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1 09:54: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提高想象力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85-01
一 动画产业中手绘场景的发展与需求
动画产业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并且在未来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产业发展对于动画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应的动画专业,致力于动画人才的快速输出。手绘场景是动画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想象力的培养是高素质动画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手绘场景的想象力对于动画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是动画产品内涵和文化价值表现的潜在支撑。想象力的培养是学生动画素养的有效切入点,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 提高学生手绘场景想象力的教学新方法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鉴于此,笔者从实际的动画专业教学出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任务。
1.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现实的空间想象力
从创作本身分析,动画的人物以及情节都是从实际生活中而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从生活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过程:(1)现实场景的特定刻画。这一层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场景刻画方法,教师以某一生活实际的场景为题,让学生利用个人的直接认识将其用手绘方法刻画出来,以此达到对现实生活真实描述的目的。(2)虚拟场景的想象刻画。经过第一个层次的锻炼,学生能够达到真实描绘场景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虚拟场景的描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手绘刻画。(3)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第三个层次的描述更加困难和复杂,即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强化这一层次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无限的延伸,最大限度地发展空间想象力。
2.从情感入手,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
对于手绘场景而言,没有情感的人物、事物、环境是没有任何表现力和说服力的,从创作的目的性而言,画面的创作情感是创作者场景想象力的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必须要从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画面表现三个部分展开。(1)情感的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微电影等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接受情感的表达,在情感激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2)手绘场景画面的情感故事分析。当情感激发训练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某一手绘画面的场景表现来让学生进行情感变现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向来表达情感。(3)文字描述的画面情感表现。通过一段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情感表达来实现手绘场景画面的再现,这一环节复杂而多变,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进行情感表现的定位。
3.从讨论入手,提高学生之间思想的渗透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其想象力的空间和表达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这对动画创作者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在实际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入手,来达到画面与受众情感的契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于他人客观情感需求的想象力。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在手绘场景创作过程中,对想象的空间进行客观地拓展,达到内心表达与外在需求的相互契合,实际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1)同一画面认识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小组一个特定的画面,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彼此之间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之间的渗透。(2)学生之间的画面提供和表达互换。教师可指定两个学生,让他们彼此给对方一幅手绘场景,让学生对对方的场景进行情景和情感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对创作初衷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吸取其他个体的意见,从而提高个人的创作想象力。
三 结束语
手绘场景想象力的表现和刻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实际工作的积累。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特别要注意客观个体的表现诉求,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 路桥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竞争经济,身处其中的企业都要遵守公开、公正、公平、优胜劣汰的规则。高质量是施工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命线”,作为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
2.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类型、特点,建立施工质量监控组织
3.加强重要环节施工工艺管理施工工艺管理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过渡段施工和控制桥梁裂缝是公路桥梁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项目管理者在工程施工过程要着重这两部分施工工艺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坚持面向施工生产、科学决策,有效地组织好科技项目的实施,使科学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解决施工难题,完成向生产力的转化。
4.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工艺管理一是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设置桥涵构造物因充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径桥涵。二是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管理,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三是提高台背路堤压实质量。桥台背后填土应当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填土应分层填筑,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一层后再铺一层,每层碾压完都要检测质量。其施工顺序为汽车卸土、推土机平整、洒水或凉晒、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
5.控制桥梁裂缝施工工艺管理一是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修补混凝土面板。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同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照施工现场的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指挥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三是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等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防止裂缝的发生。
6.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要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为强化检测手段,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并配备试验、检测仪具。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建立健全责任制。
2 路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1.加强现场员工的安全教育。项目经理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施工安全教育、班前教育、跟踪教育手段,普及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敲响安全警钟。并通过突击教育、强化教育、版画教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个区域、每个角落、每个岗位,提高全员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都应把安全培训纳入项目管理规划,聘请专家授课,采取“超前熟悉”培训法,“操作示范”培训法,“应急避灾”培训法,“警示安全教育”培训法等不同的方法达到安全培训的目的和要求。
2.机械设备的正确保养随着施工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这时就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机械。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提前、及时掌握各个施工项目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做好使用与保养之间无冲突可协调。
3.要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成文归档;整理归档施工单位安全资料;每周、每月对施工单位安全进行自检并形成记录(记录需有监理签字);对进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工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签名、手印等并形成文档;每天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工人持平安卡情况,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等均需存档;施工单位的安全板报,急救知识,消防演练等对潜在的安全问题做预防工作;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布设施工标识牌、安全警示牌等等。要全部了解施工不同阶段工作内容,建议去建筑书店买本安全员一本通(最好是纳入了最新规范的。)
3 路桥项目施工进度管理
1、健全项目管理体系
在进行项目管理体系构建时,要根据工程实际特征、规模和要求进行管理目标定位,构建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体系。项目经理作为工程管理的负责人,要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对所有项目加以全面管理。在树立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基础上,要对各个施工环节具体管理目标加以明确。此外,为了全面落实既定目标,首先要确定目标完成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义务;其次,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加以跟进和监管;最后,建设单位要提供全面的支持,以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建筑工程项目工程管理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团队,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所有人员都有着明确的管理任务,切实将管理目标落实到位,落实到点。
2、加强建筑材料管理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日益呈多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施工人员对新型建筑材料不熟悉,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所以,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施工管理。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管理有利于实现质量管理的总目标,而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综合性能和组成成分等因素。
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建筑材料管理,把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从采购环节就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强化,以便提高他们的材料质量鉴定能力,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达标;建筑单位要及时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生产动态,通过全面的质量对比,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和优良;现场管理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所用的建筑材料要进行全面质检,避免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新型的建筑材料,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避免因不熟悉新型技术材料而耽误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控制工程质量进度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根据既定计划按部就班地落实管理目标。由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难免会发生进度变更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工程实际,灵活合理地进行及时调整。现场管理人员要以政府出台的技术标准和建筑规范为依据,加强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检查制度和监管制度,每个环节结束后都要进行及时全面的质量检查。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必须加以及时整改,直到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以此来确保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4、加强施工机械管理
施工单位要对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强化,以确保所有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全面提高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工作,加强施工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便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维修和管理情况,全面提高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和操作水平。
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队伍的建设,要结合工程实际,灵活采取各种管理方式,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强化,通过开展技能比拼、评先创优等活动,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对不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对那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要予以及时肯定和奖励。
5、注重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优秀的施工队伍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施工单位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产生一种归属感,而要想实现这一境界和目标,就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肯定、少批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养。
现场管理人员要构建完善的施工队伍管理体系,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各项管理政策的全面落实。相关管理部门还可采用经济手段,结合具体的要求和实际,合理制定各个环节的管理目标,在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各个环节的管理目标。
6、科学合理安排工序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工程进度,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各个工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结合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对所有工序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避免偷工减料等问题出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要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在确定质量合格后再由监理人员加以质量检查,真正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化和控制。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以既定的施工计划为依据进行工序安排,正式施工之后,要对各项工序的施工加以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多道工序同时施工的问题,所有工序在完成后都要及时加以质量检查,一旦不合格就要及时进行整改,直到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7、加强安全文明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效益也有很大的影响;施工管理的好坏也能反映出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所以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应认真对待。建筑工程现场安全文明管理要求施工现场文明、整齐,施工安排得非常有序,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充分的落实,工程项目资料完备,现场安全防护措施齐全,施工期间不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小。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
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临时设施、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的堆放,安全设置供电线路的走向,有序的排放施工用水,必要时先在沉淀池沉淀后再排放,现场周围布设临时围挡,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整洁、文明;施工现场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指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外表面应悬挂密度网,设置安全用电制度,做好建筑工程相关安全资料的编制;加强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管理,不同材料要求分堆堆放,定期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对脏污部位应及时清除,施工现场尽量保持清洁,对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出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文明检查记录。
参考文献
一 第一阶段:从学会发力到能拉一个
这一阶段是引体向上练习最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时期。主要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最基础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发力技术,即使有的学生能做一到两个也是无技巧、手握不住杠、身体不协调、发力不正确。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身体基础力量和协调发力是引体向上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保证更好的成绩,磨刀不误砍柴工。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 静力悬垂练习
练习目的:学会握杠方法,增加握力、臂部肌肉和肩带肌肉韧带力量,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方法:两手正握单杠,使身体静力悬垂,坚持到一定的时间再下杠。悬垂分直臂悬垂和屈臂悬垂两种,前期采用直臂悬垂,后期采用屈臂悬垂。
要求:静力悬垂时间从20秒一组开始循序渐进增加到30秒、60秒、90秒、120秒一组,间歇做三组,间歇时间为一分钟。
2 坐拉杠练习
练习目的:学会上肢发力和增加握力、上肢力量。
练习方法:练习者双手正握杠,身体在杠下成悬垂,练习时,双臂用力拉引使身体向上升至最高处后放下,连续重复同样动作练习。
要求:15-20次为一组,做三组;手、身体必须垂直于地面;每次引体动作要引体至胸部触杠方可放下。
3 仰卧悬垂引体向上
练习目的:学会上肢发力和增加握力、上肢力量、腰背力量。
练习方法:两个人一组,一名练习者双手正握杠,另一名练习者抬起悬垂者的双脚使悬垂者成仰面向上,做向上引体练习。
要求:10-15次为一组,做三组;直臂做向上引体;每次引体动作要引体至胸部触杠。
4 悬垂摆动发力练习
练习目的:学会身体协调摆动发力和增加握力、上肢力量。
练习方法:双手正握杠,以髋关节为支点,前后摆动时两腿不发力,两腿后摆展髋,接着两腿迅速前摆、向前屈髋。在此摆动瞬间,迅速屈髋速制动,同时两臂迅速屈肘用力上拉,至眼睛的位置或下颌超过杠面,然后重复练习。
要求:悬垂摆动练习时间从30秒一组开始循序渐进增加到60秒、90秒一组,间歇做三组,间歇时间为一分钟。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重心点一定要稳,重心不能偏离杠下中心线。
二 第二阶段:从一个到多个
通过第一阶段的练习,学生的力量、身体的协调性都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做引体向上有了质的飞跃。在第一阶段技术和力量基础上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巩固和提高引体向上的数量。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 弹力带助引体向上
练习目的:练习者借助弹力带帮助完成引体向上和增加抓握能力、上肢力量。
练习方法:双手正握杠,练习者把弹力带从缠绕腰间经胯下两手大拇指插入弹力带两端,双手正握杠,利用弹力带弹力帮助练习者获得向上的拉力。
要求:练习者每组都要做到手臂发胀不能再拉为止,每次三组。
2 互助引体向上
练习目的:练习者借助同伴帮助完成极限数量的引体向上和增加抓握能力、上肢力量。
练习方法:双手正握杠,练习者自己尽力做引体向上,当练习者做不动时,同伴站在侧面,一手扶练习者大腿一手托着练习者的臀部,配合给予向上的助力,直到练习者再次做不动为止。
要求:练习者尽量自己完成,双方要配合默契。
三 第三阶段:从多个到满分
经过第二阶段的练习,学生的引体向上基本上都能做到5-8个,引体向上成绩及格以上了。引体向上练习往往比较辛苦,学生再次练习的动力不足,如何再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是引体向上多个到满分的关键。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奖励法
练习目的:通过给练习者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练习引体向上的兴趣,使练习者引体向上的成绩趋向满分和锻炼练习者握力、上肢力量、协调能力。
练习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练习者引体向上比上次测试多2-3个时,可以给练习者减免一次300米跑或600米跑,也可以奖励球类活动。
要求:教师每周测试一次。
2 互助法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引体向上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精神。
练习方法:将学生按成绩分成上中下三等,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等学生,每组4-6人,在一定的时期内组内队员之间强带弱,弱协助强,组内学生互助协作,共同进步趋向于满分或达到满分,满分率高的组,学期末考核时全组加适当的分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所谓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它包括分类讨论逻辑划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及函数方程思想。做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是教师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该怎样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呢?
一、要时时用数学思想指导学生
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其特殊性,而每一个知识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着的。为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弄清教材知识点的特征,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高次方程、方程组时,要用到“消元、降次”的转化思想,在讲有理数时、实数时,要用到集合对应思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既要用到“化未知变已知”的转化思想,又要用到方程的思想。如果,教师不从教材中分析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教学思想,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不可以选择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教学学生,都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指导。
二、选择恰当的例子,及时引导,及时总结
教数学,光知道数学思想是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复习与在课堂有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精心安排的与本课堂的关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三角形ABC,AB=AC,BC=18,∠B=30°,求AB的长,学生能够想到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然后通知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的长,接着教师提出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求出AB的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由学生归纳出:作底的高,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向学生指明这是数学的“化未知数变已知”的转化思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水平初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解决类似的一个问题,树立“转化”思想,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很轻松的完成。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主动的思考,师生共同总结,这一系列的过程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学生也会了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只会说不会用的局面。
三、注重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每上完一个数学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由于知识点多,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点不容易掌握,解题无从下手。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钻研。我们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方法,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上述四个思想方法上。比如复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时,学生感到不容易掌握方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即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动脑筋寻找转化的途径。由高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过程,正好说明数学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如果教师能善于总结这些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了,学生知道了各种方程内在联系和解题的基本方法,就不再怕解各种类型的方程了。
四、鼓励学生,让学生始终盯着目标,敢于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与某一类会解的问题联系起来。数学四大思想最根本要解决的是“变更问题”即等价转换。要实现这种“变更”,就要使问题特殊化和一般化。因此,教师在数学中,可以有意提出诸如“我们只会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能否用所用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呢”等提问,促进学生产生联想,在这种联想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的寻找“转化”的途径。从鼓励学生联想,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无不体现着数学的转化思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语言或用特殊图形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当然,数学思想的渗透,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进行,同时,数学思想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们常说“滴水穿石”,所以教师要经常点拨,长此以往,就一定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本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引言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阶段教学整体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战地。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理论性太强,学生学起来难免感觉枯燥、乏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中创设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情境,从而提高初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设置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需要情境教学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理论引导学生认识,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积极、健康、客观的人。这就要求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针对所学知识,适时地穿插、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所营造出的情境,解决学生身边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思想品德课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2、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觉悟的提高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的形成阶段,教师有效地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要求我们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改造世界。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性。思想品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依据,要利用思想品德来进行改造世界,从而提高自己政治觉悟的任务,首先就要把思想品德知识,各种论点论据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通过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来讲解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能更好的被学生消化吸收,能更好地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良策
1、情境的创设以教材为依据,实现理论情境形象化教学
首先,缜密周详的备课。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书本的逻辑安排做好详细的计划,在遵循教材逻辑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知识点的整合,课堂教学活动的把握,课程的目的、重点、难点的掌握,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把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进行详细的考虑,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如果不遵循教材的逻辑则会产生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会很多,缺少逻辑性的学习知识点会使得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连贯,无法法体现政治学科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其联系的理论。
其次,讲课之前“过电影”。在上课之前把教学中要用到的教学情境进行预演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正式的上课之前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问题的提出,援引的相关例子,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学方式的使用,等等都要像看电影一样,提前在头脑中播放一遍,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理顺课堂教学环节,对各个环节设计的情境进行假想,看看是否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问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在有序、健康、高效的节奏下进行。
再次,课后“回放”找得失。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每次上完课之后,针对这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反复的思量和回味,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更加注意这一点,例如这节课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又有其缺点和不足需要在下次上课时加以改进的,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增强同学们的感官认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善的,都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从而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取长补短,在日复一日的修正中不断进步。
2、以现实生活为导向,创设理论知识情境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结合,互不可分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前提,而借助理论知识,面向生活实际,真正的走入社会,在社会中解决自己的思想困惑,对所见的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通过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解答社会难题,对事情发生的原因作出解释才是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
首先,利用学生感观社会,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感官社会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运用参观和社会调查等手段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社会之中,通过社会这个大的教学情境的熏陶,使学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抓住学生角色参与,生境教学。利用社会这一天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不仅要带领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参观和调查,使他们通过感观社会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在正确的认识下科学的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更要使学生真正的进入到社会之中,明确自己是现实社会的一份子,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感觉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积极主动性才会被彻底激发出来。要想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体现学生的存在感,就要使学生在社会这个舞台剧上有一定的角色参与。学生感觉自己是剧中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这部剧感兴趣,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实际生活的舞台中。学生通过自身的角色参与,对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更加近距离的进行运用,在社会实际生活的磨练下,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娴熟的掌握,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德育性质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思想品德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以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今情境教学法被广泛的运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加以完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更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对情境教学方式不断加以改进,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学科魅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的课程。(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房地产行业繁荣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步增多,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活,如果建筑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投诉最多的商品中,房屋住宅问题严重,建筑施工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全面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全面提升施工质量管理,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效引导施工质量管理方向,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施工质量。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是项目施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陈旧及不配套,对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控制造成了一定阻碍。施工企业缺乏对长远规划的重视,不注重企业经营累积,项目施工淡季时,施工企业资金匮乏,不能有效的实现施工设备更新,整体影响企业施工水平。在材料管理方面,施工企业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出现材料管理不善,不能按正常规定合理堆放,从而严重影响了项目施工质量。
2.环境管理缺乏重视
环境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也存在较大影响。环境因素包含很多中,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劳动环境都需进行要全面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是工程管理环境两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工程技术环境是指建设工程的地质、气象、水文等因素,劳动环境则主要包含项目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因素。以上各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项目施工质量。
3.生产操作、组织管理的技术水平较差
项目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是造成项目施工质量较差的重要因素。施工技术方面,对项目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有效实现施工技术与项目质量、项目进度、项目经济性相互协调,不能及时有效的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导致施工技术水平落后;施工管理方面,首先,施工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不能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制定长远目标。其次,制度落实不到位且执行力不足,监控及指导工作出现缺失,造成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进而导致项目施工质量下滑。
4.现代化人才的匮乏
改革开放初期,项目施工主要依靠企业自身人员进行,施工质量较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房地产开发逐步增多,施工项目数量急剧增加,施工企业为保障项目顺利施工,只能通过招聘农民工的方式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将项目体力劳动的部分由农民工来完成,针对技术性较强的工程,农民工不能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同时,随着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替,整体水平也有所下降,企业人员匮乏,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整体下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中,大学毕业生占有较大比例,由于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受到一定限制,出现羡慕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企业不能满较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对薪资或福利的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失。因此,现阶段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结构、人员年龄结构及人员素质结构都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公司缺乏人员管理意识,重视度不够,中小施工企业为确保自身利益,不注重人员培养都是造成施工企业人员匮乏的根本因素,严重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质量。
二、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措施
1.加大物资管理力度
根据我国《建筑法》中的相关规定,项目建设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结构构件及其他物件,都应按照项目设计标准及质量标准进行选取。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材料供应充足,种类繁多。在采购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在采购人员选择方面,要进行择优人用,确保采购人员认真负责,且诚实守信,在材料采购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任用后,要加强其思想道德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其次,全面掌握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筛选,通过对其材料质量、价格及供货能力进行全面评定,确认产品具备国家认证证书后,选择资金、技术水平较为优秀的厂家。充分了解厂家的详细情况,如厂址及联系方式等,全面保证物料质量。最后,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对相关物料、构件及设备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材料的使用与项目设计要求相符合,检查是否具备质量保证书,在经过详细检测后,物料方可进场。同时,针对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的物料,要进行分析检测,质量存在问题的物料绝对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2.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人员协作,实现管理、技术及组织协调统一,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做好项目前期勘测工作,全面掌握项目资料,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全面分析,合理开展项目施工。材料管理方面,要保证材料合理堆放,加强材料管理及防护工作。同时,保证项目施工现场通讯设备、通风及照明系统正常运作,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为项目施工奠定基础。
3.不断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业务的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水平与项目施工质量密不可分,施工技术水平中包含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还包含了施工设备、信息及相关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为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首先,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保证其先进性及适用性,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及工艺流程,明确操作规范,加强绩效考核,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面提升,并在解决施工问题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实现施工技术及工艺的不断提高。其次,要强调项目管理在提升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全面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及具体施工方案,明确项目施工内容后,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并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大质量检查力度,针对施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不断累计经验,以此作为指导,保证后续工程顺利开展,实现施工质量管理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同时,在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协调统一。将项目施工质量、企业利益与业主期望进行统筹协调,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4.切实推进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
为全面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保证项目施工质量,首先,应制定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经理选聘中,要保证其具备高度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并具备过硬的施工技术。项目经理上岗后,要进行部门及岗位设置,并聘任较为合适的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其次,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施工水平。树立质量保证意识,并全面贯彻,实行人员优选及培训,全面提升项目施工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若要进一步提高各项监督、管控工作的效率、质量,就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在岗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水平,为具体的生产、管理任务打下基础,逐步加强对施工物资、现场环境等薄弱环节的管控,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施工管理体系,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敬业.浅谈现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今日科苑,2007,(16).
体育考生的力量训练一般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1.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最大力量训练
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60%~85%左右的强度进行重复练习,可促使肌肉功能性肥大,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练习重复的次数与组数:每组4~8次,可做5~8组。最后几组和重复次数必须坚持完成,这样才能刺激肌肉的能量供应得到改善,才可能促使肌肉横断面增大。练习的持续时间:每次练习的动作速度要稍慢一些,动作要完成得舒展自然、不停滞,通常在4秒钟左右完成一次动作。组间间歇时间:以上一组练习后肌肉所产生的疲劳得到基本消除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高水平运动员一般2~3分钟左右即可,力量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可适当延长。
(2)改善肌肉和肌间的协调能力的最大力量训练
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极限负重的85%以上的强度。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每组1~3次,可做5~8组,练习组数以完成既定强度的次数为准。但是,高水平运动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练习的组数。练习的持续时间:每次练习的动作速度要努力加快,通常一次动作的完成时间不宜超过2秒钟。组间间歇时间:一般在2~3分钟左右。如果是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总之,要使负荷的肌肉得到恢复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间歇时间可做一些轻微活动和放松练习。此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项目来讲,有决定性意义。
2.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负重练习法
运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通过负重方式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负荷重量:一般多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80%的强度为主。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重复6~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2~3分钟。
(2)不负重练习法
主要是采用各种形式和要求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例如,各种方式的台阶跳、跨步跳、纵跳、蛙跳和跳深等练习;上肢训练多采用与专项运动相结合的各种击打、挥摆、投掷和快速鞭打练习。
3.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力量耐力训练中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1)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
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密切相关。最大力量越大,力量耐力越好。力量耐力训练时的强度不宜太大,然而也不能太小。一般来说,若是发展克服较大阻力的力量耐力,可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50%~80%的负荷进行重复练习;若是发展克服较小阻力的力量耐力,其最小强度也不应低于本人最大强度的30%,否则训练效果较差。力量耐力的练习速度应稍快。
(2)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在发展一般(有氧)力量耐力时,一般要求达到最大次数,直到因疲劳不能正常完成为止。练习组数一般为3~5组。练习持续时间:若是采用动力性练习,则由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确定,预定完成的次数、组数为其练习持续的时间;若是采用静力性练习,单个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秒,这取决于负重的大小,负重大则持续时间短一些,负重小持续时间长一些。
二、上肢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
弹力带直臂前拉后拉练习,次数20~30次,3~8组;弹力带屈臂拉伸练习、弹力带直体前拉后拉练习,练习次数20~30次,3~8组;各种俯卧撑练习,次数10~15次,3~6组;杠铃上挺练习、杠铃颈后推练习、杠铃卧推、用悬吊进行俯卧撑练习,次数10~15次,3~10组。
三、躯干肌群力量练习方法
触足卷体练习;练习者上半身平躺,双脚并拢直腿上抬和身体约成直角,练习时收腹用力带动身体快速让双手指触脚尖,练习次数10~20次;悬垂举腿练习,次数10~15次。健身球仰卧挺髋练习;仰卧两脚脚跟放在球上,展腹挺髋保持身体稳定20~30秒,3~6组;健身球俯卧撑姿势练习;两脚脚尖放在球上,手或肘撑地保持身体稳定20~30秒,3~6组;双腿悬吊支撑收腹练习,10~20次,3~6组;杠铃高翻练习,10~12次,3~5组;负重背起练习:俯卧于练习台上,头后置杠铃片向上做背起,20~30次。平板支撑练习:俯卧用双脚、肘支撑身体,要求脚、臀、肩在一条线上并抬头,练习时间30秒,组间间歇不超过20秒,练习3~4组。
四、下肢力量练习方法
平衡垫单脚下蹲练习:次数6~10次;负重提踵练习30~40次;负重交换腿跳练习,20~30次;负杠铃深蹲练习;2~6次,负杠铃半蹲练习,10~30次;俯卧拉弹力带曲小腿练习,可双腿和单腿练习,次数20~40次。跨步跳、单脚跳练习,跳栏架练习:可把栏架摆成一排或四边、六边形进行练习。负杠铃高抬腿练习;跳深练习:不同高度的跳凳,从低到高,脚着地后迅速反弹至更高的跳凳。
五、高考体育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灾害经常会引起建筑结构的破裂甚至出现坍塌,对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强对建筑物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应当从建筑设计的理念革新出发。在整个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当控制建筑结构的原材料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好建筑结构局部抗震能力的提升,提高建筑结构的总体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一、建筑抗震设计的概念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而且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准确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方面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抗震设计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略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原则,既能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能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而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实际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在这里抗震计算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概念设计是抗震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概念设计与抗震计算相比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地震及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复杂性及对结构的复杂影响尚未被掌握。结构地震计算理论目前尚未能充分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及破坏的复杂过程。可以看出,仅仅根据抗震计算结果而完成的抗震设计有时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安全的。
二、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1、建筑模型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空间形态具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平面形状和物体空间形状。根据相关的地震数据统计表明,在地震中,平面形状就会更加复杂,如出现不平衡,建筑的不对称翼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唐山大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类型,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建筑造型在地震中没有严重的损害,甚至还有一些能够很好地保留下来。地震在三维空间内是非常复杂的,将会对建筑物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在结构刚度出现突变的位置。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使建筑平面和空间形状变得简单。适当的设计一些凹凸的结构面,尽可能延长一些不对称翼,使结构不至于有过大的刚度变化,即使无法避免,也要使刚度合理平滑的过度。在布局上,需要使得建筑物结构能够尽可能达到刚度的均匀分布,避免一些非对称的刚度分布不均匀,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住房建设出现扭转而产生破坏。
2、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合理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优先选择的规则。在这座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平面、剖面和三维表面都要表现出简单规则和对称性的特点。此外,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强度也要分布均匀,使建筑的质量能够均匀分布,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出现突变。为了实现建筑结构体系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必须首先确保设计能够具体、明确,其次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科学合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承受力需要合理分布,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可以使得施工根据设计图来进行。建筑的形状规则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分散地震的破坏性,能够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
1、建筑结构的原材料
建筑结构的原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影响地震破坏作用的重要因素。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与建筑结构的质量大小成正比,即建筑结构的质量越大,地震对建筑物破坏能力越大。因此,在选择建筑结构的原材料时,应该选择强度大、质量轻的材料。
2、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土建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过多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成了许多豆腐渣工程,这类建筑物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
3、建筑结构的设计
人们的审美决定了当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确保建筑结构的刚性和质性相重合,以避免或减小地震产生的扭转效应,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四、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1、改变总体设计理念,提高质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时,要想使设计的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达到较高水准,不仅需要注意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提高设计的质量。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审美、功能,还应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进行设计,改变总体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设计师的抗震意识。完成设计后,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建筑结构的抗震理念应用到实际中,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和能力控制,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管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和建筑原材料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仅要从理念上出发,更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基本工作。建筑工程的场地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建筑工程选择的场地经常出现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那么对于该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就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选址时,应当对场地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建筑场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并且应尽量避开地震断层带,以防地震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建筑工程的原材料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建筑工程原材料时,应当选择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材料,例如硅酸盐砌块、陶粒混凝土、多孔砖等质量轻、强度大的材料,杜绝出现偷工减料、劣质材料等现象。
3、在建筑结构的局部进行抗震能力的提升设计
地震的震源会产生震波,震波的传播方式有三种,这三种传播方式对于地表的建筑物来说有着严重的影响,是破坏建筑结构的重要作用力。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使用抗震能力较高的建筑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还应该在建筑结构的局部进行抗震能力的提升设计。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与其他构件之间的连接处强度比较低,抗震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连接处的可靠稳定,提升建筑结构的局部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结束语
随着地壳运动越来越频繁,地震带来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浅源地震。人们也随着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的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定义与定理 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在现今很多领域中,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在高职教育中,因为生源大多是来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高等数学中部分定义与定理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点,以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难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抽象、不好理解内容的处理时,进行了删减,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删除,而把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上,以直接教会学生数学的计算为目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数学的潜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违背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一、学习定义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从大纲可以看出,该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能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很多数学思想都在这些抽象的定义与定理中有所体现,所以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只注重于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数学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一种途径。并且,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旦结束,学生也将会把这门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完全没有形成教学大纲里提到的应有的数学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满足大纲的要求,学习抽象的定义定理必不可少。
2.培养数学能力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虽然定义与定理知识较为抽象,但它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要把现实中的问题抽丝剥茧,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能力。关于抽象定义定理的学习,例如定理的证明,都有其具体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些推理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形成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以利于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恰当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些定义定理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正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学数学其真正目的是为了驱逐大脑中愚蠢的想法,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聪明起来。”
3.实际生活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知识,它的出发点就是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见的某一个变速物体的速度,学生觉得求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速度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点,但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求变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导数定义学习的切入点。所以对抽象定义定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定义定理知识的处理方法
不少数学教师反映,不是不想授课时强调这些定义与定理,只是因为它们太过抽象,讲解的过程花费的时间长、精力多,但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笔者多年担任高级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定理的处理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的归纳为以下四个
关键词 :引—化—启—控。
1.“引”——引数学史,丰富内容
高等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知识抽象,让学习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数学史却如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补充和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以及他的经典心形线的相关轶事,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神奇地让单调的式子变成美丽的图形,并且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创造浪漫。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紧密关系,为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源头,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思想,这为紧接着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数学史里记录了很多数学家为了得出正确的定义与定理,如何排除万难、历尽艰辛的。学生学习数学史,除了了解定义与定理得出的过程,还会为数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动,这将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们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2.“化”——化繁为简,重视直观
对于抽象、繁琐的定义定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
如在讲解微分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举例地球本是一个球体,其表面应该是曲面的,可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却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围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曲线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具体的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无数个简单的平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利用微分这一数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对数列、函数极限概念的处理,教师可改变教材中的定义方式,注重直观,采用通过画数列或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直观性的特点来解释定义,从图形中得到极限定义的本质,让学生对极限定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通过多观察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例子,把数学概念尽量与周围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介绍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圆形大礼堂,从外形看它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半球,但实际上仔细看是由一个个近似矩形(曲边梯形)的小玻璃窗构成的,这个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积,实际上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线下面积的办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定积分的定义,即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启”——启发引导,自主讨论
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师一味灌输要来得好。在教学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讨论课,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抽象、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的学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典型习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按组自由讨论。在思考讨论过后,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对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在学习洛必达法则时,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法则的作用是求无穷大比无穷大或无穷小比无穷小的极限,却并不理解它为什么会与导数有关,是利用分别求导来解题的,但如果引导学生从无穷大增长的趋势来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导数的定义其实就是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洛必达法则的本质所在。
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严谨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严谨性非常强,教师在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与生动,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识的本意。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并且要适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偏离事实轨迹的想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极限时,对于其中的一个零比零的极限类型,学生误认为高等数学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这时应强调此时出现的零是在某一条件下一个趋于接近的结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强调出极限的定义,突出语言表达上的严谨性。
三、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所谓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来意义。数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把学生从做题、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