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2 09:2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税收筹划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税收筹划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会计 管理 税收 筹划

税收筹划指的是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纳税人通过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理财活动事先实行筹划,在对税收的优惠条件予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来选择出最好最优惠的纳税方式,从而实现税负最小化。 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增加企业收入、提高资金利润率,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税收筹划下企业进行有效的结构重组,促进企业迅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而规模经营往往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1、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的资金、 成本以及利润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以及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而税收筹划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开展是围绕着资金运动来进行的,它是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作为根本目的的。 具体来讲,首先,企业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以前,实行合理且详细的税收筹划分析,能够使得企业的行为更加规范化,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决策,是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实现限量型循环的重要保证。 其次,实行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做到精打细算,从而使企业的支出得到节省,使企业的浪费现象减少,进而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最后,税收筹划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规范性和严密性。 企业要想最终实现节税的目的,就必须要把自己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做好,才能够制定出好的税收筹划方案。

2、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是一个把赢利作为根本目的的组织, 企业财务管理所一直追寻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税后的利润最大化。 那么,企业要想增加税后利润,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目的在于提升效益以及减轻负担。 针对效益的提升来讲, 在投资确定的情况之下, 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作为,但是所能产生作为的潜力是十分有限的。 企业实行税收筹划,其实就等于在为企业减少水分,即是为了税后利润才产生的。 企业在经过了成功且有效的税收筹划之后,能够使企业实现节税的目的,从而促使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

3、促使企业纳税意识的提高

对于企业来讲,必定都是有减轻税负欲望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思想,而且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欲望会越得变越强烈。 如果企业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减轻税负空间的话,那么,企业完全没有必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偷税漏税, 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就会把自己的减税行为始终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之后,将有助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助于企业在谋求合法利益的基础上自觉且主动地学习税法,并且依法履行纳税的义务,进而使企业的纳税意识提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有效策略

1、融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1合理选择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按照我国的相关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费用,是期间费用,是能够在税前予以扣除的,这样一来,负债利息也就具备了抵税的作用。 另外,还规定了股息以及其他权益资本等支付是不能够作为期间费用的,也就是说只能够在税后利润当中分配。 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渠道确定的时候,必须要对债务资本的利用进行充分的分析。 当然,除此之外,负债的杠杆效应也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在息税之前的利润相比较于企业负债成本率高的时候,进行负债筹资渠道的筹资,才可以使企业的税负减轻,并且能够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出来。

1.2合理选择自我积累筹资。对于企业自我积累的资金来讲,它是属于税后资金的范畴的,它是已经承担有所得税之后的负担,另外,它的资金成本其实也就是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我们知道,在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时候,它的利息是被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的,这样一来,就能够把当期所获得的利润进行抵扣,从而具有很明显的税收收益。

1.3合理利用融资租赁。对于融资租赁来讲, 这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一种比较常见且比较重要的融资方式。 当企业在对由融资租赁而获取的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把这一部分资产看作是自有资产,从而来计提折旧。 这样一来,企业就并不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就能够进行资产的使用,而且计提而来的资产还能够把当期的利润进行抵扣, 进而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2、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2.1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筹划。对于这一税收筹划来讲,应用的最多的就是建筑企业,这是因为建筑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的时候,可以在资产使用期间,实行分期计提折旧,这样一来,能够使企业的所得税大大减少。 另外,在投资的回收期中,一旦出现税收制度的变化,就会对企业前期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产生影响。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现行税收制度所能够带来的影响, 而且还要对税收制度的改革趋势和对企业投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

2.2合理的进行投资以及投资行业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讲,在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对投资所处的税收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 这是因为,国家为了对某一些区域的发展会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来促进这一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的时期里,对这一地区实行相关的政策倾斜制度,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所以,如果在这些地区投资的话,其实有很多税是可以少交,甚至是可以不交的, 这和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我国税法的立法是相符合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国内进行投资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选取这些地区来进行。 不仅如此,国家税收还会为了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在进行具体的税收立法的时候,规定对一些行业给予鼓励,对另外一些行业给予限制等等, 这也是企业在进行投资行业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3、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3.1税收收入筹划。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税负, 会由于企业所获得收入的方式不同和所获得的时间的不同,对企业取得收入的一系列因素进行控制和选择,这样能够使企业达到节税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讲,对于销售收入的结算方式,往往会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而使得结算的时间不同,根据现在所实行的税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对于直接收款销售的方式来讲,主要是把收到销货款或者是取得销货款作为主要的凭证; 对于赊销和分销货方式来讲,主要是把合同所约定的收款日期作为具体的收入确认时间;对于订货销售的方式来讲,主要是把待交付货物时的时间作为确认时间。 所以,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销售结算方式, 把收入确认的时间控制好,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

3.2成本费用摊销筹划。对于成本费用的摊销来讲,它主要就是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同的成本核算的方式,以及不同的摊销方式来进行税务筹划,在会计制度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规定。 企业应该根据权责发生制中的主要原则,来把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和支出,根据各种不同的摊销方式,将其在各期的产品成本中得到分摊,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

三、结语

总之,虽然税法是已经制定出来并且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但是,企业的具体涉税行为确实是能够进行调整和变化的。 所以,企业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合理的税收筹划措施,来促使自身的税负减轻,真正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2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 法律 、法规。具体表现在:(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 会计 法规及其他 经济 法规;(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二)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 科学 性和可行性,甚至透导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

(三)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不管是哪一种,其结果都可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一方面, 企业 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五)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 法律 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能进行偷税、欠税,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税收筹划。

二、 现代 企业实现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一)税收理念的改变为企业税收筹划排除了思想障碍。计划 经济 时代,人们把税收看作企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侧重从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角度研究税收,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别突出国家在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忽视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在依法纳税过程中的合法权利,企业只须在政府派驻的税收专管员直接辅导下申报纳税,甚至把税收筹划与偷逃税混为一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 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对偷逃税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可以说,目前研究企业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已经基本消除。

篇3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的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我国的会计体制、税收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会计体制的改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之间逐渐拉大差距。

1税务会计的定义与基本职能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而言,是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应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税款,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确保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做到不拖不占,迅速缴库。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税务会计与财务同属于会计学科的范畴。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税务会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项实质性会计工作,税务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核算。税务会计的数据也来源于财务会计,是针对财务会计中与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不相符的会计事项、基于税收筹划的角度需调整的会计事项,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下,用税务会计的计算方法,完成计算或调整会计分录,最后再融和到财务会计的帐簿或报告之中。

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核算方法等,可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务人、潜在投资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法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实际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后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并可对不同种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一经采用某种计价方法,就不能任意变更,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企业所得税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

基于以上税务会计的定义、基本职能以及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意义就越来越大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税务会计的税收筹划上。

3税务会计不但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变动反应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通过对税务因素的分析等合法手段,达到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

具体方式是企业税务会计可根据税法的具体规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行为,达到企业既能够依法纳税,又可以享受到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的目的,不多缴税或尽量少缴税,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为企业尽量减轻税收负担。例如,我国《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是委托收款方式,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的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因此,企业可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其推迟缴纳所得税,这样可以视同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对企业而言,这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税务会计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他企业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能否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增加盈利。税收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外部成本,流转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营业成本的大小,所得税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成本的高低。可见,税务会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有助于公司实现财务目标。

其次,税务会计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公司要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对相关的会计法规和税法规定非常熟悉,有关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政策的规定必须非常清晰、明确,会计核算做到规范、完整,这样方能降低涉税风险。不然,一旦引起税务机关的异议,就会得不偿失。所以,纳税筹划有助于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

最后,税务管理有助于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提升企业形象。由于理解等各种的原因,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还不够明晰,以前经常是同一问题询多位税务官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使得“关系税”、“人情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很难操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税务机关的征管力度将不断加强,税务机关也在涉税问题的解释上作了规范,税政科作为权威部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企业方便操作。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来说,将更多面对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挑剔的目光,良好的公司形象可以博得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政府的更多依赖,争取到宽松的外部环境,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公司通过税务管理,将过去的模糊作业转化为清晰阳光作业,化解公司的涉税风险,将有助于公司形象的提升。

4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是在在合法的前提下,事先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后再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第一,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合理合法地减少税收成本,取得税收收益。这绝对不是野蛮操作,通过税收欺诈行为进行偷税漏税,从而降低一个时期内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所所谓的“税收利润最大化”。而是要着眼于企业长期利益的稳定增长,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增强企业的涉税核算能力,对企业的各类纳税事宜事先做出合理按排,有助于企业开展更多的、有成效的纳税筹划,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并且在企业面临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和竞争能力。在以前,纳税筹划这一说法不为大众所接受,特别是税务机关,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认为他和避税是同一个概念,不值得不应该去研究。现在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并且都认同了他的积极作用,认为他是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符合目前的经济发展,且合法合理值得大力提倡;同时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了税负,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竞争力提高了,收入利润自然就多了,税也随之增加,所以纳税筹划站到一定高度上来看,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反而还会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4章。

篇4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货币收入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上升与实际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被迫购买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等于减少实际收入,从而减少几乎所有商品的购买量。从税收角度而言,所谓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课税或增税使纳税主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改变总体收入水平,使纳税主体境况变坏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主体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的税金之比例,即平均税率所决定的。平均税率高,税收负担重,则对纳税主体的收入效应大;反之,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小。一般来说,税收的收入效应不会对纳税主体“工作努力”产生妨碍,因为税收增加会使纳税主体收入减少,所以纳税主体为了取得更多的收入而不得不减少闲暇等其他方面的享受,能激励人们更加发奋工作。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与私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其他商品来替代价格上升了的商品。从税收角度来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实行差别税收待遇,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来代替征税的或税负重的商品或劳务。替代效应是由税收的边际税率或边际税负所决定的,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地,替代效应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而会导致人们增加闲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税收对纳税主体产生的两大基本效应。收入效应反映了征纳双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也反映出税收对经济的激励作用。替代效应则表明,当课税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通过逃避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揭示了税收负担程度的经济效应和财政效应,同时也是对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最好证明,即,一定程度的税收负担既能保证税收收入,又对纳税主体产生收入效应,激励“工作努力”;税负超过一定限度,不仅不能取得最佳税收收入,反而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激励逃避税收。政府课税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负担能力或负担心理,既保证税收收入的极大实现,又维护纳税主体相应的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工作努力”,力图淡化税收替代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税收调控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激励与制约

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及作用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其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自动稳定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例如政府对所得课税,在经济衰退时期,纳税主体收入下降,即使不改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国家课征的所得税税额也会自动下降,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减少的幅度大于纳税主体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相反,在经济高涨时,纳税主体的收入上升,国家征收的所得税相应自动增加,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个人和企业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其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的交替采用减税和增税的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根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状况,以及总供给与总需求内部结构的分配状况,通过增税或减税措施,以及税负差别待遇,调整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和消费水平,进而刺激或抑制消费和投资欲望,包括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紧缩性的税收政策。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减税措施,通过相对增加市场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刺激经济复苏,从而促进国民收入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增税措施,相应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扼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调控方式的选择要求遵循“黑箱原则”,即要求把受控的经济主体作为一个“黑箱”看待。调控方式一般只考虑四个基本问题,即:(1)税收政策的制定;(2)税收政策与实施结果之间的关系;(3)受控经济主体整体的行为反应;(4)适时调整税收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不深入到企业内部,过问企业内部的具体经济情况和特性,而是针对经济主体的整体状况和国家的政策目标来制定税收政策和组织实施,对所有的经济主体产生同样的效力。

三、税收效应及税收调控理论——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由税收效应理论和税收调控理论的基本描述及其对纳税主体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课税应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体现。

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表明,政府课税应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才能真正得以确立,税收才能取得财政、经济的最佳效应,这是依法治税的前提。国家通过合理、完善的税收制度,依法治税,既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也依法维护纳税主体依法纳税后的合法权益。纳税主体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筹划和安排,取得的任何经济利益,包括节税收益,归根结底属于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依法治税是税收筹划合法性的前提。

2.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与影响来自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对税收的正向回应。

税收调控理论表明,只要税收存在,就必然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包括正向回应和负向回应。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利益差别来引导纳税主体行为使之产生正向的影响,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因而政府不仅注重如何制定税收政策。而且更关注纳税主体对税收政策的回应。就纳税主体而言,既然外在的税收环境存在利益差别,不从中作出筹划或抉择显然是不明智的。就课税主体而言,运用税收调节经济旨在通过纳税主体对税收利益的追逐来实现调控目标,而纳税主体追逐税收利益的途径有逃税、避税和税收筹划,其中,逃税和避税的主要后果是导致政府税收流失,是政府所反对的;税收筹划则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税制合理,税收筹划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税制不合理,税收筹划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国家可以利用的只有税收筹划。也就是说,税收筹划不仅对纳税主体是必要的,对实现税收调节目标同样也是必要的。税收筹划本身与税收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它有利于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

3.税收调控范围和手段划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途径。

税收上的利益差别,使得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纵向看,在不同经济时期,国家选择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税收政策,使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横向看,国家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产品之间乃至行为之间,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也使税收负担具有弹性。由于税收调控纳税主体行为是通过弹性税负来诱导纳税主体行为的,因此在税收负担有差异或有弹性的领域里,税收筹划是可行的,是有利可图并且是安全的,是国家所鼓励、所利用的。而在税负无弹性的领域,税收筹划则是无为的、无效的,纳税主体减轻税负的行为,只能是逃税或避税。这也表明,如何根据税收政策找出弹性税负,才是税收筹划的根本途径。

4.税收调控方式决定了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获得合法税收利益的唯一途径。

税收通过外在税收环境刺激或制约企业的行为选择,使企业适应税收的变化,形成对所有的经济主体总体上一视同仁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这表明税收调控并不针对具体的纳税主体,不同的纳税主体所面临的是同样的税收环境。在市场经济中,纳税主体要想获得合法的税收利益,只有通过税收筹划才能实现,而企望得到国家的个别优惠是不现实的。同时,国家税收政策也将根据调控目标与政策实施结果的状况作出新的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税收筹划应及时与税收政策变动作出相应的配合,与时俱进地更新税收筹划的内容与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税收政策的变动,某些今天看来行之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明天则可能是偷税行为。

四、影响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税收筹划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把握税收筹划的必要程度,即纳税人在财务规划中把多大精力放在税收筹划上是适宜的;了解税收筹划大致范围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有多大,节税潜力如何;能带来最大节税利益且又最简便易行的途径何在以及税收筹划所应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税收负担水平。税收负担水平包括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水平。从宏观上看,衡量一国税负高低的公认指标是税收总额t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微观上看,衡量一个纳税人的总体税负一般不是单纯以某一税种的税负来衡量,而是以企业资本回报率即资本收益率来评价,资本收益率是净收益与利息支出之和同投资总额之间的比值。通常情况下,税负越轻,资本回报率越高,税负越重,资本回报率越低。

税收负担水平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税收负担水平决定税收筹划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较低,企业税负可以承受,纳税人就没有必要精心筹划节税策略。因为如果进行税收筹划还要花费一笔节税成本,而所取得的税收利益对资本回报率影响又不大,此时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就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水平高,税收则成为影响资本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是否实施节税策略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其次,国家间税收负担水平的差异,影响跨国纳税人的投资决策。由于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商品税负轻重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所得税税负水平也有高低之差,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当之悬殊,所以跨国纳税人在实施经营和投资过程的税收筹划时,往往青睐于税负低的国家或地区。

其二,税负弹性。税负弹性是决定税收筹划潜力和节税利益的关键因素。税负弹性越大,税收筹划的余地和可能的节税利益就越大,税收筹划就越有利可图。在一次性总额人头税制下,由于不具有税负弹性,不产生替代效应,纳税人就没有税收筹划的余地。而在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下,各个不同的税种各有不同的弹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其中,主体税种由于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范相对比较复杂,其税负的伸缩性就较大,成为税收筹划所瞄准的主要税种。

税负弹性取决于税种的构成要素,其中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由于税基的宽窄、扣除的大小、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因此各税种构成要素的弹性大小就决定了各税种的税负弹性。一般而言,所得税的税负弹性要高于其他税种,也就成为税收筹划的主要税种。

其三,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利益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税收优惠反映了政府行为,是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生产与消费偏好来实现的,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

篇5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影响风险的因素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由于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得到的实际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值。这种风险具体可分为经营风险和税收政策运用的风险。

(二)影响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

1.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1)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多变性会导致风险的产生。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进行相应的改变,税收筹划方案从确定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期间正好发生一系列因素的变动,势必会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风险的产生。这里所说的经营环境变化包括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其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衰退等,这些变化都是企业无法预见或难以预料的。内部环境的变化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导致面临破产清算、失去销售市场等。这些变化可能使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筹划成本得不偿失,整个筹划方案的失败。

2.税收政策运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1)税收政策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它要跟随一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因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筹划项目从期初的选择到最终达到目的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恰逢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最初设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或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无法达到预期收益。

(2)利用税收政策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模棱两可之处,使得纳税人在利用税收政策开展筹划活动时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如果稍有理解偏差或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便会引发操作失误,有时候往往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则不然,这便可能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税收筹划的收益及热

(一)税收筹划收益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收益是指税收筹划人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税收筹划收益的内容

税收筹划的收益主要包括节税金额、避免行政处罚、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现金流入收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的提高而使企业增加的收益等几方面的内容。

三、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计算风险与收益的公式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行为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因此,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率为:R=RF+RR= RF+bV(式中:R为税收筹划的总收益率;R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RR为风险筹划收益率;b为风险筹划收益系数;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二)确定公式中收益率的方法

1.无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

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风险收益几乎不可能存在,因此确定这种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国债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确定。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一定的的成本费用支出,我们可以把这笔支出看成一项投资。针对这些支出,企业还可以作出其它选择:首先,把这笔支出存入银行或买理财产品,获取利息收益;其次,用这笔支出购买国债,获取投资收益。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可以认定为无风险收益。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如果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或等于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则由此推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不存在风险的,即可以把国债的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定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

(2)比较把筹划方案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当两者相等时的收益率可确定为无风险收益率。

(3)借助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来确定。同行业的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能会计算出本企业的无风险收益值,将这些数值加权求平均值,便可得出税收筹划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

2.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

在实际税收筹划工作中,大多情况下都存在筹划风险,因此,如何确定风险收益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计算的风险收益率尽量准确,关键是怎样确定风险筹划收益系数。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职业判断或经验值法。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或税收筹划人员)会同有关资深税务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与协商,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职业判断,进行定性评议,定量分析,最终获得收益系数。

(2)可以通过bi=(St-Sf)/ Vi 其中:St为目标筹划收益率;S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3)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计算风险筹划收益系数b。

四、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树立风险意识,正确的评估、防范及控制风险,进一步规避各种风险的产生。

(一)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力求使整体效益最大。可以通过设立风险预警值,提高风险意识的警惕性,防范风险的发生。

2.综合考虑各种筹划方案的有效性,防止某一税收筹划环节的失败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税收筹划活动的失败。首先要确定开展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在开展任何筹划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融合企业的战略总方针,不能仅局限于个别税种的某一环节,忽视全局,也不能仅着眼于开源节流。

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开展税收筹划产生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保证所花费的代价不能由此而产生的收益,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任何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期望获得税收收益时,必然要事先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一定的成本费用,也会存在因为选择某一N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税收筹划活动既要考虑其产生的成本支出,还要比较选择某种税收筹划方案所放弃其它方案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二)税收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明确划清违法与合法的界限,确保开展的各种筹划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偏离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收益最大化而随意触犯税法的底线。

2.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系统地学习新的、变动的税收政策,深刻领悟其内涵,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以做到灵活选择实施方案。

3.力求搞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税收征管方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各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随时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及实施细则,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避免风险的产生。

4.聘请资深的税收筹划专家开展筹划活动,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规避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对于那些复杂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比较强的、与企业生死存亡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项目,最好还是聘请有一定资质的税收筹划专家,制定详细、周密的税收筹划方案,将税收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篇6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影响风险的因素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由于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得到的实际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期望值。这种风险具体可分为经营风险和税收政策运用的风险。

(二)影响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

1.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1)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多变性会导致风险的产生。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进行相应的改变,税收筹划方案从确定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期间正好发生一系列因素的变动,势必会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2)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风险的产生。这里所说的经营环境变化包括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其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衰退等,这些变化都是企业无法预见或难以预料的。内部环境的变化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导致面临破产清算、失去销售市场等。这些变化可能使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筹划成本得不偿失,整个筹划方案的失败。2.税收政策运用风险的影响因素(1)税收政策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它要跟随一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适时调整。因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筹划项目从期初的选择到最终达到目的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恰逢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最初设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或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无法达到预期收益。(2)利用税收政策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模棱两可之处,使得纳税人在利用税收政策开展筹划活动时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如果稍有理解偏差或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便会引发操作失误,有时候往往筹划人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国家的政策精神,但实际则不然,这便可能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税收筹划的收益及内容

(一)税收筹划收益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收益是指税收筹划人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税收筹划收益的内容

税收筹划的收益主要包括节税金额、避免行政处罚、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现金流入收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的提高而使企业增加的收益等几方面的内容。

三、税收筹划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计算风险与收益的公式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行为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因此,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率为:R=RF+RR=RF+bV(式中:R为税收筹划的总收益率;R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RR为风险筹划收益率;b为风险筹划收益系数;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

(二)确定公式中收益率的方法

1.无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风险收益几乎不可能存在,因此确定这种收益率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国债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确定。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一定的的成本费用支出,我们可以把这笔支出看成一项投资。针对这些支出,企业还可以作出其它选择:首先,把这笔支出存入银行或买理财产品,获取利息收益;其次,用这笔支出购买国债,获取投资收益。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可以认定为无风险收益。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如果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或等于选择这两种方案带来的收益,则由此推定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不存在风险的,即可以把国债的利率或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定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2)比较把筹划方案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当两者相等时的收益率可确定为无风险收益率。(3)借助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来确定。同行业的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能会计算出本企业的无风险收益值,将这些数值加权求平均值,便可得出税收筹划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业平均值。2.风险筹划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在实际税收筹划工作中,大多情况下都存在筹划风险,因此,如何确定风险收益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使计算的风险收益率尽量准确,关键是怎样确定风险筹划收益系数。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专家职业判断或经验值法。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或税收筹划人员)会同有关资深税务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与协商,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上职业判断,进行定性评议,定量分析,最终获得收益系数。(2)可以通过bi=(St-Sf)/Vi其中:St为目标筹划收益率;Sf为无风险筹划收益率;V为筹划标准离差率。(3)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计算风险筹划收益系数b。

四、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树立风险意识,正确的评估、防范及控制风险,进一步规避各种风险的产生。

(一)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力求使整体效益最大。可以通过设立风险预警值,提高风险意识的警惕性,防范风险的发生。

2.综合考虑各种筹划方案的有效性,防止某一税收筹划环节的失败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税收筹划活动的失败。首先要确定开展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在开展任何筹划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融合企业的战略总方针,不能仅局限于个别税种的某一环节,忽视全局,也不能仅着眼于开源节流。

3.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开展税收筹划产生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保证所花费的代价不能由此而产生的收益,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任何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期望获得税收收益时,必然要事先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一定的成本费用,也会存在因为选择某一种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税收筹划活动既要考虑其产生的成本支出,还要比较选择某种税收筹划方案所放弃其它方案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二)税收政策运用过程中的风险规避

1.明确划清违法与合法的界限,确保开展的各种筹划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偏离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收益最大化而随意触犯税法的底线。

2.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系统地学习新的、变动的税收政策,深刻领悟其内涵,把握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可以做到灵活选择实施方案。

3.力求搞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税收征管方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各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随时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及实施细则,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避免风险的产生。

4.聘请资深的税收筹划专家开展筹划活动,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可靠性,规避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对于那些复杂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比较强的、与企业生死存亡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项目,最好还是聘请有一定资质的税收筹划专家,制定详细、周密的税收筹划方案,将税收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篇7

纳税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前提下,通过对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以达到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延期缴纳税款的目的,使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理财活动。纳税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纳税及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它既可以给国家提供合理的税收,还能够使企业通过合法的节税与非违法的避税获得最大利益。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建筑安装行业纳税筹划特点意义,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技巧,为我国建筑安装行业纳税筹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特点

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同其他行业的纳税筹划基本相似,都具有合法性、事先筹划性及明确的目的性。下面对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特点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合法性

合法性是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的重要原则和特点,非法的纳税筹划会给国家税收带来严重影响,必然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的制裁。因此,纳税筹划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遵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做出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只有合法的纳税筹划才会被国家认可,才会受国家政策和法律保护,使国家、企业双方受益。

(二)事先筹划性

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企业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缴纳税收在后,这必然导致纳税筹划的事先筹划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纳税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企业在纳税时没有事先筹划好,那就会在纳税时出现问题,很可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最终还是对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事前纳税筹划,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明确的目的性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企业纳税筹划的公认事实。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以达到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延期缴纳税款的目的,使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

二、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意义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纳税收入,企业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而且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建筑安装企业纳税筹划能够使企业通过合法的节税与非违法的避税增加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还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纳税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

纳税筹划不仅使企业通过合法的节税与非违法的避税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还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发挥国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纳税收入,企业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纳税筹划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税收,还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从而警惕各大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依法纳税。

三、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原则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建筑安装企业在实际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为建筑安装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提供保障。总体而言,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筹划过程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

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在国家相关税收法律范围内进行,任何违背国家税收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税收筹划不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国家财政收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执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筹划的法律性原则是第一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才会真正的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二)事前筹划的原则

事前筹划指的是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事前做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同时保证企业合理合法向国家缴纳税收。事后的纳税筹划必然导致漏税、偷税现象的发生,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违法行为。因此,事前筹划保证的是企业与国家的双方利益,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收入做到互利双赢。

(三)效率原则

纳税筹划的效率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第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小。第三,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三条是纳税筹划效率性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实际的纳税筹划当中,建筑安装企业要加强对这三方面的管理,力图促进纳税筹划的高效率运转。

四、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筹划技巧

对建筑安装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意义及原则有了深刻的了解后,纳税筹划的技巧也就迎刃而解。目前。建筑安装企业在纳税筹划中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业务形式转化的筹划技巧

篇8

税收筹划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企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帮助企业节约税费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帮助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已成为企业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税收筹划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税收筹划活动已经在企业中悄然兴起,日益成为企业理财和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含义

在实务中税收筹划风险并未引起纳税人的足够重视。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很少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问题。从税收筹划的实际效果看,有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全面的进行财务安排,往往只考虑了税收负担的减轻,而未考虑其他方面的成本与付出,最终虽然可能取得税收负担减轻等利益,但可能使企业的整体成本增加,并超过税收筹划的收益。企业在运用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税收筹划风险的高低赖于筹划者对现行税制的了解程度,依赖于筹划者对各项税收政策应用所产生的税后收益是否有正确的评估等。重视税收筹划的风险及管理对广大纳税人来说,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9]。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

1、税收制度复杂多变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现正在处于高峰阶段,很多符合可持续发展、人民大众利益的税收制度正在改进。相反,从纳税人方面来看,税收法规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使得纳税人一方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隐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纳税筹划是一项持续项的工作,不是一个时点就能完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持续性,纳税筹划的结果就更加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往往就会带来风险。

2、税收筹划的主观性较强

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主要是其对税收政策及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这种主观性的判断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这也就使税收筹划的结果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成功的几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关系,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法、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都比较熟悉,那么其税收筹划的成功率也就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税收筹划的主观性就给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一定风险。

3、征纳双方认定存在差异

税收筹划有合法性的特点,因此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应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但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能否成功并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定与否。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并非偶然。由于我国税法在某些规定上有一定的伸缩性,有些界定不是很明确,加上税收筹划在法律角度上难以规定它的合法性,就使征纳双方对税收筹划的认定有所差异。

4、企业活动复杂多变

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企业要取得某项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同时,企业税务筹划不仅要受到内部管理决策的制约,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难以改变的。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如地点、投资对象、企业组织形式、利润分配方式等某一方面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治理对策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正是对征兆的反应,预警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警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苗头,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前要充分做好事前工作。

2、关注税收政策变化防范政策风险

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变化,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纳税人应该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准确把握立法宗旨,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使税收筹划不断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要求,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政策变化风险。

3、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防范执法风险

由于在税收上的立场不同,政府和纳税人在税收筹划上存在着利益冲突。减少税收筹划执法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税务筹划的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 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地把握其确切的界限, 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 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这就要求从事税务筹划的人员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的同时, 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一致,特别在一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税收处理要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以减少恶意避税的嫌疑与风险。

4、注重税收筹划综合性防范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会使企业因信誉的丧失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减少信誉风险要求企业注重税收筹划的综合性,防止税收筹划方案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导致税收失败并且信誉丧失。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必须围绕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整体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因此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另外,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总而言之,注重税收筹划的综合性将会降低信誉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其涉及面广,并且难以把握。本文只是对税收筹划风险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缺乏深层次研究和分析。只有透过具体的筹划方案,经过充分研究分析才能发现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具体风险,以达到规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税收筹划 税收博弈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但对纳税人而言,它是其必须支付的一项成本,节约税收支出就等于直接增加净收益。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纳税人一直在努力试图减少税收成本。随着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征管力度的加强以及税务机关对偷逃税处罚的加大,纳税人如果继续采用偷税、骗税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不但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其信誉也将受到影响。因此,采用税收筹划这种不违法的方式,便成为纳税人必然的选择。

一、税收筹划与博弈论

1.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财税工作中对税收负担的低位选择行为,即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性条款,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一种理财行为。可以说,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下纳税人(企业)的必然选择。

2.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1) “经济人”假说

“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它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从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理性的。这项假设应用到企业纳税中就是说企业具有“纳税理性”,总是在特定的税收环境下进行自利的、主动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小投入(纳税成本)和最大产出(税后利润)的均衡。正是因为企业具有这种理性的行为选择,以及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导致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少纳税。

(2) 税收价格理论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支付费用的补偿来源,具有公共产品价格的性质。税收价格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出税收征纳双方各自的地位和身份。政府可以看成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卖方;而纳税人则是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是买方。纳税人在享受定量的公共产品前提下,总是尽可能地减少自己要支付的公共产品价格――税收,从而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又一理论基础。

(3) 契约理论

契约,是有关规划将来交换过程的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不同契约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税收契约是影响企业运营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税收契约与其他契约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因为企业逐利的本性,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总是希望纳税额越少越好,所以税收契约双方也存在利益冲突。

3.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即对策论,是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在博弈论分析中,一定场合下的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他既要考虑其他博弈者对自己决策行为的影响,又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其他博弈者决策的可能影响,并在寻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来确定自己的决策。一个博弈所包括的要素有:参与人、信息、策略、行动的次序、收益、结果。

4.纳什均衡

纳什在他1950年的经典论文中,首先提出了他自己称为“均衡”的纳什均衡概念: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它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5.税收筹划的博弈行为分析

博弈论的出发点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纳税人在不违反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预先合理的筹划与安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支出,获得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但是,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是否能给纳税人带来收益,涉及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如果税务机关将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认定为偷逃税,纳税人除了要补缴税款外,还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罚款。因此,理性的纳税人为了避免这种风险,通常将税收筹划的事务委托给精通税法和财务管理的税务机构来进行。因此,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纳税人、外部环境和税务机关三个主体。各个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博弈行为便出现在纳税人与纳税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纳税人与外部环境之间。

二、纳税人之间的税收筹划博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博弈的主体是理性的,总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最优的策略行动。本文假设在同一行业中存在两家实力相当的大型企业A和B,都面临着是否要进行税收筹划的选择。他们经过测算得出:如果两家企业都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正的节税收益为X单位,而都不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的节税收益为零。如果A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而B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A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为Y(注:Y < X ),而B企业的节税收益为零(因为此时A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能够抢占B企业原来的市场份额),反之则亦然。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是A企业,局中人(2)是B企业;行动策略:A、B企业都是筹划或不筹划;假设A、B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则A筹划B也筹划的节税收益为(X,X),A筹划B不筹划的节税收益为(Y,0),A不筹划B筹划的节税收益为(0,Y),双方都不筹划的节税收益为(0,0)。

先站在A 企业的角度看:

筹划的期望收益:EU1 = XP2 + Y(1- P2)> 0

不筹划的期望收益:EU2 = 0

从分析可知,不管B企业采用什么策略,税收筹划都是A企业的严格优势策略, 因而理性的A企业会选择税收筹划。反观B企业也一样。所以,(筹划,筹划)的策略组合不仅是这个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解,而且还是一个混合占优策略均衡的解。企业选择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且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收益。因此,理性的企业都会选择税收筹划来降低自己的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三、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税收筹划的博弈

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中,虽然双方都是博弈的主体,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职能部门。在纳税人确定要进行税收筹划时,税务机关均有认定纳税人税收筹划的行为是合法与否的可能性。在以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为博弈主体的这种序贯博弈中,也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个局中人的最优混合策略的组合,这里的最优混合策略是指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混合策略。

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企业,局中人(2)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的行动选择是筹划或不筹划,税务机关行动选择是认定企业的税收筹划为合法或不合法。模型中变量的含义:Y:企业扣除应纳税额后的收入;T:税务机关征收的净税款(即扣除征收成本);C: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F: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对企业的罚款;M:企业税收筹划的收益;P: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税务机关认定为合法时需支付(Y-C+M,T),认定为不合法时需支付(Y-C-F,T+F);企业不进行税务筹划,税务机关认定为合法时需支付(Y,T),认定为不合法时需支付(Y-F,T+F)。

在假定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为 P 时,企业选择税收筹划和不筹划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U1 = (1-P)(Y-C+M)+P(Y-C-F)

EU2 = (1-P)Y+P(Y-F)

令:EU1 = EU2,得到均衡概率为P* =(M-C)/M=1-C/M.即:当P< P*时,企业的最优化策略是进行税收筹划;当P> P*时,企业的最优化策略是不进行税收筹划;当P= P*时,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相同。

从以上分析可知:1.企业获得税收筹划的收益M越大,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大;2.企业支付税收筹划的成本C越高,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小。

四、纳税人和外部环境之间税收筹划的博弈

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税收环境,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控的因素。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花费的筹划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是企业为取得税收筹划收益而发生的直接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采用特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筹划目标落空和筹划方式选择的不妥所导致要承担法律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为企业,局中人(2)为外部环境。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筹划或不筹划;外部环境为变化或不变化。模型中变量的含义:C1表示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C2表示税收筹划的机会成本;C3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T表示税收筹划的收益;P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外部环境变化时需支付-C1-C2-C3,外部环境不变化需支付T-C1-C2;企业不进行税务筹划,无论外部环境变不变只需支付0。

由于企业所获得的是不完全信息,所以企业不能确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设企业假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为P,外部环境不变化的概率为1-P,可求出这个混合策略博弈的结果。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期望收益:EU1 =P(-C1-C2-C3)+(1-P)( T-C1-C2) ;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EU2 =0。只有当EU1>0,即P

五、结论

任何企业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税收法律环境下进行,以企业所获的现有信息为基础制订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可能使企业的税收筹划目标不能实现而且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因此,税收筹划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高智商专业化的活动,需要筹划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思维方式上不拘一格。而这种创造性不是想当然,它需要筹划者相当熟悉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精通财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企业不可能获得充分而又完美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在已有的信息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以求得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0.

篇10

一、企业并购重组中税收筹划的内涵

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要求的范围内,并购双方从税收角度对并购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减轻企业税负,从而达到降低并购成本,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及财税(2009)59号文件对企业并购重组税收筹划的影响

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全面实施,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弱化了企业并购重组时利用地域优惠进行税收筹划的方式。原所得税法下企业并购重组中利用地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热衷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等区域的企业以享受低税率的优惠。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强调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所得税优惠格局。二是纳税人利用外资企业身份进行并购税收筹划不再可行。原所得税法下内、外资企业税负有差距,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内资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合并等方式成为外资企业可降低税负。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内、外资企业无差别对待,这使得纳税人利用外资企业身份进行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途径失去意义。三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总体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企业并购重组中最大的税务负担就是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并降低为25%,减轻了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负担,增加了企业并购重组的热情,使企业并购重组中所得税项目的税率降低。

2009年4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财税[2009]59号文件《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使企业并购时进行所谓的“免税筹划”难度有所提高。其次,针对并购亏损企业进行亏损弥补的筹划计算方法有所改变。最后,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于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因此,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时必将体现倾向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趋向,以节省所得税款。

三、对当前企业并购重组税收筹划的一些建议

第一,企业并购前目标企业选择的税收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重视行业优惠,实施条例对行业优惠的范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所以企业在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时,应充分重视行业优惠因素,在最大范围内选择并购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同时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可选择在享有优惠政策的地区譬如西部地区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够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税收收益。

第二,企业并购中不同支付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实践中,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并购、股权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和综合债券并购。以上各种并购支付方式不同,相应的税务处理各异,也为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在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股权票面价值(或股本账面价值)20%的情况下,并购企业接受被并购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须以被并购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如果非股权支付额高于所支付股权票面价值20%的,并购企业接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在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认成本。由于两种情况下并购企业接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计入成本费用的价值基础不同,而使并购后并购企业的所得税负不同。从折旧角度考虑,就并购企业而言,如果并购企业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并购中取得的资产其折旧基础是资产原账面价值,如果并购企业采用债券或现金支付方式,并购取得的资产其折旧基础是支付价格,一般情况下支付价格高于原资产账面价值。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总额增加,计提折旧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并购企业增加折旧额而节税。

第三,并购融资方式选择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从税负筹划的角度分析来看,采取企业内部融资方式由于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为同一者,资金使用成本不能在税前抵扣,存在双重征税问题,税负较重。采取股权融资方式,企业只为股东支付股利,并购方不需要偿还本金,流出大量现金,但其会稀释每股股东收益,甚至稀释大股东的控股权,所支付的股利不允许在税前抵扣,增加税收负担。采取向银行等贷款方式,并购方除少量的手续费外,主要成本是借款利息。根据税法规定借款利息一般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从税务筹划的角度来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可以起到减少企业所得税款,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而发行债券的方式,首先,在时间上和流程上要比银行信贷灵活很多。其次,如果发行的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如果企业业绩良好,债券持有者愿意将债券转为股份可以免除债券到期还款的压力。最后,由于债券利息也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发行债券方式融资所承担的税负相对较轻。

在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纳税筹划不但能为企业创造现实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从内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今后还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发挥其合理作用。

参考文献:

1.伊善凤.我国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税务筹划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张天海.我国企业并购中的纳税筹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