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5 15:37: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

篇1

当今医药行业的企业家更是非跨学科的人才而不能胜任。他们除具备医药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哲学家的思维、冒险家的精神,军事家的果断,社会活动家的整合能力、艺术家的操作手法和新闻记者的敏感等,总之是个复合型的人才。这里用强调的是当上厂长或经理的未必就是企业家;在我们医药行业的国企中有不少是授予的“官 衔”。企业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这类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已成为中国本上最稀缺的资源,直接制约着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快速速度。

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实际上是在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体制创新” 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创新,意味着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肯定会有成败得失,在“八卦” 这部无字“天书” 里已作了精辟的描述。乾卦中的上、中、下三阳爻,代表企业家创新活动,开始时很顺利,运行中很顺利,最后结果也很顺利,总之,一切都很顺利。这在大千世界中只占到1/8。坤卦中的三阴爻,代表企业家创新活动,开始时不顺利,运行中不顺利,最后结果也不顺利,总之,一切都很不顺利。这在大千世界中也只占到1/8。而绝大多数是不顺,不顺,顺,震卦;顺,顺,不顺,巽卦;不顺,顺,不顺,坎卦;或顺,不顺,顺,离卦;不顺,顺,顺,兑卦;顺,不顺,不顺,艮卦。这6/8才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率。我们的企业家对“八卦”中出现的概率若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创新活动中出现一时的失败而感气馁;因为失败中酝酿着成功,如震卦。也不会对一时的成功而感气扬;因为成功中隐藏着失败,如巽卦。企业家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对此有所认识(认识论)是大有裨益的,可把自己培养成一种具有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将帅风范,使您在商场内外更具有人格的魅力和凝聚力。

“善胜敌者,不争”——创新

医药界的企业家们要使其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须“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方法来整合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地运作企业内的人、财、物、产、供、销,从而达到企业的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和资本价值不断增值的目的。

我国的医药企业已走出计划经济调控的岁月,全面进入了商品经济的时代,那就要无条件地遵循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一个药品的价格,取决其价值;价值又取决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的企业家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那他就有该药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的决定权。实际上就掌握了该药品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就是价值规律“喜新厌旧” 的本质所决定的。

世界医药工业的龙头老大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正因为舍得在高科技药品方面的投入,研发出具有广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品“立普妥”, 2003年单品种销售收入就高达92亿美元。美国的安进公司在1980年时只有7个人,但他们广集人才,用转基因等生物工程方法研制成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存素” (EPO)等五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后,今天的安进公司在纳斯达克股市的知名度已与“微软”齐名。靠50万元起家的成都“地奥心血康”,正因为药品的科技含量高,又有自主知识产权,现今的“地奥”已发展成为集天然药物、基因药物等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昆明珍友缘医药科技公司的抗癌新药三阳血傣,因研究方法、疗效评价标准和欧美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接轨,并敢叫板国际医学难题——和化疗药物一起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已进入了埃及国家肿瘤医院,并成为中埃两国政府2004年唯一的医药合作项目。该公司“以疗效启动国外市场” 的运作方式被业内专家们誉为中药国际化的三大模式之一。分析上述药企的成功之道,不外乎用“善胜敌者,不争”—— 研制人家没有的创新药物,创造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使竞争对手“莫能与之争”。

历史总是以正反方向给人启迪。曾稳坐中国医药企业的头几把交椅的深圳三九药业集团因想在多元化领域争得一席之地,盲目投资而导致资金链崩断,银行要债,老板下台,今日“三九药业”已今非昔比。当时号称年销售额高达70亿人民币,被传为中国保健品销售神话的“三株口服液”,竟被一个小小的官司而打垮。珠海巨人集团“脑黄金”产品,不仅缺乏科技含量,更缺乏管理和市场创新,只知道用普天盖地的广告来争市场,最终结局是:成也广告败也广告。还有名扬一时的“延生护宝液” 、“中华鳖精”等等药品和保健品,个个都想争市场,但都争得命不长。究其原因,我们医药行业的不少老总们,虽时时高举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但从本质上却忘了医药行业高科技的特殊性,创新药品是多学科综合的复杂性,和人命关天的重要性。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是药品内在的科技含量,也就是药品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疗效上的创新。当年号称能治癌的“三株”产品,要是能经过国家权威的医药科研单位进行毒理学、药效学和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其统计学结果若真能治癌,也不至于惹上这起倒霉的官司。

创新,“是为不争之德”

商场如战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企业间“五斗米”式的竞争,同样会造成人、财、物等社会财富极大的浪费。1998年全国有大输液药厂390家,生产能力小于20亿瓶。到2003年底,通过GMP的大输液药厂虽减少到340家,但生产能力却扩大到36亿瓶。各厂家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价,大输液最便宜的价格已低到1元钱左右,贵的也不过3元,生产利润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医药企业的老总们正在日理万机地指挥着普药、仿制药在微利和无利状态下的竞争。

篇2

舞蹈形体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美学原理为指导,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素质训练,换句话说,舞蹈训练就是美的训练,即外形美与内在美的训练,它是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与增强审美意识,将人们无意识的肢体活动变成有意识的强身健美运动,从而获得更为健美的体格,优雅端庄的体态,匀称和谐的形体。形体训练是载体是基础,美的意识是灵魂,二者不可偏废,美的意识只能在形体运动中去培养。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医学专业学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就业状况,在就业问题上,将面临着巨大的挑

>>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性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石油行业划转高校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医学生职业指导 论职业指导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探析 浅议如何发挥职业指导在中职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试论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试论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研究 加强职业指导,推动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研究 试论综合性大学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大学生职业指导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试论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1.

[2]戴安・萨克尼克,威廉・班达特,等.职业指导[M].第7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12.

篇4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篇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131-02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12~13世纪中世纪大学的发轫,大学的使命主要是为培养神学、法学、医学等古典专业方面的人才;到了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学校相继成立,注重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进入20世纪后,世界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教育时代转变。

中国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中期的,从开始的精英教育到现今的大众教育,中国的高等学府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进步。如现今多所高校建立的高科技园区、服务中心等社会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当今的高校不再是“象牙塔”里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而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高校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高校教师的职业定位

高等学校要发挥其职能,教师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在高等学校工作的人统称为“高校教师”,但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或者更为严格地说只有教学人员才可称为高校教师。高校教师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相比有很大差异,这是由高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对学术知识的发展、综合、应用以及传播等来完成的,高校教师就可被界定为“高等学校中对学术工作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2.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学术性和专业性。高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主要围绕系统化和专门化的知识来展开,教师在入职之前已受过严格训练,入职之后在教学和科研上的锻炼更是强化了自身的专业性。在社会服务中,教师依托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参与到广泛的社会事务中,其学术水平得到更大提升。而在学科专业度高的现代社会,部分高校教师被认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

高校教师所扮演的学术角色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和管理者。而社会角色则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职责。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最主要职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学习,组织调节教学活动,甚至会自我反思、勇于创新。在与学生的接触和服务社会时,教师需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也需不断提高。

二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性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各种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之总和,它在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与使命。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职业道德的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表现在内容构成的复杂性,高校教师需要扮演好多种角色,一方面要坚守教学科研的纯粹性,同时又要协调好与社会服务时间上的分配;其二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典范性,学生在专业上成才的同时需要在精神上“成人”,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专业和精神上的榜样;其三表现在对社会影响的深远性,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直接作用于学生,由学生间接作用于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从某一程度上说,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广大的社会群体。

三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及意义

1.师生关系的道德性及其要求

在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最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维持学校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而且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相互信赖的课堂气氛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在得到知识营养的同时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学习会更加努力上进。师生关系良好,教学质量在无形中提高,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今的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教学思想陈旧,课堂缺乏生活意义;教师在课堂上流露消极心态,使用不正确的课堂语言;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方法简单等。

为了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需遵循师德规范。规范处理师生关系的指导,也是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的保障。高校教师需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高校教师还需要理解和信任学生,善于向学生学习,千方百计地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教学需严格,合理把握尊重与溺爱的界限。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现今高校师生关心和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消极情况都决定了加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意义

第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责任,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教师具有广博知识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师的任务是把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多种学科知识和最新的科学知识。其次,需要认真地实施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重视课外和校外活动。需要精心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勇于突破。课堂教学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的,激励学生成长。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三个阶段。

第二,结合自身实际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意义。修养从本质上讲属于人的精神境界方面,而谈到精神境界则需要了解人性,认识人性可以通过内省的方式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标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1)加强学习;(2)加强科学研究;(3)注重师生交往。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就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其次,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高校教师在科研中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利于其与同行共同推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高校教师道德人格的发展。第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高校教师通过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其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社会。

笔者理想中的高校教师应具备以下特质:(1)专业技术过硬;(2)学识渊博,为人品正行端,受学生尊敬;(3)教师备课充分,能旁征博引,学生能切实学到受益终身的东西(比如知识、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生活的态度等);(4)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教学相长,终身学习;(5)端庄大方,外表整洁干净,有涵养;(6)在象牙塔里能上好课,在社会中也能很好的生活;(7)干好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个人所得能让自己活得有尊严。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努力的方向包括:(1)专业基础有待夯实,学术涵养需要不断加深。(2)课堂控制管理能力有待加强,教学技能需不断磨炼。(3)需要加强语言表达上的训练,让所学知识能更好地展现给学生。希望在多种场合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

高校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能促使自身向优秀教师的标准靠拢。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需要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创造性教学。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1.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中的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由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行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1]。其三者都是职业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意识教育被认为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其是后两者能够得到加强的前提。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包含了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以及职业道德信念四个层次的内容,意在培养入职人员的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和友善意识[1]。而目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忽略了对意识教育的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时,也忽略了意识教育,而重在强调规范与行为的教育。这种现状就破坏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构造,并且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2.没有构建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各大高校。并且每所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设置为必修课程。学校能够为即将入职的学生们提供比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学校并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唯一场所。例如家庭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场所之一。家庭的教育为职业道德的加强提供了前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并且能够为职业道德教育做有利的铺垫。此外,社会及企业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庭主要是提供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而社会与企业为其提供实践的场地,并且还能够检验入职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合格。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途径。要么仅突出学校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条件的作用。要么与之相反。

3.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每行每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必须学习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念。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能够加强后者的作用,后者反过来又能够让前者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去。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只是拿来空喊口号,而是应该将其内容及精髓体现在个人行动中来。但是,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完全体现与运用。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我国需要建立怎么样的一个国家、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方面的问题[2-3]。而职业道德教育与上述三个问题都相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入职人员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

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职业道德标准是入职前必须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否被企业重用,关键在于其职业道德是否合格。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而缺乏职业道德将得不到展现其才能的机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前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成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提供有效途径

篇7

2011年10月11日财政部的对A股市场的检查结果中,点名14家上市公司存在虚报业绩、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随后在国际市场上,由于长期纵容造假的存在,使得中国公司在华尔街信用扫地,出现了中国概念股惨遭猎杀的风暴。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职业愈加重要和受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无论是科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实务经验的总结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不断增多却在扰乱着会计行业,人们在追究会计信息失真各种原因时,一致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滑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会计法律法规的局限性。

为了约束和监督会计行为,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根本上使会计职业道德的滑坡得到改观。究其原因,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法律法规虽然越来越健全,但是永远不可能把涉及会计核算的各方面都规定得详尽无漏,因此单靠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不能杜绝技术越来越高的会计违法行为。

二、会计教学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学中的关键部分。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是先天存在的,职业道德品质也不会自发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是由学生在校时期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个人在长期职业生活实践中的自觉修养逐渐培养起来的。我国每年有数十万的学生进人会计队伍的行列,而在专业院校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学校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会计专业知识课程的设计丰富而详细,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开设的课程却不够扎实,常常是只注重专业知识教授,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方法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少数的相关教学中又缺乏方式方法,感觉无从下手。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素质低下,有时公然在课堂上传授自己的作假经验,给学生造成最直接的恶劣影响。

三、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一)改革教学目标,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地位。

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指挥方向,在教学大纲上教学目标上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并且,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还应该贯穿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始终。

(二)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除去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外,也可以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从业者等人员以讲座、讨论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效果最好。学校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比如加强教师的实践训练,把他们送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代职工作,使其能够身临其境,真实面对压力和诱惑。

(四)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风险观念。

学校应该抓紧建立在校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记录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信用情况。学校可以把建立信用档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档案的建立应全面、真实、连续地反应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用来对学生约束和激励,也可以作为学生以后就业及招聘单位考察和安排工作的依据,从而减少和避免今后会计工作违规行为,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风险观念。

可以肯定的说,在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问题上,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他的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在长期的忽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在不可量化和难以考核的困难下,如何加强在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汤谷良,安娜・里奇.借鉴美国经验立中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1996.

[2]于增彪,略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1996.

篇8

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因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项工作,我们过多关注的是领导重视、收集岗位信息、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就业队伍指导建设,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保完成的只是数字,而不是大学生就业的未来和社会的良好发展。由于忽视前期人才培养这一的基础问题,如学生入学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学校的培养教育质量、学生学业能力提高情况,过多注重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异常被动,效果不佳。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对就业工业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反省。

一、学校行政管理弊端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建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毕业生分配、后勤服务等,长期以来,都是按照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高等学校忽视了市场、社会的调节和制约作用,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生产灵活、高效的应对、调整机制,导致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的非市场化之间出现矛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难就业,一方面社会人才紧缺,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

人才培养上,许多高等院校在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研究型”、“学术性”、“高层次”,忽视“教学型”、“实用性”、“全民性”,“地方性”等等,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和科研管理上多以一元化的学术性衡量多元化的非学术性,忽视文化创造和传承的多元性差别,失去了创造特色的机会和条件。在学校的类型上,过多强调“综合性”,搞“大而全”,追求在办学规模、科研成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甚至院士、博士学位教师数量等为主要指标,造成特色化、专门化、灵活性的缺失,使得大学缺乏社会竞争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受社会欢迎。

二、学生家庭情况影响大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通过两个资本实现,分别是个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前者主要是自身的秉赋加上后天教育得到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家庭获得。中国青年报(北京)批露,国内教育就业调查公司麦可思的调查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阶层的大学毕业生在高考录取分数、就读学校、就业率、求职难度、自主创业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为例,在就业渠道上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大学招聘会。而农民、农民工、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都是通过“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来找到工作。这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为毕业生找工作所能调用的社会资源方面的差异性。在对于高校生源结构的调研中,他们发现,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就读211高校的比例达27%,高于其生源比例20%;农民和农民工的子女就读于211大学的比例是41%,低于其生源比例47%;在高职高专的比例为50%,明显高于生源比例。在就业弱势家庭阶层,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就业率较高的家庭的子女;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不同家庭背景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最终的就业状况。经济资源越好,子女所受的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对比例的教育性投资就比较大,进而影响了进入大学的门槛――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大学毕业之际,家庭能否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也是影响许多毕业生选择是否继续求学以获得更高学历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源上,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给予子女学习和就业上更明智的指导就越高,子女的才能与潜力也能更好地挖掘,子女更容易获得成功。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上,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则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那么他们就能动用和利用这些社会关系网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从而影响到子女和学业和就业。反之,享受不到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就会产生竞争差距,或丧失机会。

三、大学生个人情况影响就业

大学生就业,其实质是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和接纳问题。带给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其个人情况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核心因素。

(一)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混混噩噩,虚度光阴混,缺乏学习动力、生活乐趣,学习动机弱、学习速度慢、学习效率低、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差;或只是擅长死记硬背,成绩高分,能力低分,专业之内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专业之外则知之甚少,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会灵活变通。

(二)素质不全面

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人际交往,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缺乏韧劲和毅力,纪律观念淡、团队意识弱,不懂得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淡薄,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缺陷没有客观的认识和对策,不会团队合作。总爱怨天尤人,不会自省自强。

(三)定位不准确

自我认识差,自负与自卑共存。一方面瞧不起人,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觉得自己既没有良好的关系网络又没有金钱可调配,能力和特色不足,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在就业心理上存在“亲城远乡”、“惰于安逸”、“急躁冒进”等心理状态,产生认识偏差,催生了躲避就业的“考研族”、蜗居在家的“啃老族”、无所事事的“闲逛族”、停滞不前的“观望族”,丧失就业机会。

上述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就能解决好的,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前移,才能实现就业工作的科学化、实效化,才能促进人才的价值实现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四、就业指导工作前移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先把学校建设好,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要改变国家及其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者、管理者、监督者于一体的现状,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使高等学校具有自我定位、自主运动、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公平、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高等学校自身要从内外权力体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现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回归自身的价值标准。既要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更要发挥不同智能类型人才的多样化培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要认真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高教教育的影响和决定作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培养规格等必须主动接受市场的选择。调查、分析和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建立与市场互动模式。建立多样化、立体式高等教育结构,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错位发展,避免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竞争。

(二)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打好高校办学基础

生源作为一个高校的办学基础,生源情况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除全面、真实、准确向社会公众以及广大考生介绍学校诸如自然环境、办学性质、规模层次、教学设施、师资实力、收费标准、专业前景、贫特困救助体系等倍受关注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从而根据个人志趣爱好、学业所长及个性特点,家庭承受能力,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定位,做出求学的判断和选择,让学校能招到想要的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的学校和乐学的专业。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的人才需求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上科学调整,在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三)正确引导学生家庭背景的有利因素,帮助学生良好成长成才

引导家长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为子女的学业和择业创造健康良好的条件。促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子女,帮助子女在学业上成长和寻获社会经验,重视尊重子女的意愿,培养子女担负起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

作为学生本人,应该坦然面对家庭背景对就业有深刻影响这一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方式来适应。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凡事均有利弊关系,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必须充分把握机遇,脚踏实地奋斗。对于家庭背景较弱的大学生, 不能怨天尤人或消极等待,要相信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始终是人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去开拓和发展自己的人脉,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开拓和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为人生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四)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学习,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要认真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丰富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实践,多锻炼自己的行世处事能力,提升自我。

在毕业求职阶段,要认清就业形势及社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就业主体、能力本位和职业发展的成才观。适度调整就业期望,根据市场实际状况转换择业思路,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认真调研,大胆创业。大学生们应当客观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敢竞争,敢于碰壁,敢于面对挑战,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择业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抛开思想包袱,大胆进入社会,参与竞争,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陈炳权,李昊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视野,2010(9).

[2]田爱民.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张社字.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教育评论,2007(4).

[4]胡江陵.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

[5]闫光才.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1995(2).

篇9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篇10

(一)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对症治疗某种疾病的专属性、既可治病又有危害健康及生命的两重性、药品质量的重要性等特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承载着从业人员的药德。“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以致消费者热衷于品牌藥、老字号、放心药,除与药品质量有关外,也与其所体现的药德有关。可见,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从业者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药德教育的必要性。 

(二)药德的作用 

药德在药学职业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药德是指导药学工作人员调整与患者、与社会、与其他药学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虽无药学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约束作用,但可通过社会舆论发挥监督约束作用,通过教育发挥引导作用,故此,药德教育必须执行。 

(三)医药行业的要求 

药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药品与药学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用药安全、医药企业的繁荣发达、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药德提升需要教育。 

(四)职教学校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就是岗位教育,为用人单位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职教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发展趋势都与学生就业情况有关,学生就业前景又与用人单位用人标准有关。现今医药行业用人单位除注重专业技能外,也重视员工的药德,故此,职教学校为谋求发展必须进行药德教育。 

二、药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教师,笔者为达寓药德教育于学科教育中而不断寻求突破与改进,现以曾任教的几门专业课程为例,谈谈学科德育渗透性教学,实施“两手抓”教育,既抓知识与技能教育,又抓药德教育。 

(一)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 

此课程具有政策性、法律性、实务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知识领域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秉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走访调查、社会实践调研、游戏等多种方法教学。学生身临高仿真的实践性工作环境中,真切体验,能不断地自主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以“工作者”身份严格要求自我,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意识,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药学职业道德。例如,化身为“记者”的学生在走访调查人们对假劣药害事件看法的实践活动中,会先行主动查阅事件的相关资料,围统事件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学生带着事件发生原因、危害、涉事部门、人们关注点、社会反响及舆论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活动,在走访调查中掌握知识、开阔眼界、内化情感,提升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药德素养。 

(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 

此课程是一门以制备符合质量标准药品为教学目标的综合实训课程,教授时务必将“质量第一”的观念牢固树立于学生头脑中。笔者常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如实训课时开展“自产自用”活动,学生先分组领取任务书,然后设计处方及制备方案,接着制作产品,最后需亲自尝试使用自产产品。学生在“自产自用”活动中,学习认真,操作严谨规范,严抓质量关,时刻关注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不良反应等质量问题,力求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此教法学生在“做”中被教授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做”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做”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药德教育。 

(三)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课程 

此课程可采用以药品营销典型案例为载体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在模拟药房的“问病荐药”活动中,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药师与患者的角色互换扮演。学生在“演”中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演”中多角度深刻体会药师的用药指导对患者用药选择的巨大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德。 

(四)药物分析课程 

杂质检查是此课程中质量检查的必学内容,讲解时利用药害事件为例,以问题启发法教学,教师可设计带侦探特色的指引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学药学职业道德。 

总之,在培养德才兼备药学专业人才的“两手抓”教育中,将药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可以达到知识、技能、道德三者结合的整体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