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0:09: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少儿武术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共分六个单元,音乐作品总计29首,其中歌曲11首,欣赏曲13首,歌表演3首,音乐活动2首。新作品17首,传统作品13首,新作品占总数的60%。器乐是认识堂鼓、小钱和木鱼。知识点是音的高低、旋律线,认识音阶唱名。教学形式有唱歌、欣赏、歌表演、器乐和音乐活动。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间是在教师节前后。通过学唱歌颂老师、妈妈的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讲述老师和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歌曲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学唱歌曲时,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旋律美,注意连音和断音的唱法,选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演唱,讨论用怎样的音色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音的高低的认识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并用这些声音编织一定的情节,通过音乐活动增加对音的高低的感受。
1.唱歌《鲜花爱雨露》
歌曲把鲜花比喻成学生,雨露比喻为老师,通过鲜花爱雨露,表达学生爱老师的美好情感。建议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演唱时要注意断音与连音的唱法,并注意四小节一换气,气息平稳,使歌声流畅、优美。
2.欣赏《我爱米兰》
歌曲《我爱米兰》是把米兰比喻成老师,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在欣赏时可启发学生联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比喻老师的奉献精神。如蜡烛、妈妈、阳光、雨露、园丁等。可分小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唱歌、朗诵、绘画、演奏等)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情感。
3.活动《音的高低》
传统的“音的高低” 的教法是从乐音的高低开始,让学生分辨两个高低不同的百。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首先从感受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入手,并进行模仿、创造,这是第一册“探索声音” 的继续。还可以通过用声音讲一个故事,在实践中运用高低不同的声音等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形式与传统教法有较大的差别。
4.唱歌《小乌鸦爱妈妈》
这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歌曲,通过小乌鸦找来虫子,喂已经年纪大了的妈妈的情节,表现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课前可启发学生在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好事,课堂上进行交流,把学生爱妈妈的情感融进歌声中。学会歌曲后,也可以表演一个小小音乐剧。
第一场: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小黄鹏和喜鹊飞来飞去,正高兴地玩着,这时,飞来一只小乌鸦。他们说:小乌鸦,我们一起玩吧。小乌鸦说:不行,我妈妈年纪大了,我要捉虫子给她吃。黄鹏和喜鹊说:我们和你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二场:在美丽的小河旁,画眉和布谷鸟正在高兴地玩着,看见小乌鸦们飞过来就说:我们一起玩吧。小乌鸦说:不行,我妈妈年纪大了,我要捉虫子给她吃。画眉和布谷鸟说:我们也和你们一起去吧(唱第一段)。
第三场:在乌鸦妈妈的屋里,乌鸦妈妈正躺在床上。小乌鸦们飞到门前敲门。乌鸦妈妈听到敲门声,起来开门。小乌鸦把大家捉到的虫子放到盘中,端到妈妈的面前(唱第二段)。
第四场:小乌鸦在喂妈妈。小黄鹂们在一旁朗诵: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他养育大(唱第三段)。
小小音乐剧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才能。情节简单的音乐剧可以在一节课中进行,复杂的可以用几节课完成,伸缩性很大。它丰富了单一唱歌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
5.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首歌曲可以同《小乌鸦爱妈妈》一起进行教学,通过欣赏歌曲进一步加深爱妈妈的情感。
第二单元 我原住在童话里
本单元用音乐“讲” 了几个学生非常喜爱的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童话故事只是个桥梁,重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些童话故事的。本单元首次出现旋律线,让学生从旋律的高低起伏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和不同的表现。
1.唱歌《小红帽》
这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有欢快、有安静,当用音乐来表现时,由于旋律的运用使歌曲有了不同的情绪。全曲的音乐素材简练,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应结合歌词让学生体会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带来的情绪变化。这首歌曲使用了1—i的完整音阶,要通过歌曲认识和了解七个唱名。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拓展教材内容,把《小红帽》编成小音乐剧。
2.欣赏《龟兔赛跑》
欣赏《龟兔赛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是沿着故事的线索聆听音乐,或是通过辨别黑管和大管不同音色了解两个角色。根据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尝试从整个音乐中提炼出四段音乐:树林的早晨、骄傲的兔子、勤恳的乌龟、欢庆胜利。学生熟悉音乐之后,可以为教师所讲的故事配音乐,或是听音乐让学生编故事。在创编过程中,教师不要以《龟兔赛跑》的原型来衡量学生的创编,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结果。
3.活动《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这课是为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有了第二课的实践,这一课就有了基础。故事的情节既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也可以由学生按图创编。选配的音乐可参考:《口哨与小狗》《天鹅》《快乐的小舞曲》《彼德与狼》《龟兔赛跑》等,要鼓励学生寻找各种音乐片段为故事配乐。
4.唱歌《大鹿》
《大鹿》同《小红帽》虽然都是具有童话色彩的优秀歌曲,但音乐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欢快,一个紧张。应引导学生探讨音乐是怎样表现紧张情绪的(速度、节奏的作用),并通过歌声表现这种情绪。表演歌曲可选择其中一首即可。
5.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
歌曲中包括以下几个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桃太郎》《稻草人》《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仙境》。通过童话故事感受真、善、美的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换童话故事名演唱,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月儿弯弯
本单元是一组以月亮和星星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探索宇宙、星空奥秘和大自然的兴趣。在这一单元首次出现完整的音阶,要让学生能按顺序演唱音阶的唱名。
1.唱歌《小小的船》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许多年以来,一直被各种音乐教材所选用。为了正确地表现音乐的情绪,要注意歌声的优美、柔和。同时仍应提倡用形体动作来感受四三拍的韵律,但不要统一动作,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动作。为了与相关文化相结合,可以欣赏与月亮有关的艺术作品。
2.欣赏《月亮月光光 》《阿细跳月》
这两首乐曲虽然都是以月亮为题材,但情绪是不同的。《月亮月光光》是舒缓优美的,《阿细跳月》是欢快的。虽然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二重唱,一个是民乐合奏,但音乐的表现方法是相同的,都要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表现。《月亮月光光》应安安静静地听,《阿细跳月》应通过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欢快。
3.唱歌《我和星星打电话》
歌曲为领唱与齐唱的形式,应给学生更多的领唱机会。歌词中没有具体的天文知识,可启发学生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帮助他们改换第四、五乐句的歌词演唱,把音乐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拓宽音乐教学的内容。
4.歌表演《萤火虫》
歌曲是四三拍,与《小小的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启发学生创编表演动作时可结合《小小的船》一起进行。
“唱唱做做” 既是对唱名的复习,也是对音的高低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任意调换唱名组成旋律线,体会音的高低起伏,并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来。
第四单元 快乐的游戏
目前武术还不是我国中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只有极少数普通中学里有所开展,绝大多数的中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开设武术课。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武术,很多人是到了大学才有机会上武术课,或通过参加学校里的武术社团学习武术,可那时他们早已经错过习武的最佳时期。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有着不同规模的的武术馆校,但是它们大多数属于民办,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当然现在已有的省市认识到了武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开始重视武术,黑龙江省就向全省中学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学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和活动》的文件,大庆市已经开始并通过培训武术教师,召开武术教学研讨会、选试点校、开现场会等一些列措施推进武术在中学的普及。
2、我国在中学普及武术的优势
在中学普及武术,我国有着许多得天独厚优势。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体育院校,而武术是体育院校必修的技术课程,所以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武术知识,另外,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增设了民传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武术人才,这些都说明我们有在中学普及武术的师资力量。其次,大量的关于武术的影视节目让少年儿童对武术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多数人影视节目中身怀绝技的英雄人物还有喜爱崇拜之情,而少年儿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必将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最后,在我国的申请下,武术比赛已经被国际奥委会批准2008年奥运会特设项目,可以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期间举办,并定名为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这也为全国普及武术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3、武术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3.1 锻炼柔韧素质
少年儿童处在身体的成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多在6―12岁之间,骨骼和韧带柔软,关节活动范围大,正处于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武术是对身体柔韧锻炼比较多的项目,拳谚云“打拳不遛腿,总是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习武不练肩,经不住缠牵。”从这些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武术对人体柔韧锻炼的全面性,我们要抓住少年儿童这个敏感期,让他们在习武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的柔韧素质,为以后学习锻炼其他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提高速度素质
7~13岁的少年儿童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武术练习中强调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快疾,以快打慢。这里所说的“快”是以反应速度快、运动速度快为基础,速度在格斗和套路中都有全面的体现。拳谚中所讲的“拳如流星眼似电”也形象的说明了武术对速度的要求,所以中学生习练武术,对全面提高速度素质很有帮助。
3.3 增强耐力素质
武术对少儿耐力素质的锻炼也是非常全面的。比如正式练习前的跑步、跳绳等热身运动,是对发展有氧耐力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而像弓步、马步等要求持续时间较长的静力控制练习则锻炼了肌肉的力量耐力,另外,对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更是对身体耐力素质的全面锻炼。
3.4 发展力量素质
关键词 少儿武术 英语 教学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目前,国家对武术教学的模式改革日渐重视。有更多的习武者或学者开始着手于新模式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在武术基本理论方面。本研究以创新的思想将英语和少儿武术套路教学联系起来,将英语用于少儿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中,以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使学生了解更多相关武术的英语词汇,为将来向世界传播武术做准备。
一、英语与武术套路的联系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斯大林)。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凡具有这种工具特点都是语言,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上通用的官方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础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式的传统体育,是中国人独特的身体运动语言,两者有本质的理论联系。
在当代,武术作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喜欢。可是很多的武术练习者和传授者却因为语言问题而影响沟通,因此在青少年的武术教学中融入英语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术英语的教授,使学生在真实情景的环境下更快记住武术术语。
二、将英语融入少儿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优越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但是他们模仿力、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若一味机械地教他们练习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学生们会觉的枯燥、乏味。而在英语的而学习中,要想让孩子主动积极的学习英语,就要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这不仅能让孩子的英语成绩提升,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英语渗透到武术套路的教学中,这使学生们对武术和英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采用英语专有词汇的教授,让学生置身语境,寓教于乐。
在武术英语术语与武术套路教学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武术套路的整体风格来选择相关的词汇。武术英语术语要与学生们所学的和正在学的武术套路的动作名称相配合,保持一致性。武术套路动作可以选用一些长拳,像长拳中的基本手法、步法、腿法和一些动作组合。能使练习者更容易融人情境。能起到调动教学时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共鸣的效果。使英语的术语与武术的动作融为一体。武术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节奏是武术的风格特征,在武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上特征选用的合适的词汇配合技击方法,使之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诱导学生在习武的同时记住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
三、武术英语术语和武术套路相结合教授应该遵守的原则
(一)正确性原则
武术英语术语的词汇应从武术专有名词的字典中而来,有效的结合武术套路教学,词从动作中而生,通过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英语的术语,并将所学的词汇再通过语言回到动作中。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保证词汇的正确性、准确性。
(二)实用性、选择性原则
武术英语术语的词汇应配合武术套路的教学,要以学生们已学的和正在学的动作为依据,不要脱离现实。教学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武术英语专有词汇的兴趣。根据学生所的动作,从中挑选出一些相关词汇,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武术套路的相关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在日后的交流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连续、持久性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对待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增加一些武术英语专有词汇的教学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从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手型、步型开始,逐渐到一组动作对应一个词组或短句,循序渐进的、持续不断的将英语武术词汇一点点的渗透到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使两者之间有效衔接和结合,对于教学来说应是有力的帮助。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武术锻炼的队伍中来。为了武术能更有效地传授给人们,为了武术这个非奥运项目尽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华武术文化要适应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需要充分发扬其内在的精神活力,大力吸收西方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寻找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将武术以独特的形式和面貌,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来振兴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提倡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尤其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1.开展幼儿武术教学,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全球文化同质化的发展趋向已经严重威胁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今社会可见众多的幼儿唱着英文歌,看着日韩剧、吃着麦当劳、练着跆拳道,却日渐远离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唐诗宋词等,让幼儿接受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培养幼儿的自尊和民族自信是任重而道远的。
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幼儿时期开展武术练习有利于塑造幼儿的身体形态,有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增强;同时进行武术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使幼儿对传统武术文化产生亲近感,为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提供一条切实、直观的途径,培养幼儿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武术教学通过参与武术活动,培养少儿对武术的兴趣,使少儿在习武时,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以武术游戏为依托,综合武德故事、武术礼仪、形象教学、艺术欣赏等各种形式,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主线,贯穿幼儿武术教育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幼儿武术教学内容
2.1手型
因为幼儿武术只是在打基础,所以手型选用拳、掌、勾、三种手型为优。
2.2步型
步型应选择简单易学的弓步和马步为主
2.3套路
选择时间较短、间隔较长简单动作组成的套路,最好加上孩子喜欢的音乐,如动画片中的歌曲等。
3.幼儿武术教学方法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幼儿的武术教学不同于少年和成人教学。在给幼儿上武术课时,最主要的是教练如何运用形象语言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而这种形象语言必须是他们生活中经历过的并且能够听懂的,更要将形象化语言与武术技术结合,这样幼儿才会将动作记得快、记得熟。
3.1童谣式教学
这是幼儿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武术教育界至今没有开展对幼儿武术的研究,所以也就没有一种具体方法对武术动作采用童谣式教学法。北京市“武娃幼儿武术”采用类似方法进行武术基本手步型的教学,如“弓步弓步像跑步,鸭子步,前腿弯后腿直”等口诀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2形象化讲解
对幼儿进行武术传授最重要的是形象化讲解,但现代武术的发展却是以术语化为主。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传统武术的动作名称进行编排,在课程中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形象化讲解,使其更快地掌握武术技术。
3.3故事化教学
以故事为主线条贯穿武术技术的教学,也就是创设情境,对幼儿进行武术教育。“幼儿武术”中的“福娃拳”,就是以奥运吉祥物福娃为原型,在教学中穿插若干关于福娃的历史故事,不仅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地接受武术动作、增长历史知识,更使幼儿在福娃的熏陶下成为具有一定奥运体育意识的人。
3.4激励化教学
表扬、鼓励及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把握课程节奏的关键。在一堂幼儿课的若干环节中,都要靠鼓励和表扬,通过一些虚拟的小比赛进行课程各环节的连接。可以说,它是把握一堂幼儿武术课节奏的剂。
4.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充分保证幼儿安全
幼儿的骨骼并未完全骨化,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容易造成脱臼和损伤,因此,有难度或是有危险的动作不能带到武术活动中;有疼痛感的动作应该从幼儿武术中去掉;幼儿的肌肉容易疲劳,耐受性低,因此,不宜长时间从事某一个固定的静态动作。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应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在练习的同时提醒幼儿照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在活动中避免触及他人,对于棍、剑等武术器械,在较小的幼儿中尽量不要使用。
幼儿武术的显著特点是技击性强,大多由含有攻防意义的基本动作组成,因此,在幼儿活动中要加强武德的启蒙教育。
4.2武术教练是幼儿武术教学成败的关键
武术教练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及示范能力,在课前准备完善的教学进度表把握课程的节奏。把武术中的专业术语变换成幼儿语言进行教学,只有幼儿听得懂才谈得上是教练在“教”幼儿在“学”。
根据幼儿年龄和理解能力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武术教学,把每一个动作用最佳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如“情境教学”就是在故事情境中展开武术教学,也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教育方式。
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练习,多数幼儿进行训练是为了增强体质,了解中华武术,通过武术磨炼自己的品德意志等,所以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安排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27-2
我校始建于1952年,学校先后荣获常州市优质小学、常州市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等称号。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尚武崇文,正德厚生”的办学理念,加强武术特色培育,并通过环境的涵养、学科的浸润、多种德育活动的熏陶等途径强化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一、健全网络,创建齐全设备设施
学校开展武术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得到社区家长的合作与配合。为更好地做好学校武术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学校成立了“武术特色项目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为进一步发展特色项目,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武术教育背景下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武术特色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为了扶植武术特色教育工作和武术队的长远发展,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建设,以营造学生习武氛围;配备了近5万元的器械和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投入近3万元建设了武术展览教室供学生了解、学习武术知识之用。
二、营造文化,注重武术环境育人
1.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遵循学生特点,精心雕琢校园文化,使校园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墙壁会说话,让花草能传情,让学生接受文化的浸润。一走进吕墅小学,迎面看到的是一面武术特色墙,“传承武魂,武以正人”是我们的特色建设理念。在校园草坪中,有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武术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武术动作造型,有学生命名的“飞鸿园”;在校园操场上,整个围墙画满了我校学生习武内容图,书写着关于武术的谚语和名言警句;在校园文化墙上,有学生关于练习武术的书法、美术作品;在校园橱窗内,有同学们参加武术活动、表演的照片和获奖的照片……在吕墅小学,处处洋溢着武术的氛围,时刻让学生接受武术的熏陶。
2.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注重活动熏陶。
为了进一步推进武术活动的开展,我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武术健身节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七届。武术节期间主要开展武术知识竞赛、了解武术杰出人物、学习良好武术品德、学习武术技艺、开展武术比赛、武术切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师生走近武术,学习武术,营造武术文化校园氛围。同时,结合学校读书节、生命教育周等其他各种文化活动,有机渗透武术思想、文化,使武术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武术特色。我们从2010年自己设计第一套武术操,到现在学习全国第二套武术操,一共学习了四套武术操。全校师生共同练习武术操,营造了浓郁的武术氛围,掀起了全体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潮,成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11月,举行武术操比赛已经成为一种常规。
3.建设精美的武术展览室,展示武术教育成果。
2008年3月,我校投资建立了校武术展览室,为师生进一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1年,我们又对展览室进行了重新布局,每个走进武术展览室的人,都会为之一振:正对门口的是一个斗大的红色“武”字,背景是吕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照片,两旁是武术的器械,刀、剑、棍、勾连枪、拂尘等。整个武术展览室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武术知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书法、剪纸、绘画、手工作品。武术展览室成为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工作室、加油站。
三、开发课程,精心实施武术教育
1.配备优秀师资,确保实施质量。
根据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特邀徐国平同志担任校本课程的专职教练,徐教练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江苏省武术协会会员,常州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杨氏太极拳正宗第六代传人,曾入编《中华武术人物志》一书,学校武术老师李亚为武术套路国家一级裁判。另外我校还辅以兼职老师,共同参与武术项目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武术特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统筹设置课程,规范实施课程。
我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面实施武术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两课时,一般为一节新授课、一节练习课。在课程安排上,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合理配置,相互协调,使武术课程能顺利展开,引导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严格执行。
3.精心选择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为了使小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我们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武术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系列性安排。一年级学习武术操,基本手型、步型;二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五步拳;三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一段长拳;四年级学习武术基本知识、少儿初级剑术;五年级学习十六式太极拳;六年级综合练习。同时,学校还选拔优秀武术苗子成立学校小精灵武术队,每周集中两次开展活动,并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为优秀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4.编写《武姿飞扬》和《武文化》等武术校本教材。
武术校本课程在我校已经开设近6年,在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它不断发展着。在此基础上,2010我们开始着手编写了我校的第一本武术校本教材《武姿飞扬》。根据学生学习武术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专职教练的帮助下,摄制图片,撰写文字解说,编写了涵盖五步拳、一段长拳、二段长拳、十六式太极拳、少儿初级剑术等内容武术校本教材。随后,我们把这套教材印发给全体师生,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完善这套教材。今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修改,在注重武术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武德培养的渗透,重编了第二本武术校本教材《武文化》,从而为师生学习武术知识技能,培养高尚武德奠定了基础。
5.加强武术课程的常规化管理。
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将武术校本课程的管理落实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网络中,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设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研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教师课堂语言等方面。平时,我们还加强随堂课的听课力度,注重引导教师反思、改进,促进教师提高实施校本课程的水平。
6.改革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发展。
(1)对学生的评价。武术校本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武术的动作质量,参照各项武术动作的规范要求,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根据武术动作质量进行等级评定;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学校“武术之星”评比的重要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四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作为评价的参考条件。同时,坚持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每学年我校还依据《吕墅小学学生武术段位考核办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段位考核活动。
(2)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练习武术的整体质量,二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
四、整合资源,促进教育深入发展
1.实施课程整合,促进武术全面推行。近年来,为了将武术校本课程推广和进一步的开发,学校将其与“大课间活动”结合在一起,每天师生一起先练习武术操,再开展其他大课间活动。同时还将武术练习渗透到“大课间活动”各个项目中去。在武术教练的口令中,孩子们“哈”的一声,齐刷刷地使劲伸出了拳头。同学们个个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另外,学校还尝试了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的整合,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将武术训练有计划地穿插到体育教学之中,由体育教师进行陪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以演促练,搭建展示的舞台。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的武术特色教育工作从初探性的教学渐渐走向了制度化、常规化。学校先后参加了江苏省“太极拳(太极推手)比赛”,江苏省“汉鼎杯”武术交流大赛,江苏省“精益杯”武术交流比赛,中华艺术环球武术交流比赛暨武术与健身论坛交流大会,常州市首届学生武术(跆拳道)大赛,常州市“迎国庆全民健身武术交流会”等活动,每次,学校有重大的庆祝活动,都少不了各年级学生的武术队的精彩演出。学生的自信心、文明礼仪、团结协作、心理素质胆量等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表演,他们更加自信,能力在一次次的活动表演中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重视家校沟通,保证学习效果。总结这几年来的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也是搞好工作的成败之一。因为我们的学生是进入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武术的,刚进学校时,孩子们又要学习文化课,又要学习武术,如何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如:家长会、家校互动的平台等有利机会,向家长进行宣传和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由于与家长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感到了万分的欣喜,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们从刚开始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五、注重普及,形成武术校园文化
学生武术队的组建带动了我校体育教学。通过武术教育进课堂,拓宽体育教学的外延,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通过对民族武术知识和民族武术训练的教学,学生不仅初步知道武术的基础知识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并且从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弘扬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志向,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武术的热情,升华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武术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让学生深深陶醉。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43―03
教材的质量是制约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学要素,本研究在系统查阅和分析建国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及其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武术教材的研制方法论和教材理念的分析,依据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在对教材素材――武术文化进行系统和典型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构模型。为了验证教材模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还设计了小学的启蒙教材,并在北师大实验小学进行了教学实验,验证了不同类型教材的实际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理论研究的对象:建国以来武术教材内容;武术教材研制方法论;作为武术教材素材的武术文化;试验研究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试验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各32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教育学论著、课程论著作、教学论著作、体育教学论著、武术理论著作和教材30余部;系统检索了我国近代以来有关中小学武术教学和教材建设的学术刊物,综合参考有关论文100余篇。查阅了大量的中国体育史、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武术史的资料,搜集了建国以来所有大纲规定的武术教材文本和国内相关研究论文。从而掌握了大量的武术教材研究和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1.2.2调查研究法
1.2.2.1问卷调查法针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实际,2001年10月对北京市近百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一线体育教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和教材改革的认识。试验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份61份,有效问卷为95.3%,在标出每位学生每项的得分后,将全部成绩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2.2.2访谈法 2001年9月――2001年12月,先后对有关课程论专家、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和部分武术教师,以及实习学校教师、实验学校教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师进行了数次规模不等的访问调查和座谈。
1.2.2.3教育观察法2002年4月――2002年5月,在本课题教材实验阶段对实验学校的武术教学课程,采用了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材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课上课下、教师在场和教师不在场等情况)实施了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观察。
1.2.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条件相当的两个班级采用不同教材进行教学,检验不同教材在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知)、上武术课的课堂表现(运动参与)(行)、进一步学习武术的意向(意)等方面有无差异及差异的情况。选取数量相同、条件基本相当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新教材试验班、传统教材对照班。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相当,同一教师,后测相同。第4次课结束时进行集中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原大纲教材内容分析 1961年武术纳入教学大纲以来,基本采取了将竞技武术简化的方法,形成了以套路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闭锁式运动为特征的武术教材技术体系与模式。
后历次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时,都提到要简化教材内容和突出武术特色。然而,由于武术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每次教材改革都希望做出一个经典内容,以解决所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有限教材空间内要解决处理诸如学生兴趣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组织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教材典型性和适应性等关系确实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安排盲目性大,使得教材选编大都采用“拿来主义”,因此,就出现了教材套路动作技术繁、难,内容陈旧、重复,结构单一;内容之间无系统性、连续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对在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研究生班学习的来自北京市城乡一百余所中小学的114名体育教师进行的调查发现一些普遍性的看法。
尽管每次武术教材也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组织的。但过多的规范性动作和专项化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其它因素,就出现了教师教不了、教不完、教不好的“三不”和学生学完、考完、忘完的“三完”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武术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
2.2武术教材设计理念和学校武术教学目标 处在世界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兼顾社会发展和教育对武术的要求,以及武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领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武术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理念,即: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丰富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结构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典型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健身性的统一;趣味性与健康性的统一;文化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它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全新的课程理念重新审视武术教学的内容,武术课应通过武术技术的学习为主要载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武术锻炼,进而达成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领域的目标,并使各年龄段目标及其内容各有侧重,为此需要重新设计建构全新的武术教材体系。
通过对上述依据的全面考虑,可以确定一个学校武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即:1)参与武术运动,从中获得积极和真实的运动体验,培养武术锻炼兴趣,养成武术锻炼习惯。2)通过武术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3)掌握一定武术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4)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竞争、合作、探索、创新精神。5)通过武术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自觉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新文化的意识。
2.3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 学校武术教材在方法论层面一直采用照搬、移植、简化的方法,基本上是竞技武术的压缩版。寻找一个绝对的教材标准并实现“大一统”实属困难。因此,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选优方法论。在此提出武术教材建构理论,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学校武术教材模型,设计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技术体系,体现武术运动的形式结构,教材内容具有代表性并能举一反三。这种方法借鉴了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教材内容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教材自身具有更新机制。
武术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对武术运动形式可以按照“分解――提取――改变――重构”这样一个程序进行加工、改造和重建。从各种武术运动形式中提取一些因素,如技术的因素;改变一些因素,如技术的难度;增加一些因素,如趣味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等。对这些素
材进行改造,基于整体、递进的原则将武术文化素材按照学习者生理和心理规律重新排列组合,即完成了武术教材的建构。
2.3.1 学校武术教材模型说明
2.3.1.1武术游戏 武术游戏涵盖了功法和格斗运动形式,并有所扩展。通过两人或两队斗智斗勇,或设置攻防的情景,充分挖掘武术中的游戏元素、对抗元素、趣味元素,正规的散手、摔跤在这里可以变成限制条件的攻防游戏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武术游戏以运动心理学“开放式技能”理论为基础,将成为学校武术的一大特色。
2.3.1.2武术达标 武术达标是将武术功法运动定量化,运用心理学目标设置理论,在闭锁的身体练习方式中增加了开放性因素,例如以踢腿达到本人身高的相对位置评分,限时打靶计数等等。武术达标使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变得富有竞争性和可操作性,适于教学组织。
2.3.1.3精选套路 套路是中国武术的特征和标志,是目前学校武术教材主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认识到套路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锻炼价值,学校武术的套路可以是传统的经典套路,如江苏版教材中的弹腿、河南地方教材中的少林拳和太极拳、以及浙江的龙泉剑等都是典型范例。
学校武术的套路也可以是自创的现代套路,如2002年新版的“人教版”体育教材中的“健身拳”。该套路打破拳种界线,虽然只有14个动作,却包括了戳掌、冲拳、虎爪、双塌掌、插掌等5种手法,弹踢、顶膝、头撞、挑肘等击法以及一个拿法和一个摔法,这么多攻防元素集中在一起,兴趣盎然,易学易教,代表了套路创编的方向。
套路创编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可接受的,适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要短小精悍,不要复杂。只要有特点,锻炼价值高,创新的套路将受到欢迎。
2.3.1.4武术操 武术操是学校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适于大范围推广,可以配乐、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其它运动形式结合,“跆搏操”在国内外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编创出健身价值高、易于接受,富于特色的武术操。
2.3.1.5安全防卫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一些必要的安全防卫是每一个公民在面向社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武术中有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整合提炼,配合安全教育进行防卫术训练,将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还未系统化,但应该是今后武术学校教学的拓展方向。
2.3.1.6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知识的涉及面很广,可以以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校园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将武术文化融汇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当中。
这种构架模型涵盖了现有武术运动的各种形式,但既不同于竞技武术,也不同于传统武术,是有学校领域特色的武术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以目标体系为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不作规定,而是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以便使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武术教材模型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2.3.2教材内容排列和组织 由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应研究和明确各年龄段的发展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特点出发全面考虑其教材设计,以便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材单元构成等有所侧重和区别,充分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建立起符合其年龄段特点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并以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的相互合理衔接来完成来整个武术课程教学的目标。
小学阶段可以根据少儿好动和身体活动能力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对抗性游戏、武术操、简单套路等为主要教材,尽可能地扩展丰富学生对武术的体验,发展少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进行趣味性强的身体锻炼,并根据学生伴随生长发育而出现的各种素质的发展敏感期有侧重的安排教材,为下一步较正规的运动技术学习做好准备。此阶段的武术学习应着眼于学生运动素质和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技能全面发展的时期,可以逐渐进入比较正规的武术运动技术学习,但不应面面俱到抑或蜻蜓点水,而是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基本的武术运动素材,以便使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促进其积极参加武术锻炼,加深其武术运动的乐趣体验和认识水平。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志向分化倾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选择、有侧重地对某些武术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并逐步形成个人的武术专长,形成爱好定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武术的文化性。
2.4教材试验
2.4.1武术启蒙教材试验研究在深入研究武术文化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武术教材建构理论和教材模型,本研究设计了武术的启蒙教材,通过和原教材的对照试验,检验不同教材在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知)、上武术课的课堂表现(运动参与)(行)、进一步学习武术的意向(意)等方面有无差异及差异的情况。
本实验是采取后测控制实验。试验随机抽取体育学习水平大致相近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3年级2个班,在四次试验教学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按照对武术的知、行、意3个维度。按照“李克特”量表从正方向到负方向的顺序依次对选择结果由高到低赋值。试验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份61份,有效问卷为95.3%,在标出每位学生每项的得分后,将全部成绩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课堂行为、知识、继续学习意愿等两班之间方差比较和查看T检验结果,sig(2-tailed)值都小于0.05显示,显示两种教材学习结果差异显著。
武术启蒙设计试验教材和原教材的对照试验结论:
1)武术开放式运动技能比闭锁式运动技能更能激发小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2)按武术的发展顺序安排教材顺序更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学生能被教材吸引,课堂行为积极,表现出较强的运动参与愿望。
3)条件攻防是安全开展武术对抗练习的有效手段,学生有充分的运动感并有较高的继续学习愿望。
4)试验教材更适于教师教学;教师不必有武术专业的背景,但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
2.4.2武术操推广试验 武术操、有氧武术操分别在北师大试验小学、北京市三帆中学和北师大试验中学进行了推广教学。北师大试验小学和三帆中学都将武术操作为大课间广播操,教学推广效果良好。
3 结论与建议
武术教材是决定武术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学要素。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材中的一项复杂而具有很大难度的教材,决非将其局部的某些套路简单地拿来就可承载中华武术的多种文化内涵。体现武术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它需要从学校武术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赋予其中的文化性、教育性、攻防性、健身性、审美性等教学价值进行缜密而深入的思考,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化等多种途径,综合与分化相结合,对学校武术教材进行整体的建构。
关键词 :武术训练;小学生;体质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68名,分成实验组34名,对照组34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武术训练,每周练习三次,每次45分钟;普通组只进行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体育活动,无参加其它的专业体育运动锻炼。
2.研究方法
⑴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及搜索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⑵综合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已收集的资料基础上,对试验组和普通组小学生体质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⑴试验组和普通组学生体质机能数据的变化。试验组经过一年的武术运动后安静脉搏明显减少,前后差异较大;另外,试验组一年后肺活量明显超出普通组。心脏肌肉发达收缩有力,心脏脉搏输出量比一般少年儿童要多。表现数据记录为安静状态时每分钟心跳次数开始降低,通过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心贮备力大幅度提高,心脏在收缩后能有较长时间的休息与调整空间。肺活量有所增强,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能够较多的吸入和呼出气体容量,一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越多,说明该学生的肺活量、肺功能越好。
⑵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胸围的大小能够反映出肺部外侧胸廓肌肉是否发达的主要数据。当测量的胸围略大,则表示呼吸时吸入肺中的新鲜气体就越多,证明该呼吸机能相对较好。试验组胸围明显大于普通组,具有胸宽腰细、肌肉发达的体态特征。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组身高要矮于对照组身高,但年增长值却大于普通组。
⑶试验组与普通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①速度与爆发力发生的数据差异。能够体现出速度和爆发力的项目是50米短程快速跑和立定跳远两项内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在50米短程跑和立定跳远测试当中,试验组的学生表现要明显好于普通组学生测试的数据。②肌肉质量与力量的改变。测试力量的指标主要的测试手段为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两项内容。俯卧撑的指标测试主要体现出上肢的肌肉力量,并能够体现出较准确数据。而仰卧起坐指标测试主要针对腰腹肌的力量变化的测试,这项测试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体质的变化。从测试结果分析来看这两组学生测试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实验组要好过普通组。③柔韧素质的变化。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键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的测量带有局部性的特点,其测量方法和手段均涉及身体有关部位的关节。反应柔韧素质常用指标是坐位体前屈,从统计结果来看,试验组的柔韧明显好于对照组。
2.分析与讨论
⑴武术训练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武术训练后的这种较大差异表明武术运动对小学生的心、肺机能有良好的影响。因为武术运动中,有许多跳跃、滚翻、平衡、跌扑等动作组成。不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都有时间规定(套路少儿组1分10秒,格斗运动3分),在这个时间限制内,要求运动员不停地运动。所以这样长期从事武术运动,呼吸肌也变得发达,收缩有力,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增强,表现为肺活量增大。
⑵武术运动对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①身高、体重。这两个指标的均值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一定的差异。武术运动员的身高比一般小学生要矮一些,肢体的相对长度也短些、体重也轻些,但是根据小学体质测试计算标准得出试验组身高体重比例值的优秀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试验组的身材比例要明显好于对照组。②围度指标。腰部是枢纽,在运动员演练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武术运动中大幅度多变化的上肢运动,腰部左右扭转,前后折叠以及踢空腿等动作,又使胸部肌肉群、腹背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增大了胸围。
⑶武术运动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分析。①速度。速度是影响武术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武术的套路运动中,除运动形式特殊的种类外,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把快看成是增强比赛效果的重要因素。竞赛规则规定少儿组完成套路的时间为不少于1分10秒,整个套路动作中有各种起伏转折均要求运动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套动作的演练。②力量。现在武术竞赛套路中,要有明显的停顿时间,太极拳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运动员要在5-6分钟的时间内保持低姿势,而且缓慢地完成动作,这本身就对静力性力量要求很高。另外,武术套路中的平衡动作也需要运动员有相当好的静力性力量才能在正确的姿势下维持身体平衡。
③柔韧。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正确掌握武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武术运动是由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同时会作用于它所跨过的几个关节,这样才能完成动作。如果运动员柔韧性不好,在做动作时,阻力就大,动作就会受到限制,甚至难以完成。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⑴武术运动有利于加强小学生的心肺功能,降低安静心率,增大肺活量。
⑵武术运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促进人体增长,使体态得到全面发展。
⑶武术训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⑷武术训练有利于小学生身材体型的发展,使其身材匀称,身体比例完美。
2.建议
⑴武术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有较大好处,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增设武术课程,通过武术的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⑵武术运动能够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各方面素质,小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武术训练来改变自身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于道中.体质健康概念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N].山东体育学院院报,1991,10(2).
[2]柳仁.海南大学生十年间身体素质变化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1999(4):29-31.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又特别活泼好动。因此对他们进行理论讲授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创设良好的情境,使讲练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要偏食》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故事“三毛流浪记”,让学生感受故事中“三毛”瘦弱、单薄的形象,为什么“三毛”会如此瘦弱呢?因为在那破败的年代,“三毛”没有得到平衡营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才能不瘦也不胖呢?再结合事例进行人体所需营养成份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偏食有害健康的道理,掌握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方法;最后再设计游戏“大力水手三毛”,让学生给三毛补充营养,把刚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并评比看谁补充的营养最合理、最科学。以故事情境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又学以致用,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理论知识课堂也要体现“动、乐”原则
由于理论知识课一般都是在教室内授课,场地受到限制,教材内容又较实践课显得单一,学生学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需认真备课,严密组织,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动、乐”原则,即在教学中要有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动口问答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由动而乐,于乐中而学。如在“小篮球比赛规则”教学中,什么是合法运球?两次运球?带球跑?什么是推人犯规?打手犯规?故意犯规……?教师可边讲边问,并让学生边答边模仿。虽然学生一时做得不准确,甚至有些滑稽。不过,学生不断地在“动”中学习,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并在乐中喜欢这门课。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体现体育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呈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还是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手段,而是要大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使活动性、形象性相结合。如在进行“小足球”教学时,便可结合各种比赛的实战、实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各个技术环节,领略“世界第一”的运动魅力;或在“武术”的教学中,利用中华武术的渊源、流派与种类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作用,并且可结合奥运会制作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夺金牌、为国争光。当国歌一遍遍响起的精彩场面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时,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努力拼搏、不懈进取的精神,立志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四、塑造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师形象
一、起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德艺双馨,和谐发展”。这是我校武术文化长廊的一段引言。我校创建于1952年,几十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加强“三风”建设,重视队伍打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但近几年来,受薛家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原吕墅施教区近一半居民拆迁安置到了薛家镇区。因此,学校有近8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家境贫寒,出生卑微,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为人做事表现为胆怯、孤僻。一些少年儿童,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从小娇生惯养,生理和心理素质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社区中有一批喜爱武术的群众,经常集体练习,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通过调查、交谈,发现我们的孩子也大都喜爱武术,学习热情很是高涨。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校开展了“武术教育”特色项目培育活动。通过课程实施、外出比赛,培养了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武术展览室,组建了“小精灵武术队”,编写了《“武”姿飞扬》校本课程教材,武术这一特色项目已经初显成效。但是,仅仅停留在课程和表演上的武术肯定不是我们追求的“武术教育”的全部。
二、思考
(一)什么是“武术教育”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击、健身、欣赏、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武术是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二)“武术教育”特色建设的理念
1.践行办学理念,培育学生新形象。
①核心理念:尊重生命,和谐发展。
“尊重生命,和谐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我们的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坚信:人是可以教育的,但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性特长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尊重的同时,要创造一切条件发展生命。海纳百川,吸取精华,拥抱先进理念,培养顺应时展的新人,促进学生的生命和谐成长。“武术教育”是我们办学理念实施的重要载体。
②学生形象:志存高远,文武双全,身心两健。
志存高远:即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卓越,等等。知道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做起,从小事做起,大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小目标开始。
文武双全:指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奉行“武为德用,以文促武,以文养武,文武双修”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和谐发展。
身心两健:指能珍惜自己,尊重他人,强健体魄,调节自我,既能身体素质好,又能心理健康佳,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2.建设原则
①儿童发展本位的原则。以“新课改”、“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从儿童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持续推进、活动建构、多元互动、发扬传统、注重创新、师生受惠、和谐发展的原则。
②三结合原则。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原则。
3.建设主途径
在环境文化中熏陶,在课程润泽中提升,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三、实践
1.营造文化,潜移默化。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优美的校园环境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①在景点化的环境中营造良好的武术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立了武术教育专栏,通过校园橱窗、文化墙、主题园、电子屏等营造良好的武术校园文化,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领悟武术优秀人物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学校的活动展板向人们展示学校开展各种武术活动及取得的成绩,校内处处彰显武术特色,让人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武术教育氛围。
②在参与性的环境中创建武术特色文化。我校通过班级文化布置、特色班级创建、班徽、班名、班级口号、班歌的设计交流评比活动、教室走廊、广播电视、升旗仪式、红领巾值岗、小记者站等营造浓郁的武术文化。
2.课程实施,传承经典。
①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渗透。
将“武术教育”与国家课程的实施相融合,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课程。注重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从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出发,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武术元素。实施“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的渗透;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以“武术操”等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以“中华武术探寻”、“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社区文明共建”等为研究性学习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等。
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弥漫。
从一年级开始实施武术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两课时,一般为一节新授课、一节练习课。然后逐步向其他年级推开。在课程安排上,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与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合理配置,相互协调,使武术课程顺利展开。同时,将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武术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系列性安排。如:二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五步拳;三年级学习武术基本功训练、一段长拳;四年级学习武术基本知识、二段长拳;五年级学习少儿初级剑术;六年级学习十六式太极拳。同时,通过“武术社团”等综合的活动团体,使基本技能得以巩固和组合发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武术的情感。我们进一步完善原有武术校本教材,并编制了新教材《“武”姿飞扬》,更好地发挥了教材的作用。
3.丰富活动,弘扬传统。
为使学生受到武德及武术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学校结合“武术强身,武德导行,武技意趣,武魂励志”的特色方向和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开展了三大方面的教育活动。
①开展“立志”教育。
我校武术教育注重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理想和目标,为学生不断输送民族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探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国爱校,志存高远。如一代宗师黄飞鸿,爱国大师霍元甲是我国武术界的精神偶像,他们勇斗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大振中华民族的国威,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等,这些都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好教材。同时通过班级目标、班级口号、个人目标栏、座右铭等形式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并不断努力。
②注重“礼仪”教育。
“未曾习武先修性,未曾学艺先明礼”,我校的武术教育除了“德”以外,还强调对学生“礼”的培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如《弟子规》是我国文化瑰宝,教育内容影响深远,我校要求学生习武先从学习《弟子规》开始,让学生明白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形成严谨细致、团结守信、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我们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礼节引入武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吕墅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吕墅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规范》,要求简单易行,朗朗上口。并通过红领巾值岗、班级岗位建设、文明班级、文明之星等评比活动逐步地落实和完善。
③落实“健康”教育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我校着力打造的武术精神。自强表现为自主、自信、自勉和自责。要求学生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这种品质表现为内隐和外显的有机结合。
从强身的角度看:通过武术训练,不仅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增加力量,而且能使人体反应灵敏、动作快速活跃,这就使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尽显旺盛的生命活力,而且在某种危险的环境中更有机智勇敢的优秀表现。学校通过体育、武术、课间武术操、运动会等强健体魄。
想起去年暑假,我安排佳音去跳芭蕾舞,尽管提前让她穿上了美美的舞鞋和舞裙,但几节课结束后,佳音完全不感兴趣。在一群跳芭蕾的女孩子中间,佳音大大咧咧的舞蹈动作看起来总是有些别扭,渐渐地,她开始变得不愿去上舞蹈课了,反倒是对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传统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家也时不时对着镜子自己模仿出拳动作。
快乐原则很重要
试听课的前一天晚上,佳音幸福地跟我角色模拟对话了好几次,那股子兴奋和期盼让我感受到了佳音对武术的浓浓兴趣。第一次试听课程时间为1小时,听课的孩子里,除了佳音一个女生外,其余都是小男生,在训练场里,佳音毫无违和感,满场兴奋奔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还叮嘱我,下次一定要给她换上那双崭新的红色毛毛虫运动鞋。“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在为佳音挑选兴趣爱好这件事上,我愿意多多倾听她的感受,让她自己选择。
启蒙于传统武术抱拳礼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左手握拳,右手侧立,双手交汇合拢。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当启蒙教练向孩子们介绍了这款抱拳礼的动作要求后,特意又给孩子们讲述了抱拳礼的由来。练武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武德修养更为要紧。当启蒙教练教孩子们学习抱拳礼时,我被孩子们行礼时的那股屏气凝神和强烈的内在仪式感深深打动。
成功永远属于最执着的坚持
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本身最大的理由就是,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成功不一定是比别人多学了一点文化知识,而是那份“女侠”才具备的内心的强大与坦然。古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如果有多余的体力、能力与时间,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佳音的武术教练跟孩子们说:“成功只属于最初的那份坚持,武术成才能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很少。”
如今,佳音无论刮风下雨,每个周末都会坚持去上课。
自信与坚强,是孩子成长路上一把无形的钥匙。你给予不了他,只有靠他自己去获取。我们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支持、鼓睿相信佳音在自己女侠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Tips:
孩子学习各项体育运动的最佳年龄
跆拳道:7岁左右,孩子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及头脑的接受能力都是学习跆拳道的最佳时期。具体来说,女孩的最佳学习年龄在六七岁,男孩在七八岁。
羽毛球:学打羽毛球应该在4~5岁起步,练得太早,会造成骨骼发育不均衡。
乒乓球:如果3岁的孩子能学会玩丢球、接球的动作,能做到“接丢高球”的动作,就能打乒乓球了。可以正面把球打回去的话,就可以用拍子打球。
滑雪:孩子从3岁开始可以自由使用身体,如跑步时突然很快地停住,或来个急转弯,或马上冲出去跑。但从理解力这点来看,学滑雪的适龄期在4岁左右。
棒球:孩子到了4~5岁就可以把球往墙壁或屏障丢,再把弹回来的球接住。把墙壁当成对手来投球、接球,是当捕手的基础练习,可以培养正确的控球投球能力。会投球、接球之后,方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打棒球。一般来说6~7岁以后就可以加入棒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