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物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1-30 10:1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习生物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习生物的方法

篇1

高一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实验法。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应认真掌握实验的理论和技巧,对大纲和课本中规定的实验、实习应逐一过关;每次实验后认真绘图,写实验报告,以巩固所学知识。课本上的实验示意图,是实验过程的形象表示,集中体现了实验的要求、步骤和目的,具有很高的认知价值。考生可以实验示意图为中心线索,把实验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习,知识不仅记忆牢固,而且便于应用,不会混淆。

观察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学习生物要从观察开始,因为观察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许多奇特的生命现象。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昌绿色的?为什么有的树木叶子一到深秋主不变成黄色或红色?等等,如果你能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作出科学的解释,那样知识就学活了。

比较法。有些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很相近,容易混淆,可列成表格,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知识精确地分化。例如,对五门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可以各门的代表动物的生活环境、构造和生理(包括运动、消化、呼吸、排泄、循环、神经和生殖)以及本门动物的主要特征,画成棋盘式表格逐一进行比较。

归纳法。知识的概括性越强,越便于迁移。知识越系统,越便于记忆和应用。在总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对于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完了花、果、种子形成的知识后,可归纳成图表式的知识系统。

高一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一、落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四、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现阶段还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失误、查漏补缺上。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识的覆盖面。

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复习时仔细看看,边看边思考,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错误有没有重犯。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1、首先要培养起对生物的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反复的看书。

其他的理科或许看书还起不到特大的作用,惟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课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释等等,反复看,画上不同的重点,比如主干知识,第一遍看了没记住的,第二遍看了没记住的,做题时提到的等等。并且生物是理科中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

2、作对比。

比如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C3和C4植物,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3、注意总结。

学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总结,比如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种育种方法等等。

4、流程图和背诵结合。

上课认真听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生物过程老师讲的很细致,结合课本,在脑中反复想动态的画面和流程,比如有丝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三个过程,三大生物工程。

篇2

烃的衍生物主要包括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这几类物质,是高中阶段有机化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有机考试题中的重要考查对象。 因此,学好本部分内容尤其重要。但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点多,密度大,关系复杂,怎样才能学好本部分知识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官能团,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这一概念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官能团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因此,抓住各种官能团的性质,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1)结构决定性质。一般来说,物质结构中有什么样的官能团,该物质就具有该官能团所具有的性质。如:-CHO能发生银镜反应,故可推知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CHO。 又如: 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A)

A.

B.

C. CH3—CH=CH—CHO

D.

[解析] A物质含有-OH可发生酯化,含-CHO可被还原也可发生加成反应,与-OH相连的碳的邻碳上有氢原子,所以,A物质还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在学习官能团决定物质性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由于受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又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如:苯酚和乙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但是苯酚显示弱酸性,乙醇却无弱酸性。这是因为羟基受到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分子中的O-H键比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又如:醛、羧酸、酯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但因为它们所处环境的不同,在性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醛中的羰基可与H2加成,而羧酸和酯中的羰基却不能与H2加成。

(2)物质的性质反映其结构。由物质的性质信息可以推测官能团或物质种类。如:

①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有机物常含有“C=C”或“CC”等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③能与Na发生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含“-OH”或“-COOH”.

④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有机物含有“-COOH”.

⑤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酚羟基”和“—COOH”。

⑥能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的有机物必有酚羟基。

⑦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

⑧能水解生成醇和酸的有机物含有酯基。

⑨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等。

⑩能与氢气加成的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或酮中的碳氧双键及苯环。

二、抓常见类型的有机反应

烃的衍生物一章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取代、消去、水解、酯化等。因此,学好有机反应 弄清反应的条件、反应的部位,理解反应的实质、掌握反应的规律,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之一。

1、加强对比,弄清反应的条件。

(1)温度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如: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取代反应)

CH3CH2OH CH2=CH2+H2O(消去反应)

(2)溶剂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如:卤代烃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也属于水解反应),生成醇,而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则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烃。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0

(3)催化剂不同,反应进行的方向不同。如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催化剂不同,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同。

如:CH3COOC2H5+H2O CH3COOH+ C2H5OH

CH3COOC2H5+NaOH CH3COONa+ C2H5OH

这是因为酯在碱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时,生成的羧酸被碱中和,使得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此时的水解程度大。

弄清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就可以根据反应条件推测反应类型、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如:

①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的反应有:醇的脱水(170℃,为消去生成烯的反应)、酯化反应。

②反应条件为稀硫酸加热的反应有:酯的水解。

③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Δ”的反应有:卤代烃的水解或酯的水解等

④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Δ”的只有卤代烃的消去

⑤反应条件为“铜或银,Δ”的只有醇的氧化

⑥连续氧化为醇醛酸的衍变:

R—CH2—OH R —CHO R—COOH

2、认清反应部位,理解反应实质,掌握反应规律。

学习有机反应,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反应方程式,而应该弄清反应的来龙去脉,认清反应中价键的断裂部位、连接部位,理解反应的实质,掌握反应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如:①.酯化反应的实质:羧酸分子中脱去羟基,醇分子中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羟基和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连接成酯。

只要理解了反应的实质就很容易写出CH3CO18OH和C2H516OH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O18OH+C2H516OH CH3CO16OC2H5+H218O

②.卤代烃及醇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是: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或一个水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B C )

A. B .

C. D.

解析:由消去反应的实质知:分子中至少得有两个碳原子,并且与连有卤素原子或者羟基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得有氢原子。

③.醇类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醇分子中断裂O-H键及和-OH相连的一个C-H键之后形成了新的C==O双键。由此还可以总结出醇类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是: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有一个H则生成酮,有两个H则生成醛,若无H则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例: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的是:( BD ),生成酮的是:(A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C)

A. B.

C. D.

三、编织网络,理清各类物质间的联系。

每一类烃的衍生物都有各自的特性,但相互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在考题中往往不是以单一的知识点出现,而是以综合题的形式考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以此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此外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彼此制约,相互转变,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掌握烃及其衍生物间的转化,才能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总结如下:

(1)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篇3

我是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方法对初中生生物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四、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篇4

1.首先在谈论学习方法之前,我想同学们要在学习态度上做到以下三点:

1.1培养学习生物要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而愉快地投入,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而我们生物是需要记忆的。兴趣是如何培养的呢?首先要多观察多联系,因为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体,我们身边的其他各种生物或生物材料也很多。另外,每节教材也有问题探讨、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知识链接等材料。都是学习兴趣的好素材。

1.2与老师尽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了解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他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1.3要避免上高中后弦松口气的做法:我们要从高一抓起。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坚持。

2.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2.1突破难点。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 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2.2构建知识网络。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3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1)预习: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发现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并且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

(2)听讲: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争取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任务。听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听思路。老师讲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第二是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听重点、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有的课还有一些难点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会反复强调,会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会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会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重点,是必须掌握的。

2.4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

(2)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生态平衡理论的,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篇5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做笔记的方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脑壳比不上一个烂笔头”。一个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随时做读书笔记。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阅读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标明出处。②卡片笔记,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听讲笔记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观察笔记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篇6

“新课引入”是每节课的重要环节。艺术性地引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课堂教学体现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呢?在此我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罗列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抽签提问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抽签提问法,打破传统课堂提问模式,使学生感到新意,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抽签提问有一个好处,就是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此会认真看书,积极动脑思考,不敢懈怠。

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学生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分析问题并自由发言;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

(二)穿插趣闻

生物和生活联系较紧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穿插趣闻或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相关的视频,会提高学生兴趣。比如 “信息激素”的教学,就可以穿插一段视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04年做的有趣试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一头雌蛾装进纱布袋,再将这个纱布袋放在丛林黑屋的桌子上。第二天,竟有40多头雄蛾闯进房来围着雌蛾转(据测定,雌蛾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11公里以内的雄蛾前来交尾)。

然后就此让学生发挥想象,是否可以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昆虫激素类似物作为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以及这种做法的意义。这些趣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跟社会“热点”相结合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当今自然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许多都是关于生物学方面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补充一些“热点”问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环境污染等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离生活很近,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污染。例如,每年长江两岸所排放的污水达到63亿吨。目前,两极地带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据调查,科学家们在许多极地动物体内甚至在爱斯基摩人乳中发现了有害物质以及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酸雨问题和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今后50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2—8度。假如真是如此,恒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几大三角洲将淹没在海洋之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国将不复存,荷兰将从地球上消失。并且,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健康状况将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物种也将大量灭绝。所有这些,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善环境污染呢?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了。

(四)列举数字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问题只用了“高”“大”“多”等词,不够形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如果能尽可能地对一些单位问题用数字进行补充说明,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篇7

近十年来生物学已经被列入高考的范围内,而且分值越来越高,由以前的72分增加到了90分,恢复了生物学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有必要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如何学好高中生物。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它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即所谓“先记忆”。高中生物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简化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要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Who―谁或什么结构;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How―怎样发生的;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这就是“后理解”。这就像画画时,先要画出形,然后才能画出神。

二、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现在高考总会有一个大题是让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所以现在的生物学课程很注重科学家发现某个问题并探究的过程。

三、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关注,能让学生实际操作。

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联系三个实际:联系自然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

五、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六、学会记笔记

篇8

教学中我注意到,农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教材中诸如“你能够说出多少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等问题的回答总是存在障碍。仔细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方面存在的障碍还不止于此。由于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加之课外阅读量小,农村学生生物知识极其匮乏,面对高中知识量的增加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这些学生还表现出学习方法不灵活,阅读能力差,不善于表达,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让这些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生物科学素养,我尝试了创设支持性学习情境、改变学生学习策略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支持性学习情境

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补充背景知识,穿插新闻事件,讲小故事,等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素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自己,提高认知技能。

1.1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农村学生有着更多、更直接的生活体验,这是农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优势所在,但能将这些生活体验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改善等问题结合者并不多。针对这样的特点,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着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苹果和马铃薯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在学习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家里边的苹果、马铃薯都储藏在哪里?”“走近储藏苹果和马铃薯的地方,你闻到的味道一样吗?为什么?”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我顺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苹果储藏过程中,你闻到了很浓的酒味,说明储藏条件合理不合理,为什么,如何改进?”有了这些问题做铺垫,学生在学习有关水果、蔬菜保鲜中,在降低有机物消耗的知识时,便顺畅多了。

1.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面对学习障碍重重的农村学生,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有较为完备的学科知识储备,而且学科知识相对超前,能够提前预计学生学习的困难,在支持学生学习新知识方面有着先决优势,从而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排除学习障碍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乐于指导的水平和技能;其次,在师生关系建立上,改进课堂评价,增加激励性语言比重,从初始的提出问题限时阅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再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都要致力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逐步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运用增加问题密度,旧知引新知,比较,归纳等不同的方法,低起点、密台阶,不断提高他们提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一、培养迁移能力让物理学知识系统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高中教师要让物理学知识网络化化、系统化,这就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先前已学得的经验(如概念、原理、技能、技巧、技术、态度、方法等)改变后选用于新情景.桑代克和布鲁纳认为,愈具有意义和组织的经验,愈抽象的原则和统整的经验愈容易发生迁移.因而,对布鲁纳而言,学习学科的架构知识是形成学习迁移的基础.所以除了学习学科的内容外,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建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建构知识、技能结构,形成迁移的基础.学习迁移要基于正确而稳固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因为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在日常教学中,作为物理老师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记.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这样就会在提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起到积极地作用.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结构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世界上事物处于相联系之中,物理学知识就是以有机的联系来揭示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因此,建立知识结构是符合物理科学的特点的.建立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程序是:确定知识点及其认知层次,确立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形成网络.例如,教师在教授力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主线:首先,解说离的基本知识;再次,介绍运动的基本理念及规律;最后,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还有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此时,在安排一个阶段性的复习,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学生牢固建立这一知识体系后,再研究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等等时便容易产生迁移了,而且从中又可以培养其学习迁移能力.形象一点讲,明确了知识的层次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后将他们有机的组织起来,建立起科学而稳固的知识网络,知识可以活化起来,就容易产生迁移了.而学生的技能结构的建立则也贯穿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细节之中,关键是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总结、比较、归类,并经常创造给学生以训练提高的机会.

二、用新课标理念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物理教学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思维与方法.高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的方法论性质,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物理科学方法是物理知识发展的产物和手段,它蕴藏于物理知识这个载体中,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方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整合与提高促成了物理素养.一般来说,要对一个人进行能力高低的判定,主要看他掌握了多少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的运用程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提升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衡量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首先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能力素质情况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突出物理的学科以及教学特点.考虑到物理学科的上述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利用图像来演示过程和反应规律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图像进行物理过程的分析,发掘出所蕴含的各种规律,明白并掌握图像中的各种参数所表达的含义.

作者:王朝民

篇10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此外,同学们还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包括品质和学业),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对高三的学习充满信心。青少年时期,人的可塑性非常大,只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发掘潜能,一年的时间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基层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在复习中,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时,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复习方法得当,效率才高。归纳起来一般可采用下列两种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基因的知识主要分布在必修2第1、2、3、4、5、6章具体介绍了基因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等。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四、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五、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新教材中实验,实习内容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六、讲练并重、粗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注重三个环节: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课间练习、单元考试、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更应靠近高考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七、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特别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