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5:1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环境治理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经济效益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水质环境的污染问题,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施工,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进而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过,由于导致水质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我们在对其污水处理技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对其污水处理技术进行选择,从而使其污水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对净化水质环境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污水处理技术的概述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生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污水处理技术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目前我们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将污水处理技术划分成生产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这两大块,其中所谓的生产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当中;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则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其水质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近年来,我们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采用的化学物理综合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主要以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相应的了解,进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对其污染水质起到一个良好的净化作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工程概况
某水质净化厂总占地面积得到了58000,其原设计规模为2.7万m3/d,我们在对其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氧化塘施工工艺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满足水质净化厂建设的相关要求。然而,该水质净化厂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水质净化工作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因此就对其进行扩建处理,从而使得处理水量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而且为了使得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水质的净化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对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3.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在该水质净化厂中,人们主要是利用引水管,让水自动流入泵房集水井当中,在通过排污泵来对污水进行净化,从而使其污水处理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
3.1混凝沉淀人工快渗系统
(1)污水通过细格栅井后,进入到孔室反应池,孔室反应池分两组,每组 7 格,在孔室反应池的进水第一格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现使用 40mg/L 聚合氯化铝和0.1mg/L 聚丙烯酰胺),加药后的污水逐格通过反应池后,进入到两组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再进入到14 座快速渗滤池,经过快渗池过滤后水排入河水。
(2)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有多种形式,根据国内外发展情况,采用较多的有化学一级强化处理、生物絮凝吸附一级强化处理和厌氧处理等。化学一级强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从而达到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的去除目的。
(3)污水首先与混凝剂快速混合,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分散到污水中,利于混凝剂水解,充分发挥混凝剂高电荷对水中胶体电中和脱稳作用;然后通过反应池,通过脱稳颗粒的有效碰撞,使细小颗粒逐渐结成较大絮体,使得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得到有效去除;同时通过混凝剂与污水中磷酸盐的化学作用,达到对磷的去除。然后进入沉淀池,悬浮的絮凝体在池中通过重力沉降,在沉淀池中形成污泥,通过污泥系统排出整个系统。最后进入快渗池,污水中细小的、在沉淀池中没有沉降的絮凝体,通过快渗池中的填料对其截留、吸附,达到去除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质的目的。
3.2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生物系统
(1)污水通过细格栅井后,进入到 1#和 2# 旋流沉沙池。污水沿切线方向进入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过机械搅拌(每座沉沙池内设置两台水平水力推进器,沿池壁切线产生水力涡流,使泥砂和有机物进行离心分离以达到除砂的目的,泵吸系统与砂水分离机工作,将污水中砂粒分离出来。(2)自旋流沉砂池流出的污水进入SBF-AS复合生物处理池,首先流经缺氧池,在其前端(第一缺氧池中)与来自污泥浓缩池(兼作厌氧池)的回流污泥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3)随后流经好氧池段,在其中进行有机物耗氧降解,氨氮硝化,在生物膜中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悬浮污泥的过量生物吸收磷。其出水进入后沉池进行污泥沉淀,出水-上清液即可达标排放。该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为SBF-AS 复合生物处理池,它由前部的缺氧池和后部的好氧池(HRT=3h)构成。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可以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4)缺氧池段由于混合液呈缺氧状态,使反硝化反应在此得以实现,使流入的污水中含有的硝酸盐氮被去除。(5)好氧池被设计成单侧局部强化曝气使之形成横向旋流的水力流态,与纵向推流水力流态相结合,形成大螺旋的向前水力推流。(6)在加药池中,将硅藻精土通过机械与曝气搅拌,形成均匀的硅藻精土混合液,通过计量泵投加到复合生物处理池缺氧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与来自沉沙池的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形成三合一的混合液。(7)污泥在后沉池沉淀后经行车式吸泥机运送至浓缩池,在浓缩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厌氧反应后去除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并从污泥中释放磷,然后经泵吸至生化池缺氧段以增加生化池中生物量,并作进一步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氮和缺氧生物吸收磷。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污水净化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净水质环境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0引言
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水质采样工作作为水质环境监测的最基础工作,其规范性严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1基本概念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采样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能够为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1]。因此,需要通过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在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能够为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数据信息,为我国改善环境的基本行为做导向,为我国水资源的快速有效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体水质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还需要认识到水质采样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资质证明,在经过专业培训审核过后持证上岗,要保持优良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为现场采集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信息,提高水质采样精度的准确性,为我国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维护保养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之中,需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影响水质采样工作,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及时地维护好基本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使其认识到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的设备维护检测中,还要以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参数的目标设定,保证在水质检测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2水质样本保存问题
水质采样是整个环境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目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破坏的概率较大,工作中样本随意存放,也会导致样本破坏,使一些基本参数发生改变,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2.3水质采样点设置管理规范性问题
在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点,并确保这些采样点符合现阶段的环境准则。由于水质点设置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采样过程设置随意,调研和监控过程不全面。因此,在实际检测中,水质采样参数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很多采样地点没有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水质进行勘测,导致水质采样准确性较差,因此,需提升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解决措施
3.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水质采样标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为环境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环境监管规范,明确水质采样各环节的工作要点,保证水质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水质采样工作要认真规范项目重点,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清单,通过各方面的检查,确保设备都是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
3.2规范水质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的样本保存和运输要严格规范,提高水质样品的质量,确保实际环境检测的精准度。通常水质采样点与环境监测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样本保存不合理会使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依照技术标准对样本进行保存和运输。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先进定位设备的应用价值,通过水质采样点的准确定位和科学管理,为后期的采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现阶段技术的更新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水质采样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规范水质的采样流程,完善样本保存方案,确保我国水质采样准确度和合理性,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对于水质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水质的采样工作可以为水质的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就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水质采样的质量管理水平。真实有效地监测数据信息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环境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监测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关是职业资格证件,并且要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2水质检测采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质采样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水质监测的工作时,监测设备对于监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监测作业中,需在现场对水质的温度、pH值等重要参数进行测定,这就对使用的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应定期保养设备,在使用之前还要校准所用到是仪器,从而提高仪器的精度[1]。不过一些工作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的设备存在老化现象,究其原因是长期缺乏保养所致,加上长时间为对其进行校准,这就导致在水质采集过程中观测到的数据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影响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2.2水质采样过程中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在对需要观测的水域进行采样之后,要对水质样品的运输和储存环节引起重视,因为这是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规定,对观测区域采集样品后,应在水样中加入固定剂,从而达到保护水样参数的目的。不过在开展水质采样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很好地执行这一工序,对采集到是水样品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样品在运输途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运抵实验室后,水质样品中的一些参数发生了变化,水样参数的失真会对水质监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2]。
2.3水质采样点的设置
在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对水样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会影响到水质采样的质量。在水质采样工作中,监测点通常未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置,这种情况在对地表水的监测过程中尤为突出,一些操作人员为了节省时间,便随意地设置监测点,这便会导致在监测点附近采集的水样不能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的污染情况,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对现场采样环节进行规范
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进行现场水样采集对水质样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这就对现场的监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质量控制意识。在对水样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此外还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将外界因素对采样结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应注重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水质采样现场的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并熟悉其操作流程。其次,还要积极培养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防止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3]。
3.2采样的质量控制
除了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以外,现场是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水质采样质量的监管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应认真对现场进行勘察,对采样点位置的设定进行审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采样以及样品的采集和运输方案[3]。现场采样人员应随时对仪器的运转情况、采样器放置的位置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样品运输和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在水质采样的过程中,对于用于不同监测项目的样品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取具体的保存方式,样品过久的放置会因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样品的数值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对水质的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完成水样的采集后,应及时在样品中添加固定剂,采集好的水样应当妥善包装,在装箱时应按样品的类别进行分装,可采用减震的柔软材料对盛装水样的容器进行隔离。样品箱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避免放在热源的附近。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水样采集,就应该对水样容器进行保温防护,以免出现破裂情况。
3.4重视设备管理维护
在水质采样工作中,所用到的设备仪器对于环境的监测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应增加对监测设备的重视程度。在使用监测设备前要按照相关的参数标准对其进行校准,从而增加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水质采样结束后,要对设备及时进行清理工作,以避免对下一次的采集结果造成影响。
4结语
总之,水质采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要严格控制水质采样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考虑影响采样质量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累积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强环境保护,以税收强制手段控制全球环境退化度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使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得以公认。随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等财富在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分配”理论的确立,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经济学家庇古率先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是绿色环境税收得以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据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大大减少了在泡沫制品中对氟里昂的使用,汽油税则鼓励了广大消费者使用节能型汽车,减少了汽车废弃物的排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虽然美国汽车使用量增加,但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70年代减少了99%,而且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减少了97%,二氧化硫减少了42%,悬浮颗粒物减少了70%。通过实施环境税收和其他努力,美国确实已经实现了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因此,人们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形象地称为“绿色税收”。
二、我国环境税收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这些措施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如1994年税制改革后设立的23个税种中的消费税、资源税、车船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与生态环境有关。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国的税制严重滞后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未形成环境税收制度
现行税制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
(二)是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现行税制中对土地课征的税种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一方面税种多,计算复杂,给征纳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另一方面税制内外有别,不利于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
(三)是税收优惠形式单一
我国税制中对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项目较少,且不成体系。主要是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中减免项目。
三、建立我国环境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既符合我国环境政策目标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能通过征税为治理污染提供所需资金,并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因此,建立我国环境税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以国情为本的原则。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环保税制,当然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应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环保税制,而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他国做法。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该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企业和个人征税。同时,环保税应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以提高效率,更好地治理环境。
(三)坚持依法征收的原则。在以前与环保相关的税收征收上,经常出现“人情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在新环保税制中,应体现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依法征收的原则。
(四)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税款专用是环保税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我国环境税的构想
我国建立环境税的基本思路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
(一)环境税的征税对象
环境税的课征对象应是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即带来环境污染的所有行为和因消费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所有消费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从国外环境税征税经验来看,我们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鉴于目前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大气污染(以二氧化硫为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所以当前我国环境税的征税对象应该主要确定为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工业及生活垃圾的行为。在征税对象下可以正列举水污染、二氧化硫、燃料和垃圾四个税目。
(二)环境税的纳税人
根据前面对征税对象的界定,环境税的纳税人应该是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工业及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但是为了减少环境税对微观主体的影响,保证环境税的顺利征收,在当前可将纳税人确定为有上述行为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对居民个人和行政事业单位暂不征收。其中,水污染税目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排放各种工业废水的企业或企业性单位;二氧化硫税目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排放二氧化硫气体的企业或企业性单位;燃料税目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燃料的企业或企业性单位;垃圾税目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排放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和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垃圾的企业或企业性单位。
(三)环境税的计税依据
从理论上讲,环境税的计税依据可以是污染排放量、污染产品的生产产量和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但是由于生产要素或消费品中所包含的污染物与污染排放未必存在因果关系,而且数量难以确定。因此选择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污染产品的销售额为计税依据更为科学,也便于实际操作。具体来说对排污行为征税的,以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对污染性产品征税的,以污染产品的销售额为计税依据。
(四)环境税的税率
由于征收环境税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外部成本内在化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故在设计税率时应考虑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理论上说,最适税率应等于最适资源配置下每单位污染物造成的边际损害成本。但实际操作很难,税率高低应适中,税率过高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过轻又不足以引导纳税人减少污染行为。同时,税率不必追求全国高度统一,应该允许各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税率形式可采用定额税率,将税收负担与污染数量直接联系起来,体现“谁污染谁缴税,谁污染多谁多缴税”的公平原则。此外,还应考虑差别因素,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破坏性强的行为给予较高的税率。
(五)环境税的征收管理
环境问题有地方性的,又有全国性和跨区域性的。因此环境税种既不应完全划归中央,也不应完全划归地方。对于污染范围在一定区域内而征收的税,可由中央统一立法,由地方负责征收管理,资金支配权也归地方。对于专门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则应划为中央税或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平衡各地生态环境改善的进程。
环境税的征管机关应是税务机关,这是因为环境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税,符合税收的本质属性。当然,由于环境税的特殊性,税务机关与环境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政策时,应认真考虑环保部门的合理建议,使税收手段与环境部门的规章制度协调发挥作用。
五、与其他手段之间的配套实施
征收环境税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惟一的手段,只有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最佳的环境目标。
(一)税收手段与管制手段的配合
管制手段不应因为经济手段而完全被取代,在一定条件下,它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税收的应用应与管制的连续使用或加强结合起来,这一点已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
(二)税收手段与其他经济手段的配合
我国应借鉴西方各国的环境税制中普遍包括了与环境有关的各种专项收费和使用费。其原因是“费”简便易行,且较为灵活,同时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特别是当随着污染程度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时,采用收费措施更适宜。此外,押金制度也为西方各国所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燕华.环境税“双赢”效应分析及其对我国税改的启示[J].软科学,2006,1
[2]何志浩.西方国家环境税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改革与理论,2002,11
但凡含有绿叶素a和蓝藻素量较大的细胞,多数呈现为绿蓝色,但也有少部分呈现为红色。根据相关统计,世界范围内,已经记录在案的蓝藻约有两千余种,仅中国记录在案的蓝藻就达到九百余种,蓝藻分布及其广泛,遍及了世界各地,绝大多数都为淡水蓝藻,只有一小部分为海水蓝藻。值得注意的是,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环境转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的水域中,有些蓝藻会在夏季大量的繁殖,致使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并且非常粘稠而又散发着恶臭的浮沫,这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也被称为绿潮。
2、蓝藻水华的危害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会引起水质的恶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饮用水的严重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蓝藻水华在治理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域的水是无法作为饮用水源的,太湖爆发蓝藻水华后,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在201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出,太湖水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多为Ⅱ、Ⅲ类为主,32%以上的水体不能达到饮用水的要求,甚至局部地区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低于Ⅳ类水。由此可见,蓝藻水华的爆发,即使是在处理后的几年中,对人们生活中的饮用水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
蓝藻中,有一部分种类,例如微囊藻,该种类的蓝藻会产生藻毒素(MC),基本上有二分之一的绿潮中都含有大量的藻毒素(MC)。当人们的身体接触到蕴含藻毒素(MC)的水体后,会引起眼睛以及皮肤的过敏、瘙痒以及发麻甚至会引起皮疹;当人们饮用少量的水体后,会引发急性肠胃炎等疾病。而即使不接触水体,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层生物,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也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藻毒素(MC)会直接对水生物产生毒害,而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在引用了含有藻毒素(MC)的水后,会呈现呕吐、腹泻以及乏力等现象,甚至暴毙。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水华会引发肝癌的发生,在没有发现这点因素之前,诱发肝癌的主要原因只有乙肝和黄曲霉素,而现在加上水华中的藻毒素(MC),这三种就是现社会诱发肝癌的三大罪魁祸首。
我国在2006年8月末出台了《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由水生生物研究所负责制定,在2007年初确立实施,以确保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并将其定为强制性的必检指标,保证全国饮用水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3、蓝藻水华的治理措施
蓝藻水华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无法接触污染的水域,饮用水在使用上担惊受怕。而高温煮沸以及沏茶等方式无法有效的针对蓝藻毒素,甚至紫外线消毒也对其无可奈何。而可以有效的针对蓝藻毒素的,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或者是透析型的净水器,可以将蓝藻毒素有效的去除,其有效率达到95%,而饮用水通常在配送之前,都会使用漂白粉来消除蓝藻毒素以及其他污染,但清除的成果也只是能达到90%。
3.1对流入水域的污染水进行达标处理
蓝藻水华的爆发,通常都是在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的季节,但前提确是拥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而蓝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各式各样的废水。净化流入水域的污染水,是解决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如何实施,就需要国家配合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且配以严格的检测人员以及设备,并针对废水净化不达标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而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措施,说起来较为简单,但在实施上,牵扯的面积过于广泛,反而是最难处理的问题,首先就是有效以及全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就是现在我国的污水治理技术并不是十分先进,而监督以及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也必须提高。这其中,有企业为了躲避污水净化程度的检测以及监督,甚至掺杂着行贿受贿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在人员的选择上也必须严谨。总的来说,有效的解决这些主观以及客观的因素,是预防蓝藻爆发的当务之急。
3.2机械打捞
最初的蓝藻治理中,大多数是以人工打捞为主,而人工打捞存在着太多的弊端,例如防范措施不到位,使得打捞人员接触到蓝藻毒素,进而引发皮疹等一系列的病状。在蓝藻打捞的进程中,人们发明了自动金属膜过滤器,在配以相关发电设备,通过船只在行驶的过程中,使得金属膜不停的转动,将蓝藻打捞上船;该自动设备研制出后,大大的增加了打捞的速度,在速度上远超人工打捞千倍以上,而且在安全上,较之人工打捞也提升了很多,只需要两名人员在船只上,一人操控船只行走,一人看管设备即可。而在自动金属膜过滤器研发后,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良,使得其不光能打捞蓝藻,还可以有效的絮凝以及推流和收藻等,使得该设备更加完善,而相继的电动遥控船只工具的研发,也使得在打捞中船只上不再需要配备人员,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措施。
3.3加强生物链控制
严格的来讲,其实生物链控制的加强,是属于蓝藻爆发的防治措施,但是在蓝藻爆发后也可以使用。蓝藻是有着天敌的存在的,例如鲢鱼以及鳙鱼。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谢平所牵头发起的研究表明,鲢鱼以及鳙鱼在投放入拥有蓝藻的水域后,会减少蓝藻的数量,而大量投放这两种以蓝藻为食的鱼类,是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该实验的进行,已经确定了,根据水量所投放鱼类的数量,每立方水域投放45~50g鲢鱼和鳙鱼苗,控制水华发生的效果是最好的。而该实验也证明了,生物链控制加强,确实是预防和治理蓝藻水华的有效措施。
一、区域类型分析
从地貌学上,常山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壤蓄水能力差,水旱涝灾害频繁。常山的特殊地貌要求“五水共治”工作不能完全复制它地经验,要因地制宜,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模式。
从经济学上,常山属于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十分薄弱,据统计,2013年,GDP为10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6.5亿。而2014年排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仅“五水共治”项目当年计划投资额就达到5.7亿元,治理经费难以保障。
二、水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
基于欠发达地区在投入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常山“五水共治”工作更多的要依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组织领导体制方面。常山县政府与五大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行政村签订责任书,将“五水共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县、乡、村三级“五水共治”工作责任网络。同时建立高规格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河长制”,由县领导担任河长参与治水工作。县级机关部门负责人挂联到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村,各村治水目标完成情况与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及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二)重点领域整治提升机制方面。常山“五水共治”以“治污”为重点,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治理等重点项目制成作战图,制定5项治水专项行动方案,确立目标值、制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县政府铺设125公里主管,建设210处终端设施,安装检查井和清扫井1.21万个,改造化粪池1.65万户。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采用“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四级垃圾运转方式,以垃圾细分材料、燃料、饲料、肥料、废料“五料分类法”的徐村模式为代表,推进31个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针对工业污染问题,整合石灰石矿山企业,关停47孔石灰立窑和124条钙加工生产线,全面推动石灰石产业转型升级。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标准,关停多家化工、造纸企业,加快了化工行业萎缩化治理进程,从源头上控制污水排放问题。
(三)建立抓长效机制方面。①统筹实施防洪项目。常山水涝灾害频繁,防洪方面重点实施强塘、固堤、扩排工程。②统筹实施保供项目。以开源、引调、提升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城乡保供水能力。投资5000万元建设千家排水厂、后坊水厂改造工作以及芙蓉水库二期工程,完成管道铺设7公里。对部分乡镇铺设饮用水工程主管网以及建设村网工程。③统筹实施排涝节水项目。常山县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新建经四路等雨水管网10公里,提标改造雨水主干管3公里,清淤排水管网65公里,建设排涝泵站。开展节水器具设备选购、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推广节水器具,雨水集中收集利用系统。开展农业节水行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三、现有做法的完善与提升
自2013年开展“五水共治”活动以来,常山治水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急需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一)推进治水工作法治化进程。首先要强化普法教育,将《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分散在各执法部门的涉水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汇总,编制成册,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增强主体公众法律意识。其次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两高”关于环境污染罪的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涉水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涉水违法行为查处工作的统一协调,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等执法方式,协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加强与交界县域的合作。目前常山县“五水共治”更多的是在行政管辖区内开展,而与开化县、柯城区、江西玉山县等交界区域因存在块块分割和分散管理的弊端,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治理困境,如管理部门的缺失、缺少统一的标准等等。因此须加强与交界县域的合作,探寻相邻县域参与共治模式。一是相邻县域间要建立双边或多边公共协商机制,保障交界区域“五水共治”决策的合法性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确保治理统一性,避免决策之间的浪费与低效。二是完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五水共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投入,常山治水经费来源于财政收入、爱心人士捐赠、村民公摊,其中财政收入为最主要来源,受财政资金薄弱影响,常山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不得不挤占本应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是关键,可考虑在部分项目上引进社会资金,引入市场经济,即可弥补财政不足问题,又使“五水共治”工作更效率的开展。
四、常山模式的意义与启示
对于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首先要提到的应该是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现有大小湖泊143个,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在新区规划中,白洋淀处于核心位置,因此白洋淀有望成为新区核心水环境治理区。据河北省环保厅于2016年6月公布的数据,白洋淀水质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2017年2月河北省水质月报显示,白洋淀4个断面总体水质为Ⅳ类,水质问题突出。
此外,白洋淀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生态缺水。白洋淀入淀水量小,且富营养化严重。历史上流入白洋淀的9条河流大部分已断流,唯一流入白洋淀的府河却工业污染严重。白洋淀依靠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穿府济淀工程,维持白洋淀生态用水需求。就在4月5日,保定市王快、西大洋两大型水库开始联合向白洋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态补水,白洋淀收水量将超过3300万立方米。
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建设雄安新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表示,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白洋淀生态修复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透露,下一步,将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针对白洋淀目前严重的水质和生态问题,河北省先后出台了《白洋淀h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和《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其中,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19年白洋淀区除南刘庄点位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外,淀区其他区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规划中推出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等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近246亿元。
三条主线治理水生态环境
建设雄安新区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为白洋淀乃至整个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的契机。广发证券环保分析师郭鹏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破解了京津冀环境治理的长期困局――河北依赖现有产业结构发展经济,而北京较高环境要求依赖周边治理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出现重大突破,对该区域推进环保治理和供给侧改革给予了强力支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由于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目前还未出台,环境治理市场空间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水环境治理,白洋淀水生态治理有明确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水务处理技术,雄安新区的环保规划将采取超前的意识和技术,推动更多创新环保技术实现产业化。
光大证券的研报认为,以白洋淀为点带动整个河北省流域甚至海河流域生态治理,及其衍生的工业点源、农村面源控制、节水及引水工程,市场空间在几千亿元以上。
水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体现在三条主线上。第一条主线是黑臭水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方面。如北京通州区水环境的项目,包括6个河道综合治理项目,6个河流生态带修复工程,20余个生态湿地及公园,总投资逾850亿元。
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白洋淀的水环境治理存在不少难点。目前,湖泊治理国内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路线,主要还是依靠岸上截污和河道治理。滇池前后投入了500亿元进行治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白洋淀未来要达到地表水Ⅲ类的目标,意味着有些重点河流水质要达到Ⅱ类。而目前国内能达到Ⅱ类水治理效果的公司比较少。同时,白洋淀拥有39个纯水村、89个半水村,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一个技术难点。此外,不同于太湖、洱海这些藻型富营养化湖泊,白洋淀属于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可参考的治理经验较少。
“目前水污染治理方面,到2020年核心目标还是消灭黑臭水体,从黑臭水体治理到实现水生态一步到位的技术储备还不够。”薛涛说,“黑臭水体治理就像西医治标,使水体从癌症到亚健康状态。而水生态修复就像中医调理,实现从亚健康到健康的状态,需要的时间较长。”
第二条主线在市政领域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区的供水、污水、环卫、市政管廊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将采取高标准。目前雄安新区仅有3座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没有再生水厂。未来新区内人口的增长将带来用水量与城市污水的增长,进而带来水务的新增建设需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估计,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加起来大概130万人口,如果未来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加上创新创业的人拥入,人口可能有200万到300万。
薛涛认为,未来雄安新区相当于苏州、宁波这样一个中等城市的市场空间,将有百亿元的投资运营规模,大概率采用PPP模式运行。
第三条主线是引水工程及沿岸的生态维护工程。未来将打通白洋淀和大清河生态廊道建设,通过白洋淀域外调水和域内调水,保障白洋淀的水量。这将带来大量的工程施工及生态园林建设需求。
PPP龙头及技术型企业将受益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大,20年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将给水泥、钢铁、铁路、交通等行业带来明显增量需求。雄安新区未来的建设方式之一,可能是近年来大热的PPP模式。
一、海水常量成分比例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Na+、K+、Ca2+、Mg2+是海水中最主要的4种常量的阳离子,其中Ca2+、Mg2+也是最主要的硬度离子,教材中强调了水体中Ca2+、Mg2+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特别指出如果水中Ca2+、Mg2+比例不适时会引起养殖种类的大量死亡,并以罗氏沼虾和中华绒螯蟹育苗为例,列出了两者育苗中水体所需Ca2+、Mg2+的适宜含量及比例范围。笔者在讲授此处知识点时,补充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水体中Na+、K+比例不适时也同样会不利于水产动物的存活[3]。此外,还补充了以往一些学生做毕业设计研究时,错误地利用从盐场购买的粗盐配制海水,导致实验动物体表出血和死亡的现象,并就此让学生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布置学生利用课间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正是由于这样的案例教学,使还处于生产实习的学生有能力为某对虾育苗企业查明虾苗死亡的确切原因,减少了该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其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避免该企业在以后的育苗生产中再度发生这样的问题。2013年,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的4名学生在建湖县长荡镇的一家对虾育苗企业生产实习,其间发生大批虾苗死亡,死亡虾苗没有明显病症异常,企业技术人员无法查明虾苗死亡的确切原因,往年也曾多次发生过虾苗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情况,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产生多次因连续大量死亡而不得不停产的局面。这4名学生虽然都是首次在水产育苗企业实习,毫无对虾育苗的生产实践经验,但他们遇此事件后,立即了解虾苗生产过程,调查生产的每个细节,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很快确定了虾苗死亡的真正原因。原来该育苗企业远离海边,无法使用自然海水繁育虾苗,为了节省成本,就从射阳盐场购买晒盐池中的浓缩海水运回,然后再用淡水稀释到相应盐度繁育虾苗,一批浓缩海水用完后再运回下一批。正常情况浓缩海水都是取自盐场蒸发池,经淡水稀释后其主要离子比例与天然海水无显著差异,完全符合虾苗繁育需求。如果发生暴雨或连续降雨,致使蒸发池中海水浓度较低时,工人为了运回符合浓度需求的“浓缩海水”,往往不加思索的取结晶池中的水。结晶池中水的浓度远高于蒸发池,溶解度相对低的化合物(如氯化钠)大多已经结晶下沉,形成含少量K+和较多Ca2+、Mg2+的粗盐,而上层的水则是含较低Na+和较多Ca2+、Mg2+的母液,虽然大量雨水导致母液的浓度降低,但已经结晶下沉的离子不可能完全溶解,因此从结晶池中取的“浓缩海水”离子比例并不能满足虾苗繁育需求,从而导致虾苗大量死亡。
二、对虾浮头原因分析
对虾都生活在池塘的中下或底层水中,如果迁移到水的表层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对虾浮头。造成对虾浮头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水体缺氧,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通常随水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因此当水体缺氧时对虾就会游到水的表层以获取更多氧气;(2)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对虾体表进入血液,将血液中的部分亚铁血蓝蛋白氧化成无载氧功能的高铁血蓝蛋白,致使对虾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对虾游到溶氧更丰富的表层水中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分压进而增加血液的载氧能力;(3)对虾生病,部分病虾会在表层水的近岸处趴底蛰伏。以上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对虾浮头,都会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和存活,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正确措施,如分别增氧、换水或对症治疗,即会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对虾大量死亡,甚至绝产绝收,因此养殖户最害怕看到对虾浮头。课程教材中只述及水体溶氧来源和消耗途径以及几种形态氮元素的相互转化,并未提及对虾的浮头及其原因,笔者在讲授完这些知识点后补充了对虾浮头的案例,此外笔者还在讲授完水体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后,又补充了水产动物喜欢在最适水温层生活的案例。通过以上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对虾浮头现象的正确判断能力。2011年暑假期间的某天傍晚,盐城市区北郊一对虾养殖场200亩南美白对虾发生浮头现象,当时恰好有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的3名学生在该养殖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他们结合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际测定结果,完全排除了水体缺氧和亚硝酸盐超标的因素,又通过打样观察虾的健康状况,也迅速排除对虾因病引起的浮头,同时测定了虾池表层水和底层水的水温,最后分析认为这种“浮头”只是对虾在其适宜温度水域内巡游的一种现象。但养殖场老板和技术人员养虾近10年时间,在他们的经验中只要对虾浮头就有发生大量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并不相信学生的诊断结果,打电话向我咨询,并希望我能到现场察看。通过电话交流,我基本认同学生的分析结论,经现场察看,发现大量对虾在池塘周边沿岸1m左右的表层水中巡游,为审慎起见再次打样排除虾病因素,最终确定学生的分析结论完全正确。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连续多天高温,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促进上下水层交换,致使全池的上下层水温均处于较高水平,事发当天下午气温开始下降,沿池塘周边的水温下降速度更快,通过实际测定发现池塘周边表层水温为32.4℃,池塘底层水温度为35.7℃,由于该水温已经超过南美白对虾的最适水温范围,因此对虾就会在水温更适宜的池塘周边表层巡游,从而出现看似浮头的现象,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虾浮头。
三、养殖水体氨氮测定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缺乏一定的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水土流失作为环境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地的退化。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国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国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水土保持,就是引入人力、物质、能量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引入绿色植物,固定该地区的水土,从而实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由生态失衡向生态平衡转化。可持续发展最早于1972年提出,这是一种重视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一种重合抑或契合的状态。正确认识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1、水土保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1.1、拦泥保土,稳定沟坡,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淤地坝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拦蓄洪水泥沙,可以抬高沟道侵蚀基准点,防止沟道下切、沟岸扩张和沟头延伸,起到稳定河床和沟坡,减少入黄河泥沙的作用。淤地坝控制水土流失,拦蓄泥沙,有效地减轻了泥沙流入下游河道,保护了农田,同时利用蓄水可以灌溉作物、林草,改善了周围小气候条件,使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2、淤地造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创造条件。淤地坝建设使基本农田面积扩大,增产效益明显,群众有“宁种一亩坝地,不种10亩坡地”的说法。粮食自给有余后,群众把目光瞄准了种草养畜,庭院经济林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林草上山,粮田下山”的保障措施,为全面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1.3、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淤地坝建设不仅使沟头延伸、沟岸扩张等侵蚀减缓,而且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延缓了下切速度,使川台地蚕蚀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淤地坝建设具有防洪减沙、保护下游河道安全、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大作用。沟道上游建设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有效拦蓄了洪水泥沙,保护下游农田免受暴雨洪水灾害,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提高,人民安全生产、生活,道路、通讯等设施安全畅通。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人畜饮水工程提供水源。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淤地坝工程建设能有效拦蓄洪水资源,变害为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人畜饮水提供水源,使人畜饮水工程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五是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90%都有交通要求,同时也是改善山区群众生产条件的措施之一。淤地坝结束了因深沟阻隔、洪水困扰而肩扛驴驮的历史。大大便利了当地交通。当地群众的农用车多了,信息灵了,流通活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水土保持的方法
2.1、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2.1.1、首先在河流两岸种植植物隔离带,同时关闭河流两侧的工矿污染企业,妥善解决好河流两侧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营养。
2.1.2、对于河流的治理,因尽量减少河流人工直线化的程度,增加河流弯曲度,以增加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2.1.3、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因其产生原因与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基本相同,所以,其生态修复的方法可与之相同。
2.1.4、退化矿区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对于的山体陡面,采用北京门头沟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应用“挂网喷附”客土回填,边坡修护等生态修复创新的技术,快速恢复地表植被覆盖,初期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随着低级植物的定居和土壤的不断改良,再种植更高级的植物种类,促进植物群落向演和顶级稳定状态发展,按照植物群落演替的时序,植物的定居、生长、繁殖都会自然完成。由于植物群落会按照自然演替规律逐步形成,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增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尽快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平衡。
2.2、泥沙拦截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对泥沙进行拦截,防止其对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泥沙拦截工程就是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对已经发生泥石流山体的固定部位设置拦截,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泥沙继续下泄。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认为,拦砂坝是一种最为有效又实际的水土保持方法,根据发生泥石流的实际位置和情况设置3~15m高的拦砂坝,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泥沙对于下游居民和农田的损害,还能够防止继发的山洪等,将灾害程度减轻至最低。更为重要的就是拦砂坝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泥石流而堆积的淤泥使河床抬高,同时对于河流的流动速度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3、建立小型水库
我国很多的小型水库中的小塘坝分布于各个地区,其功能就是防止水土的流失,小型水库的小塘坝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拦截坡地径流,还能够对地下潜在的水流进行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灾害,与此同时,小型水库的建立还能够对于附近农田的灌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小型水库可以弥补其他蓄水池的不足,尤其是地域处于高处地区的引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实现了淤滩造田。
2.4、关于草本植物的应用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以恢复植被来保护水土资源不被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但很多地方不便于植树,比如察尔森水利枢纽工程的坝下河床地段透水严重,由于地层较薄,原则上不能植树的地方主要采用种草。主要是由于坝下河卵石地段多为沙砾料场,没有地层,所以只有靠自然草本植被进行生态恢复,符合植物的正常自然演替,由荒漠到草地到灌木再到森林的过程,必须通过这样逐步改造的阶段才能完成生态恢复。所以,种草业是恢复植被有效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为加快治理步伐,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逐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选择人工种草,如牛毛草等。牛毛草作为水土保持的草种,在坝下由于野生成片,形成了一定的群体,此草特点是叶狭长宽为1~3mm,高大概15cm,草色呈深绿色,耐旱热,抗寒冷,同时耐践踏,瘠薄,根系密集发达,深度大概在3~6cm。由于根系的繁殖迅速,形成网状盘结,根系下面多为细沙层,能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山坡上随处可见,便于种植。
2.5、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除了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河流的冲刷与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河流流经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同时为防止人与水争地,还应该给河流以足够的流淌空间。此外,为了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人们在大河上大量修建水电站、水坝。而这些水坝由于修建年代久远,长久失修,当遭遇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时,常常会出现局部水毁,造成洪水泥沙的大量突然增加,使某一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当前国家应该重视对水利工程的加固、维护和养护,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利用和洪水防治体系,实现水资源利用和水土保持双赢。
3、结语
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步伐的加快,符合水利管理实际,对推动水土保持和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积极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41-1
1绪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形势压力也与日俱增,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城市生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未得到严格治理,农业污染日益突出,部分河段水质受污染严重,河水发黑发臭,完全失去水质功能。虽然政府及各部门开展了河道整治、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水污染依然严峻,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2概况
自2011年以来,为从根本上改善天津市水环境质量,增创环境新优势,维护和实现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我市水务局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作。全市各级水务部门正抓紧时间,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推进清水工程建设,确保实现天津水清。全市已综合治理河道66条(71段)、591公里,铺设截污管道401公里,封堵各类排污口门703座;新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2.5万吨/日,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水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全市各主要河道基本达到消除黑臭、实现水清的治理目标,为本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年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和完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及环城四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全力推进两区三县水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确保实现大天津水清,为全市节能减排及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法
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点,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现实的水环境保护问题为重点,转变发展观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走科学发展道路。
3.2优先保护饮用水源
合格的安全饮用水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水环境治理应突出重点,优先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3.3强化节能减排、效益原则
与区县减排工作挂钩,把COD削减量考核指标纳入到区县水环境治理目标体系中,明确各区县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等量化指标。切实保障三个达标,即污水处理率必须达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必须达标、COD的减排必须达标。合理安排资金,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有一定经济基础,技术条件成熟,符合国家和行业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先考虑。
3.4治本方针
突出截污治污。河道沿线村镇、企业密集,污染来源复杂。为此,河道治理将坚持“先截污、后清淤、先治理、后换水”的原则,周密排查河道沿线污染来源,大力实施清淤、截污、生态护坡、河岸绿化等措施,加强河道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功能;在突出截污治理的同时,各区县还将坚持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同步建设,大力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妥善解决污水出路,切实提高河道水环境质量。
3.5加强协作,落实责任
市水务局于去年成立了河道水环境考核办公室,将清水工程已治理河道纳入考核范围,各区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本辖区内建立水环境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机制,有效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此外,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准本市河道水环境实施“河长制”管理意见,即将公布全市主要河道“河长”名单,构建完善的河道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为今后本市水环境由加强治理向强化管理转变打好基础。
4总结
今后,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加大水环境建设力度,努力建立完善的防汛体系,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优美的水环境体系,向着水生态城市建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