“学不可以已”作为全文的贯穿思想,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上着手,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从知识点、气质品德、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善始善终的学习观念来开拓自身对学习的认知,实现纯粹的学习精神。语文教学对脑组织的促进还可以通过不同环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对比,此点涉及到语言教育和逻辑思维教育的过过程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3.脑科学研究成果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脑组织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种应用涉及到众多方面,脑组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方面。同时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

3.1对语文教育内容有启示作用

3.1.1可调节脑组织的执行能力

脑组织的反应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思考能力,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脑科学组织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这种进行方式给老师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执行空间。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感官器官的参与,从宏观意义上来讲,脑组织行为直接限制了主观思维、意识表象以及行为能动性。语文教学中的执行能力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选词中,需要充分了解词语本身的性质,然后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等,这个过程都需要执行能力的参与等。

3.1.2可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相比较其他学科,语文的学习更加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和烦躁心理和情绪,这种心理和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生理变化以及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直接刺激。脑组织的应用可以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和形象,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3.2对语文教育方法有启示作用

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语文教学有多种教学方式,没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脑科学的研究中发现,脑科学对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理论依据可表现在“全脑理论”、“迁移理论”以及“形象思维理论“这种理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了思维空间,例如,在研究某个成员的时候可以联想到词语的起源以及在长期的应用中发生的某些变化等,这种方法不仅仅提高了成语利用的准确性,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结语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投入,其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将会应用到教育的不同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脑科学应用的意义将会逐渐趋向稳定,从长远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需要减少人们对脑科学的误解和曲解。此外,还应加强脑科学组织的实际应用和宣传。

参考文献:

[1]王亚鹏,董琦.脑科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2,09:17-19.

[2]郭涛.脑科学研究及其对体育教育的启示[D].扬州,扬州大学,2014.

篇8

春天是温晴的世界,有碧绿的色彩,煦暖的和风,明净的阳光,更有勃勃的生机。世发先生大作的出版,为这美好的春天点染了一片嫩嫩的绿叶。

我和世发先生是多年的同事,是亲密的朋友。我们都是非常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都是在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勤奋踏实工作的人,都是与世俗无争但追求事业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自身的发展上坚持许多年而毫不松懈的人。

世发比我约小10岁。但我们同在1997年评上特级教师,这就证明了他的实力;早在1993年,我们就共同主编、出版过《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一书,由此也可见他的研究水平。

世发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曾经有过在江苏省工作三年的经历,他在江苏省的高中任教三年,又在强手如林的江苏省评上了特级教师。大家尊称他为“双料特级”,此中的奋斗之艰苦,一定是一言难尽的。

2006年世发从江苏回到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愉快地合作了一年多。那是让人非常怀念的日子,他和我分别主持着高、初中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我们用了很多的时间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晚上,我们的办公室常常闪亮着灯光。

2007年我退休前,建议世发全面地重点地研究高中作文教学的课程建设的问题。三年后,他主持编写的两部高中作文训练教材《高中语文作文教案》《高中作文序列训练教程》赫然面世。

现在,世发的专著《语文情怀——我的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就要出版了,我读他的书稿,沉浸在学术的氛围中。

全书共选编、收录62篇论文,分为六个部分,表现出对语文教育研究涉及面宽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语文教师的修养,单元教学的奥妙,语文教材的特点,课堂阅读教学的内涵,作文教学的技能,高考语文命题及备考的探索,语文知识的阐释等等,都在其研究的视野之内。有不少的内容研究透彻,体味深刻,教师修养、单元教学、教材研究、作文教学等内容,都形成了研究的系列。

在这部作品中,世发先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表达了对语文教育、教研、教学的学术见解,如:

《呼唤语文的学科精神》一文,阐释了语文教育的学科精神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主张语文教学走审美教育之路,即从审美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

《关于单元教学两个问题的探讨》一文,论述了单元教学的产生、发展和单元教学的本质等问题。

在《语文能力层次概说》中,阐述了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层次。

在《改革教学方法,探究语文课型》中,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的八种课型:情景创设课、学法指导课、讨论释疑课、自学指导课、品读鉴赏课、揣摩探究课、信息交流课、课外指导课。

《试析初中语文教材的三个特点》提出了教材编写应体现“语文的生活化、语文的人文化和语文的科学化”特点的主张。

《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思考》提出了新课程教学方式转变的四种策略:变教为学、变答为问、变统为放、变判为评。

《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文,主张建立起以“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表现为五种方式:自学辅导式、质疑探究式、分层递进式、点拨引导式、学教结合式。

《语文教学要注重“三个加强”》一文,主张语文教学加强朗读教学,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高考备考的基本策略》这篇文章中,提出了高考语文备考的基本策略: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建构序列,科学备考;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新课程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作文教学研究最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一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二是要建构作文序列,变“无序”为“有序”,三是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

《作文教学新课型探微》一文,论述了作文教学四种新课型:博览助写课、体验感悟课、思路拓展课、自主写作课;这是他对作文教学的一种独到的研究。

还有《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与对策》《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与备考策略》《高考作文命题的四大看点》等文章,系统研究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风格与趋势,提出了高考作文备考的系统对策。

他还主张语文教师要提高五种基本能力,要养成六种良好的习惯,主张教师必须备好课,提出“有高质量的备课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的观点。

……

品味着书中的美点,我想到了世发的处事为人。

世发低调做人,热情诚恳,珍爱工作,专修内功。他曾经这样表述过他的思想修养、工作精神和内心世界:

我的座佑铭:大爱无语。

我的工作一直在“忙碌”中度过:人因追求而忙碌,因忙碌而充实,因充实而快乐。

我这大半辈子做人、做事拥有三颗心:一是孝心,孝敬父母;二是善心,善良为本,善待他人,善待事业,善待自己;三是感恩之心,记得别人的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我追求的本色:谦逊是美德,勤苦是本分,踏实是境界。严于律己宽待人,脚踏实地望星空。

我喜爱自己的岗位,钟情自己的事业。铁心教研,一生无悔。

我的工作信条:勤修自我,闻道践行。

我的教研观: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我总认为,工作的苦乐不在于客观之事,而在于主观之心。

我体会到,事业有成的经验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

句句都是历练生命、感悟生命之后的肺腑之言。

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有了这样实在而高远的精神境界,何愁没有学术造诣!

我为有世发这样优秀的同事、朋友而深感欣慰。

篇9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1.合理划分阅读能力,分类培养与强化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如果不能将之合理分解,在笼统的概念下进行培养和锻炼,那么只能是闭门造车,不得要领。从功能上来看,阅读能力包括“读”的能力,即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单纯浏览的能力,学生应当具备相对快速、准确地浏览内容的具体能力;“理解”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应当具备对文章主旨、引线、具体词汇等的理解,掌握文章的真实含义,并且能够根据阅读合理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化用”的能力,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学技巧、语言知识,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赏析、鉴别能力等。

篇10

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新课改的进程逐步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手段进行教授。

首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获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下自主阅读、探索,学习的主体才真正转化为了学生。

其次,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学不会创新。教学方法的种种新意能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不仅能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还有很多生活实践、学习方式、人际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真正实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快乐学习的过程,学会知识并学以致用。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问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落脚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种途径:

1.从生活实践出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而得来的事例是创新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来源,也能够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来源于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践经历时,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将不会产生排斥与抗拒,反而是一种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被激发,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外,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会反馈在他们个人的行为中,他们也会用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因此培养互相之间的信任与尊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了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预习与自学任务,甚至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多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与点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总结重点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在准备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同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3.学会利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可以大量节约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为学生量体裁衣制作的课件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达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信息的筛选能力等等。教学模式也要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步改变为课堂内容精简、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4.重视延伸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