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重难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3 17:3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二历史重难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二历史重难点

篇1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二】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5)(6)(7)班的历史科任教师,任教期间,能够抓住主要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三个理科班的历史会考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某些疑惑或不足,但我能努力去探索解决之道,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本学期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学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学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尽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会考前辅导。为了能够顺利指导教学,我尽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的状况,除此之外还通过检查作业、即时小测、单元测试、复习测试等方法了解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及基础水平。

在了解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开始也存在一些困难。我没有经历高一两本必修的教学工作,对于课改之后的教学方法要求等新方向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为了能够尽快熟悉教材与教学方法,我采取了多听课,多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开公开课以接受众人意见,多参与试卷的设计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课改精神理念。本学期召开一节校际公开课,关于必修三第22课《西学东渐》一课,在第四周完成,组内各教师在评课中基本表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设计新颖合理,给予了良好的平价。另外我也积极听课,超过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篇2

纵观当今教坛,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以前的课堂相比,新课堂“热闹”了。“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教学的本质,似乎在如今的课改中,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我校从去年课改以来,一直在学习一些课改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认为,课改不可以施行“拿来主义”,不可照搬某种模式,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改的实施者,我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针对学情,合理制作学案

今年的高二历史教学比较特殊,既有文科班又有理科班,既有实验班又有普通班。文科班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以夯实基础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为高考做准备。理科班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在制作学案时,我们采取的是“基础知识+拓展训练”的模式。对于理科班的学生而言,只需要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就可以了,而文科班的学生则需要全部完成。但是拓展训练对于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又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有时候只需要完成拓展训练中的某一道题或者某一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安排,既体现了学案的层次性,又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在自主课的教学中,把这一节课的学案发下去以后,学生一边看课本,一边完成学案的内容。我会在教室来回走动,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态,当发现有的学生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一股脑的往学案上抄,仅仅为了加快速度完成学案的时候,我就会提醒学生,注意方法。

例如,高二历史必修三作为文化专题的教学,几乎所有的教学都要求学生分析思想文化产生的背景,刚开始,学生往往把课本中的知识大段地抄在学案上,遇到这种情况,我告诉学生,应该首先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来分析其原因,因为政治和经济是培育文化的土壤,决定了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样,在以后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学生不再是盲目地抄课本,而是从政治、经济的背景去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联系以前的知识,因为必修一和必修二就已经学完了政治史和经济史。在自主课中,学生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习习惯不好。今年山西省高考阅卷改革以后,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做题时长篇大论,没有序号,没有要点。但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在答题时,学生能否答到关键点是很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我收集各种资料,给学生提出了答题的“四化”,即: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整齐化。平时在完成学案时,严格按照“四化”要求来做,这样检查学案时既轻松又省时,学生还养成了良好的答题习惯。自主课堂上,教师不是旁观者,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教师在自主课上可以通过及时地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案。

三、小组合作,达成知识共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最精彩的部分。刚开始,师生之间不熟悉,学生比较拘谨,小组讨论时都不愿意发言。我通过各种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发言,提出质疑。特别是最近在56班的课堂上,时常让我为之感动。在自主课完成后,我安排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在第一节课中完成的学案,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有时候同组的学生因为不同意见会争执得耳红面赤,碰到这种情形,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谁对谁错,而是先听听他们各自思考的角度,了解真正的分歧在哪里,然后再进行引导。这样既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整个的小组讨论课上,学生会派生出许多问题,经常是这个小组的问题还未解决,那个小组的学生就过来请教我了。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学案中的问题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基本就解决了。

四、课堂展示,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

篇3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1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精神,高二下学期,高二备课组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中心,踏实学习,认真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坚持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备课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我们一方面坚持每周的定时定点备课外,还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同时,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每次主要由主讲人主讲,然后再相互研讨,确定每单元,甚至是每份练习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的方法,案、统一练习和作业,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一起研讨解决。遇到不清楚、难以把握的内容共同研究。

2. 坚持互听课制度

除了在无课情况下必听学校组织的每节挂牌课之外,我们英语备课组还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教师听了老教师的课后,可以迅速地掌握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把握教学的整体框架,同时也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老教师听了新教师的课后,也获益非浅。在坚持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定期检查备课笔记

“不上无准备之课” 是我们备课组一直坚持的准则。案,定期检查,规范要求,是我们备课组的一贯作风。严格的纪律和教师的高度自觉性是我们备课组能出色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4. 统一作业、练习,坚持讲评

在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基础过关练习,并做到及时批阅和讲评。而平时每一堂课前或课后,对一些基础知识则坚持采取听写、翻译或课堂提问的方式,重点学生重点培优补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对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进行补习,真正体现备课组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5.很抓基础,夯实双基

每一单元的单词和词组逐个过关,对每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讲清讲透,随堂练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提高年级的整体英语成绩。

总之,我们高二英语备课组是个团结向上、很有凝聚力的备课组,在教学上认真负责,工作上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保持好的做法和工作作风,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为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作出大的贡献。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2

一、指导思想

高二学生将于20xx年x月x日—x日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依据学校、年级领导的思路规划,根据本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高二备课组经过研讨分析,制定了关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计划。

二、面临形势:

1、时间短。从现在(2月初)到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2、任务重。政治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范围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四共三本书;时政;今年还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内容。

3、期望高。学业水平考试关乎学生的毕业,关乎学校的声誉。无论是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望值都很高。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的形势,我们高二政治组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的研讨,确定以下备考策略:

1、备课组内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备课组对整个备考思路进行商讨。在备课组内部,4位老师团结协作,重视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有事一起协商解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依纲据本、重视基础。对考点的研究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要比较研究近两年考过的知识点。研究题型的变化,了解关注重点。从考点或知识点入手进行知识整理,梳理知识体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全面进行复习。整理和梳理基础知识,要把握五点。即要点、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在这一阶段要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热点熟练。我们将采取教学案一体化式复习,每课编写一份学案。重视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真研究《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将了解、理解、运用的知识有侧重的讲解,力求将《考试说明》中的各知识点落实到位。每份学案后,会有相应的基础练习。在挑选练习题时,以基础题和易错题为主。

3、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技巧培训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可以归纳答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巧。如审题技巧包括审材料,审设问,审题眼,审答案。特别强调:对于材料,要深入挖掘,解读出它蕴涵的全部信息,并找准与教材和时事的切入点,从而规范设计试题答案。并注意适度关注热点掌握知识重点。

主观题一向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每份复习学案后会出一至两道主观题,重视讲解解题方法、总结归纳答题方式,消除学生对主观题的抗 拒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选择题则强调找出关键词解题,引导学生慢慢积累和总结解题方法。

4、加大力度做好分层教育工作。我们依据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中学生的语数外以及政治成绩对应情况把全年级进行分类。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激励他们要高度重视水平测试。其次进行分类指导,总体目标是保C,优秀生争取冲A,普通生达B,困难生争取C。落实到具体人,切实做好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帮扶工作。

5、关注和用好各方考试资源。关注省市县各级考试主管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的最新动向,搜集各地模拟题,从中获取一些有时效性的信息,针对水平测试,对信息进行整合与思考。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20xx年我们将继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根据学校和教务处本年度教学工作要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教学教法,积极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落实“高质量,有特色”的目标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以学期教学进度为标准,学进度,统一资料,统一练习,精选学习情景材料,扩充教学内容,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了解掌握学情,开展希望班师生的交流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3、研究课标和现代教育思想,研究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组内学术研讨,开展拓展型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

4、定时定点,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成员及时到教室阅览室集中,按集体备课工作安排,认真开展集体备课。

(二)加强高一高二高三互动教研,把握高考方向,交流高二会考的经验和课改经验与反思。以备课组为载体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实抓常规教学——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⑴课堂上,做到精讲到位,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从点、线、面、体(立体)的知识,上课求质量不求进度,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文科班实验班重抓培优扶尖,勤抓帮困促稳,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⑵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作业方式以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检查方式以定期上交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订正方式以集体订正与个别面批相结合。

⑶通过阶段测试和点评,检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每月底备课组各科要进行一次自测,自测时间和方式由任课老师协商决定。

⑷加强听课评课,学习优点,指出不足,提高实效性。

(四)以科研促教研。围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提高课堂实效”等方面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县市等单位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4

本学期高二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法研究为主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和高二会考纲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全组三位老师:李虹莲任教1、2、11--13班(备课组长),陈泽辉任教3-7班,王妙婧任教8--9班。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工作。

1、本学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 探讨新教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加强集体备课,做学习型和创新型教师。

2、认真参加各级各种教研活动,如公开课、推磨听课和新教师汇报课,并认真做好笔录, 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

三、加强常规教研,提高备课组整体水平。

1、加强常规检查和教研活动,对部分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不断取得教学的点滴进步。

2、结合年级学段特点,加强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特别要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的迅速提高。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使本组的教师能利用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达到资源共享。

4、坚持多媒体教学,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开发本学科的课程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6、备课组长认真做好组内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参与校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的备课组长会议并及时向组员传达相关的会议内容和精神。

四、用个人的认真、备课组的配合积极支持和关注学校整体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1、做好师带徒工作,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组内积极推磨听课和评课,积极配合教研组及学校的活动;

2、积极做好平时段考的出题和评卷工作,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平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研论文,不断进步和提高。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5

高二下学期是学生整个高中外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计划在高二上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继续培养理解、分析和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高中系统的学习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树立新观念,继续钻研新大纲,探索教材教法。进一步明确任务性教学和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探索培养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路径。

二、教学工作

1、加强备课组建设。全组成员以新大纲为本,认真钻研新教材。

1) 按教研组的安排,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每周至少保证半天的时间。备课时重点考虑教法和课外读本的处理,特别是对新教材的教法,要认真把握。中心发言人要有明确的重难点,对疑难点要有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以取得相对统一的见解。本期还要注意和高考逐渐接轨。

2) 开展组内研讨;转转课,并展开讨论,认真分析长短,相互促进。

特别是加强本教学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较强教学能力的集体。

2、必修课:本期教学知识覆盖面和词汇量仍然大,所以,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在上好教本的同时,要特别考虑拓展学科的课外知识,人文知识,加强课外阅读的补充和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 抓好单元教学,突出单元教学重点。认真学习任务性教学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

并注意和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得到能力的培养。

2) 增强教改意识。要整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品味,重视指导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淡化知识系统,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感能力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写作

a. 根据教材的编写体例,把教本上的写作内容与学生练笔结合。

b. 本期拟作作文每单元1次。

c. 作文批改要讲实效,要调动学生参与,可先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由老师点评,对其得失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倡学生写后记或重作,以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d. 对优秀的作文可进行交流。

3.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磁带,录像,影碟机等电教手段,适当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室,使英语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搞好我校的网校工作,制作各单元的电子文本。

4.认真准备本期教学内容、英语演讲比赛等。

三.教学内容

1.高二英语教材(下)UNIT 1---UNIT 10

2.语法:① 复习定语从句 ② 学习不定式的用法

③ 学习动词分词的用法 ④ 学习名词性从句 ⑤ 学习倒装句

篇4

一、围绕主题,落实常规,突出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研效益

1、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师德建设:开学时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理念和学科素养方面的学习。加强师德教育理论、教育法及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学习,在教育教学总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

2、注重经验积累,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专题讲座,本学期围绕今年高考高三两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3、分类别听评课,推进听课效益:以徒弟和师傅为抓手,以备课组长和老师为主体,以教研组长和老师教师为辅助开展了各类听评课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4、注重学情,各有侧重:高一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夯实基础,突破学考;高二一轮复习,构建体系培养历史思维品质;高三抓好复习关键,打造高效课堂,整理好高考真题,高效训练,学法指导。

5、参与远程教研,弥补资源短缺。参与自治区高中历史“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共听了三节优质课和两场专题讲座,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先进学校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睿智和新颖,也感受到了老师自身素质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6、优化资源库,打造共享模式:完善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二)突出主题教研,彰显学科特色

1、凝练课堂模式,有效推广示范。在上学期分年级探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总结提升,通过组内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推广示范。高一:情境导入——情景教学——升华主题——课堂小结——课堂练习。高二:情境导入——基础回顾——主干梳理——高考热身——课堂小结。高三:情境导入——(单元体系构建)——主干梳理——重难点突破(横向、纵向关联)——强化高考真题——小结归纳。

2、研究新教材,构建新体系:为适应新高考,我们在专业方面最大的活动就是提前熟悉部编版课程体系,构建必修2本、选择性必修课程3本的知识体系,开展部编版教材研究。目前我们已经组内分享了部编版教材电子版,利用教研活动先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然后对整本书进行了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对《中外历史纲要(上)》这本教材整体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3、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科功能。开展“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活动:2021年5月12日我们组在风雨操场开展“铭记党史 筑梦”历史红色经典演绎大赛。本次活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以经典演绎为形式,分为屈辱篇、探索篇、屹立篇、富国篇、强国篇五个篇章来演绎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丰富学生党史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红色文化意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发挥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格和心灵塑造的作用。

4、借力2.0培训,加快技术融合课堂:督促信息化技能培训和运用,针对重难点或者党史教育进行制作微课,公开课、钉钉课、录播课教师都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鼓励青年教师使用其他类型的技术教学。比如我组青年教师王妮媛在本次经典演绎就充分使用了格式工厂、迅雷下载等手段帮助我们完成视频剪辑、字幕呈现,消音、去水印等多种需求,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5、收集整理四史,录制党史微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自身优势,收集党史丰富史料,并针对党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

二、注重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

1、注重业务读书,强化做题:组内老师利用线下休息时间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比如鲁庄阅读《大国崛起·欧洲篇》,李建平阅读《中国大历史》,开阔视野以提高专业知识,以年轻教师参加二模和所有教师参加三模为契机,强化高考真题(2018——2019年)和老师做高考真题的能力,高考结束后我们正对今年高考真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今年文综偏难。

2、针对有效课堂,打造精品课:本组围绕教学模式在组内开展示范课,依托和田地区“智慧云”平台,我组在组内群策群力之下推荐了赵阳和李建平两名教师上了示范课并上传了相关资源。

3、开展“红色活动”,强化育人功能:加强老师红色教育意识,在组内集体学习“学习强国”中的“党史故事”、“红色映象、“文献纪录片”等资源,促进教师红色素材的积累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能力的提升。

4、注重以校为本,提升科研能力:以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校本教研力度;依托自治区教学论文大赛,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5、申报了地区级课题,撰写了申报材料。

三、优化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力量,优化备课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落实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2、以模式为突破,开展课例研讨:围绕“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结合《我的模式我的课》进行交流讨论并结合总结出来的课堂模式进行高一教学课例的讨论,不断探索国语授课形势下历史学考课堂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3、注重学习过程,落实笔记作业: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要求做好笔记,养成听课就要动笔做记录、做批注的好习惯。教师按要求跟进学生作业批改和讲解。

4、遵循学科特点,注重学法指导:各位老师给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分别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83-02

一、面对新教材时的困境

在人教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大家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再加上历史必修教学难度大,要求也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创新、师生互动、问题的探究、多媒体的运用、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所以学时显得特别不足,课标规定1个学时的教学任务,不少老师要用一个半甚至两个学时才能完成,大家的感觉是:每个课时都在赶课,太紧张了;学生的感觉是: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学完以后,知识不成体系,支离破碎,比想象中的历史要枯燥得多、难学得多。

二、针对困境的思考和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03

根据有关规定,高二学年语文除了要完成人教版必修五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至少要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的有关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繁多,选修时间短暂,很多教师感到难以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因为缺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删繁就简,使之更便于操作、更具实效。下面,笔者就着重谈谈整合的一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科学安排,有序教学

一般而言,高二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就完成人教版必修五的教学内容,下半学期和高二第二学期就是学习选修教材的时间。这时,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造成不必要的脱节与低效。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各册教材的内在联系并做出科学的安排。例如把《语言文字应用》和《先秦诸子选读》放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学习,先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再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前者用时四周,后者七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放在高二第二学期各用半个学期学习。

按照上面的安排来组织教学的目的是有序教学,提高效率。《语言文字应用》和《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构成语言文字与篇章的关系,先掌握语言文字再掌握篇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构成古今关系,先掌握古代的再掌握现代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至于安排教学时间的长短,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来确定,目的是保证每一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学习时间。这样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二、重新整合,专题突破

选修教材内容繁多,重新整合教学尤为必要。对它们的教学处理,形式和方法多样,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事半功倍。下面着重介绍两种整合策略:

一是串联整合教学法。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在《致同学们》中说:“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而《先秦诸子选读》和《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致同学们》说:“与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将为你们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根据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这种特殊关系,不妨用串联的形式将它们重新整合教学。具体为将必修一至必修五有关文体的单元与选修教材相同文体的单元作为一个前后衔接的教学整体来组织教学,把选修教材的对应内容作为必修教材的有效拓展与延伸。这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譬如,必修教材一第一单元是中国现代诗歌,讲授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穿插学习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现代诗歌部分内容,特别是同一诗人的不同诗篇的拓展欣赏,如领悟了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的思想感情,接着就应引导学生体会选修教材中第二单元《贺新郎》的思想情感,赏析它们的异同。

同样,必修教材一的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讲授这个单元的时候,也应穿插学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关散文部分的内容,特别是学了必修一司马迁的《鸿门宴》,就应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来赏析。这样,既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又及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其他文体内容的学习依次类推。

按照以上的做法也许有人认为会打乱教材编写意图,其实这只是对学习时间和内容顺序有所调整,学习的整体内容没有改变,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是板块整合教学法。除了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专题形式,进行板块教学,各个突破。这主要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和第二学期进行。整合的对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可以按照文体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重新分为诗歌和散文两大专题。

对诗歌专题的学习,先梳理我国诗歌的发展史。教师布置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到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我国诗歌发展的过程,掌握各个朝代出现的重要诗人及其代表作,明确他们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内容,然后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或办手抄报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接着,分点突破。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为依据,以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精读重要的诗篇,进行古今对比阅读,明确赏析的切入点,把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整体提高诗歌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如要探究诗歌的旨意,教师可以拿《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郭沫若的《天狗》来比较阅读,看看古今诗歌的旨意及其呈现方式的异同,从而正确理解赏析归纳旨意的方法,做到一课一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同一单元的其他诗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专题各个突破点的收获,提纲挈领地掌握核心内容,把厚的书读薄。

对散文专题的学习,同样先梳理我国散文的发展史。教师布置学生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后面的《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自主查阅有关资料,全面理解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搭建平台,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接着,分块突破。把散文分为先秦诸子散文和其他散文两块来突破。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可以大体按照学(上接第3页)术流派来进行,如儒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重点学习《论语》和《孟子》,主要掌握他们的基本观点、说理方式和语言特点。

学习其他散文,主要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以内容、结构和语言为比较点,把握古今散文的异同点,深刻理解我国散文的特点(形象性、逻辑性、抒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理解鉴赏散文的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梳理我国散文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点,真正把握散文的精神内涵。

三、灵活处理,突出重点

对于每册选修教材,不必按部就班地从头到尾拉网式教学,而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主次灵活处理,突出重难点。正如《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编者的话》所说:“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前三课可灵活处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负责完成一课的学习,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充分讨论,形成阅读成果。然后,教师安排若干节课给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小结、拓展和检测。这样,把学生的学习移到课外,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对后面三课应重点落实,但也不要面面俱到,而应主次分明,删繁就简。譬如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的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重点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词的本义、词的基本义、词的借代引申义、词的比喻引申义。)和“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同’与‘不同’之间”的“不同”,即词义方面有差别(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词义轻重的不同、词义侧重方面的不同等。)、用法方面有差别(适用对象不同、搭配关系不同、词类和功能不同。)、色彩风格有差别(感彩不同、语体风格不同);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侧重学习“‘日新月异’的新词语”中的“‘新造’和‘新义’”“新词语是从哪儿来的?”;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火花――熟语》,着重学习“熟语老大哥:成语”(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和“熟语兄弟姐妹:惯用语、歇后语、谚语”。这一课的其他内容,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检查。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20-01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的形式编排,课本内容减少,但包含的隐性知识增多,程度深、难点多,要求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不适应高中历史学习,进而影响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成绩的提高。几年来,我努力改变历史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高中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形成了“学案先行,快步走,多回头”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1 学案先行

我通常会在讲授新课内容前一周,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自己编好学案。在编学案时我都会着重注意思考三点:(1)本节内容的重点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关键点如何引导,疑惑点如何澄清等;(2)本节内容可以采用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3)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当考虑完这三点以后就会着手编写学案,我的学案模式通常为三部分:(1)本节基础知识及考点(抽取课本重点难点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2)一道例题(有时是选用课本,有时是自编的例题,并留出足够空间让学生动手解答);(3)巩固训练题(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共10道);(4)学生的疑问(由学生自己写上自己有疑惑的问题)。

学案做好以后,我在课前一天的课间发给学生,布置学生自己预习课本,自主完成学案,严禁抄袭,并在发放当天晚自习后(22:00)上交,我会在办公室等待历史科代表送交学案,收齐后马上抽查批阅,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难点,更利于第二天上课时对症下药。

2 快步走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任务重,课时相当紧张,高一每周只有两节课,高二文科班是4节课。教学时间紧措,要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我采取的是快步走的方式,确保每节课上完一节新课,碰到不是高考重点的章节如“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等单元则加快教学进度,尽量每节课完成2课时的学习内容。为下一步的“多回头”提供时间保证。

几年来,在每次40分钟的课堂里,我上新课的时间一般都是20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20来分钟里,我会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力争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以及考点所在,并和学生一起报出学案里面的基础知识点填空的答案。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完成学案里的例题,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

3 多回头

3.1 利用课后训练题“回头”

要想学好历史,多做题是非常必要的。每一节新课后,我都会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课本单元的知识及考点后,给学生配以一定的基础题及中等题巩固练习。这些试题都经过我自己的精心挑选,所选的题目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而难度上又符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在以后每隔三五天,我都会让学生做一份有关前面章节的综合训练,这些训练题目包括了前面章节的各个考点(每次出题考查了哪些考点我都有记录,以达到全面考查的目的)。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这样做,这样对于我的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而每天也都在巩固着旧知识。一学期以来,同学们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考点,都被他们练习过了十几遍!

3.2 利用上课时间“回头”

每节新课前,我一般会拿几分钟时间来让学生默写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学习历史虽然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背终归是一场空,事实上,现在的高考,有至少90%的内容是与学生的对历史记忆有关。高中历史需要背的内容很多,学生只有把每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进一步地做题。而默写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强迫他们去复习的方法。

每节新课讲完后,我都要拿两三分钟把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小结一下。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所以通过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同时,当老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我们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3 利用晚读时间“回头”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都有15分钟的晚读时间,这15分钟如果利用好了,它会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晚读要有目的,如果晚读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那就起不了多大用处。我在所任教的班级采取的方法是每次晚读都指定课本上某一章或某一节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晚读这15分钟去背,并且跟他们说好,晚修期间要抽查几位同学,这样他们才会重视起来。

3.4 利用错题本“回头”

尽管两个班的人数很多,作业批改量很大,我每次一定会赶在第二天上课之前把作业改好并发回给学生,以便让学生能够及时的纠错!每一个学生每科都有一本我校特别设计印刷的错题本,我每次都要求学生把做错的试题重新做在错题本上,并填写好“错因、改正”。错题本每周上交一次,我全批全改。

3.5 利用“试后100分、回头”

所谓“试后100分”,就是指将同一张试卷反复多次考查,让学生最终能将试题弄懂弄通,最终得到高分甚至是100分。我是“试后100分”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者。当一张试卷学生得分率比较低时,我或用同一张试卷连续一、两个星期反复考查。让学生在记忆、理解这些试题之后重考,最后把学生取得的最高分记入成绩册。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得高分,人人都有机会,所以学生们都在抓时间,挤时间学习历史。“试后100分”这种方法真正地把苦学变为了乐学,把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篇8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一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二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要相信,平时的一个小小知识点都可能是在高考中被作为一盒考点,成为一个分数提高的方面。这对与高考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假如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混乱,那么也不要想着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很好的成绩,因此计划很重要。所以高三网小编建议有一个周全的高考冲刺复习,是一件不可缺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考这件事。

3.攻弱点强化难点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把自己你的弱点给攻下来,什么为高考弱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学霸:高考中,文综相当能拉分,尤其对于比较拔尖的同学,此时提高成绩文综是突破口,即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综合复习很关键。

历史: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三

夯实基础

高三学生将原来的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物理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

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

篇9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一堂有效的课源于扎实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即在研究状态下充分备课是前提。

首先,树立课标意识。我们认真研究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通过研究确立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有了灵魂,而且突破了以往以考纲为依托的局限,树立了课标意识。

其次,进入研究状态。一是研究教材,与教材编写者进行“沟通”,揣摩专家的意图,明确教材的侧重点,在实际教学中走出两个误区——走出旧教材的三次科技革命专题教学误区和必修2经济史教学误区。二是研读马克垚先生的《世界文明史》下册第二十一章《科技进步与持续的工业革命》,不仅提升了学术品位,增加了课程的深度,同时也把阅读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自觉提升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三是上网研修。通过搜集课件,上网听课,对比加工,不仅借鉴他人经验,博采众长,形成资源共享,增加了课程的广度,而且很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教学,践行“科学技术是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理念”。

再次,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理清线索、明确重难点。比如,在《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前,由老师进行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理清线索,明确重难点。这节课的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线索是纲,纲举目张。通过说课活动明确重难点,本课重点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是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佳素材。本课难点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因为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多少知道一些,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理解,表述成文。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着力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突破点。而把重点和难点问题化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二、在问题探究情境中实验是抓手

课堂教学实现的抓手的不只是一个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情境,即由问题产生的氛围和通过问题解决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活动。

首先,创设问题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中设计6个探究性问题:探究①:早期蒸汽机主要用于哪方面?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探究②: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蒸汽机的改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探究③:瓦特蒸汽机与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探究④: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探究⑤: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探究⑥: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次科技的进步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共同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6个探究性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且问题情景的创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做到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教学中培养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次,“预习过关”“先学后教”,营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创设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比如,在《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背景,先由教师设置“预习过关”环节,再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提升,使学生“先学后教”,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解读材料,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比如,在《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使用了典型史料,包括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等。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观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解读材料得出结论,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认识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情境与历史传统的渊源,比如,在《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于课堂——“众说纷纭:互联网带给我们都是……”首先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正面影响,讨论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答案,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饱满,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老师加入讨论,语言幽默风趣,思想引领,方法指导,不仅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拉近历史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原来历史并不遥远,学习历史课犹如“赤足走在田埂上”一样叫人踏实、自在,且浮想联翩。

第五,彰显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真正结合教学实践渗透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比如,在《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节课的小结环节,通过全体起立,庄严宣誓的形式由学生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升华人文精神的培育,彰显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科学之于人文,犹如舟车之两轮焉”,教育学生当以科学与人文并重,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三、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10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必修一至必修五、《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及《现代散文选读》的基础知识。现代文基础整理包括字音、字形、词义,成语、佳句的积累以及名句背诵等。文言文基础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及教材内一些重难点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积累可以采用两个整理本,一是教材内重难点知识积累本,整理以上相关内容;一是错题本,将高一高二历次语文考试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归类整理。

“多思”即多理解,多辨析。这里的多理解、多辨析是针对语文学科中名词术语的复习而言的。虽然高考不考名词术语的概念定义,但对名词术语的不理解会导致答题角度的错误或答案深广度不够而失去很多分。以古诗鉴赏为例,题目要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有些同学不知“表达方式”这个术语的概念内涵,整条题目都在分析这首诗比喻怎么好,借景抒情怎么好,结果是,概念不清导致答题角度错误,一分未得。因此,有关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名词术语,也必须积累和掌握。当然,不是去死记硬背相关的名词术语,而是对这些名词术语的定义内涵、特点加以分析理解,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辨析,最后达成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多读多看,丰富积累。利用假期多阅读,多观察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十分必要。“多读”,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阅读所学课本中的美文佳句,阅读报纸杂志上或思想深邃感情丰富或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的文章,阅读课内所学文言文或课外浅易的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文科生还要通读高考必读的十本名着。“多看”,看电视,一些有益于高中生的电视栏目,如: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扬州电视台的“今日生活”等,适度看一些历史题材和励志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看社会、看自然。走进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按学校课程要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从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中感悟自然,陶冶性情,为高三学习积累第一手素材,丰富作文的写作内容。

抓住考点,适度练习。认真研究江苏省08、XX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熟悉考试题型,总结考试规律,理清答题思路,掌握答题规范。在此基础上,抓住考点,适度练习。阅读理解方面可进行专题训练,分为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阅读,论述类文本(议论文)阅读和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及科普类文章等)阅读。文科类考生还要做句读和材料分析概括类题目,以及名着阅读题。做题时,不宜追求题量的多少,要精选题目,最好选择全国卷及北京、上海、湖北、山东、广州等地的高考题或近两年江苏省内的高考模拟题来练习。最重要的是,做完题目后,一定要反思和总结,根据做题时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将之整理到错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