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8 17:11: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

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02

[中图分类号] TP391;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05- 05

1 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逐步融入市场,出现了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学生学费欠费数不断增加等问题,可能会引发高校的财务危机。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益性、准公共性和高校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即对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其事业发展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不但是高校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避免高校财务危机和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分法[1]、层次分析法(AHP)[2]、因子分析法[3]、功效系数法[4]和数据挖掘方法[5]等。随着高校财务月报系统数据的逐步积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帮助发现和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中隐含的业务运行规律知识,为教育部和财政部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聚类分析[6]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由于不需要先验知识,因而可以用来发现数据库中未知的对象类,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具体取值,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的指标取值情况确定高校的财务风险等级。

2 高校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是基于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的,因此设计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指标体制设计框架和指标体系具体构成两方面进行阐述。

2.1 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本文按照高校财务实际运行过程,从4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如图1:①高校运营能力,反映高校在运营过程中高校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这类指标不理想,表明高校管理存在问题,有发生财务风险警情的可能性;②高校收益能力和③高校偿债能力,由于高校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可能在运作资金的过程中进行银行贷款等操作导致财务风险,高校收益能力分析和高校偿债能力分析就是分别反映高校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所体现的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和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④高校发展潜力,根据高校运行一段时间的表现,分析高校的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学校发展潜力不足,说明其未来财务风险将会加大。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则是根据高校在上述4个方面的表现,将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2.2 指标体系具体构成

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每一个分析子主题从指标名称、指标含义、计算公式和指标评价4方面进行描述。其中,指标评价为“正向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反向指标”表示指标值越大表明高校在该分析主题方面表现的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2.2.1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

高校运营能力分析是指对高校利用教育资源完成预期目标能力的分析(表1)。

2.2.2 高校收益能力分析

在高校规模快速扩张,事业发展与资金供给矛盾突出的今天,经营学校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因此,一个学校收益能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其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见表2)。

2.2.3 高校偿债能力分析

高校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偿债能力,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脆弱,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较高(见表3)。

2.2.4 高校发展潜力分析

高校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还应为长期的办学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储备良好的支撑条件,提供持久的发展潜力(见表4)。

3 实例数值分析

3.1 聚类原理

聚类(Clustering)是数据挖掘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发现数据中未知的对象类。[6]这种对象类划分的依据是“物以类聚”,即考察个体或数据对象间的相似性,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体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一组内,不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个性或数据对象划分在不同的组。通过聚类过程形成的每一个组称为一个类(Cluster)。

现有聚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分割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方法、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4类。[6]其中,分割聚类方法是聚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随机选取几个对象作为聚类的原型,然后迭代将对象加入与其最相似的原型所在的类,直到满足某种条件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聚类方法是k-means方法。

3.2 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月报系统,该系统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实现教育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该系统可以更方便及时地了解直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费收支情况,更便利地进行各种数据汇总和财务分析工作,为教育部财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实验使用SQL Server按照高校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1年6月份在各个指标方面的取值情况,然后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提供的k-means方法,根据高校在财务风险4个方面的指标取值情况,对高校进行聚类。Clementine不但可以对对象进行聚类,也可以显示各聚类变量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7],有助于增强聚类结果的可解释性。“三分法”是经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因此本实验将聚类个数设定为3类,旨在获得高、中、低3类。

3.3 实验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直属高校该月在高校财务风险4个方面指标取值情况,分别对4个子分析主题进行聚类(见表5)。

以高校运营能力分析为例,根据高校在其6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1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进一步查看各指标在各类的取值情况,显示对于高校运营能力聚类,各个高校在“经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作用不大,而在“经费自给率”“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投资基金占事业基金的比率”指标上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因此进一步查看各高校在这些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上的平均取值,可以看到,聚类-1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较低(0.14)、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02),聚类-2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一般(0.22)、自筹收入占比一般(0.07)、对外投资风险过高(42.44),聚类-3包含的高校普遍经费自给率比较高(0.49)、自筹收入占比较高(0.17)、对外投资风险较小(-0.25)。因此,综上分析,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中”,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低”,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运营能力“高”、财务风险最小。

同样,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其他3方面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其中,根据各高校在收益能力3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7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1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所学校,其中“资产收入比率”和“净资产收入比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偿债能力7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3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27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26所学校,并且除“流动比率”指标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均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各高校在发展潜力5个指标的取值情况,聚类得到第一个类包含29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3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4所学校,除“其他资金动用程度”外,其余各指标的取值差异对聚类结果均影响较大。

最后,仍采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各高校在个财务风险指标上的取值情况进行聚类(此时评价中“正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反向指标”表示值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见表6)。结果第一个类包含35所学校,第二个类包含4所学校,第三个类包含37所学校,分析可知,聚类-1代表高校财务状况较好、发生风险等级“低”,聚类-2代表高校财务风险“高”,聚类-3代表高校财务发生风险等级“中”。最后将财务风险分析4个方面和财务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财务存在风险的高校。

4 结 论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运营能力、高校收益能力、高校偿债能力、高校发展潜力4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各高校在各指标上的取值情况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类,从而获得高校财务风险等级情况。由于本文仅是针对高校某年某月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高校财务状况也会根据时间变化,因此下一步研究将根据高校在一时间段内的财务情况序列对高校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正华,蔡彬.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12):9-11.

[2]张文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4):116-118.

[3]黄文雅,周娉. 因子分析法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3-16.

[4]黄海波, 刘飞虎.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90.

篇2

1、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风险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风险含义。随着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被普遍接受的风险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它也可以表述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

式中:R―风险;

P―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C―该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后果。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而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全面认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准确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理论作为对现有管理理论的扩展,是一门专门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逆境现象、管理波动、管理失误的本质特征、成因机理和发生规律,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管理系统的防错、纠错机制及建立避防失误、扭转逆境的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它将企业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了逆境与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用于监测、评价、预报企业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事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的具体预警模式和方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分析

1、财务风险的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收益性等特征。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不为人们的意志所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技术或方法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消除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财务风险的损失性表现在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及获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的收益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的发生,还能取得较高的财务收益。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进行综合辨识,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性质。财务预警系统属于微观经济预警范畴,事实上它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首先要预测财务危机及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

该系统作为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为企业改进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性。

财务预警系统可以依据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等,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系列,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和数量分析方法,测算出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指标和指标体系。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和推导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一旦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由于企业财务体系中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存在互动关系,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财务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使其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将企业财务中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之中。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报警。因此,它可以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合适的时点上报警,使决策者提前作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切实可行、高效运行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预警机制的建立、指标体系的构成、预警方法的使用和防警排警的措施等四个方面内容。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作出决策。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先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再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方案和措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就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可分为黑色预警方法、红色预警方法、黄色预警方法、绿色预警方法和白色预警方法,每种方法中都包含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预警程序。

黑色预警方法:依靠考察某一有代表性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性来进行预警。黄色预警方法:是一种由因到果的分析。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的指数来进行预警,需要对指标进行综合,经常用到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两种形式,把一系列反映警情的指标与警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分数预测警情程度,在统计预警方式的基础上对预警进行进一步分析。红色预警方法:其特点是重视定性分析。红色预警方法经常用于一些复杂的预警。主要内容是对影响警情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预测者的直觉、经验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的估计进行预警。绿色预警方法:同黑色预警方法相似。白色预警方法:在基本掌握原因条件下用计量技术进行预测。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

1、预警系统的目的性

预测与警示只是手段,排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是目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若要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实时且合乎企业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实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用最恰当的办法将之解决,及时防止财务恶化。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出现。

2、几个预警系统的制定方案

(1)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要立即制定相应的预控、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设立企业预警部实行预警管理,将财务预警组织作为企业预警部的一个分支。将财务预警的职能和其他方面预警的职能全部交给一个单独的预警部来执行,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总体把握。

(2)在财务部门中设立财务预警分析员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对财务预警分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了专门的分析员,财务预警工作可由财务部门直接开展,因而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财务信息作为预警分析的依据。

(3)由企业的某些除财务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如审计部门,安全部门)承担财务预警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将财务预警与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并能保证预警工作的独立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

(4)财务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它还可以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提供“标杆”的作用。

(5)企业可以在面临不正常的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状态下设置临时性的机构,如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财务预警咨询小组、领导小组等,其成员由临时从主要职能部门中抽调的负责人或有能力的人组成,因为这些管理人员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了解。

3、达到的预警效果

篇3

(一)数据挖掘的概念。数据挖掘(DM)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综合了统计学、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先进技术。数据挖掘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DD)中的核心部分,KDD一词首次出现在1989年8月举行的第11届国际联合工人智能学术会上,从1989年至今,KDD的定义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Fayyad等给出的:KDD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的、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KDD的过程一般包括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知识表示等。其中数据挖掘,指从数据库储存的大量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以前未知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模型或规则等有用知识的复杂过程,是一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也可以说,数据挖掘是一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是实现数据上升到知识的必然过程。但在通常的应用中,并不区分KDD和DM的概念。

数据挖掘包含了一系列旨在从数据集中发现有用而尚未发现的模式的技术。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为决策建模,即根据对过去活动的分析预测将来的行为。这也是数据挖掘最吸引人的地方,即它能建立预测型而不是回顾型的模型。

(二)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数据挖掘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主要方法有:

1、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方法是数据挖掘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它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用来做预测。决策树是一个类似流程图的树型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在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枝代表一个测试输出,而每个树叶点代表类或类分布,树的最顶层节点是根节点。决策树建立的过程,即树的生长过程是不断地把数据进行切分的过程,每次切分对应一个问题,也对应着一个节点。对每个切分都要求分成的组之间的“差异”最大。

2、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最早由心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提出,旨在寻求开发和测试神经的计算模拟。由于神经网络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三大类:(1)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2)以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3)以ART模型、Kohone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

3、模糊数学法。客观事物往往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系统的复杂性越高,则其精确性越低,也就意味着模型性越强。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评判、模糊决策、模糊识别和模糊聚类,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数据挖掘流程

1、数据挖掘环境。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有效的、可实用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图1)

2、数据挖掘过程

(1)确定业务对象,清晰地定义出业务问题,认清数据挖掘的目的是数据挖掘的重要一步。挖掘的最后结构是不可预测的,但要探索的问题应是有预见的,为了数据挖掘而数据挖掘则带有盲目性,是不会成功的。

(2)数据准备。①数据的选择,搜索所有与业务对象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信息,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数据。②数据的预处理,研究数据的质量,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并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的类型。③数据的转换,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建立一个真正适合挖掘算法的分析模型是数据挖掘成功的关键。

(3)数据挖掘。对所得到的经过转换的数据进行挖掘。除了完善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外,其余一切工作都能自动地完成。

(4)结果分析。解释并评估结果。其使用的分析方法一般应视数据挖掘操作而定,通常会用到可视化技术。

(5)知识的同化。将分析所得到的知识集成到业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中去。

二、数据挖掘在财务风险分析中的运用

(一)财务风险概述。财务风险指企业由于负债融资导致的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是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源在于,由于举债融资后,预期实现的资产报酬率是否大于债务利率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及化解的前置条件是对财务风险及其特点的充分认识。一般地,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经营活动都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

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并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3、共存性。财务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

(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财务风险。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包括决策树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数学法等。

1、决策树法。决策树是建立在信息论基础之上,是数据挖掘中常用到的技术,主要用来找出能描述、区分数据类的模型,以便对类标记未知的对象类进行预测。一种展示类似于什么条件下得到什么值的对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可由此预测风险的大小、市场动态变化等。

2、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建立在自学习的数学模型基础之上,具有自组织和并行处理能力、很强的输入\输出非线性影射能力以及易于学习和训练等特点,它可以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可以完成对人脑或其他计算机来说极为复杂的模式抽取及趋势分析。

3、模糊数学法。财务风险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系统的复杂性越高,则其精确性越低,也就意味着模型性越强。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评判、模糊决策、模糊识别和模糊聚类,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运用数据挖掘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的实施步骤

1、确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清晰的定义出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认清数据挖掘的目的是数据挖掘的重要一步,挖掘的最后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但对要分析的问题应该是有计划的,盲目的数据挖掘是不会成功的。

2、准备财务风险分析数据。首先,获取原始的数据,该数据应是企业可用于分析的、逻辑清楚的、易获取的数据,并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子集,建立数据挖掘库。其次,对数据的选择,对所有与财务风险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后,从逻辑数据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同时对所选择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研究数据的质量,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最后,对数据进行转换,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

篇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1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2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整个并购过程的相关决策不当而对企业财务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源自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汇率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本文系统分析跨国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并购前财务风险分析

并购前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目标企业定价上,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交易价格。如果对目标企业定价太低,就有可能错失并购机会导致并购失败。如果对目标企业估价太高,并购的成本就会偏大,会给企业的现金流等方面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如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定价是企业在并购前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

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并购企业所获得的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与其真实信息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目标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或信息公布不透明而产生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使其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从而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高的成本。并购企业可能由此产生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不足等财务风险。

1.2 中介机构缺乏

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为并购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使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信息收集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的判断使其所搜集信息的实用价值不大而增加信息成本,进而增加并购的交易成本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成本。

1.3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而预测不准确。我国目前的价值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常用的是成本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资产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方案整个寿命期间所产生的全部现金净流量。

2 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并购的融资风险分析

从来源角度讲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主要包括企业自有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最明显的优点在于没有偿还债务的压力,筹资阻力也相对较小,但由于此种方式会大量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进而使企业产生财务危机。

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外部融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权益融资又主要分为换股并购和发行新股两种方式,但易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主要包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这种融资方式相对于权益融资的成本要低一些,因为债务融资的利息可以税前列支。但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倘若企业并购后经营不佳很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

跨国并购一般所需的资金数量比较大,融资相对复杂,如果到期筹不到并购所需金额,并购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另外,所筹资金的结构合理与否同样与并购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对并购后的企业运营方面,比如以自有资金为融资方式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流动性还可能会增加机会成本,以债务作为融资方式可能会提高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进而产生财务危机。因此,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是否恰当也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2 并购的支付风险

并购的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及股权稀释方面的影响。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

现金支付方式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控制权的一种并购交易支付方式。通过这种支付方式能迅速完成并购,相比其他支付方式而言,大大缩短并购交易时间,有利于交易的尽快完成。对于并购方而言,现金支付最大的好处是现有的股权结构不会受到影响。然而,选择全额现金支付会增加企业的现金负担,给企业带来较长时间的现金流转压力,即存在流动性风险。因此,并购公司在决策是否采用这种支付方法时应该考虑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资本结构和融资能力等问题。另外,跨国并购涉及外汇,现金支付也会受汇率的波动影响而产生汇率风险。

股票支付是指并购方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来支付并购价款的一种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对并购方而言,不用支付大量现金,能有效缓解资金流动性风险。但新股发行成本高,且由于相关手续繁琐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另外,发行新股会导致原有股权比例发生改变,从而稀释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杠杆支付是指主并购企业为筹得并购所需资金,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同时以并购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偿还债务的方式,这样并购方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取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但这种方式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债务压力和偿债风险。

混合支付是将多种金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可以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但假如使用不当,这种支付方式同样也存在风险,比如可转换债券,如果发生有利于目标企业股东行使转换权的情况,就可能发生上面提到的稀释原有股东控制权的风险。

2.3 并购的汇率风险分析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币的过程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跨国并购的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在并购过程中因汇率的变动而使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与折算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主要由货币和时间两个因素构成,跨国并购必定会涉及外币,同时跨国并购从筹划到并购结束一般会经历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跨国并购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性极大,预防和化解汇率风险对于跨国并购来说尤其重要。

3 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分析

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并购的其他阶段所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并购后企业的管理失当所引起的风险。

首先,如果在并购前期对目标企业的估价过高,相应的支付对价也就偏高,进而会影响并购的融资和支付方式,从上文分析可知,融资和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并购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其次,由于并购后企业规模变大,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改变,如果公司管理层的能力跟不上或管理方法不当,使公司的运营出现问题,就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效益达不到预期期望,从而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4 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4.1 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

首先要通过恰当的路径和方法来寻找目标企业,尽量选择与本企业经营范围相近、产业关联度较高、企业经营能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这样更有利于并购动因的实现。其次,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就目标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必要的财务分析。可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以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报告。最后,要结合评估结果,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和合适的并购时机。

4.2 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是指收购企业运用企业自有的资金来进行并购支付。外部融资主要指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以及债券等。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产生相应的融资风险。同样,不同的支付方式也会使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

尽管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但企业可结合多种融资方式,合理制订资金支付预算,利用混合支付方式,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化,规避或减轻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4.3 注重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跨国并购中面临的系统风险,要通过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防范手段有以下几点。一是套期保值,主要通过远期、期货、期权及互换等衍生产品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在跨国并购的财务活动中这些套期保值工具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二是保险。国际上现在已有多种与汇率风险有关的险种,如汇率波动险、利率波动险等,企业可通过购买保险把汇率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对跨国并购企业来说,购买保险是省时省力的汇率风险防范手段。三是合理确定、调整计价和支付货币。这需要并购双方协商,使双方都尽量减少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4.4 充分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很多并购案例的失败都是由后期整合失败造成的,而财务整合失败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购后,若没能将两个企业的财务资源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将会降低并购后企业的效率,违背并购动机。这就是财务整合风险。因此,在后期整合过程中应以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财务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兰天,郭有钦.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12).

[2]孙喜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J].商业会计,2012(19):97-103.

[3]杨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篇5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客观性;二是全面性;三是不确定性(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采购原材料而产生的风险,如供货商存货不足,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等。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的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偏离。

2.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3.存货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风险。

4.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在现今的企业中,零负债经营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企业的经营依靠自有资本或者外债,而资本的组成结构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举债规模很大,那么将会承担很大的利息负担,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与功能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

1.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则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高度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功能作用。

1.预警作用。企业因风险控制不当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不良征兆会逐步显现出来。财务分析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程度预先告之企业的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达到风险预警的作用。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可以采取措施应变,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

2.诊断作用。财务分析可以根据跟踪、监测的财务资料对比分析,对企业营运状况的恶化程度作出判断,找出企业经营中的弊端及其症结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从而纠正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到正常运营的轨道上。此外,通过事前、事后的财务分析,企业可以详尽了解和记录经营恶化的原因以及处理过程,并且将纠正偏差或过失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企业未来经营的前车之鉴,从而有利于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筹措的流动资金,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并不会为了偿债而扩大筹资规模,企业真正能够偿债的只是货币资金及部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前面项)。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往往只能作为一种企业实力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和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增强企业实际偿债能力。

(二)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

在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企业负债控制到多大规模内,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协调。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偿债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一般说来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在不同的行业,情况也会有所差别,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行业,由于资产的流动性不强,真正可用于偿债的是货币资金。对于这样的行业,负债规模还应略低一些。另外,企业确定负债规模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效益越高,负债带来更好的效益,还款一般也有保证,因此可适当扩大负债比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也是企业确定负债的一个考虑因素。若企业资金周转快,生产周期短,销售实现快,则容易组织还款资金;反之,则容易出现拖欠的情况,此时企业应相对降低负债。

(三)合理调动货币资金,建立企业风险基金。

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与安排。根据不同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经营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使之在平时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地筹集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以盈助亏,以优补劣。建立风险基金,即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可能的方式,有计划地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作为损失发生时的补偿基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完善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明确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为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必须从组织上、经济上明确划分其风险责任。二是赋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要使管理者真正负担其风险责任,必须给予其权力,并使权责相结合。三是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即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风险管理者和承担者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它是对风险承担者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所付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代价的一种物质补偿。这对于时时承受着诸如筹资决策是否有风险、投资决策是否可行、收益是否可靠等心理压力的管理者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它有利于调动其风险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同时,应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于资本营运过程跟踪、调查、监督、捕捉和监视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有利于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会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篇6

本文从2009年交通运输业77家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38家作为分析样本。

(一)统计数据分析 为了全面反映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选取9个财务指标(表1)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并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二)统计数据处理 考虑到指标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在做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做正向化处理,一般情况是:将逆向指标正向化,即将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转换为越大越好。将适度指标正向化,即将数值越接近某一定值越好的指标转换为越大越好。再将逆向指标正向化,将适度指标正向化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将逆向指标取其倒数代替原指标。即若Xi是逆向指标,则取Xi*=1/Xi为其替换指标。对于适度指标,先取其值与其适度值之差的绝对值,然后再做倒数变换。即若Xi 适度指标,其适度值为k,则取Xi*=1/|Xi- k|为其替换指标。

经过分析可知表1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及现金负债比率都是正向指标,不需要做处理。而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是适度指标需要做正向化处理。

对于资产负债率,该比率越小,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债务人的破产风险也相对要小;但如果该比率过低,则对公司经营也不利。交通运输企业该比率的一般标准值为50%,故交通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替换指标为Xi*=1/|Xi- 50%|。

对于流动比率,如果较低,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财务状况不够稳定;但如果过高,则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运用效率,也势必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一般企业标准比率为2:1,由于某些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如高速公路公司、港口运输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基本都是现金收入,存货所占比重比较小,实际上流动比率几乎等于速动比率,所以可以将他们的流动比率比值确定为1.5:1。即交通运输企业流动比率的替换指标为Xi*=1/|Xi- 1.5|。

二、交通运输业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利用SPSS16.0对样本数据正向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选取主成分 从图1来看,对9个财务指标,当选5个主成分时,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4.075%,代表了原始数据绝大多数的信息,故可以确定5个主成分。

从图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l主成分FAC1_1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因子载荷系数较大,这3项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交通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可将FAC1_1命名为盈利能力主成分。第2主成分FAC2_1是在资产负债率现金总额负债比因子载荷系数较大这2个指标实质上是交通运输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和反映指标。因此,命名为长期偿债能力能力主成分。第3主成分FAC3_1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因子载荷系数较大。这2个指标反映的是交通运输企业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因此,可以清晰地命名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主成分。第4主成分FAC4_1在固定资产周转率因子载荷系数较大,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固定资产周转能力主成分。第5主成分是在流动比率因子载荷系数较大,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可以将其命名为短期偿债能力主成分。

(二)因子评分及模型 利用SPSS16.0软件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图3),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得各个因子的得分数,并可以据此对观测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旋转后的主成分因子表达式可以写成:

FAC1_1=X1×0.307+0.380×X2+0.476×X3-X4×0.069-0.037×

X5-0.025×X6-0.026×X9-0.027×X7-0.136×X8

FAC2_1=X1×0.094+0.013×X2-0.227×X3-X4×0.023+0.005×

X5-0.002×X6+0.461×X9+0.046×X7+0.508×X8

FAC3_1=X1×(-0.647)+0.024×X2-0.035×X3+X4×0.037+0.5×

X5+0.503×X6+0.012×X9+0.015×X7-0.005×X8

FAC4_1=X1×0.054-0.048×X2-0.104×X3+X4×1.004+0.005×

X5+0.056×X6-0.03×X9-0.012×X7-0.014×X8

FAC5_1=X1×(-0.078)+0.041×X2-0.022×X3-0.012×X4-0.003

×X5+0.025×X6+0.055×X9+0.998×X7+0.017×X8

其中:FAC1_1为盈利能力主成分FAC2_1为长期偿债能力能力主成分;FAC3_1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主成分FAC4_1为固定资产营运主成分FAC5_1为短期偿债能力主成分。

(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综合因子得分模型构建 为了研究交通运输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情况,本文对5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就是方差贡献率。由图2可知,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26.082%,23.261%,22.281%,11.260%和11.191%。于是,可得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综合因子得分模型:

F=FAC1_1×26.082%+ FAC2_1×0.23261+ FAC3_1×0.22281

+ FAC4_1×0.11260+ FAC5_1×0.11191

(四)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情况排序及结果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因子得分及排序结果见表2。

利用spss16.0可以得到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情况排序及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38家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处位置,具体到每个样本还可以对其单项因素进行排序以分析其财务风险的原因。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业财务风险可以解释为盈利能力主成分、长期偿债能力能力主成分、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主成分、固定资产营运主成分、短期偿债能力主成分等5个方面的因索。其决定系数分别26.082%,23.261%,22.281%,11.260%和11.191%。其中2009年财务风险情况最好的是楚天高速,其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其他企业,主要是因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很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和固定资产营运能力都有良好表现。而对于河南的中原高速,在38家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因子得分表位于第31位,表明其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需要注意,由单项因子分析得出,其盈利能力较好,偿债能力一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较差,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很差。

为了对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随后将综合分析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600020)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地位,从而对该公司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再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分析其财务状况,得出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且与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实证结果相比较和印证。

三、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系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2000]64号文批复,由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公司”)、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华建中心”)、河南省高速公路实业开发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以及河南公路港务局五家股东发起,于2000年12月28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7,000万元。 2003年8月8日,中原高速公开发行的2.8亿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为目前河南省交通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一)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单项财务指标风险分析 对于单项财务指标风险分析,本文采用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二0一0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值(表6)作为参照值。由所选用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已公布的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和标准值相对照,来确定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各财务指标值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分析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的财务风险,以论证本文实证研究的观点。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如表3所示。

本文选用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已公布的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对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1)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从盈利能力来看,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在行业中较高,表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高。

(2)偿债能力分析。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中未设置流动比率,由于高速公路公司经营的特殊性,即公司的营业收入基本都是现金收入,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比重比较小,实际上流动比率几乎等于速动比率,因此本文在此用速动比率代替流动比率来做分析。速动比率较好,资产负债率位于平均水平那个以下,说明中原高速有限公司在发展规模的同时,需要注意长期偿债能力,合理的调整债务资产比率。

(3)营运能力分析。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而流动资产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该公司流动资产周转较慢,在营运过程中就会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了公司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很差,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甚至可能存在部分长期资产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而闲置,企业应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4)成长能力分析。销售(营业)增长率2009年有了较快的增长,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快,反映出公司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增强。

(二)整体财务状况风险分析 从整体来看,中原高速09年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较强,应收账款使用效率较高,有一定的偿还短期期债务的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这些正是一个成熟期企业的发展特征。然而结合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可知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仍然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存在一些问题要引起注意,中原高速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差,资产使用效益较低。这也印证了前边风险评价模型的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交通行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首先对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其次将多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变量压缩为少数几个主成分,少量主成分的选取,大大压缩了信息量,而且对同类相关信息也可起到减少和浓缩的作用。选取主成分后,根据各个主成分提供信息的多少,以方差作为权重构成综台评价模型,避免了主观权重造成的权重的主观性。从最后财务风险排名结果来看,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中原高速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交通行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有重要的意义。

篇7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拥有涉及各行各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虽然不及大型跨国企业那样每年赚取巨额利润。但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帮助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很好的发展起来,影响的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04年时国务院和证监会更是批准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允许中小企业上市,可见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发达国家企业不断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加上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不完善,对于风险控制没有系统的认知,不能很好的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许多中小企业依然处于担保难、融资难的困境。

在欣喜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更应该警惕因国内市场环境变化而隐含的危机。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相互重合,不存在大型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如IT行业、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等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与不确定性。。

但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制约其发展。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已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第五年。通货膨胀未消除,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举棋不定。中小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明确的把握自身的命运。

三、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最常用的筹资形式是发行债券,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受到的限制较多。例如繁琐的发行程序、昂贵的发行费用且少有购买者。其次是发行股票,虽然自2004年起深交所批准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但能上市的只是全部中小企业中的凤毛菱角。再次是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财产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经营风险大等问题降低的贷款成功的可能性。中小企业最常用的筹资方式除了企业家自己增加注册资本外,就是每年企业的留存收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筹资困难重重,就算从银行贷到款项也伴随着高额的利率。总体筹资额中的长期筹资额比例小,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额度不当的可能性很高。

(二)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许多中小企业容易忽视对投资项目的分析,低估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存在的缺陷:1、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常统一于一体,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使企业内部权利缺乏牵制,股东即管理者。在投资时,专业知识不足、素质不高的企业主容易不顾预算、风险分析和投资回报率等盲目投资。2、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无法像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就无法用其他的投资项目对冲风险。

(三)营运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分散产品经营。因此一旦产品市场不稳定,例如市场不景气、出现了替代产品或者该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经营状况下降的情况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大量的赊销产品也是企业在营运活动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在赊销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客户的信誉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和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四)分配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利,中小企业股东们比较倾向于将更多的收益用于分配股利,这样股东自己可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较高的股利分配来吸引新的投资者。但是这样会相应的降低企业留存收益,当企业在未来经营不顺利润降低时,容易引起财务风险。

四、IT行业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根据中国财经信息网上显示的近两年中小IT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中小IT企业的偿债能力都很强,不论是短期偿债能力或是长期偿债能力。极大多数的企业流动和速冻比率都比2要高出很多,资产负债率也没有超高50%的情况发生。对于小资本的IT企业,亏损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随着注册资本的增加,出现亏损企业的情况在逐渐减少,IT企业一旦盈利其利润率很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起步比较低,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比较挣扎的状态,就算是盈利的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也大多呈现负值,加上基本上所有企业都是极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所以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筹资情况也是随着企业的资本变多而好转,注册资本比较高的企业已经发行了债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分红派息情况,注册资本小的会利润分出资金来分派现金股利引资。注册资本偏大的就偏向于留存企业。中小IT企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固定资产少,赊销情况严重。

篇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等特点。因为受到施工环境、方法、进度、地形、地质、环境、人员或者企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风险发生,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也对企业的社会效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减少风险管理发生的可能性,尽量降低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说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水电建筑市场招投标风险、生产成本风险、生产技术风险、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四种。建筑市场招标风险主要包括水电建筑投资市场需求发生的变化或是水电建筑定额波动造成的风险;生产成本风险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机械利用率、公认的工资报酬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生产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方面的落后、专业结构的合理、产品质量问题、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等;外部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通货膨胀等因素。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是筹集资金的风险,一般是由于举债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在水利水电财务风险种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经营亏损,企业不管是否拥有资金或者负债经营,都会因为经营不当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现亏损现象,引发财务风险。第二,企业资金运用不当,当企业的财务收支出现集中付款或者支付债款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当这种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就会让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最后也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不当。第三,汇率变动,当企业存在着国际业务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汇率的变化发生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过程中给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乐观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投资风险的出现最主要是因为投资决策出现失误造成的。有些企业在投资的前期,没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项目做好充足的分析和准备,导致产生了错误的决策,因而造成了投资风险。

二、分析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风险分析、预测和防范措施,促进风险管理得到有效实施。一般情况下,风险措施主要是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策略。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在企业在充分考虑了项目的风险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和风险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的时候,主动放弃项目以回避项目风险的发生和损失的一种策略。从风险回避的性质上来说,风险回避是一种彻底处置风险的方式,也是彻底消除风险的方式。但是,风险回避在消除了实施项目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同时失去了争取该项目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策略是指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针对企业即将产生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的风险处理方法。风险控制策略是一种控制风险发生频率和产生影响的策略,又能保全项目的利益,因而使运用得最普遍的方法。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策略是企业在项目自行准备基金用来承担风险损失的风险处置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四)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策略是将风险转嫁给他人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关系的方法,让别人承担风险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转移又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采用保险转移法已经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而非保险转移是指企业将项目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转嫁给合同的另一方,让对方来承担后果的一种方式。通过风险转移方式,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将风险的承担者做出了改变,从而免受风险带来的损失。

此外,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除了要掌握好风险管理中的几个策略以外,还要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以免影响工程风险管理的成效。首先,企业在工程前期,要组织和选择好工程的范围,通过选择好项目管理班子、强化施工力量、提供资金保障等方式营造好风险管理氛围,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其次,企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质量、安全、人员、设备、进度等多方面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划小风险发生概率、严格辩证项目标准、实施跟踪监控等方式监督好、管理好、整顿好企业的施工过程,及时防范风险,促进风险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文飞,黄介生.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5)

[2]王杨科,漆文邦,周小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 四川水利. 2006(03)

篇9

(二)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具体如下:

(1)单变量判定模型。这种方法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其判断依据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其财务比率和正常企业的财务比率有显著差别。这种方法评价指标单一,简单易行,但难免会出现评价方面的片面性,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这种评价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状况。

(2)多元线性评价模型(Z-SCORE模型)。爱德华・阿特曼教授于1968年就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Z-score模型是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以破产企业为样本,通过大量的实验,对企业的运行状况、破产与否进行分析、判别的系统,根据阿特曼的理论研究,Z-SCORE模型的表现形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对于一般企业而言,阿特曼认为Z值通常应在1.81~2.99之间,当Z=2.675时居中。当Z>2.675时,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是在单一的基础上趋向综合,把财务风险概括在一定的范围内。多元线性评价模型与单变量判定模型相比较,在财务风险判断的准确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在现实中也较为常用。但是,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所选用的五个指标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3)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认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他们之间大概按5:3:2的比例来分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标有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大概按2:2:1的分值来分配;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四个常用指标,包括:自有资金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分值比为1;成长能力指标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成长能力有三个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分值必为1,总分为100分。这里的关键是确定标准评分值和标准比率,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主观性比较强。

二、财务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在上述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中,综合评分法主观性和实践性较强,比较难以把握,而多元线性评价模型(Z-SCORE模型)虽存在不足,但较之其他模型还较为准确,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因此,本部分案例评价分析将采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以上市公司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选择对照样上市公司江苏阳光股:

(1)Z-SCORE值比较。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Z值为2.634高于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1.6614)。且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低于1.81,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而兰州三毛的Z分值处于灰色地带,虽然较江苏阳光要高,但不能表明兰州三毛的财务状况非常的好。

(2)自变量整体趋势。从表4 可以看出除自变量X1 和X4 外,对其余三个自变量(X2、X3、X5)进行比较,发现参照组(江苏阳光)的指标值都远高于观察组(兰州三毛)。具体而言:

第一,自变量X1:营运资金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上述表格中可以观察到兰州三毛的X1值要明显高出江苏阳光,单纯从变量值所来说:兰州三毛的资产流动性优于江苏阳光。但从2011年度两家公司的财务年报中又分析出江苏阳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3.5108,而兰州三毛仅为7.6567,且兰州三毛存在大量的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所以单从X1还不足以判断,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加以分析。

第二,自变量X2:留存收益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公司可以用此部分资金再投资,同时它也是企业筹资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商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要明显弱于江苏阳光。这个指标基本上反映了观察组(兰州三毛)的财务现状:负债负担较大,或有负债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筹资能力明显不足,当然也缺少用于投资和研发的经费,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自变量X3:息税前利润排除了税收和利息的影响来考察企业的盈利多少,指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盈利能力远远落后于江苏阳光。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兰州三毛主营业务单一,除毛纺业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盈利增长点。而江苏阳光实行的是多角化战略。

第四,自变量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也就是股东权益总额,X4表示企业单位负债所产生的股东权益大小,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财务指标,其比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数据显示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X4值分别为2.97978和1.30417,这表明兰州三毛的资金利用效率要高于江苏阳光,从而相比较江苏阳光而言,兰州三毛更具有投资价值。

第五,自变量X5:虽然数值上兰州三毛比江苏阳光要低,但总体而言相差不大,这反映出2011年两家企业主营产品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差异不大。经过初步分析,由于2011年国内毛纺行业整体运行良好,建立在利好市场背景下企业销售能力的优秀表现更多是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市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分析时应综合考虑。

(三)风险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根据Z-SCORE模型,兰州三毛的Z分值出1.81至2.99这一灰色地带,略低于2.675,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公司的Z值虽然高于1.81,但不可掉以轻心,要将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采用多元化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投资和研发能力;江苏阳光的Z分值明显低于1.81,处于Z-SCORE模型的重警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增强长期资产的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分散财务风险,使Z值逐渐趋于合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评价模型补充与改进 Z-SCORE模型虽然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但是毕竟只考虑了财务指标,没有和公司的具体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在进行模型评价时适当考虑公司的经营战略,更全面的了解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财务风险状况。

定性指标的补充:从两个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的可以了解到个公司的人员状况。至2011年年底,兰州三毛共有员工2090人,其中技术人员140人,大专以上学历231人,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6.7%和11.05%;江苏阳光共有员工5186人,其中技术人员397人,大专以上学历931人,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67%和17.96%。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比率上江苏阳光的人才安排都比兰州三毛要更为合理,且江苏阳光的创新能力更强,在2011年年度,江苏阳光共申请专利170件,其中授权专利111件,发明专利4件。

定量指标补充:(1)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经计算兰州三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57%,江苏阳光为6.31%,由此可以看出江苏阳光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为强,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足。(2)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计算兰州三毛为1.46%,江苏阳光为5.02%,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长期偿债能力也较为不足。

综上所述,虽然兰州三毛的Z值比江苏阳光要高,但是通过4.3部分的说明,排除规模因素,兰州三毛较江苏三毛还有很多的不足,如科研人员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不足若不引起适当注意,必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各方面活动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时要多方面考虑、内外兼顾,同时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是的财务风险评价更为全面,更为准确。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主要包括:

(1)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目前所采用的模型中指标计算通常都是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中获得的,但部分公司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编制财务报告,使得数据不真实,从而没有真正披露出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得模型的计算更加偏离真实情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导致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失效。

(2)部分指标计算不科学、不合理:在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设置感觉不太合理、科学,如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3)财务风险评价的定性指标研究不足:目前采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体系中的指标基本都是定量指标,而对定性指标的研究很少。定量指标主要是以历史财务报告为主体,讲述的是过去的成果,没有未来价值的创造,企业未来价值创造信息如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大多游离于财务报告之外,需要通过一系列非财务信息予以反映,即定性指标来反映。

(4)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够完整,已不能全面剖析企业财务状况: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个方面[11]。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体现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预防企业短期偿债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财务风险越大。但这些指标是远远不够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如企业的成长能力指标、市场价值等,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成长性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则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样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目前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还是不太完善的,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主要包括:

(1)多利用现金流量表: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历史数据而且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加以粉饰,对财务风险分析造成干扰。而我们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似乎利用不够充分,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相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更具客观性。同时,用它来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更为直观,因为它的编制基础是以现金的流入流出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建议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是多多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

(2)增加定性指标的分析:如今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定量指标的研究,而很少有定性指标。在实务中,客户的满意度、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等。没有客户、产品没有竞争力,员工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连连跳槽,这都将迟早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时应给予非定量指标跟多的关注。

(3)增加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指标: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郝维、黄凡:《财务二重性视角下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8期。

[2]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价值工程》2010年第10期。

[3]彭建、曹婷:《会计要素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评价》,《财会通讯》2009年第16期。

[4]陈会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及防范》,《商业会计》2009年第2期。

篇10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

并购(“M&A”,merger and acquisition)并非一个专业术语,而是“兼并”和“收购”的总称。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吞并另一个企业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成为该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消亡;收购是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过程,其产生的结果是企业仍然存在。由此,兼并和收购是以不同的角度来界定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但是由于二者联系紧密,故常作为同义词使用,统称为并购,通常是指企业采取一系列产权的交易行为以取得对另外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由于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下面将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进行介绍。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在并购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并购计划阶段工作、并购过程中的谈判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根据表1-1,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

1.战略规划风险

在企业进行并购之前,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其他信息,不仅要制定出合理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并购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同时还要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但是在规划阶段,由于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决策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并购活动中涉及到的这种风险称之为战略规划风险。影响战略规划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1)监管风险

监管机构的力度与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息息相关,如果监管机构不力,那么目标企业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可依赖性就会降低,从而使得并购财务风险的加大。

(2)产业环境风险

企业在制定并购战略时,必须要对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环境进行考察,认真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审视;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目标企业是否与并购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相符。如果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理想,并且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有出入,那么,此时企业进行并购就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2.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无法使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的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三是定价谈判风险。

(1)财务报表风险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取决于对未来收益大小和产生收益时间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是建立在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一旦财务报表有虚假性,则可能导致预测不当或预测不准,从而产生定价风险[2]。

(2)价值评估风险

对于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主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评估过程中可能产生错误,从而对定价产生影响,加大了财务风险。主观因素主要是因为评估依赖于评估人员,因此评估人员的能力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价值评估的准确性。这两个因素同时使得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不容小视。

(3)定价谈判风险

在谈判过程中,由于并购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处于劣势,再加上谈判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谈判过程中充满了风险,从而对企业并购定价风险产生影响。

3.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交易中的融资风险是指在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并购资金来源的风险,这是一种与资本结构和并购资金保证密切相关的财务风险。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包括:

(1)资本结构合理性风险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完成融资后,全部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购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一种能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但是同时又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价值的融资方案。

(2)融资方式风险

企业外部融资有权益性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企业选择债务融资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弱,那么就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一是融资成本较高,二是面临着股价变动和股权稀释的风险。

4.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与资金的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资金使用的风险,它和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密切相关。

目前,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如下: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现金支付可以让并购方企业较为迅速地完成并购,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和重组,但是过度使用现金支付,则会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债务风险。

(2)股权支付产生的股权稀释性风险

股权支付是指并购方通过换股或增发新股的方式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进而收购目标企业的一种支付方式。由于增发新股改变了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从而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权益,造成控制权减弱。

(3)杠杆支付产生的债务风险

杠杆支付能以较少的资本取得较大资产的控制权,但却将并购后的目标企业置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3]。

5.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

并购交易活动完成后,并购后的整合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根据德国学者马克思·M·贝哈德调查,并购最终失败与整合阶段的比例占52%[4],见表1-2。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包括财务组织机制风险、理财风险和资本运营风险。

(1)财务组织机制风险

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

(2)理财风险

理财风险是指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运作过程和财务行为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性[6]。

(3)资本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完成并购后因企业缺乏盈力能力和资产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衡量一个企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有如下几种: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因此,我们把这些指标作为整合中的运营风险的评价指标。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建立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要遵循全面性、整体性、动态性和简约性的原则,其重点在于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建立评价体系本质上就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了前面对并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的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如图1-1所示。

该评价体系具有层次结构的特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表现为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评估值;第二层:准则层,是指用来解决目标层的问题时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本文表现为战略规划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第三层:指标层,是准则层下的各个具体指标,在该体系中表现为监管风险、产业环境风险等。[7]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它适用于解决那些只能用模糊的、非定量的、难以明确定义的实际问题。下面介绍该方法的评价过程:

(一)建立层次分析结构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时,各层次指标要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各评价指标之间以及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要具有一致性。本文对于并购财务风险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具体方法是:将所有指标分成Ui个子集,记为U1,U2...Un,并满足条件U={U1,U2...Un}每个子因子集为Ui,且Ui={Ui1,Ui2...Uin},n表示Ui的因素个数[8]。

(二)模糊权重集的确定

在实际的工作中,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专家测评法、层次分析法、统计实验法等等,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各层指标之间的权重,Ai={ai1,ai2...ain},且。

(三)评语集的确定

评语集是评价者可能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一般用V表示,即评语集V={V1,V2...Vm}。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聘请适当数量的投资专家、并购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并购风险因子,填写评价卡,给出相应的等级。然后根据统计情况,列出评价结果统计表。最后根据评价情况建立企业并购的模糊评价矩阵R。

(五)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R进行合成,得到各评价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A·R,其中“·”是模糊算子,经过多层模糊运算,最终得到了模糊集B={b1,b2...bn}。

(六)做出评价报告

最后的评估结论可根据总体评判B和一定评价原则来确定。常用的评价原则有:最大隶属度原则、最小代价原则、置信度原则和评分原则等[9]。

三、模糊综合评价的案例运用

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指标的风险程度,本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尺度法,划分为五项: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主要调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13个二级指标的风险程度[10]。

为了具体说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本文采用虚拟案例的形式,对一家拟进行收购的家电企业运用该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本案例通过德尔菲法共向20位专家发出的咨询函,根据专家填写的咨询函,得到了如表3-1所示的“评定级别”。

(一)二级模糊评价

(三)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司并购财务风险很高的概率是16%,风险较高的概率是20%,存在一般风险的概率是27%,较低风险的概率是21%,低风险的概率只有16%。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企业并购存在着一般的财务风险。根据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战略规划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一般,定价风险较低或一般,支付风险较低,融资风险呈较高趋势,所以该公司为了降低并购财务风险,应该从融资风险入手,同时兼顾战略规划和财务整合风险,积极采取对策降低风险。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首先介绍了其具体内容,然后探析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度量该风险的作用,通过度量,可以分析出企业在并购时哪些风险较高,从而为有效地控制风险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琳.企业并购的资源协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52-53.

[2]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3]王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方法[J].财税论坛,2011(9):145-146.

[4]邱尊社.公司并购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2.

[5]彭国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

[6]翟留镜,孙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西部财会,2011(3):31-32.

[7]C.L.Reichardt Due diligence assessment of non-financial risk:Prophylaxis for the purchaser[J].Resources Policy 2006(31):193-203.

[8]Effrey.C.Hook,M&A:A Guide to Doing the Deal[M].London:Wiley,2004:134-136.

[9]何楠,丁浩.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企业并购风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8):28.

[10]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J].财会通讯,2009(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