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4 14:43: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1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一)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二)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__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三)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

1、弃传统的苦学,推行“乐学”

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厌为趣,变深奥为通俗易懂,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充分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音乐课,多媒体电脑其乐融融。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课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

在处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用声势节奏练习、师生对唱、模唱等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

反思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教案设计容量太大,导致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其课堂的精华没能展现,在四把不同颜色伞上旋律戏雨后,我悄悄看了一下时间,呀,只有三分钟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让学生听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结束了此课,给人以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

二、如果能把教学环节组织得更周密一些,教学效果会好一点。我认为歌曲处理上所花时间偏长 ,应精减精练。

篇2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罗列、展示教学微视频等资源要素,而应该在灵活组织与有效呈现微课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聆听他们的声音,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创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经历、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

一、善导“微预习”,倾听质疑的声音

自主学习、善于质疑是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资源条件,巧妙设计形式新颖、精简有趣的“微预习”(包括预习微视频、预习任务单、预习小练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预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积极发现、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主要是在高年级进行。特别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记忆能力和关联能力,对许多新鲜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于是,笔者尝试借助“家校QQ交流群”,有选择性地把精心设计的短小精趣的“微预习”视频、预习单、预习小练等资源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结合预习要求开展自主预习,尤其注重鼓励学生能从预习过程中提出学习困惑、疑难或是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前,教师就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个6分钟的预习微视频,从温习已学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图形(如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方面做了着重展示;同时把配套的预习单和预习小练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要求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学生在微视频中形象的flas效果和生动的旁白氛围烘托下,轻松完成了预习任务。但是,当教师上线查看学生的预习反映情况时,却发现已有好几个学生的留言。如刘研同学提问:“老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来剪呢?任意剪可以吗?”张晓励同学则问道:“老师,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对吗?”还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您好,看了视频,我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不很理解,怎么办?”……学生的质疑声音,正体现出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这为第二天将要开始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为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做了充分准备。可见,微视频是形象动态的,学生学习思维是跳跃丰富的。教师应善于设置“微预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努力让质疑的声音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常态之声。

二、善设“微情境”,细听独到的声音

笔者主张在教学中创设“微情境”,即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他们参与实践活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互动活动(游戏、舞蹈、音乐)等各种场景作为情境的主题,利用媒体技术设计成简短的微视频,适时适地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用心体察、细致听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独到的声音,或是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和看法,或是对同学精彩表现的由衷评价等,从而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体验“微情境”、快乐释放“微声音”的舞台,让他们都获得出场、出声、出彩的机会。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笔者积极设计了生活化“微情境”视频资料,并以巧妙设置问题指引学生内化、迁移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展播“水蜜桃大丰收啦”微视频,描述了暑假时学生张兴旺邀请他的几个同班好朋友一起参加家乡的“水蜜桃节”丰收节庆活动,现场呈现了如火如荼的采摘场景。3分钟视频之后,教师插入flash情境展示,并以旁白辅助,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张兴旺总共摘到了20个水蜜桃,要求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想一想,可以放几篮啊?”学生利用竖式计算后很快得出了答案:“可以放5个篮子!”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此时余数为多少啊?”“0!”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教师问道。有一个声音在学生中响起:“表示OK啊!说明他们顺利把所有桃子都分好了。”课堂上立刻响起一阵欢笑声,大家都为他的回答喝彩,都很好地理解了“20除以4等于5”完全整除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又把问题转化为:“假如张兴旺同学总共摘到了25个水蜜桃,大家能自己设计问题吗?要求是每个小篮子各放几个?可以放几篮,并且还有剩余呢?”学生在新的问题指引下纷纷设计起来。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设计:“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可以放6个篮子,还有1个桃子剩余。”还有学生设计到:“总共放7个篮子,每个小篮子各放3个,还有4个剩余”……这样,教师巧妙通过问题转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使他们在变式学习中链接了新旧知识,很好地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余数”概念的理解。

可见,教师积极利用富有生活趣味的“微情境”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问题教学和变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由已有的生活体验迁移入数学的学习中,使他们密切地把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进一步培养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善制“微课练”,聆听错误的声音

在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坚持在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或疑惑处适时设置“微课练”,能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训练;同时用心聆听、捕捉训练中的“错误的声音”,积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益于课堂的再生资源,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的“微课练”主要是与课堂问题探究主题相关的随堂测练课件(微视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四则运算及运算规则之后,适时设计并展示了“微课练”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某校小学要举行全校期末考试,需要各个班级统计好课桌椅的数量。其中,四年级(2)班有学生单人桌13张,双人桌17张,请问这个班级可以坐多少位学生呢?”围绕这一相对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数学题目,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时,发现他们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还是发现了个别学生的错误。于是,教师不动神色,而是特意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一个学生展示时,他说出自己的答案:(13+17)×2=60。同学们都认为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微笑地问道:“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解题啊?这(13+17)表示什么呢?再想想?”经过教师的在旁点拨,他明白了是自己粗心大意而犯了错,因为他把班级里的课桌椅都当成是双人的。到了第二个学生,他展示了答案――13+17×2=60之后,不少同学也认为是错的。他感觉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能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哪儿出错了?”教师在一旁指点,同学们在下面积极配合。他稍作思考,立刻明白了自己没有正确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的错误原因。到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列出了自己的答案:13+17×2=47,同时还清晰明了地说出了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规则,大家对他精彩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的声音”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精选难易适中的问题,借助设计“微课练”,指引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并积极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引导纠错悟错中正确理解数学演算,实现更有效的释疑解惑,促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错误中发展思维、求得进步。

四、善引“微反思”,静听交流的声音

“微反思”作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创设有效的反思途径,如课堂小结、课后自省、单元自查、考后小思、学期总结等,引导学生做好反思,特别鼓励学生尽情释放所思所想,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同时,教师积极搭建和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条件(如家校QQ交流群、微信、班级微博、班级学科主页等),静听交流中的声音,捕捉交流中的精彩,收集素材并摄制成微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与学生共享。

如,在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教学完成后,笔者适时开展了单元复习教学,从“数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问题、对比训练”等环节指导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复习,并在“家校QQ交流群”上传配备了同步的“微课练”,让家长积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后的巩固提升。后来,通过跟踪发现复习成效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于是,笔者改变思路,积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寻求有效复习的方法。在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完成时,先不急着复习,而是利用了“家校QQ交流群”的便捷条件,与各位家长积极沟通,倡导开展“一家一视频”的“微反思”评比活动,活动的要求是:(1)家长先让孩子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如收获、困惑、疑难、想法和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情况;(2)家长也来说一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表现,注重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也可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家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如手机、IPAD、数码相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把说的话录制成3~10分钟不等的视频,并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与各位家长共享,相互交流家教的心得体会;(4)数学教师协同班主任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精心筛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精神鼓励和荣誉嘉奖,特别对一些家庭提出的富有共性又具典型性的反思,将其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评比活动开展后,引起了家长的积极反应和支持,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学生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声。在此,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微反思”听取学生、家长交流的声音,更好地促进了新课教学或复习教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流露出的各种声音就是真正的“好声音”,是有助于他们学习、进步、发展的有益资源。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各种有效的微课形式将为教师更便捷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和愿望提供良好支持,也将日益发挥着服务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积极作用。

篇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范围越来越广,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而对高中音乐课的改革更是我国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音乐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但通过有效的措施,改革还是有所成效。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应将其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高中音乐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1.高中音乐教育目的不明确,课时过少

目前的高中音乐课程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要求高中音乐教育能提高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转换教学理念,使其能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相结合。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太过独立,无法和初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相衔接。

我国各高中院校将高考中必考项目列为教学的重点科目,导致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忽视了高中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性。正是如此,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课时十分少,一个星期至多只有一个课时,一个课时的时间也只有短短45分钟。当高中学生即将面临考试时,高中音乐课的时间也会被占用作增加其他主修科目的复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量完全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2.高中音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其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中音乐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院校无法正确认识到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将高中音乐教育进行合理定位。高中音乐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材选定不合适,因而,导致高中音乐课程无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改的高中音乐课程仍存在不足之处,尤其在其教学评价方面。由于高中院校对高中音乐课程的不重视,导致高中音乐教育中缺乏系统、明确的评价机制,无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措施

1.完善高中音乐课教学内容

在制订高中音乐课程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基于音乐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设定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现代流行音乐,来确定选修音乐课程和特色音乐课程的内容。通过对这种既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又具有时代特点的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保障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健全高中音乐课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评价体系在我国已逐渐普及。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高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交由音乐教师统一评价,也可发展多元化的评价,利用社会、家长各方力量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平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3.保障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成效最终是体现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因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极为重要。只有保障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需从教研和教师素质这两方面来进行。因而,在高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行自我提升,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体验

高中音乐课程不同于高中其他的课程,因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起对基本音乐知识的掌握,高中音乐课程应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对音乐的感知。音乐是一门艺术,是需要学生用心体验和感受的,而不是仅靠教师讲授就能学得好的。因而,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播放《音乐之声》经典之作,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

目前,各高中院校的高中音乐课程多是着重于歌曲欣赏,但歌曲只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小小部分,是无法满足高中生对音乐的需求的。因而,高中音乐教学中可加入一些简单的乐器学习,例如,竖笛、口风琴等。加入乐器的元素,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实现音乐素质教育。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课在课改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课改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取得了重大突破。高中音乐课在经历课改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以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2011(1).

篇4

首先,教材分析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是中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及应用》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承接之前的传感器基础知识,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应用,为更好的学习传感器新技术做好知识储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

(2)认识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

2.能力目标:

对传感器新技术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应用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能正确认识机器人传感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意识,探索机器人传感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是重点,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及应用是难点。

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电子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兴趣持续保持时间短。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增加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现已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具备一定传感器知识方面的信息素养。

教法学法: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温故知新3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3分钟

新知培养30分钟

总结提升3分钟

知识辐射3分钟

师生互动3分钟

课前活动――搜集

提前一周布置活动:

搜集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资料,开启发现之旅。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传感器就在身边,打消学生学习传感器的枯燥情绪,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复习提问

通过三个环节的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选用电子男生感兴趣的军事机器人传感器实例导入本课。

播放视频。

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给学生感官刺激,引发学生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关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传感器兴趣的目的。

承载着同学们的好奇心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新知培养――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常见机械手原理,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模仿人手,实现对各种形状物体的灵巧操作,精确的力控制与运动控制,使学生初步形成机器人传感器概念。

启发教学――机器人传感器的分布

教师通过机器人模型演示。启发学生观察概括出机器人身上传感器的分布。

启发教学――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讲解形象生动并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传感器实例,启发学生探究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机器人传感器的社会功能,提升学生善于思考,掌握新技术应用的能力,为接下来学习感觉传感器奠定基础。

扩展部分――V-rep控制式的3D机器人仿真器。

教师共享教学视频,学生学习V-rep。V-rep是一款控制式的3D机器人仿真器,通过专用的硬件进行仿真和交互。通过学习,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小组合作探究

(一)布置任务

组织学生总结出机器人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内容、应用目的、传感器装置,填写卡片。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学生已搜集的资料,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登录互联网教学资源库,搜索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填写卡片,完成任务。

(三)任务成果展示

各组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将各组任务成果展示。各组互相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互动环节

师生共同畅想未来机器人传感器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知识辐射――布置作业

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做到作业的有效实践性;同时锻炼学生整合信息搜集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提升―分析点评

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做到知识点的有效梳理。

互动环节

师生随音乐互动,增加学生学习机器人传感器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播放音乐。

板书设计

根据本堂课教学需要,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知识点一目了然呈现给学生。

教学反思

篇5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听故事,假如开头很出色,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其实,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老师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准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新课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不断从实践中去创新。

一、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授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的课程设计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新课的成功与否做准备的,由此可见新课教学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新课教学的常用方法。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出具有新颖的学习方式,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活力,使学生更加快乐,在教学中渗透愉快教学。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在教学中经常把卡通形象用于教育教学。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出现,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是多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教学开始,“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新课导入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材是培养能力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启智,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发展,去竞争,去创造。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用发问导入新课,教师针对跟新课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甚清楚的知识向学生发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产生了解和探究的欲望而导入新课。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游戏导入教学法就是指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让学生完成学习目的,从而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教学《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时,创设的问题游戏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课,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数学课的导入设计妙的话,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高,教学的目标就能够达到。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练习,再分析,使大家明了错在何处,为什么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就知识的理解,又为学习新知识扫清了障碍。

古人亦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拓展教育空间,缩短师生距离,赢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教师在实施导入时,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也可以以旧拓新,挖掘新的方法技巧。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把导入新课视为一环,要简明,紧扣课题,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正课进行。只要导之有方,就能事半功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

篇6

一、案例背景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反思教育教学,其实也需要“低碳”,只有实现课堂低碳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才能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给课堂带来活力。因此,如何构建低碳课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二、案例描述

我最近跟着教学督查组听了一节课,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师首先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上一框题《隐私和隐私权》,随后又用了十分钟时间进行检查。接着在没有任何目标任务的情况下,让学生看了三分钟书,随后结合课本三个材料讲授本课重难点“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和“依法维护隐私权”,但仅用了十五分钟,最后十分钟让学生做补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反思

(一)什么是低碳课堂

我认为“低碳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使课堂紧凑,更富有实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其特点是:教师以生为本,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机智教学;学生激发热情爱学、掌握学习方法会学、轻松愉快学得到;课堂内容充实、务实高效、杜绝浪费。考察的主要指标应该是:学生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否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构建低碳课堂教学策略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功夫用在备课上,准备充分是前提。

督查中,教师用了二十分钟复习提问,本课重难点却仅用十五分钟,时间分配极为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见课前准备很不充分,对教材囫囵吞枣,注定了这是一堂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课前必须下足功夫,备课也绝不是单纯的备教材、写教案、做课件,必须备学生;不仅仅要潜心钻研教材,确定合理教学目标,仔细琢磨教学重难点,精心预设、科学安排时间,更要突出生活性原则,预设探究学习的活动,力求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适时引导是关键。

其一,本节课,教师一直板着脸,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不少学生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其二,复习导入时间过长,并且只有“隐私权的内容”、“为什么保护隐私权”这两个问题与本课有直接关系。这种为了复习而复习的教学模式,俨然是应试教育的缩影。

然而这种“歌颂减负高质,大搞低效课堂”的状况却是当前教学真实的写照。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态度和蔼可亲,善于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一些策略(图片、音乐、讲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对创设的情境加以点拨、引导。教师要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任务,不能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例如:在讲解重点(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时,教师先让学生看书,但缺乏问题指导,导致学生不知读书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白白浪费了时间。此外,教学要面向全体,能调动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小组讨论要有组织、有记录、有代表总结,不能让创设的情境形式化、表面化;对于学生结论,教师要适时点评,肯定创新价值,指出不足。

最后,有效的课堂训练是重要保障。课堂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可以发现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但教学中还存在着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大搞“题海战术”的情况,导致学生练得苦,教师批得苦,“广种薄收”的局面。

例如:教师让学生做补充练习,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有板有眼,但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巩固知识点时平均受力,重难点不突出。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训练”,将有助于摆脱“广种薄收”的局面,但课堂训练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简而精,结合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力求用最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效果。二是层次性,训练要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面向全体,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高效点评,给学生一个简明扼要的答案,突出关键词,不可一带而过,不求快要求实。同时要尊重学生观点,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只有教师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选习题,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构建低碳课堂。

参考文献:

篇7

我们的教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基训课、民族民间舞和儿童舞蹈,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基训课是幼师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语汇的积累和提高,而儿童舞蹈是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在这三者之中,儿童舞蹈是重点,它贯穿教学的始终,基训和民族民间舞都是为其服务的。

(一)基训以幼儿基训为主

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内容能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我认为舞蹈教学从基训开始就应以幼儿基训为主,特别是幼儿基训的讲解更为重要。教师应挑选幼儿基训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勾绷脚、胯部训练、手臂训练、胸部训练、腿部训练、腰部训练为重点。在教授学生动作组合之后,及时将幼儿舞蹈基训内容渗透进去。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性的掌握知识。

(二)民族民间舞以幼儿民族舞蹈组合为主

尽管民间舞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及舞姿形成的关键,但如果忽视幼儿民间舞的学习,我认为则不利于学生到幼儿园从事工作。我们应该将儿童舞蹈学习与民族民间舞学习协调同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民间舞学习,特别强调舞蹈动律和风格的把握,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专业的舞蹈组合都能掌握,那么跳幼儿舞蹈,就轻而易举了。然而,从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到幼儿园以后要经过很长一段适应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所以我就想怎样既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又能让学生掌握幼儿民间舞蹈的风格,后来,我就查找大量的舞蹈视频,研究优秀的幼儿民间舞蹈组合。比如,我在教东北秧歌时,我选择中国舞蹈家考级教材《牵牛花像喇叭》组合,在此组合中,既有里挽花,又有前踢步动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小组合。学生先通过跳幼儿舞蹈组合找到兴趣、信心,再结合教材学习“前踢步手巾花组合”。虽然颠倒了我们常用的教学顺序,但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这本身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事实证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选择适合幼儿舞蹈特点的音乐

如何让学生喜爱舞蹈?如何让学生喜爱幼儿舞蹈?如何提高学生表演的积极性?我认为这与音乐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我们在选择基训或民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时,常以钢琴伴奏的音乐为主,而教幼儿基训或民间舞时,如果选择幼儿伴唱的音乐,学生就会被幼儿童真、稚嫩的声音所打动,仿佛自己置身于幼儿园内,周围就是那些天真、可爱、活泼的小朋友。如果教师此时用语言启发学生,相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表演时,自然会流露出天真、可爱的表情。所以,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她们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时渗透学生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思想。

二、课堂结构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比照舞蹈专业院校的错误倾向,幼师舞蹈教学曾长期将舞蹈动作技能作为基础的认识,将专业动作技能和表演性组合删减作为舞蹈教学内容。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幼儿教师。因此,课程结构设计上应以“舞蹈基础、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以此来构建符合幼儿舞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一)改进课前复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我都增加了“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板块栏目。具体做法如下:每节课安排两名学生当“小老师”,由她们在课前分别创编动作,等到上课时再教给同学们。为了提醒学生是幼儿教师以及增加其趣味性,在做动作前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创编动作,其余学生说“我就像你这样做”+模仿动作。通过这一活动,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一种游戏感觉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积极性增加了。之后,由“小老师”指出所有同学的完成情况,指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表演的过程又是对该生的表现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再让所有学生对“小老师”在动作的编排、语言的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谈出自己的感想,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方法。选择两名学生是因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创编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这样做,学生为了不甘落后,会更加努力创编新颖的动作。

(二)将课堂“巩固复习”改变成“集体创编复习”过程

在以往的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往往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所学动作。本身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到疲劳,加之一如既往的复习模式,使课堂的气氛枯燥。当然,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只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标准不应很高。而现在,则是在学习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情况的好方法。当学生汇课时,彼此互相观摩,她们就好象照镜子,通过审视别人,来反思自己动作的规范性、优美程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经过比较,学生课后会更加主动、自觉地练习动作,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你要学”变成“我要学”。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英语类型课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其可行性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印证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然而,并非所有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均能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笔者以为要立足于学生本位从英语教学实践出发,针对英语教学的不同类型课,采取相应的多媒体策略,从而有效,高效地提升英语课堂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新授课重于“新”立于“引”

英语新授课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课型,新授课旨在传授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性,趣味性,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知识的宝藏;同时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领略知识的海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趣味的传授,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具有积极性,何乐而不为?以译林版9AU5ArtWorld阅读课为例,该课是关于作曲家及音乐家谭盾的介绍,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该话题新颖且不甚熟悉,如何才能使得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得更好呢?在此设计中教者充分地巧借了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者先以一段美妙的音乐开始,将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利用多媒体音频给学生创设了更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随后通过各种图片的展示,学生深刻体味着某些抽象的名词,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支持下,多媒体展示图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生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播放一些关于谭盾及其作品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内容,开阔文化视野,领悟文化差异,通过多媒体设备使得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体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无论是音乐,图片还是视频,这些在新授课中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更生活化更趣味化,将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在新授课中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对话模板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会有话可说,敢于说,乐于说,笔者认为让学生能开口说英语,这才是语言学习的真谛。因此,新授课教学要着重在“新”上着力,在“引”上立足,以新颖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二、复习课重于“融”立于“构”

英语复习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是帮助学生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内容点多面广,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系统化,趣味化,操练合理化,有效化,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知识,充分操练,复习课就会越来越高效。以译林版7BU1-2的复习课为例,该部分内容零散,有方位介词和基序数词,所有格,定冠词the等多个语言点,在此设计中教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图形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表达方位介词,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在复习数字时,对于基序数词变化规则,教师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总结了规律,同时,教师变呆板规则成有趣的顺口溜,再次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采取齐读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巧妙地回忆基序数词。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比,在听觉传授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好语言规律能帮助他们更容易更深刻的掌握基础知识。

英语复习课,因为是“回锅菜”,很多时候学生觉得索然无趣,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同的图片诠释同样的词汇,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复习课容量大,需拓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点有效整合,知识链接扩充,从时间和效率上让英语课堂教学最优化;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突出性引出重难点,并对其进行充分操练,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形成“树冠式”知识,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更高效化。

三、讲评课重于“点”立于“伸”

英语试卷评讲课是对知识点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讲评,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也可以借此反思自我教学中的成败,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试卷在题型种类上可分为:听力,单选,完型,阅读,词汇,句型,写作等,在多样的题型中,教师如能切中要害找到并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时找出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再次针对导致错误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就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笔者认为如果在试卷评讲时巧借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生的错误,或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自身问题,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不足去拓展,去提升,让学生对错误得到更充分的认识和练习,加深知识点,扎实学生基础;同时变通相关题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思考,延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突破。

以译林版某次8A的单元测试卷评讲课为例,教者在课前延伸部分借助多媒体用图片和录音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口语的同时将学生的弱项听力加以操练,进行学法指导,可谓“一石二鸟”;接着借助PPT和学生一起巩固了考查的重点知识点: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变化规则,快速而又直观地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尤其使得中下等生更容易吸收;第三步骤中教者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又针对性的重现部分易错题,对于基础性语言点,教者辅地罗列出课本中相关语言点,以题变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练习,使得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对于完型和阅读的评讲上,教者能巧借多媒体方便快捷地呈现某一问题,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并进行相关技巧能力的训练;在书面表达评讲上,教者利用多媒体可以呈现更多学生写作细节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修改建议,巧借多媒体也可以呈现更多的范文,帮助学生整理积累知识。

诚然,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仅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地是要利用信息化时代的资源,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文化差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要引领学生将英语学习内化为自我需要,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提要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实现多维度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也要备自己。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思考和解决对教材的处理如何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有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问题。

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头脑中没有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的教师备出的课很难有什么重大价值。备课时要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实际效果看,备课时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课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二、精心高驻地的导入是将学生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良方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内,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导入形式,比如音乐、漫画、故事、小品、诗歌、谜语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将学生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为使课堂导入富于激情和有趣,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性和真实性,导入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必须有内在联系,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导入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生活体验范围内或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不能太难太抽象。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

三、精彩的课堂活动是有效教学的本质和关键

有效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以学论教”和“关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必须精彩有效,以较少的投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意,促进学生积极体验,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努力创设适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比如时政搜索、设疑导思、课堂辩论、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视频播放、小组竞赛、角色感悟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的知识获得、情感陶冶、能力培养、人格完善的关键环节。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必须注意避免下列问题: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无法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要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机智灵活的调控能力。

四、精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应用性、实践性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突出特点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和印证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形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会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双手去操作,还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抓住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关键,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学会迁移应用。

五、精心的复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

新课改正在进行中,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对“效果”、“效率”、“效益”三方面的综合评价上,其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因此,有效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其可测性或量化,还要用好复习巩固这个“常规武器”。

首先,要用好“标”。这里指课标和考标。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将综合考查学生的以下能力:“识记能力,考生应能再认或再现考试范围内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能力,考生应能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解释和推理;应用能力,考生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表述能力,考生应能恰当使用所学思想品德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社会实践能力,考生应能设计一些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程序,具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素质,能反思总结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和考标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把好“脉”。这里指的是社会热点和焦点。要寻找热点素材与教材的有机结合点,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言有信度、悟有载体,切实提高复习效率。要设计好热点素材与教材相关的有效问题,既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篇10

新教材内容以单元主题形式展现,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由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四大块组成,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多元化的音乐内容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么在这种不断追求思索与创新的教学时代,教学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再缜密的教学设计也会在课堂实践中面临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教师要善于随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机智地化解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正所谓教学小机智让教学方法“活”起来;教学小机智让音乐课堂“美”起来;教学小机智让教师学生“笑”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抓住教学小点滴进行尝试与研究、反思与完善,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与同行们共同研究与探索。

一、学科综合的快乐

在第13册音乐书第六单元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把《雪绒花》的英文纳入进来;但是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有的同学展现了对英文的兴趣和好奇,于是我马上留了这样的作业:课下同学们自己学会歌曲英文的朗读。在下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英文,然后复习汉语的《雪绒花》,最后由学生们演唱英文的《雪绒花》,并且让学生们用英文与汉语对唱合作。整节课气氛优美,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声音圆润、感情真挚,而且体会了学科综合的乐趣,音乐和英文相得益彰,师生们都感受了音乐的美和快乐。

二、美妙和谐的合唱

如在歌曲《踏雪寻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考虑到合唱的难度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没有把合唱作为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时学生们学习歌曲非常快,而且兴趣很高,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我看到这种情况灵机一动,引入了低声部的教学尝试。学生们同样显示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感觉很新鲜又充满乐趣,学得十分开心,唱得也很投入。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声部进行演唱,并对双声部的配合与演唱提出了要求和提示。学生们演唱的声音更纯净了,在配合中找到了和谐的节奏,感受到了和声的美好,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增进了对歌曲的情感再现和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与合作精神。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节拍律动,激活心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并不多。首先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律动,而且初中生们也少了小学时候的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教师要恰当地抓住有这样风格的歌曲特色,给予学生们适当的机会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快乐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如在第15册音乐书第五单元《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教学中,由于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演唱得比较有热情。这时我针对不同班的不同接受程度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1)特别不爱动不活泼的班,和学生们一起做书上的拍手活动配合演唱。(2)对于接受比较快并且相对活泼热情的班,不仅和学生们边唱边拍手,而且站起来简单地律动,活跃课堂气氛,唤发学生潜在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尝试在不同班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节拍和律动的引入带动了音乐课堂的快乐气氛,课堂像Party一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深情导入,创设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教学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热情程度、专注程度、感情投入情况都会因为教师的不同导入有波动。因此一个深情的导入、优美的语境会给一节音乐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为学生们打开快乐之门。如在学习《桑塔露其亚》歌曲时:(1)教师用如诗的语言介绍歌曲的背景,结合书上的背景画和学生们对海的认知描绘一幅优美的欧洲风景画;(2)启发学生们用诗一般的声音深情朗诵歌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脑海中再现歌词画面,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3)向学生们简介八三拍的特色、船歌的风格、歌曲的力度。在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进行深情导入,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情积累,为学习歌曲创设良好的情境和心理铺垫。

五、了解学生差异,完善教学设计

即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一个音乐教师往往会教好几班级,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一视同仁,使用同一个版本。音乐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班级有个清楚的认知,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合适的教学梯度与策略;并在教学中找到适合每个班级特点的教学方式,把握这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来完善教学设计,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班级学生视谱能力音乐接受能力都较强,我就会采取视唱法教学或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有的班级学生视谱音乐接受能力较弱,我就会采取模唱、学唱等方法展开教学,教师多示范多引导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且社会需求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的展开,新的教材的实施,都在深切地呼唤着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和宗旨要求教师是智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该是充满机智的;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用发展的目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充满机智地进行教学实践,跟上时代滚滚的教育潮流,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绽放美丽的笑容,收获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