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意思维培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1 09:50: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孩子创意思维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孩子创意思维培养

篇1

第一,创意思维被看作一种工具。美国有位美术教育专家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种思想思想被称为美术教育“工具论”。我们要把这种工具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使用音乐、文学来配合教学。音乐的旋律、节奏、音符和节奏能够感染人的心灵,这样孩子在绘画时就能得到情绪和感情升华,这对于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景观和情感的变化能够让孩子聆听描述的同时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就能挑起儿童绘画的欲望、带动儿童丰富的联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所以通过创意思维能开拓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想象和审美力、开发儿童的思维空间和创造潜能。

第二,创意思维应该培养孩子想象力。美术教师运用创意思维时应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能够给儿童绘画思想插上翅膀。美术教育对幼儿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审美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绘画本身是一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就不能给他们添设局限性,否则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就会带来不利。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境,要将美术教育由单纯的绘画转移到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上。

第三,创意思维要求讲解由单一变为多元。创意思维要求儿童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社会事物浓缩成视觉符号、标记或代码并以此来表现主体。这对孩子想象力的要求较高,幼儿的想象力优于成人,并且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接受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创意思维可以开发幼儿创造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改变一下相应的的教学环境。美术老师可以让孩子从教走进生活和大自然,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并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有位美术家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孩子只有学会发现才会创造美。作为幼儿美术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上课,自然界里的一切景观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想象,潺潺的小溪、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峦,都能激起孩子对优美线条的感受;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繁茂的树林,都能激起孩子对丰富色彩的感受。

篇2

那么,应该怎么教,孩子才爱画,而怎样画,孩子才成才呢?

答案: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动。“乐如舟教育”的“多乐宝创意绘画”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为主,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打开每个孩子的想象空间,借助完善、成熟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线条到丰富的色彩和构图,让孩子的画笔自由舞动。

在“乐知舟教育”,第二次上课的龙龙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羊,但这仅仅是他绘画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启发他。老师问龙龙:“羊在干什么呢?”于是,龙龙在羊的嘴巴里画了鲜嫩的青草。老师又问他:“羊在什么环境下吃青草呢?”龙龙叉画上了蓝天、白云和草地。老师的引导让龙龙又想到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小羊们掉进陷阱的情景,于是他又画了一个陷阱……就这样,作品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画面感也越来越强。这就是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乐知舟教育”引导孩子画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段情、一个景、一个故事。当孩子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内心想法、个人创意等都添加到画里时,那么乐在其中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多乐宝创意绘画”课程使用的教材,其阶梯性内容丰富多彩。从粗虚线到细虚线;从静态到动态;从自然事物到非自然事物;从选择备用素材直接粘贴入画,到分解认识素材图形来丰富画面内容,再到完全凭借孩子的想象、创意添加素材入画……循序渐进,不断吸引看孩子学习下一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乐知舟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绘画欣赏能力,而且更在意的是对孩子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的沟通,和家长一起让孩子通过学习喜欢绘画,同时让孩子善于思考和有创意地表达,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孩子的未来!

篇3

西方“游戏说”虽然始于康德,但是它真正的提出者则是席勒。席勒认为真正的游戏即审美游戏,他必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必须是完全自由的。只有在审美游戏中艺术才产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活动,它是游戏冲动的产物。

“游”的精神却在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部分。孔子说“游于艺” ,孔子的“游”已经包含了自由的思想。然而,孔子的“游”侧重在对“技”掌握。“所谓游于艺的游,正是突出了这种掌握中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这种感觉就其实质说,即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自由审美感” 。由此可见,孔子的“游”虽有游戏之意,却是一种附属的行为,“游”的目的不在“游”而是一种实践中的“学习”。

真正开创了“游”的先河的是庄子, “游心于无穷”“游乎天地一气”“游无何有之乡”“游刃有余”等。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之“游”与席勒的游戏说非常相近。《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 现代儿童画创作状态分析

学生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使得许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技法、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现代儿童画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儿童画强调自己直观感受,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海德格尔认为“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现代儿童画更注重对于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画画应该是不受强制的自由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自己想表现什么就画什么,画画与其他游戏一样,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从中得到安慰和满足。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在他们的眼里,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蓝的就是蓝的,于是,儿童在色彩未经调合的情况下,大胆地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天真稚拙的、热烈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风格,与它的造型特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蔡若虹曾指出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同时还需要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现代儿童画是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尽情地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美。这种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下发展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无一定答案,不墨守成规,也拘泥于传统方式,可以奇思异想,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材料也具有充分的自由性:纸巾筒、纸盒、一次性筷子、冷饮棒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在从现实生活到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思,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工材料五花八门,方法也多种多样,一块布、一张纸、一个盒子……都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随意创作,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会观察、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孩子们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标新立异。创意思维的培养比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画家,但创意思维对孩子的终生都有益的。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凭空得到的,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作表象等各方面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在欢欢乐乐之中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联想和想象力。

三、游戏状态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

1.每一个课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以便更好的完成学科任务。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状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明确的目的性才会掌握好游戏状态的度。这种“游戏”是有着目的性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的到启发,而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玩”,虚度时光,这中间同时需要学生积极的动手与动脑的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游戏状态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配合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绘画本身并无好坏,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一种手段。绘画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引导,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造型的概念化,启发联想、鼓励独创。教师要摆脱习惯性的教学程式,尽量少做或不做示范,必须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

小结:现代儿童画不拘常规,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性。对于美术创作而言创意思维的培养比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美术的教学本来就以其灵动活波而引人入胜,相对来说它比别的专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和启发。长期的紧张压抑,导致了放松的艰难和游戏感丧失。况且联想与创造虽是人性的本能,可是后天的有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回到生命的原初,以轻松的心态,在游戏之中,不断发现,不断繁衍,获得摆布形态控制画面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把握这种游戏状态的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的动手与动脑的相结合,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实现创意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4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意发展已成为各种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创意发展数字媒体是通过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力、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天赋去使得数字媒体的发展更具有新意。数字媒体现在已成为了语言、文字与信息传递的载体。

一、数字媒体的现状

数字媒体已成为了目前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的穿暖媒介而言,它具有了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数字媒体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范围广。它是对传统传播媒介的一种补充,它不仅具有节约成本、信息容量大、方面携带等优点,还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娱乐、休闲,阅读更加富有色彩。其次数字媒体的到来,已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上升,就需要数字媒体更加凸显它在生活中的帮助作用,还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美的享受。但现阶段数字媒体仍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开扩创新,从而促使人类能够更舒适的在创意性的数字媒体生活中感受生活的惬意。

二、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具有创意性的方式

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本质上就是艺术、创新与技术的结合产物。

1.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创意性就需要政策支持。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对数字媒体创意性的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国家产业链更加完善,还能够提高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这也于国、与民都有利的政策。促使数字媒体创意化,国家首先要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压力来促进有关机构能够有进行创意媒体研究的动力。其次,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充足是研究项目得以成功的经济保障。创意数字媒体的研究仅仅具有充足的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高素质的研究人称。因此,就需要国家聚集人才,着手技术方面的创意数字媒体研究。2.需要市场的优化配置。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交换是通过买卖双方有特定需求与利润获取而产生的。政府首先要规范市场环境,使市场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买卖。一旦,研究企业发现市场需要创意性数字媒体,那么企业基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就会主动的投入到创意性数字媒体的研究当中,正如现在“苹果”的发展一样,它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基于市场利润驱使与企业不断研究、创新的结果。3.教育的培育作用。教育是教育机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教育主题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因此,培养数字媒体的创新人才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各种思维、想法,并鼓励孩子的各种奇异想法。好奇心是每个孩子最具突出性的特点,好奇心的驱使能够让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充满热情与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孩子仅学到书面上的知识,还应该赋予孩子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机会,从而唤醒孩子创新意识的起点,为将来的创意思维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头脑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创新,既是思维在新,行动在造。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的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实行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找出方法独特、新颖。最后,培养数字媒体研究的专业人才。基于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不仅仅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也更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在基于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更加创新性。

基于创意发展下的数字媒体的研究,是对人类社会更加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它也是未来数字媒体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就应该周全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坚定执行创意性数字媒体的战略,并等待着,期待着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具历史意义的进步。

篇5

一、为什么让孩子学习创意美术

从事校外教育十多年了,经常听到家长报名咨询时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想让孩子学点东西,但是不知道让孩子学习什么好。我们通常回答家长的答案是:无论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什么特长,美术课都是必学的。那么,美术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透彻。让我先来说说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

有文章说,瑞典的小学生三年级前几乎没有文化课,美国的小学生二年级也还是大字不识几个,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拿来弄美术、音乐之类,文化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无足轻重。事实上,他们的创造力如此强大,与重视美育是分不开的。国外教育重视美育,并不是要培养很多艺术家,而是要“借鸡生蛋”,是要借美术教育之名,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有活力。也就是说,孩子学绘画,其意义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绘画技术本身。

二、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才能发挥创意美术教育的意义

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人聪明与否,核心在于思维水平的高低,了解孩子的生理特征,就能把握他们的思维发展关键期,从而让教育有的放矢。

现代科技对人脑的生理研究表明,左脑控制人的逻辑思维,右脑控制人的形象思维,而10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另外,色彩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重要,我们经常见到,心理专家会让病人画幅画,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疏导。教师在引导孩子绘画时也应进行色彩教育,色彩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儿童缓解压力、化解矛盾,而且认识大自然的色彩,了解色彩所包含的情感,还能够起到情绪净化的作用。另外,色彩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情感的成熟,同时还能引导儿童关心身边的世界,感受家人、朋友、邻里之间美好的亲情、友情。

三、创意美术课是能力锻炼的最有效途径

现在的创意美术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脱离了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系统的内容为切入点,运用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情境。综合利用各种绘画材料、各种绘画形式,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有了好奇心,才有求知欲,也就有了上进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可以锻炼孩子的九大能力。

例如,我与6~8岁孩子学习《热带鱼水族箱》内容。

前期准备:废旧的纸箱、彩色纸、水彩笔、水粉颜料、剪刀、胶水、不干胶、针线、纸黏土等等。

教学过程:(1)让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先观看《海底总动员》动画片片段,同时引导孩子注意出现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身上的色彩,海底景色变化、前后关系等,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2)播放水族箱制作过程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制作步骤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表现立体感。(3)让孩子自由选择材料,3人一组,推选一人为组长,统一思路,分工合作,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制作。

在上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孩子的九种能力。通过长期九大能力的锻炼,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的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创意美术与传统美术的比较

传统的美术教育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就是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孩子以临摹为主。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反复对孩子训练这一技法,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所谓小画家。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而创意美术更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的课堂环境里,自主地探索,自由地表现,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把握儿童年龄发展规律,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创作,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儿童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们就会丢掉发展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这个机会每个人仅此一次,永不再来。

五、创意美术的鼓励式教学,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鼓励性教学,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在自信、轻松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有自信、有创造力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与别人的见解和观点不一样;其次,有创造力的孩子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够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第三,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想出更多的办法,而且是很新颖,不拘一格的答案。

篇6

在设计行业,人们经常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即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很大因素在于设计师发散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意的核心和基础,又称放射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是说,设计师在思考作品创意的过程中,大脑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构想出各种可能性,最终产生最适合的创意思路。

这几年在一些采访和论坛讨论中,曾多次听到业内人士从目前国内的设计教育存在弊病的根源说起,谈到设计创意的大同小异、缺少合理创新的问题。“咱们的设计教育跟不上,国外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小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想象力的训练”;“放眼一望,设计作品都差不多,没有那种让你一看就赞叹太牛了的创意”――诸如此类的说法很多。最近我们在筹备“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之人文家具”专题时,谈到当代原创家具设计的发展状况,嘉宾们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造型,但大部分家具作品还是给人一种类似的感觉”。造成这种“类似感觉”的原因很多,如国内的设计教育与社会脱节,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都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思维的发散能力和动手实施等与创意有关的能力;从整个社会发展状态来看,前进的脚步太快,大部分人都一直处于拼命向前的状态。试想匆忙赶路的状态下又怎么可能探索出更多的创意空间?

本期《特别空间》栏目以办公室的翻新改造为主题,选取了来自巴西、荷兰、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作品。仔细阅读这些作品,你会发现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在面对各种不同需求、定位的办公空间时,所体现出的个性和创意。比如当年轻的设计团队FGMF Arquitetos接到巴西一家以创意闻名的老牌包装设计公司Casa Rex的设计任务时,经过深入地沟通与探讨,FGMF Arquitetos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一些与众不同的材料打造出一个极具个性的办公空间,十分符合Casa Rex这家创意公司的定位。该办公楼的外墙看起来似乎是一张巨大的网,里面通过特殊的方式塞满了红色砂岩和灰色碎石;而在办公楼内部,安静洁白的走道、楼梯、扶手与的墙壁、灰色碎石地带的粗犷野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再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家具企业的办公总部,由于其地理位置临近机场及众多城市主干道,设计师从这种多元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中也获得了众多灵感。他们结合这家企业的工作特点,设计出固定的办公位置以及动态的工作流程所需的共享工作站,在企业员工增加的情况下,合理而有效地减少了办公面积。

创意需要适合的土壤来栽培,不过作为设计人,经常通过思考发散出更多的设计可能性,主动地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比如:“#”――这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多少种可能性呢?

篇7

创意是什么?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创意”就是创立新意,而新意既包括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想法等,也包括新意象、新形象和新表象等。创意是一种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的能力来源于人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与人的主观世界知觉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冲动。创意的思维方式也称为创造性思维,是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识形态,是认知的独具一格。那么创意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很明显,小学艺术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学生绘画技能的习得,而忽视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的获得及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当美术作为一种创新意识进入小学教育后,学生学习艺术就不再以职业艺术家为目地,而是作为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从而让创意成为驾驭学习的动力。创意,已成为当今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强调“创意”的小学美术教育,通过教师设计各种美术创意活动,让学生的审美、技巧、创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进而完成小学美术目标和创造学生良好的艺术体验。

教师要搞好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的要素:一是教师自己的创意素质和开展创意美术教育的能力;二是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三是教师对创意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第一个要素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本文就不做阐述,我主要对其他两个要素做一些浅析。

近几年来,我非常重视创意理论和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注意自身创意素质的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决定因素,是创意美术教育开展的主导者。比如我在上绘画课时,做了一个创意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活动标题:命题绘画;

2.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创意美术能力;

3.材料准备:每位同学素描纸1张、12色水彩笔1套;

4.活动内容:以“人、狗、树、桌子、太阳”几种绘画物体,学生用简笔画一幅画。

画完了后,我进行了活动评价。确实给出这几种简单的绘画元素,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联想和幻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学生画人和狗一起在桌子上跳舞;有学生画狗坐在桌子上吃饭,人被栓在树上,身上还写了“虐待动物”四个字,有学生画“天狗”吞食太阳,人站在桌子上带着墨镜观看;有学生画圣诞树,人和狗都挂在了树上,作为礼物……看似天方夜谭般的想象,不正是我们教育所缺少的吗?所以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大力赞扬,鼓励他们发挥这方面的能力,从中体验到艺术的成就感。禁锢的传输式教育,不仅束缚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是对个性的扼杀,我们的学生不是产品,不是流水作业的产物,他们是有个体感官的活生生的人。而我们的教育更深层次方面,是我们的社会习俗也缺乏创造性文化的熏陶。在我看来,开展创意美术教育显得非常有价值,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观察、联想、幻想共鸣产生创意的火花。

我在陶瓷欣赏课时,我提了一个活动课题:碗的功能和用处

1.活动目的:体验创意思维过程;

2.材料准备:素描纸1张;

3.活动内容:以“碗的功能和用处”为题,尽可能多地写出碗的用途,用图表达出来。

活动完后进行活动评价。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基本类同:碗可以吃饭、装水、吃药、种花、装杂物、养小宠物、做挖掘工具、做船,等等。实质都是只说了碗作为容器的功能。

有个别学生却说出了这些用途:碗可以做打人、可以代替圆规、可以做玩具、可以做房屋装饰品、做道具等。确实对碗的功能进行扩充,但对碗的联想仍然不够充分。

那么,碗到底有多少种用途呢?在这之后我对创意活动进行了补充。

我们可以从碗的材质入手,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功能。碗的材质:木质的、陶瓷的、不锈钢的、塑料的,铁的、玻璃的……我们还可以从碗的大小、碗的形状来划分。这样碗的功能延展了,就会有无数种碗的功能被挖掘出来,不管是不是可行,我们只是需要这个创意的过程和体验,那么我们创意美术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创意能力并不是一种技巧和知识,不可以通过传授、学习来获得。但创意来自思维,探讨和活动评价能够引发创意的一些具体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创意活动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意义。所以,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育中安排一些创意活动内容,是符合我们美术教育目的和新课程标准的。

有了这几年在小学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我对创意理论和美术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两者的结合,在我看来非常有趣,而且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小学创意美术教育继续开展下去。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继续学习创意理论,理解创意思维的生理活动;第二,积极参加各种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广闻博学,提高自身的美术创意素质和能力;第三,精心设计、组织各种符合小学生的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创意的趣味和成就感;第四,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他们进行课后的美术创作,艺术形式可以多样化,体现创意,展现团队合作,把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总之,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做好它。新世纪,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学习做题的机器,而是俱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强劲动力。我希望通过创意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素质,为创意成为学生终生的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点。

篇8

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教学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展现他们的个性。

二、故事法教学的依据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是由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而故事的场景性、情节性能大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中培养道德品质,把故事和绘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拓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故事教学也可以创造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故事教学法实例

要创造出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画,单凭幼儿自己想象或拥有的表象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在进行绘画活动《小兔子的故事》中,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它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兔子决定去上山采蘑菇,它来到山坡上,发现了许多的蘑菇,高兴极了,一边唱歌,一边采蘑菇。突然,小兔子听见呼救声:“救命呀!救命呀!”小兔子想:会是谁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它顺着声音跑过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们去猜想。这时孩子们兴致正浓,会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想可能发生的事情,由于在故事中还描述了天气和周围的环境,再让孩子们把自己所想到的用画笔画下来,显得画面很完整。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都急于通过绘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通过活动,他们会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创作,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创意,极大地展示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想象力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在和别的孩子交流中受到启发,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

四、故事教学法的特殊价值——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最喜欢讲的,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画上一幅有创意的画固然重要,但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忽视。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让孩子们针对自己的画讲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讲给老师听,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讲自己的画,培养了孩子观察事物的逻辑性,如:从全局到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等,大大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他们会结合别人的画,别人的故事,以及老师、家长给予的不同启示,逐步完善自己的画,继续自己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及讲述,发现孩子心中的美丽世界,更好地了解孩子。

篇9

二、案例背景

1.教师请第一大组学生起来,要求每人读一段,考查个人能力;再齐读最后一段,考查合作能力。

生1:列宁常常派人去请来聊天中的“常常”是什么意思啊?(小黑板出示)

(学生一阵沉默后,有很少的几个学生举手)

生2:就是“经常”的意思。

生3:老师,我可以把“常常”换成“经常”吗?

师:可以,“经常”和“常常”是近义词,他们表示“不是过去一直,是有时候”。

(这时候时间已过了十分钟,比我课前设计的整整超了六分钟,但是学生好像还是不太理解)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范读)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句子吗?

生1:老师,我发现这个自然段里的“往常”第一自然段中的“常常”很像。

(小黑板出示句子: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生1:“往常”是“经常”的意思。

生2:我觉得不是,我查了字典,是“过去一直”的意思。

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往常”的意思就是“过去一直”的意思。(齐读小黑板上的两句话)

巩固题(小黑板出示)

(1)放学后,他( )到操场上去打球。

(2)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由一个女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男司机开。

(我在这两个词语上花得时间并不少,但举手的学生人数非常少)

3.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默读第四自然段。

三、案例反思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蜜蜂引路》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能充分体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但是我已经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也体现了这方面的意识。

篇10

幼儿意愿画,是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以画的形式表示人和物。意愿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满足其创造的欲望和意愿的抒发。意愿画是幼儿自我创意、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

意愿画教学也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放羊式”,让孩子自由去画。而是给幼儿以主题选择的自由,给幼儿以自主创意的自由。因此,运用得当,就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年来,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受到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宽松环境

幼儿年龄小,思维以无意识为主,随意性强,作画时,根据自己的意识,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画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交代过细,限制过死,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幼儿。

二、以谈话促构思

对于幼儿意愿画的创作,幼儿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构思,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启发他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儿童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想画什么。例如,去年10月份,我带领大(2)班小朋友到附近的如皋飞机场进行了参观,我是这样启发儿童思考意愿画的:你在飞机场看到了些什么?你做了什么?这件事是你和什么人一起做的?是在什么地方做的?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什么事是最有趣的?做这这件事后自己感觉怎么样?当儿童确定好绘画的主题后,我就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即怎样画的问题。为此,我从所看到的飞机造型、设色、构图等方面启发、引导儿童进行思考。

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强调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儿童的思考,否则,就歪曲了意愿画的本来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谈话活动应该在儿童动手创作之前进行,在他们开始描绘之后,就不要再随意地和儿童谈话,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来代替儿童的创作让幼儿真正根据自己的意愿,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只能在儿童作意愿画遇到困难时,及时地提供帮助和提示。

三、予以正面评价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在幼儿心中的满足程度并不亚于大人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的幼儿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赞赏。这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看待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做自己作品的解说员,为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内容。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去理解,去发现闪光点,给予正面评价,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勇气,不能以画得“像不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保护幼儿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幼儿对事物不同的观察方式以及各自拥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儿的画面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从每一幅作品中发现闪光点,予以正面肯定,加以启发引导,保护诱发幼儿可贵的创造力。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

在幼儿完成自己的意愿画后,教师一定要和他们一起欣赏作品,并加以提问,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意愿画进行讲解。让幼儿讲解作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完善意愿画,使意愿画充分反映他的主题思想;二是可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不断的意愿画讲解中得到提升;三是能够使老师了解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愿望,为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