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30 10:1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债务危机的教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希腊的银行业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为了挽救本国的银行业,希腊政府调动国家资金来为本国银行业提供资本支持,结果导致了希腊政府严重赤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展开了多轮支援行动,但仍然没有解决希腊政府的负债问题。除了希腊之外,欧洲还有多个国家的政府承担着高到不正常的公共债务,使得这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为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给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措施和发展趋势
(一)短期救助措施
在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首先展开了自救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的财政紧缩计划。这份计划决定降低公务员的薪水,提高税率,同时开征各种新税项。各种国有企业也在进行着私有化改革。这些财政紧缩行为导致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政策推行步履艰难,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同时欧洲央行不断的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填补欧洲各国的政府的赤字,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也在为欧洲提供金融支援。
(二)长期救助措施
为了降低政府负债,欧洲各国正在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支出被削减。同时在全社会推广终身学习制度,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部分老年人重回工作岗位。在这次危机之后,欧洲尝试建立了欧洲稳定机制,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建立一个救助基金。同时,欧洲建立了银行业联盟,赋予欧洲央行银行监管权,保证欧元区的利益。
(三)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欧债危机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结束。许多学者认为欧洲债务危机未来将走向好转,整体危机趋于缓和,市场对欧元区的信心正在重新建立。其他经济体也正在用购买国债的方式帮助欧洲度过债务危机。有学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总负债额是8000亿欧元左右,目前的7500亿欧元援助已经能够基本解决负债问题。
但是,尽管出现了缓和迹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次危机对于许多国家的财政系统的破坏都非常大,债务危机仍有继续蔓延的风险,世界经济仍然需要提高警惕。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欧债危机最中国最直观的启示就是政府的债务问题绝对不能轻视。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还比较健康,但是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截止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高达107175亿元,地方债务已经占到了GDP的27%,成为了严重的财政安全隐患。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优化债务结构,建立长期有效的债务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预案。
(二)慎重推进福利改革
欧洲政府之所以背负了大量的公共债务,归根结底是国内养老福利支出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导致政府无力兑现福利政策。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利保证制度日趋健全,但是福利改革的推进应当量力而行,慎之又慎。我国应当警惕过度消费的行为,慎重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三)有序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我们思考亚元区建立的可能性。目前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建立亚元区,只有尽可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增加亚洲国家的实力,让亚洲国家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才能具备建立亚元区的基本条件。
四、中国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适当减持欧元的外汇储备,合理的优化我国的资产结构,对外汇资金进行小心的运作,合理配比,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和持续增值。
(二)把握我国对欧并购机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比较小。与冰岛当时发生的危机相比,迪拜此次危机发生的时间是世界经济止跌反弹,国际金融环境改善,全球流动性增加之际,由于当前外部环境比较好,融资渠道比较多,处于危机中的迪拜世界公司成功重组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预计迪拜不会陷入冰岛那样的危机。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指出,迪拜危机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资金链条断裂,工程项目太多而停工所造成,是实体经济的危机。这一危机本应与欧美由金融衍生品价值缩水导致的房地产价格暴跌同步反映,但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债务没有到期,国际资本又大量流向迪拜,迪拜的债务问题在2008年才没有显现。因此,迪拜危机可以说是旧有危机的新反映,并非一场新的危机,不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实质影响。 专家认为,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危机不同,前者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目前,迪拜世界公司只是将偿债日期推迟了六个月,是资金链临时的断裂,而其自身拥有的地产项目和港口资源都是优质资产。即便迪拜世界破产,西方国家银行也会沿用处理墨西哥、韩国企业债务危机的方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政府提供救助资金,让困难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避免企业破产,保障银行的安全。
此外,由于迪拜是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其非石油贸易占阿联酋国家的70%,依靠设立自由贸易区和免税吸引外商,旅游业发达进而带动了大量房地产投资。专家认为,迪拜的贸易,港口经济和休闲,旅游等非石油经济增长性比较稳定,债务危机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得以解决。
但不可否认的是,迪拜债务危机的出现,使得近期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美元,日元和各国国债成为资金避险的场所,新兴市场,股票和商品市场则遭遇了资金的流出。危机的间接影响还是应引起高度警惕。
我国应该尽量避免过度负债,并要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首先,政府应量入为出,使本国的政府债务安排留有余地。因为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和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不对称冲击都有可能引发本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动荡。而过高的负债率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诱发债务危机。其次,还要合理地安排和规划本国的债务结构。在期限结构方面,要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占比,并避免在短时期内集中偿还巨额债务。在利率结构方面,应减少浮动利率债务的比例,以降低利率的波动所带来的额外负担。
二、提升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1.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
欧洲债务危机的各个危机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力发展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导致虚拟经济过热。因此,为避免我国爆发债务危机,就必须构建我国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因此,我国应在欧洲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来抑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使其资产泡沫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效打击投机性购房行为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减轻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将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以增强本国的偿债能力,提高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稳定性。
2.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
2012年,我国推出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在欧洲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下刺激经济增长,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所收紧,其旨在降低房地产领域中的资产泡沫和在金融领域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同时抑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更应该从扶持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结构性减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来着手拉动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应该对不同领域、不同产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差异化对待,进而达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的。
一、底特律的衰落和破产
底特律衰落的原因,一方面,汽车产业衰落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日韩和欧洲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挤压着美国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的汽车公司纷纷进行了产业转移,直接减少了底特律汽车工人的就业岗位,减少了底特律的税收。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出是衰落的重要原因。国内暴乱让底特律开始走下坡路。三大汽车业公司全部停工停产。底特律的白人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底特律,这导致税收萎缩、服务业受创,导致经济不景气。
造成底特律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官员不计后果地借债。由于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失败,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财政收入很困难,政府必须向几个银行借债来缓解短期的资金不足。次贷危机利率不断下调,让政府的债务增加,最终破产。
二、中国的地方债问题
底特律的破产使我们关注我国地方政府的地方债问题。今年两会上表示,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可能在15万亿到18万亿之间。在今年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预测总债务规模超过20万亿。根据《审计结果》中36个地区债务增长12.94的速度估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的地方债务总额为13.87亿元。衡量当年还本付息额的指标偿债率同样显示了地方严重的债务危机。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最高将达到达60%;如果算入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偿债率最高的将到达67%。因为偿债能力不足,很多省会城市本级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5个省会城市本级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而且,有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亿元。
三、中国地方债与底特律的异同
中国地方政府与底特律在财政问题上有两个相同点,第一,都存在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的问题。底特律所有经济部门都依托汽车产业。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过分依赖土地财政,以土地出让的收入作为偿债方式,若土地出让的收入下降,地方的债务问题就会陷入危机,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问题。第二,都存在大量举债的问题。底特律在汽车产业遭遇危机时向银行借债缓解短期资金不足,购买金融产品寻求获得投资收入。中国地方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城投债,第二是财政部发行地方债,第三是市政债试点发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期相对集中,这对绑架土地收入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会在偿还期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像底特律一样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是因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在我国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真的出现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嫁出去。
四、底特律破产的教训
正确看待底特律破产的问题,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底特律还在汽车产业中挣扎时,芝加哥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的第二个金融城市。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继续生存。第二,地方政府要确保财政收入的多样性,防止财政税收过分依赖单一的来源。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过分依赖于土地,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将会大大减少,地方政府将会出现大的财政缺口,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方财政必须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保证财政收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三,地方政府在遇到财政缺口时,不能简单的向银行借贷来渡过暂时的困难,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上出现的问题,对每一笔资金要精打细算。
五、中国地方财政新的探索
中国地方的财政问题需要从自身深层次的体制找原因,对我国的财政制度进行新的探索。第一,建立有效的财政收支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必须将更多的方面包括地方债务等问题纳入官员的考核范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来避免地方官员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地方债务等问题。第二,将债务的使用和偿还纳入财政预算中,更好的控制债务的规模,增加地方的财政安全。第三,地方政府需要让国企和民企参与到地方债务问题中。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商往往具备更多的技术和经验,更加了解市场的动态,更好地考虑成本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利润。让民企参与到地方经济的建设中,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但会减轻靠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刺激当地的经济活力,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改变财政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面,严格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将地方债纳入财政预算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让企业更多的参与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才能增加地方财政的安全性,避免底特律破产的悲剧在中国发生。
参考文献:
[1]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J].中国西部,2013,(22).
[2]梅新育.底特律破产谁之过[J].社会观察,2013.
[3]毕夫.底特律破产的追踪与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13.
[4]丁一凡.底特律破产的教训[J].首席财务官,2013.
[5]李秀江.中国“地方债”快速扩张危机[J].法人,2013.
其次,监管不力或监管缺失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微观原因。对美国而言,监管不力或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发放了那么多次级贷款,并产生了大量以此为基础的衍生品,监管当局长期以来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没有进行风险提示,另一方面,投资者过度相信评级机构,以为它们买的有抵押债券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由于对次贷产品的监管缺失,使得这种运营模式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而发放贷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也没有压力进行认真的贷款审查,因为它们知道贷款发放以后,能够迅速而顺利地将其以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形式再卖出去,它们不再对这些贷款承担责任。数次的买卖,使得很多机构手里都拿着有问题的资产,次贷危机的巨大风险由此形成。更可怕的是,这些债券的持有者不知道这些资产的问题到底有多大。一旦风险暴露,市场恐慌性抛售就不可避免,系统性金融风暴骤然发生。
第三,决策迟缓是导致金融危机传导和蔓延的主观因素。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国财政、央行和监管当局没有得到及时授权,降低了危机救助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例证是,像雷曼这样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后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一般而言,对于存款类机构,监管当局或者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它的救助是有法可依的。但对雷曼这样的非存款类机构,美国当局在救助的决策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分歧,雷曼最终申请破产,造成市场的剧烈动荡,引起危机大规模蔓延。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英国的北岩银行,由于监管当局和最后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对这一银行的整顿救助过程缓慢迟钝,使危机向其他金融机构传导,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和更大的损失。
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再度恶化的“加速器”。在危机救助中,大量的债务从金融市场和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引发了债务危机。为解救危机,主要危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对金融机构的注资和援助资金,中央银行也提供了巨额的流动性资金。因此,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财政赤字的大幅攀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当这一比重过高时,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产生怀疑,必然引起相关国债的价格下跌,而价格的大幅下降,进一步造成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融资更为艰难,债务的还本付息更不可持续,债务危机由此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了救市,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了大量的债务,帮助一些机构渡过了难关,稳定了市场。但是,如果政府承担大量债务导致了债务危机的话,实际上有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金融市场动荡。背后的逻辑是:持有国债的主要机构是商业银行,如果国债价格大幅下跌,它的资产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流动性出现问题。前不久的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可以说,上述原因导致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导,并最终拖累了实体经济,在政府救助过程中又产生了债务危机,既有历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特点,又反映出了当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一、欧债危机背景介绍
欧洲债务危机是源于欧洲国家由于债务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继美国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欧洲各国为提振经济避免衰退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举借债。这使得那些原先就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债务负担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第一阶段是冰岛危机。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资不抵债,陷入困境,被冰岛政府接管,银行债务上升为债务。紧接着是第二阶段,东欧国家债务危机。2009年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从而触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第三阶段便是希腊债务危机。由希腊债务危机为起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逐步蔓延至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原因
(一)内部经济发展滞缓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根本上是因为其缺乏内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希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希腊的旅游业受到重创。而传统制造业受到世界科技浪潮的影响,无法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获得巨额利润,持续地推动希腊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滞缓使得希腊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希腊政府的财政支出处于较慢的增长水平,债务危机也是有可能产生的。
(二)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世界,欧洲许多国家为了缓冲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甚至盲目借钱举债扩大财政赤字。盲目举债导致希腊债务和GDP比例严重失衡。在危机爆发时,希腊债务占GDP比例将近160%,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安全指标。失衡的债务和GDP比例加大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欧洲发达国家一直以高福利著称,虽然希腊的福利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欧盟平均水平之下,但也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希腊在经济不景气,国内失业率迅速上升导致的失业保障支出增加,没有足够的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福利,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长此以往,一旦情况恶化,危机必然爆发。
(三)欧元区的体制和机制缺陷是希腊债务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
欧元区的国家为了实现统一货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自成立以来,以德国为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即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下,因此,货币政策的弹性较小。而且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例如德国经济发展稳健,不需要刺激的经济政策,而欧元区的一些弱小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才能支持国内的经济增长,这使得欧央行难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满足所有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欧元区的国家遇到经济问题时就无法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只得将目光转向财政政策。例如希腊在2003年到2007年时出现经常项目下的赤字,却不能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增加本国出口抑制进口来改善这一状况。又如希腊也不能通过货币的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缓解债务危机。于是,政府只好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加大了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糟糕的是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相反时,政府更加难以达到所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欧元区没有一个超越的政治实体对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进行债务担保,所以当违约事情发生时,救助便难以到达。
三、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应对措施及反思
欧盟在2012年7月份开始将ESM(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新项目的主要融资工具,通过对欧元区国家事实金融救助保持稳定。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对希腊进行了特殊的救助,如,将希腊的贷款利息降低150个基点。这些措施有望将希腊的债务占GDP的水平在2020年前控制在117%至120.5%的水平之间。
欧洲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买进国债和私人债券,扩大货币供应量,缓解债务危机。其次是对希腊政府不考虑其债务评级状况,对其已发行和新发行的债务工具都给予接受。还有是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发放贷款,其中最大一笔贷款由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获得。
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解决措施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解决希腊的偿付危机或是流动性危机。这些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或是暂时性地解决债务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债务危机延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就希腊本国而言,要解决债务危机,根本上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投资补贴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支出和发债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希腊人们改变消费和储蓄习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样有利于减少赤字,平衡贸易逆差。再次,适当地减少福利性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保障,还要维持高福利,那就只能通过不切实际的借债获得,而这样是及其不理性的。最后是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出口品行业,增加利润,减少贸易逆差。就欧元区而言,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国的监管,严格执行如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的原则,以期减小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对于欧元区面临的由于不可能三角引起的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来缓解其矛盾。最后,欧洲央行应从这次危机中汲取教训,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以期能够对危机发出预警并能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同时进行金融体系创新,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当然,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发展滞缓,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元区机制体制问题外,还有很多。而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陈述的。至于希腊未来的走势,不仅要考虑其宏观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应关注其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更合理地预测欧债危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金融监管;财政改革;可持续公共财政
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financial supervision;fiscal reform;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032-02
0引言
因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在拯救世界经济过程中行动一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状况有所回稳。但是,当全球市场渐趋乐观之际,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逐步将欧元区各国再次拉入金融泥潭,使得开始恢复的世界经济趋势再次陷入危机边缘,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时间,可能导致长时期衰退和二次经济探底。至此,希腊已非本次危机主角,整个欧盟乃至世界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1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首先,金融救市政策中过度举债。过去近两年间,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大量举债拯救银行业、刺激经济,动辄上千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财政赤字,经济复苏伴随而来的却是巨大的债务危机。由表1可以观察出,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其次,欧元区体制上存在严重缺陷。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自从加入欧盟起,其赤字和债务就一直超过规定上限。这些欧元区国家在实行高社会福利过程中,国家税收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造成财政赤字庞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更是不得不想尽办法通过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无法支撑所需开支情况下只能大量借债,从而进一步推高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第三,宽松财税政策和监管乏力。譬如,作为欧元区国家,希腊为了守住3%的关口,曾将巨额的军事开支及数十亿的医疗债务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欧盟统计局专家在重新计算这些数据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事实上,希腊每年的预算赤字远远超过了GDP的3%,进一步反映危机期间国家财税政策异常宽松及财政部门监管不严。第四,人口结构老龄化。欧洲诸国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间比较早,出生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从上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家产业竞争力显著削弱,长期富裕的生活环境所养成的高福利、高消费习惯无法自动作出调整,加之某些政治家为了选票必然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1]。
2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2.1 欧洲债务危机的整体影响首先,欧洲债务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剧烈冲击。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股票指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投资者对于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盟经济前景表示担忧,投资信心受挫。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底,全球政府负债额将高达37万亿美元,2011年将突破4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恶化问题将影响进一步影响全球金融系统并扩大波及面,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2]。其次,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欧元崩溃。欧元的致命弱点是欧元区只统一了货币,却没有统一的财政。因为没有统一的财政作后盾,每当出现危机就难以招架[3]。正因为欧元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使市场对欧元货币区是否能够应对此次债务危机存在担忧,担心债务危机会导致欧元的崩溃,使债务危机演变为欧元货币危机。当市场看不到欧洲债务危机被平息的曙光时,欧元就会不断受到抛售,汇价不断下跌,面临崩溃的危险。第三,欧洲债务危机干扰了经济复苏步伐,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尽管早期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5月10日达成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一揽子救助方案,力保欧元稳定,但是联合救助只是治标不治本,危机各国仍然面临紧缩财政、削减赤字、调整结构的痛苦和艰巨任务,前景堪忧。财政紧缩政策将导致社会公众不满,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经济复苏受到制约。第四,金融刺激政策退出或受影响。希腊等国暴露出的债务危机,折射了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即如何处理退出刺激措施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处理不当会带来经济再次衰退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迟迟不收手控制财政开支,再次面对危机所能起到的效用恐怕一时间很难奏效。
2.2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第一,给出口带来压力。总体来说,中国持有的希腊国债和金融机构资产相当有限,这意味着即便是希腊最终陷入债务违约,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也很有限。当然,如果希腊债务危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进而波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欧元区国家,那么中国面临的风险敞口将会扩大。此外,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一旦复苏势头脆弱的欧盟经济再度被这场债务危机拖入困境,中国出口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4]。第二,可能延缓人民币升值。欧元危机对中国外贸构成压力,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有此可能推迟。巴克莱资本认为,因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市场疲软,人民币近期升值的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由此,人民币一次性大规模的升值不太可能,贸易顺差减小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三,外汇储备缩水。有专业人士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在欧洲近期的投资收益为零甚至负数,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外汇储备因为债务问题国家过度发行货币和该货币购买力下降而缩水。按照渣打银行的计算,中国外汇资产中欧元比重为25%,仅汇率变动就已经损失了350亿美元。第四,资本市场产生震荡。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国内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有关学者认为,中国现行的是条件不成熟就不开放资本账户的措施,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加强观测和预警,并采用对冲等手段保证中国经济不受大的冲击,资本市场发展能够稳步、健康、持续[5]。
3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3.1 对世界各国的启示第一,有学者认为,欧盟应当从债务危机中汲取教训,从危机预防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防止类似危机重演。本次危机使我们看到欧元区国家缺乏协调处理机构和危机救助机制,在出台希腊救助计划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分歧和矛盾,都不愿意为其他国家背负债务负担,严重暴露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6]。至此,欧盟已经开始行动,主要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和欧盟官员组成的专门小组就加强欧盟内部经济治理提出了四个主要目标,即强化财政纪律、消除成员国竞争力差距、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建立一套长期的危机应对机制。第二,加速金融监管政策改革进程,改善国际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确定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职能,所提供的评级结论影响着投资者信心,对金融市场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力。国际评级机构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普遍高估,忽视了希腊等国长期存在的债务问题。伴随着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社会开始呼吁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消除评级机构所作评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欧盟个成员国内部就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已达成初步协议,实行评级机构统一登记注册制度,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三,促进内需,扩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增长。2010年6月召开的G20峰会日程大纲声明中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提醒我们,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第四,实行可持续公共财政,加强银行资本储备。各国家应竭尽全力将公共财政推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制定可靠的、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抑制通胀预期和稳定利率的具体措施,实现公共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而有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G20峰会日程大纲声明中也表示,G20成员国必须采取可靠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措施,以增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巩固财政措施,采取进一步的适用于各自独特的经济环境经济刺激方案。同时,要加强银行资本储备,制定足够严格的资本流动性规则,防止金融机构过度参与有风险的金融投资活动,从而加强金融机构抵御未来金融系统风险的能力。
3.2 对中国的启示第一,重视债务问题,严防债务危机发生。2009年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低于3%,总债务占GDP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安全性明显优于发达国家。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比一直处在国际警戒线之下,但仍应时刻关注整体债务状况,促进财政改革进程,科学、系统、及时的对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7]。第二,推进财政改革,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9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等问题使得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需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在本轮扩大内需、加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吸纳银行信贷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同欧元区贫穷国家在危机期间通过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如出一辙。因此,中央政府应根据地方政府、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适时推出相应政策来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在税收财政收入稳健的沿海地区发行政府债券,适应投资需求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所有形式政府借款的风险控制,限制借款总额在地方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以及禁止直接从地方国有企业借款等,从而保证地方经济发展不滑坡,财政改革顺利实行,政府债务逐步降低[8]。第三,保证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随着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欧洲银行业短期融资风险再度扩大,各国削减赤字和经济疲弱增长必将带来的信贷质量进一步恶化。借鉴欧洲银行业危机,我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危机应对体制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和优化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深化银行业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金融预警系统,采取相关措施逐步消化长期积累的潜在财政风险,从而保障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郎咸平.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5-1:41-50.
[2]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R].IMF,2010-1.
[3]光亚.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和成员国相对独立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EB/OL]. 2010-04-10,中国经济论文:
[4]尚军.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几何: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EB/OL]. 2010-5-10,新华网: .cn
[5]刘士鹏.债务不会引爆全球危机 中国外汇储备将缩水[N/OL]. 2010-1-10,搜狐网:
从历史上看,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爆发货币危机的概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救援贷款条件性较多地走到了后一种极端,以至于基金组织牵头的救援往往在受援国形成“IMF萧条”。在危机国家资产价格暴跌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强迫危机国加快自由化步伐,使得西方投资者得以用极为低廉的价格收购那些对方平时根本不愿意出售的资产,这种做法已经颇有趁火打劫之嫌。
美国对救援贷款索取高额收益,更令危机国家备感苦涩。1982年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后,美国牵头组织了救援资金,其中美国购买墨西哥石油(作为美国国防部战略储备石油)的预付款10亿美元,中央银行贷款15亿美元,用于进口农产品的贷款10亿美元。美国购买墨西哥石油的10亿美元预付款一箭双雕:一方面迫使墨西哥放弃了多年来拒绝扩大对美国出口石油的政策,宣布将对美国出口石油占墨西哥石油出口总额比重从52%提高到72%;另一方面索取了高额折扣,使美国给予墨西哥的这笔贷款实际利率超过30%。
不可否认,一定的贷款条件是防止道德风险的必需工具,但是在危机状态下,速度往往是决定救援成败的关键所在,最后贷款人到位越晚,起初的流动性危机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清偿能力危机,所需借款数额也就越大。如果救援条件过分苛刻,如果“IMF萧条”持续时间过长,危机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就会得出结论:倒账风险并没有以前所想象的那么大,与其无望地忍受苛刻的经济调整计划和漫长的“IMF萧条”,不如干脆听凭危机发展或寻找其它出路。
当谈到欧洲的经济强国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爱尔兰。这个远离欧洲大陆、偏安西北角的岛国曾经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该国甚至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爱尔兰近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世人很难继续忽视它的存在。2015年,爱尔兰的GDP增长了7.8%,连续两年成为欧盟内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放眼世界,爱尔兰的这一成绩也超过了以GDP高速增长而闻名的中国和印度。
爱尔兰现在顺风顺水的局面来的其实并不容易。2008年的时候,爱尔兰还在债务危机中“打滚”,当时的大萧条让爱尔兰经济受到了重创。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房贷坏账涌现致使银行破产、政府债务飙升,爱尔兰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和欧洲央行寻求救助。一时间,爱尔兰与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被并称为“欧猪之国”,原因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极低、失业率超高,债务占GDP的比值也很高,随时都有可能还不上债务。现如今,希腊依然在接受国际援助,西班牙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意大利银行业则陷入危机,被视作欧洲的“火药桶”,而爱尔兰却已华丽转身。看一看其他“欧猪之国”的表现,爱尔兰的狂飙猛进般的经济增长更显得难能可贵。
那么,在过去的几年里,爱尔兰为何能够走出“泥潭”,从“欧猪之国”逆袭成了“欧洲天鹅”呢?这其中必然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吸取教训,改革金融
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爱尔兰人似乎从不避讳。在经济学家们看来,正是因为爱尔兰人能够从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这才实现了爱尔兰的经济复苏。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有许多原因,比如房地产业比例过重、银行贷款过量、政府公共开支过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爱尔兰人做了大量的金融改革。
比如,爱尔兰政府一笔勾销了银行的坏账,并进行金融监管。爱尔兰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视投资和房地产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错误在于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不力,这纵容了房地产领域严重的泡沫和银行无节制的过量贷款。为了避免经济再次失控,爱尔兰政府开始指定一些金融专家到爱尔兰中央银行的各部门进行监管,以便及时调整金融政策。
又比如,由于政府财政状况不好,爱尔兰政府削减了大量开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其中,爱尔兰做的最有力度的措施就是对公务员征税。为了整顿银行业,爱尔兰政府从国家养老基金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银行改革,这使得现在退休的公务员养老金出现巨额缺口。为了填补缺口,每个现役公务员大约征收占收入10%的公务员税,以发放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爱尔兰人认为,国家有难的时候,由纳税人养的公务员应该先顶上去。
总之,加强金融监管,将钱尽量花在“刀刃”上,这使得爱尔兰的财政状况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扶植创业,重视教育
在着手改革金融的同时,爱尔兰政府还关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创业。在爱尔兰人眼中,这是使国家走出困境的头等重要的事情。在债务危机爆发的年代,投资风险较高的房地产曾经一度占到了爱尔兰GDP的10%,但房子一旦卖不出去,经济危机就来了。在吸取了教训之后,爱尔兰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创办实业,希望更多的创业公司在某专业领域迅速成长,从根本上助力经济的腾飞。
为此,爱尔兰首先通过制定法规、建立机构扶植国民创业。为了鼓励创新,爱尔兰的《财政法》规定,企业进行科学研发的支出,可抵免20%的税赋,最高的时候,一些企业可以将科研投资的近1/3冲销掉。为了鼓励创业,爱尔兰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爱尔兰企业局,用来扶持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爱尔兰企业局每年都会在大学中举办青年创业大赛,并且管理着一笔基金,专门用于投资海内外优秀的创业公司。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尔兰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优势。目前,爱尔兰大学生数量占人口的比例在欧洲各国中是最高的,而且爱尔兰也是世界上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多的国家之一。爱尔兰没有浪费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欧债危机到来之后,爱尔兰政府大力压缩政府支出,但几乎没有缩减教育开支,并及时启动了教育改革。比如,爱尔兰的大学更注重为创新经济培养大批的知识型工人,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比如,爱尔兰拥有大量的生物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常常就是找不到足够的人才,为此,爱尔兰政府建立了一个全国生物制药研发和培训中心,为这些有潜力的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
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作为一个小国,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并没有强大的内需来支撑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爱尔兰的经济弱点。所以,爱尔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爱尔兰想要经济复苏,就不能关起门来,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求助于“外力”。
为了弥补爱尔兰内需不足的弱点,爱尔兰政府将吸引外国投资作为了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并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其中,低税收一直是爱尔兰政府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杀手锏”。
爱尔兰是著名的避税天堂,政府实施着低税率的政策,而且这项政策保持长期一致性和确定性。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长期保持12.5%,而在美国,这一税率要超过30%。较低的税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所以多年来,爱尔兰一直成为国际企业进驻欧洲的首选地之一,并成为了谷歌、苹果等全球互联网巨头的欧洲总部所在地。同时,跨国企业非常看中爱尔兰所谓的“双层爱尔兰”税制,这一税制允许跨国公司将其主要市场的利润经由爱尔兰转到税率更低的国家(详情见《百科新说》2016年第6期《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一文)。
2007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隐藏在繁荣表面下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等国的信用评级,欧洲债务问题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本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六类,外因方面:1.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物;2.欧债危机是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不合时宜的调低信用评级的产物;内因方面:1.欧元区制度缺陷;2.危机解决机制的缺失;3.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4.政治矛盾和成员国忽视欧洲经济治理。
一、外因研究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将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归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三大评级机构不合时宜的降低欧元区各国的信用评级,这些系为外因。
2.1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学者周茂荣 杨继梅(2010)认为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此前其财政状况如何,各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都严重超出了趋同标准;C.Noyer(2010)也在文章中指出尽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某些国家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金融危机极大地恶化了公共财政状况,从而导致了此次债务危机。
2.2评级机构的影响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等国的债务评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帷幕。周茂荣 杨继梅(2010)。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JoséManuel González-Páramo(2011)也表明,市场震荡的一大根源是评级机构。Manganelli&Wolswijk(2009)从政府债券利差与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得出,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引起政府债券利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导致市场筹资成本骤然升高。这违背了金融稳定。
从研究结果来看显然次贷危机及下调评级确实推动了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生,但是将欧债危机的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为这两大外因显然是不合适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原因。因此将欧债危机的根源归为金融危机或是三大评级机构似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其本质原因并未找到,有推卸责任之嫌,不利于债务危机的真正解决。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只是欧债危机的导火线、大评级机构只是放大了危机的效益,但并不影响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存在。要找到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必究其内因。
三、内因研究
外因的研究似乎不能充分说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国内外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欧元区的内部原因之上。
3.1欧元区制度缺陷
张健雄(1999)认为由于欧洲货币联盟先天不足,启动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他在文章中指出欧元区的发展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面前是脆弱的。宋玮、杨伟国(2002)在其研究中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对欧元区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2经济发展失衡论
李乾孙(2011)中指出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首先在于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相互依赖过重,房地产泡沫严重。孙玲姜荣(2012)就欧元区经济内部不对称性导致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机理做了详尽阐述;指出如果政府实际债务水平超过最大可维持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3.3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
Zhang Houqi(2011)认为欧债危机根植于高水平的退休福利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是国家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加重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D.Bruninger,2011)。我国学者郑秉文(2011)分析“老龄化成本”的含义和构成,认为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的替代率过高、待遇率严重失衡、养老金财富总值超出支付能力等问题提升了老龄化的财务成本。
3.4成员国忽视欧洲经济治理以及政治矛盾重重。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托马斯.萨金特(2011)表示,欧洲债务需要的是经济方案,但问题所在主要是政治。Giancitietal(2010)指出,面对当前的危机。欧元区国家在救助机制上迟迟达不成协议,错过了最佳的救助时机,加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欧元区尽管是一个货币联盟,使用共同的货币,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区内政治矛盾重重。
四、小结
现有的文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宏观的分析了欧债危机的起源。从本次欧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为实现欧元区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相统一,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扶持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国家,以共同进步为前提制定相关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2)区内中的成员必须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减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3)高福利制度使民众享受到了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但高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因此,一国的福利政策需要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防陷入福利陷阱。(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俊贤.欧洲债务危机的反思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0.12
[2]郑秉文.《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从福利国家到高债国家的教训》,《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