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5 09:44: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产养殖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产养殖意义

篇1

由于CLA(特别是c9t11和t10c12异构体)具有众多的健康效益,过去10多年,人们对CLA异构体的兴趣大大增加。CLA在体内外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现出特异的且经常是不同的代谢与细胞信号效应,这也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在各种动物中表现出抗癌、免疫调节、抗动脉硬化、抗糖尿病、体组成调节及生长促进等健康效应(Rosa等,2010)。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抗癌特性。实际上,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声称,CLA是唯一在试验动物上表现出明确抗癌效应的脂肪酸。据报道,CLA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抗癌效应(Belury2002)。CLA抗癌的生化机制可能来源于其多种活性的联合作用,可能包括一种或多种CLA异构体或代谢物对细胞分化的直接作用和对亚油酸与维生素A代谢的影响等(Park等,1999)。另外,CLA可能是通过显著降低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抑制肿瘤形成(Kavanaugh等,1999)。研究显示,CLA能够减少小鼠、大白鼠、田鼠、狗和猪的体脂增加,有些情况下,生长动物瘦体质量的增加与采食量变化无关。研究显示:c9t11和t10c12对动物脂代谢有不同的影响,小鼠和田鼠的研究表明:t10c12是影响体组成和引起体脂减少最大的一种异构体(Rosa等,2010)。有些对人体的研究显示:CLA能够降低脂肪组织量,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都出现这种结果(Whigham等,2007)。CLA引起体组织变化的可能机制是增加脂解、增加脂肪酸氧化或降低脂肪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如:CLA在体内抑制脂蛋白酶活性,表明CLA降低脂肪的效应可能是通过降低脂肪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实现。研究表明:CLA不仅可以改变脂肪沉积、动用及氧化的关键酶,也可以减少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刺激前脂肪细胞程序性死亡(Rosa等,2010)。尽管许多研究显示:减少体脂的机制与减少能量摄入或增加代谢率有关,另一些研究发现,脂肪沉积不受影响,或脂肪沉积减少与能量摄入无关,而是与能量消耗途径的调节有关。CLA添加小鼠体内的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更高的报道支持这种结论。能量消耗增加可能是由于基础代谢率增加、食物的热效应增强或体力活动增加(Rosa等,2010)。

CLA在养殖鱼中的应用

鱼类脂质因为含有非常丰富的HUFA在人类营养中具有重要功用。最近,人们对农产食物中的CLA等促进健康的营养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进而出现一些有益健康的功能食品。

CLA的沉积已知CLA在淡水鱼和海产鱼体脂中都有蓄积,主要是肌肉和内脏脂肪中,少量在肝内,其水平与日粮CLA含量密切相关(Valente等,2007)。如:罗非鱼饲喂0.5%和1%CLA,其整体CLA分别达1.03和3.01g/100g脂质,鱼片CLA分别达1.53和3.3g/100g脂质(Santos等,2011)。鲈鱼肌肉中CLA质量浓度是2.92g/100g脂肪酸,混血柳鲈7.97g/100g脂肪酸(Twibell等,2001)。饲喂1%和2%CLA的大西洋鲑鱼总CLA含量分别是3.8和7.3g/100g脂肪酸(Berge等,2004)。因此,不同品种鱼沉积CLA的能力不同,CLA沉积也与鱼的发展阶段有关,可能与不同的能量需求或日粮组成不同有关。肌肉组织中CLA的积累通常与总磷脂的增加有关,表明CLA可能组成了结构脂质。不过,相对于日粮所投加的量,沉积率通常非常低,反应出这种化合物的消化率或活性代谢较低。但是,CLA在鱼中的沉积比在其他脊椎动物中的要多(Valente等,2007)。

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人们研究了日粮CLA对虹鳟鱼、欧洲黑鲈、大西洋鲑鱼、大西洋鳕鱼和金头鲷等养殖鱼生理的影响。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日粮添加CLA对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无显著的益处。不过,几个研究显示:随着日粮CLA质量浓度的升高,其对鱼的生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并提高饲料效率。表明CLA对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依赖于所研究鱼的品种。日粮添加CLA对蛋白质效力比(PER)、表观消化系数(ADC)或营养物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Rosa等,2010)。

体组成已证实日粮摄入CLA会通过减少体脂、增加瘦体质量及降低血脂而影响动物体质量和脂肪沉积。这些效果并不能通过降低采食量和能量摄入来解释,而是通过其他一些CLA诱导脂肪减少的有关机制,也就是调节基因表达和在脂质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脂肪和肝等组织的生理。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日粮CLA并不显著影响鱼机体组成,另一些研究已发现总的体脂量会有相应的减少。这种脂沉积的减少是人们期望的,特别是使用高脂肪日粮情况下。虽然如此,日粮CLA对鱼的脂肪酸组成会产生影响,该影响与其对体脂含量的影响无关(Bandarra等,2006)。

脂肪酸组成在饲喂CLA的鱼体中通常观察到,饱和脂肪酸(SFA)增加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总体降低。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脂肪酸是SFA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及MUFA中的棕榈油酸和油酸。表明CLA可能确实影响脂质代谢和稳态,并显示Δ9去饱和酶活性最终的降低。就HUFA来说,这种结果并不总是一致。据报道,虹鳟仔鱼、大西洋鲑鱼及混血柳鲈肌肉中的2种最重要n-3H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降低(Bandarra等,2006)。这种变化可能并不是CLA的直接影响,而是日粮中的CLA添加是以减少富含EPA和DHA的鱼油为代价,进而引起日粮中的2种n-3HUFA减少。然而,CLA添加并不一直影响肌肉中这2种珍贵的HUFA的水平(Tan等,2010)。因此,EPA和DHA的变化似乎与鱼的种类、发展阶段、日粮脂质含量及日粮脂质替代时间等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鱼类养殖中不期望HUFA合成的最终减少,目前使用HUFA缺乏的植物油代替富含HUFA的鱼油就存在这种情况。除了鱼的种类和发展阶段外,脂质代谢模式可能也依赖其他因素,如:试验持续时间、日粮CLA的相对水平及异构体混合物。先前的研究中CLA的水平在0.5%~10%不等,尽管所有试验基本上都是c9t11和t10c122种主要异构体等摩尔的混合物,但在大部分试验中没有明确其精确的化学形式是游离脂肪酸、乙酯、甲酯还是三酰甘油(Rosa等,2010)。

篇2

我市(县)水面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潜力巨大。加快全市(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对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应因地制宜把水产养殖业纳入“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真正作为一个大产业对待,摆上位置,纳入日程,按照国家提出的“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水域治理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还可拉动水产饲料、捕捞设备制造和餐饮、旅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各级政府对水面资源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发展目标,加强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规模渔业、生态渔业、精品渔业和休闲渔业,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健全强化水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养殖结构高级化、经营模式产业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的目标,推进全市(县)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必须以品牌为龙头,加快全市渔业产业化进程

各级政府应借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促进全市(县)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加大对鱼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力度。筹集各方面资金对全市重点鱼苗繁殖基地进行全面改扩建,提高其鱼苗的繁育能力,为全市池养户养殖冬(秋)片鱼苗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种苗。二是积极推广池塘生态健康技术,引导广大水产养殖专业户实施80:20生态健康养殖。三是应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南昌市水产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协调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技术培训、经营协作和产品销售,使全市水产养殖业能够形成“拳头”。要制订政策鼓励各种形式的水产合作社组织的发展。

三、必须合理选择确定承包主体和期限,加强对承包方的投入监督

在今后的水面承包过程中,建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水面资源的流转,选择有资金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承包主体,以确保在投入和水产品产量、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承包期应依据水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以避免一旦经营不善改变难的问题。在签定承包合同时,要明确投入标准,根据承包水面的资源情况合理确定投放量和捕捞量;每年投放鱼苗时,水产主管部门都应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其按生产需要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投苗;对于已签定长期承包合同,但因投入不足造成水面荒芜的,应依据《渔业法》有关规定中止承包合同、收回水面重新发包,以避免造成水面资源的闲置浪费。

四、必须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在提高渔业产量、增加效益上下功夫

我市(县)水面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一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加大苗种投入,加强技术管理,努力提高单产,力争达到农(渔)民增产增收;二是开发可养殖水域,增加水产品总量。有关方面应通过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创新开发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形式广泛吸引域内外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承包开发;应加强对流动水面的开发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和加大水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投入,在水流较缓的江湾、河叉试行网箱养鱼、淡水珍珠养殖等,真正杜绝“荒地一亩有人管、闲水十亩无人问”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应加强渔政管理,切实做好野生渔类资源保护工作,确保生态平衡和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在发展生态、精品、休闲养殖上下功夫。应加强对养殖水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有机水产品,应开发引进名特优品种,提高繁育技术,搞好河蟹、鳜鱼、黄鳝等水产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大力发展休闲养殖和庭院养鱼,把水产养殖与餐饮、垂钓、度假、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五、必须全面实施中低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高产健康养殖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引导企业和养殖户对现有淤积严重、老化坍塌的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和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和优化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区域布局,提升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要根据各地实际,完善承包责任制,建立池塘维护和改造的长效机制。

六、必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全市(县)水产养殖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就必须给广大水产养殖户以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一是进一步贯加强中央、省对支农惠农措施的贯彻力度,使文件中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全市(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财政部门应从农业开发资金中砍出一块,专项用于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三是银信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信贷额度和归还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四是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治安保护,确保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人身、财产安全。五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把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内开支,把基层渔政管理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进行管理,提供正常的推广经费、实验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水产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正常运转。

篇3

2多糖非特异性免疫影响因素

多糖种类、剂量、作用对象与条件等都影响多糖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如,赤芝、灰树花、香菇的胞内多糖,通过注射和饲喂实验,都能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巨噬细胞活力和免疫相关酶活力,但其中以灰树花多糖的效果最好;并且发现,体长4.0~4.5cm的虾,每只注射6μl浓度为l%的多糖溶液为宜;而且给对虾注射时,其抗菌酶、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力的提高更显著。在腹腔注射史氏鲟的研究中,壳聚糖相对于水苏糖、酵母聚糖和米糠脂多糖,能更有效地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和溶菌酶活性。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时,以每千克鳖重1g左右为宜,如超过1.5g时,反而对中华鳖的免疫刺激作用会逐渐降低;又如,在银鲫饲料中添加过量云芝多糖时,银鲫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反而低于对照组。酸碱条件也会影响多糖的作用,在碱性条件下(pH值10),酵母多糖可使刺参肠道内噬菌指数、溶菌酶活性、酸性磷脂酶活性增加,而噬菌率与碱性磷脂酶的活性无明显改变;在酸性条件下(pH值5.5),刺参肠道内噬菌指数变化不明显,而溶菌酶、酸性磷脂酶及碱性磷脂酶活性增加。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因素反映了多糖作用的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今后还要在多糖的理想用量、复合使用和使用条件等方面做更广泛的研究,这也是对多糖非特异免疫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广谱性

除了常见的爱德华菌,免疫多糖能有效提高水产动物对其他多种致病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如,芦荟多糖能刺激花鲈、石斑鱼、红鳍笛鲷、卵圆鲳鲹及美国红鱼产生对S.iniae海水株HD-1攻毒菌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分析发现动物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提高。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比较明显的抑制效果。投喂鲫鱼灰树花多糖药饵,其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吞噬细胞杀灭肠形点状气单胞菌、鳗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都有显著提高。甘草多糖对嗜水气单细胞菌等6种常见水生动物致病菌的抑杀效果良好。此外,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及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肌肉品质、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微生物种群等多种功效。并有采用免疫多糖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防治南美白对虾红体综合症的成功实验实例。这些研究表明,多糖的非特异免疫是广谱性的,其研究空间广大。更多的研究可以从多角度对多糖的非特异免疫机理进行探索,有助于更充分地阐明多糖的生理机制。

4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研究

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研究主要在于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的研究。如,除了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饲喂黄芪多糖可以显著地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和改善异育银鲫的肌肉品质;云芝多糖可使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酵母多糖可显著影响黄河鲤的生长;壳多糖能抑制气单胞菌繁殖,提高虾苗的成活率,促进虾苗生长;水果胶质多糖能稳定饲料性质,并促进小龙虾的增长。进而,多糖促生长的机理研究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饲喂裙带菜盐藻依多糖的研究中发现,澳洲肺鱼幼鱼体长、体重和肌肉纤维生长都极显著地增加,其原因在于该多糖对肌肉生长限制因子有亲合并失活作用;研究还发现香菇多糖能有效改善幼建鲤肠道菌群数量,酵母多糖可使河鲶肠道的褶皱程度、肌肉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这些生理变化都有助于动物生长。此外,多糖还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减少肠道病原菌数量、促进有益菌繁殖、提高抗应激能力、防治疫病及增强动物抵抗寄生虫能力等功效,如,混配多糖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黄芪多糖可诱导吉富罗非鱼热应激蛋白基因表达,提高抗应激能力;海参体壁硫酸多糖甚至可以影响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湿冷黄杆菌多糖蛋白可用于开发疫苗,治疗细菌冷水病和虹鳟鱼鱼苗综合症。上述生理变化是在多糖作出非特异免疫应答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效果,也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特性之一。当前主要局限于对其相关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对其生理机制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以助于揭示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理。

5非特异性免疫与多糖结构

尽管对免疫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的非特异性增强效应在分子水平上的免疫机理还不够明确。为此,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多糖分子结构与其非特异性免疫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所以多糖的纯化和结构分析成为了对多糖非特异免疫研究的关键工作之一。人们通过纤维素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复合酶法及温酚法等方法纯化了多糖并分离了多糖的亚组分,研究了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种类与比例及相应的免疫相关性等。如,研究发现酵母多糖的活性与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相关,当归多糖中β-吡喃环单糖残基是其生物学活性的基础,分子量较大、碱溶性的根枝藻多糖组分的非特异免疫效果更好,在多糖免疫鲤鱼的实验中,发现带有1~6糖苷键连接分支的多糖具有更好的非特异性免疫效果。但是,由于单糖组成、构型、糖苷键、螺旋构象和分支情况、主链连接方式、分子量大小及取代基团的性质和取代度等诸多结构因素都会影响多糖的免疫活性,因此还需继续深入、细致地进行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工作。多糖非特异免疫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于设计和选择免疫多糖分子是非常关键的,其相关研究工作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在将来的研究中将是免疫多糖的前沿和热点。

篇4

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 Applied to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WANG Ziqing 1, CHEN Zhicong 2, DING Yanran 31.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chool of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46, China3.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Building a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aquaculture is an essential method to improve its quality and profit. This paper applies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nd then analyses the key design of 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also devises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 of the communication frame.

Keywords:loT,wireless sensor network,heterogeneous network gateway,embedded system,aquaculture,Wi-Fi

一、引言

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所需的温度、溶解氧、pH 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控制是很重要的,传统手段大多依靠人工完成,难以满足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养殖水域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以实现增加养殖密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精准管理等目的。

物联网是继PC、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之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依靠物联网能够更好地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传感网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末端延伸网之一,协作地实时采集和处理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 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功能[1]。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组建网络时不使用传统的电缆线来进行连接。它的优势是:

灵活性高,不受敷设电缆线的限制。

机动性强,易于扩容。

经济性好,维护费用少。

二、设计方案

2.1 功能需求

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自动采集养殖水域的溶解氧、水温、增氧水泵工作状态等实时数据。

接收有关人员指示,对增氧水泵等对象进行实时控制。

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自动对增氧水泵等对象进行实时控制。

在“监测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及时有效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由于单个养殖水域的面积不会太大,采集环境参数的传感器与控制器集中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同时由于水产养殖环境参数的变化是一个慢过程,对采集速率要求不高。但由于水中传感器与控制器供电困难,要求采集网低功耗是十分重要的。

2.2 总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功能,系统有一个无线传感器网和一个无线局域网,两个无线网通过异构网关连成一个整体,相互交换信息,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

数据采集由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将传感器测量的环境参数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出去,并接收汇聚节点发送的指令。汇聚节点接收传感器节点发出的数据,并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有关指令。汇聚节点位于网关内,是网关的组成部分之一。无线局域网通过各种用户终端来共享数据信息,并对系统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异构网关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其OSI层次结构自下而上保留了传感器网和WiF网的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结构,两个网遵守各自不同的网络协议,异构网关在最上面的应用层将它们关联在一起。

篇5

选择鲥鱼汛期下网,下网后要注意观察巡视,当风平浪静时,有鱼上网,可见上纲抖动,浮子拉沉,应立即取鱼。取鱼时要小心,动作轻而快,取鱼不离水,尽量少碰鱼体。捕获的鱼立即养于船舱内,并不断换水或冲气,以防缺氧或受伤。

篇6

当前学者利用DEA方法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时,产出指标经常使用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投入指标以农业从业人员、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等指标为主。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的农业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及其定义如下。水产养殖业产出以1990年价格的水产养殖业总产值进行计算,其中包括以1990年价格计算的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和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采用水产品价格指数进行折算。水产养殖业投入主要包括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养殖固定资产投入与养殖中间消耗等4个方面。①渔业劳动力包括捕捞专业劳动力、养殖专业劳动力、兼业劳动力和后勤服务人员,后两个指标为概括性指标。为了统一口径,本研究选用养殖专业劳动力作为养殖劳动力指标。②水产养殖面积为每年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淡水养殖面积之和。③水产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为每年的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和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之和。

1.2数据来源

在确定水产养殖业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之后,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研究设计指标数据中,海水养殖产品总产值、淡水养殖产品总产值、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海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与淡水养殖固定资产投资等6个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90-2010)》,其中养殖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预测值;渔业中间消耗指标的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2010)》。水产品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

2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2.1综合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选用DEAP2.1软件来进行模型的运算,得到的综合效率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趋势基本一致。1990-2009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效果一般,有8年为DEA有效,12年为非DEA有效,且两年的综合效率指数在0.9以下。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综合作用下,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现象,1990-1992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相对稳定;1993-199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波动较大;200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综合效率又相对稳定。而由规模效益状态分析结果可知,除了2008年之外,非DEA有效年份的规模收益均处于递增阶段,且1996-2005年间的非DEA有效年份,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低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以上两种情况表明,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技术进步水平低和规模经营水平低共同造成的。

2.2投影分析

为了更好地找到水产养殖业非DEA有效的深层原因,调整投入产出结构,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将对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模型测评结果投影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未将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无效年份的投影数据进行一一列举,因此,采用加总的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业投入与产出的调整方向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即保持现有水产养殖产出水平情况下,养殖专业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投入与中间消耗的投入可分别减少9.38%、7.78%、5.46%、7.23%,从而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3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分析

运用几何平均法,同样借助DEAP2.1软件,计算中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Malmquist指数)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表3)。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3中未体现。由表3可知,1990-2009年间,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6%,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没能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技术效率指数均为1,说明水产养殖业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有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应继续保持此良好现状;技术进步率指数存在频繁且较大幅度的变动,这可能与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投入增长差异有关。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业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水产养殖业的产值增长主要源于劳动力、养殖面积、固定资产和中间消耗等资料的大量投入。

3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1潜在影响因素设计与数据收集

因为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的变动主要由技术进步率指数的变动引起的,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与推广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情况来寻找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原因。因此,本文初步设计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潜在影响因素设计完成后,笔者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进行数据收集。经过收据收集整理发现,未能找到每年科技研发投入的相关数据,因此,首先剔除了每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指标,而用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来替代。由于有些因素在某些年份没有统计,在进行整理后,只有1997-2007年间所有因素统计数据齐全。因此,只取该11年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2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分析

在确定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变动的潜在影响因素后,以1997-2007年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SCXL)为因变量,以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科教活动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年末技术推广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每年培训渔民人数等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中的向后逐步回归功能,进行初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DW统计值仅为2.678,存在负自相关问题。因此,利用加权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补救,DW统计值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降为1.710,较为接近2。由表4可知,回归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0.704,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由表5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8.936,p值为0.00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是非常显著的,至少有部分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KYRY、TGJF和PRRS。由表6可知,KYRY、TGJF、PXRS的t统计值分析为4.921、4.978、4.837,p值均为0.002,表明以上3个解释变量在95%的置信度下非常显著;同时,3个解释变量的VIF统计值分别为9.693、5.981、4.509,均小于10,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首先,水产养殖业的生效率评价结果显示:1900-2009年间,中国养殖业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平均值呈现下降状态,导致水产养殖业综合效率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效率出现下降;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出不存在冗余,而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其次,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水产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与年末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每年技术推广经费投入额和每年培训渔民人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2政策建议

篇7

2.过滤过滤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态废弃物、悬浮物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过滤器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

3.沉淀水中的悬浮物容易吸附在鱼鳃上,使其呼吸受阻,同时使水体的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对鱼苗孵化不利,故常设置蓄水池先进行沉淀处理。

4.吸附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浮石粉等,能吸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用高分子重金属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水体净化新技术。吸附剂的粒径在0.3~1.2 mm,用于吸附水体中的Cu2+、Zn2+、Pb2+、Cd2+,而并不产生水的二次污染。

5.泡沫分离技术向水中通气,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的气泡吸附,浮于水面形成泡沫,可去除水中溶解物和悬浮物。但此技术不适用于淡水,只能在盐度大于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设计的泡沫浮选分离器市场上已有售。

6.磁分离法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是目前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悬浮胶粒。包括凝絮、中和、络合、氧化还原、消毒等。

1.凝絮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试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及胶体凝聚成大絮凝体,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剂有铝盐(硫酸铝、铝酸钠、碱式氯化铝等),以及高分子絮凝剂等。

2.中和改善水的pH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呈中性或弱碱性,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改良底质,并杀灭病原体。pH值过高时,可采用草酸、醋酸等弱酸中和。

3.络合最常用的是EDTA,主要用于清除水中过高的重金属离子(如Cu2+),特别是那些鱼贝类敏感的重金属离子。

4.氧化还原一些含氯消毒剂、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可以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氰离子、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或消除毒性,还可以杀灭水中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臭氧通过强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铁、锰、臭味及色度等,但因它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以致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杀死,故只用于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朱福庆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认为育苗水经臭氧处理后,水中的细菌得到了有效抑制,亚硝酸盐大幅度降解,能减少换水量;谭洪新等[8]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应用,认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馆中已得到普遍应用,而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河蟹育苗、刺海参育苗、鲍鱼育苗等。

5.用其它消毒杀菌剂常用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硫酸铜、敌百虫、甲醛、有机染料、双链季铵盐、中草药等。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为主要目标。

三、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自养性植物(如绿色藻类、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质。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残饵及水产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有助于防止残饵与代谢产物积累所引起的水质败坏。

1.光合细菌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等作供氢体,行完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只要有水和光存在,不论环境中有氧或无氧,均能生存繁殖。光合细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中投入光合细菌后,有益菌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种群,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细菌的研究和应用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已相当普及。在国内也有报道,罗氏沼虾、中华鳖、加州鲈、对虾的养殖中应用光合细菌,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光合细菌亦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它对鱼类有较好的助长作用。

2.芽胞菌丁 雷等在养殖水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芽胞菌,待其生长繁殖后测量各项水质指标,结果显示芽胞菌能够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

3.放线菌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一种高科技微生物产品,称“玉垒菌”。这是一种放线菌。翟士君等曾用S30对温室养鳖池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在鳖的饲养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宫兴文等把S30与光合细菌结合起来使用,并采用无砂养鳖模式,认为S30主要集中于底质,而光合细菌多分散于水中,故能维持养鳖的良好水环境。

篇8

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只有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有效地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做好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工作,采取科学的建设策略,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目标定位——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

2.1在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办学主体应当寻求自身的发展特色

在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水产养殖专业改革,完善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依据,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等文件,密切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进行全方位变革,而变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合理的目标定位。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指向。制定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应当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教学活动内容也应当符合水产养殖业生产和经营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大力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和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有效解决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科学管理和开发。

2.2培养特色人才是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点目标

不同的中职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师资情况、人才地域差别、学校基础设施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水产养殖管理人才、水产动物饲料和营养方向人才、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方向人才、水产增养殖方向人才等是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

2.2.1在素质结构上

不同细分专业方向的人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不但要牢固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而且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养成求实创新意识、价值效益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能够胜任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

2.2.2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自身的水产养殖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运用到水产养殖产业的相关工作当中。

2.2.3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突出本学科特有的专业知识

通常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水质分析、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等知识。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水产经济动植物增殖养殖、病害防控、饲料和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研究,赋予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时代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3 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建设策略

3.1 创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理念

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灵魂与先导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绩效与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重新评估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够符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理念。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理念应当具有层次性,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专业精神的指引,实现教学形神统一。

3.1.1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精神的引导作用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在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利益与冲突、经验与反思中不断发展。

3.1.2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改革水产养殖传统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3.2 改革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

完善激励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过程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教师、学生、社会、专家多方结合的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科教学的活力。总而言之,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从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方法。

3.3 重新构建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模式

为了实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目标,就必须采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

3.3.1以水产养殖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素质、从业能力、岗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后,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针对性。

3.3.2将专业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构建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应当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找准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以到场地实习或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3.4 调整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建立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必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互补,在人才培养、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向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上适当倾斜,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4 结语

终上所述,建设中等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满足水产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中职校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等,使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文红,程光平,马瑞宁.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初探[J].高教论坛,2012,04(20).

[2] 刘焕亮,刘长发.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01(20).

篇9

从资源储备来看,我国水域面积辽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引进名优品种养殖

在我国现代水产行业中,明显存在着结构化分化的问题,低端水产养殖品种供大于求,价格很低,但是高端水产养殖品种价格却一路水涨创高。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引进名优品种,实现精品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品种来看,要以名贵水生生物为主,包括甲鱼、河蟹、鲈鱼、淡水白鲳等品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引进名优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进。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名优品种引进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销售辐射圈,要根据自身销售范围,确定养殖品种,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选择最优化品种,很多水产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没有市场,在引进时候就要慎重选择。

二、全面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养殖状态,形成规模化养殖。通过开展规模化颜值,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集约,提升经济效益。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可以引进大规模操作机械,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水、电、路的统一配置,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合作养殖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产业链打造上,可以引进相关交易主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开展规模化养殖也可以打通销售环节,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规模经营在养殖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举例来说,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要尽到科学化喂养,引进现代喂养技术,通过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节省相应开支,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管是在种苗引进与饲料采购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多样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实现养殖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养殖方法的运用。

四、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产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要想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给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水产品销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水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影响,运用“B2C”营销模式,减小水产营销的中间环节,通过网络打造自身水产品经营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营销,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注重水产养殖的层次性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养殖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养殖品种的层次性,单一品种养殖很难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品种混养的方式,有效提升养殖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产养殖销售而言,也要注重层次性营销,要根据季节变化,打好反季销售时间差,均衡水产品上市时段,避免在供大于求的时候集中上市水产品。在水产品传统淡季,可以采取保本销售的方式,在水产品消费旺季,要加大水产品供应量,达到抢占市场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做好节日期间的水产品供应,因为在节日期间消费者普遍对水产品r格缺乏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在水产品销售环节,还要做好储藏和运输工作,提高水产品保鲜度,进而提高水产品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劳务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池塘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J].生态经济,2016,32(7):143-147.

篇10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双氧水工业不断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双氧水新建项目增速发展的趋势下,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整个行业大发展的同时, 影响双氧水装置安全、环保的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国内双氧水装置和同类型化工装置事故频发就是佐证。双氧水装置和同类型化工装置上发生的多起安全和环保事故为双氧水装置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也为如何管理、驾驭好双氧水装置, 提高装置的安全和环保系数提出了努力方向和研究课题。

一、双氧水的用途

1、用于纺织行业

长期以来, 纺织行业一直是国内双氧水的最大市场, 各种

纺织物和针织物的漂白已由原来的“氯漂”变成现在的“氧漂”。这不仅是因为“氧漂”对纤维强度的损伤小, 织物不易返黄, 手感适宜, 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氯漂”之后含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 纺织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 纺织行业对双氧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用于造纸行业

国际上, 造纸行业消耗的双氧水占总产量的60%左右, 且“氯漂”的比例越来越小, 特别是北美及欧洲的国家, 已经以立法手段禁止造纸行业使用“氯漂”, 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我国造纸界使用双氧水作漂白剂起步较晚。目前有许多造纸企业还在使用“氯漂”, 随着国民对纸张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造纸行业对双氧水的需求将高速增长。另外,在废纸再生循环利用中, 双氧水的氧化作用可使再生纸的质量提高, 这也将为双氧水提供广阔的市场。

3、用于化工合成

近年来, 利用双氧水合成的过氧化物产品越来越多, 应用也越来越广。主要产品有由双氧水和碳酸钠反应而成的过碳酸钠; 由双氧水、硼砂和氢氧化钠反应而成的过硼酸钠; 由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而成的过氧乙酸; 由双氧水和硫脲反应而成的过氧化硫脲以及过氧化钙、过氧化苯甲酰、酒石酸、环氧大豆油等产品。

用于其它方面

双氧水用于废水、废气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 双氧水在环保方面的消耗量正在迅速增加。双氧水也是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精细化学品, 主要用作集成电路元件等的清洗剂。双氧水还广泛用于化学分析、军事、食品、医药等行业。

二、双氧水技术发展状况

双氧水生产方法主要有: 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氢氧直接合成法, 等等。在全球范围内蒽醌法生产占有绝对优势。我国除天津化工厂还保留一套电解法生产工艺外, 其余全部为蒽醌法生产工艺。

1、电解法

电解法是Medinger 早在1853 年电解硫酸过程中发现的,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 电解法经过多方面的改进, 成为20 世纪前半期双氧水的主要方法。电解法又细分过硫酸法、过硫酸钾法和过硫酸铵法3 种。缺点: 电耗高、产量低、劳动强度大、不适宜大规模生产。1986 年以前采用此法为主。我国已明令禁止电解法制双氧水项目建设。

2、蒽醌法

蒽醌法是Riedl 和Pfleiderer 研究成功的, 后经各国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改进, 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目前在双氧水生产中占绝对优势。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以蒽醌烷基衍生物为工作物质( 工作载体) , 以适当有机溶剂溶解工作物质配制成工作液。在催化剂存在下, 用H2 将工作液中的蒽醌氢化, 生成相应的氢蒽醌, 后者再经空气氧化, 于工作液中生成双氧水, 同时氢蒽醌回复成为原来的蒽醌。用水萃取工作液中的双氧水, 即可得到双氧水水溶液, 经精制和浓缩、可得到不同浓度规格的产品。

蒽醌法根据采用催化剂种类不同, 分为镍催化剂悬浮床氢化工艺和钯催化剂固定床氢化工艺。由于钯催化剂具有对氢化反应选择性强, 活性好, 便于实现固定床氢化, 安全等特点, 因而新建装置中大都采用此工艺。

蒽醌法优点: 技术先进, 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产品成本和能耗低, 适合大规模生产。缺点是生产工艺较复杂。

3、异丙醇法

异丙醇法是美国Shell 公司开发成功的。该法因消耗大量的异丙醇, 原料成本高, 装置整体缺乏竞争力, 已基本被淘汰。

4、氢氧直接合成法

此法提出较早, 但自1987 年以来, Du Pont 公司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其工艺特点是: 采用几乎不含有机溶剂的水作反应, 采用活性碳为载体的P-t Pd催化剂, 水中含有溴化物作助催化剂, 反应温度0~25 e , 压力为2. 9~ 17. 3MPa, 反应产物中H2O2 质量分数可达13% ~ 15%, 反应可以连续进行。

该法优点: 生产工艺简单, 装置投资低, 生产成本低。但目前处于中间实验阶段, 未工业化。

三、双氧水生产工艺中的安全控制

1、工作液处理包括工作液配制、芳烃的予处理和废芳烃、废碱液及排污液的回收。

(1)芳烃的予处理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工作, 由于芳烃的沸程是150~200℃, 所以我们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 尽管如此, 蒸馏时的温度也在120℃左右, 因此需要时刻注意配制釜的真空度和温度, 更要防止蒸馏时双氧水进入釜内, 发生爆炸。

(2)在正常生产中, 系统各部分要进行排污, 氧化塔排污呈酸性, 且含有浓度较高的双氧水, 干燥塔, 碱沉降器, 碱分离器以及白土床的排污呈碱性, 而且每次排污避免不了会夹带出少量的工作液, 虽然排污的去处各不相同, 但最终都会被收集到配制釜中进行处理,再回收利用, 这就涉及到配制釜的安全使用问题, 配制釜回收的有酸性工作液和碱性工作液, 平时还要用于蒸芳烃, 这时若冒然把酸性工作液和碱性工作液混在一起, 将导致双氧水在釜内分解, 严重时会发生爆炸。正确的做法是选用PH 试纸检测配制釜的酸碱性, 如果呈碱性, 就要继续对配制釜进行清洗, 如难以除碱性, 可以加入少量磷酸, 再清洗直至配制釜呈中性或酸性为止。

2、氢化工序的安全控制

此反应在固定床内进行, 其反应原理是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 蒽醌加氢反应生成氢蒽醌, 压力控制在0.25~0.3MPa, 氢气和氧气的爆炸极限为4~75%, 因此在充满氢气的固定床内严格禁止空气和氧气的进入, 在生产操作中, 固定床进氢气前必须用氮气进行置换, 并且要求氮气含氧量小于0.4%。在生产中时刻监控氢化尾气氧含量,在装有钯触媒的固定床内, 严禁工作液中夹带双氧水以防双氧水分解, 产生氧气, 发生爆炸事故。

3、氧化工序的安全控制

此反应发生在氧化塔, 反应原理是氢蒽醌与氧气反应生成蒽醌和过氧化氢, 产生的双氧水是一种弱酸性物质, 若氧化呈碱性, 势必导致双氧水分解, 大量的双氧水剧烈分解, 就会发生爆炸, 因此工艺要求氢化液进氧化塔时必须呈酸性, 工艺要求氧化液酸度控制在0.002 ~0.006g/l。

4、萃取、净化工序的安全控制

在萃取工序中, 氧化液从萃取塔塔底进入, 纯水在塔顶加入, 两者在塔内逆流接触,萃取出氧化液中的双氧水, 为了保证双氧水的稳定, 纯水需加入一定量的磷酸, 纯水酸度控制在0.1~0.2g/l。萃取塔出来的双氧水进入净化工序, 与净化塔内的芳烃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除去粗双氧水中的有机杂物, 净化塔内的芳烃需经常更换, 否则会发生爆鸣事件。

5、后处理工序

萃取塔顶流出的萃余液进入后处理工序,萃余液内含有少量的双氧水, 为了防止萃余液中的双氧水进入固定床, 在后处理工序设置了干燥塔, 塔内有填料和碳酸钾溶液, 其主要作用是除去水份, 中和酸类和分解萃余液中的过氧化氢, 以免过氧化氢进入固定床, 分解出氧气与氢气混合发生爆炸。

今后, 我们要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提高科学规范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优化工艺过程控制, 坚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确保双氧水生产装置在安全、环保的状态下稳定、长周期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