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4: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旅游文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启示
“文化元素”是许多创意设计常用的手法,借助朦胧感作为艺术表达范畴,产品设计时可以拓宽个人的主观思维,将个人已经融入文化创意展现中,也可以灵活地体现出个人思想的内在蕴涵。湖湘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要综合国外文化概念元素,吸取西方国家创意设计理念,助推本国产品设计革新与发展。
1湖湘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设计领域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是产品研发,创意传媒、市场规划、企业经营等均会遇到不同形式的产品设计内容;这些都是系统性地产品设计过程,文化创意里也要灌输系统性思维,展现出个人主观意识的综合融入,让产品形式变得更加优越。对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及其包装设计的色彩、图案、材料等方面必须融入湖湘地域文化特色。只有挖掘湖湘文化历史。提取文化特色才能突出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特色。提高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作用、设计品位及市场竞争力。
2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特色
人是感性的,很多设计师都是在触景伤情时激发了设计灵感,借景抒情以表达出个人情感意识的变迁,并且在作品中逐一展现出来。创意产品设计是传统的产品设计重点放在设计、制造和保养上。英国作为西方的浪漫之都,其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尤为重视“创意”的灵活应用,彰显出西方国度的文化特色。结合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现状,其主要特色包括:
2.1传承性
英国旅游产品设计中,除了从早期产品设计中体会文化创意外,现代产品设计开始注重个性化改造,倡导自主创新模式的普及应用,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思维意识,表达了对客观事物描述的各种看法。现代产品设计是需要创新改革的,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才能显现出各种文化意识的内在含义,让作者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行创造。
2.2系统性
英国旅游产品设计注重社会性意识变迁,主张把最新社会动态作为主观意识进行表达,进而体现出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融合,表现出了社会思维与主观思维的相互统一性。任何一种产品设计都是在交替变化的,新产品设计与研发要有其系统性标准,才能适应产品设计的要求,让产品作品主题表现得更加清晰,最终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艺术价值。
2.3人文性
创新是推动时展的先进动力,任何事物只有坚持创新改革,才能体现出其时代价值,才能彰显出社会变革的主流趋势。基于文化创意表达情境下,英国设计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灵活应用,在遵循客观事物规律基础上表达个人思维,让个人主观意识在产品描述中得到体现,设计出更加优越的作品。
3对湖湘旅游产品设计的骑士
现在的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产品类型分布不平衡,多数创意产品集中在饰品,小型家居用品,以及艺术品方面。未来,湖湘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要结合英国产品设计的传承性、社会性、人文性等特点,开辟出更加优越性的创意设计平台。
3.1明确文化意识
产品设计是各种文化创意描述,需要主观意识元素作为支撑,才能对客观事物产生明确的认识,写出符合客观事实的产品内容,这是现代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产品设计中文化创意也是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什么样的意识,决定着最终的设计思路,作者要肯定主观意识的应用价值。任何一种文化创意都是以主观思想表现出来的,产品设计过程也有其思维性、逻辑性,才能筑造出多个不同的作品形式,表达了个人对产品设计内容的综合认识。
3.2跟随时代变迁
现代产品设计领域逐渐倡导先进思维模式,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可以很好地刺激设计者完成产品设计活动,将个人思维理念融入作品里。随着社会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设计的定义更加宽泛,不同时期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维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产品设计范畴,其都离不开文化创意的主观表达,这是设计者主导地位的根本表现。
3.3挖掘本土特色
“本土元素”是许多大师的常用手法,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某一物,都是情感的触发点,很容易被眼前事物所感触,进而对个人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恰恰是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将其用文化创意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当代产品设计具有明显的技巧性特点,采用某一种产品设计方式作为文化创意表达途径,这决定了产品设计过程要坚持文化创意的多样性组合,采用不同语句方式组合成产品设计语言环境。
4结论
产品设计源自于社会文化创意,吸取了民族在社会变革历程中的精神产物,表达了个人在产品设计者的主观变化。结合英国创意产品设计特色,湖湘旅游文化设计中要注重产品设计意境、产品蕴涵的灵活应用,这也是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
作者:叶菡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逻辑思维、行为方式上因文化差异存在很大差别。“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若离开文化的土壤,设计则将变为无本之木,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纪念品市场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用户对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契合、文化认同需求增强,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出富含鲜明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创意中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及创意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文化的追本溯源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在旅游纪念品设计表达上,部分产品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应用中,表象化严重,重形式而无内涵。
(二)创意元素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创意与旅游纪念品契合点低,牵强的附加影响旅游纪念品整体性。
(三)创意元素多为“初级元素”,缺乏思考与深加工。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套用照搬移植到旅游纪念品上,在提取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多方面的循序渐进。未能先“悟形”、后“延意”、再“传髓”、终“超境”。
(四)设计创意因袭模仿严重、角度单一。在文化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应用也应采取发展的、辩证的、多元的准则。
(五)设计师与用户间,通过产品所表现的直观可呈现性、可沟通性不足,用户无法立即与产品产生共鸣。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阶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体现创意的思维抽象过程,它能将旅游纪念品实质和内外联系通过一定方式具象呈现。当创造性思维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以增强消费者记忆辨识度,在旅游地购买旅游纪念品,通常时间紧促,无法充分细致的了解产品,而独特新奇的事物更能激发人们的记忆辨识,产生兴趣;通过创意直观快速的展示,抓住人们感性判断和情感需求,依托创意将体验和互动传递给消费者,产生共鸣,达到提升旅游纪念品特点和人性化的目的;凭借对功能和载体的归纳融合,选择恰当对口的创意,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针对于旅游纪念品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依托头脑风暴法、换元思维法、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和优选法等方法多元横向的联系产生新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结合观察阶段整理资料,寻找当前设计的突破点、重点和盲点;将旅游纪念品功能延续与开发放在首位,新功能的使用固然可喜,但旧有功能通过载体变换和改变表现方式,也可达到创新效果;增强创新性联系与组合,结合已有经验,不孤立差异时效环境的条件,强调分析共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衍生新的思路,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将创造性思维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
(二)分析阶段
旅游纪念品设计主要包含题材、立意、功效、形态、色彩、材质六种元素,它们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任何一处变动都会影响产品整体效果。题材引领设计思路,以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为线索,就是要抓住当地特有文化,反映独创性和高度凝练的人文特征;立意体现旅游纪念品品味层次,必须掌握传统文化审美特点,将立意转化为直观的创意,让消费者找到共鸣和情感归宿,提升产品内涵;功效体现旅游纪念品价值,其中认知功效体现互动性,能够传递旅游地信息,审美功效体现产品美学情趣,实用功效增加产品竞争力,体现价值所在,功效的不同偏重直接影响产品意义;形态作为抓住第一印象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创意推新,通过全新造型的引入或是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促使消费者提升认可度和激发好奇心;色彩作为最直观的印象,能够有效地满足审美对感官的直接刺激外,还具有提示、象征的意义;材质选择体现地域性,尊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可引入新材料,避免粗制滥造;结合成本,合理使用加工手法,在忠实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依托现代技术,既传承以往又创新发展。
(三)解构、组合阶段
本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采用分析精简选择法。其实施手段是:首先罗列具体方式,包含产品定位、文化创意主题确定、分析三个步骤;其次为分解阶段,进行元素提取;然后引出分析精简选择法进行元素组合;最后为方案筛选。
分析精简选择法是一种先通过大量不同信息分类排列重组,再根据期望目标精简后,最终得到理想方案的设计方法。它的特点是以文化创意贯穿整体设计,通过元素解构组合形成创新。具有针对性强、涉及全面、步骤条理清晰的特点,适合旅游纪念品特色化、人性化、系列化发展。
1.具体方式
明确目标消费者、纪念品功能、技术,结合企业自身形象与文化,针对特有地域性、人文性、情感性、美学性进行产品文化定位。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抓住重点,避免盲点。
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主题需结合产品使用环境、人机伴随关系,集中目标、广泛思考。要满足消费者内心需求,创意与功能恰当融合,文化主题与表现形式协调自然。通过体现产品区分性的选择条件改变,提出各项属性的改进创新方案。
2.分解阶段
分解阶段又称为元素提取阶段,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主要元素,如:色彩、材质、结构、工艺等可利用之前收集整理后的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差异比较法、分解提取法进行元素分类,将所分解的元素以图表形式表现。
3.组合阶段
组合阶段又称为元素构成阶段,通过分解阶段对旅游纪念品元素的整理归类,可选取分解阶段每组单项中的独立元素利用数学排列组合法进行重组。
排列组合结果会产生巨大基数。重组,其本质就是将抽象元素转化整合为具象实物。此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应用的地域特征元素越多,产品与旅游地统一性越高,形象越具象,偏重模仿性越强;反之,产品偏抽象,特征不明显,代表性弱。所以在组合阶段选取元素特征种类和数量上应遵循:
第一,时刻把握旅游纪念品整体性,注重元素间相互关系的衔接,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装饰而装饰”。
第二,对“不可能”元素项剔除时,多思考,分析有无其它路径将其实现。往往达到创新效果正是靠这些“不可能”项发挥作用。
第三,辩证的看待元素组合数量,通过尽量少的元素,交代清楚产品即可,面面俱到反而有可能画蛇添足,“少即是多”。设计点也有主次之分,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元素,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忌畏手畏脚、因袭模仿,无创意。
(四)方案筛选
本阶段运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评价标准来进行方案筛选,其评价准则为:第一,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包含生理、心理、社会、自我实现四方面;第二,文化创意的体现;第三,地域性、代表性的直观体现;第四,形式美学完整简洁、体现整体性;第五,产品使用效率、适用性,与所在环境的关系;第六,功能、造型、结构三者统一性,产品传递信息与用户的一致性;第七,实际生产情况及企业发展与效益。
通过评价准则和问卷反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加权计算,得分最高方案即为最终设计方案。
三、设计实例
桌上旅游纪念品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不仅可以增添纪念品功能与情趣,还能提升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和情感认同。下面以南通旅游纪念品为实例,进行桌上旅游纪念品设计。
(一)创造性思维阶段
创意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能让用户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动。抓住南通地域性特有元素,以当地传统文化为主轴,寻找突破现有纪念品的思路:需要打破常规,拒绝雷同,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产生兴趣。通过对重点、盲点元素的分析拓展,表现方式的筛选,功能结合载体的融入,确定纪念品创新思路。
(二)分析阶段
通过对消费者问卷调查及企业希望,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的分析与文化创意主题分析,确定本次创意主题方向为“当地代表性历史人物”,经过对比南通历史人物的影响力、熟识度和可设计性,确定以“秦淮八艳”之一才女董小宛为设计原型。
(三)解构组合阶段
1.分解阶段
对收集的素材,结合差异比较法,分解提取元素,然后归类列表。(图1)
2.组合阶段
在遵循组合阶段三点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目标性的组合。董小宛桌上纪念品色彩不宜艳俗,以白色调为主色,辅色可配以当地特有蓝印花布色和少量其他色彩;材质受造型限制,应选用硬质;结构伴随功能,需要有盛装空间;载体、形状、空间比例三者联系结合文化创意主题,可系列化设计;通过人物形态,传递感受;装饰选取南通当地特色或代表性色彩;意境以董小宛生平才艺出众的表现来传递传统文化创意;由看尽人间百态、体悟世间冷暖的生活细节来诉说情感需求;通过操作,体现功能,产生交互;纪念品小型化,体现便携性。明确目标后,进行排列组合。(图2)
3.筛选阶段
依据旅游纪念品评价标准,进行初选,剔除不实际、不恰当组合,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进行方案改进。
在修改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权计算,选取得分较高的组合进行深入设计比较,最终选定以“四书五经”中“礼乐诗书”为文化基础,结合董小宛造型与功能的融合为创意的一系列桌上旅游纪念品。(图3)
旅游纪念品思维选择分析方面,通过系统组合与形式组合,将南通旅游资源整理分类,分解转化为当地特征性元素,再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元素重组,产生出“礼乐诗书”桌上办公用品这种新的组合形式。
在文化性需求上,能够展示当地代表性文化元素,满足游客与用户对于文化性的心理、生理需求;在功能性需求上,通过创意将旅游纪念品功能的表现形式予以新颖化、情趣化,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在审美性需求上,当地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结合,使得纪念品形象富有活力,外形美观讨巧,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能够激发游客与用户的兴趣;在情感性需求上,功能的创意表现,突出人性化关怀,卡通形象富有趣味性,在操作时,旅游纪念品与用户能够良好的进行体验交互;在创意性需求上,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能够加深游客和用户对南通当地文化的了解,形象元素的创意组合会让人产生联想、引起共鸣。
结语
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既可以延续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可以满足文化诉求和情感需求,赋予纪念品传承感和张力。针对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进行桌上旅游纪念品设计,并应用此方法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南通特色的桌上旅游纪念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曲双为.论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88-191.
一是产业发展态势迅猛,2007—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2%。二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省歌舞剧院、海南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成,文昌航天文化主题公园、陵水海洋文化主题公园、三亚海棠湾梦幻娱乐不夜城、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新城、长影海南世纪城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是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培育建设以中国南海博物馆为依托的海洋文化产业园区、以文昌航天主题公园为依托的海南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海南影视基地、三亚动漫产业基地、“印象·海南岛”演艺中心等。四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海南“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
海南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事业底子薄、文化设施欠账多、文化产业规模小和层次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缺乏骨干型企业和影响力品牌。二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高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需求。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等要素市场建设滞后,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支撑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国际旅游岛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品牌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集聚效应相结合原则,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创意产业集聚区,逐步完善文化创意相关人才、信息、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加快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显著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为海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构建创意产业支撑平台
一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和应用,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公共技术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二是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市场推广、资源共享和产业化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文化会展等高端文化活动,为文化企业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三是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畅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
(二)重点扶持特色优势行业领域
二、满族剪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独特鲜明的满族文化内涵
满族剪纸处于特定文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的是满族人的生活习俗、信仰崇拜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汉族和其他地方的剪纸有很大区别。岫岩、本溪等地的满族剪纸造型粗犷、朴拙、单纯,表现主题有喜闻乐见的福、寿、娃娃、鱼等,有渔猎时期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虎、鹿、熊、豹、马、野猪等,北镇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还鲜明的体现着萨满文化中的山林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剪纸作品中的佛托妈妈、大翻嬷嬷、媳妇人替身、拉手大翻车、宇宙树、通天树也都极具浓郁的满族特色。新宾满族剪纸多以满族、民间传说故事、人生礼俗、花鸟草虫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它融剪、说、唱于一体,艺人在剪纸的过程中,或哼唱满族民歌,或讲述满族故事,还经常使用满文为创作元素,形成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这些不能替代的满族剪纸文化作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多元、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满族剪纸不但内涵极其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样。北镇满族剪纸在构思塑造中多以弧线、直线为主,很少精雕细刻,作品大刀阔斧,不描不画,不打底稿,一气呵成,手法采用折叠对称等方法,头梳“上抓揪”的“嬷嬷人儿”,身上带有各种怪异图案的生殖女神,身披柳叶的“媳妇人”头梳满族的特有发式大翻车,身穿旗袍,脚穿盆底鞋的姑娘等都充分反映满族民间剪纸特有的率真、粗犷、浑厚的民族风格[3]。岫岩满族剪纸多用平常的剪刀,极少用刀刻,有的甚至用香火烧洞刻画动物的皮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手法以镂空、成片为主,造型夸张奇特,令人耳目一新。新宾满族剪纸形式多样,分为单纸剪、双纸剪、立体组合剪、彩色拼粘剪、松明烟熏剪、火头烧烙剪和吊线动画剪等,材料除了纸,还选用皮革、鱼皮、麻布、桦皮、苞米窝儿、红辣椒、树叶、布、绸等薄片材料进行剪贴加工,有时还根据画面需要,灵活运用烟头、香头或木炭烫出点、线,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丰富的文化附加值及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在文化生态已经发生巨变的今天,剪纸作为重要的满族“文化基因”,纵向贯穿满族整个民族发展史,体现着深厚历史底蕴,横向涉及满族的生活方式、、习俗礼仪等各方面,文化空间极其广泛。在旅游文化创意语境中,要获取灵感和产品设计理念,必须注意基因改良重新建构的问题,对满族传统剪纸进行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创造的转化,实际上就是文化符号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满族文化传统符号与价值系统经过改造,变成有利于创意变化的资本,成为具有崭新表现形式的特色产品,以新的载体继续保存剪纸的精髓。经过文化创意的产品既带有民间艺术的鲜明特色,又能展现生命力丰富的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有利于提高辽宁旅游知名度,扩大影响。另外,满族剪纸对满族民俗文化意蕴的深层次展现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差异性及垄断性,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够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的纪念功能。剪纸艺术的材料方便、成本较为低廉、时间灵活,无场地限制,也不需要太多设备投资,通过制作者的创作,本来普通低廉的纸张就可以身价百倍,从这一角度讲,也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三、满族剪纸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传承实践
1.辽宁满族剪纸文化产品开发与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辽宁满族剪纸文化产品开发与传承呈现出重视传承保护,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足的状况。在笔者列举的特色满族剪纸分布地区,政府都比较重视剪纸艺术的保护,将其纳入文化建设工程,从规划、投入、宣传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北镇县文化馆、站组织开办满族民间剪纸学习班,聘请老民间剪纸艺人讲课,培养一批年轻有文化的业余剪纸创作人才。同时也调动社会积极性,形成剪纸文化产业化管理,打造剪纸文化品牌,采取企业冠名宣传北镇、振兴北镇经济发展,实行市场化的经营途径。北镇还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引入了课堂,编印完成全国首部满族剪纸乡土教材《满韵清风》,北镇全市25所中心小学、56所村小学、20所中学、两所高中先后开设剪纸课,设立剪纸活动室,经常举办学生剪纸大赛,激发学生们学习剪纸技艺的热情。岫岩县也建立了12个乡级剪纸基地,与庄河市文化馆举办剪纸联展。2004年底还出版了《岫岩满族剪纸艺术作品集》,建立挖掘、抢救、保护岫岩民间剪纸的组织机构,普查、搜集、整理剪纸艺术遗产,建立民间剪纸遗产资料库。新宾县在永陵镇开设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新宾满族剪纸手工特色工坊。本溪早在2012年就建立了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个以满族剪纸创意、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为主体的创新型、创业型、创意型文化产业园区,曾多次举办中国剪纸创意文化节等活动,将“剪纸”等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将传统艺术创作与多种产业形态相结合。关于满族剪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凸显很多问题,例如产品粗糙、单一、廉价,具有地域风格和历史传承特色的剪纸在旅游市场、文化收藏市场和礼品市场上比较少见,产品设计与需求脱轨,剪纸作坊规模小、开发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创意产业人才等,都需要时间妥善解决。
旅游文化产品是指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艺性、礼仪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鲜明文化符号的产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依托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的集聚力,为义乌本地的工艺品美术品及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目前,义乌本地针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工艺品行业发展侧重交易,相关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文化制造业出口盈利已接近饱和,市场出现疲态,急需产业转型提升“义乌制造”品牌力。如何解决本地产业转型需求下的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高技能人才供给成为当前矛盾的关键。
一、协同创新———搭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平台教学模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子方向,针对义乌市本地的产业及市场需求提供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隶属的创意设计学院与义乌市创意园执行混合所有制合署办公模式,设计企业入驻、研究机构指导,“政校企研”深度融合。由其中中国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业产品研发中心作为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做依托,整合优质市场资源,融入专业建设各环节。基于平台,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提供实践机会,企业设计师现场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多方协同。首先,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依托“政校企研”协同创新的创意平台,集聚整合市场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引工艺大师进课堂;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参与完成与大连工业大学签订本科和专科校际交换生协议,实施学分互换,实现与本科院校的资源平台优势互补。其次,充分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及综合性,满足符合市场的综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授予名誉导师称号,为学生实训课程提供生产一线的技术指导,校企合作,共享创新技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共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新创意教学链
依托义乌的市场资源优势,建立旅游商品设计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对外开展设计服务,积极引进企业商业项目及各种竞赛项目。累计承接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省一类竞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0人次;获省时尚饰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二等奖1人次,入围奖3人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从通识技能项目、实战演练项目、比赛项目到企业真实项目,逐层推进项目化教学。同时,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新光集团建立订单班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对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新光饰品研发中心及礼品事业部等相关部门实习就业。专业课程《金属工艺品设计》、《时尚礼品设计》、《竹木工艺品设计》、《工艺品包装设计》与企业的设计生产紧密结合,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导入,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逐步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专业教学链。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行业内先进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与科技创新企业义乌市3D打印中心共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结合3D打印设计制作技术,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与市场接轨,为义乌工艺品产业转型提供储备力量,为地方旅游文化产品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共享企业平台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同时,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实行“双导师”制,校企一体双导师授课,铸就就业梦。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也可以接触社会服务订单,组建项目团队,设计项目计划,完成项目设计及制作。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独立地面对客户,接触市场,了解行业的动态需求,有效解决了“学而无用”的困惑。
三、“一米集市”———助推“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创意项目孵化
在我校特色创业教育的良好基础上,推进创意创业教育,以专业创业带活创新设计。针对传统的创新设计教育市场化弱、落地性差等问题,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义乌市创意园共同筹建“一米创意市集”,深入佛堂古镇、上溪桃花坞等义乌市周边镇、街道,活跃在义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平台。旨在搭建开放的创意分享平台,活跃了创意文化氛围,以匠人之心引导学生坚持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可自行筹建项目,完成设计制作。设计成品由校协同创新平台以“一米创意市集”为文创品牌,在展会、校园集市、周边镇、街道等区域售卖,形成以销售设计实物及设计创意等为主要专业创业模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变学校“上课”为“创客”。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米创意市集”以推动本土原创、服务地方旅游文化为落脚点,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有地方性、独特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助力佛堂镇古街品牌文化推广及上溪桃花坞桃花节,以专业创业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其中13级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章小丽《义乌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分析》成功申报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
四、结语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浙江省内第二个也是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旅游产品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义乌的市场需求及产业转型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及区域建设服务,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产、城、人、文”融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教学思路,构建服务地方的平台化旅游商品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广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以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专业与课程,2015,(5):26-28.
一、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集成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性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创作过程部分或全部依靠数字科技手段的新艺术形式,称为计算机生成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简称为CG(Computer Genarated Arts或Computer Graphic Arts)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受控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和信息设计在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和传播形态上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开始走进艺术领域,促进了艺术发展,更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得以普及和繁荣,以其数学化技术特征和交互性传播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具有可实现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沟通的优点,已全方面渗透至包括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动画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包括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展览展示、建筑和工业设计、旅游业、咨询业、计算机游戏及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媒介系统。作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新兴艺术形式,归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创作工具数字化、作品展示交互性、作品呈现多样性、表现题材广泛性和艺术传播大众化的特点。
二、旅游文化传播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定居地,为体验不同文化和经历,本着对另一个地方的向往,选择去这个地方旅游,以实现认识这个地方的目的。旅游过程中,除了对旅游地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色、人文特色和历史遗迹等观光外,对旅游地文化的认识和传播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追求。正是这种新需求,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深挖旅游地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同步产生,但被得到关注和重视仅有20多年的历史。旅游文化被晏亚仙先生在《旅游文化管见》中被完整定义:是基于区域规划和建设思路,以山水景等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为框架,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展览和科研等多种途径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综合性活动。如果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那保证旅游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传播。旅游文化的传播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岳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和特异景观文化等自然景观文化传播,人文景观文化传播,包括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社会景观文化传播及企业文化传播等。
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可以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等旅游主体,也可以是旅游社和旅游地职能部门等旅游中介。其中旅游者既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向旅游地居民和来自其他旅游居住地旅游者传播自己居住地的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接受者,可以接受旅游地的文化和其他游客的文化传播。随着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业已为旅游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旅游文化呈现出视觉化传播和媒介化传播时代特征。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元、生动形象的视觉化旅游文化信息内容,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且以旅游者角度出发,提供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和接受方式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实现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不同地域间景观、人文、社会和民族文化等文化信息的流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文化旅游者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渗透至旅游文化传播的各个角落,在传授关系、传播形式、传播媒体、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等方面产生了下列的影响:
(一)传授关系
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平面印刷媒介的传统旅游文化信息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媒体,信息和旅游者形成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单一关系,旅游者仅可以被动接受信息。基于主动化传播是传播的重要属性这一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以其强大接受力和传达效果实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主动传播。旅游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从灌输式传输的消极接受过程到互动双选的主动参与过程,通过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和反馈过程,旅游者从传统的旅游文化接受者角色主动转变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大使。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化和高容量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旅游文化的传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均采用数字化形式和数字设备完成,利用计算机将实拍素材和图像合成实现非线性自由编辑,经数字保存、压缩和传输技术完成高质量影像作品至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杂志、网路虚拟旅游等数字终端设备上,均以数字化的形式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二)传播形式
无形的旅游文化经数字媒体艺术视觉听觉综合处理后,具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实现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最好传播。基于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增强旅游文化的视觉感知,加之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响等新型形式组合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视听感官效果,而且会以全面化和立体化,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效果,吸引旅游者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旅游文化传播活动,开阔旅游文化传播新视野和高效互动性。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集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响、文本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维性的创意设计语言集中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三)在传播媒体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和新旧媒体的延续与共融
基于计算机虚拟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在结构上,通过调研各媒体的优劣,优化组合,借助统一的数字形式整合众多单一的传统媒体为一个多元媒体组成的扩媒体传播平台,即数字传播媒体。在功能上,数字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构建了高效、高容、多元的传播方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旧媒体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继续适应和演进。一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群体对新媒体的尚未充分适应,另一个方面,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传统媒体也实施了相应改革,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
(四)传播效果
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数字媒体艺术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的设计帮助旅游者选择性理解,充分挖掘和彰显了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方式帮助旅游者顺利读懂人文景观文化。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多种手段加深旅游者选择性记忆,帮助旅游者多记住有意义的旅游文化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不友好的旅游文化信息。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综合考量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像、本文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五)传播意义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集成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性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创作过程部分或全部依靠数字科技手段的新艺术形式,称为计算机生成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简称为CG(ComputerGenaratedArts或ComputerGraphicArts)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受控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和信息设计在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和传播形态上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开始走进艺术领域,促进了艺术发展,更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得以普及和繁荣,以其数学化技术特征和交互性传播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具有可实现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沟通的优点,已全方面渗透至包括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动画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包括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展览展示、建筑和工业设计、旅游业、咨询业、计算机游戏及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媒介系统。作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新兴艺术形式,归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创作工具数字化、作品展示交互性、作品呈现多样性、表现题材广泛性和艺术传播大众化的特点。
二、旅游文化传播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定居地,为体验不同文化和经历,本着对另一个地方的向往,选择去这个地方旅游,以实现认识这个地方的目的。旅游过程中,除了对旅游地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色、人文特色和历史遗迹等观光外,对旅游地文化的认识和传播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追求。正是这种新需求,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深挖旅游地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同步产生,但被得到关注和重视仅有20多年的历史。旅游文化被晏亚仙先生在《旅游文化管见》中被完整定义:是基于区域规划和建设思路,以山水景等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为框架,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展览和科研等多种途径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综合性活动。如果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那保证旅游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传播。旅游文化的传播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岳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和特异景观文化等自然景观文化传播,人文景观文化传播,包括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社会景观文化传播及企业文化传播等。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可以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等旅游主体,也可以是旅游社和旅游地职能部门等旅游中介。其中旅游者既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向旅游地居民和来自其他旅游居住地旅游者传播自己居住地的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接受者,可以接受旅游地的文化和其他游客的文化传播。随着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业已为旅游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旅游文化呈现出视觉化传播和媒介化传播时代特征。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元、生动形象的视觉化旅游文化信息内容,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且以旅游者角度出发,提供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和接受方式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实现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不同地域间景观、人文、社会和民族文化等文化信息的流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文化旅游者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渗透至旅游文化传播的各个角落,在传授关系、传播形式、传播媒体、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等方面产生了下列的影响:
(一)传授关系
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平面印刷媒介的传统旅游文化信息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媒体,信息和旅游者形成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单一关系,旅游者仅可以被动接受信息。基于主动化传播是传播的重要属性这一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以其强大接受力和传达效果实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主动传播。旅游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从灌输式传输的消极接受过程到互动双选的主动参与过程,通过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和反馈过程,旅游者从传统的旅游文化接受者角色主动转变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大使。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化和高容量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旅游文化的传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均采用数字化形式和数字设备完成,利用计算机将实拍素材和图像合成实现非线性自由编辑,经数字保存、压缩和传输技术完成高质量影像作品至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杂志、网路虚拟旅游等数字终端设备上,均以数字化的形式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二)传播形式
无形的旅游文化经数字媒体艺术视觉听觉综合处理后,具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实现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最好传播。基于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增强旅游文化的视觉感知,加之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响等新型形式组合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视听感官效果,而且会以全面化和立体化,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效果,吸引旅游者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旅游文化传播活动,开阔旅游文化传播新视野和高效互动性。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集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响、文本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维性的创意设计语言集中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三)在传播媒体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和新旧媒体的延续与共融
基于计算机虚拟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在结构上,通过调研各媒体的优劣,优化组合,借助统一的数字形式整合众多单一的传统媒体为一个多元媒体组成的扩媒体传播平台,即数字传播媒体。在功能上,数字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构建了高效、高容、多元的传播方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旧媒体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继续适应和演进。一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群体对新媒体的尚未充分适应,另一个方面,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传统媒体也实施了相应改革,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
(四)传播效果
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数字媒体艺术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的设计帮助旅游者选择性理解,充分挖掘和彰显了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方式帮助旅游者顺利读懂人文景观文化。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多种手段加深旅游者选择性记忆,帮助旅游者多记住有意义的旅游文化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不友好的旅游文化信息。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综合考量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像、本文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五)传播意义
旅游本身是综合文化需求、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活动。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可以实现追求文化差异,领略不同区域人文差异,寻求文化认同,探索文化环境的跨文化交流。数字媒体不仅有利于信息高度沟通,加大对话时空密度,丰富沟通内容,更能保证文化交流的及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全面性和直观性,尽最大可能避免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作为贯穿于旅游全过程的旅游文化传播,基于视觉形象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行为,旅游文化实际上是每时每刻均有经济和消费相关,数字媒体艺术促进旅游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是基于数字媒体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新的旅游消费咨询、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过程。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旅游的模式,改变了破坏环境,破坏地方特色的粗犷式旅游模式。现代科技手段在旅游业的应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数字技术和传播技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实现由传统单向、静态、被动的传播方式到动态、交互主动的传播方式的过渡,旅游者可通过网路自主在线观看、下载保存和沟通分享旅游文化。数字技术可通过扫描、拍摄、模拟等重塑传统传媒手段无法还原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音乐等即将消失或业已消失的旅游文化,不仅可以通过配合文献解译、现场解说和文书解释为旅游者提供素材,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子孙后代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一睹历史,实现旅游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传承着岭南纺织服装悠久的历史,以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与服装文化底蕴为背景,地处广州新城区中轴线核心节点上的TIT创意园,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流连其间,但见原来老厂区的模具车间,已成为时尚气息浓郁的名牌一条街;过去的铸造车间已变身时尚中心;当年的总装车间已挂上了集团品牌研发中心的牌子;老旧的加工车间如今变成了“爱帛”设计总部;装饰一新的8栋小楼亦成了“设计师之家”。
TIT创意园是目前国内首家以服装文化为主题的园区,“TIT”是“纺织工贸”的英文缩写。园区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广州纺织机械厂,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建筑多为五六十年代工业厂房,是广州市旧工业厂区的典型代表之一。2007年7月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根据广州市政府“退二进三”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确立建设创意园,纺机厂正式停产。经过18个月的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升级改造,这个昔日满地油污、机器轰鸣的厂房,实现了从生产纺织机械到输出时尚创意、从纺织老厂房到时尚创意园的美丽蜕变。
如今,原为纺织机械厂的布配车间、机械车间、机装车间等厂房,已改造成面向国内外服装相关行业的创意机构、艺术家等各种创意企业的办公场所;设计区、创意区、时尚中心、高级牛头会所、名店街、服务配套区及红酒窖等专属区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时尚中心所在地为原纺机厂铸造车间,原是全厂最黑但空间又最大的地方,改造后成为拥有4300平方米、集T台、文化艺术展示、服装等功能于一身的时尚中心。近年来许多大型时尚活动在这里举办,是目前华南地区最专业的服装T台,已先后承接了广东时尚周、真维斯设计大赛、广东狮子会、名衣扬品牌夏季订货会等多项大型活动。
二、旅游业态发展现状
旅游业的带动性强,与相关产业融合出新的行业,如乡村旅游、旅游房地场、医疗旅游等。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各种旅游业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旅游产品,旅游相关形态也与文化创意卖点紧密联系,如山东某楼盘组织的威海旅游看房团,四川九寨沟的表演艺术,以及各种与节庆活动相关的旅游营销、纪念品设计、旅游线路的产业提升都体现了旅游与创意的融合。我国演艺活动主要分为节庆活动与巡演、剧场演出,如武汉光谷美食节、光谷国际服装节,以剧场为基地的实景演出,如宏村阿菊,这些实景演出有大量当地居民参与,并且受益。文化创意是旅游业吸引游客的生命之所在,旅游业需要依靠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这条主线开发创意性旅游项目,在文化创意的引领下,以旅游为主,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之间的互动性,既能提升文化附加值,拓展产业空间,又能实现产业间的相互融合。
三、旅游文化创意手段
目前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形式主要分为旅游文化园和节庆演艺活动,旅游文化园主要为各类主题公园,如深圳欢乐谷,以科技文化为主题;横店、中视影视基地,以影视文化为主题;昆明云南民俗村,主打民俗文化旅游。通过主题公园的建设,实现旅游产品类型多元化,提高地区知名度,重塑地区形象,增强了地区吸引力。中国的旅游节庆演艺活动很早就出现于各个景区中,大型旅游演艺主要从主题公园中衍生出来,由国际化团队主创并制作的《宏村阿菊》,以古徽州文化为背景,艺术化地再现徽州女人勤劳、贤惠、持家的忠贞形象,全局融入多元化艺术元素,利用电影特技、3D立体成像技术等科技手段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是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精品工程。
四、创意与设计表现
创意旅游不仅包含体验性旅游形式,而且包括参与互动的创意过程,旅游者可以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旁观,更加注重互动形式,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互动,与相关设施的互动。创意旅游可以使个人或小群体通过投入体力、情感和智力,体验到生产活动的实际过程,获得旅游体验并收获创造成果。如美国的SOHO区,曾经是囤积纺织品的仓库,如今是各种名牌商店、古董店、画廊、书店和餐厅的聚集地。而北京798原先是无人居住的废弃工业厂房区,后来一批艺术家在此从事艺术创作,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意旅游区的设计风格吸收了时下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灵感,形成了以各种艺术形式为主题的产业园,文化趣味性增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艺术园区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多由老旧工业园、居民老街改造而成。武汉昙华林老街原是一个居住区老街,后将部分居民迁出,将老街有序规划,仿古的新建筑与老建筑混合,一些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房屋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集刺绣、艺术工作室、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化街巷,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创意旅游能够成功开发起来主要基于创意旅游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如具备文化旅游演艺、开发主题公园,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等,通过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开发体验性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最终完成创意设计与文化的融合。
1 引言
天水是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陇右丝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点区域,伏羲文化、彩陶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等文化类型与遗产资源,成为该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陶瓷文化艺术产品开发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成为天水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集发掘文化资源、发展各类园区、培育市场体系,以增强甘肃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信息服务体系,成为甘肃丝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构成与举措。旅游文化环境视野下的天水陶瓷文化开发成为该区具体开发的重要环节。
2 天水旅游文化开发的资源优势
文化遗址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具有公共性、景观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艺术形式,因其独特的考古价值、风格特征和艺术形式颇具社会影响力。天水地区具有其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文化资源积淀丰厚。譬如我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之一的伏羲就诞生于天水。据《汉书》记载:“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说明天水是名符其实的“羲皇故里”。《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仇夷一说为今甘肃陇南仇池山。伏羲始祖文化在天水成为海内外颇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被誉为“彩陶之乡”天水及周边地区,有大地湾、临洮彩陶文化遗址,大地湾遗址孕育着享誉中外的马家窑、辛店、寺洼文化类型,彩陶艺术丰富的纹饰和多变的器型成为历史学、美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另外,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文化,以及三国古战场文化,成为影视文化传播、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文化经济品牌建设的形式内容,由此引发了以旅游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景观建设、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以及旅游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拓展。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是历史文化信息的传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构建了当代的文化特征与人文情感,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旅游文化产品之所以能满足这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于它将传统文化内涵糅合现代人的人文思想创造出适合当代文化生活的物质形态,通过艺术设计的创造与观众进行形式与精神的沟通、交流,以提高观众对旅游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2 天水陶瓷产品的发展状况与生产性保护开发
2.1 陶瓷文化产品的发展状况
近年,以天水旅游文化为题材的陶瓷文化产品,以旅游文化为依托与当地文化经济相联系,利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和工艺技术手段,不断挖掘文化产品的内涵、提升产品的质量、品位与档次,逐步打造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目前,该区较有影响的旅游文化产品企业有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塞纳河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甘肃三和雕塑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与私人作坊,这些公司通过陶瓷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更新观念,运用陶瓷材料通过文物仿制、复制、挖掘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创新,形成了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品牌和产业。例如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自从1998年在北道区甘泉镇工业示范区投资筹建以来,不断开发研究生产以天水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艺术品,在2000年正式投产后,研发和生产出一批具有天水文化特色的麦积山石窟雕塑、壁画,大地湾彩陶仿制、复制品,伏羲文化艺术以及敦煌文化等几大类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上升,并于2006年5月成功获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天水旅游文化产业推动下的陶瓷文化产业正逐渐形成如下特点和趋势。首先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走先传承后创新之路。在文化资源产品化的过程中,对传统艺术的仿制、复制成为该区产品开发的普遍现象。例如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大地湾彩陶仿制复制、麦积山石窟的佛教陶艺雕塑产品、以及塞纳河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壁画与陶艺,明显留下了对传统艺术承袭的痕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制约于生产者创意创新的能力。第二,文化类型丰富,产品层次丰富。根据文化的类型与特点研发产品项目,生产出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产品是该区特色之一。目前,天水文化特色的系列产品有四大类:麦积山石窟雕塑70余种,壁画38种,大地湾彩陶160余种,伏羲文化艺术品10种,投入市场后反馈良好,颇受市场的认可和欢迎。第三,树立品牌观念,注重舆论宣传与推广。为了宣传文化底蕴深厚的麦积山雕塑艺术,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制定了“以品牌谋发展”的经营战略,组织参加了国内外各种规格类型的展览活动。其中在2001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东方微笑”系列陶艺作品荣获三等奖,作品“小沙弥”被组委会收藏;2003年参加首届中国文物仿制品展览,麦积山雕塑系列作品荣获金奖;2003年4月参加日本大阪旅游推介会,公司产品深受国际友人青睐。通过对各种旅游文化产业的学习与交流、推广和宣传,让外界更深层次地认识了天水文化产业,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2 陶瓷文化的生产性保护开发
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指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主要目的不是大量生产产品,而是通过生产过程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能传承。”[1] 天水陶瓷文化艺术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地理条件,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因素也包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其开发应建立在传承保护基础之上,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从文化资源中提炼精髓,将学术界共识的“生产性保护”理念引入该领域,借助于现代设计的研究成果提升工艺文化产品的质量、转变观念、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解决天水陶瓷文化开发的关键问题。生产性方式保护在生产中实现天水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使天水文化品牌得以推广,同时使陶瓷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正如方李莉提出的观点:传统工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受现代文化生活的冲击正在蜕变,形成了新的特点,成为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文资源。[2]目前,天水市的陶瓷文化保护性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传承的生产方式。通过对文物的仿制复制,再现传统的生产工艺与模式,产品属于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通过产品的造型、形式与装饰传达文物的文化内涵,还原给当代人直观的印象,在文化与观众之间,仿制产品起着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作用。大地湾、临洮等地的彩陶复制,甘肃三和雕塑景观艺术有限公司、塞纳河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雕塑文物复制,运用传承的方式借鉴了传统的造型、色彩与工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要和审美需求。
(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传承与保护。在天水地区受古文明彩陶文化的影响,后来发展起来的有平川的磁窑、华亭窑等民窑窑口,每个窑口都有自己的陶瓷生产工艺与特色,这些民间技艺主要通过生产的方式师传徒授、世代相传。由于受到当代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的冲击,民间艺人的传统技艺因产品市场需求的剧减而趋向边缘化,近年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这些传统的技艺重新得到关注与支持,向民族民间特色艺术发展。例如大地湾的彩陶仿制、马家窑彩陶制作等地传统的陶瓷造型、雕刻、施釉、彩绘、烧制等生产技艺得到保护与发展,成为该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富。
(3) 创新创意理念下的保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创意创新,创新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现实条件、适合于现代生活节奏与需求的创造,在开发领域则体现为将传统文化资源化,在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体现为形象创造,在表达上习惯将传统文化以符号形象的方式与设计相结合,传达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审美追求,在不影响文物保存的前提下利用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要素创意创新。梁思成认为“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 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 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不同的民族, 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 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4]这要求设计者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的观念构想有机结合并努力体察其作品在现实中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把握时代脉搏,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做到“古为今用”,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尽管当地政府与文物主管部门已经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但在天水文化的保护性生产方面仍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对一些文化遗址、文物应采取抢救性、立法性方式进行保护,关于一些文化遗存的改造修复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严禁当地个人与集体急功冒进、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低层次开发,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论证、文物修复专业的参与下进行,对文化遗址低层次的装修于改造只会带来破坏性的灾难。正如樊锦诗在保护敦煌壁画时描述的那样:这些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另一方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和当地旅游文化紧密结合,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提高艺术价值的质量,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名牌。例如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在创业之初,为了确保产品艺术的品味,聘请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提意见: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前任院长王朝闻,中央美院前院长罗工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钱绍武等艺术家指导,不断改进工艺,在传统基础上创造新的工艺,陶艺作品日趋成熟,终于研制出以“小沙弥”为代表的“东方微笑”系列的雕塑陶艺,成为天水游客首选的旅游纪念品。
目前,甘肃旅游文化艺术品、工艺纪念品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文物的仿复制形式的浅层次开发,例如大地湾、马氏工艺品等公司都存在将经典的彩陶类型复制成廉价的彩陶纪念品的现象,创新创意的产品较少,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更少。虽然当地群众能够自发地进行文化艺术发掘,毕竟民间的文化发掘受到艺术教育、艺术修养、产品研发条件的制约,开发的艺术品位普遍较低,这种低层次的开发明显滞后于市场的需求,降低了产品的档次。当然影响国内外的著名文化设计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例如在产品研发方面,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在2001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东方微笑”系列陶艺作品荣获三等奖,作品“小沙弥”被组委会收藏;2003年参加首届中国文物仿制品展览,麦积山雕塑系列作品荣获金奖;在景观设计方面,在“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由兰州市园林设计院设计的“兰州展园彩陶园”,一举囊括了水景金奖以及设计、施工等六项大奖,该园充分展示了陇右深厚的民俗文化和黄河文化底蕴。
3 天水陶瓷文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面对天水文化资源丰富,却文化产业相对薄弱的现实,文化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虽然天水旅游文化在陶瓷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需要在下面几个角度做出努力。
3.1 更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人才效能、突出科技引导作用
目前,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在陇右地区还很缺乏,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吸纳,创新团队的建设及文化创意平台的建设是企业创建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的前提与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的陶瓷创意设计与生产成为发展中的动力要素,科技、信息、知识、智力在产业运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陶瓷创意发展的必要环节。尤其是硅酸盐的研究和市场产品的定位问题尤其突出,利用本土陶瓷原料,就必须理解化学成份,才能根据具体的性能确定开发的层次。另外是传统的陈设工艺在市场销售受到影响时,可以开发生活陶艺产品,既美观又实用,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日本学者柳宗悦曾提出工艺品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称工艺乃民用之根本:“……工艺应当有助于我们,为我们服务而发挥作用。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每一个人提供服务。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3]。因此,建立与省外陶瓷材料工程研究和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的协同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团队、加强创意园区的建设,立足于地域文化现实使天水旅游文化形成良性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可行策略。
3.2 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完善设计服务体系
发展品牌名牌是文化企业树立自身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的要素之一,设计服务则是陶瓷创意产品管理规范化的基本环节与要求,也是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质量要素成为影响企业创建品牌的首要选择,高端的创意陶瓷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设计质量,陶瓷创意的特色与商业推广依赖于设计质量的水平,是产业链的首要环节。例如以旅游陶瓷为发展方向的天水汉唐麦积山陶艺公司,在早期生产陶瓷陶塑时因为制作工艺问题未能解决而损失较大,改良后才得以解决。其次是文化品牌的推广。文化品牌以质量为基础,借助于媒体宣传、市场传播等手段树立商业品牌形象,而旅游文化产品则要与具体旅游文化相结合、同步发展。随着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人性化设计在设计领域越来越趋向细腻和健全,设计服务质量体现在产品的业务沟通、销售、包装、物流、反馈等方面,集中反映了产业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进而将影响业务拓展和产业的信誉。
3.3 开放、交流、协同创新观念
信息时代为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旅游陶瓷创意设计也不例外,旅游场所本身的公开开放、参与交流的特点为旅游文化市场宣传提供了天然的优势。首先,通过科技学习、专业积累,开发新的材料、技术工艺、装饰手段和烧制方法,创造新颖特色的产品。譬如塞纳河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在感到装饰类工艺品市场销售时,开始着眼于生活类艺术陶瓷的研发,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在协同创新方面,加强本区域内的协作,将平川富饶的矿产,进行品相分析研究,根据陶土硅酸盐的构成特点,通过陶瓷工艺配制与技术合理分层次进行开发市场产品,这需要陶瓷产区与省内外陶瓷研究部门、高校科研部门进行协作,有针对性将研究与生产相结合,分别开发陈设工艺品、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景观陶瓷,将研究与生产、传承与创新紧密联系。第二,疏通企业之间的协作。引进其他产区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理念,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吸收外来资本,提高陶土资源产地的生产力和市场影响力。第三,搞活陶瓷产区与旅游文化开发领域的的联系,将旅游文化项目研制开发、原料加工、能源供给、需求市场相结合,协同发展。最后通过市场观察、市场调研、消费反馈,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制定新的方案与对策。因此,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业务间的合作、互助、共赢将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个新思路。
4 结语
2004年哈弗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得出核心结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5]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甘肃作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如何走文化经济开发之路,选择适合于本土特色的发展模式,振兴丝路经济带,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成为众所关注的要点,发展旅游文化陶瓷产业成为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 总之,天水旅游文化开发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保护性生态开发,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其开发的宗旨应是“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而不是利益驱动下盲动行为。
参考文献
[1] 徐艺乙.日本的传统工艺保护策略[J].南京艺术学院报,2008(1):3.
[2] 方李莉.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