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4: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有效确保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牲畜本身的数量,还是其品质,都在得到提升程度的提升[1]。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这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进步。可是,在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注重对养殖户思想的改进
有效转变农户的思想,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有效引导农户对现阶段畜牧养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养殖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兼顾市场发展情况,对市场发展行情有明确认知,从而找到适合农村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对策。
2.2选择适合本地区生存的畜禽品种
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有效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水平的关键。这是因为不同的畜禽生长,需要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畜禽品种,其生产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未来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2.3注重以及加强对本地区动物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避免动物疫病,可以切实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并且有效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及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的养殖场环境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营造良好、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其次,需要建立全面的免疫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疫病一旦出现,有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作为保障,从而避免了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加之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势必可以改善动物疫病现象。最后,则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只有让其掌握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使得饲养与管理更为科学,进而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
2.4科学使用健康的饲料资源
选择科学、健康的饲料资源,可以确保周边环境的生态性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真正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效果[3]。比如可以选择利用秸秆、枇壳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代替了传统人工饲料的使用,避免了许多饲料的弊端。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和管理的成本,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帮助。
2.5注重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村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际上也是为了规范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尤其是当前许多偏远农村,在畜牧养殖方面均以家庭为单位,且对畜产品的加工也停留在表层。这就使得这些畜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降低,甚至许多时候无法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对于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4]。鉴于此,需要尽可能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这样才能使得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进而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以及政府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来,对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为我国农村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邓鹏.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0):18.
[2]陈正会,王维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途径分析[J].当代畜牧,2015,(14):8-9.
推动新农村建设,养殖业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应把握全局,制定畜牧养殖业的总体发展策略,明确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畜牧养殖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机制,在学习国外优秀发展案例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的粗放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努力做到节省空间,省时省力,优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
2努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
在建设新农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时,应及时向农民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在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时,可以通过统一辅导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专门培训,同时,也可以请科研人员下乡指导,手把手引领养殖人员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可以引领养殖人员到畜牧养殖业发展成果显著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养殖经验。乡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相应扶持,推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发展。
3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与先进技术,提高畜牧养殖业的产业效益
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聘用高端人才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根据当地的环境、设施等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将先进的技术教给农民,在教授过程中,应选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以简单的形式努力将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农民。引进先进的技术,实施专业化生产,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信息化与集约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基地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划区轮牧,做好冬季防灾、春季抗旱设施,虽花费一定资金,但会收到很好地效果,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还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于畜牧业来说,引进优良草种,推广种植效益高的饲料资源。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进行鼓励,实施奖励政策等,将其推到实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同时拥有。
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质量安全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虽成果让人欣慰,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三聚氰胺牛奶、长江流域死猪、瘦肉精事件等等都让市民感到震惊与恐惧。畜牧养殖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信任危机。因此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法律上对相关产品生产与经营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及是否高效实施进行监督。畜牧养殖企业应制定相应规范,层层把关,对畜牧养殖产业进行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在生产的各个部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
6建立、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对检查部门进行分权制衡,明确各部门职责。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动物疫情进行检测与防治,投入适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研究,以前瞻性的眼光及时预防,一旦疫情发生,及时将患病动物进行处理,控制疫情范围与患病数量,及时请相应专家进行防控与治疗。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疫情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向村民、居民宣传相应疾病的预防措施,做好疫情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声誉与经济利益。
总之,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畜牧养殖业作为新农村农民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应当在学习其他优秀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凸显区域特色,进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优秀的科研人员,以突出的效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从而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作者:鲍鹏宇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海水养殖业作为渔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在内地市场需求和对外贸易的拉动下,海水养殖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海岸线长1595公里,其中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岸线共计213公里。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虾,蟹,贝类种类繁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余种,发展海水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北部湾地区海水养殖业的现状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加快了海水养殖业发展
2008年正式实施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章节中提到:“重点发展特色优势畜禽、海洋渔业,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开发北部湾渔业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完善渔政渔港设施建设。”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农业是最早获益的领域。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将杂交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列为长期合作重点,如今双方在水产养殖业的合作方式已扩展到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等领域。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北部湾经济区海水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仅广西对虾的成交额就占全国总成交额的60%以上,同时还拥有国家级南美白对虾良种场。2011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水产品总量为206.7万吨,占广西水产品总量的71.6%。
(二)保税港区的建设,加快了水产养殖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多个保税港区的建成完善了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保税区的先进的管理服务使投资商减少仓储负担,控制了成本,减轻了大量税负,让水产养殖加工企业能够把精力集中在水产养殖加工上。海产品最讲究的就是产品的保鲜度,保税港区的建设,让当地海产品在加工环节中,有效地节省了物流时间,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北部湾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企业在技术、质量、价格、服务四个核心要素方面与其他沿海区域相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海产品运输与贸易
在海水养殖业中,海产品的存活和新鲜与否是水产品贸易中极为关键的因素。近些年来,广西投资了100多个亿,建设了南宁到钦州、南宁到北海、南宁到防城港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六景到钦州、玉林到北海、崇左到钦州等一系列高速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北部湾经济区与内地的交通条件,促进了贸易、物流、旅游的便利化和一体化,特别是城际高铁建成后水产品在快速运输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耗,保持水产品鲜活度,缩短水产品上市交易时间,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当地海水养殖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北部湾海水养殖业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北部湾在发展海水养殖存在诸多优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地水产养殖业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粗放式经营造成产品质量低下和环境污染
大多数的养殖户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养殖技术,靠累积起来的经验来进行海水养殖,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方法,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例如最近十几年,珠中瑰宝的南珠由于养殖数量剧增,粗放式、超密度养殖造成珍珠质量低劣,大量劣质珍珠流入市场,南珠由昔日的珠中瑰宝沦为价格低廉的旅游工艺品。
粗放式养殖占用水域面积大,在一定海域内养殖的产品数量大大超过该海域的生态承受能力,造成超负荷养殖,容易导致大面积生态污染。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大规模投放饲料,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饲料流入海中,既造成效益低下,又污染了邻近海域。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丢弃,导致许多还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掉。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红树林首席专家范航清博士认为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养殖超密度和超负荷造成的。
(二)滥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损害消费者健康
北部湾海水养殖用药缺乏严格的管理,在病害防治时使用的化学药物不规范,造成用药过量而形成环境污染。另外,北部湾海水养殖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超标,一部分直接扩散到水体中,造成养殖品种内富集元素超标。据了解,2004年北海市车螺大面积暴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沿海不少乡镇将大量含有农药的清塘废水、污水排到浅海,污染了近海水质。
(三)水产品加工业滞后,降低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产加工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主要采用传统手工加工工艺,导致水产品加工品种少,装备落后,附加值低,综合利用率低。例如北海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精加工的龙头企业少、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主要加工方法仍是比较传统的腌制、冷冻等初级工艺,导致当地50~70%的海产品是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往外地,既造成收益外流,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海洋资源,损害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现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经济发展是核心,环境保护是基础,要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海洋生态和资源管理
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发展基础。过去发展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养殖数量、养殖速度,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保护,造成资源的超负荷消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政府应该在鼓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培养养殖户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观念,让当地养殖户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按照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海水养殖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严格按照养殖规划和环境保护来落实发展,加强海洋资源的管理,做到在日常的水产养殖中实现生态保护。
(二)加强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要建立北部湾的生态养殖体系,发展现代化养殖技术是关键,当地农业部门可以指导养殖户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饵料投放、改善水资源管理、水产品的疾病诊断、培育良种等水产养殖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把粗放型、高污染的养殖方式转向集约化、循环式发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要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实现生态养殖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养殖户大多是普通的农民,经营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筹集到充裕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对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支持水产养殖业的政策法规,提升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和机构,专门为水产养殖寻求社会闲散资金的支持,优化水产养殖的融资环境,使更多的银行、金融机构愿意把支持水产养殖发展作为发展业务的重点。此外,政府支持银行出台一些贷款便捷,利息低,放款迅速的农业专项小额贷款政策,让养殖户们能更便捷地从银行得到所需的资金。银行还可以设立专项金融品种,为水产养殖筹措到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
(三)培养一批具有生态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
当前广西区内专业性的院校只有广西水产职业技术学院,其他的院校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都比较匮乏,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与水产养殖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养殖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尽快成立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服务的北部湾海洋大学,建立一批具有专业背景、高质量的专业性教育研究机构,为当地水产养殖业输送一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普通养殖户,应鼓励一些社会上的教育机构成立相应的培训班,以培养现代化的农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养殖队伍的专业知识,推广生态养殖的概念,为水产养殖业培养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现代化养殖户。
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断改善饲养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畜牧业清洁生产是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清洁生产的观点引入畜牧业生产中。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贯穿生产全过程控制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可以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畜牧业的生产和消费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2畜禽养殖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规模化畜禽养殖用水污染畜禽养殖场用水主要有畜禽饮用水和畜舍清洗用水。畜禽饮用水取决于畜禽的品种、饲养方式及饮水设施,尤其是饮水设施不同,造成的放、流、跑、漏、渗水量不同。水冲式清粪系统,需用大量的冲洗水,而且由于用水量过大,常常形成液态水粪,增加养殖场污水排放量,且有较高的污染负荷[5]。(2)畜禽粪便污染中国每年畜禽粪便总量超过10亿吨,其中有25%的畜禽粪污流失到水体中。畜禽粪便淋溶性很强,可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因含有大量有机物,会消耗水中氧气,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鱼类及生物死亡。养殖废水中所含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氨化、硝化等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了NH+4-N、NO-2-N和NO-3-N渗到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增高,使水质不易于饮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畜禽的排泄物经废水、雨水冲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过渗漏等方式构成地下水的污染。另外,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理,会使环境中的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严重时危害人畜健康[6]。(3)大气污染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产生甲烷、有机酸、氨、醇类等二百多种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7]。有的物质还会损害肝脏、肾脏,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造成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3畜禽养殖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1
引言
自2016年起,甘肃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58个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有需求的地区发展扶持养殖业,努力提高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然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任意堆放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甘肃省也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规划,在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甘肃省畜禽养殖现状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t。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t和16.04万t,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甘肃省2015年对重点农业污染单位1786家的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见图1~3。
调查发现,甘肃省80%养殖场多集中武威、陇南、平凉、张掖等偏远贫困地区,通过传统的发酵还田利用率不足30%;同时受收集运输能力、收集方式的影响,综合利用率很低。大多数畜禽粪污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的化合物会污染土壤环境,还会造成周水体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内容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根据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方式,贯穿畜禽养殖业的各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技术、先进的清粪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4]。
3 畜禽养殖粪污的清洁生产措施初探
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以达到治理污染、开发能源和综合利用的效果。实现甘肃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 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处理措施
减量化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粪污的数量和容积,使其便于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研究表明,畜禽粪污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均与饲料的组成成分有关。为了减少畜禽粪污的排放量,要选购消化率高、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绿色饲料[5];然后对畜禽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估测,科学合理配置饲料[6];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或使用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7]。从饲料使用的源头入手,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3.2 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
禽养殖粪污的传统处理是通过发酵还田利用,因此为了保证粪污还田利用时,作物能最大程度利用粪污养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主要有:物理处理法。通过干燥、烘干等方式,使畜禽粪污除臭、杀菌灭卵,达到卫生防疫标准以及商品肥料与饲料的使用要求;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与粪污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反应,将其氧化成 CO2 和 H2O,有效杀灭病菌、降低有机物含量,同时保留粪污内含有营养成分[8];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使微生物快速分解粪污中的有机质,进而抑制或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物。畜禽粪污经过生物发酵腐熟后,便成为无害、无臭的优质有机肥料,是目前常用的粪污处理方式。
3.3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措施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统一的原则,实现物尽其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饲料化。目前用畜禽粪污直接作为饲料主要是鸡粪,经加工饲料化处理后可用于饲喂动物。然而,由于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存在适口性差、能量低、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等安全隐患,不值得提倡[9];能源化。畜禽粪污能源化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采暖、照明、发电等,是最廉价环保的能源,同时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除此之外,由于畜禽粪污中C、H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燃烧特性,还可以作为能源原料用于焚烧产热[10];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在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饲料的功能,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饲料-肥料-能源-环境”复合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1]。
4 结语
甘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将污染物治理由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建立与现代化畜禽养殖相适应对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秉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可璐.畜禽粪污处理能源化,农村养殖可以告别脏乱差[N].人民日报,2017-01-04.
[2]陈金红,张恒军,许振成,方战强,姚道生,王双陆.河源市推行清洁生产策略研究[J].广州化工,2011(06):120-122.
[3]刘汀.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9(01):69-71,76.
[4]李建华.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方热军,汤少勋.生态营养学理论与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J].饲料研究,2002(1):30.
[6]颜新春.环境污染与生态营养饲料[J].四川畜牧兽医,2000(1): 18-19.
[7]黄兴国,戚咸理,贺建华.控制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J].饲料安全,2003(8).
[8]郭时金,付石军.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J].家禽科学,2013(11):42-47.
[9]吴启发.畜牧业发展中畜禽粪污的危害、治理与利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0(08):21-24.
0引言
近年畜牧业也开始面向规模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在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影响
1.1频发自然灾害
部分地区依然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草场过量放牧动物,大量优质牧草逐渐消失,有毒有害牧草开始增加,草原大地,并在雨水侵蚀下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弱化了草场的生产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降雨量逐渐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地下水位出现断层甚至严重不足问题,草场缺水十分严重。
1.2降低草场利用率
大多地区畜牧产业与经济发展并未考虑林木与草原资源情况,存在乱砍乱伐与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业发展难度较大,无法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降低了草场资源的利用率。
1.3降低科技水平
畜牧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未科学设置,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多农牧民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在基层地区推广使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整体养殖科技含量较低,畜牧养殖处于落后状态[1]。
2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首先,畜牧生产经营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草原牧区养殖时依靠自然生态资源,常见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冬季补饲,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甚至在此基础上开展轮牧生产方式,导致草地超载,转而影响牲畜养殖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资源支持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草原对牲畜的承载力有限。部分牧民在未考虑草原资源的情况下便大肆发展养殖业,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草原承载力。最后,缺乏资金支持,虽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逐步改善生产方式,但实际保护期间依然缺乏人力、物力、技术及资金支持,尤其在修复草原生态环境时没有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无法更好地开展人工草地种植与草原恢复等工作。
3改善对策
3.1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
为解决制度不合理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应在草原地区实行“双权一制”政策,落实草原牧场的所有权、使用权,实行草原牧场有偿使用的。期间应明确此政策可解决的本质问题,建立规章制度,探索“双权一制”政策落实的技术方法,保证公平性与公正性。农牧民可以优先续包以往承包的草牧场,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此外,应建设草地保护奖惩办法,对于草牧场保护较好的农牧民给予经济与物质补贴,严厉惩罚过度开发草场的农牧户,对于承包草地一直处于破坏状态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强化草地租用管理力度,尤其严厉惩罚租用草牧场却不养护的农牧户,严重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通过强力措施,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使其恢复原始状态[2]。
3.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畜牧业无法实现产业与规模化发展,对此应合理调整以往畜牧养殖模式,对于放牧养殖的群体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养量,避免超出草原承载力,给予草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避免草原荒漠化。目前农牧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完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还应确定草原人口承载力,并合理安置。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法律规章制度,保证合理利用草原牧场。给予现代畜牧养殖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良品种,引进新型养殖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3严格落实草原建设保护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应围栏封育,实行轮牧与阶段性的修复措施,缓解草场生态压力。对于退化严重的草场,应长期禁止放牧,保证草场具备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及时恢复生机。若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存在明显的荒漠现象,还应建设人工草地,做好改良工作,保证牧草供给,必要时还应考虑生态移民。在建设人工草地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扩大饲料资源,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在旱作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高于天然草地产草量3~5倍,灌溉条件下还可以增加10倍左右,饲草质量水平高,可以解决冬春季饲草不足问题。养殖人员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发高产饲料地,如高粱、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发展舍饲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此外,可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副产品,发展秸秆青贮技术,回收农作物秸秆,并进行青贮处理,充足供给青绿饲料,降低对草原的危害。
3.4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农牧民群众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全体牧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草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意识,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改变以往的草原畜牧方式。增强相关保护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设立良好规划,平衡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改善草原生态。
3.5实行动态监测
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是草地资源,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多草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合放牧。因此相关部门应在遵循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草地区域特点,开发草地资源,并发展草业经济战略,保证草业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还应实行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完善的网络监测系统。草原管理部门应将草场资源划分为不同区域,做好网格化跟踪监管,随时了解草场资源动态,一旦发现草地资源破坏问题应立即制止,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根据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严格的养殖计划,为牧民技术提供生产指导服务,强化监管,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3]。
3.6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草原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知识性的密集发展模式,需要在畜牧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因此,相关部门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因素,集成高新技术,建设集培训、选择、吸引人才与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生产高质量牧草种子,开设牧草种子工程,以资源为依据、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良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种植出更多优良牧草,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结束语
牧民应充分认识到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放牧,转变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明东.草原特色畜牧养殖业发展措施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20(7):52.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6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破坏。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环保人士的重视,而一直依赖于土地的养殖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到土地和环保压力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如何破解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将决定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实际情况来看,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走生态循环的道路[1-2]。
生态健康养殖就是构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系统,坚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通过科学养殖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提升动物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有效综合利用动物排泄物,使其变废为宝,降低养殖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促进两者的立体循环体系,达到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1 种养结合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生态健康养殖就是通过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地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一般环境可以承受一定规模的养殖,目前以家庭式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比较受推崇。但养殖规模一旦超出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较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就需要利用立体循环的生态模式,通过“养―种―养”等消化链来消除或减少各环节产生的有害物质,形成变废为宝的循环链。目前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涉及畜牧业、种植业、渔业等,即养殖产生的粪污在种植、养鱼、生产中作有机肥等链式延长循环利用,真正变废为宝。另外,种植的玉米及青饲料等又可以用于作动物的饲料来源,种植需要的肥料可以由养殖提供,而种植出来的产品又可以饲养动物[3-4]。各地可以因地制宜,走农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养殖道路。
2 多元化的农牧结合
单一的、散养的、小规模的养殖在今天越来越少,也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要,将逐步被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但是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产生的大量动物粪便等排泄物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分解,必然会带来污染,并给环境造成压力甚至破坏。为此,需要把养殖业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农牧结合方式,不仅能降低养殖所产生的粪污污染物,还能使利益最大化,变废为宝,从而形成循环农业。
农牧结合是养殖业和种植业两者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不足。养殖业为了消纳粪污需要相当面积的土地,而种植业需要为植物施肥,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对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不仅解决了养殖者的粪污处理问题,也为种植者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而种植者通过使用养殖粪便,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不仅能优化土地结构,还能改善种植产物的品质。
3 科学引领生态健康养殖新常态
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利用科学知识引领畜牧业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新常态。一是提高质量。过去养殖大部分是以消耗资源换产量,以环境为代价搞生产,最终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不可修复的不良后果。现在要转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质量高又见效益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发展质量。二是转变方式。过去是一家一户的散养式养殖,不仅不能产生大的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也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按照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可实现畜牧养殖产业化经营,实现环境友好型养殖。三是调整结构。过去是单个品种的局部养殖,不能形成品牌效应,也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而以畜牧业为重点,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大力开发壮大优势产业,可形成精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条龙的模式。
4 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的措施
事实证明生态健康养殖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也在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农业部门的重视和推广。发展“高效益、低排放”的生态健康养殖,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的畜牧业发展方向,走生态健康养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做好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布局优化,科学合理开发地方资源;二是做好品种优化,保护开发优良地方品种;三是做好饲料优化,合理开发饲料,科学使用添加剂;四是做好设施优化,科学规划建设动物栏舍;五是做好粪污优化,循环有效处理养殖废弃物,开发立体循环经济,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压力。
5 参考文献
[1] 王培林,王成武.浅谈规模健康养殖[J].中国畜禽种业,2011(6):33-34.
一、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上的现状
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虽然对虾养殖热潮开始兴起,且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地区中的养殖上还是存在著一定的问题。如沿海养殖中所排出的废水正在威胁着海洋,加之没有通过有效的处理,使得这些污水成为了全新的污染源。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要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措施,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已经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来进行研究,希望找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从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
(一)病害方面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对虾养殖业中病毒流行病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类等,几乎对对虾生活的各个阶段中都产生了危害。也就是说从育苗到越冬等各个阶段中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相关部门也开展了病情的研究工作,但是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二)环境上的问题
对于养殖环境来说,直接影响到了对虾的病害问题。且在一些地区中,随着对虾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进入到了近海水域,这样也就造成了水质发生了变化,从而直接威胁到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次,对于养殖行业自身来说,所引发的有机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养殖场中采用的人工饵料质量相对较差,这样也就难以满足在水中的稳定性,加之投饵上的问题,虽然进行了正常的饵料投喂,但是却并不能够被对虾所利用,相反还会演变成为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有机污染物。此外,一些养殖场中还存在着滥用抗菌素等现象。最后,由于生态容量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使得对虾的放养密度较大,造成了废水超出了海区中的自净能力。也正是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就造成了富营养化以及一些存在危害性的藻类等大量滋生,从而威胁到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二、对虾养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由于对虾养殖业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协同运作工作,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虾养殖水体生态存在和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一些养殖环境也是不可控的,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不仅包含了养殖学与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社会经济学等方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来贯彻好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要顾及到相应的客观条件,避免出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保证生产满足当地的生态容纳量。
(二)做好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
对于养殖环境来说,是对虾养殖业实现长远发展与生存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养殖环境,就会直接威胁到对虾养殖业。因此,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做好宏观上的调控工作。首先,要借助政府的立法以及行为等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控制好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其次,是要对虾池的建造密度以及虾苗的放样密度进行控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
(三)做好品种的培育与引进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虾品种的好坏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国对虾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做好抗病品种的研究工作,或是可以适当的引进新的对虾品种,以此来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良种选良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改进虾遗传的特点,并且培育出抗逆能力较强以及高密度的精养系统,研究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类别,通过集约式的生产方式,逐渐培育出高产量的品种。
所谓的品种选育,需要在全面人工养殖的背景下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建设全方面的人工繁育系统,并且建设对虾良种场和良种繁育中心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些对虾良种场以及繁育中心,可以为相关的商业育苗提供较为优良的虾苗以及亲虾,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虾病防治工作来说,要坚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开展培训工作,来帮助养殖户掌握对虾的健康养殖方法,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将鲜活饵料以及环境生物等控制在发病水平以下,这样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对于生态防治工作来说,还可以通过研究探索来进行,只有建立出科学的养殖方法,才能促进对虾养殖业实现长远的发展。此外,还要做好领导工作,在政策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下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就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起良好的养殖目标。其次,是要做好规划布局工作。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1.2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面积
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采取集约化形式是多余的饲料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大量过量的水远远超过他们的纯化,污染水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部门可以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充分考虑水水产养殖和水承载能力的负载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保护海洋环境没有污染,水产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的前提。
2.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净化厂工程,工程技术,鱼菜共生,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治理水域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没有二次污染,保证了水产养殖的良好水环境,市场发展前景较大,是获得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价值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
2.3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域环境,养殖管理手段违背了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必须要树立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产品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监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水产养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步伐,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管理机水产养殖业。
2.4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依据我国国情,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和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加强监管渔药使用和养殖废水排放,加大对渔药滥用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5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现阶段我国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及总体受教育程度上,这些人员缺乏保护环境和保护水域的意识,这样就认为的导致了水域环境污染较严重。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将最新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分步骤传授给渔民,提高渔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6净化水体处理方法
2.6.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原理是根据水体和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净化水体,该方法普及度相对较高。现阶段人类比较常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吸附法、逆渗透法、曝气法等对于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进行处理;如果如水,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使用吸附法利用多孔固相物质除去吸附的有毒物质,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如果有害气体,如氨和氯的存在,可使用水,曝气方法来改变曝气,去除有害气体。
2.6.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