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行业概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5 10:01: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纺织业行业概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纺织业行业概述

篇1

[中图分类号]R758.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1-0015-04

肩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也是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腋部深度烧(烫)伤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或粘连畸形,将造成肩关节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而影响上肢的功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需要尽早处理[1]。如瘢痕增生挛缩已经形成,单凭牵拉和锻炼也仅能减轻畸形的程度,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其首选皮瓣进行修复[3],但当腋部及其周围的肩部、胸壁和上臂均有片状增生瘢痕,无或极少有正常皮肤时,难以形成皮瓣或皮瓣过小不足以覆盖松解挛缩后的创面,且非条索状或蹼状瘢痕时,宜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4]。但因腋部形态很不规则而难于包扎,以及肩关节运动常导致包扎范围不够或逐渐移位、松散,达不到有效压迫,以及瘢痕松解后所形成的创面多不平整,部分缺损深而凹陷,用皮片移植修复,不易加压固定,容易因皮下积血而造成移植皮片坏死[5]。为此,笔者新创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图1~4),用于腋臭手术后包扎取得良好效果[6]。本组将其用于腋部植皮包扎,亦显示其预防血肿和皮片坏死效果确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腋窝及其周围广泛瘢痕进行全厚皮片移植共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53岁,平均24岁,火焰烧伤4例,电烧伤2例,热液烫伤7例。3例为双侧腋部瘢痕。整复时间距受伤愈合时间平均为11个月(2个月~3年)。术前均行压迫、药物等抗疤治疗,及牵拉等理疗,效果不佳。植皮术后均采用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

1.2手术方法:术前反复清洗腋窝及周围瘢痕,确保无污物残留。若腋窝周围瘢痕有皲裂或溃疡,除清洗外应湿敷创面不少于3天。平卧位,肿胀局麻或全麻,先横行切开腋窝瘢痕,边切边外展肩关节,直至其外展幅度达正常(图5、6)。一般要切至瘢痕下正常组织。再以该横切口为标志,视供皮区范围大小,尽量切除所有影响肩关节活动的瘢痕,边缘修成锯齿状。为使瘢痕切除后创面平整,避免因深浅不一导致植皮坏死,在切疤及松解粘连过程中,不用止血钳或剪刀等插入分离,而是直接用手术刀由浅入深逐层切开瘢痕至正常组织达到充分松解挛缩或粘连,再沿瘢痕与正常组织交界层面切除瘢痕。术中要避免损伤腋窝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肢末梢血运,避免过度外展牵拉腋动脉及伴行静脉而影响血运。否则应分次手术。彻底止血,创面用取于身体其它部位的全厚皮片覆盖(图7)。如创面过大,可用2块以上皮片拼接移植,但皮片的缝合线应横向或斜向或成锯齿状。边缘均用3-0单丝锦纶线间断缝合,打纱布钉缝合固定皮片,间距均约1cm,其间空隙填塞碎纱布(图8)。

1.3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术毕,按图(图8~11)所示,首先用碎纱再用数块小纱布填塞腋窝并压实,其外敷一整块大纱布,用胶带垂直于腋中线的方向固定3道,然后让患者下床端坐,双手叉腰且勿耸肩,用普通弹性绷带(宽10cm×长450cm)按“8”字包扎(一侧缠绕3圈),首尾打结。根据患者上肢所承受的压力及笔者的经验,包扎张力要适度,以防影响患者上肢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引起的双上肢水肿,一般中等身材一根刚够,若一根不够可另加接一段绷带。再用一段此种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边缘结扎固定,预防松脱。这样整个腋窝完全被连结成一体的弹性绷带包饶而牢靠,虽然肩关节仍需制动,但不需十分严格,除上肢不可上举过肩外,可自由活动肘、腕、手关节,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术后主要通过询问术区疼痛变化,以及查看腋窝周围皮肤有无瘀紫来判断有无血肿。若无血肿,则第7天打开包扎,查看愈合情况,不拆线不去除纱布钉,更换其余纱布,重新按上述方法包扎,但压力可适当减小,术后第14天打开包扎,拆除切口缝线及纱布钉。

2 结果

笔者对13例16侧腋窝及其周围有广泛瘢痕,难以形成皮瓣,且非条索状或蹼状瘢痕的患者进行整复,切开或切除瘢痕,松解挛缩后创面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均应用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包扎。每次包扎后至少可维持7天不松散,无血肿发生。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片坏死(图12)。随访时间平均1.2(0.3~4)年。根据功能及外形将疗效分为三级[7]:①优,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能够正常外展及上举,活动不受限;②良,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外展接近90°,上举轻微受限;③差,术后效果欠佳,外展及上举均不满意,外展小于60°,甚至部分移植皮片或皮瓣坏死。本组优12侧,良3侧,差1侧,优良率93.8%。差的为早期病例,是因为边缘锯齿偏小,愈合后逐渐变成直线挛缩。经重新植皮加大锯齿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确切有效、长久牢靠,提高腋窝皮片移植存活率。

3 讨论

肩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也是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腋部深度烧(烫)伤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或粘连畸形,将造成肩关节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而影响上肢的功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需要尽早处理。如瘢痕增生挛缩或粘连已经形成,单凭牵拉和锻炼也仅能减轻畸形的程度,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其首选皮瓣进行修复,但当腋部及其周围的肩部、胸壁和上臂均有片状增生瘢痕,无或极少有正常皮肤时,难以形成皮瓣或皮瓣过小不足以覆盖松解挛缩后的创面,且非条索状或蹼状瘢痕时,可行皮片移植修复。有中厚或全厚皮片可供选择。前者成活后弹性差,又将出现晚期收缩。后者若成活则弹性较好,不易出现晚期收缩。

游离植皮手术并不复杂,但手术完成后的加压包扎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既往腋窝皮片移植术后常采用打包加压包扎,石膏托外固定肩关节外展略小于90°[4,8]。但临床实践表明,因腋窝形态的不规则造成打包加压包扎难以操作,若其外不另加弹性加压则其压迫效果不确实。而基于宽胶布、普通纱布绷带、普通弹性绷带、自粘弹性绷带的单腋窝包扎或双腋窝的“8”字包扎等多种方法用于为打包加压包扎提供外加压力。但也因腋部特殊的形态和关节运动造成此类方法不理想(图1、2)。

腋窝由1顶及前、后、内、外侧4壁构成,形状极不规则形成凹凸不平而难于包扎,常导致包扎范围不够(往往是内侧壁未包扎到);以及肩关节运动导致敷料逐渐移位、松散、掉落,达不到有效固定皮片和压迫预防血肿,常出现皮片坏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摒弃传统的打包加压包扎法,而是在常用的“8”字包扎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普通弹性绷带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主要是2方面改进(图3,4):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结扎固定一起,可预防因肩关节运动所导致的包扎移位、松散,敷料掉落。这样整个腋窝完全被连结成一体的弹性绷带牢靠包饶而可对抗肩关节运动对包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使包扎达到全方位、确切有效、长久不散,使腋区皮瓣与创面基底紧贴,防止发生血肿。此法包扎后虽然肩关节仍需制动,但不需十分严格,除上肢不可上举过肩外,可自由活动肘、腕、手关节,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脸、吃饭等,无需担心包扎松散,减少了术后患者生活不便,提高了术后的舒适度。同时可方便地通过绷带上剪小口或塞入或取出纱布块调整包扎的松紧和肩关节外展的角度,而无需重新包扎。此外,尚可避免打包操作和因采用较粗针线缝合造成的针眼瘢痕。其不足之处为操作略显复杂,耗时稍长,需要一定的经验,但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其更适用于双侧腋窝均有瘢痕而行植皮需要包扎者。对单侧者,健侧仍需包扎造成不便,但可较松,而将不适降至最低。植皮成活切口愈合拆线后,仍要采取以包扎压迫疗法为主的抗疤及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6~12个月。而新改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在此阶段仍有其独特的作用。

本文所介绍的基于对腋窝形态结构特殊性考量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确切有效,同时亦可作为压迫疗法用于腋窝植皮愈合拆线后预防或治疗瘢痕增生的康复手段。此法并不需特殊材料,可大力推广,有望成为腋窝植皮手术的标准包扎方法。

[参考文献]

[1]Oki K,Hjyakusoku H,Murakami M,et a1.Dorsal intercstal perforator (DICP) augmented scapular "super-thin flap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extensive scar contractures in the axilla and anterior chest:a case report[J].Bums,2005,31(1):105-107.

[2]赵猛,胡军,刘有余,等.岛状肩胛皮瓣转位矫治特殊腋胸瘢痕[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4): 382-383.

[3]赵耀华,夏成德,狄海萍,等.双叶瘢痕筋膜蒂皮瓣修复腋部严重瘢痕15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7, 2(32): 145-146.

[4]柴家科,宋慧锋,陈敏亮,等.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 830-832.

[5]汪锦伦,李叶扬,梁峨,等.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疗效的评价[J].伤残医学杂志,2003,11(1): 22-24.

[6]查选平,陈诗颖,肖恒香,等.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及在腋臭剪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13):1381-1383.

篇2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中国大学培养的特点,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

1.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背景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改变而相应的进行修订,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修订过了三次,前两次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比如,将一些理论性太强、学生不易掌握且毕业后不太实用的课程,用当前比较流行、适用面广且毕业后需求量大的课程替换;增加部分课程的实践学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证明,这些小的修改,仍然无法让毕业生非常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从2014年初开始,我们对该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实行了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

(1)确定指导思想,即:以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变以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实施以社会需求、就业岗位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路。

(2)确定基本原则,即: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素质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核心能力。

(3)确定培养模式,即基于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改革传统的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地方经济产业匹配对接的专业群,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无缝对接。

3.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阶段,是关系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也是关系着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对人才方案的改革,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积极听取其他高校的意见,同时吸收社会、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制定的方案更符合实际。

(1)听取其他兄弟院校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从2014年初到2014年7月份,半年时间中,我们先后多次去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去进行调研,听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保留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几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体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色,同时,听取他们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分析以及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我们下一步制定专业方向课积累数据。

(2)深入企业,听取企业主管、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什么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企业是最有资格说话的。从2014年初到2014年7月份,半年时间中,我们也先后3次去北邮3G人才外包培训基地、西安康博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同企业的老总、技术总监、市场总监的领导进行会谈,获取他们从IT技术发展、IT就业市场等方面带来的信息,了解他们对未来IT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形势的预测。

经过信息汇总,我们认为基于Android的软件开发方向和网络系统管理方向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都比较好。同时,根据专业方向,确定了支持该专业方向的课程。

(3)对已毕业且就业形势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回访。动员辅导员和教师与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联系,了解他们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情况,目前已联系到计应1001班王正、任琴等和计科B0901班郑丹、孙婷等18名同学。在这些同学中,有10名同学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其中,王正同学在上海工作,月收入上万元;有2名同学从事嵌入式开发方面的工作,月工资3、4千以上;另外有6名同学从事网络系统管理方面的工作,月工资在3、4千左右。通过了解,学生普遍认为,网络系统管理比嵌入式知识简单些,更容易学懂。

(4)组织即将毕业且已经找的工作的大四学生座谈。

5月中旬,我院将在校做毕业设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毕业生组织在一起,先针对我们已经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我心目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设置那些课程及方向”进行了讨论,同学们普遍认为,经过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基本上已经够用。我们将拟定好的软件开发(基于Android方向)、嵌入式开发、网络系统管理这三个方向让学生讨论并排序,学生讨论的最终顺序为第一:软件开发(基于Android方向),第二:网络系统管理,第三:嵌入式开发。

(5)网上资料搜集。

我们在网上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设置及就业情况进行了信息搜集,最后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基于Android方向)和网络系统管理。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创新处

本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从开始调研收集数据,到最后的定稿,历经7、8个月,相比较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不少创新之处。

(1)改变了以往3.5+0.5的教学模式,改为3+1的教学模式,即3年的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教学,1年的企业项目集中实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减少了大量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关于硬件方面的理论课,转而增加了当前比较热门且社会需求量大的软件方面的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毕业后顺利的找的工作打下基础。

(3)提高了实践学时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30%左右,提升为40%以上,给学生以充足的课时去亲自动手上机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4)确定了两个当前就业前景非常好的专业发展方向。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后,将软件开发(基于Android方向)和网络系统管理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既顺应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5.总结

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代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而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篇3

       关于行政机关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1998年职工住房公积金差额系数的通知

篇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直困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然而,取消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实现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多年来受被动配额困扰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纺织品贸易是在配额庇护之下的“不公平”贸易,现行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配额划分的。我国对欧盟、美国等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也主要由配额决定。一旦取消配额限制,势必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取消配额之后,纺织品市场实现了自由贸易,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当前纺织品出口压力现状分析

2.1屡遭倾销投诉,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根据一份来自WTO的年度报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在全球149项反倾销案中,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27项调查,占世界总数18.12%。其中纺织品反倾销案件日趋增加,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2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的生产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3成本优势减小,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3.4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加剧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的压力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很显然,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因此,尽管我们是全球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正在一步步缩小,利润空间也一步步被打压。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篇5

关键词:纺织业;规模化种植;创新能力;现状;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macro environment on the domestic textile industry cultivation, product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and combinated the textile processing, circulation and the chain operation of textile industry. From large-scale cotton growing, plurality of textile fibers and fabrics function and increase the garment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three aspect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extile industry, improve industry for efficiency,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scale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situation; development

我国纺织业涉及的领域、环节众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市场环境接近于完全竞争,产业内各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且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较大,行业利润不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通过对我国纺织产业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以提高纺织产业竞争力、改善产业运行效率的途径[1-3]。

1 纺织业概述

近10年来,我国纺织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见图1)。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纺织行业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项目增长缓慢,行业利润增长持续回落,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4]。纺织产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以廉价劳动力作为主要支撑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

2 棉花产量不稳定

我国植棉历史悠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消费国,植棉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产量在600万吨左右,每年棉花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缺口在400万吨左右。由于棉花种植费工费时,且种植补贴远不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再加上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国的棉花产量近年下降较快。

2.1 种植缺乏统一规划

按照地理区位,我国的棉花种植可分为三大主要区域: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新疆棉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黄河流域棉区约占25%,长江流域棉区占10%左右[5-6]。除新疆棉区棉花种植成规模以外,其他棉区种植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

2011年,国家出于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按照19800元/吨的价格收购棉花。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我国植棉面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12年国家延续了棉花收储政策,同时提高收储价至20400元/吨,市场预期收储政策稳定棉价的作用不足以弥补棉价下跌导致的面积下降。国家出台棉花收储政策有利于稳定棉花生产,有利于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产业升级铺平了道路。

2.2 种植成本上升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棉花的种植成本也有所上涨,如图2所示。2011年棉花产值为1995.1元/亩,其中总成本1584元/亩,净利润411元/亩。总成本中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585元,同比上涨39%,人工成本782元,同比上涨9%,土地成本217元,同比上涨24%。物化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棉花每隔15天就要修整一次,还要定期浇水,及时通风,且采摘期较长。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粮食种植补贴明显多于棉花[7]。

2.3 质量得不到保证

我国分散的棉花生产决定了棉花质量差异较大。棉花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棉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国内研究棉花种子的机构数量繁多,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且每年的棉花质量情况对比性不强,不利于棉花种植的长期稳定发展。棉农采摘棉花后,由于条件有限,存放过程中很容易掺入异性纤维,质量等级受到影响[8]。另外,棉农售棉习惯不仅影响了棉花的光泽和韧度,也影响了棉花的流通,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棉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

3.1 加工流通利润微薄

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众多,但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棉花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企业就面临亏损的风险。据中国纤维检验检疫局数据,截至2012年3月,2011棉花年度全国共有1710家加工企业参加棉花公检[9]。另外,国内普遍存在数量庞大的小型棉花加工厂,主要为周边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加工籽棉,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

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为加工费和副产品。目前市场普遍的加工费用:新疆为800元/吨,内地600元/吨,除去电费、工人工资和设备折旧等费用,加工费基本可以勉强维持企业运转。大部分加工企业选择了棉花期货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棉花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缺口长期存在以及进口棉商进入国内市场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国内的棉花流通企业应调整经营理念来应对挑战。结合国情,棉花加工企业应积极构建自己的渠道,可以通过国内的专业化棉花合作社掌握资源,与下游纺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化棉花流通结构,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定的加工利润。

3.2 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纺织行业作为产业链中承接原料和成品的部分,包含纺纱、织布和印染等多个环节,在棉纺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的纺织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2011年全年开工率仅为75%。据估算,2011年全行业产能过剩率在20%左右,而新增的纺织项目争相上马,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10-11]。同时,纺织行业在服装产业投入过高,而在家纺等其他方面投入明显不足,也限制了发展的空间。

在“十一五”期间运行良好,棉纺织行业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期公布的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了行业发展方向,即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7.5%。因此,我国纺织业必须改变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3.3 服装产业期待创新

服装产业是棉纺织产业链的最末端,不仅实现纺织商品的供给,也是实现产品价值、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的增长速度较快,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考虑使得服装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所忽略,服装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由于欧美经济的疲软,服装企业不得不扩大非洲和东盟等地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营销力度,试图通过新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来填补市场缺口[12]。

综合来看,全球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剧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压缩着行业利润,服装行业一方面消化着产业链上游传导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国外服装大鳄的残酷竞争,不得不思考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之路[13]。产业链的竞争不仅打破了服装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也注入了新的思想。目前,服装企业也开始尝试从原料生产到最终的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4 产业发展趋势

纺织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却存在着上游研发投入不足、中游技术装备落后、下游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滞后等缺点,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产业资源将成为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品差别化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体系当中的低位,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真正的出路。

4.1 棉花生产规模化

棉花生产规模化指的是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扩大棉花种植规模,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推广先进的棉花品种,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采用机械播种和采收,提高劳动效率。棉花生产规模化将稳定植棉面积,不仅可以疏通棉花购销渠道,保证棉花供应,还可以采用期货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增强棉农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棉农的种植收益。

4.2 纺织纤维多元化、面料功能化

目前,我国棉花纤维在纺织行业中占比较大,而化学纤维等差别化纤维占比较小,如果出现价格波动,企业将面临亏损的风险。纺织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制新型纤维、合成纤维,通过降低各个纤维含量的占比来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加工企业也可以在面料的研制上下工夫,通过开发新型面料和高档面料来丰富面料品种,提升面料功能。

4.3 服装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

服装企业处于纺织产业链的最末端,掌握着较多的需求信息,能够自下而上地传导需求,同时也消化着产业链上游传导过来的价格压力,对于纺织产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服装企业应整合产业资源,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来了解需求,通过新产品的研发来创造需求,同时利用网络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大产品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值得借鉴,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建立纺织产业的战略联盟或许更为实际。

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保证原料供应,缩小价格波动,加大纺织企业的研发力度,建立品牌优势成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地方产业集群优势,整合区域内供应链,强化纺织产业链合作关系,构筑纺织产学研战略联盟,构筑广泛的良性动态产业链,加强纺织产业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构筑利益共享、各环节共赢的纺织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朱北娜.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棉纺织造业持续发展[J].纺织导报,2011(09):12,14,16.

[2]王抚成,杨滨.棉纺织企业应着力解决的五大问题[J].中国纺织,1999(12):4-7.

[3]刘.升级是棉纺织产业唯一出路[N].民营经济报,2007-07-25(01).

[4]徐文英.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0(05):7-9.

[5]苏晓霓.河北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思路和任务[J].河北企业,2011(10):49.

[6]陈定.加速推进棉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J].中国纺织,2001(04):30-31.

[7]刘文硕.棉纺织装备输血产业升级[N].中国纺织报,2007-11-15(01).

[8]程里.标准化:纺织业“十二五”的发展之重[J].中国纤检,2011(05):31.

[9]郝杰.棉纺织企业的升级之路[J].纺织服装周刊,2006(33):40-41.

[10]储诚山,潘家华.中国棉纺织产品链对全球影响分析[J].开发研究,2011(04):16-19.

[11]李红梅,韩华洁.棉纺织业要走减量升级之路[N].中国纺织报,2009-04-07(01).

篇6

一、概述

由于近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复苏的压力,以美国为主的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主要国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65元上调为8.11元,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2%。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截止2010年12月,1美元兑换6.6560元,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19.58%,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中国近年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经济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民币升值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都必然会导致该国货币升值,这是人民币升值内因。而国际社会的压力,国际游资大量涌入,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巨额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这是人民币升值外因。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1)价格优势削弱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靠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给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据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行业利润率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以绍兴地区为例,目前1米化纤布的利润只有0.25-0.35元人民币。假如人民币继续升值,达到5%,就意味着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极有可能出现“零利润”。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打击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因为人民币升值会相对提高纺织品的成本,企业势必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就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产品的结构及其特点而言,势必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其结果将使出口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

(2)竞争将更趋激烈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纺织品出口冲击最大的主要是那些大宗、低档、初级的纺织品,这正是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主打产品。因此,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形势将更加严重,出口产品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首先是国际上有生产、出口同类产品的邻国及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泰国、墨西哥等国家;其次是国内纺织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白日化。因此,人民币币值的调整也即是对国内纺织企业竞争力的挑战。

(3)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品出口收入增幅下降

最近几年,从全国角度来看,纺织企业出口额仍然保持着增长,但是自2007年起,增长幅度已经呈下降趋势。纺织品出口已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2007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7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出口增速12.25个百分点。进入2008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速度之快出乎预料,企业对出口感到迷茫,特别是对出口报价感到无所适从。价格报高,客户,订单流失。价格报低,企业亏损无法承受。不少企业对长单,大单和交货期长的订单不敢承接,尤其是中小企业承接外单锐减,开机明显不足。因人民币升值的不可预见性,部分企业减小出口比例,甚至放弃外单转战内销市场。

(4)加大就业压力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吸收的劳动力较多。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将难逃倒闭的厄运,大批劳动力将需要另找工作;而另一方面,继续生存下来的强势企业也会因为采用高端技术,实行机械化操作而不需要太多劳动力,最终导致就业压力在短期内出现小幅增长。

(5)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篇7

[概述]创新求变办展览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针对今年中国纺织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办方在组织上用尽工夫,体现出专业化的运作和愈加完善、细致的服务。通过4天的观察,可以说,我国面辅料博览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关键词:规模

面料展创办十余年来,一直呈现跳跃式增长。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共计10个展馆,展出面积1150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5%。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58家参展商携最新产品参展,其中国内参展商1827家,较上届增长31%,海外参展商731家,较上届增长20%。

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表示,中国的纺织服装市场依旧对外商充满吸引力,中国仍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纺织服装市场之一。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纺织服装增速趋缓,但比2007年同期增长11.1%,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这为海外面料厂商蕴含的商机,是任何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

中国内需市场巨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8月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9.5%,高于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6.3个点。全国大型商场零售数据显示,2008年1月~6月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11.89%,零售额同比增长20.91%,量价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巨大的服装内需市场,推动了对纺织面料的旺盛需求。

这些都是吸引海内外企业踊跃参展的因素,同时也客观地反映出行业和市场状况。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意大利DUCA VISCONTI DI MODRONE S.P.A公司的Mazzucotelli先生,他对本届展会赞不绝口,认为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同时还表示:“中国的时尚色彩越来越浓,我在南京路一带考察时候,感觉中国年轻人的衣着很有时尚创造力,中国市场对国外名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像Zara等著名品牌不断在中国扩张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我们企业参展和并入了解中国的动力所在。”

关键词:展台划分

“我觉得,按产品用途功能进行分区是展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可以让参展客人的目标更加明确。”走访中,台湾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这样对记者说。本届展会上,旭荣被安排在W3针织运动面料馆内。

为了提高观众参观效率,方便买家采购,本届博览会采取了跟以往不同的展台分区方式。主办方重新优化调整国内参展商的产品区域,首先按最终用途分为正装面料区、时尚女装面料区、休闲装面料区、功能/运动装面料区和服装辅料区,同时,衬衫面料和牛仔面料也将在此集中展示。在按照产品最终用途分区的同时,每个区域再按照原料成分进一步划分。同时,展会现场将通过增设指引牌、吊旗等形式使展品区域安排更为清晰、明确,展会现场组织安排将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

同时,国家地区展团以地域分类,体现展团特色。海外展馆共设有9个国家及地区展团,分别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巴基斯坦、葡萄牙、韩国、土耳其、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其中意大利及部分展团分别设有潮流广场,一些公司如英威达和兰精都以集群的方式组织了的客户群参展。另外,鉴于去年的成功经验与良好反应,今年展会上还继续设立设计师区域,引导设计理念,展示时尚潮流,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

重新分区后的展馆布局,这既体现了展会主办方多年倡导的面料开发为最终产品服装服务的宗旨,又为到会买家提供更加直观便利的途径,方便买家采购。

关键词:服务

其实,我国纺织服装业跟发达国家相比,除了技术、创新意识等方面有所不足外,服务的意识往往也跟不上。针对在举办历届展会中获得的经验,本次博览会不断创新完善的现场服务,充分体现人性化办展理念。

首先,10月20日展会举办首日仅对特邀观众开放,充分保证品牌展会专业观众的质量并突出商贸功能。

其次,博览会主办方做好参展商的遴选和合理安排工作,同时依据自身强大的专业观众数据库和行业外交优势,通过直邮、电子邮件、网上预登记等形式不断加大专业观众的邀请力度。

再次,为了能给到场参观的观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主办方在展位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在每个馆设立约200平米的观众休息区。休息区的设计紧密切合该馆展示产品的主题,营造惬意舒适的环境,不仅为观众在参观之余的休息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展会增加了时尚元素。

为了解决以往展会期间由于观众众多而造成的通讯信号不足的问题,主办方特联合中国移动设立通讯信号车,为现场通讯提供便利条件。

在服务上,大部分接受采访的企业都表示满意。不过也有浙江一家企业对记者表示出点点无奈:“我们年年参展,总的来看服务还不错,但是进场手续有些麻烦,我们在布置展台时候,申请用电的审批手续很复杂,交涉了很多次,但直到开展了,还未能按原计划布置好灯光。你瞧,本来这里我们应该安装一组灯光打在这排丝绸面料上,效果就会非常好,可现在却没法表现,希望主办方以后能改进。”

[观察]第三只眼看展会

每一届大型展会,都有其独有的特色之处,本届博览会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纺织行业博览会之一,以记者的角度细细观察,发现了不少特色之处,例如功能性面料、环保面料是众多参展企业的主打,这也昭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组团参展形成集群效应,相信在今后的同类展会中也越来越多形成主流趋势。功能环保面料独领

综观本届面辅料博览会,各种新技术纤维面料的参展是一大亮点。无论是国外著名企业如杜邦、陶氏化学、英威达、兰精,还是国内的江苏阳光、山东如意、河北吉藁、上海团屹等企业,均携带其企业最新纤维、面料产品前来参展,形成了一道展现新技术的风景线。

世界羊毛纤维纺织品行业的领军者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AWI),推出了MerinoFreshtmrTM(美丽诺清新)及MerinoCoolTM(美丽诺凉爽)两款全新产品,其中MerinoFreshTM更是

该公司开发的全球第一件可喷淋清洁的羊毛产品。据了解,使用MerinoFreshTM的梭织产品,如西服、西裤、衬衫等,直接用家中的淋浴器就能够方便地清洗并焕然一新,便捷的清洗方式不仅省却了干洗的时间和费用,并且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阳光集团是AWI这2款产品目前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合作保护期内),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企业最新推出的商务风格品牌“阳光时尚”将采用这2款产品技术。

综合纤维和聚合物生产商英威达也首次展示了COOLMA®EcoTechTM面料、COOLMAX®WOOL面料和THERMOLITE®MICRO纤维在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如用于袜子类的COOLMAX®EcoTechTM面料的创新来源于从可循环资源中提炼出的纤维创新,并结合了COOLMAX®面料品牌中的液态水分管理技术。

在国内企业里,山东如意带来的是毛纺300支超轻薄面料系列。公司技术骨干陈超介绍说:“这次如意带来的是业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品,外观质地都能与世界最好的面料媲美。我们展区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社交礼仪、都市运动和乡村漫步,并设立6个VIP房间供客户洽谈,这几天来参观的客户络绎不绝。”

兰州三毛主推产品是具有保健抗菌的新型羊毛纤维以及拉细羊毛面料,董事长阮英笑着介绍说:“我们带来的拉细羊毛高档纤维,手感接近羊绒,光泽近似桑蚕丝,国内市场销量很大,这次展出也得到众多新老客户的认同。”

此外,像杜邦的玉米纤维产品、台湾嘉兴南雄的合金锗纱、台湾中良事业的银纤维、河北吉藁的天竹纤维产品、上海团屹的记忆面料等创新产品,或者具备吸湿排汗的功能,或者以环保节能的特点见长,在整个展会中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了一股潮流,可以预见,今后的功能性、环保型面料还将获得进一步创新发展。

组团参展尽显群体力量

组团参展,可以说屡见不鲜,但本届博览会表现得更为突出。无论是参展企业最为庞大的意大利国家展团,还是观众最火爆的韩国展团,以及把客户群都聚集在一起的英威达、兰精组团,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国家展团集结了60多家知名意大利面料商共同参展,包括TESTA S.p.A.、TESSILMAGLIA S.p.A.、BOTTO POALA S.p.A.、MABO S.p.A.、REDA S.p.A等等。在900平米的展区内,意大利展团展示了最新男装织物、女式休闲运动服饰、最新面料包括亚麻、羊毛、塔夫绸、天鹅绒以及纽扣等辅料产品。同时,展区设立了流行趋势展区,优雅上演主题为“与音乐交织的意国精品面料”展示会,来自面料故乡Larino的艺术家Nicola Salvatore以通感手法将乐谱与面料关联起来,通过音符的律动呈现出不同面料的质地和触感,意大利纺织业的创意活力与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跃然于琴谱之上。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付泰先生介绍说,“2007年意大利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为6.7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66%,是对中国第十大纺织品出口国,较2006年相比出口额涨幅为22.41%,是中国前十大纺织进口国中涨幅最大的,对中国面料出口却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08年1~8月最新数据显示,意大利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为5.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69%,成为中国第九大纺织品出口国。”也许,与中国纺织服装业交往的日益密切,贸易额稳步提升,正是意大利企业踊跃到中国参展的动力所在。

在韩国展团里,呈现出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的热闹景象,或许是“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力还在日益增加,虽然韩国企业的展台普遍较小,但吸引的客户流量极为壮观,无论是庆北实业、SUNWOO F&C还是其他公司,都拥有大量的客流,让人叹为观止。本想一探究竟,但语言不通,而对方的翻译和中方员工也因客流众多忙得不可开交,只好作罢,等待下次再查端详。

兰精集团(Lenzing)是一个总部设在奥地利的国际集团,为全球纺织及无纺布行业提供各类高品质的纤维素纤维,2007年销售额达12.6亿欧元,其主打产品木代尔和天丝均在纺织业界有很高声誉,在国内拥有大量的客户,这次专门推出了ProModal.、这款结合了木代尔和天丝的混合纤维,大大提升了纺织品的撕裂强度和顶破强力。本次参展,兰精组织了国内30多家客户,统一在展台上打出了兰精木代尔和天丝的标志,形成了总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的群团,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兰精一样,英威达也采取了类似的组团方式。

[思考]怎样提升竞争力

本届博览会开展的第二天,当天即有3万多专业观众和采购商进场,其红火气氛令人既惊又喜。众所周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影响了世界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欧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所以对于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中国来说,纺织品出口贸易遇到了一定的困境。

现在,国家对纺织业的现状极为关注,从政策上给予很大支持,不仅年内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信贷政策,包括数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对纺织业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纺织业必须抓住机遇,尽快提升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而取得新的发展,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创新,还是创新

创新已经是谈得很多的话题了,但是依旧具有时效性。从本届面辅料博览会看,有一小部分国内纺织企业的展台前,人流量并不多,跟那些著名的大企业相比,大致称得上门庭冷落。其原因应该是缺乏具有足够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产品,带来的还是传统类别的面料,乏人问津也是情理之中。

而那些名牌企业的产品,往往有其独创之处,或在质量上,或在功能上,或在环保上,或在拓展性上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像兰精的ProModal.、陶氏化学的新一代XLATM弹性纤维等等,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国内的不少企业也做得不错,例如兰州三毛的拉细羊毛还有团屹的记忆面料,也颇受客户的欢迎。

在仔细走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国内企业。像我国亚麻十强企业新申集团,有一款080525的麻棉混纺产品(50%麻,50%棉)销量最大,客户最感兴趣,主要用在休闲服装面料上。文兴集团的新型记忆面料反响也不错,企业带来的资料才2天就被客户一抢而光。

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AWI)的亚洲区域总经理Pascal Senkoff先生在接受采访中说:“我们的价值定位,第一个就是知识,要向羊毛产品的零售商进行知识的宣传;接下来就是创新,包括在产品和生产工艺上面的创新;第三是推广。”他接下来解释说,即使企业已经掌握了领先的技术,但还是要继续创新,一直保持着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这几句话很简单,但余味无穷。

加强合作和学习

透过博览会,我们深深感受到,企业之间各种方式的横向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多地出现。英威达和兰精的组团参展,其实就是一种合作。而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AWI)跟江苏阳光集团的合作更是典型意义上的合作。

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介绍说,阳光与AWI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除了毛纺以外,像针织方面的一些技术,也会跟他们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比如如何实现抗皱、防臭的功能等。中国市场潜在的商机很大,这是绝大部分外国强企所无法拒绝的,抓住恰当的机会进行合作交流,对增强我国本已具有一定实力的纺企肯定大有益处。

篇8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任何长期的、独特的、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价值的、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能力。

在TPP新形势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纺织企业在纺织行业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纺织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二、对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一)公司概况。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研发为主的生产性纺织企业,专业生产差别化、功能性聚酯改性短纤维。具有较为完整的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成品服装(毛巾、围巾等)中小产量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设备体系。弘强公司在产品制造环节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配套水平,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水平好,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快速反应体系及服务。在中、高档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短纤维这一领域中,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同类行业中,产品品种和规格最齐全,服务最完善,交货速度最快,新产品开发频率最高,质量最好和产品更贴近于市场的企业之一。

(二)弘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弘强公司是一家比较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公司已经建立了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服装中小产量(包括打样)全产业链的技术和设备体系,并且拥有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研发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了适应市场的一整套研发和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做精、做强和产业化终端服务的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十几年的纺织行业中,弘强公司有了比较高的知名度,并且有了一个高效的产业联盟:

在企业文化方面,弘强公司一直有着“在差别化涤纶短纤领域中做精、做细、做深、做强”的愿景,担当着“改变现状、提升品质、振兴民族品牌”的使命,保持着“开拓创新、严谨务实、敢为天下先、知不易为而为之”的开拓精神。另外,“诚信、细节决定品质”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弘强公司的竞争劣势。弘强公司在经营方面也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弘强公司对于几个合作商家过于依赖,导致了近几年来,经济效益形势有点缓慢降低。在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同质化的竞争中,由于蜂窝纤维价格过高,中国市场难以接受高价格的产品从而导致销售额有所下降。国内民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弘强公司也不例外。弘强公司的产品因为具有高科技性,成本高,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客户随时有流失的可能性。弘强公司缺乏的是更多的对外对内销售。随着现在订单的小批量、多品种的越来越多,公司对于交货时间也相对紧张。

(四)机遇。我国国内纺织服装消费稳步增长、市场日渐成熟。弘强公司是几家知名休闲运动品牌和奢侈品品牌的代工厂,随着几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订单也将有一定的提升。弘强公司也有很多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的在提高,俗话说:衣食住行,衣往往都是排在最前面,所以人们服装消费一定会是对于面料服装的功能性方向的转向,弘强公司正赶上这时机,有决心、有能力帮助和配合广大客户和消费者共同研发出更具有市场前景与价值的新产品,并且设计了公司对产品研发的五个思路:1.建立产品研发的思想体系;2.寻求全产业链生产合作伙伴;3.树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理念4.细节、坚持;5.全方位了解客户,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五)挑战。同时,目前各国经济形势走低,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忧虑而采取的贸易和技术壁垒,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环境保护及产业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弘强公司的加工和配套成本势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弘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未来纺织服装业趋势变化:服装用料以功能型面料为主。随着服装用料的改变,采用功能性面料来生产服装,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功能性面料具有多样的效用,包括保暖、防水、防热、吸湿排汗、除臭等。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同时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有全球化的视野,在产品差异化上着墨、以智能化发展领跑行业,在注重环保的同时,保有工匠之心,将产品工艺推向极致。创新是生产力,纺织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不仅会开拓消费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产量,而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篇9

大会主题论坛由奥地利人造纤维研究院(AUSTRIAN-MFI)主席Friedrich Weninger先生致开幕词。他概述了当前直接影响人造纤维进一步实现经济价值的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其后弗拉贝尔格州副州长Karlheinz Rüdisser先生和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的代表分别致大会欢迎词。

CIRFS会长Bonazzi先生介绍了欧洲人造纤维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随后来自德国开姆尼斯萨克森纺织研究所(STFI)的Hilmar Fuchs教授以Paul Schlack Wilhelm Albrecht基金会委员的身份将2013年Paul Schlack奖授予亚琛工业大学的Stephan Walter先生,以表彰其在“基于聚偏二氟乙烯压电传感器纤维的开发”方面的出色工作,同时Stephan Walter先生也对自己的工作做了简要介绍。荣誉奖颁给了德国邓肯道夫纺织工艺研究所(ITV Denkendorf)的Till Batt先生,其在“超细热塑性纤维过滤材料产业化”的研究工作中表现优秀。

随后韩国首尔汇维仕(HUVIS)公司的Yoseung Ho先生介绍了韩国人造纤维行业的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来自德国纺织和纤维研究院管理研究中心的教授Meike Tielebein女士做了题为“纺织革命 —— 纺织业新起点时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演讲。最后来自美国旧金山可持续服装联盟(Apparel Coalition Inc.)的Ryan Young先生传递了“HIGG指数与服装行业的协作”的最新信息。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104场独立讲座,除了“市场概况”外,涉及主题还包括“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纤维创新”、“非传统纤维应用”、“后整理”、“运动及功能性服装”等,演讲内容主要突出人造纤维领域的创新潜力和广泛应用,涵盖学术研究、纤维产业和加工环节的最新进展、关键技术和广阔发展前景等。

除专题演讲之外,大会还成功邀请到德国专利工程师Axel Schlewing举办了一个热点话题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更安全的获取创新理念和知识产权的方法策略 —— 选择、风险、措施”展开,效果良好。

篇10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苏锡两市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这五大行业的产值均排在前列。2015年苏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产值接近1亿万,居于榜首,远超过其他行业。无锡的特色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为11504603万,排名第六。两市的传统行业纺织业的产值也分别达到13618012万元和8032761.1万元。

3 苏锡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制造业产业内转型

本文分别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苏州和无锡的区位熵作为研究对象,纵向比较苏州和无锡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区位熵LQij是用来衡量苏州和无锡制造业内的某行业在江苏省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当LQij>1时,说明i行业在j地区聚集程度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属于j地区的优势产业。公式如下:

根据苏州、无锡以及江苏的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到表1的结果。

从苏州的区位熵值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直是其最具优势的行业,并且近10年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2005年,苏州的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均是区位熵值超过2的优势行业,但2015年,这三个行业的区位熵下降幅度超过50%,成为苏州逐步淘汰的行业;苏州的通用设备、交通设备、化学纤维制造以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区位熵呈上升趋势;传统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熵也在小幅度下降。

从无锡的区位熵值可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5年,其熵值达到2.836;无锡的各种设备制造的区位熵值稳定在1左右,成为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无锡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5年的0.726上升到2015年的1.006,发展前景较好;10年来纺织业的熵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集聚化程度上升。

苏锡制造业产业结构整体变化趋势: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机械、食品、纺织、家具等传统制造业逐步淘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现代制造业不断发展。

4 苏锡两市制造业科技要素投入变化过程――制造业升级

数据说明:苏州和无锡分别从2014、2012年才有规模以上企业的指标,之前均是大中企业指标。

近几年,苏锡两市的R&D企业数、R&D经费支出、R&D人员数逐年增加。在制造业新兴行业方面,苏锡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集成电路。

2014年,苏州88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达54家,占比超过六成,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910.9亿元,同比增长17.3%。2016年,制造业新兴行业投资完成129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5.1%,智能网和物联网产业投资101亿元,增长36.2%;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投资230亿元,增长17.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投资98亿元,增长16.9%。

近年来,无锡狠抓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创建了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应用示范先导区等。2014年,无锡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连续4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促进新兴行业发展方面,无锡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意见》文件,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大力推动无锡市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5 结论与启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苏锡区位熵的变化体现制造业转型过程,近年来R&D相关投入的增加以及制造I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苏锡制造业不断升级的过程。苏锡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代表,其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对于很多处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1 逐步淘汰或整合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针对钢铁、家电等在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地方应根据该行业集聚程度,适当地淘汰整合;对于纺织、生活用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利用梯度效应原理,苏南转移至苏北,苏北转移至西北,直至最后淘汰;一些高污染传统制造业,如冶金、化工等,在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的基础上,由要素禀赋程度和比较优势决定发展趋势。在淘汰整合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5.2 鼓励发展制造业新兴行业,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根据微笑曲线原理可知,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产业附加值增加。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具体路径有:(1)企业注重培养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质量创新型产品;(2)政府引导鼓励发展制造型新兴行业并给予优惠政策。

5.3 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使生产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就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即价值链向下游延伸的趋势。以纺织行业为例,其服务化的过程:纺织―服装―服装零售―服装品牌。服务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对三产结构的调整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顺魁.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5,(1):44-51.

[2]张志元,李兆友.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5,(6):144-149.

[3]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