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的分类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4 10:4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动画电影的分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动画电影的分类

篇1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

    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篇2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的异同

1、本质上的异同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范畴中的不同片种,二者都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这使得二者在电影的基本理论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想在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的蒙太奇理论、电影的摄影以及电影的声音等这些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制作手段上来进行比较。二者的制作手段恰恰就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在下文就重点论述一下二者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2、关于逼真性的异同

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是动画电影或其它艺术手段无法企及的,这种逼真性主要是外在的逼真性。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包括两点:一是能够纪录现实的人和事物,二是还纪录了现实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这种逼真性使其它的艺术手段只能望其项背。动画片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间接记录了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人物造型、环境空间造型等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造型,只不过是经过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动画电影还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本质,所以说动画电影和现实比起来其在画面上是不具有逼真性的,但是其在表现内容上却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的。画面的逼真性就是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二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动画电影中还有一类叫做真人实拍动画电影,在逼真性这个问题和实拍电影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从制作手段上来说,实拍动画用的是逐格拍摄手段或者是抽帧的手段来完成的,运动上呈现给人的是一种非自然的运动频率,让我们感到并不逼真,但这却是实拍动画所追求的运动方式。其次,从实拍动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行为或动作,主要就是来表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看似荒诞的内容,不是去刻意追求实拍电影所具有的那种逼真性的艺术形式。

3、关于假定性的异同

(1).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的逼真性上具有假定性。这一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画面展现的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绝不是现实本身。就拿贾章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来说,通过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绝非韩三明本人。视觉上虽然很逼真,但是这种逼真性上就具有假定性。第二个方面,画面展现的立体空间和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立体空间是一种光影营造出来的假象,电影银幕本身就是只有高和宽二个维度的平面。电影上的运动就是通过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进行快速播放而产生的幻觉,是具有假定性的。

(2). 蒙太奇将现实的连续时空分切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电影时空,这种时空是虚拟的假定时空;蒙太奇连接静止的形象所形成的运动感是假定性的运动感,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在蒙太奇上的运用是完全相同的。

(3). 镜头角度和景别的选择等的运用,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是手段不同本质相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 声音与画面的部分结合方式是打破现实中视听逻辑的非现实性结合,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是相同的。

(5). 银幕形象、故事结构、感情意境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选择、提炼以及个性化的创造,并受样式和风格的制约,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都具有这一特性。

(6).动画电影比起实拍电影来说在这方面还多拥有了一种假定性——高度假定性。

虽然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由于现在的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相互融合的元素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下面我们就从几部电影中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相互融合

1、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而带来的改变

过去的实拍电影在对非现实一类题材的选择上是很谨慎地,因为非现实题材在实拍电影中光靠道具是很难完成的。但是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极度发达的今天使得电脑动画技术也融入到了实拍电影中,例如《阿凡达》、《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罪恶之城》等。电脑动画技术在其中的大量运用,才使得这些非现实的幻想题材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对于实拍电影的帮助之处。既然这种以动画形式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大量的出现在实拍电影中,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位这些电影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抑或二者兼有?

第一种情况就是上面举例的那些片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在它们每部片子里都大量的运用,但是电脑动画技术没有发挥自己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而是配合实拍电影去追求逼真性,努力营造一种逼真感,使其能融入到实拍的部分中去。所以这种类型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应该归类到实拍电影中去。电脑动画技术只是作为后期手段,去辅助片子的完成其实拍中无法完成的具有逼真性的画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像《黑暗扫描仪》这类的片子。虽然这类的片子在一开始是用了实拍的方法拍摄的,但是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和修改,其在画面上呈现了动画的风格,也就是在画面上追求的是一种高度假定性。所以这类的片子还是应该划分在动画电影的行列里。

第三种情况就是像《加菲猫》以及《精灵鼠小弟》等这种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类型的电影,他们既发挥了实拍电影的逼真性的特点,也不避讳动画电影高度假定性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

篇3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区分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种浅显的称呼来区分二者的关系是有原因的。我国在电影种类的划分上分出了四大片种,它们分别是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以及科教片,可见动画也是归属于电影范畴内的。在其它的国家里也有把动画片算在故事片范围之内的,比如像美国就把电影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和先锋派三种,而动画片就包含在故事片当中。他们之所以这么划分的理由是从二者的本质上来讲的,因为一般的动画片和故事片都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影片,所以这么划分也不无道理。其实电影分类并没有一个什么明确的标准,只要是在道理上能讲的通,怎么分类都是可以的,所以本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在影片种类划分上而产生的歧异,就直接用了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两种浅显易懂的称谓来区分二者的关系。在过去我国一直把动画电影作为美术范畴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片”一名由此得出。虽然动画艺术在视觉元素中借鉴了好多美术上的东西,但是究其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一样也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动画电影所具有的这个本质特征恰恰就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动画艺术还是应该归纳在电影范畴内作研究并找寻其规律。然而动画电影在电影范畴中无疑又是极特殊的一份子,因为其在制作手段上与实拍电影迥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关系说成完全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在“电影”这个大家庭下,来分析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这对本质相同外貌却迥然各异的亲兄弟。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之间的异同

1、本质上的异同

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范畴中的不同片种,二者都是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这使得二者在电影的基本理论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想在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的蒙太奇理论、电影的摄影以及电影的声音等这些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去比较二者的不同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回到二者如何不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制作手段上来进行比较。二者的制作手段恰恰就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在下文就重点论述一下二者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2、关于逼真性的异同

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是动画电影或其它艺术手段无法企及的,这种逼真性主要是外在的逼真性。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上所呈现的逼真性包括两点:一是能够纪录现实的人和事物,二是还纪录了现实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这种逼真性使其它的艺术手段只能望其项背。动画片是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间接记录了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人物造型、环境空间造型等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造型,只不过是经过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动画电影还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本质,所以说动画电影和现实比起来其在画面上是不具有逼真性的,但是其在表现内容上却是具有一定的逼真性的。画面的逼真性就是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二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在动画电影中还有一类叫做真人实拍动画电影,在逼真性这个问题和实拍电影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从制作手段上来说,实拍动画用的是逐格拍摄手段或者是抽帧的手段来完成的,运动上呈现给人的是一种非自然的运动频率,让我们感到并不逼真,但这却是实拍动画所追求的运动方式。其次,从实拍动画的表现内容上来说,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行为或动作,主要就是来表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看似荒诞的内容,不是去刻意追求实拍电影所具有的那种逼真性的艺术形式。

3、关于假定性的异同

(1).实拍电影在视觉表现的逼真性上具有假定性。这一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画面展现的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绝不是现实本身。就拿贾章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来说,通过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绝非韩三明本人。视觉上虽然很逼真,但是这种逼真性上就具有假定性。第二个方面,画面展现的立体空间和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幻觉。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立体空间是一种光影营造出来的假象,电影银幕本身就是只有高和宽二个维度的平面。电影上的运动就是通过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进行快速播放而产生的幻觉,是具有假定性的。

(2). 蒙太奇将现实的连续时空分切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电影时空,这种时空是虚拟的假定时空;蒙太奇连接静止的形象所形成的运动感是假定性的运动感,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在蒙太奇上的运用是完全相同的。

(3). 镜头角度和景别的选择等的运用,渗透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是手段不同本质相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 声音与画面的部分结合方式是打破现实中视听逻辑的非现实性结合,在这一点上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是相同的。

(5). 银幕形象、故事结构、感情意境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选择、提炼以及个性化的创造,并受样式和风格的制约,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也都具有这一特性。

(6).动画电影比起实拍电影来说在这方面还多拥有了一种假定性——高度假定性。

虽然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是,由于现在的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实拍电影和动画电影相互融合的元素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下面我们就从几部电影中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使得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相互融合

1、 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的发展而带来的改变

过去的实拍电影在对非现实一类题材的选择上是很谨慎地,因为非现实题材在实拍电影中光靠道具是很难完成的。但是高科技影像制作手段极度发达的今天使得电脑动画技术也融入到了实拍电影中,例如《阿凡达》、《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罪恶之城》等。电脑动画技术在其中的大量运用,才使得这些非现实的幻想题材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对于实拍电影的帮助之处。既然这种以动画形式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大量的出现在实拍电影中,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位这些电影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抑或二者兼有?

第一种情况就是上面举例的那些片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在它们每部片子里都大量的运用,但是电脑动画技术没有发挥自己的高度假定性的特点,而是配合实拍电影去追求逼真性,努力营造一种逼真感,使其能融入到实拍的部分中去。所以这种类型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应该归类到实拍电影中去。电脑动画技术只是作为后期手段,去辅助片子的完成其实拍中无法完成的具有逼真性的画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像《黑暗扫描仪》这类的片子。虽然这类的片子在一开始是用了实拍的方法拍摄的,但是经过了后期的处理和修改,其在画面上呈现了动画的风格,也就是在画面上追求的是一种高度假定性。所以这类的片子还是应该划分在动画电影的行列里。

第三种情况就是像《加菲猫》以及《精灵鼠小弟》等这种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类型的电影,他们既发挥了实拍电影的逼真性的特点,也不避讳动画电影高度假定性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

篇4

客体世界,指的是艺术活动、艺术创作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社会生活和客观自然,在艺术创作中,客体世界应具有审美价值。日本动画电影的题材在早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反战题材,漫画家以自己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的多面性以及战后的日本社会和民众生活,有一些作品立意和表现都较直白,有一部分则较隐晦,代表作品是吉卜力的《萤火虫之墓》等,在二十世纪末,人与自然、地球的关系成为了最多的创作主题,这与当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的大幅度汲取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有关,当然也和全球的自然环境变化有关联。而另一面,日本人信仰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以上这两点结合后创作出的作品,就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日本动画电影特色的“灾变”和“机战”题材,代表作品为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大友克洋的《阿基拉》等等,其特点是将灾难“群体化”或者“全球化”,以上帝视角向整个人类发起试炼,世界观非常宏大,并且剧情依靠激烈的战斗场面迭起。除此之外,一些灾变题材的动画电影以自然环境的骤变和人与动物的关系为题材,虽然没有过多的动作元素,但所表现出的反思情绪很强烈。在这一时期,日本动画电影已经逐渐挣脱了本土化的受众群,融入了诸多的国际元素。

二十一世纪初期至今,日本动画电影开启了多元化题材的门扉,世界观各异,题材十分广泛,这一时期兴盛起来的题材是“内心”和“日常”这两类,所谓“内心”类,是指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开始关注人的内心和情感,人文气息很浓厚,初期代表作主要有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安浓高志导演的《幸福的祈祷》,新海诚导演的《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以及大森贵弘执导,根据漫画家绿川幸漫画作品改编的剧场版《夏目友人帐》等等,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剧情细腻真挚,抛开了日本漫画中的热血冲动的元素和一些官话,直击人的内心深处,并带有少许的励志色彩;除此之外,获得2013年奥斯卡提名的《魔法少女小圆》则是内心类题材的另一位面的代表作,特点是通过架构虚拟的次元和现实社会所不存在的情节,去反映时时刻刻发生在人身边的某些情感,简言之,题材和世界观的表象性已经成了成了日本动画电影越来越具有代表性的趋势。“日常”类,这一类在东方国家比较受到欢迎,与文化风俗关系很大,主要是将现今青年人和日本家庭的一些生活日常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并没有很明显的起承转合,但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电影,分类已经十分细化,受众群也比较明确。

二、日本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成要素

篇5

关键词:色彩 动画电影 表现

当我们在电影院观看动画电影时,无不对这些创作者的作品赞叹不已,拍手叫绝。那又是什么吸引着每一位观众,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呢?是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共同造就而成,色彩无疑是动漫电影视觉语言元素的编码和造就者。自然界中离不开色彩,生活中离不开色彩,现代动画电影同样更加离不开色彩。

动画电影自从成为电影的一大门类后,完成了从黑白二维无声片到立体音效三维彩色动画片的逐步演进过程,到了今天,色彩成为动画电影中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色彩为动画电影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动画电影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表现作用。

现代社会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动画电影更是每个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但是每个国家又有着自己的地域风格、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自己的技术水平,这都通过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本人将对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表现作出以下分析。

一、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中色彩的不同表现

实拍电影受自然环境、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色彩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动画电影则不同,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场景布局任意发挥。实拍电影中的色彩表现,是通过摄影机的移动,来客观记录景物和角色活动变化的,也就是说,这种拍摄方式要求遵循,自然的光影法则和色彩变化规律,其色彩表现是现实生活中色彩的真实写照。

当然,同样实拍电影中也有许多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素的典型例子。例如,国产影片《红高粱》《英雄》等;国外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当中所表现的,整部影片中始终是黑白画面处理,只有在集中营中出现的犹太小女孩,画面处理成了穿着红色衣服,非常鲜明突出,让观众突然觉得有了希望同时又感觉到了德国纳粹的血腥,这里的色彩主观处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动画电影在色彩处理上就更加自由,不守拘束,可以天马行空,因为其中的色彩都是创作人主观设计出来的,通过逐格拍摄的手绘画面,或者是电脑制作的二维、三维影像,来完成更大的表现过程和想象空间。可以通过色彩处理对每部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进行最大的夸张;对场景进行最细微的描绘,最有利的烘托、渲染;为人物感情、心理变化、剧情发展做出到位的铺垫。

二、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视觉平衡

视觉平衡指的是在动画电影中,色彩在镜头移动时的位置、大小、形状变化,所要达到的给观众留下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最典型的例子:中国早期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当中,天神马监军与孙悟空的一段打斗场景,马监军和孙悟空穿的都是红色的衣服,在白蓝色的天空下非常醒目。在整个场景的色彩处理中,马监军刚出现的时候盛气凌人,但是最后被孙悟空打败,其色彩面积由大到小,位置由上到下地变化处理,而孙悟空的色彩面积处理是由小到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充分反映出孙悟空的英勇和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从而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心理要求。再如中国动画电影《宝莲灯》中,二郎神发怒时制造的火山喷发的画面,岩浆从中间位置喷发出来,从远到近流向最下方,直到最后充满整个画面,其色调变成一片火红。象征着大灾难已经到来,从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力,心理上构成了一种同情感和恐怖感。

三、色彩情感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色彩情感一般都会表现在色调上,不同的色调处理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何处理好色调来表达设计意图,成为动画电影中重要的技巧之一,下面就对几部经典的动画电影进行分析。在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指派托塔李天王李靖带领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时,把花果山团团围住的时候,整个画面色调由原来的明快,变为灰暗,阴影从天而降,阴云中出现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天兵天将,哪吒三太子与托塔李天王李靖气势汹汹地出现在画面的中央。从情感上表现出了维权派的气势和势力之强大,从而在心理上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压抑感,让人不得不为孙悟空捏把冷汗,观众情绪随着剧情变化而紧张起来。

四、色彩对比在动画电影中的体现

色彩有了对比才有了层次,才丰富了画面。绘画离不开色彩对比,设计离不开色彩对比,同样,动画电影也离不开大与小、多与少、明与暗、远与近、冷与暖、轻与重、粗糙与细腻等一系列色彩对比关系。我们要用对比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才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色彩真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对比主要指的是,运动画面中的色彩平衡及其和观众在心理上产生的相对感受,所研究的范围也是指在一定的环境、空间里,运动画面所需要表现的对比关系。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视觉效果,来达到电影所需要刻画的人物、景物、场景对象的性格特征和气氛烘托。没有色彩对比,动画电影也就变得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吸引观众。

五、色彩调和在动画电影中所起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150-01

一、中国现代动画的的的现状

九十年代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多年之后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2000年《宝莲灯》是中国现代动画电影的开山之作,大胆启用明星配音与三维效果,无论是在国产动画片制作与商业运作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1年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实在是个奇迹。没有好莱坞式的三维技术,也没有日本人的诡异想象,一个地地道道的香港故事便令观众齐声叫好。而中国首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从导演到剧本、制作创作组合最优化――来自不同国家的动漫精英一起加盟制作,填补了中国全三维动画电影的空白,实现了民族动漫产业的历史性突破,然而它并没有给我们呈现成功的异域风格,《魔比斯环》失败了,但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三维动画电影的制作人才和一个运行良好的动画企业。而在《功夫熊猫》震惊了中国人,中国动画人都为之赞叹,中国动画人受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每年都会成为春节贺岁档的大赢家,以低成本高票房打赢了中国商业动画电影运营的胜仗,然而诙谐简单是一条保本的安全路线,却也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二、中国动画商业运作模式的与动画本身的结合

(一)培养中国动画电影的编剧人员。一些电影电视剧的编剧也来写动画片的剧本,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剧本适合动画表扬,故事情节往往太写实缺乏想象力,不够了解观众喜欢的口味。这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电影也有同样地问题,编剧是影片质量的保证,优秀的剧本能弥补制作的不足。谈谈剧本创作和商业的结合吧。在剧本创作初期可以发起全民写剧本的海选活动,通过广发英雄帖,最大限度的收集创作素材和现在人们的审美倾向,如果在海选剧本的活动能够发现优秀的文字剧本那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收集的剧本信息又相当于做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起到了普通人也能参与电影制作的亲民效果,到影片上映时,已无形拥有了一大批满心期待的观众。

(二)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必然是满足了观众和广告投资商的双重要求。动画电影剧本创作期间就必须结合广告投资商的一些要求来创作剧情,广告与剧情的完美结合是一部商业动画值得津津乐道的地方。这种植入式广告的方式既使得动画制作方能有充分的创作资金,又能使广告投资商获得他想要的广告效应。2010年广电61号令德正式实施后,硬广告时间被大幅度削减压缩,在广告投资上植入广告无疑是动画电影可以开发的创收来源;一个好的植入广告,宣传的品牌必须融合剧情,不是任何企业和产品都可以做植入式广告,一些缺乏知名度的产品或品牌不适合做植入式广告。最近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的动画《蓝巨星和绿豆鲨》中,蓝巨星吃了海苔之后大喊“波力波力变”,然后蓝巨星完成变身并获得超能力。这是植入式广告首次出现在国内自制动画片中。海苔是一种健康食品,它植入进儿童动画片还是非常合适的,这样的植入广告既给《蓝巨星与绿豆鲨》的制作方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又有效宣传了波力海苔这个品牌,还满足了观看儿童的喜好,可以说是三全其美。

(三)在动画电影上映前,专业的推广必不可少。在当今这个时代,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宣传。之所以强调“专业”的推广,是因为我这里说所的推广并不是随便请几个个来开几场会。当然传统电视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专业的推广团队、专门的宣传资金,这些该去哪里找呢?什么都靠自己做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必须去挖掘潜在的投资人,通过共同得利的方式找到为你的电影宣传出资的人。举个例子,在影片上映前,可以和一些广告厂商,比如饮料企业,零食企业,快餐企业寻找一种合作方式,买它们的商品获赠动画片主角的玩具,钱包或赠送半价电影票等类似活动。以这种方式促使企业的销售业绩,企业的销售行为也有意识的传递了这部电影的信息。

篇7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38-02

美国动画电影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美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从美国动画电影所体现的美国文化看,美国文化虽然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创新性等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正在“变异”的地方。

美国动画电影类型颇多,从其所体现的文化元素分类,也可以看出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一、美国英雄主义动画与小人物动画

而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动画电影无疑是体现美国英雄主义的动画电影。在动画电影中,美国的个人主义可谓是渗透到了各个角落。这类动画的代表作主要有《超人》、《蝙蝠侠》、《钢铁侠》、《辛巴达七海传奇》。这些影片中大多有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高大,威猛,单枪匹马,在危难时刻能够力挽狂澜。这明显地体现了美国的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英雄文化是个人主义、进攻性和绝对的自信。

美国人信仰个人的尊严,个人的神圣性。任何人干预个人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思考,判断,决策和生活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亵渎神圣的。可以说,“美国的的最高理想是个人,最高贵的社会理想和世界观也是个人主义。”无所不能,维护正义,近乎完美的超人就是美国人的最高理想。然而,这种英雄主义太超乎实际,毕竟“人无完人”。

哲学家色诺芬尼说过,如果牛也有上帝,它的上帝一定是牛的模样。美国的电影作品乃至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多都有一个美国式的英雄角色,都体现出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一切恰恰生动说明了英雄文化和“美国式英雄”,在美国人中有多么大的市场和多么深远的影响。如今美国这样“简单”的英雄文化已深刻影响着世界,正如美国的其他文化一样。

而与英雄主义动画电影形成对比的一类电影就是以小人物为主角,描述小人物变成大人物,以弱小力量成为强大为主题的颠覆传统(Everyone can success)的动画电影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文化,体现了美国人的平等观。这类影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英雄主义的演变,也体现了个人主义。被赋予英雄使命的普通人或是小人物开始受到大众的喜爱。这类小人物和所有美国大众一样,有着一样的迷茫和烦恼,但是他们却能在危急时刻拯救世界。他们或多或少有着自身的缺点,但是他们通过成长和自我实现成为了拯救世界于危难的英雄。这类影片的代表作有《功夫熊猫》、《小马王》、《快乐大脚》、《星银岛》、以老鼠为主角的《料理鼠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功夫熊猫》和《料理鼠王》,一只身体肥硕,不灵活的熊猫从面店的小二最后成为了拯救整个村子的英雄;一只小老鼠竟然成为了一家大餐厅的主厨。这便是美国人的平等观念,以人性为基础,强调每个人生来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毕竟,大家一样是人”(We are all human,after all.)

二、总动员系列与美国大众文化

其次,还有一类与个人主义相反的动画电影,即皮克斯商业和娱乐性的创举——体现童心和故事的总动员系列,其代表作有《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母牛总动员》、《蜜蜂总动员》、《怪物公司》等,它们的一般模式都是大帮动物或人结成群为达到一个目标而奋斗最后达成圆满的结局。总动员,即“为完成某项重要任务动员全部力量”。这从某种程度上又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类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娱乐性和商业性。这就体现了美国的大众文化。

类似于总动员动画电影的还有一类体现美国幽默文化,娱乐文化,美食文化的以《猫和老鼠》系列、《加菲猫》、《料理鼠王》为代表作的动画电影,主要也体现了一种美国式幽默和美国大众文化,以及美国人追求物质享受与消费文化。幽默与娱乐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理想人格的表现之一,也是动画表达的重要性质。美国动画电影中会运用经典的模式化角色或情节设定来体现美国人性格中幽默、娱乐的特征。

美国大众文化是美国现代社会的产物,高度的大众文化又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美国大众文化具有通俗化、产业化、商品化、娱乐性、消费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大众文化冲击精英文化,蚕食主流文化,对美国人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化类似于快餐文化浮于表面,不能引起人更加深度的思考。

三、人与自然题材和后现代主义

篇8

(一)以个体角色为本

个体角色的塑造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一个主要特征,造型、性格、动作、服饰、道具等是个体角色的组成部分,通过美术设计来实现个体角色的最终造型。在中国动画电影的早期,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以二维平面风格为主,通过线条与色彩来设计角色的造型,完成角色的整体塑造,这一过程在动画美术造型艺术中称之为“单线平涂”。一般情况下,角色的线条以柔和性为主,不会出现明显的棱角凹凸,利用线条的不同组合勾勒出不同的形状以此来表现角色的造型特点,如区分胖、瘦角色的造型是利用线条勾勒出高矮、宽窄的形状来表现。此外,动画美术在色彩运用上以黑、白、红、黄、青这五种中国传统色彩元素为主,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来对角色造型进行色彩的处理。如在《大闹天宫》中,设计者利用黑、白、红来构成孙悟空脸部的色彩搭配,而在服装上再添加了黄色来构成其色彩的组合。

而现今,中国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无论是在线条还是色彩上都比早期更为丰富多样,技术的发展使动画的二维平面设计更加形象,角色的造型特征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勾勒得更加明显,而三维立体技术的开发使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更有空间感与立体感。在色彩运用上,拓宽了色彩的颜色分类,划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具有相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区分,并通过不同的明度与饱和度来实现色彩的变化,从而凸显出角色的造型特色。

(二)其他外在因素为辅

动画电影中许多外在因素同样是整部动画电影作品成功的关键,包括故事题材、故事情节、造型设计风格、二维动画角色的塑造等。在中国本土动画电影中已形成了多种故事题材,如神话、成语与寓言故事、民间传奇故事、改编文学作品、以现实生活为故事创作原型等。随着我国动画电影的不断进步,对故事题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些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的故事题材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成长,而动画电影故事题材重心的转变是我国动画电影在创作理念与模式上的革新,是我国动画电影寻求发展的举动。

实质上,动画电影属于叙事艺术的范畴,一部动画电影作品是由主题与故事构成的,不同的事件与情节组成了故事的内容,进而展开故事叙述,表现故事主题。在我国本土动画电影中,故事内容由一条主要线索与两或三条次要线索组成,主、次角色的设置决定了主、次线索的展开。但伴随动画电影的推进,同时吸收国外动画电影的优秀部分,我国动画电影改变了传统的故事内容设置,以多条故事线索并行或交叉的方式进行故事情节与内容的设置,不再走主、次角色关系的模式化套路,使正、反角色的对立与冲突更为明显。

二、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启示

(一)角色造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离不开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并且在塑造时要贴近现实生活,使动画角色生命化,让观众感受到动画角色鲜明、立体的性格特征及优缺点,进而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创作者在塑造动画角色时是以现实原型为基准,赋予动画角色具备语言、表情、动作、情感等人的基本特征,使动画角色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具有极高的真实性,能够和观众产生交流,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同与接受。如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美国),其动画角色的性格是以真实人类的心理为基准,将史莱克塑造成一个虽然外貌丑陋但却心地善良的人,将火龙塑造成期盼爱情却性格腼腆的形象,使动画角色造型贴近现实生活。

动画角色要体现出真实性,需要根据故事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来塑造角色与性格,使其贴近现实生活。由于动画电影的受众是青少年,他们还处在青春成长时期,性格还未定型,处于多变阶段,所以在塑造动画角色性格时应以动态的角度来设计,使动画角色的性格与青少年的实际性格相符。此外,性格是随着人的成长而形成,成长环境与经历都会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因此在塑造动画角色性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动画角色的性格变化与青少年的思维习惯、审美标准、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相匹配,这样所塑造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得到青少年观众的接受与喜爱,而且便于他们理解动画的故事内容与故事主题。

(二)角色造型应该结合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我国动画电影在角色美术造型设计上有着充足的艺术资源,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造型样式与造型语言上具有多样性,如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绘画、雕塑、服饰、建筑,甚至从戏曲等民间艺术中都能够提取诸多美术造型元素。早期的中国传统动画电影作品中就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如《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等吸收了水墨画、年画、门画、京剧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特色;在《猪八戒吃西瓜》中利用剪纸与皮影民间艺术制作成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新渠道;在《阿凡提的故事》中借鉴了民间木偶艺术的特色,保留原型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造,将其夸张化,使阿凡提的造型更加活泼富有乐趣。现代动画电影的角色造型中,将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如《桃花源记》(近期动画电影)中,采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山水、花鸟、水墨及工笔画元素,还借鉴了剪纸、皮影、戏曲等传统艺术元素。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电影应从本国传统民间艺术中获取创作灵感,从中提取独特的艺术元素,使动画造型形式更加个性、多样化,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

动画电影作品在创作中会留下时代的烙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当然,动画电影在角色美术造型设计中吸收时代的流行艺术形式,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呈现出时代特色。对于流行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我国动画电影应向美、日动画学习并汲取经验,尤其是日本动画其采用漫画先行的方式做市场调查,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如今,我国动画电影也开始深入研究流行文化,试图从消费、休闲、时装、流行品味与生活方式中探析流行趋势,从都市文化、奢侈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群众文化中把握流行文化,并从中提取流行元素,将其融合到动画角色的美术造型设计中,使动画角色造型既有时尚潮流气息,又极具独特性与内涵性,进而满足大众的时尚心理与时尚追求,以此来促进我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

(三)角色造型应该坚持表现形式的创新

篇9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5-01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概念,旨在批判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呈现出标准化、程式化、齐一化的特征,缺乏艺术性。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工业浪潮下也未能免俗,在动画形式等方面,模仿日本和美国动画电影的痕迹较重,受大众文化的审美倾向深远。

一、审美体验的肤浅化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从关注其艺术表现力转向关注大众真实需求本身,这一转型要求其首先必须满足受众感官愉悦这一浅层次审美需求。因此,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大量采用造型、特效、场景等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感官上美的享受。一方面,动画电影对审美主体感官愉悦的关注有着理论支撑。197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分析传播效果,将受众作为主动者来研究。在这一理论支撑下,媒介的功能不再是说服、教化受众,而是转向分析受众接受媒介的动机,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异化严重的当代社会,公众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对感官刺激的追求成为重要需求,因此,媒介产品追求满足受众感官享受成为一大制胜法宝。另一方面,动画电影能够做到满足受众的感官刺激,其背后有着巨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数字三维动画、 Flas等技术手段的出现,使得动画电影形象更加逼真,在场景塑造上,电脑所创造出的“虚拟现实”有时比现实环境更富感染力和感官冲击力,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感官追求。但是,应该注意到,我国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是低龄人群,动画电影对审美主体感官体验会影响他们审美趣味甚至审美价值的养成。

二、审美导向的商业化

文化工业下媒介产品的批量生产,极大丰富了受众文化生活,使受众有更多选择,但同时,受众选择的多样性给产品制造商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让受众在诸多产品中选择自己的产品,已然成为重要课题。我国动画电影制造者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利用各种手段来抓住受众“眼球”,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媒介产品的艺术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商业因子,导致受众在观赏影片时的审美导向被商业化。

另外,动画电影并非单一产品,具有市场潜力的是其众多的衍生品。“按照国际惯例的动漫艺术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是卡通形象的衍生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比前一个层次的周期更长,市场反响更为深远。”[1]这些衍生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时刻以市场的标准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三、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通常,不管是现实中的事物,或者是动漫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虽然他们的形态是限定的,但他们却在人们各自的审美感知中发生质的变化,美的可能转化为丑,丑也可能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审美思维的变化过程。那么这种审美思维形态就产生了审美价值。”[2]在文化工业熏陶下的大众,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元化价值判断标准。中国动画电影审美价值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内涵的丰富性上。我国早期动画电影非常注重道理解读,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焦点问题在中国动画电影上也开始有所体现。“艺术的创造能够在人们的心里唤起一度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3]多重术内涵的表达,在丰富人们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扩展了审美价值的普世性。

四、结语

媒介产品在文化工业下呈现的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使动画电影在走向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采用更多技术手段来加深受众的审美体验,使受众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动画电影仅仅作为一件商品来看待,还要在艺术性、社会责任感上下功夫,注重正确的审美导向,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刘建荣.“动漫”中的社会诉求与审美特质[J].北方美术,2007,(5):29.

[2]高敏.论动漫创造中的文化交融与审美表现[J].电影评介,2005,(12):5.

[3](俄)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许轶华(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学;

篇10

中途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06-02

前言

色彩是动画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动画作品的色彩组成能充分的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艺术风格,也是塑造动画人物、动物形象最生动鲜明的手段和方法。宫崎骏在自己的动画电影中,非常注重色彩和画面的结合,在他很多知名的电影中,都能看到这个特点。

一、《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色彩艺术分析

色彩不仅可以在绘画、建筑等地方发挥出色彩应有的功能,在电影这个包罗万象的艺术里,色彩同样能够找到合适的角色。动画电影里的很多场景都需要色彩的点缀和雕琢,色彩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由色彩所形成的事物,无论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是葱葱郁郁的草木,无论是庄严肃穆的建筑物,还是湛蓝深邃的天空,这些都是色彩有意或者无意的作用。色彩同样能够显示出四季的轮回,时间的更替,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鲜活突出的动画色彩在电影中,不仅可以奠定整部电影的整体色彩基调,同时也能沉淀出电影的整体风格特色。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总是带有他自己独具的特色,关注小朋友的成长,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主题,在这部动画电影中都有所涉及。《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描述一个住在深海里的人鱼波妞,为了跟小男孩宗介一同生活,一心一意想变成人类;同时也描述了五岁大的宗介如何信守承诺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和信任的动画电影。浩瀚的大海,建在悬崖边上的宗介的家,大海边上的向日葵一家,向日葵之家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们,这些生动的人物与事物构建起了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要脉络,这部电影虽然是动画电影,同时也是宫崎骏与孩子间深深浓浓父子情的真实写照。

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动画色彩分析

动画电影是电影类型电影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类型,很多人都说动画电影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所以动画电影在色彩的选择上会更加丰富鲜艳,也在电影主题的确立上,更加的人性化和更符合小孩的心理。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能够让电影的画面更加绚丽多彩,不同色调的色彩运用,同样表达出不一样的意义。暖色调的颜色,如红色,让电影呈现出欢乐祥和之气,而冷色调的颜色,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色彩的这种“传情达意”的作用,让《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电影,在色彩艺术的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一)暖色调的动画色彩,让电影充满祥和之气

动画电影留给观众除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动画形象外,电影里色彩斑斓的各种颜色组合合成的服装道具等,一样动人。变幻的色彩让动画人物的各种情绪如悲伤、快乐、忧郁、高兴等情感表现表达出来。而暖色调的色彩如红色、黄色,营造出的氛围是快乐的、愉快的、祥和的。而这种电影的氛围同样能够感染观众,这些在感观上给人积极的色彩元素同样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意蕴,这些意蕴和内涵则很好的辅助于电影主题。在很多动画电影中,色彩的运用都是带有某些夸张性,大胆夸张的色彩运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同样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色彩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通过静止的艺术语言传达出深刻的艺术的各种特性,在动画电影中则与电影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塑造出性格丰富独特的人物。在动画电影中看到的动画人物,看到的色彩艺术,这些都是主观上的感受,在很多时候,这些色彩艺术会不知不觉间在人们的心里留下印记。色彩是具有很多内容的,暖色调的色彩的特性事实上是很容易把握的,色彩具有非常强的表意功能,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会影响动画电影的整体审美走向的。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部动画电影中,暖色调的色彩运用非常多。金鱼公主波妞是粉红色的,这不仅表现出金鱼公主的性别,同时也展现出金鱼公主在变成小女孩之后的性格,与她身上穿的那件粉红色的裙子一样,鲜艳动人,活泼开朗。电影的开头是一大群的金鱼公主在深蓝色的大海中游荡,它们对大海之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个个小小的金鱼公主远远望去,十分显眼,配上金鱼公主憨厚可爱的表情,让动画人物显得亲切动人。除了金鱼公主身上的明亮红色之外,无论是悬崖上宗介的家,还是向日葵之家老奶奶的身上,都能看到暖色调的色彩搭配。在他们身上,都能感受温情祥和之气。

(二)冷色调的动画色彩,让电影充满神秘气息

在电影中,色彩的作用是让人物看起来更加鲜活,让画面看起来充满质感。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电影也是在各种元素的组合之下才充满了魅力。宫崎骏的名字也总是与动画、动画电影结合在一起,动画和动画电影是宫崎骏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崎骏不仅创作出优秀的动画电影,还非常顾及电影的主题,在取得骄人的成绩之后,宫崎骏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创作着属于他的动画王国。冷色调的色彩,最突出的是蓝色,不同层次的蓝色所表达出的意义又不一样,蔚蓝色的天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清爽舒适的,颜色越深的颜色在视觉上的冲击是不断递进的。动画电影中每个画面,每个画面中的色彩的运用,都是十分相衬的。如行云流水般的动画画面,给人非常美的视觉享受。冷色调的色彩,总是带给观众一些神秘的气息,同时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在不同色彩的对比中,这种视觉上的享受会更加突出。

当色彩与电影情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就融入了故事,融入了电影。金鱼公主是生活在大海中的,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部动画电影中,当然就避免不了大海的画面。在影片的开头,金鱼公主不小心被网住,头钻进了一个透明的瓶子里,不能呼吸,小男孩救起了差点窒息的金鱼公主,还给金鱼公主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波妞”。在这个情景中,宗介住的房子的颜色是偏冷色调的,悬崖下的大海也是蓝色的,这些冷色调的颜色的运用,与金鱼公主的颜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视觉上给人非常大的冲击,传达出不一样的意味。

在电影中,大海的颜色是深蓝色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墨蓝色的。而大海中的浪花不仅是一浪高过一浪,而且每个都长了眼睛,是听从大海的主人藤本的命令。深蓝色是属于冷色调的颜色,这种颜色总是带给人们一些恐怖神秘的气息。电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了非常深刻的探讨。当金鱼公主遇见宗介,被爸爸藤本抓回去之后,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想再次回到宗介也就是人类的身边;当她运用魔法让自己长出了手脚之后,在姐妹的帮助下,成功地脱离了藤本以及海洋的控制。她追逐着宗介的脚步,在海面上不断地跑,那一小片红色的裙子在大片深蓝色的海面上,这个画面是非常震撼的。金鱼公主不知道的是,她的出走,使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不得不面临着由她而引起的海啸。汹涌而来的海啸不仅冲毁了道路,也让在海上的宗介爸爸耕一带来了麻烦。在冷色调的运用上,特别是在蓝色这个色彩的使用上,传达出了令人恐惧的信号。

三、结束语

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表现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意蕴。《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部电影中,在色彩艺术的衬托上,不仅能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也能在电影中找到属于记忆中的那份纯真。色彩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效果,将电影的主题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让电影达到了新的高度,也让电影在画面之外有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