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9 17:44: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现今社会中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现在大、中、小学生一样,属于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甚至因为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原因,可能还不如一些中学的食品安全卫生更有保障。因此,怎样更好地运用营养教学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卫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改进的重点。本文中通过对营养教学试验方法的分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简介
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卫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食堂饮食安全卫生。大学的食堂可以说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场所,一些高职学校食堂清洁设施陈旧老化,缺少必要的贮藏设备导致肉类的存储不合理以致生熟混放交叉污染,安全卫生的意识没有到位。
(2)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卫生。高职院校周围有一些商店,这些商店没有通过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资格证书,许多食材的卫生安全也令人担忧,如拉面馆,烧烤店,奶茶店,食材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质检,这些小店数量多,环境差,无法保证其卫生质量安全,直接对各种学校的饮食健康安全构成威胁。但学校感到有心无力,屡禁不止。
2.保障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营养教学实验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病从口入,通过营养教学实验,可以了解不同人群营养需求以及营养健康知识,可以运用现代营养知识,预防各种食品安全隐患。食堂人员如果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营养教学相关知识,认识到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提高食堂安全卫生程度,减少食品源危害,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堂的安全运行。
二、营养教学实验的具体方法
1.从高职高校实际出发,明确实验要求
在高职院校营养教学的实验过程中,各个高校有不同的硬件和设施参差不齐,必须针对学校不同的条件,从而进行不一样的操作。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和内容是整个营养教学实验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应开展有关营养学知识应用的训练,重视营养实验的应用技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明确实验要求。
2.创新营养实验教学模式,更新营养教学实验方法
(1)以赛促学。举办营养实验操作比赛,让学生分工合作。主动设计最具营养价值的食谱。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2)教学做一体化。整个营养教学实验以学生的操作为主体,教师作以必要的辅导,老师通过在实验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在理论教学这个环节中强化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
3.结合社会热点,丰富实验项目
一个社会热点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营养教学实验方法可以具体针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作为实验的样品。当前社会上频频出现的“地沟油”事件,可以组织同学们将从超市里买来的正规品牌精制油与小摊位上的经过反复煎炸的劣质油作对比,让她们在学习营养实验的过程中对身边的食品做出正确的营养价值评判标准,学生也可以明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4.完善实验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通讯等设备飞速发展,为教育学习带来了便利,将关于营养教学的实验方法的参考书,资料以及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地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必要时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易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当代先进教学模式相结合。
三、总结
在当代社会中,营养教学试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传统营养教学实验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营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并反思,检讨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学院食品卫生安全的严重性,所以应该更加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确保高职院校饮食安全,健康,和谐与科学发展,为高职院校提供食品安全方面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包永华.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2)
[2]刘望,康林,高必达,陈冬美.面粉中毒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0(03)
[3]赵圣国,王加启,章玉涛,胡小丽,卜登攀,周凌云.乳及乳制品中IgG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11)
[4]张月义,韩之俊,季任天.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科技,2007(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突出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焦点与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包括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三氯氰胺以及黄曲霉菌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不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这个给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能够改进相应措施,更好的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内涵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样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数量上要够,其次要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是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很明显,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实际上食品安全应该包含营养含量以及卫生与安全,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各种卫生的法律框架,但却不涉及食品营养法律的各种条款,忽略食品卫生监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营养将极大的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使得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这种影响对人体是深重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而主要是对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转基因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是人体岁食品营养问题极大的挑战。
其次,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对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适量增强食物多样,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进行多种类型的、数量适宜的,涉及大范围的摄入各种食物,使得营养均衡,从而达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摄入食物发生相克的反应,导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单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肾以及胃肠消化代谢器的损伤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学以及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对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主要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着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严格企业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要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以及技术水平,提高整个管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经验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极大监管的各种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么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与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在发展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双管齐下,注重两者并重,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
中图分类号 G718.5;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26-01
1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的客观性
1.1 食品安全的整体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要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就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其中运用检测技术加强对食品的甄别是至关重要的。
1.2 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目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在基层和生产或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
2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开发要素
2.1 开发需要多方参与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组织和实施,其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具备该专业的核心应用能力和培养相应的职业素质,在课程开发中遵循先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查,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然后确定知识和能力素质应具有的程度和范围,最后确定课程开发内容等环节。所以,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争取企业、行业专家意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及时总结[2-3]。
2.2 开发内容岗位化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内容主要依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技能,遵循岗位性质和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编排,使学生能尽快与职业岗位衔接,为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2.3 开发培养重点
在开发课程编排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力。
3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步骤
3.1 开发原则与组成人员
3.1.1 开发原则。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紧密联系,进行食品检验与检测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应往届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行业专家把脉,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线需要。
3.1.2 人员组成。课程建设人员由黑龙江食品行业专家、食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2 课程定位
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将是影响我国民生社稷的一项大事,需要“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食品检测应用型人才。
3.3 确定课程培养方向
结合当前食品安全行业形势,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目标为培养适应食品营养检测行业需要的,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营养检测等方面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4 课程内容编排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注意与职业岗位目标的衔接,具体内容设置如常规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与具体行业如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酒类制品等行业相关联。
3.5 课程实施影响因素
3.5.1 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不断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尽快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4]。
3.5.2 学生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学习的价值。
3.5.3 教材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3.5.4 实训基地开发。实训基地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大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食品检测实训室、精密仪器设备室等,使学生把专业课程所学的基本技能知识在校内能顺利开展。校外实训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感受企业工作氛围。
3.5.5 课程效果综合分析。①考试以过程性考试为主,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全身心投入。②学生要从课程学习能否获得真实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③用人单位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在校表现和职业能力间接检验课程的有效性。
4 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始终都要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这一主题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的能力,更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将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参考文献
[1] 谈慧.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X):394-395.
近年来,食品安全正因为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仅以2008年为例,从年初的输日“毒饺子”事件到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事件,再到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导致大批婴幼儿患肾结石甚至死亡事件,都在全国及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食品相关行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而几乎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人们都会把罪魁祸首紧盯在添加在食物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上,食品添加剂一次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那么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吗?
一、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国际国内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如,批准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多种毒理学评价,当确证其不对人体带来危害时,才能获得国家多个部门的批准和。能够列入使用名单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均是在长时期内经过众多实验并“过五关、斩六将”慎之又慎确定下来,被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的限量,只要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1]。
而本文所举事件中提及的三聚氰胺绝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工原料,不应该在奶粉里面存在,这次问题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非法添加的一种有害物质,奶粉里面查出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是非法。现在,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都是通过检测里面的氮来推算蛋白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向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里含氮,检测时用来假冒蛋白质含量增高。因此,加入三聚氰胺是为了掩盖食品原料质量方面的缺陷,是非法掺假,三聚氰胺起到了掺假的作用。
二、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工业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延长食品的贮存期等。为避免某些不该添加的食品添加物对人体造成损害,国际上于1955年和1962年先后组织成立了“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后者1988年改名为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规委员会,即CCFAC;2006年更名为CCFA,中国为主持国),集中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并向各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推荐意见,从而使食品添加剂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5000多种,其中80%为香料,常用的添加剂品种有5000多种,直接使用的品类大约有3000-4000种,而比较常见的有600-1000种。
在大规模、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中,正确、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以下的好处:(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能,延长保质期,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和由氧化引起的变质;(2)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食品的质构如色素、香精、各种调味品、增稠剂和乳化剂等;(3)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适应机械化、连续化大生产。如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4)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如营养强化剂、食品功能因子等。
现在许多人反对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是害怕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不营养、不安全,但合理的食品添加剂恰恰能够调整营养结构,达到均衡营养、补充营养的效果。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在面粉里面可以添加钙粉、维生素、功能因子等,强化面条的营养功能;此前我国推行的酱油加铁工程、碘盐工程等,都是在食品里添加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最好例子。
三、如何使食品添加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食品工业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今后几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也会迅速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用于食品工业,这是客观事实。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量很少,但对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不少食品添加剂有一定毒性,不合格和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并非一件小事情,而是关系着人民群众饮食卫生的大事情。
1、加强在食品中严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非食品添加剂是指已被证实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却可以对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某一工业所用添加剂,对人体有一定或很大的危害,如三聚氰胺、吊白块、苏丹红、美术绿、罂粟壳等等。以吊白块(又称雕白粉)为例,它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氧化面粉、米粉、豆制品等食品中的色素,但其毒性很大,正常人体摄入10g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查处中,却发现不少违法使用的现象。
2、加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生产及应用的管理
食品添加剂在我国仍属新兴行业,它不同于其它行业,是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卫生的大事。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超标使用,被不法分子滥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的管理都很严格。如美国把食品添加剂放在和药物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其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的比较全面和严谨,并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贯彻实施。美国对违规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处罚相当严历,违规企业和企业主的下场不堪设想。而我国的一些生产者却没有严谨的法规意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如面粉增白剂的生产和使用方面就存大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快和完善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特别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应集中管理,不能多部门管理,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严格监督、严格控制[3]。
3、加强食品行业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
目前,我国对在食品行业从业的人员基本上停留在办理“健康证”即确保无传染性疾病即可上岗的层面上,没有更加严格的上岗要求,对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甚为缺乏,食品方面的法律规范知之甚少,导致在食品加工中他们仅凭“经验”添加某些食品添加剂,而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和产品检测,这样的食品流向市场,肯定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尤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如果能够不断地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良心标准”,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控制添加剂的使用,并且通过研发,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来减少一些添加剂的使用,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4、加强国民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源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它。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只要食品原料能达到要求,能不用,最好不用,但也不要过分夸大食品添加剂的弊端。对美国人来说,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事实上跟其他的食品成分完全一样,根本不会让人产生反感,甚至美国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增长率达到10%,远远高于其经济增长比例。而近来我国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保证产品的销量,不负责任地打起“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类似的标语,来误导消费者;部分媒体一遇食品安全事件便在不尊重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一些不严谨的言论或调查;为应对消费者的“恐惧”,其他企业不得不“跟风”声明,这些做法使得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错误的认识,客观上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我国应通过种种渠道加强国民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细分化的社会需求,单一的营养饼干已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面对此种情况,徐强紧扣市场脉搏,亲自带领营销团队深入市场前沿,了解市场需求,探索市场发展的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以营养战略,开拓玉康品牌”的全新的营销理念。摒弃了饼干传统做法,诠释饼干的营养概念,把饼干营养的含义作为一个新产品开发的研究课题来做。为此,他率先提出了企业做“饼干营养专家”的口号。以饼干的营养研究为主线,开发多种全新的营养饼干这种新的发展思路。
想法一提出,徐强便迅速着手组织实施,他首先和公司的决策层制定方案,又十几次亲自去北京请来专家和教授。徐强同专家们一起跑车间、进实验室,虚心听取并记录专家们讲的每一句话。请来的专家、教授们也被这位年轻企业家所拥有的长远谋略与踏实的干劲所折服,毫不保留的把知识与技术传授给他。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徐强用他的汗水将玉康营养饼干推向高端。做为“饼干营养专家”,玉康立志要打造出中国营养饼干第一品牌。该公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对食品营养的需求,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特色的食品种类;根据市场需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体质与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并建立健全了数据库,得出了适合我国人群体质状况的营养指数。在此基础上,玉康确立产品研发项目,开发了种类繁多的营养饼干食品,如专为缺钙人群研制的深度增钙饼干,并分为营养健康型、儿童营养辅食型、老年合理饮食型和孕哺营养调理型;还有专门为儿童补钙、铁、锌研制的“儿童营养饼干”等等。公司推崇膳食调整以食补钙的饮食理念,强化纯正钙质,严格保证产品质量。
玉康在质量运营管理上也有其独到的一面。对每一种原料的购进,都必须经过22个环节的严格审核,主要原料在全国通过绿色食品企业称号的26家企业中进行筛选购进,并65次对产品各方面指标进行严格检验。企业不仅注重原料本身的检验,更注重于原料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全方位检验,每一款新品在推出之前都进行了至少183次检验,特别是深度增钙饼干的试验历时一年,先后经过627次试验。正是这近乎苛刻的检验,保证了每一片饼干都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品质卓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一致好评。
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的色香味物质有的是食品中原有的、有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人为添加的,但它们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所熟悉的面包、米饭、水果、蔬菜、菜肴、咖啡、茶等各种香味都是成百上千化学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S3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14-02
前言:粮油作为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不仅仅强调要吃好,而且强调健康营养,吃起来放心。绍兴市粮食局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决策部署,对粮油食品加工业明确提出安全方面要求,强化粮油食品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粮油食品健康长远的发展。
1.粮油产品的营养问题
1.1控制成品粮油中的营养成分保留
粮油加工原料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且还包含很多微量元素等物质,有益于人体生长所需。但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使营养成分严重流失。因此,为保证成品粮油中实现营养成分的保留,必须要“注重纯度,控制精度”。粮油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食品质量标准,保证粮油产品纯度,避免盲目满足消费者无色无味、以及过精过细的需求,防止出现加工过度现象。
1.2强化粮油产品及其制品的营养
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矿物质和微生物等营养元素,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经过探索实践,发现最有效的途径来自对主食产品的营养强化。目前,我国政府明确要求食品工业需要以营养科学作为指导理念,提出要加强对营养强化面粉、以及营养强化米的发展工作,此外颁布一系列措施强化VA食用植物油。总之,政府粮油主管部门务必对粮油产品的营养强化工作加以重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以满足市场所需。
1.3提倡按科学配比组织生产米、面、油产品
合理配比粮油加工的部分产品,有利于满足人们营养所需和饮食健康。在食用植物调和油的生产过程,在食用成品植物油中,另外加入其它种类的食用成品植物油混合而成,能够有效改变营养,改善风味。相对来说,食用植物调和油营养价值普遍较高,脂肪酸组成更加合理,应该鼓励居民食用。此外,在大米加工中,也可以进行混合大米的加工程序,以此实现优势互补。
1.4提倡科学饮食、健康消费
食物互补。居民百姓在进行粮食引用时,可以合理搭配各类米类或者面食,粗细搭配,避免出现偏食,或者对粮油产品过精过白过细的盲目追求。在进行食用油的消费时,提倡居民改变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科学用油、节约用油。
2.粮油产品的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是群众百姓所关注的头等大事。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比如说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苏丹红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绍兴市近些年来提升了食品安全的管控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三小一市场”整治规范,多措并举,进一步为群众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证。而粮油产品作为居民餐桌不可缺少的主食,其安全性更是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安全。因此,粮油加工企业必须保证粮油产品的安全性。
2.1进一步强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首先,粮油加工企业必须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强化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条例,以及卫生标准体系;此外,需要企业内部完善质量管控制度,以及检验检测制度,严格把控原材料和成品粮油的质量关;最后,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必须及时公布信息,停止销售,召回已售产品。
2.2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虽然在一定程度能够改变食品性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务必遵循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法,符合卫生标准。为保证粮油加工产品的安全,在加工过程使用食品添加剂,需要符合以下几项标准:1、对于必须要添加的添加剂,加工过程中必须要添加,比如抗氧剂;2、按规定使用,严禁超量使用添加剂;3、严禁使用非食用添加剂;4、可以不使用添加剂时,必须严禁使用。
2.3加强微量有害物质的研究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品、半成品食品的出现,人们更加关注加工过程中食品品质受到的影响。不仅对食品外表质量进行辨别,同时对粮油产品的内在质量更加关心,很多产品内部存有铅、汞等重金属,或者农药等化学产品,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粮油加工企业在产品加工时,避免出现污染情况;此外,可以加强对绿色生态粮油产地的建设,培养优质品种,进而生产更加优质的粮油产品。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药残留、水体污染、廉价食品生产造成的食物营养与风味的破坏已使现代农业生产陷入僵局,急需解决。于是,有机食品(Organic food)被很多人看作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代表。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盟的定义,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对于有机食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是一致的,都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一般来说也不会使用辐照加工、不使用基因工程,在一定条件下偶尔允许使用某些有机杀虫剂。
“有机”不等于“手工”
有机农业运动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对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一种回应,其特点是把农场作为一个生态平衡的有机生物整体来运作。典型的做法之一是把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倡导者认为,有机生物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很多所谓的“废物”实际是下一个代谢过程的原料;与之相对应的“化学农业”则是依靠系统外的人工合成资源(在那个年代最主要是化肥)来维持。
很多人误以为有机农业就是要退回“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耕种模式,其实有机农业也会使用机械、轮作、种植绿肥、微滴灌溉、随水施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力使农业和生态达到平衡。
除了严格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外,不同人对现代有机农业常常会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及国内大城市兴起的部分“有机食品运动”,其中重要的环节包括让消费者直接与食品生产者交流与交易,通过形成紧密的关系令个人或社区持续支持、监督有机生产者,从而保障小农场所种植的蔬菜、饲养的牲畜符合有机农业标准,也让消费者更加关注自己所吃的食物。
我国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最大的差别,是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完全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物质;A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生产的难度要高许多,同时也需要配套的监管来保证合规生产者的利益。具体可见《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有机农业不用农药
看前面的定义就很清楚了,有机农业只是不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一些从自然界生物中提取的农药是允许使用的,目前有几十种,其致癌性、内分泌干扰作用、生殖毒性需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与化学农药相比较。
有机食品并非更有营养
公众普遍认为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这可能与有机农业生产商的宣传有关。然而就目前可靠的医学证据来看,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更健康的证据尚不充足。虽然有机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成分(比如多酚)的含量可能与普通食品存在差异,但是这些仅仅是基于化学分析、动物试验、人体某些生物标志物结果的差异,不等于对于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目前,甚至连增加抗氧化成分的摄入是否有益健康,都尚在争议之中。再加上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稳定性不强的特点,更需要具体对待,很难一概而论。
有机食品更美味吗
很多人声称有机食品的味道会更好。有研究显示有机蔬菜水果与一般蔬菜水果感官评价不一致,但是很多时候美味与品种、产地、生长环境、喂养饲料、是否经过精心挑选,甚至是价格有关。有时稍微干燥的水果可能由于呈味物质浓度增加,会有更丰富的味道;生长期长的牲畜可能风味物质积累更多。再比如乙烯作为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使水果诱导自身成熟,采摘后安全运到市场,在消费者购买时保持良好状态,然而这也可能会影响水果的口感。
有机食品更安全
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也是其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领域,主要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以及细菌污染三个方面。
农药残留 2014年的Meta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农药残留确实远高于有机种植的农作物。众所周知,大量接触农药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偶尔摄入高毒性农药也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但是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很小的,相对于日常生活中食物中天然含有的以及日常接触的合成化学品,食物中合成农药残留的量极小,而且其对于健康的影响涉及到复杂的毒理学效应,对于潜在的风险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一般认为农药残留在符合法规标准的情况下都是安全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食用有机种植的食物相比于传统耕作方式能够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重金属残留 有研究显示有机种植的谷物中可能含有较低浓度的镉,有机饲养的鸡砷含量也更低。
细菌污染 就细菌污染而言,由于增加了当作肥料的粪便,有机食品一直被怀疑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污染风险。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尚有争议,部分研究显示有机食品相比于传统食品确实有更高的细菌污染风险,部分研究显示差别不大,可能与有机农场技术有关。考虑到细菌污染十分常见,且中国人一般会将食材做熟后食用,对于个人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笔者观点
五谷膳配米是瑞盛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其最具特色的产品,作为全新的全营养主食进入老百姓餐桌。
膳配米产品技术来源自瑞盛公司与齐齐哈尔大学合作开发的“营养型玉米煨饭米及玉米皮戊聚糖的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玉米粉、燕麦等杂粮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一次挤压成型技术和热风-缓苏-热风组合干燥技术加工而成,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米粒外形类似于大米,透明、饱满。米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方便速食,软硬适中,有嚼劲,香气浓郁宜人,是现代人理想的健康主食品。
玉米飞甲谷物休闲食品是瑞盛公司一款安全、方便、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也是一款代餐食品,以非油炸、方便、营养健康的全新理念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玉米飞甲技术来源于以企业为主体,齐齐哈尔大学和吉林大学为技术支撑,合作开发的“全谷物高纤维玉米片的生产技术研究”项目,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膳食纤维玉米片及其加工制备方法”。产品以玉米粉、燕麦、小米、糙米、薏米、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膳食纤维,采用先进的挤压二次膨化技术生产全谷物高纤维玉米营养片。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丰富,松脆可口,口味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且在牛奶、豆奶或果汁中能保持一定的脆性特性,可以在早餐时作为主食,又可作为日常休闲食品,是人们理想的健康方便食品。
公司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并且于2014年1月25日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给予很高的评价。确定了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工艺攻克了挤压技术难关,产品为国内独家领先的地位。
质量至上,严格管控
瑞盛公司自成立之初,一贯秉持质量至上的原则,严格食品质量安全控制,2005年起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双体系认证,一直秉承安全、健康、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谨守企业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认真贯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耕者谋利,为食者健康”的食品质量安全方针,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目标,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防范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成效、提高顾客满意度,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认真、踏实做好质量工作。
一是建立进货查验制度,严把原料进厂关。对进厂原料、辅料、包材等制品严格把关,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索证,其必须有其相应行业资质,每年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确保供货产品质量。原料进厂时必须同时附有其出厂检验报告,符合要求方可进厂;同时化验室按相应标准对进厂原料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坚决杜绝不合格原辅料、包材等物质的使用。
二是加强生产制程监控,严格管控风险点。生产制程中,按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从领料、投料直到成品下线、入库各生产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严格按照配方进行投料,严格各生产工序环节及风险点的管控,同时对半成品进行现场抽检,发现问题及进纠正,防止不合格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保证生产制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三是严把出厂检验关。公司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都按相关产品标准严格检验,保证做到产品批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坚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四是做好产品溯源管理工作。公司还制定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及《召回程序》,在生产制程及出库销售等环节,对不同类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必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在销售过程做好产品“销售台账”,同时对产品进行模拟回收,做到出厂产品批批可追溯到位。
五是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培训。企业始终把对食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分期分批的举办讲座,为生产一线人员培训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随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从2009年三聚氰胺奶粉,到2010年海南豇豆含毒和近几年瘦肉精事件、毒大米事件、注水肉事件、地沟油事件、冠生园月饼馅事件等相继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形成的原因
1.1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人们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极其贫乏,日常的饮食安排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人们的某些饮食习惯以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例如现在好多国民爱吃大量经过腌、炸、烤、熏等的食品。现代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告诉我们,上述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苯并芘严重超标,如果长期摄入此类食品的话,就很有可能易引起癌症的发生。
1.2 从生产者角度分析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化学成分,使用劣质原料。2010年3月12日到29日,“火锅店问题油”,2010年1月家乐福江东店的“面包门”事件,2008年10月香港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测出三聚氰胺等等。这些并不是因为科技落后,而是因为部分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生产规章制度来执行等,都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2.1 加强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在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但有些疾病,如肥胖、高血、中风、糖尿病、癌症等,大部分是国民长期不注意自己的饮食造成的[1]。所以提高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卫生的认识,是关系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营造节约、安全、和谐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并且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是国民的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最普通的科学知识。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所以要加强全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在九年制义务阶段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课程,对公众要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食品营养卫生、职业道德、食品安全的教育和法制宣传;要在大专院校开设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技术的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从事食品行业等。为我国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才有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2.2 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究其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我国虽有新的食品安全法可不够严厉且起步晚,而在国外早把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美国既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专门性法律,这些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所有食品[2]。并且国外的严格执法也很严厉,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食品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而且还要受到刑事制裁。因此我国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多层式法律体系。加速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推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体系的力度。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3]。
2.3 提高分析测试技术
提高食品检测技术水平,可以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1]。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改善测试方法等。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人员不但要精于检测工作,还要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人点。
我们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