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0:09: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色设计特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检 索:.cn
2010年爱尔兰皇家科学院孙大文院士在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上提出了“低碳食品体系”的概念,即包括生产、加工、包装消费在内的各个主要环节建立具有最小温室气体输出的经济体系。其中食品包装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产量大、普及和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目前,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是包装设计的主流,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商品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性。如何系统地对食品包装进行绿色设计,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已成为食品包装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认识食品包装设计的绿色特征是保持食品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注重环境保护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要求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甚小,其评价按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环保标准进行,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选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过程,从设计上应保证用户在使用该产品的全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只有允许的微小污染,并同时保证产品在报废、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最少。
目前,我国突出的环境污染是与食品有很大关联的“塑料垃圾白色污染”问题。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保证商品使用、卫生和安全性能完好的前提下,在生产过程必须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进行食品包装,例如纸质包装材料、资源广阔的竹类包装材料、“零度包装”包装材料。这不仅有利于回收,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功能化、环保化及简便化的包装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发展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保鲜效果好、易降解、节约能源、安全、卫生等特点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将是今后的重点。
二、材料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在低碳环保时代,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资源的消耗量,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使用减量化技术(即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遵循“小就是美”,“少就是好”的原则,特别是稀有昂贵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的种类和用量。
长期以来,我国包装设计十分注重提高品牌吸引力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造成了产品过度包装的现象。例如,中秋节的月饼礼盒,其包装多数制作精美,材质各异,造型繁复,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节后其回收处理却成了棘手的问题,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加大了回收的难度和成本,一些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等)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设计师应该高度关注这一类问题,进行包装设计时在保证产品包装使用功能的同时,不仅要严格依据美学法则做到构图布局合理,包装形象新颖独特,色彩鲜明且有感染力,造型美观而实用等,而且选材方面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友好性。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及法规来规范包装设计,摆脱包装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
三、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满足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并且具有如下优势:(1)保证实现用户要求的全部使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2)先进科技可以减少环境污染;(3)可避免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浪费;(4)由于环境也是生产力,先进工艺的应用会直接或间接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在竞争激烈的食品加工行业,能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因此,使食品包装设计具备绿色特征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加强应用研究和管理,才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健康
绿色食品包装设计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食品的安全问题,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上均采用先进、有效的安全技术,实现产品安全本质化,确保用户或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尤其是作为保证食品安全及卫生重要手段的食品容器和食品包装材料更是得了广泛的重视。目前,我国食品包装时食品接触包装材料以及材料表面的涂层材料,合格包装容器设计及材料的选用,首先可以保护食品不受外界的污染,并使食品本身的水分、成分、品质等特性不发生改变。其次,由于包装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合格的包装材料不会破坏到食品的卫生。再次,与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相关食品用工具、设备也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及健康。除此之外,包装上的图案、文字及色彩的运用由于对消费者的心理会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这方面的安全性设计也不容忽视。
五、人机工程学和设计美学结合运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将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美学相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和谐性和美的外观特性,使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感觉舒适、轻松愉快、误操作率小,具有最高综合工效。
(一)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是经济领域、科学技术领域或单纯的形式美等单一性因素所决定的,它是与材料的发现、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的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自由创造,以及自然的任何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审美能力等多种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是这些因素的统一。包装设计将材料的选用、结构和功能的定位、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等方面都考虑在设计的范围内,必须符合科学技术的规律及使用功能。因此,对设计美的评价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来考察[8]。
(二)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机工程学可以为食品包装绿色设计提供有关人和人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设计依据,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指导设计,为设计出来的绿色包装更为科学、合理、适合人使用,能够把一切可能给使用者造成危险或不便等方面的因素消灭在设计的过程中。因此,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进行人机分析,涉及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功能、成本、材料、工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形态和色彩等各种因素。
六、具备可拆卸功能及方便使用和运输
良好的可拆卸性在现代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分支。具备良好的可拆卸性设计的产品可大量、可重复利用零部件,避免浪费及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是否具有良好可拆卸性是衡量一个产品绿色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七、适应市场需求
食品包装绿色设计必须适应市场需求,随市场的发展而变化,设计制作成本达到最低,让消费者愿意买、买得起、用得起,甚至报废时扔得起,即具有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最小的全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八、拥有多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产品从其产生到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的时间过程,而绿色产品则拥有多生命周期,这是与传统概念的产品相区别的一大属性。普通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本代产品从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阶段。而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但包括本代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全部时间,而且还包括报废或停止使用以后、产品或其有关零件在换代或以后各代产品中的循环使用或循环利用的时间、简称“回用时间”,即从“摇篮到再现”的所有阶段。
结语
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是全面实现绿色产品各基本特征的设计,确保了环保要求和材料、资源、能源最优利用或重复利用等方面的并行设计,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辉事业。
注释
1 张建华:《绿色产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绿色设计理论体系》,84~85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4(28)。
2 李新:《新型食品包装材料:零度包装》,89页,《中国包装》,2002-3(22)。
3 黄家莉:《果蔬包装材料研究进展》,111~113页,《包装工程》,2010-1(31)。
4 黄胜文:《格力空调包装设计在低碳环保时代中发展》,19~20页,《中国包装工业》,2010-11(191)。
5 宋萍:《包装设计评价体系研究》,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6 韩维生:《板式家具的绿色特征》,66~68页,《陕西林业科技》,2002-1(141)。
7 樊永祥:《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状况及对策分析》,342~345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4(18)。
8 陆家桂:《设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
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5.2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6、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1.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
2.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3.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结语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a)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而建筑活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世界都遭受污染的今天,人们开始重视环保,但是针对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想要获得良好的生活空间要难上加难,汽车尾气、垃圾污染、噪声等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找到一种更好、更舒适的生存空间。而绿色建筑以其自身的特点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良好、健康的生活空间,让城市居民可以不再只生存在水泥盒子中。其次绿色建筑除了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健康的生存空间以外还可以给自然环境带来正面的影响。传统的建筑物都存在能耗较大的特点,因其在设计时并没有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予考虑,消耗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而污染对于环境的损害影响就非常大。而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是将建筑物融入到周边环境中而不是去破坏它,会给城市的自然环境带来良好的影响。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 可持续的绿色居住区设计
人是居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3.1.1 可持续特征。绿色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居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居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居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居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居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3.1.2 循环特征。这是指在绿色居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居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居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3.1.3 时代特征。从绿色居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居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居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居住区环境建设之中,居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3.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3.2.1 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所以在单体设计中应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3.2.2 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主要功能房间设计外窗并无视线干扰,外立面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设计,减少光污染。
3.2.3 建筑视野与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对于建筑室内照明,考虑采用内遮阳帘等措施,防止室内灯光外溢。
3.2.4 建筑声环境设计,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对噪声和振动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施工过程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减小夜间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干扰。
3.2.5 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3.3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3.4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首先因地制宜选用建筑材料,首选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应优先采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荐的绿色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明令禁止和淘汰的材料、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其次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
4 结语
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pick to 】 : "green building"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of generation, actively 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 accord with today's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stream. The article firs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future that when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method of this basic principle, finally,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 key words 】 :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s; Characteristic; Principl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五、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6.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现代科技
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为社会的完善提供了更全面的经济探索空间,我国具有丰富的绿色建筑发展资源,在社会资源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发展与应用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为社会的绿色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结合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分析策略的实际应用。
1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概述
1.1内涵
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化设计是现代太阳能采暖设计中两种能源供应形势。从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来看,被动式设计主要从能源供应的器材、能源供应的风向和供应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调节;主动式设计则是在内部空调系统中的调节。相比之下,被动式设计的建设领域更广,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整体供应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被动式设计进行太阳能转化中,可以达到对供应资源的综合应用,提高资源的应用率,实现现代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我国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的提升。
1.2特征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为社会资源的优化应用提供更完善的应用发展渠道,结合被动式设计特征,对现代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设计进行分析,将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续特征和高效率性特征。实施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将让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实现进一步拓展。在现有太阳能供应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资源应用的循环应用,保障太阳能资源的应用灵活性持续性,实现了现代建筑的水资源、材料资源的低损耗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特征。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能够达到社会资源消耗与供应资源的循环供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性资源应用循环系统。由此可见,被动式建筑资源的应用是符合本土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是社会资源供应结构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2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实现
2.1实现建筑资源应用的检测控制
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在中国本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本土建筑的资源优势,促进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发展。被动式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社会绿色建筑领域的质量控制,实现多方面寻求建筑资源供应领域的资源供应结构的完善。例如: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制冷功能的设计,应用被动式设计原理进行设计。从建筑设计太阳能的应用的资源供应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从太阳能光传播板的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实现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被动式设计院里的分析与应用。
2.2建筑细节完善
被动式设计在现代中国本土建筑中的应用,为本土建筑的细节完善提供了建筑的参考依据。建筑细节、城市以及建筑设计第三方面是本土设计师进行设计的重要部分,发挥被动设计在中国本土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整体设计结构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城市建筑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率得到完善。例如被动式设计理念能够在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制冷的主题下,通过改善建筑设计的外部设计结构,对建筑的制冷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现现代设计结构与设计完善水平的提高。被动式实施可以从本土资源的应用领域给予资源的应用,并赋予社会发展更大的细节变动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现代建筑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水平逐步更新。
2.3建筑设计的效率性提高
实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化发展的策略实施,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效率性得到提高。被动式设计的实施,为现代建筑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从我国现代建设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被动设计可以将不同形态的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实际设计中,达到建设设计的施工可以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活动。例如:施工建设的整体设计遵循建筑资源绿色化应用的设计原理,从设计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建筑设计要点与被动设计绿色资源分配的准则相互结合。而本土建筑的施工方案分析采取层次划分的策略,为现代被动式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实现现代本土绿色建筑的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社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我国现代本土建筑资源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2.4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
实现被动式设计策略在现代社会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应用效率,并为现代建筑绿色发展提供了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我国社会资源的应用中实施被动式的设计理念,能够实现现代资源的应用与分析结构多角度发展,而传统的设计分析主要采用单一的分析原理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实施被动式设计分析技术,可以从建筑设计的材料、能源供应的风向以及建筑设计的角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拓展了现代建筑绿色化设计发展的相关因素,促进我国整体建筑规划水平的优化发展,为现代资源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循环利用空间。例如:现代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中,对实际建筑设计应用的自动检测技术,智能化分析建筑空间内部分析技术,自动化制冷技术等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我国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探究发展直接体现。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上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建筑施工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理念支持,优化我国本土建筑绿色化发展。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是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渠道之一,为了实现现代社会建设中资源应用效率的全面提高,对中国本土建筑绿色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实现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创新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晔皓,王嘉亮,朱宁.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思考[J].建筑学报,2013,(7):94-99.
[2]李睿娟.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6.
[3]彭毅.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保障性住房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 绿色建筑是未来的建筑节能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我国推行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节能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方向。
2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征
2.1 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节能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4反馈性原则。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4.1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 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节能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注意的事项
5.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节能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5.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节能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5.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5.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5.6.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节能设计与街区更新。
6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效的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使建筑设计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绿色建筑具有特点,这样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所以绿色建筑已经是现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主流了。
7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全球性的的能源资源危机,绿色建筑俨然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最为时髦的话题,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使得绿色建筑理念更是备受青睐。然而就我国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情况而言,由于能源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确定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资源: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其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并且采用先进的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从而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而提高绿色建筑建设的水平,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采暖以及空调的使用,从而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大气。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对自然通风原理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风冷系统,就能够使建筑的节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5、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6、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三、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分析
新时期绿色概念与建筑设计领域的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行业设计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积极性对挑战的过程当中有效展开有关建筑设计绿色化发展的探索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正确分析并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确保建筑设计行业能够不断向着绿色产业方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一因素,未来建筑设计应当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因地制宜”化方向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当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及其规范无疑发挥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设计工作人员在实施绿色建筑设计行为的过程当中应当如何体现建筑设计“绿色性”呢?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式就在于结合特殊气候环境,把握区域性经济文化特点,设计与其特殊地理位置相匹配的建筑方案。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广大的地域结构及占有面积使得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区域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举例来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炎热多雨,因粗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因地制宜的关注隔热与通风问题;而对于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的我国北方内陆地区而言,考虑到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夏季短暂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就应当针对保温与防寒问题加以特别关注,以此种方式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的环境效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人文”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的绿色建筑决不能单单从对绿色环境的满足角度上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追求对社会大众身心需求的充分满足与实现。在此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能源消耗问题以及资源消耗问题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抑制整个绿色环境应受到建筑作业而产生的冲击。基于以上分析,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角度上来说,合理把握绿色建筑设计尺度,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实现有关建筑平面/立面选型以及整个环境的充分融合。不仅如此,为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思想,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还应当借助于对地形地势的综合应用实现整个建筑功能应用的综合性、智能性与便捷性,以方便受众的使用为重要因素。
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生态节能”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现代经济社会的优化与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地位,绿色生态建筑同样应当充分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这种可持续发展形式的设计不单单应当从设计结构与设计方案的确定上加以关注,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对生态节能性设计技术、材料等问题当中。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建筑应用的节能降耗,这就要求绿色建设设计工作者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以及对物质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加以特别关注。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均是值得绿色建筑设计引入的。
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逐渐加剧,并且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而为了有效地缓解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结果,从而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1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1.1结合区域环境实际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1.2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1.3注重设计效果的功能性保持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2绿色环保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2.1景观设计需做好绿地面积应用的规划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2.2对铺装区域面积和雨水花园面积进行针对性的明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2.3不同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和种植基础条件要进行精准确认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3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里面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积极选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融入景观设计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3.2注重植被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养护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方向,人们的绿色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机械制造行业,需要机械制造不断改进设计制造理念,摒弃传统的高消耗和高污染的机械设计制造方法才能够降低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设计理念被运用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之中,以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绿色发展。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机械设计制造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机械设计制造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发展,而且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深刻意义。
一、绿色设计理念相关概述
(一)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绿色设计主要指产品研发与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从设计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上的绿色处理,减少产品的环境污染,提高产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实现产品的绿色发展。绿色设计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对产品到经济成本、设计目标、使用周期、环境污染等都会进行全面的考虑,以降低产品的经济成本、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尽可能降低产品的环境污染。(二)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则。一是绿色设计理念应坚持系统性原则。绿色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系统考虑产品的环境、技术及经济属性。并且,绿色设计需要对产品的设计环节、研发环节、生产环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进行系统考虑,保证每一环节中产品的经济、环境和技术属性;二是绿色设计理念应坚持动态和静态评价的原则,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市场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情况下,认识到绿色设计的科学发展背景,用动态的眼光来评价绿色设计理念。但是,绿色设计在一定阶段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需要人们用静态的眼光来评价绿色设计理念;三是绿色设计理念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绿色设计要建立在产品的科学设计与研发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规范的统计方法和检测方法对产品的低碳特征进行检查,进而明确产品的低碳程度,确保产品的绿色性。(三)绿色设计理念的特点。一是绿色设计理念是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回收都需要设计师对产品的各生命周期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全面考虑产品相关的环境因素,保证材料的绿色选择和产品的低碳性;二是绿色设计理念是一种闭环设计,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产品各个生命周期相适应的反馈机制,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闭合循环,促进产品的重复利用;三是绿色设计理念是一种动态设计,绿色设计理念下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是动态维护的过程,需要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等阶段进行维护,进而寻求产品耗能的平衡,实现产品的绿色发展和良性循环。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而机械设计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高消耗和高污染的机械设计方式,提高机械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促进经济的绿色健康发展。(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消耗严重影响了社会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绿色设计理念,保证机械设计的环保性和低碳性,减少机械设计对社会环境的污染,进而保证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三)生态保护的需要。工业化的过度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改变传统的一味索取自然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绿色发展理念,减少机械设计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一)机械设计中视觉环境的绿色设计。一是机械设计绿色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态,而机械设计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和空虚形态。其中,现实形态主要包括人工形态和自然形态。自然形态指自然界自身发展的天然的形态。人工形态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念和技能创造或改造的形态。绿色设计理念下的机械设计产品形态需要考虑产品与自然界的融合性,尽量将产品形态设计对自然的破坏降到最低;二是机械设计绿色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高消耗和高污染的机械材料,鼓励使用低消耗和低污染的新型材料,保证产品材料的绿色性;三是机械设计绿色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解构。这是因为不同材料解构的形态和受力点不同,而机械产品需要强有力的支撑。因此,需要保证产品支撑性。并且,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产品解构部件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机械设计绿色设计需要对产品解构进行优化重组,确保产品结构的低碳性。(二)机械设计中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传统的机械产品中的液压系统的漏油、不当使用等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机械设计绿色设计需要重新设计液压系统,保证机械液压系统的绿色性和环保性。一是对于液压系统的污染区,研发人员应做好预防性措施,提前考虑液压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并制定科学的降低污染和避免污染的措施;二是液压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充分考虑液压系统产品的回收利用,确保液压系统零件的循环使用,进而实现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目的。另外,液压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液压系统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三是在液压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工程单位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使用合格的液压油,降低液压油的污染性和危害性,进而实现液压系统的绿色使用;四是机械设计中的液压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液压系统的噪声污染,安装合格的噪声控制系统,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尽量降低液压系统的噪声污染。(三)机械设计中界面的绿色设计。一是机械设计界面设计需要对用户特征进行研究,了解用户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把握用户生理特征、消费观念、消费需求等信息的基础上来设计机械界面,使机械界面与用户身心特征相符合;二是机械设计界面设计要保证简洁方便,对界面进行合理布局,使用户能够直接简单地进行操作,避免繁琐的操作;三是机械设计界面设计要设置正确的引导,使用户在引导下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减少机械操作的资源消耗;四是机械设计界面设计应坚持统一设计,在机械界面上设计统一的操作按钮和屏显配置,减少因不统一的操作按钮引发的失误操作,进而节省操作时间,促进机械设计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志荣,苏纯.面向绿色制造的典型机械产品并行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1,12
我国目前的建筑物电气设计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与日俱增,在电气设计中已经逐渐地对生态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入和应用。电气设计的绿色设计主要就是指在保障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不对环境进行一系列破坏,达到生态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计思路和理念。本文主要就是对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理念和思路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对我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是针对电气绿色设计来找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最后是对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电气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内容分析和阐述。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较为全面地阐述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1 简要叙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绿色建筑主要特征
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保障居住居民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相同的理解就是要保障建筑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存在危害。以绿色电气设计为例,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建筑物有充足的采光性能,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杀菌消毒。建筑的通风措施也要保障通风顺畅,保障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保障控制质量。在建筑物的电气材料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辐射不超标的电气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保障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保障电气材料的能源消耗少,在生产以及施工的过程中要减少粉尘以及相应的污染物,最大限度上保护周边环境。绿色建筑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要保障建筑物的高效,另一种程度上也要求建筑物在建筑的过程中要有效的提升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选择可再生资源来进行建筑物的建筑,最大限度的做到建筑成本低,建筑污染小,建筑工程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性以及社会效应。
2 简要叙述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绿色电气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
在绿色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原则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要根本上保障建筑物的建筑功能。建筑物的照明系统要在电气设计过程中保障电力色度以及电力亮度。在空调设计的过程中要首先保障室内的空气有效转换,同时要保障建筑物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电力运输系统要保障在电气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运行顺畅,同时保障建筑物的特殊需求。最显著的就是建筑物大厅的灯光艺术性。第二个就是在进行建筑物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保障电气施工的经济性,不仅仅要保障节能问题,还应该在节能的基础上达到建筑物相应的功能和效果。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保障电气施工的施工成本能够实现节能同时还能够进行相应的经济回收,需要注意的是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出现浪费的情况,这样既不符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要求,也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个就是要有效的规避建筑物电气方面的无谓浪费,这种无谓浪费最主要指的就是不能造成能源的浪费。例如建筑物电气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照明设计,而是采用了大面积的照明设计,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电力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要求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来有效的降低电力资源以及其他能源的浪费,最大限度的保障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保障环境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3 简要叙述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绿色电气设计工作的主要设计内容
3.1 简述绿色电气设计过程中的供电配电系统的相关设计
供电配电系统:
在进行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中,对于供电系统方面,我们应该根据用电符合的容量、电气的特点以及建筑的实际的用电的分布等等充分地考虑对供电系统的设计,从而实现供电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的最优化。对绿色建筑的供电配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供电配电系统应该尽最大可能的简单和安全。二,应该选择合适的变压器的容量和级别。对于变压器负载率方面,较为适合的是0.7到0.85左右。
3.2 简述绿色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电机的相关设计
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电机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环节。这主要由电机的重要性来体现。电机主要是感性负载,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滞后无功率电流,能够采用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将电流传输到电气设备的应用尾端,这样会在电流传输的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无功电流损耗。因此为了有效的规避这一问题,我们要在电气电机设计的环节上,提升配电网络的相应功率,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电机电流传输损失进行电力补偿。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电气系统的配供电网络中设置电容器来进行电机无功功率的补偿。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负载的变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机的运行效率。从电气设计角度来分析,电机的传输效率越高,就意味着电机的功率因数越高。
3.3 简述绿色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照明系统的相关设计
在照明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照明的标准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参考相应的照明要求来进行优化设计和舒适度设计。
3.4 简述绿色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电磁抗干扰系统的相关设计
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安全和健康,这也是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的设计理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对于建筑物的健康和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筑的结构。由于在生活中,使用的大量非线性设备而导致谐波污染和电磁的干扰,不仅会增加系统的电耗,而且还会引发用电系统发生火灾的风险。我们通过对电路的合理设计、采用滤波器以及进行合理的接地能够抑制导电性电磁的干扰。
参考文献
[1]荆绍莹.工业企业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机电委员会第六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1991(2).
[2]邹汉谦.谈供配电系统节电技术措施[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