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新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11-30 10:13: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石化行业新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石化行业新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6月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中关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这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随着石化企业生产规模的提升、大型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的创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738人(含具有各类各等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13人),这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专科学历的20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53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9人。数据显示,硕士以上学历技术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3.92%,高层次技术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年技术骨干知识结构老化

目前在岗的中年技术骨干基本是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公司不断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面前,他们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

(三)新入职大学生急需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为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近几年陆续引进新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他们在技术上尚未成熟,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养他们快速成才。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企业跨越式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正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中石化集团武汉分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石化)上至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下至职能处室教育培训中心和各单位相互协调合作,紧紧围绕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一中心,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路子。

(一)建立和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2010年,公司下发了《武汉石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各单位的培训职责、职能进行了清晰地划分,初步形成了以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各单位分工协作的教育培训管理格局。同年,颁布实施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公司凡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均可按规定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具有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专业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所获学分累计分别不得少于6、10、12个学分。并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 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为改善公司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的状况,2009年,武汉石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与行业领先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招收35名在职“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象为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45岁以下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硕士班所有课程聘请华东理工大学的教师担任,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每月集中授课一周。目前学员已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进入论文答辩阶段。为了培养立足企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采取“双导师制”,即:每位硕士班学员都必须有两位导师,一位由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担任,一位由武汉石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一方面可以确保在职硕士班学员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促使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公司的生产实践中,将学员的毕业选题引导到解决公司生产技术难题上,切实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外送培训,“走出去”交流进一步扩大

公司一方面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石化集团公司的培训资源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武汉石化每年年初,从总公司培训系统提供的数百个培训班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精心挑选出与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相关的培训班二百多个,再安排适当人选到总公司接受培训。近两年来,“走出去”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送外培训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如图1:

图1 专业技术人员送外培训人数

此外,从2010年起,公司建立了外出培训人员的电子档案,把参加外出培训的人员纳入兼职师资库管理,要求外出培训的技术人员将外培的学习资料带回来,与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培训资源共享,2010年、2011年适时安排外出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课和交流9次,参加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共315人次,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外培技术人员的作用,带动了公司各个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扩宽视野,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为了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对行业前瞻性、复合性知识的渴求,公司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到武汉石化举办学术报告会,如:中国工程院姜德生院士主讲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李大东院士主讲的“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未来炼厂面临的挑战”。参加报告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265人次,占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38%。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报告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到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水平,拓宽了专业知识覆盖面,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

4. 促进技术交流,举办多场专题技术讲座

随着公司的扩能改造、新装置的建设,不断引进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迫切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除了岗位自学,请同行专家到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010年以来,武汉石化聘请行业内领先的兄弟单位和技术专家到公司举办了多场专题技术讲座,如:《加氢技术讲座》、《国Ⅲ柴油升级技术讲座》、《碳酸二甲酯的绿色合成新技术》等,参加技术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达396人次。技术专家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有着非常直接的帮助,同时,对武汉石化在建新装置的正常开工和运行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5. 发挥专业处室技术优势,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散,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差异性很大,一度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难题之一。为了满足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各专业处室的技术优势,与专业处室协调合作,结合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实际,举办各类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班,例如:机动处结合公司设备管理及运行情况,举办了“转动设备故障检测分析”、“加热炉优化操作”、“设备管理研讨”、“炼油设备防腐蚀”等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全厂设备主任及设备员;财务处针对公司各单位的财务人员举办了“资金集中管理培训班”、“BWBCS系统上线培训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使公司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新变化,不断更新财务知识,提升了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2011年,针对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达36个,受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810人次,充分满足了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

6. 以师带徒,促进新入职大学生快速成才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人才,公司从2007年起,每年数量不等地陆续引进几批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从刚走出校门到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需要约3~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对新入职大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武汉石化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实行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入职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团队建设、职场礼仪、安全知识、DCS仿真培训、拓展训练等;第二步:到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实习期间,与车间的工人师傅签订“一对一”师徒合同,培养目标为一年期满后达到中级工水平,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第三步:对一年合同期满合格的大学生实行“导师带徒制”,与车间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骨干签订两年的师徒合同,导师每年初向徒弟下达年度、季度、月度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徒弟每个月要记录培训内容,写出培训心得,教育培训中心每月到车间抽查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验收考核。经过三年严格的“以师带徒”培养模式,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独立顶岗,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已被充实到车间技术岗位,成为车间技术骨干,弥补了车间技术人员因抽调到新装置造成的人员不足,有效缓解了车间技术人员紧缺的局面。

(三)严格考核,保证继续教育培训效果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考核是关键,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武汉石化对在册的738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每人都有一本统一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平时由各单位的培训员负责保管登记,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所有外出培训、公司内部举办的学术报告会、技术讲座、各种培训班按规定折算成一定学分,均要求记录在案,教育培训中心定期到各车间、处室检查,督促各单位培训员及时登记学分。每年年终,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全部送到教育培训中心,由专人进行核查、验收,没有按规定修满学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年终绩效考核奖金中对其进行扣奖处理。由于严格的考核管理,2010年、2011年,武汉石化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6.7%、97.5%,均完成了《武汉石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考核合格率大于95%的目标。

三、总结与思考

(一)加强培训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虽然大多数培训班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有少数专业处室培训办班比较随意,培训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定位不准、培训内容不够充实、对培训的后评估不够重视,这些都弱化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培训班的管理上,应改变简单安排办班上课的做法,采取项目管理的新模式,从需求分析、目标确认、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规范培训班的管理,强化培训效果。

(二)发展远程教育,解决工学矛盾

通过对近两年全公司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受训人员的统计,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受训人数分布不均,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等原因无法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依靠岗位自学来完成规定学分,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因此,下一步应依托不久前开通的中石化集团公司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学矛盾,在以往继续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继续教育培训,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省略/ 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篇2

作者简介:郭瑞(1986-),男,助理工程师,本科;李健(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田立锋(1984-),男,助理工程师,本科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技术的管理与发展中,云计算技术的使用成为了软硬件资源管理的主要集中体现的区域。而云计算领域的涉及也逐步地让人们了解到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便捷性。下面针对大数据技术在石油行业信息化中应用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简要论述。

1云计算技术

什么是云计算技术呢?可以理解为在网络配套设施的使用中,集中资源地统一化管理分配,从而使用户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企业、个人的信息服务。其主要的核心技术集中体现在虚拟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3个方面。虚拟化技术:是对服务的一种虚拟化,将更多的服务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后,实现多个虚拟服务器共同服务的效果。这样对于用户所需要服务资源能够进行一个更高效的支配管理,同时在数据处理和桌面系统运行上,也能够实现的服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数据存储技术:这一技术属于云计算的存储技术,利用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完成对计算机集群的整合管理,通过有效设置实现对更加庞大的类型数据进行存储的目标。在运行中主要依据于软件的集合工作,从而达到内外部的业务数据访问的目的。从目前的数据存储技术来看,主要有Google文件系统(GFS)和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两种技术来供应实际的使用。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计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的资源的处理速度。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实现一个问题分步解决,从而解决大型而复杂的计算问题。

2信息化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行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管理上也逐渐地意识到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在实施的石油行业管理中,通过对传统模式的改革,逐步地实现了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的目标。通过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性管理,并结合现有的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下面对传统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信息检索速率的改革:传统的信息管理会面临巨大的信息检索工作,即便是在现代的企事业单位高效率软硬件工作环境下,信息传输速率也都会出现瓶颈。而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检索管理则会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从而更加便捷地将生产、维护、运行中所出现的信息资料统一进行提取备份分析,通过高效的算法以及软硬件资源的里配置,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一系列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对信息速率的极速提升。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部门的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加速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市场应用改革的进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改革: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较为复杂和繁琐,通过可研、立项、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监测等多个阶段测试后,方可进行投产使用。而设计期间以及施工期间的信息检索以及采集处理需求量较大,导致资源消耗也过大,极大地增加的生产周期的负担与运营成本。而大数据技术中的信息模拟仿真技术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合理地利用和分配现有资源,精准地检索出所需资料,并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同时通过虚拟的模拟演算,实现对数据准确性的校验与检测,最终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为生产提供了更高的生产安全保障。行业信息的展示方面: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主要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存在诸多的不便。而通过现代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直接地将信息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下,使用户获得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展示,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被用户解读,也让用户更有兴趣去了解所展示的信息。

3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行业信息化中的提供的服务与架构如

3.1数字化油田的空间数据库构架

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超强数据存储能力和虚拟化技术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油田空间数据结构,通过等比例尺的多维度数据监控管理,配合虚拟化技术提供的资源与服务,实现在地理信息数据上的有效调度与管控。

3.2建立数字油田的标准体系

数字油田虽然已经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数字油田标准化体系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成为制约数字油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数字油田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有关数字油田建设项目管理类标准规范、软件开发及运行维护通用标准规范、数据建设类标准规范。其中总体设计还会涉及到基础信息分类编码规范和适用于勘探开发应用系统建设的具体标准规范。数字油田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会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及交换、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系统运维服务等多个方面提供最佳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3.3建立企业数据仓库

随着数据容量与数据类型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大幅增长,传统的数据存储模式已经无法负荷日益增长的数据量,而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满足了数据存储与分析的这两类庞大的需求,从而彻底改变了数据集成的前景。在建立数据仓库的技术方法中,企业中所有数据首先会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类,也会考虑到数据本身的性质及其相关的处理需求。数据处理过程将会用到内置在处理逻辑中并且整合到一系列编程流程中的业务规则,数据处理会使用到企业元数据、主数据管理(MDM)和语义技术等。数据仓库技术可以高效利用当前及未来的数据架构和分类方法,保持处理逻辑的灵活性,使它能够在不同的物理基础架构组件上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3.4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与计算

现有并行程序设计算法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管理、任务划分与调度执行、同步与通信、灾备恢复处理等几乎所有技术细节,且非常繁琐。为了进一步提升并行计算程序的自动化并行处理能力,应该尽量减少对很多系统底层技术细节的考虑,从底层细节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更专注于应用问题本身的计算和算法实现。目前已发展出多种具有自动化并行处理能力的计算软件框架,如GoogleMapReduce和HadoopMapReduce并行计算软件框架,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以内存计算为基础、能提供多种大数据计算模式的Spark系统等。并行计算的性能评估是通过加速比来体现性能提升的,这里所提到的加速比是指并行程序的并行执行速度相对于其串行程序执行速度加速了多少倍。这个指标贯穿于整个并行计算技术,是并行计算技术的核心。从应用角度出发,不论是开发还是使用,企业都希望随着处理能力的提升,并行计算程序的执行速度也需要有相应的提升,从而完成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与计算。

4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地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建设。而对于作为社会生产命脉的石油石化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其信息化的管理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本次的论述中,针对于传统的信息管理策略与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探究与认知,进一步证明了大数据技术具有更加便捷高效的特点。倘若要在石油行业的全面信息化建设中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的管理,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只有做好各个方面适应性改造,才能够实现对工程管理技术上的重大科技突破。

参考文献

[1]高铁钢,王胜利,曹书,等.多元多级数据查找、整合、应用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C].2011年SuperMapGIS技术大会论文集,2011:181-185,195.

[2]韩涛,韩鹏.海洋石油行业基于地理信息和业务数据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4,(5):2-2.

[3]蔡鹏,覃毅,董照显,等.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及展望[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6):1-4.

篇3

2供应链管理系统

(1)以最少的库存资金,保证企业的正常及连续性生产。供应管理了系统帮助采购人员控制并完成从采购计划分采购申请汁采购订单~到货接收气险验入库的全部过程。可有效地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及供应商交货履约情况,从而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和采购策略,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地执行,使企业具有最佳的供货状态。(2)本系统与生产、库存、应付账款管理及质量等了系统均有接日。采购需求信息可由生产、库存等其他部门直接下达,也可以从中长期采购计划生成。(3)开展电了商务参与网上采购。该网络实现了物流采购的全过程透明,建立了在采购数量、质量、价格、库存等方面的网络监控系统,供应部门向全厂公开。策事长、总经理及企管部门可以在网上对物资的采购、领出进行审批。

篇4

石油石化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起步较早,近年来通过开展信息化与自动化集成,逐步实现了生产现场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和生产运行监控,创新生产作业方式,压缩管理层级,优化员工布局,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中石油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服务与应用 ;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井、站、库一体化生产数据管理 ;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能够有效支持远程监控和指挥调度。

石油石化企业规模庞大,点多、线长、面广。为了增强集团企业的管控能力,三大石油石化企业均开展ERP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并将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工作和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ERP系统将财务管理与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设备等业务综合集成,促进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跨部门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中石油集团ERP系统作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按各专业领域集中部署,形成既具有业务特点,又紧密集成的适度集中式技术架构。每个专业领域的ERP系统使用统一的业务流程,集中在一套服务器上运行。该集团公司统一的公共数据编码平台保证了各专业领域之间ERP系统的集成和共享。中石化集团以ERP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数据仓库系统为总部快速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手段,ERP系统已经成为总部加强管控的有力工具。可以看出,ERP系统的应用已由资源计划、经营管理逐渐向经营分析、决策支持纵深方向延伸。

石油石化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安全体系、IT管理与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企业将继续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加强应用系统集成,尤其是以ERP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实现经营管控与专业业务管理之间的协同运作。基于企业信息集成,为领导综合决策、经营分析、生产信息综合展现、应急指挥等提供支持。

物联网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主要可以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物流、产品及资产跟踪管理、石油钻井监控、抽油井及海上采油平台监控、油田仪表无线抄表、石油管道输送监测及应急管理等方面。例如,以石油集输领域为例,利用物联网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CMDA/GPRS通信技术,建立石油行业钻井、输油管、油罐车信息监控平台,对石油行业野外钻探、油罐运输、输油管线实时监控,各监控仪表状态参数无线采集,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集中、高效、统一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进一步综合利用,为提供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与物联网一样,云计算技术应用也是石油石化企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关注的领域。从业务内容来看,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和高性能计算应用 ;从业务模式来看,作为集团型巨型企业,ERP系统的大量应用同样需要极强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这两者都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和信息化部门的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特别是IaaS技术,可以应用于石油石化企业自身的IT开发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快速可部署、可迁移、可恢复的开发系统。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资源也是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应用动态负载均衡,实现虚拟化分区间动态地调配资源,将多个应用特性互补的应用放在一起,既可以减少系统数量,也可以在单个时间段使某个应用充分利用系统的大部分资源。同时,出于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的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对服务器进行整合也是石油石化类企业使用其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通过虚拟化平台,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的快速部署,有效监控IT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IT管理的自动化,避免人为的失误,保证IT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石油石化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将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绿色IT”是以环保为核心设计、制造、布置和处置IT产品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其表现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对于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每年在电力上的花费甚至会超过当年在硬件设备上的投资额。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刻不容缓。

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将绿色环保指标写进了标书。相比之下,以前考虑更多的是机器的配置、价格、单程运行的性能以及售后服务质量,而现在则加大了其他指标的执行力度,比如节能降耗方面的要求。石油石化企业的绿色IT将表现在机房建设、机房布局、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多个方面,例如,强调选用高效、低能耗的服务器,强调机柜的摆放、风道的规划、使用挡板进行冷热通道的区分,制定人流、物流制度规范以及进行应用划分等。不仅在硬件方面,石油石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也是绿色IT的重要体现。这种整合直接带来的硬件投入的减少和运维成本的降低,也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反馈和制定决策的效率。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四横两纵,四横自上而下分别是展示层、应用层、信息集成层、基础设施层,两纵分别是IT管控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

展示层采集专业应用系统信息,实现生产、分析、决策指挥信息一体化展示,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数据服务平台,扩大信息应用范围。生产调控、应急指挥等信息不仅可以在指挥大厅看到,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或者户外也可以实时掌握生产情况。通过界面集成企业各业务环节的相关生产信息,实现能源输送物流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展现,为生产运行决策服务。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应用层覆盖了企业决策支持、经营管控、协同办公与综合管理以及各板块专业的应用。应用层的目标是面向企业各业务应用领域,全面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从而使企业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形成智慧型、科技型、知识型石油石化企业。

经营管控应用主要是企业人、财、物、设备资产、工程项目、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企业经营管控业务信息化应用功能。协同办公与综合管理应用主要是以协同办公平台为依托,提供公文管理、工作安排、行政管理、审计监察、党群管理、知识管理以及邮件等综合办公应用功能。

各板块专业应用包括勘探开发与管理板块、炼油化工与销售板块、服务与支持板块等,为专业业务管理提供应用支持。

基础应用是对上述应用的一个支撑,包括SCADA提供生产调度管理支持,GIS提供与地理位置信息相关的业务信息综合展示,GPS对于油气运输过程中的定位提供支持。

在应用层建设过程中,高级计量体系、移动作业等新兴技术手段对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应用层的深入起到了推动作用。高级计量体系是一种基于智能表计,能够提供实时双向通信的智能信息化基础设施。AMI已逐渐发展为包含支撑表计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获取、传输、清洗、处理、存储、递送与展现)管理的相关技术。高级计量体系向石油石化企业的业务应用提供充足、可靠的数据支持,满足石油石化企业为推进收入保护、需求响应等业务的纵深发展所提出的数据支撑需求 ;此外,高级计量体系也融合了对负荷终端的负控功能,支持石油石化企业实现对管网负荷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移动作业将掌上电脑与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完成移动中的设备定位和数据采集。近年来,开始逐步采用红外技术、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等手段将后台企业信息到掌上电脑,与现场工作人员分享企业经验。在石油石化行业业务应用方面,移动作业技术可以实现管网巡检作业标准化,提升风险事件预警与及时干预能力,提高巡检工作效率 ;对于高风险作业环境,移动作业技术更是能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顺畅的沟通渠道,降低作业风险。在信息保障方面,移动终端的接入要求后台信息服务环境具有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避免非授权终端的入侵,以及通信数据的窃取和篡改。

集成平台建设共分为1个体系、1套规范与3个层次的集成应用,分别为 :统一编码体系、集成标准规范和界面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

信息集成层的核心在于业务协同,是以云计算、SOA架构、Web・2.0和社会化协作的思想融合企业协作资源,转接人、信息与流程,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方便的业务协作服务。业务协同是在SOA架构的基础上,搭建整套的协作环境,并将这些资源和服务共享给用户。业务协同支持地域分散的一个群体借助于云计算及网络技术,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帮助企业迅速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办公变得简单、高效、易于管理,进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运营效益。

业务协同平台充分地利用了SOA的设计理念,用面向服务的思想来对系统进行建模,使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能够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划分。在功能实现方面采用云计算、SOA、BPM、Web・2.0技术,这使得平台的实现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平台的开发符合SOA的软件架构模式,从而使平台的软件架构具有SOA的松散耦合及可重用的特性。各使用者在平台中寻找需要的资源并进行使用,通过相互协同完成一次服务过程。各个服务提供者需要将自己的系统集成到业务协同平台中,供服务使用者使用。此时,各个合作方有可能进行信息系统的集成,在SOA的支持下,实现平台中各个系统的高效集成运行。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层是采集、传输、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基础环境,其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延展性。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通信信息网络和终端数据采集设施等部分。

随着第二代互联网、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短程、中程、远程各传输距离均获得了突破,对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丰富的网络地址资源促进了基于IP的SCADA和高级表计体系的广泛应用,为设备状态检修创造了数据条件 ;智能耗油设备的网络接入及其本地通信能力能帮助石油石化公司与用户建立起全新的客户关系,推动营销的应用创新 ;高速的可融合的通信基础设施可以促进三网融合乃至多网融合,石油石化企业的集团化、产业化由此具备了深入介入传媒行业的技术条件。

云计算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向用户交付所需的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应用平台、软件功能等服务。云计算呈现深化发展趋势,从虚拟化、网格计算等向软件服务化(SaaS)、平台服务化(PaaS)、基础设施服务化(IaaS)等方向发展。用户通过服务方式访问整合的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和软件功能,从而降低信息资产总拥有成本、简化IT环境、增加信息平台的整体可用性、提高信息化运营效率,对信息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保障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对于跨地域多组织实体的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云计算为海量数据处理、数据中心的集中化管理、人力资源集约化配置创造了技术条件。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器材,使物品间相互通信。其无线的、面向物品普遍适用的、随需连接的特性促使其行业应用蓬勃发展,大家熟知的包括不停车缴费、包裹定位与跟踪、农产品溯源等。在石油石化行业业务应用中,大型石油设备资产内部结构复杂,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近距离感知大型设备资产内部二次设备、附属设备的位置,获得基本台账信息,进而指导检修与替换策略,大幅度提升运维检修的工作绩效。应用还可推广到通信管路、综合布线、基础设施等信息化维护领域。物联网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远不止此,物联网技术支持智能表计、石油天然气管网节点的传感器、控制器等以约定的协议连为一体,为管理智能化创造物质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102-02

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高新技术及其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具有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导致其财务状况与财务需求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便满足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不确定性导致的各种突发性财务需求,降低财务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

1.风险管理是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风险(在产品研制开发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起的损失)、市场风险(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获得必要的市场占有率)和财务风险(对技术创新的前期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建立健全各项风险监控机制。

2.筹资是高新技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筹集资金是企业创业的前提,能否在需要的时候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及时、足额地获取资金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高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自我积累能力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其通过内源式融资发展、壮大的可能性不大。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蕴涵的诸多风险因素,常规投资,如财政拨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基金组织借款、信贷资金等投融资手段由于没有足够的风险消化机制,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而在种子期和部分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投入,另外,又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较大的投入,同时还要承担比传统工业企业更高的产品降价风险。这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成为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3.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重点。具备高科技附加值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是维持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质性增长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研发实现的经济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企业研发投资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获取和巩固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与传统企业中的长期投资主要投向固定资产不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投资于研究开发活动。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方案的评价不仅局限于财务指标,即对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回收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还包括非财务指标的考量,如研发投资所带来的机会创造或预期的成长性对市场不确定性特征的适应能力、研发投资对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地位带来的实际影响所派生出的战略价值。

4.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较高。无形资产是一个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资产形式,从价值实现与增值的角度分析,无形资产的效应要远远高于有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传统企业。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35%,高新技术企业则达60%~70%。中国1993年的《公司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出资就可以比传统企业高15%,而2005年《公司法》进一步肯定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地位,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可以达到70%。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无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保证。通过无形资产形成的垄断利润,促进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重视并加强技术资产的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柔性财务管理的内涵

老子根据“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一自然现象,提出了“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论证了“柔”对于“生”的重要性。一般认为,柔性就是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适应性反应,即柔性是处理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它伴随着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存在。简而言之,柔性,即应变能力。

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企业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导致其财务状况与财务需求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针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并实现若干财务决策来有效地对付环境变化的干扰或者有效地影响环境,使其朝着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方向发展。因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过程的“随机应变”的弹性需求骤增,这就是财务管理的柔性问题。

柔性财务管理是集现代财务管理意识与传统文化思想于一体,它是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充分调动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各种财务资源的利用程度,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柔性财务管理以人为本,崇尚价值思辨论,是在没有任何企业资源差异的情况下能产生差异很大理财效果的财务管理。它通过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创造变化来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提高企业动态竞争力,并最终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这种能力由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

1.缓冲能力。缓冲能力是系统以不变应万变,抵御环境变化的一种手段,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它通过实物缓冲、能力缓冲和时间缓冲等手段来达到增强企业理财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显然缓冲能力是一种消极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2.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一种以变应变的能力,即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随环境变化而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财务管理在不改变其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由于适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以变应变的速度与范围,因此也是一种消极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3.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联合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和资源,保持高度一致,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能力。它包括财务部门内部的协调一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各种财务管理行为的统筹与协调。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系统采用新行为、新举措影响外部环境,改变内部环境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要快速应变,而且要主动求变,一方面要尽快调整自身适应变化,另一方面又要影响环境,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变化发展。创新能力与协调能力都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是企业财务系统柔性的主体。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柔性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柔性就是针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快速而正确地制定财务决策,适时且经济地实现财务决策来系统、持续地处理财务管理活动中不确定性的能力。它包括:

1.财务管理组织的柔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柔性财务管理组织应该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能很好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是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组织。柔性的财务部门应该是具有宽容性的和采取适度的分权政策的组织。扁平化的财务部门可以促进决策活动在信息所在地完成,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节约管理成本。适度的分权将有助于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创新与活力。

2.财务管理理念的柔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的刚性计划组织财务活动,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性要求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柔性预算方法制订财务计划。柔性预算根据计划期和预算可预见的多种不同业务量水平,分别计算其相应的预算额,以反映在不同研发项目所应发生的成本、收入、投资需求量、融资数额、需求量等财务管理系统内变量。采用柔性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能够克服刚性预算方法的缺陷,使同一财务指标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水平得以有效衡量,做到有备无患。

3.融资管理的柔性。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需要的突发性要求企业要保持一定的融资弹性。融资数量方面,企业要保留一部分融资能力,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数量低于可能的融资能力;融资结构方面,企业所筹措的不同渠道资金的要有一个有机合理的搭配,如资产负债率较高时,筹资就应该避开负债,尽量选择所有者权益筹资;在资本期限的搭配上,如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的搭配上也要注意合理搭配。这样才有可能尽量降低融资风险,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4.投资管理的柔性。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随时调整经营规模和投资结构,保持一定的投资管理柔性。投资柔性包括投资规模柔性和投资结构柔性。规模上,投资不仅要有扩张的能力,而且要有缩减的能力。投资结构柔性指企业要注重投资期限、投资方式合理搭配。区别投资的不同特点是保持投资柔性的前提。一般来说,金融资产投资流动性强,但会使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固定资产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差,但却有较强的获利能力。

5.利润分配的柔性。企业利润分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法律法规、企业经济状况、经营环境等,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和管理当局等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要求,而这些影响因素和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要求,又会因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的经营条件而发生改变,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可能变化的环境、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利润分配方案。

参考文献:

[1]Michael Goold and Andrew Campbell.Do You Have a Well-Designed Organization?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02,(3):38-45.

[2]谭旭.高科技企业财务柔性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09,(3):33.

篇6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提出了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交互作用技术创新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等五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特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第四代“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开始把技术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R&D、原型开发、制造、营销等因素的并行的过程,技术创新管理上强调R&D与制造、营销和领先用户之间的界面联结,标志着人们对技术创新过程的观念从线性过程向非线性过程的根本转变。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是“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的理想化发展,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技术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协助开发工作,利用虚拟技术部分代替实物原型,通过信息网络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一部分,强调密切的电子化产品设计制造联系(实际是CAD等CAX技术向CIMS技术的发展),并且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更加重视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创新等。

可见,从非线性演化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思想

从技术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历程中,各种理论都或多或少的蕴涵着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的思想。政府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只是为技术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环境要素输入,而非以政府的行政命令或强制安排操纵技术创新系统如何有效运行,技术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内在动力来自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活力与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彼此之间复杂的网络化相互作用,即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等在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通过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互动来促进技术创新系统良性运行。政府对各个子系统的越位或越俎代庖,往往是阻碍技术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根本原因。

从各种社会系统来看,人们己经无形中遵循自组织规律来运行系统。所谓自组织指的是系统不需要外部指令,而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对自组织的定义是:“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如美国“硅谷”的技术创新系统良性运行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的联合与竞争,以及高科技人才和各种服务机构和设施的聚集,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或强行捏合,而是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组织形成的,政府只是为技术创新系统提供各种政策优惠,而不去干涉这个系统。相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组建靠的是政府从中捏合,应用开发型研究机构硬性归并某个企业,这种政府介入方式,往往是导致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能导致资源的更大浪费。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表现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在不同技术创新系统的竞争与协同上。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竞争存在的基础,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诸要素或不同技术创新系统之间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适应与反应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同,获取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质量也存在差异,因而必然造成竞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消费者生活需求出现多样化和新潮化的格局。广大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以赶上消费变化的快节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新取胜,才能抢占市场竞争先机,注重强化独创性,注重提高时效,并以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实现质优价廉。这种竞争一方面造就了技术创新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的条件,另一方面推动了技术创新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反映的是不同技术创新系统之间、或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保持合作性、集体性的状态和趋势。系统是要素的统一体,同时也就是说要素处于相互合作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首先表现在创新决策者、创新管理者与创新实施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创新决策者即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企业家自身创新素质和决策胆识决定着企业创新能否兴起和创新的方向是否正确。创新管理者上传下达,对技术创新高效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创新实施者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上技术机会的主要发现者,同时其知识更新水平和思维创造能力对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作用;营销人员则直接与市场打交道,是企业技术创新上市场经营机会的主要发现者;工人(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规模实施有直接影响,其创新意识与责任感则是企业寻求更多创新机会以及分解缓和创新活动中矛盾冲突的重要保证。三者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才能使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处于最优化运行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还表现在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技术工人与营销人员之间的相干效应,亦即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市场销售诸要素之间的相干效应。技术创新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既面临技术设计与试验方面的难题,也涉及到具体的生产操作和市场销售,必须多方严格分工协作、配合默契。除了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应当让一线工人中的技术骨干与市场销售人员尽早更多地了解、参与创新活动,这能极大地提高创新活动后期阶段的实现效率。一线技术工人及时了解参与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技术知识从技术人员到工人的传播扩散,加快创新常规化生产的形成;而销售人员的参与则能使创新活动时刻与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反馈。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获得创新的迅速成功实现。

篇7

一、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取了具有多年合作经验的西安专用机床厂作为校企合作单位,该企业是原国家机械部定点生产汽车、拖拉机等发动机修理机床、机具的专业技术厂家,是“中国汽车保修设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是集成为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产品类型有T81系列缸体轴瓦镗床,T82系列连杆瓦镗床,TM82系列连杆镗磨床,3M97系列缸体平面磨铣床等10个品种21个规格的产品,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安专用机床厂所有机床电气产品的安装调试任务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教研室将产品课题化,不同的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同、控制方式不同,结合的课题也有所不同。然后组织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来完成。在生产性实训中体现了“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训教学与产品加工实训室过程合一,从而在实训中能生产出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实训教学成本。

二、生产性实训的运行机制

(一)课程标准与企业的产品安装结合

生产性实训首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生产性工作环境,在该环境中使学生的“工”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电气自动化实训教研室作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执行部门,首先是代替了一般企业的电气安装车间,其次将校企合作单位的全部电气产品的安装任务在自动化实训教室完成。同时,利用学院人才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 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与自动化实训教研室对企业提供的产品电气原理图、工艺要求及工艺文件进行研究,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生产要求,对产品进行课题化。在实训教学课程标准中进行明确规定,课程标准中的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训练、线槽配线工艺训练、机床电气线路的故障检修、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等课题都与相对应的电气产品来完成。所有的电气生产任务都与典型生产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课题相结合,同时与线槽配线工艺、机床电气线路的故障检修相结合。通过生产性实训环节,使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掌握。

(二)生产性实训的开展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训由4个学期共31周组成,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第一次实训时,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三次实训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实训课题进行生产性实训,第四次实训主要进行综合强化和提高训练,并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教学时通过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教学方案的引导,运用一体化的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场所,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 采用“电气产品—产品任务课题化—工作任务—实施—评估”五步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或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确保生产性实训进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为了协调企业生产任务与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任务的关系,我们成立了常设机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该机构既有企业技术人员,又有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同志,既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有实训教学的教师参与,从而保证生产性实训平台的正常运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实训教学课程标准,作好企业产品的电气生产任务;企业选取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承担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

三、生产性实训的优越性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性质, 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作性质, 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熟悉岗位要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学生深入业务领域,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岗位环境, 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及早形成职业能力, 这样在未来就业时就能够驾轻就熟、快速上岗, 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设, 对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促使学生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型, 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节约意识

由于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引入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的产品将直接作为产品发到用户手中,所以要求有严格的产品检验过程。西安专用机床厂是通过ISO2000认证的企业单位,因此有一整套产品的检验制度,如PDCA管理模式、4M作业管理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作业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守时制度、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尤其是电气作业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乐于奉献的作风,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我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多年来采用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接触到具体的生产任务,从而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这正是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所以,我们的“生产性实训”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技能提升很快,与其他职业技术学院相比较,我们学生的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在95%以上。而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级维修电工通过率较低。我们的学生到单位后适应工作岗位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连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初次就业率在80%以上,甚至出现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毕业生的场面。

四、生产性实训的特色

篇8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93-1

下文主要讲述了新形势下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业推广的机制和内容;加强和恢复我国农业推广基本体系。

1 创新和完善我国农业推广的机制和内容

1.1 改革我国农业推广的方式

(1)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由一些科研单位或者政府决定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方法,要对这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变为由基层组织或者农民自身提出农业所需要的技术,最后再由科技人员来决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

(2)由于社会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经营和普遍性农业技术推广从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彻底分离开来,按照农业市场化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要彻底摆脱传统的就项目抓项目、就技术抓技术的落后推广方式,实现农业订单式、产业化推广服务的目标。

(3)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提高农业技术资金的同时,还要多与农民接触,要以农民的利益为目标,实现农民在农业技术股份制,形成农业产业化管理的模式,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

1.2 理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

对中央和省市、地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缩减,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使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能变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制定、资金筹措、项目发放和制定以及调研等等,要按照一个从中央、省市县乡逐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主导体系,形成一体化服务,理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

1.3 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建设

(1)要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将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网统一连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共享,实现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联网。要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组建农产品贸易和生产、农业必需品以及各种专家系统的大型中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通过各地的服务站和中央的网站的运作,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产业化中介服务。

(2)要多采用电话电视、摄影摄像、印刷传真以及计算机等先进的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做好信息化中心的配备工作,形成农业信息的加工、输入、输出、再输出以及反馈的循环系统;要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要加强与农业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及市场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农业信息联系;要不断壮大网络信息队伍,实行会员制的方式,加强农业网络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1.4 加大我国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要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计划,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再培训、农产品的生长等等,政府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要的经费都要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要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流程及所需要的经费的额度,确保政府的经费能够落实到位。

1.5 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进入要严格规范和控制,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通过考核或者考试等形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逐层地筛选,要将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水平比较高和职业道德素质比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放到前线,严厉清除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1.6 制定和完善全方位的法律法规政策,公平竞争,依法推广

政府颁布的农业技术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保护制度和体系,制定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公平竞争和管理的政策,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市场化管理,农业的产业化企业要享受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等,依法实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7 加强对我国农村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考试和考核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阻碍的人员要实施严厉的惩罚;要设置合理的核定编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竞争应聘上岗。

2 加强和恢复我国农业推广基本体系

2.1 保障我国公益性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的性质就是公益性,要完善我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和体系,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联系性、系统性和公益性。

2.2 农业推广体系基本不变

根据以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体系保持不变,要不断优化农业推广体系,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指导,与农业市场经济相持平。

3 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整体发展和农业的市场化经济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也是为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和谐与稳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长兴,黄金霞,罗琳.关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09年2月,第35卷第1期.

[2] 倪守明.天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综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J].天津农林科技,1999年8月,第4 期(总第150期).

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52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82- 01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它聚集了丰富的文献典籍,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和智力资源中心[1]。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观念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同样,职业学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文献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数字化

图书馆传统上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科学管理,并要方便为读者借阅使用。由于手工操作,图书馆内往往收集并保存着许多互相重合的资源,不利于读者快捷查找到所需的资料。新形势下,图书馆不仅要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需保存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已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单馆所收集、保存的文献资源只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将文献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不仅能便利地为读者快捷查找,并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使图书馆自身物理空间出现虚拟状态,从而使判断图书馆的馆藏大小不再依据其拥有文献资源的数量,而要用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多少文献资源的功能来确定[2]。新形势下,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已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日常活动。因此,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时,需要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2 信息资源开发的现代化

图书馆必须收藏大量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新形势下,各种文献数量多、增长快,使文献内容交叉重复、质量下降,加上文献类型更趋复杂、多样,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使读者感觉较难充分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到馆的文献资源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个借阅室,使之科学排架、合理流通,并将馆藏文献资料数字化,便于与读者交流与传递;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馆外文献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提高文献资源的馆藏量。

3 社会教育职能的多元化

3.1 馆藏内容多元化

图书馆是传播文献资源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变化,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单一强调政治思想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已难以担当社会教育职能。在馆藏建设上,要根据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遴选、加工、集萃,除向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提供提高专业知识的参考资料外,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人际交往、文艺、体育、科技、军事、财经、法律、工业、农业、上层建筑、国际知识等各个领域的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2 馆藏形式多元化

当前图书馆馆藏除保留传统的纸质文本外,要着重开发数字资源馆藏,以网络、光盘形式呈现,方便学生查阅、利用,并可开展布置画廊、墙报、学习园地、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图书馆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如开设文献检索讲座,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4 丰富文化生活教育的人性化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传播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① 在阅览室的布置上要舒适、优雅,在阅览室内设单人座、双人座、多人座,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使之成为既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时事政治的场所,又是课余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的地方; ② 在外借形式上灵活机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外借资料内容的多少人性化地确定借阅时间,达到既能让学生借到自己喜爱的资料能回家或回宿舍细细品味,又能保证馆藏资料的流通性和利用率;③ 根据学生的喜好,既能为学生提供在阅览室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画报、欣赏美术作品、享受读书之乐的条件,又为学生创造能在电子阅览室上网聊天、给亲朋好友发电子邮件等甚至偶尔打一下游戏以减轻压力的环境。

图书馆是职业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图书馆应顺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认真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篇10

    融资一直是制约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作为资产证券化方式之一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已逐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供给充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科学技术专利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优势与高额回报。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知识产权发展迅速,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范围的扩大和保护技术的成熟,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得以形成和体现。所以,从基础资产供给的持续性和充足性角度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是可行的。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风险相对较低。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在各阶段的特点不一样,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具体见图1)。

    表1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选择融资方式

    因为与种子期、初创期相比,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技术风险较小,技术相对成熟,知识的预期收益逐渐明晰,甚至趋于稳定,己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基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式融资。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基础已具备。从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看,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实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2005年8月,中金公司推出“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募集资金93.6亿元;2006年8月,中信证券推出“江苏吴中集团BT项目回购款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16.58亿元;2006年9月,大连万达集团联合迈格里银行发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募集资金11.52亿元,成为首单内地房地产证券化产品;2006年10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推出“南光股份格兰云天大酒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0. 8亿元,成为2006年8月15日银监会下发65号文后的第一只准证券化信托产品。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问世为我国投资银行大规模地有序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推动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税制、监管和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参与者、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途径

    以1997年美国Pullman Group以David Bowie所出版唱片特许使用权为支持发行证券融资获得成功为标志,知识产权证券化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获得较快发展。但到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明显成功的案例。基于国外经验和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薄弱、资本市场还不很成熟的现状,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增强投资者信心。如美国早期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是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由政府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信用支持,为解决住房金融问题,推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笔者认为,可以由政府出资组建特殊目的公司,采购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以拓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具体可采用以下知识产权证券化操作流程(见图2):

    图1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流程

    (一)知识产权出售阶段。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又称原始权益人,将知识产权未来一定期限的许可使用收费权通过契约的形式出售给专司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目的公司,形成知识产权的真实出售。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通过产权出售获得融资,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真实购买知识产权获得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二)建立知识产权资产池阶段。首先,特殊目的公司根据中小型高新技术的融资需求确定证券化目标;然后,对其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知识产权进行清理、估算,根据证券化目标以及知识产权的期限、行业等特征确定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范围;最后,将拟证券化的知识产权的风险与收益进行结构性重组,构造资产池,实现风险对冲,降低知识产权的总体风险水平。

    (三)信用评级和增级阶段。为保证所发行证券达到投资者要求的信用级别,证券发行前应由特殊目的公司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结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采用破产隔离、划分优先证券和次级证券、金融担保等信用增级技术,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保证发行成功。

    (四)发行评级与证券销售阶段。特殊目的公司对证券进行信用增级后,应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知识产权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销售知识产权证券。证券承销商处将证券发行收入划转给特殊目的公司后,特殊目的公司再按合同约定划转给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目标。

    (五)资产管理阶段。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指定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或亲自对知识产权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全部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账户,专门用于对特殊目的公司和投资者的付费和还本付息。

    (六)付费阶段。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最后阶段,由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资金转入投资者账户和各中介机构账户,偿还投资者本息,向各机构支付中介费用,最后的剩余部分则全部归企业所有。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政策建议

    2006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关于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推行速度,还应对以下方面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