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0:09: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文学修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1大学生文学修养的现状
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文化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当代许多大学生重技能轻文化,他们更多关注那些实实在在的、对所学专业以及找工作有帮助的事物,早已把文学抛在脑后,尤其是文学修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的表现为:写作上的错字连篇及语言费解,语言交流上的表达不清或是脏话连篇,行为习惯上的粗俗不雅,价值观上的急功近利等。
1.2大学生文学修养的制约因素
首先,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要求不高,相关活动开设较少,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校园里文学氛围不足;其次,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大学生更多关注那些实实在在的、对所学专业以及找工作有帮助的事物,文学的实际作用未能体现;第三,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还要参加其他的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无暇进行文学阅读;第四,大学生正处在浮躁的时期,不能静下心来欣赏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古典文学,却对故事和小说类文章感兴趣;第五,21世纪是电子信息的时代,网络的诱惑较大,学生更愿意花大把的时间上网而非读书。因此,文学已成了事过境迁的东西,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文学修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1素质教育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这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以各种文化为载体,以如何做人为核心与根本的素质。与文化素质相关的词语有很多,例如: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文学修养、文学素养及艺术素养等等。
2.2加强文学修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首先,加强文学修养,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当代许多大学生重技能轻文化,缺乏基本的语言和文字的修养,不能熟练地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现象普遍。文学作品词汇量大,句式和表现方法也比较丰富,加强文学修养,能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和感情的技巧,增强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次,加强文学修养,有利于学生审美、欣赏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诗歌、散文、戏剧还是古典文学,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表达着作者高尚的人格、伟大的情怀以及美好的情感。读者在欣赏这些优美的作品的同时,会在不经意间提高自身的审美、欣赏水平。
再次,加强文学修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伟大作家的智慧,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加强文学修养,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改变行为习惯上的粗俗不雅以及价值观上的急功近利等问题。此外,加强文学修养,还有利于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加强文学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1)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地位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重视文学教育,提升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其次,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大学语文课程需建立一个灵活的教学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再次,开办文学选修课,例如,开设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以及国外优秀作品欣赏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修,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2)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例如,大学校园里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请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开办文学欣赏的专题讲座;重视文学社团,开展征文、文学作品讨论赏析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还可以利用广播、校刊、专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开展书评、影评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积极地调动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此外,教学工作者应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以自己的人文精神来感染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文学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人文特性、提高表达能力的重任。高等院校应强化文学教育,重视文学修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加强文学修养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的关系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又具有工具性的特质,中职语文教学和人文教学是互为补充,相互借鉴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够客观的看到这一点,积极寻求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的共通之处,把握其独特方面,有利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中职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讲,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讲,语文是人类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语文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源于社会和生活,走向社会和生活。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使语文课堂具有工具性,另一方面还应将语文学科教学视为一种生活的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就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积极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引导,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是语文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提供一个可实现的“空间”,从而使它们在语文学科提供的这个可以实现的“空间”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获得更大的人文价值。而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职语文在教材编写上要突出其职业特色,还要求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当加强语文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人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赖于语文教学扎实的基础
在中职教育中,如果脱离开来语文教学,来单纯地谈人文教育,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上去很美,但是却没有现实发展的可能性与长远发展的依据,所以也是毫无意义的。
作为语文这门学科,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气息。通过日常的教学分析显示,审美教学和小学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要想使得枯燥的语文学科变得生动活泼就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开展,就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优势,在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美的因素完全应用到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审美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理解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项教育课题,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懂得如何去欣赏文章,如何去进行文章的写作,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基础
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感情上的培养,情感上的教育,所以要想使得审美教育可以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审美教育中的重点,也是审美教育开展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审美教育这种致力于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放低自身的姿态,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在平时的对话中不要用教师的资格去压制学生的不满,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来感染学生,从而给审美教育的开展制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出现网络上报道的“XX学校,教师以戏耍学生为乐,最终导致学生精神崩溃”的新闻中那样,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采用压制甚至是取笑学生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更不能故意对学生进行为难、捉弄,这种与学生为敌的教育方式其实本质上就是与教育两个字的含义背道而驰。何为教育?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教书育人,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如何才能育人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XX学校的XX年X班的语文老师是王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追求真实化教学。真实化教学就是将课本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课文通过真实的表演演示出来,通过亲身表演来理解课文中要表达的含义。在枯燥的成语教学中,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没有接上来的学生要用字典将要说的成语查出来并解释其的含义,在游戏中让学生相互竞争从而达到成语教学的目的。在这一些列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也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们一起表演,一同游戏,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工具性,虽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过度的强调工具性会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变成‘死学’,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深层次目的则是对人的教育,纵使你读书破万卷,如果审美素质与德行修养存在着缺陷的话,在读书的选择上也不会有太高的质量,而人的品质也是存在问题的,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小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更看重审美和情感方面的培养,而不是将所有的教学重心都放在笔墨技能的训练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也不应该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对于审美和情感的教学也应该列入评价之中,这样才会使小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真正的感受到我们国家语言文化的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考试的改革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说,我们的学生是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天空中翱翔。而现实中的学生们确实在充满了陷阱和危险的小路上艰难前行。举个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某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天空是(蓝蓝的、灰灰的、青青的、白白的)”,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蓝蓝的,蓝蓝的天空无可厚非,是课本中的原话原文,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抬头看看我们头顶上的天,谁又敢说他头上的天就是蓝色的,而不存在灰色的、白色的呢。还有诸如用的“钊”字来组词等等试题,这些试题在本质上并没有问题,只是在具体作答的时候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就像天空是什么颜色的那道题一样,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有学生问老师,我们头上的天都是灰蒙蒙的为什么答案是蓝色的,我相信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一时间难以解释。这就是现在小学语文考试的过程中存在的非审美的情况,因为考试的标准化和应试教育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经历都用在了对答案的死记硬背与无限制的习题练习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趣味和韵味缺少了一份最起码的感受和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考试的改革中,要更重视审美因素的结语,让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改善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五、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绝不只是在课堂上做几个游戏,演几场戏剧的表面性教育,而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对教师在教学的感悟境界上的升华。真正的审美教育是不需要排练和彩排的,而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是不需要伪装的。所以审美教育在杜绝表面性的同时也要杜绝急功近利的心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丁万春 单位:德惠市万宝镇中心小学
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读书的过程,就是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青少年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铸造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说,读书是学习的开始,又是做人的发端。
要解放思想,让读书声回归我们的课堂。教师应该少一些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学生应该多一些充满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之间细细品味,用心领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展开联想、想象,海阔天空,纵横驰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我们应以课堂为阵地,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用滚雪球的办法,把读书的触角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教师可简介《水浒传》,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断,印发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探究那一百零八个面目不同的水浒英雄。这样以点带面,可谓事半功倍。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读书每有会意必须随时记下来。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教师应大力提倡。至于采用哪种形式,教师不必强求,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或摘录,或评点,或体会,如此等等。总之,内容是百家争鸣,形式是百花齐放。这对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不无裨益。
语文学科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其广泛的外延。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具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它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创新。因此,我们语文教育中提倡的读书也应该是广义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局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应该顾及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育文学家,更是培育人,培育有学习能力、有工作能力、有高尚情操、有完整人格的人。所以,让学生博览群书,是培养有全面素质的新一代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
2作文论
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有用的作文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读书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读书的提升。作为语言表达的书面形式,作文比说话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文如其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作文与做人的奥秘及其相互关系。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巧等问题,而必须探到根本,讨究思想、情感的事。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语)。只有把思想、语言、文字结合起来训练,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会学生写普通文。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认为,语言教育,包括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首先就是要培育善于运用语文工具以适应生活需要的普通公民。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有别于作家的写文章。而我们学生中的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做文学家的,所以我们也不必用作家的要求去教学生写文学性很强的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面向全体,立足于普通应用(实用)文训练。
加强普通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如计划,总结,申请书,自荐书,合同书等,以适应实际生活、工作的需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言为心声,非由衷之言不发;感乎人者莫过于情,非真情实感不写。只要说了真话、实话,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才能得以保护,作文的兴趣才能得以激发,作文的热情才能得以持久。也只有这样,人性中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才能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等等不尽相同,我们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强求一律,否则,就会走上八股文的老路,使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泯灭了个性。试问又有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作者个性、才情的大展示?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活生生的自我,或倾诉心曲,或抒发感慨,或评点议论,或憧憬展望,并在作文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培养学生积累、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等等,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同样,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就没有作文。而分析综合能力是作文的最根本能力,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总之,作文即做人,我们要把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锤炼思想,锤炼语言,让作文来自社会,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为理想、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3做人论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81-02
1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第一,资源丰富的网络,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语文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书籍、报刊等介质以及电视、收音机等传媒,囿于容量限制,这些资源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查一个字的意义,查一个词才出处,查一首诗的作者,由于有了互联网,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开放性的网络,为开阔师生视野,更好运用语文提供了重要平台。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更为丰富的语文及其运用,这相对于局限在校园中、课本上学习语文来说,意义重大。网络平台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可以让语文更为鲜活起来,有利于启发教师的授课及学生的认知。
第三,网络有利于促进语文的审美、德育功能的实现。随着网络对民主、人文关怀的不断深化,网络在促进传统语文的审美教育、德育功能上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迅捷性将主流意识通过各种各类群体所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
2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包罗万有的网络在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开放性的特征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众多消极影响。
首先,资源过于丰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困惑。当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有疑问就“百度”,是许多人的首选。网络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询方式,而从网络百科的编纂过程来看,严谨程度远远低于传统语文媒介的编辑出版过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发词条,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长的时间内便可以在网上出现,如果其中的语文行文有误,便可广泛流传。如近期一则“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入选中考试题”的新闻,正是明显例证,一高中生将习作发在百度“诗词赋吧”“请大家指点”,7年后被黑龙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拟试卷中。今人习作都有可能被误认为故人作品,更遑论错别字众多的诗词版本谬种流传了。
一、教师切实改变教学方法,要达到真正会教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程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积极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自己会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会教,涉及的面很广,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语文教学要有几点基本认识。一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概括地说就是读、写、听、说、能、感。(能,是指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感,是指情感价值观教育。)二是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教师要以教材为例文去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三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光是教师讲,学生没有实践,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会教,首先是教师应有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爱学。这不能靠笑话,幽默达到,还得从教学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让学生感知课文,教师的设计首先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能不读。会教的关键是: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讲规律,讲语文知识中规律性强的东西。如课文的“作者介绍”一项,让学生抓住“名、时、地、评、作”五个要点,篇篇如此。这就是规律。
教方法,也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要把学习知识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分析人物描写运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是:要先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来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讲得精彩,那毕竟是老师的理解。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不动脑子,那些上课注意力差的学生就更容易走神。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记,学习流程为“读书——思考——讨论——笔录”。而教师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或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或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予以个别点拨;学习完毕或抽查问询,或收取学生课本(或笔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这里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学生在从被动听课变为自主性学习中会自发地,能动地感悟、体验、深探细究,会变得爱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真正达到了吗?
三、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培养出色的语文能力
首先,大量的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自由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依靠自由阅读积淀在心灵深处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生硬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学生因年龄的关系,对于人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量的阅读反映人间百态的文学名著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大量阅读中外名家的传记作品可以增加学生对人生历程的体验……总之,这一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都有极大的益处。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学阶段,一直是我们所重视的,同时审美教育在现今也是我国教育重点要研究的课题,在小学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审视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使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审美教育,指的就是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之中,教师对于美学观念与美学方法能够自觉的进行使用,从而积极的引导并启发学生,同时还要把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本身的环境都当成所要进行审美的对象,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真正的感受美和鉴赏美,学生通过这种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过程,使其创造美的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进而能够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审美人格。
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人们都能够和谐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所提升,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生活能够变得更美好,这与审美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提升,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它和审美教育之间有着很多必然的联系,它们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直觉性等。小学语文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文字,它是能够使人们的情感得以进行表达的工具,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工具,这是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有性质,因此说小学语文具有功利性的特点。
小学语文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课程,可是其作为语言的文学,具有着很高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其形式都是文学体裁,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实用、艺术、审美三种特性。语文是我们生活交际的工具,同时语文还是我们对学生的审美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很多的联系,这两者能够相互进行促进。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审美进行教育,同时使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够有所提升的主要手段。审美教育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手段。小学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定要使审美的因素充分的融入到其中,同时还要利用审美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使其符合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特性,也能够使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其能够生动起来。
审美教育为小学生能够进行语文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使其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并且使学生的语文发展能力得到增长,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于美的敏感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其自身对美的理解、表达与创造的能力。
三、审美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要使师生间建议一个良好的关系
审美教育能够实现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能够融洽与和谐的发展,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那么审美教育也就无法真正的实现。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所形成的审美教育的教学气氛,一定要形成一个人际间的审美关系,这样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要使师生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一定要教师利用审美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同时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使,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还要向学生耐心的传授知识,要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师生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能够使审美教育真正的实现。
四、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我国的小学语文着重强调了重视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培养,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所谓的人文性就是学生的审美、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内涵。小学语文的人文性能够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道德等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学生真正的性感,这样能够使小学生的性格与人格都可以很好的形成。
审美是小学语文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旦忽略了审美教育,就会使语文的语言缺乏一定的情感与美感,这样那个就使得语文的教学过程变得很乏味,从而也就与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五、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考试内容中,都缺乏一定的审美内容,这样的考试所直接反映的现象就是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对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这样也就无法真正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我国小学语文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在考试内容中融入审美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扎实语文的基本功,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审美素养有所提升,并且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是极其有利的。
要想使审美教育在教学语文的教学中真正的得以体现,我们就一定要对小学语文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从而也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阐述了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种种关系,才真正的意识到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对这两种关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才能够使审美教育得以真正的实现,从而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进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从积极角度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升级与革新。例如,通过新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可听化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实现更为直观有效的课堂教学;此外,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还可实现跨时空教学、交流等诸多高效教学举措。从消极角度来看,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网络新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创新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从本质上看,网络语言规范性严重不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规范化语言应用产生了冲突。此外,网络文学也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经典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媒体虽然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多高效率的渠道,但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阻碍。上述种种影响都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形势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结合书中观点,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当今中学教育提倡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要加强语文与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就要广泛拓展语文的外延。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语文教学的参考,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注意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
生活是一门大学问,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和语文学习相关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收入囊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了。
1.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在家庭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汲取营养,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家庭的特点来设计相关教学。比如有的家长是在医院工作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从中多积累一些医疗知识,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学生,如此一来,家长会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2.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事都可以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来。比如:我班老师在学生患病过程中主动承担起补课义务,而其他同学也积极主动地为他捐钱等等,这些乐于助人的好事都值得说讲,使学生能长期收益。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知,社会更是为学习语文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地。比如:针对现在社会网络语言兴盛,很多都是用故意犯错的不规范用字来造成轰动效果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平时留意这些现象并自觉纠正,从而使正规教学更规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养成日常积累的好习惯。其实,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多留心,就会发现校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一山一水、一事一貌,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很好的语文实践“教材”。
二、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原来理解的语文教学都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提高考试技能,常常忽略从生活的角度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情趣。所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1.多观察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关注新媒体,经常到户外活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没有一个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关键要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那些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节假日,将自己的贴心小礼物送给双亲。通过这些亲情之间的互动,积累出写作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上课铃声并不受欢迎,因而很多老师就想方设法地要在讲课前组织教学,这珍贵的时间可以达到既能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又能收心的效果的。我班的语文课前10分钟就轮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见闻的来源非常宽泛,广播、电视、网络,只要有趣,都可以说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多加留意,并能为平时写作积累出好素材。日积月累,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很多有关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活动进行语文学习,比如选班级干部时,可以让学生作演讲,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开运动会,可组织起志愿者积极报道实况;逢年过节,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参与晚会标语设计;平时每2周由小组轮流出班级周报,每月每个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班级活动“语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进行语文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班级凝聚力;教师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说,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课题。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教学作为一种迎合了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而备受广大教师青睐。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良好效果主要依靠于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有在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大多数语文成绩不好的小学生往往性格开朗好动。也就是说,其语文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科本身的枯燥和单调,而游戏化教学则正好能够结合这种学和玩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好玩的活动,一方面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
(二)有利于增加师生交流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远远不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大家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也应认识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游戏化教学的充分利用也就得到充分发挥[1]。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更加具备亲近感,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l展
既然是游戏化教学,必然要确定的游戏制度和规则,这就使得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能够在认识规则和探索完成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这当然也就是游戏化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因如此,完全可以认为一个由游戏化的语文课堂必然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往往也就是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采用课前小游戏引出学习内容
采用课前小游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于这样一个目的,教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如采用儿歌形式讲解人大脑和双手作用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在开课之前引导学生一起玩手指游戏,交替变换伸出的手指数和形状。这个游戏需要学生较好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而在执行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双手和大脑各自的作用以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二)开展竞赛游戏
竞赛游戏不仅能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力[2]。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为枯燥的识字,教师就有必要采取措施使这个过程更加有趣和轻松。例如可以画很多星星,在每颗星星上都写上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字,然后学生在摘下某颗星星以后就独处其音并组字,完全正确以后就可以获得该星星,最后通过学生获得的星星数来判断输赢,这实际上就是非常有趣和理想的游戏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
(三)结合其他教学学科
语文学科相对而言是相当特殊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但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低。基于此现状,教师就可以考虑将语文学习过程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如在对动物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较多类型的动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看到的,以此就很难形成正确和清晰的外部认识,在这种现状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动物,然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画来判断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注意事项
(一)游戏为教学服务的基本主旨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游戏形式都需要把握的一点,游戏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语文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游戏课堂中学生玩了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那实际上也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学就非常有必要把握好游戏和学习内容的结合状况,尽可能采取措施来保证游戏过程不偏离学习内容,此外,还需要把握的就是游戏时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是好玩的,如果玩的时间太长会使得学生难以将心思转回到学习之上。这实际上也就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二)注重游戏公平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将学生转变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能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但在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需要把握好的一点,游戏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因自身特点和能力的不同往往在游戏当中会有不同表现,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表现更出色,这是正常的[3]。但是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在其中进行斡旋和调节,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尽可能保证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公正判断。
(三)游戏设计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语文课堂必然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最为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并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也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游戏的方式和规则也都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是具有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游戏的设计不能够过于复杂,否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就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够起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