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5 10:01: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篇1

一、基于国家教材,构建“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绘本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优秀的绘本,作为低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蓝本?为此我们结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根据每个单元教材内容的章节主题,以学期为单位,确立与这些主题相同或相关的绘本,系统安排阅读内容,涵盖绘本读、说、写三个方面。一年级上学期绘本阅读的设计主要以教师导读为主,借助绘本进行口语交际,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逐步过渡到凭借绘本说话、写话,二年级开始正式启动绘本写话,学生独立阅读。统筹规划四个学期的阅读序列,做到主题突出、循序渐进,保证阅读时间(每个单元穿插1课时的绘本阅读教学),有序推进“绘本阅读”的开展。如二上“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我们结合教材精心挑选了《蚯蚓的日记》等七本绘本作为教材的拓展,同时结合本组课文进行相关的说话、写话训练。

二、以“课例”为载体,探索“读说写”一体的基本操作路径

“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一般包括“教师导读,激发兴趣;引导猜想,激活思维;合作读图,交流表达;品味语言,读写迁移”等几个环节,下面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

1.深情朗读,激发兴趣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曾说:“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教师在执教《彩虹色的花》时,教学伊始就深情诵读,再配上清新的音乐、唯美的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感受到彩虹色的花美好的心愿。

2.引导猜想,激活思维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当欣赏到彩虹色的花想送一片花瓣给小蜥蜴当衣服这幅图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仔细观察一下小蜥蜴,想想它会摘一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呢?预测是绘本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让学生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让阅读充满惊喜与趣味,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合作读图,交流表达

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整体。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它会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执教《彩虹色的花》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读完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哪幅图给你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就请你们把复读书签夹在那一页,然后大家反复读一读,评一评。通过小组合作共读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使用“复读书签”关注绘本中的图画,反复欣赏品味,共同读懂故事,分享阅读的喜悦。

4.品味语言,读写迁移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的特点。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续编故事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彩虹色的花》的结尾给人无限遐想,来年春天又有一朵彩虹色的花绽放在了原野上。教师抓住绘本中的这一留白,巧妙地设计了续编故事的练笔:冬去春来,彩虹色的花又盛开在原野上。它又会怎样去帮助其他小动物呢?这既是对绘本语言的运用,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5.润物无声,感悟内涵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在《彩虹色的花》教学结束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仅仅是一朵外表漂亮的彩虹色的花吗?此时,在孩子心目中,这朵彩虹色的花不仅仅是一朵外表漂亮的花了,更是一朵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花,它的这种精神也正像封底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永远温暖着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学生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多元融合,创新“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基本策略

根据绘本画面的丰富性、绘本情节的生动性、绘本内容的生活性等特点,我们将读、说、写三种基本活动融合在不同的环节中进行,形成了“读说写”一体的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几大基本策略。

1.读中说演策略

通过“师生共读”或者“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把读完的绘本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小伙伴、父母听,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演故事”,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如刚进校门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就给学生讲《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让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介绍自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原来到学校上学就是来听好听的故事的,于是这天回家他们都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有许多绘本情节生动有趣,适合表演,像读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进行表演,引导学生把鳄鱼和牙医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并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2.看图说写策略

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它比一般的看图写话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绘本本身就蕴含着另外一个故事:在每页书的下方还有小老鼠一家。原来犹太民居是木头搭建的房屋,屋子底下还有一小段空间,那是老鼠的家园。可以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小老鼠一家会用蓝色布料做什么呢?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写写《老鼠一家有办法》,结果学生的写话精彩纷呈。

3.绘本补白策略

给绘本补白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托已有的图文,给这些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使之更加丰满。如《大脚丫跳芭蕾》讲的是一位爱跳芭蕾舞的女孩,因为脚大得像海豚的鳍一样,因此被评委嘲笑,绘本中有一幅插图,描写的就是这个女孩被人嘲笑后伤心欲绝的画面。我们在欣赏这样的图画时,就可以巧妙地渗透“通过环境描写心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用上“贝琳达伤心极了,________”写一段话。又如《石头汤》这个绘本中,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石头汤,人们在宴会中彼此会说些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设计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4.读中仿写策略

许多绘本故事生动有趣,读来令人啼笑皆非,结尾往往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大胆奇特的想象,来仿写与绘本相类似的故事。像美国作家大卫·夏农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绘本《鸭子骑车记》讲述的是鸭子想象大胆,敢于进行冒险实践。通过它的不懈努力,从不会骑自行车到越骑越好,越骑越快,后来竟然可以在车上玩起车技,实现了自己“会骑车”的梦想!故事结尾,出现的是鸭子站在一辆拖拉机旁,手托下巴,它脑子里肯定又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我敢打赌,我会开拖拉机!”一个新的故事又将开始了。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鸭子开拖拉机记》《鸭子开飞机记》《鸭子开____记》。

5.类比延伸策略

很多绘本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言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在阅读绘本时,学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据此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像《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讲述的就是一颗牙齿松了,主人公千方百计想让牙掉下来:她跳舞、蹦蹦床,请乌龟帮忙,甚至用上了超黏的泡泡糖……又像《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就是鳄鱼拔牙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换牙的故事,此时让学生写写《牙齿的故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6.自由创编策略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绘本。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教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我校曾开展过二年级学生绘本创编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本作品。例如,《快乐的小雨点》《我和爸爸》《我的暑假生活》等。

在我校绘本阅读研究的过程中,以语文学科为主力,其他学科为合力,将英语、数学、品德、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与绘本阅读紧密结合,从而进行课外阅读领域的拓展。英语学科开展了英文绘本的口语拓展研究;数学学科侧重于数学绘本的阅读;音乐学科侧重于绘本“听”读内容的选择,如《犟龟》中音乐的欣赏:美术学科侧重“图文相谐,文史交融”,与语文学科整合开发“图文绘画课”等。在各学科广泛开展富有学科特点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紧密把握学科特点,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校举行了一个“绘本游园会”活动。在教师的策划下,把《小蚂蚁搬西瓜》《云朵面包》《大脚丫跳芭蕾》《彩虹色的花》《三只小猪》等经典绘本搬到了游园会上,在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学生进行了角色体验。活动后,学生激动不已,久久地沉浸在绘本游戏之中,此时让他们写写游园经过自然是兴趣盎然。

四、多元评价,保障“读说写”一体绘本阅读教学的兴趣

为了鼓励学生的持续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质量,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我们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为他们创造展示阅读的机会。

1.积极的阅读评价

在绘本阅读评价中,我们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架,开辟绘本阅读角,定期推荐优秀的绘本,展出学生的读书作品。设计读书评比表,如“小书虫”“比一比”等。专门设计了“绘本阅读章”和“小书虫奖章”“小书虫喜报”等。设计“阅读存折”,建立“阅读银行”,每学期评选“阅读明星”。

2.多彩的展示活动

篇2

一、强化单元导读课的引领作用

单元导读课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明晰学习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单元主题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教学中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识字环节,可以让学生合作互助,将所学汉字分类等,灵活使用各种有利于识记的方法,教师则提取学生的易错字,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强化,并梳理小结本单元的识字方法。在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章节朗读,并在小组或全班展示。整体感知环节是单元导读课中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能够明确本单元主题,初步了解主体课文内容,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着手,找准感悟单元主题的切入口,为随后的学习做好规划、奠定基础。

二、凸显主题学习课的语言运用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单元主题教学以教科书的单元为单位,改变了传统单篇教学模式,以整合为基本理念,增加了单元内课文的横向联系,使语言材料更加丰富,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学习,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单元主题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建构阅读文本中某一类语言现象的阅读图式,以充分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言之妙,凸显语文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要抓住单元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1.提取单元核心语言表达

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作者突出的、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师对单元主题语言的阅读指导就非常关键。如二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学生要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独立思考、开动脑筋的表达方法。教师应引领学生提取分散在文本中,但却最能突出单元主题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这一类的表达,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用心思考的句子,运用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活动中。

2.把握单元文本根本特征

不同类型的文本有其不同的根本特征,带领学生解读、发现并领会这些根本特征,有利于提高主题学习效率。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比例较大,童话的故事线索单纯清楚,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可以阅读,也可以讲述,语言通俗易懂、具体形象,且经常会呈现类型化的特征。如一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单元主题 “夏天”组织了三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发展过程结构相同,对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都有细致生动的刻画,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在单元主题学习课中,建议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整合以往童话阅读的经验,进行故事类型的比较和归纳,并在朗读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分析和体验童话角色,理解作品的内容与表现艺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童话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3.创设单元语言运用平台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运用、会运用,重点在“会运用”而不仅仅是“知道”。因此在单元主题学习中,教师要纵观整个单元的语言运用点,创造性地利用和拓展教材的学习资源,筛选并强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语用点。

仿写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是提升其语用能力的好方法。课文中那些细腻优美的文字、妙趣横生的句子,那些特征明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片段,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这些都可以成为仿写练习的好素材。

课文在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描述的过程中,统筹了悬念、巧合、波折等写作手法,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应抓住这些语言生长点和能力渐进点,引导学生模仿段落的结构,模仿段落的表达方法,在分层建构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语言的迁移运用,从语言运用中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和思想。

4.强调单元文本朗读表达

作为语文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朗读已成为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因此,感受单元文本对话描写的特点,建构语言表达基调与感情变化的关系,是主题学习课的重点学习任务。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了解故事情节、体验人物感受、幻想和想象、表达和抒发感情等方面。把朗读对话作为感受单元主题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具体形象地刻画和表现人物的语言,体会文本运用的反复、对比、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朗读的延伸可以是复述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发生的线索和过程,同时允许学生对故事细节进行想象和补充,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是故事情境表演,即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演绎和体验,并允许学生根据文本作适度的个人发挥。单元主题学习课采取这样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进而培养其自觉朗读的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形成语言素养。

三、创设主题阅读课的快乐场景

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认识事物。他们对书中那些充满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更敏感,喜欢在画面中探寻细微的变化,乐于猜测和探索图画想要表达的意图、暗示、情绪、概念等,并常常融入图画所描述的故事情境,从中尝试理解未知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这一过程会唤醒他们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逐渐丰富他们的生命体验。在读图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辨识图画所描绘的事物,更是在揣摩将图画转换成意象的表征。可见,绘本主题阅读是低年级拓宽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绘本主题阅读是把一系列有着相似主题或者内在组织结构类似的绘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多元化阅读活印

为此,广州市荔湾区尝试了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出发,以单元主题的形式教学,同时,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到主题式绘本中来。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借助绘本阅读创设阅读的快乐场景,同时也解决了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课程资源问题。

四、搭建回顾拓展课的运用平台

回顾拓展课,可以使学生们交流心得,总Y规律,并适当拓展延伸知识面。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或“字词句运用”等栏目,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发现语文规律。所以,教师应好好领会课本编写的意图,把握好回顾拓展课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

篇3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有方法的。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阅读资源,满足阅读需求

要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行为,首先需要保障的是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在筛选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下三个原则:

1.分层递进性。小学生处于一个阅读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还是高年级的文本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搜集信息能力都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我们所选的材料必须迎合孩子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资源进行分层分类,让学生在资源的递增下,逐渐完成阅读,提升阅读。

2.精品典范性。学生当下的阅读资源非常广泛,方式也非常广泛,不仅有纸质阅读材料,还有很多的电子阅读材料。而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充分达成学生阅读效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推荐相应的精品典范的阅读材料,教师个人的阅读面和采集面也比较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和同行交流他们所推荐的阅读材料,还要借助教材,专家的推荐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筛选,最终选出最符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精品典范的阅读资源。

3.兴趣激发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材料的选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精选绘本阅读材料,让绘本的内容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比如把童话故事和图像相结合的绘本阅读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我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四、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6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在第一学段称为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没有写作的经历,对作文不惧怕,表现出较强的兴趣。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在一年级写话教学方面的简单认识。

1 注重积累

1.1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组词,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要进行造句,指导他们恰当使用生字、新词,并要做到把话说完整、说清楚,为以后的书面表达打下基础。

1.2 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比如《影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天小黑狗”,“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通过两句话的学习引出“形影不离”,“杯弓蛇影”词语。又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可以引出“鱼米之乡”,“风景如画”等词语。这样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积累了词语。

1.3 通过背诵教材中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些儿歌、韵文等,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丰富自身的语言,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4 抓住课后的泡泡问题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时,有一道练习题要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像—”。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许多很好的比喻句。

2 进行简单的写话训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按照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识原则,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先练一句主谓俱全的话到一句四素俱全的完整话,从说到写,说句写句相结合。

2.1 立足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写话训练。比如《四季》一课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因为学生对四个季节的特点都比较熟悉,所以都能把自己的理由写清楚。

2.2 续写。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合课文,让孩子续写文章结尾,不但能丰富孩子想象力,更能锻炼孩子今后写作能力。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孩子》课文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来延伸课文:让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让孩子充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及时释放孩子的说写欲望。选出好的作品在班里读一读,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 

2.3 看图写话。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图文并茂,特别是低年级,每幅插图都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符合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素材。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幅看图写话和多幅看图写话两种类型。对于单幅图的看图写话,要让学生找出图中所表达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使学生总体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细节进行仔细观察。而如在训练学生观察图画《不要摘花》时,由于孩子们有了原先的找春天活动,结合自己的感受连同图意,你会发现小女孩的手有点往回缩这一细节,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妈妈的话语,小女孩的举动,而这也正是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你瞧,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花、小草都来凑热闹。瞧,它们在公园里绽放着一张张欢畅的笑脸,多讨人喜欢。小红在路过公园也不禁被他们吸引住了,她不知不觉地把手伸向了小花。妈妈看见了,忙阻拦说:“不能摘!不能摘!花是开给大家看的!”小红听了,忙把手缩了回来。

这是多么纯真心灵的表白啊!

对于多幅图的看图说话,要再把每幅图看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想想图与图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多幅图的写话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故事。在观察图时,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上,比如:《小兔运南瓜》,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学生想出的办法有的虽然不太合理,但却都能各抒己见。

2.4 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用“故事”代替“作文”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亲和力,让他们知道,说身边的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写身边的事就像写故事一样,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很高深。因为写话要以大量的生字、词语作为基础,而一年级的孩子才处于识字的初级阶段,不具备完成写话的能力,但它却是奠定书面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基础期。

2.5 绘画作文。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涂涂画画,乐此不倦。常常看到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津津乐道,教师要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介绍自己图画的内容,并将这些写下来。

篇5

2.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

3.研究目标和内容

4.研究方法

5.研究计划

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能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音,发音的准确是关乎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就是一遍遍地重复书写,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只会默写单词,而不能读出单词的现象。Phonics直拼法通过讲授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发音,是提高小学生英语接受能力的较佳方式。

1.1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采用中文注音现象频现,拼读能力欠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通常是机械地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学习头绪,缺乏记忆热情。学生在进行拼读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中文注音的方式来记忆发音,不看汉语就想不起单词的发音,拼读能力迟迟得不到改善。

2)单词拼写写能力普遍薄弱

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与发音能力一样,忘得比记得快,在听写单词的过程中,很少有同学能够将单词全部拼写正确,这对于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不会读也不会拼写的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时常发生,学生的单词拼写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阻碍。

3)语音及词汇教授方法上存在问题

教师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担任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词汇,不观察学生的学习细节,只是盲目地进行授课,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一般。

1.2原因分析

1)机械记忆单词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低段小学生如果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语音、单词会很大大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相比机械记忆,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更相契合。学生能够发现英语发音规律,使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基于该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音标、音节、发音规律等方面而学习单词,规避传统错误学习方式,因而可提高其学习能力。

2)传统小学语音学习方式急需变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小学阶段二级标准关于语音的要求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关于词汇的要求是:“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想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要对传统的小学英语语音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Phonics直拼法就是讲授这个字母有哪几种拼读的规律,以及每种规律的发音,由此建立音、形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来学习词汇。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Phonics 直拼法,最早使用是从 18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阅读教学。我们所熟悉的直拼法教学专家 Blevins认为这种方法很直观的揭示了音形之间的内部关系,按照这种有规律拼读的方法,学生都能容易拼读出单词并能听音做到书写单词。

直拼法在国内开始流行的时间大概是在于20世纪90年代,高敏的研究显示,英语直拼法教学英语单词语音与拼写统读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能力。兰华芳的研究显示英语直拼法从儿童容易接受的拼读入手,通过一些绘本和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动机。

大量的研究都表明,Phonics直拼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字母以及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记忆单词,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3.1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借鉴国内外 phonics 直拼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将 phonics直拼法作为为语音辅助教学工具进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探索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应用策略与基本方法;解决语音教学长期存在的低趣、低效问题。

3.2主要研究内容

1)分析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价值及可取性。

2)以相关学习理论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论为指导, 构建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优化的教学设计框架。

3)在遵循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原则的基础上,对比研究绘本直拼法和直拼组合法,并提出教学应用策略。

4.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开展phonics 直拼法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促进的研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教学活动记录,并围绕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再继续研究并不断反思,最后解决问题。

4.1文献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找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阅读、整理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相应较完整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4.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针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低趣和低效等问题,将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进行优化融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记录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使用的不同评价方式,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更适于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5.研究详细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详细计划如下:

2018.03—2018.04

课题调研,相关文献资料收集,进行课题的前期准备。

2018.05—2018.06

完成分析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的价值及可取性的研究。

2018.07—2018.08

完成 phonics 直拼法与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融合优化的教学设计框架构建。

2018.9—2018.10

采用文献法,对绘本直拼法和直拼组合法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教学策略和应用方案。

2018.11—2019.02

篇6

一、目标为纲,纲举目张

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没有明确的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目标体系,很多教师对课程目标、学段目标不甚清晰,有的甚至一团模糊,导致阅读课教学设计随意性与盲目性过大。目标是教学之魂,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重构阅读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以目标为纲,准确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深入研读教材发现教材的原生价值即阅读价值之后,教师必须翻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学段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哪些发展要求,然后再次研读课文,对教材价值二度开发,即删选教材蕴含的语文教学价值:此文本适合落实本学段哪些语文课程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文本中哪些教学价值是有效的。语文教材蕴含的教学价值是多元、多维的,基于课程目标进行删选,才能捕捉到有效的教学价值,并转化成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

如教学《大禹治水》一课之前,在研读教材之后翻阅《语文课程标准》,查看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就会明确本课适合落实下列阅读目标。1.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思考落实如下识写目标: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指导左窄右宽结构的汉字的书写方法,书写规范、端正。经过对目标的这一番考量,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教什么,让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发展到什么“度”等,教师心若明镜。又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可以明确适合落实下列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也自然呈现:由语言形式走进内容,在心中树一株柳的形象,感受柳的精神与信念,体悟作者借柳抒情;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句段和写作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感受作家语言风格;指导边读边想象和比较阅读等阅读方法。

常言道“纲举目张”,目标是“纲”,目标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就有了依据。因此,教师研读文本后不要急着设计教学过程,不妨先仔细阅读课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删选教材教学价值,重构教学内容,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教材为源,广开“材”路

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程内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教什么”;语文教材内容是指语文教学“用什么去教”;语文教学内容则是指“语文教学实际上教了什么”。语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只能通过教材这一载体来落实,教师教的是课文,但学生要学的其实是教材所承载的课程内容。因此,明确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再次研读教材,寻找哪些可以教和学的,即从教材中寻找可以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资源。

如《大禹治水》一文,明确目标后再次审视教材,根据课标的学段目标寻找到如下教学资源:本文故事内容简明,人物形象鲜明,适合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九座、三次”等带有数字的词语极富特色,值得让学生认识与了解词语的形式与特点;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三句话分别从“下决心治水——察看水流地形——带领百姓引导洪水入海”三方面写禹治水的经过,可以训练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本文生字表中左窄右宽的生字比较多,适合引导学生把握“穿插避让”等书写规律;文中有几幅插图形象展示了洪水泛滥、禹和百姓开山挖河等情景,可以化解低年级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困难。用好文本这些教学价值,可以突显低年级学习重点,提升学生识写能力、解词能力和读懂句子的能力等。又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再度审视,发现教材具有如下语文教学价值:首先,以“巍巍然撑立”为抓手,感受柳的形象,感悟“撑立”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内涵——从直接描写高原柳的词句中感受柳高大伟岸的形象;联系高原环境了解柳生存之艰辛,体会其顽强;结合作者的联想了解柳扎根存活、成长壮大遭遇的种种磨难,感悟它不屈不惧的抗争精神;与灞河柳对比,体会高原柳不抱怨命运、不放弃生存希望的执着信念,进而体会作者传递的人生哲理与情志。其次,品味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及其表达效果:本文的短语极有特色,“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等短语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青海高原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生铁铁锭的色泽,巍巍然撑立,粗实而坚硬”等短语又绘就了高原柳坚强不屈的形象和精神,这些极富表现力的短语应该引起学生重视,感受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表达效果;本文用词精当,如“巍巍然撑立”中“撑”字非常传神,准确表现出高原柳的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与执着信念;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描摹高原柳,以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侧面衬托高原柳的坚韧,以故乡灞河柳对比衬托高原柳不抱怨命运、不懈抗争的毅力,这一写作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可以带领学生咀嚼。再次,指导学生获取一定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感受高原恶劣环境和柳树生存之艰辛;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词句的表现力,将“撑立”与“屹立”作换词比较,感受“撑立”写出高原柳枝叶繁茂、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将“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作删词比较,删掉短语的修饰部分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精准,这些修饰词语写出了高原柳遭遇的是毁灭性的打击与灾难,有力表现了柳“撑立”之神奇。开掘这些教学价值,并将之转化成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主旨,品味作家语言风格,获取言语智慧,“意”“言”“法”皆留存于学生心间。

三、学生为本,本固枝荣

教材蕴含的教学价值与资源是丰富的,但并非教材所有的价值都适合落实于课堂,课堂究竟适合教什么,最终还得根据学情作取舍。教师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阅读此文该学什么,得到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知已会的,哪些内容可能是他们学习的难点、盲点;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以学生为本,删选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

还以《大禹治水》为例,对学情教师可作如下分析:二年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要求不必过高,能读顺课文,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即可;在内容理解方面,第二自然段应该是一个难点,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限,对禹如何观察地形和水势,这一行为对治水的作用以及禹采用这种治水办法的智慧,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要想办法突破难点;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写能力,因此,写字教学既要重视,也要适当放手,重在引导学生揣摩字形特点及书写的基本规律。在对学段目标、教材特色和学情特点作一番考量之后,可以确立如下教学内容。一是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禹不怕艰险、一心为民、富有智慧的特点,意会禹之“大”的内涵。第二自然段“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大海”这两处,借助媒体、简笔画和教师浅显生动的讲述,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真切感知禹勘查细致、治水办法独特有效,突破难点。二是词语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拆字法,了解“治水”“代代相传”“千辛万苦”等词语的意思;在阅读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词语的特点和作用,积累“千难万险、千家万户、千秋万代”等成语;借助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辨析“察看”与“看”的区别,初步培养语感。三是生字教学。本课可以将揣摩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渗透汉字“结体”的基本知识作为生字教学内容,领悟书写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写能力。四是方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根据本文特点,将渗透拆字法解词、抓住关键词语读懂句子意思、借助文本插图阅读等方法作为本课的又一教学内容。如用拆字法了解“治水”即是“治理洪水”的意思;借助插图想象大禹和百姓一斧斧劈开大山、一铲铲挖通大河、一车车运送泥土的情境,从而感受大禹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将方法指导与能力训练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举一反三,为学生自能阅读奠基。

语文教师心中始终要有“人”——学生,找准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起点,以学定教,教学内容才更切合他们的发展需求,在语文课堂得到“语文”的收获。“本固”才能“枝荣”,夯实语文基础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为纲”,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语文课程意识,从学语文、用语文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教材为源”,需要教师有课程资源开发者的意识,独具慧眼,发现、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学生为本”,需要教师有鲜明的学生立场,以他们的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才能教到学生的心坎儿里,才能促进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等有充分的、长足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许红琴老师《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段与评析

师:随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想象世界,这株柳还有怎样的遭遇?作者哪些语言极富特色,深深触动了你?

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些句子对我的触动很大,特别是从三个“多少”和“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这些词语中读出这株柳经历过无数次的摧毁和灾难。作者用叠词和反复手法起强调的作用。

师:你很会阅读!叠词、反复手法写出高原柳遭受的摧毁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不是一年,而是年复一年。这样有力表现出灾难之多。对这句话,你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觉得“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这两个短语也很有特色,形象表现出高原柳遭遇灾难之大。

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独特语言的眼睛。我们不妨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品味。

(出示:多少高原风雪 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多少场雷轰电击 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一次又一次摧残 一次又一次摧毁)

比较读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虐杀生灵”“铺天盖地”表现出高原风雪、雷电之残酷,“摧毁”比“摧残”更具毁灭性。这些词写出高原柳遭遇的是置于死地的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它能长成一片绿荫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如果去掉这些词,就不能表现高原柳“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

师:通过比较、辨析,我们品出作者的用词多么精准!语言要锤炼,锤炼了才精准、传神。透过这些语言信息,你了解到这株柳成长的道路是怎样的?

生:这株柳成长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危险与灾难。

生:这株柳承受了无法想象的磨难。

生:它遭遇过令人不可思议的灾难。

师:这就是高原给予它的“独特锻铸”!面对重重艰难与险恶,面对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这株柳“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此刻,你从“巍巍然撑立”中又读到什么?

生:我读出了高原柳具有坚忍不拔、不惧不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