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6 16:22: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食品安全检测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

篇1

近年来,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守好食品安全红线”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用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分析关键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国内外研究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定义,包括两个关键点:首先是入口食品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次不能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致病影响。这就要求食品在生产、储运、消费等各个环节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要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在媒体报头,并呈现出涉及范围愈广、危害程度愈深、原因多样等问题,不但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也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小隐患。

我国2009年重新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但很多内容和标准仍然不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污染严重,滥用化肥、添加剂等问题突出;我国食品仓储、销售等环节经营不规范,缺少专用的冷鲜设施,制销假冒伪劣食品;食品精深加工和流转环节不断增多,食品安全鉴定和安全监管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究其根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缺失,相关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2 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主要应用技术分析作为手段,广泛应用的技术有基因食品检测法、色谱-质谱法等。

2.1 基因食品检测法

将转基因生物作为直接食用的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具有高产、抗害等特点,在食品生产领域已有很多应用,譬如我国食用油中很大比例使用转基因生物原料加工而成。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国内外的实验室不断研究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和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前者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后者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法、蛋白质芯片和蛋白质组分析。

2.2 色谱-质谱法

色谱-质谱法主要包括气象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三种分析方法。色谱技术应用最早,在对化合物分离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气象色谱对分析物有一定的特性要求,限制了其检测应用范围,液相色谱对分析物的适用性相对较广。质谱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微量成分的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联合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同时兼具检测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快速分析。色谱-质谱法已经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酶联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将抗体与相对应抗原发生反应这一特性,检测食物中抗体含量的技术,主要包括:免疫酶法、荧光法、放射标定法等。其中免疫酶法是将酶作为标记物和催化剂,有效避免了放射性元素的使用,既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致病菌检测等方面。基于免疫分析法的试纸和试剂检测灵密度高、便捷易推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大批量检测,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快速检测技术。

2.4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可以在不接触检测物的情况下,通过向检测物发射光谱,使用光谱仪分析检测物对特定光谱的物理反应特性,来鉴定有害物是否存在。这种方法具有不接触检测物、检测速度快、便于信息化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在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线上检测。该方法选用不同的光谱来检测食品中相应的有害物,在食品表面的农药、微生物残留检测上十分有用。其局限性是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不能进行定量检测。

2.5 生物传感器法和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器法通过生物传感器对生物活性单元敏感的特性,将传感器接触生物质浓度作为检测对象,需要一整套的传感、电传、信号转化设备。生物传感器法与免疫分析法结合,通过检测抗体和抗原反应后的生成物,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适用范围,发展前景比较好。近年来,生物芯片法发展也比较迅速,它通过将生物芯片与食品中的目标分子进行结合,用精密仪器检测生成物,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三类。

综上所述,不同的食品检测和分析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基因食品检测法主要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室分析;色谱-质谱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应用于食品的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光谱分析法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检测;生物传感器法和生物芯片是新兴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前几种技术的补充。

3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经验借鉴和建议

3.1 国外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一些经验可以被我国借鉴。发达国家为推进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制定了完善的法律,配套细致的法规,建立了严格的检验标准。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与分析技术体系,以实验室灵敏检测技术为骨干,以快速检测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行试验成熟的新技术新技术,应用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技术,有效遏制制劣、制假活动的发生。

3.2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建议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新形势,着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法》的完善,并配套制定细则和检验标准,使技术发展有法可依;(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落实;(3)提高食品检测和分析能力,推进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构建现场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灵敏检测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4 结语

“人民群众无小事,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国应以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体系为抓手,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迫切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安定发展。

篇2

欧陆分析——国际领先的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我们将满足您所有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我们的服务为您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关于欧陆分析

创建于1987年法国南特的欧陆集团,在食品、药品、环境等检测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是欧洲检测领域的顶级测试机构。欧陆集团广泛分布于全球33个国家,170多个地区,拥有超过12500名员工,其年营业额可达10亿美金。早在2005年,欧陆集团就在中国苏州开始投资建立食品和药品测试实验室——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短短几年之间,欧陆分析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已获得CNAS认可,CMA认证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资质。此外,欧陆分析苏州还成功获得了德国认可机构DAkkS(原名DACH)对实验室的认可,认可范围涉及残留物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及三聚氰胺检测等等。欧陆集团在中国业务的迅猛发展,国际资质日趋完备,客户认可度不断提高,迅速奠定了欧陆集团在中国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中的国际检测地位。

欧陆分析实验室的重点业务

欧陆分析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以资深技术团队及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管理专家为后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食品检测项目,并结合客户的各种需求,量身定制食品安全的检测包裹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食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动物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转基因检测、微生物检测、添加剂检测、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检测、营养标签测定、二恶英及类二恶英多氯联苯检测、苯并芘检测、谷物及谷物产品的真菌毒素检测、红酒果汁真实性检测等检测项目。通过不断的研究、开发以及授权和收购,欧陆分析集团已经在生物检测技术和分析科学领域确立了最新的发展方向,将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检测服务。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品相关的检测项目,欧陆分析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取样、验货和工厂审核服务。现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审核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各类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是仍然很少人知道,审核还是一项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的有力工具。通过审核,企业可以获取从产品质量到商业安全等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欧陆分析借助其强大的网络站点和经验丰富的食品领域专家团队,确保提供规范的取样、验货服务,保证最终交付的产品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降低风险提升产品品牌。

欧陆分析遵循“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遵循国家准则及各国国家法律法规,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工作,对所有委托方均持科学、公正、严谨、保密的态度。

篇3

中图分类号:F768.2

现代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有关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恶性食品污染的案件越来越多,有许多的消费者因此食物中毒甚至死亡。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渐成为了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等检测的主要应用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简介

1.1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工作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又称为酶标法。ELISA是一种检测性技术,能把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酶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技术对抗原和抗体都有检测作用。ELISA技术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用固相状态的载体先吸附上抗原或者抗体,然后在载体中加入待测的相对应抗原或抗体,再与相配的酶予以标记,使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生成抗体(抗原)-待测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抗原)的复合物,最后再将复合物与酶的底物发生反应生成带有颜色的产物。待测抗原(抗体)的定量与带有颜色的产物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借住吸光度值计算抗原(抗体)的量,ELISA法对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都有较为准确的效果[1]。在以上的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只需要进行一次,而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则可以进行一次或数次。

1.2 ELISA法的应用分类

ELISA方法的测定有多种应用途径,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原和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间接法测抗体的基本原理是将有特异性的抗原先固定在载体的表面上,然后加入含有相应抗原的待测样品,再加入含有酶标记的抗抗体,这种抗抗体又称为二抗,在二抗与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加入底物酶,复合物上的酶会因催化底物而显现出颜色,在每步的操作后都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冲洗,所以如果样品中没有相应的抗体,酶标记抗体就会因为没有附着在相应载体上而被冲洗掉,底物不显现出颜色从而呈阴性反应,反之,就呈阳性反应;竞争法测抗原与间接法测抗体有类似的地方,同样是先将有特异性的抗体和固相载体相融合,再加入待测抗原和酶标记抗原,当载体中的抗原含量较高时,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就多,这样使得酶标记上的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就少,这样加入底物后就不显示颜色或显示出的颜色很浅,如果显现的颜色较为深者就呈阴性;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原理是将抗体先附着在载体上,加入含有相应抗原的待测样品时,抗原就会自然地与抗体结合成特异性很高的复合物,再加入待测底物时,酶就会因催化底物而显示颜色,对待测抗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则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显示颜色的有无和深浅来知晓。间接法测抗体和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比较适用于临床诊断,而竞争法测抗原主要是测定小分子抗原,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用较多[2]。

2. 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 ELISA法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

食品中对传统农药残留的检测大多数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精确严密,但是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还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较长的实验周期。1980年,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作为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食品中应用的所有的农药种类都可以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已经开始了对农产品、肉类等食品类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来检测有毒物质残留的监测研究,初步掌握了肉类、果蔬类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对农药残留进行酶联免疫吸附的监测研究,如山东京蓬药用公司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基础上研发了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试纸,这种试纸因准确率很高而得到大批量生产和应用。

2.2 ELISA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

真菌在食品中会产生真菌毒素,而在这些真菌毒素中有一部分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这类真菌毒素毒性很强,有很高的的致癌能力,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它的杀伤力最大,对人体机能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性,在含量非常低的时候也有很大的毒性,如果这种真菌毒素侵入到人或畜的体内,就会导致各种病毒性疾病。自从抗黄曲霉素 B1 研发出来以后,所有主要的真菌毒素(如伏马毒素、赭曲毒素、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等)的 ELISA 检测方法已经陆续建立起来,例如江涛研究出黄曲霉毒素 B+G 标准品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13ng/ml, 对样品的最低检出量为1.50μg/kg。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26~20.00ng/ml[3]。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使得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能够迅速地检测并在短时间内反应出食品中的生物毒素含量,尽早的发现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作出防范。

2.3 ELISA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ELISA法还常被用于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有害残留成分和禁用的兽用残留成分。这些肉制品中的药物使用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危害到身心健康。ELISA法使用方便,操作步骤简单,反应速度灵敏,已经在商业上作为鉴别肉食质量的最佳方法,在对生鲜肉的检测中,主要是检测血清蛋白的有毒性,而对熟食的肉制品就需要对热稳定的肌肉抗原进行检测。运用ELISA技术还可以检测出猪牛羊等家畜肝脏中的瘦肉精成分含量,瘦肉精是一种肾上腺激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使家畜的肉质变得较为精细,而人们长时间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就有可能产生头疼、四肢麻木、心悸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ELISA法也可以快速检测动物脂肪中孕激素的残留量,等等。

2.4 ELISA法检测转基因食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关于安全问题的争议。有一些人提倡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与食用,有些人却反对转基因食品流入市场,所以商家在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都会明确标出是否为转基因食品,告知消费者的食品类别。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精确检测显得尤其重要。ELISA技术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用PCR技术直接检测转录的基因序列,其二是间接检测转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质。已有研究表明,可以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的转基因成分。

3.ELISA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ELISA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水平也要相应地得到提升。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ELISA检测技术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使ELISA法更新换代,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检测范围扩大到ng和pg的水平上;适用范围不仅是上述这些,还能够测定更多类别食品的安全检测;更加地商品化,从而使检测费用降低,提高大众的使用率;ELISA法在更新换代技术之后能够一次处理大量样品,节约时间和成本,并能用定性试验进行筛选择优选用。

4.结语

食品安全检测是保证我们生活质量的前提基础,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数是微生物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酸探针技术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相比于其他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测快速方便,在发展过程中与多项标记快速测定等检测方法结合应用会大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坚信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将会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

篇4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93

1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食品是人生活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事件、农药中毒、鼠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地沟油不断刺激着人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我国密集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国抽)实施方案》《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立法的形式将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等,总体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算比较完备,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处罚标准不统一。对于同样的惩罚内容,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是一致的,而实际中对于同一内容的处罚标准却存在不统一现象,这就给执法部门带来麻烦,比如遇到罚没的时候,究竟以哪个法为准,就不清楚了,而且有的时候相关企业的当事人可以用此法对抗彼法,这就给法院的裁判带来困难。

其次,对监督执法人员处罚过轻。从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可以看出,存在政府地方保护主义因素和有关行政部门失职渎职、部门牟利等问题,比如有些行政执法机关是为罚而罚,监督管理的目的存在问题,不是促使食品安全企业关注、提高产品质量而是谋利。另外,食品安全法对行政执法人员渎职行为处分较轻,可能导致执法人员不作为现象,比如通过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最终仅看到对造假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如何处理的刑事处罚,却鲜见到对失职渎职的行政执法人员给予处罚的事例。

2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食品监管主体不统一

在我国对于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的监督管理,其主体主要有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部门之间采取分领域、分专业、分段式监管模式。随着市场总量的扩大、市场主体的增多、市场行为的日益复杂,使得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的监管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多头监管、各主体职责不清,进而导致面对某些问题的推诿扯皮现象,不仅浪费了监管资源,还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比如沈阳出现的毒豆芽问题,工商说豆芽属于农产品,应该归农委管;农委说豆芽是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应该归质监部门管。另外,比如地沟油问题,也涉及多个部门。

22注重监管的形式,忽视监管的效果

首先,过去的食品监管经常采用“拉网式”检查方式,每个主管机构每年都层层组织一些“专项整治”活动,在这种监管中非常重视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就是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现场检查覆盖率,到了基层这种专项整治活动往往变成要求百分比覆盖,在“全覆盖”的重压之下,基层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往往疲于应对,只得挨家挨户去“蜻蜓点水”,对所有企业走“过堂”,其监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是事后救火式的大排查。对食品的监管目前更多的是事后查处、被动救火式监管,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表现:在媒体曝光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后,进行的从上到下、各部门均参与其中的层层大排查,所以这种大排查在许多时候只是一种姿态,其实际意义是值得商榷的。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大排查中很多小饭店关门的现象,等过了排查阶段饭店再开门,因此,这就失去了监督检查的意义。此外,食品安全事件的性质是复杂的,其中一些问题并不会给食用(使用)者带来实际危害,而兴师动众的排查活动带来的社会恐慌及其他负面影响,对食品药品监管乃至市场的发展是无益的。

23监管机构缺乏先进的监测方式和监测手段

目前食品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食品检测除了常规的分析方法外,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政府部门抽查部分食品,委托给检测机构检测,然后检测结果,消费者查询检测结果,是一个按照顺序条块分割进行的过程,导致检测结果时效性差,数据是分散在包括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企业、公众等各个环节中的,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系统,不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3对策

31统一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惩罚标准

要对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惩罚性条款进行重新梳理,使之统一化。在举证方面要强化并落实举证责任倒置,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有积极性参与到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中,从而形成监管部门-社会-消费者共同监管的局面。

32统一监管主体

如成立市场监管局,由原来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部门、食药分段监管变成由市场监管局统一监管,厘清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减少监管盲区,避免交叉管理时出现互相推诿,各部门之间来回“踢皮球”的现象。另外,需要明确各部门及监管人员的责任,增加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

33强化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

首先,加强事前监管。要规范准入标准,应针对不同的食品生产范围,制定不同的准入标准,把好入门关。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应注意把握适当原则,标注不是越高越好,是要符合实际,要紧密结合不同产品的风险程度设定,在关键的毒性指标上必须要严格,另外在执行的时候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不是制定高标准,在执行中实行弹性执行。

其次,加大事中监管。要不定期进行检查,而且是抽查,在抽查中要真正体现“随机”原则,即检查哪家企业,必须在检查活动成行前的最后时刻才确定,以便能够看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状态;一旦抽中哪家企业,就不要因为任何主客观原因而变更,这样就能够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在z查结束时要留下书面意见,指出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检查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切实关注、提高生产质量,所以要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

最后,事后监管要依法严惩违法者。要让所有的企业都清楚,如果被发现存在制假售假及其他违反相关规范的行为,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违法成本要大于改进成本,从而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形成威慑力。

34设计和搭建食品安全在线检测智能管理云平台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建立高效的在线快速智能云平台,以检测资源的物联网整合社会检测资源为补充,将原先分散在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企业、公众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汇聚起来,消除条块分割,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收集、信息、安全预警的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该平台主要利用在线胶体金检测仪自动读取食品快速检测试剂盒对食品实行在线筛查,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云平台系统。该系统集成应用食品检测试剂、数据采集读取仪器、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云平台,完成项目的系统集成,从而实现食品快速实时检测、结果监控及实时预警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食品安全在线快速智能检测云平台的建立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的生产企业以及公众黏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的监管。

35加强食品安全监测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2011年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12号),指出“着力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信息化建设可以成为加强食品监督执法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可以提升食品监督执法工作水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结合食品监督执法工作实际需要,积极推进食品监督执法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食品监督执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与适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成程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5).

篇5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加重视,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来看,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尤其是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导致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除了人们的意识之外,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也会影响食品安全的状况,本文就从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让人堪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毒奶粉、毒豆芽、毒豇豆等频繁出现在消费市场中,威胁着人们的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足

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意识不足,在日常饮食的安排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够科学合理。我国人民对一些经过腌制、烤制、熏酱的食品十分钟爱,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类食品存在着诸多威胁健康的因素,尤其是亚硝酸盐超标,长期摄入的话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1.2 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生产者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按生产工艺要求生产,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滥用非食用物质,采用劣质原料等进行食品加工,导致所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科技落后,主要是由于一些食品生产者的道德水准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的诱惑下,不顾法律、法规的要求,违规生产,导致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改善食品安全现状的有效对策

2.1 强化卫生安全宣传意识

目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其不注意饮食造成的,因此,强化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是直接影响到国民整体健康与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要善于发挥媒体的力量,强化人们的卫生安全意识,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训练,强化公众的卫生意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2.2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对策,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起步晚,但是其发展较为迅速,在借鉴国外法律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大大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

3改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良好的检测技术是 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人们对食品检测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质监机构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建设,不断研发高端的检测仪器,不断开发先进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3主要的食品检测技术分析

3.1 微波消解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主要用于食品微量元素的分析,其关键是要做好样品的前处理工作。一般对样品主要采用高温灰化法、低温灰化法、湿法分解法等,相比较之下,高温灰化法的取样量大、加热时间较长,耗电多,同时对一些易挥发的元素损失影响测定不够准确;低温灰化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是时间过长,设备昂贵,实验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少;湿法分解法则较为常用,但是其操作繁琐,非常容易污染,样品的消化不够彻底。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以样品为中心的技术迅速发展,以微波消解法为代表,其充分结合传统方法的优势,提高了分析速度,并且可以减少损失,可以将样品完全消解,提升了样品处理效率。

3.2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析中的运用

所谓的近红外光就是指处于可见光与红外光间的电磁波,一般有机物在该区的近红外光谱吸收主要是含氢基团(OH,CH, NH,SH,PH)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可以直接测定样品,采用近红外光谱的测定技术主要有透射法、漫反射法和反射透射法,可以根据样品对近红外光的透过情况选择测量技术,除此之外,三种技术的融合可以测定更多的样品。

3.3 生物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一定催化功能的有机物,以蛋白质为主,同时也含有部分的RNA。从酶的历史来看,其已经有80几年的历史,生物酶是由生物体中提取的,是一种催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酶以蛋白酶为主,其广泛存在于植物茎叶中,各种生物都可以合成,但是只有微生物蛋白酶具有生产价值。其主要应用食品发酵工业中,同时也被应用于食品检测行业中。

3.4 原子荧光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砷是一种有害元素,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与动植物体内,由于部分农药含有砷,大量应用会导致人体砷中毒,除此之外,食品中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也会导致砷中毒。目前,砷检测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银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等。经过分析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处理效果较好,大大提升了检测的质量。

4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这也对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开始采用仪器分析与自动化分析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在食品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的检测方法不断地涌现,大大缩短了传统的检测时间,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同时操作十分简单。比如: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iniVIDAS利用荧光免疫的方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在仪器上仅仅45分钟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新的检测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芯片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食品检测行业的主体,而且在食品安全领域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堪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水平,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安全食品,才能为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奠定基础。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来源

供试材料包括2013年-2014年抽取的慈溪地区的大型超市、各乡镇街道农贸市场熟食店在售熟食,共390份。

1.2检测方法与评价依据

检测方法分别参照GB 5009.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第二法分光光度法、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第一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法、GB/T 23495-2009《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3评价依据

按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以NaNO2计)不得超过30mg/kg, 二氧化硫为不得添加(本实验室二氧化硫残留量≤10mg/kg),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得检出,山梨酸及其钠盐(以山梨酸计)不得超过75mg/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卤味烤禽熟肉制品总体合格率

2.2不同类型卤味烤禽熟肉制品各添加剂含量检测结果

2.3 2013年-2014年在售卤味烤禽熟肉制品来源情况

本次供试样品主要来自市区各大超市、市区菜市及各乡镇农贸市场,

3、讨论

本检测结果表明:2013年-2014年,慈溪市内在售卤味烤禽熟肉制品的添加剂添加情况总体上符合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平均合格率为95.8%,不同种类熟肉制品添加剂含量不同,其中内脏一类添加剂被检出数量最多,不合格率最高。不同来源熟肉制品中,其中市区菜市添加剂被检出数量较少,不合格率相对低,市区超市和乡镇农贸市场被检出数量较多,不合格率高。影响本次检测结果的因素有:(1)熟肉制品属于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容易腐败变质,添加剂和防腐剂既可以延长变质时间,又能增加色泽,使卖相好看,有利于售卖。(2)对于熟肉制品食品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生产领域自从实行QS市场准入制度后,食品质量显著提高,而熟肉制品一般在熟食店和超市熟食区售卖,缺乏有力的监管。(3)大型超市的熟肉制品质量也不理想,不合格的部分主要从外界购入,在购入前超市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4)消费者对于熟肉制品消费观念尚未转变,卫生状况已深入人心,但是对于添加剂的危害还没有充分重视。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熟肉食品加工制作点应注重工艺的改进和提高,在保证食品营养卫生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使用限量防腐剂,禁止使用禁用防腐剂。卫生监督部门应对所在区域内熟肉制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有效风险监测,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力度。使我市卤味烤禽熟肉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亚硝酸盐和二氧化硫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篇7

1.1监测对象。以“餐车经营、集体用餐、临客供餐、散装食品”等高风险领域为重点,随机抽取辖区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等地点进行采样。共采集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533份。1.2监测方法和项目。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要求[1],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严格按照各类抽检食品及相关产品的检验方法和项目进行检验[2,3]。1.3统计分析。资料用Excel软件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2监测结果

2.1不同种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情况见表1。2.2不同采样地点食品及相关产品抽检情况见表2。

3讨论

3.1从抽检情况看,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存在站。车食品经营单位销售动车盒饭和散装食品中,其中动车盒饭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超标,不合格原因分析为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或运输、贮存等环节未做到全程冷链;散装食品不合格样品指标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不合格原因分析为自身卫生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如无上下水设施,运输工具不符合相关规定,剩余食品未按规定处理等;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包装食品及相关产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重点环节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3.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很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4],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和方法,鉴定食品安全质量和动态变化,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我辖区根据食品季节性特点,加大高危食品抽检力度,重点对“餐车经营、集体用餐、临客供餐、散装食品”等高风险领域进行抽查,同时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及相关产品从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发现隐患较多的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增强了旅客及职工家属消费安全感,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3.3强化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相对缺乏,我们将集中培训与日常监督过程中的宣传培训相结合,规范经营行为,改变不良习惯,提高了自律意识。加大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并完善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对经查实的违法案件依法处理,营造了全民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2]兰州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关于印发《兰州铁路局2015年卫生防疫日常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R].2015-02-02.

篇8

食品安全链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社会化大生产的诸多环节。很多国家都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通过提高生产经营的过程安全以实现最终消费的安全。目前国际上,代表食品安全高水平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等,他们拥有高效协调的监管体系,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先进完整的检验检测体系,严厉细致的查处体系,他们注重的是通过风险监测来达到提早预防,着重强调的是责任意识,并切实做到产品的溯源,完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因经济发展水平、诚信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等条件的不同,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上存在着定差异。我们总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而忽视了这种现实的差异,怎么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诚信体系不完善,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资金不足等,这些都是当今我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笔者通过多年对与食品安全战略的关注和研究,就如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从根源上寻找监管办法

决定食品安全的内部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其他病理因素。针对生产技术层面,我们应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从而可以减少监管成本,弥补监管漏洞,让食品安全问题防忠于未然。同时,整合资源,统管理各地检测实验室。把各职能部门拥有的检测设备与技术整合起来,由食安委统管理,检测信息共享。

2.完善监管体制,将其延伸到社区、乡村

目前的小作坊加工点大都扎根在社区与乡村,他们的食品卫生最易被忽视,是监管真空地带。在当前政府职能部门资金缺乏,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把监管延伸到社区、乡村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作监管。

3.改变观念,普及食品安全新知识

篇9

针对农残检测结果公示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强制公示制度,从建立相应的抽检与公示制度外,还要增设顾客自检制度,加强检测机制的透明度;另外,必须统一工作机构,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要配备专门检测人员,逐步建成牢固的监测网,切实做到层层有专人管、事事有专人抓;同时也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资金配套,保证检测仪器配备、试剂购买、日常抽样、超标样品追溯等工作开展有经费保障。

二是强制建立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在产品上市前的检测结果公布制度相关调查显示,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国还是比较严重,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再加上相当数量的食品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成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而目前我国只有相关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抽检制度,尚未建立起覆盖食品产业的检测公示制度,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更直接导致或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检测结果公示是保证食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支撑,建立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就是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市场监管对食品安全治理作用通过这种检测结果公示,督促生产及经营企业加强自身的检测工作,运用检测结果,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篇1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类生产的必需品,必然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尚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风险,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不仅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必然手段,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概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于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食品安全而言,要求我国的食品均无毒无害,并且能够符合相关的营养学要求,对于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是慢性的伤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制定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食品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物质的监测也在2000 年开始实施。但在当时仅有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9 个省级的疾病控制中心对食品安全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同时监测的项目也仅限于重金属污染、儿童食品致病菌污染以及农药的残留。但经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在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后,这种情况开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好,几乎全部的省级、市级以及大部分的区县级疾病控制中心以及部分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均可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同时在监测的过程中,范围也扩大到了食品生产原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半成品视频等,并且监测的项目也扩展到了兽药残留、有害元素污染物、半成品食品、真菌毒素、致病菌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在指标上也扩大到了上百个。这些指标能够为我国各级部门科学的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充分并且全面的科学技术依据,并且能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控制提供非常充足的资料。

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工作现状

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最早开始于2000 年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2013 年以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是采取两个环节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式进行,初级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测是由农业部门进行,而加工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则是由质监部门负责。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统一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尚未建立。

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化监测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整体的设计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监测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据,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监测系统。但当前阶段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监测系统的规划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而导致了信息化监测的效率不高。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仍处于早期的规划设计阶段,每个部门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系统建设,缺乏横向的发展战略支持,这就导致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系统在资源分配、发展战略、总体方案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共享严重不足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中,分离化的监测模式导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也未及时建立横向与纵向的信息交换机制,而各种数据资源也相对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分析系统,无法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及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当前阶段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都是由各个部门自主建立起来的,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的限制,导致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监测硬件设备的基础较为薄弱,在网络带宽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运行需求。同时,在信息化技术方面,采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未对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

3优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信息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3.1重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预算,健全制度;统一管理,优化资源;统一标准,共享互通”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采取平台、主系统和子系统共同规划设计,各有关单位分头组织实施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共享、系统智能、操作简便和功能完善,建立具有预测预警功能的风险监测系统平台。

3.2完善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

以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数据库,为产品溯源和数据深度挖掘提供保障;增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产品数据库,运用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自动录入采样信息中关于产品部分的信息,增加系统自动化、人性化用户体验,提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为数据挖掘和统计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3.3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接入到相关的系统中去,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实时共享,同时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在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利用。

3.4深入数据挖掘, 提高监测结果的使用

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 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所表现的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目前虽然各个部门同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然而各个部门通过独立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结构和上报系统开展数据挖掘, 因此存在数据的深入和统一分析的障碍。此外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开展相应的处理工作, 防止这种隐患扩大。此外通过公开解读食品安全监测数据, 引导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进行, 增加数据监测的社会价值。数据挖掘工作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最基本的工作, 通过深入分析监测工作数据存在的问题, 来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帮助。

4对食品安全L险监测信息化的其他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问题的不断重视,诸多的问题开始得到了解决。首先在人员问题上,可以加大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单位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其主要的部门需要按照疾病控制系统人员的配置标准对其进行增加编制的处理。尤其是可以着重引入高素质高学历高知识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检验专业人员的比例。另外可以提升检验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通过这种手段能够留住这些检验专业人员,并可以明显的激励检验专业人员,让他们有着工作的动力,并能够爱岗敬业,自觉的学习新技术并开展新项目。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的拨款,让实验室能够采购一些全新的检验仪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对保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对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