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6 16:22: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西医学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西医学概念

篇1

形神统一观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神”是人体系统的一种整体特性和机制。人的这种神来自何方?起于何时?《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由此看出,“神”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先有人体构成物质精才有了思想意识上的“神”。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养老奉亲书》:“主身者神”,说明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因此,无论是个人养生还是临床医疗,都必须重视“神”的作用。这一点与现代科学对人体整体健康的观念相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衰弱。”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中医历来强调“神”在健康方面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在生理、病因病机、诊治养生等各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在病因方面,中医可以分为外感、饮食、情志、先天四个方面。《灵枢·口问》:“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在治疗上同样强调通过“调神”达到养生与治疗的目的。《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幵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历代医家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主张心身同治。也就是要清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调动病人积极性,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身心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此,如果不解决“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的情志因素,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疾病是难于治愈的。《黄帝内经》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心理过激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枢·杂病》:“哕……大惊之,亦可已。”由此可知,对于心理而致的哕发不止,可采用心理转移法来治疗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惊者平之”的治则,是针对惊悸不安的病症,采用平肝镇静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总结出一套独特而系统的五志相胜理论。中医凡此“形神统一”、“五脏主五神”、“七情气机论”、“情志相胜”以及独特的调养情志手段等内容有着鲜明的特色与完整理论体系,应该加以整理、发展和完善,相信对推动现代心理学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中医“神”干预疗法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中医把治疗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人,反对“机械论”,尊重人的精神心理。但目前中医临床上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缺乏,甚至有些医生步西医后尘,根据化验结果开处方,对患者病因、病机、诱发因素、治疗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更是无从顾及。据报道,临床许多疾病都有精神心理因素在内,有些疾病甚至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因此我们应积极釆用心理干预疗法,既提高临床疗效,又能减少因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病,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系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有研究运用领悟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咨询的形式,每隔(1-2)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均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患者对溃疡病进行认识领悟,寻找可能的心理致病因素,对不良心理过程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解释、启发患者通过认识后领悟。治疗(1-2)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再如,当一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后,即便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也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而不良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医护人员面对癌症患者应及时、正确地了解其各种心理需求,应用相应的心理照护方法,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心理,使其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

3中医“神”的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尽管“神”在中医理论体系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在本世纪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医学“神”的研究与临床干预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近现代很多中医学研究还处于进行中医药“还原论、实证论”等现代微观下的物质形态研究,这与中医本身所固有的包括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功能系统观与鲜明的文化特点并不相符。因此,中医科研也应充分注意其文化特点,不能仅釆用现在常规学科的范式和方法,而应该在天地整体、古今源流、文理方法等方面全面思考、发展、运用与展开,这样对于中医科学的健康发展才更为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神”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各国医药学者的重视。例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1991年成立的补充医学中心,是美国在西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个以研究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性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从1995年起连续被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评为全国中医研究的杰出中心,其研究除了评估中医药、针灸疗法外,还集中研究中医身心疗法如气功、冥想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制。

篇2

函数概念是中学阶段第一次用“数学关系概念定义法”给出的概念,它揭示函数概念本质的方法与之前的数学概念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何理解函数概念之中蕴涵的数学关系是学生建构函数概念的基础,建构函数概念的基础是变量和对应.然而,“变量”,“对应”等词汇,教材并没有给出比较明确具体的定义,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相关知识节点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理解上的障碍。另外,函数概念的表达形式不唯一(前面也谈到有七种之多),每一种表征形式又都可以独立地表示函数概念高一年段是学生一生中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折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占主导逐步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并且迅速进入理论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有着明显的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他们独立处理这是一个与其它数学概念不同的地方,有时还需要同时考虑函数概念的几种表示形式,协调好各种表示形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需要在各种表示形式之间进行转换,这也会导致函数概念理解上的障碍。

另外,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进行数形结合的思维运算,进行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与形基本上是割裂的。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在静止与运动、离散与连续之间进行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看问题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割裂的,还不善于把抽象的概念事例联系起来,还不能用辩证思维的思想来理解函数概念。这与函数概念的运动、变化、联系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这又是造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案例,在讲解函数概念所揭示的对应关系必须是“一一对应”或者“多对一”时,我采用了射击手打靶的例子进行比喻,可以是一个人打一次靶,也可以几个人打一次靶,不能一个人同时打出几个靶来,这样就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一对应”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借助军训演习中的实例,进行函数概念的直观教学,既起到了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又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的促使学生实现函数概念过程的内化。

通过函数的表征形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所执教的实验班级特意加强了对于函数表征形式的教学,具体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去表示相同的函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太关注同一函数不同的表达形式联系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函数概念时,往往会用单一函数的表征形式来代替某一类型函数,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函数的本质。在实验班级的教学中,进行函数关系式的教学时,不拘泥于教材形式,从发展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体会用多种表征形式去表示同一个函数,教学效果明显。

我们知道,数学概念具有过程和对象的双重属性,所以它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概念的教学过程应该又是具有实现背景和丰富寓意的建构过程,展示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尤为重要.无需赘言,在现行新课标教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为例)的编排上,教材内容就充分体现了函数概念具有过程与对象的双重性的这种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很好的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如案例,在函数概念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还可以达到如下三种目的:

(1)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应”与“变化”.复制用word或excel制作的表格,打开“图标”菜单/绘制点/选择粘贴数据,就可以绘制与表中数据对应的点(几个特殊的点),然后再用折线连接这些点.这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函数值与自变量对应的过程。还可以从整体上直观的认识“函数的变化有一定的趋势”,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函数关系(对应)及函数变化规律的理解,也为函数单调性等其他函数的性质的学习做了铺垫。

(2)展示轨迹的形成过程。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y=x2+2x的图像。借助坐标轴上的动点A及根据函数关系式绘制函数图像上的一个动点B,通过移动点A来体现关联点B的运动,而后利用轨迹跟踪,很快的画出函数的图象。

(3)利用几何画板的轨迹跟踪功能,可以直观体现函数关系中的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体现表达式、图像、函数性质间的依赖关系。又如,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带参数的函数y=ax2+bx+c的图象(以a>0为例),以线段a、b、c的长度值代替函数中各项的系数。通过改变线段的长度,通过动态图像来研究系数a、b、c对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充分利用与函数概念相关联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进行逻辑直观方式的教学,极大帮助了学生对于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促进实验班级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知识建构。如案例,在实验班级实施函数概念教学时,我关注函数概念的结构,从结构入手,利用概念逻辑上的直观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首先,抓住函数概念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如“非空数集”、“确定的对应法则f”、“任意一个数x”、“唯一确定的数f(x)”、“f:AB”。其次,从函数概念定义的结构上进行分析,定义包括三个部分:定义域、值域以及对应法则,分析了这三个部分的特征,建立起与初中的函数概念(“变量说”)之间的联系。定义域A是自变量x的集合,值域B是函数值y的集合,它们都是非空数集;对应法则f不但是确定的,而且它能使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唯一的象)与之对应。通过对结构的剖析,使学生明确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完全相同时(或者只需要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完全相同时),这两个函数相同,与究竟用什么字母表示完全无关。

如案例,请解答如下一组求函数的定义域的题目:

1、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a,b],求函数f(x+1)的定义域;

2、己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a,b],求函数f(x)的定义域;

3、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a,b],求函数f(x-1)的定义域。

简析,此类问题是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问题,要想顺利求出本题组的答案,学生必须弄清楚f(x+1)、f(x-1)、f(x)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白在三个函数中自变量分别是什么?本题组的解答,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函数概念概念学习障碍的原因,既有函数概念本身的因素,例如函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等:也有当前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和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篇3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032-03

TCM 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Bloodrheology

JIA Chunxia1, ZHANG Yuyan2,WANG Zhengliang1, SHEN Chunyan1

(1.Zhejiang Care Hospital, Hangzhou 310005,Zhejiang,China;

2.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CM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blood rheology. Methods: We collected 4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TCM therapy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ree week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hil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with 4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not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40 patients with comparing the healthy old man. Results: ①Whe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the depression symptoms (HAMD scale points) whole blood viscosity (120 s-1, 70 s-1 and 30 s-1),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high cut, reduction in low shear cut and red), plasma viscosity, gathered index, RBC deposited as index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17 points) and 40 patients without comorbid recipients compared, comorbid group of whole blood viscosity (120s-1, 70 s-1 and 50 s-1), whole blood viscosity (high cut, reduction in low shear cut and red), plasma viscosity, such as deposited index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not comorbid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P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hemorheology;depression;sticking sluggish blood disease

脑梗死是老年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较为多见。老年脑梗死后抑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

活质量。为了解老年脑梗死后的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5月-2011年2月在本院连续入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2例为对象,均符合1994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昏迷、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精神障碍、痴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有抑郁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者。其中42例伴发抑郁症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1],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7分[2];40例不伴发抑郁症状;另取本地区门诊非吸烟饮酒的健康体检老人40例做对照。3组性别、年龄均具可比性(均P>0.05)。

1.2 方法

1.2.1 量表的评定 所有对象于入院3天内完成HAMD评定,治疗 3周后再评定1次。

1.2.2 血液流变学检测 所有对象于入院第2天上午6∶00-7∶00空腹采集静脉血4mL,应用北京宏润达(HRD)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仪器进行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的检测;伴发抑郁症状组经中医药治疗3周后再如法检测1次。

1.2.3 治疗方法 伴发抑郁症状组给予中医药复方制剂(解郁汤)结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解郁汤基本方药:佛手柑12g,桔梗12g,柴胡12g,当归9g,川芎12g,炒赤芍12g,炒白芍12g,郁金12g,川牛膝9g,夜交藤9g。患病日久兼见肾气虚者,加制首乌12g,胡桃肉18g,淮山药20g,益智仁18g;伴血虚征象者加阿胶珠12g;久病血瘀化热者,加用桑叶12g,12g,钩藤9g。日1剂,煎分早晚温服。银杏叶注射液20m加入Inj 5%GS 250mL静滴,1次/日。

1.2.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输入电脑,应用STA-TA 3.1软件包处理,进行t检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分析

表1所示,伴发抑郁症状组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

2.2 伴发抑郁症状组经中医药治疗前后与非伴发抑郁症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并与健康组对照

表2所示,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5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

2.3 伴发抑郁症状组经中医药治疗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分值的相关分析

表3所示,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

3 讨 论

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普遍存在高黏滞血症。1981年Zadar和Dintenfass发现焦虑、抑郁症、神经症等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变,从而提出精神血液流变学的(Psychohaemorheology)概念[3]。有学者认为精神因素可引起高黏滞血症,其原因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等介质的含量有关。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增加了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循环的有效灌流量减少,导致脑及机体的生理功能改变[4-5]。因此,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对于了解病情、指导用药、观察疗效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病机有情志失调、脏腑失调或痰瘀闭窍致郁等[6],尤以肝郁至病论者为多[6]。近年来发现该病种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抗抑郁药有疗效不稳定,口干、恶心、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而中草药复方在治疗精神心理疾患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次研究通过中医药复方制剂(解郁汤)结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解郁汤方中柴胡、郁金、夜交藤、佛首柑解郁宽胸安神,当归、川芎、炒赤白芍补血活血,川牛膝、桔梗引血下行,结合银杏叶注射液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解郁之功效。

近年研究证实:柴胡中柴胡皂苷具有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当归有抗凝作用,还可使红细胞压积下降,全血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赤芍、川芎和郁金可以降低各种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的作用;丹参除能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作用外,还因抑制血小板黏附作用而使血液黏度降低,增加组织血液灌注[7-8];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缺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

本次研究发现:入组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与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还发现: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另外: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 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

第五届国际生物流变学与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联合会议(2008年)显示当前血液流变学的发展特点,重视血液、血流与血管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重视这种相互作用所行使的功能[9]。此次研究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34-135.

[3] Zadar,DintenfassL.Psychohaemorheology[M].United Kingdom:Pergamon Press,1981:97-110.

[4] 黄诚,邵胜利,柳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运用动态[J].四川精神卫生,1996,9(2):139.

[5] 吴福喜,减德馨,程自立.抑郁症血液流变学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6):342.

[6] 曲淼,唐启盛.抑郁症与中医“郁症”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5.

篇4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通过数学体会到其魅力和活力,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为: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思考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身体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发展主动思维,探究创新,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我在教改实验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探讨。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合理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比如:在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时,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故事内容如下:龟兔赛跑,同时同地出发,全程2000米,乌龟每分钟爬行40米,兔子每分钟跑400米,兔子跑了一会就在途中睡觉,醒来后立刻以原速向前跑。

(1)若兔子不想输给乌龟,则它在途中最多只能睡多少分钟?

(2)如果兔子在途中睡1.5小时(乌龟和兔子的速度保持不变),且兔子不输给乌龟,则路程至少为多少米?

分析:本题以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为原型,又适当创新,以“兔子不想输给乌龟”为前提,计算兔子可在途中小憩的时间和最短的比赛路程,听起来颇为有趣,算起来也不费力,主要考查形成问题的解法和一元方程及不等式的有关知识。

解:(1)兔子跑完全程需2000/400=5分钟,乌龟跑完全程需2000/40=50分钟。所以兔子若不输给乌龟,它中途最多可以睡50-5=45(分钟)。

(2)解法1:设兔子在第t分钟赶上乌龟,则有400(t-60×1.5)=40t,解得t=100。所以兔子若不输给乌龟,则路程至少为40×100=4000米。

解法2:设兔子若不输给乌龟,路程至少为s米,则有s/40大于等于s/400+60×1.5,解得s大于等于4000。所以兔子若不输给乌龟,则路程至少应为4000米。

问题解决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但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不熟悉,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概率时,创设如下情境:妞妞和他的爸爸玩“锤子、剪刀、布”游戏,每次用一只手可以出“锤子、剪刀、布”三种手势之一,规则是锤子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锤子,若两人出相同手势,则算打平。(1)你帮妞妞算算爸爸出“锤子”手势的概率是多少?(2)妞妞这次出“布”手势,她赢的概率有多大?(3)妞妞和爸爸出相同手势的概率有多大?“锤子、剪刀、布”游戏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常见游戏,让学生倍感亲切,易知每题答案都为1/3。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数学和许多领域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处处留意,进行学科渗透,会大大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5

1、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①可以说,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着这个核心,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一些新的学习形式。比如, 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但就数学教学而言,这些新的学习形式所涉及到的知识专而不泛, 不适合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 包括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序列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渗透的网状式关系, 因此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 更要理解数学概念、问题、内容之间的网状式关系。而概念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简明的图形来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对所学得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本文拟就概念图在中学数学中的意义及其运用展开论述,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试图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构建概念图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

2、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2. 1 概念图及其特征概念图最早是在19 世纪60 年由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诺瓦克(Jo seph D. Novak) 教授等人提出的。其最初的作用只是作为一种研究和评价的工具, 但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和技术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地知识框架体系非常有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编制概念图的过程来改正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或错误观点; 另外构建概念图与数学知识体系特点以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因而特别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概念图的定义在国内有很多版本, 比如有人认为:“概念地图也叫“心智ö思维地图”(m ind map )、“心智ö思维工具”(m indtoo l) , 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②”更有人把有概念图定义为:“概念图是用来阐述(表征)、组织和管理知识的一种工具。”③综合上述有关概念图的各种表述, 我们认为概念图其实就是通过采用图形的表现形式对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的或生动的表示, 是人们思维过程可视化的一种工具。它通常是以综合、分层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包括三个要素: 节点、连线, 联接词。概念图有四个图表特征: 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2. 2 概念图的理论意义概念图最早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用于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奥苏贝尔极力强调, 学习者必须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 并将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以融会贯通, 这才是有意义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在新的概念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连接。概念地图就是这种策略的极好例子。概念地图使用节点代表概念, 并用连线表示概念的上下位关系或组合关系, 这样的层次排列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 并且不断地向网络添加新内容, 然后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外化。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可以对概念图进行很好的诠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简单过程, 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和心里表征的过程。概念图以图解的形式展现了个人的观点和思维, 反映出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 而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概念以及所掌握的概念是否正确;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以及对概念图的不断修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概念图学与用的过程3. 1 学习绘制概念图在学习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 重要的是要先从人们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因为概念图的结构取决于它们的应用背景, 所以最好是找一段课文、一节课或一项主题活动, 或者找一个自己正在试图理解的题目或问题。如果知识领域已经选定, 那么接下来就要去鉴别出这个领域中经常应用的关键概念。通常有15 至25 个概念就足够了。逐一将其列出, 并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比如把一般、最具涵盖性的概念放在最高位置, 再将其余的子概念按层级排放在关键概念的下方。虽然这样的排列是粗糙的, 但它在我们制作概念图的初始阶段却是有帮助的。我们或许可以称这个概念序列是一个停车场, 因为我们将要把“车子”搬到概念图中我们认为最适合它们的位置上去。当然, 如果制作者认为某些概念与这个图中的其他概念并无什么关联, 那么在概念图制作完了以后, 这些概念可能就留在了这个停车场上。最后就是去构建一个初步的概念图了。我们把所有选出的概念写在粘贴卡片上, 象帖邮票的方式来进行。采用粘贴卡片的方法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 让大家在一起把写有不同概念的这些卡片贴在白板上或纸上, 并根据需要左右上下方便地移动它们。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程序, 因为软件工具可以方便地移动概念和相关的连接语句, 极大地方便人们对概念图的修改和调整。④不过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徒手绘制即可, 虽然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会更为便捷, 但是在中国不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采用粘贴卡片的方法, 耗时太多, 也不方便。而采用手绘可以不受工具的限制, 可以随心所欲, 发散思维, 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缺点就是不利于修改, 一幅概念图需要重复绘制, 浪费时间, 不过重复绘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3. 2 概念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本节详细介绍如何在课堂上引入概念图及学生对实施的反应。我们选择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具体过程:首先用幻灯片的形式向他们介绍概念图的含义、作用以及概念图的编制方法和操作程序, 然后由学生阅读教师绘制的概念图,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图的特征, 以及让他们可以模仿制作概念图, 为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打下基础。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概念图的意义之后, 就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__据学习内容尝试概念图的绘制。下图是一位学生第一次绘制的概念图。初次接触概念图的概念, 学生绘制的概念图都是非常的简单就如该同学的图形一样。但是在准备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 学生思考这个领域中的关键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就是说, 创建概念图帮助学生经历了: 整理资料, 整合知识, 整理思路, 表现知识, 修正与完善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概念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随后, 让十个同学一组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个体的概念图反映的是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而通过小组讨论既可以相互观摩, 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拓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的精神。可以说通过对概念图的不断修改不仅有助于学生优化他们的思考过程, 促进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下图是一个小组讨论后的概念图。从图形中也可以看见同学的进步。

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进行全班讨论, 展示小组制作的概念图,由小组成员讲述他们的想法, 让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在这样不断的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不仅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也使知识内化, 为以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取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实践表明, 学生绘制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个图形中也明显可以看出学生的进步, 另外在课后学生都表示以往采用文字进行记录总是看了前面忘了后面, 看完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了解了多少,而通过绘制的概念图, 再看书就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缺陷, 而且通过小组讨论, 跟同学交换概念图观摩, 能受到很多的启发。当然这样的一节课,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大, 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学生, 让他们养成绘制概念图的习惯, 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

篇6

1.初中阶段的概念学习是化学启蒙教育.学生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虽说南通的中考化学与物理合卷只有60分的权重,但是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之旅而言,初中化学学习是启蒙阶段.注重初中化学概念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自然科学类学科,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师应从可视化、生活化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出发,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接近事物的化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概念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学习不可缺失概念学习,概念是学科学习的基础,概念是学科学习的核心,是人们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抽象出来的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本质的属性,基础性体现在是学生化学学习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正因为是基础,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概念学习的准确性、直观性和思辨性.

3.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化学学习离不开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而观察什么?分析的切入口在哪里?实验的设计方案如何?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性知识作为支撑,这就是基本概念的作用.以概念为基础进行实验的设计与观察,在探究或验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4.促进化学的系统化建构.知识是系统化的.这种系统化在概念间的逻辑顺序和关系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初中化学概念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前后联系和迁移的作用.从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来看,概念繁多而且琐碎,学生只有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并以此为生长点找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借助于概念在大脑中形成有效的知识图式,才是有意义和长久的记忆.

二、基于意义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1.基于“图式标识”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化学概念的构成来看,其图式往往涉及几个相关的子图式.这些子图式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单质”和“化合物”时,笔者引导学生抓子图式,从“单质”定义的图式上看涉及两个重要的子图式(即概念的关键词)有两个:“同种元素”和“纯净物”,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对“单质”概念的整体把握就到位了;“化合物”的概念,抓住定义中的“不同种元素”和“纯净物”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对“化合物”概念的整体把握就到位了,然后从两个概念的子图式出发,对比两者,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再用PPT展示例题,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篇7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一学期,还没经历过这样的考试,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期末考试。既要让孩子明白期末考试怎样进行,又要让孩子们的思想重视认真复习,同时也不能给孩子们过重的负担,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开始复习的第一天我用5、6分钟从三方面方面给孩子讲,期末考试的作用——考察这学期你学习的知识,是不是学会了。期末考试的方式——全年级、全校同学同时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卷子。考试那天咱们班不是郑老师读题,换其他的老师,你要养成耳听题、手指题的习惯,认真读懂题目要求。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考试完就要过年了,你们一定会去爷爷奶奶家,亲戚、朋友家走走串串,别人一定会问起你考试的事情,你一定要努力复习,取得好成绩,高高兴兴过新年!

二、回顾整理,我学习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以后还要学什么

每次新学期开始我都会让孩子看看目录,这学期我要学习什么?复习时也应有回应,让孩子回顾梳理自己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会提醒孩子,现在请打开你的便携式“小电脑”,开始搜索——我学会了什么?看谁说的多?在孩子的交流中,我以提纲的形式汇集梳理出学习的内容。

我认为复习不仅培养孩子由繁到简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孩子由简到繁的能力,于是我要求孩子进行细致的思考,每个知识你学会了什么?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课堂上我是这样说的:假如我现在是位老奶奶,你能告诉我认识钟表是学啥的呀?孩子说:认识钟表,我知道了时针、分钟,会认整点、半点。再比如:还有的孩子说分类我学会了,学习用品分一类,玩具分一类。把两部分东西合并起来,用加法,从整体里拿走用减法……

三、不能贪多,每天突破一个重点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复习的知识不能过多。一天一个或两个单元的知识就可以了,复习的时间三十分钟,余下的十分可以用来巩固练习,或总结今天的复习情况,或布置明天复习的内容,让孩子预习。所以三十分钟的时间,就要抓住重点复习,选择的练习也一定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重要的知识点有:数的意义,表示多少、表示顺序;数的顺序与大小;数的组成。我设计的练习:1.请把左数第五个涂上红色,右数三个涂成绿色。2.与12相邻的数是( )和( )。3.( )18 1614( )( )8。4.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的数是( )。5.看图写数。(略)

四、换把勺子,孩子们主动“吃”

“换把勺子,让孩子主动吃”由我家宝宝吃饭想到的,那天我给他买了一把新勺子,同样的大米稀饭,他吃了一大碗。我们的学生学习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复习的时候,都是学过的旧知识,如果还是常规式练习很难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复习计算的时候,我设计不同的形式练习。单个计算的算式我变换成摘苹果、送信、找钥匙、种花等形式。连续计算的式子我变换成跳舞题、火车题、破译密码题等。

五、每天总结,争当复习小能手

篇8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与具体的双重性,数学概念既然代表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那么它是抽象的,以“矩形”概念为例,现实世界没有见过抽象的矩形,而只能见到形形的具体的矩形,丛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概念“脱离”了现实。由于数学中使用了形式化,符号化得语言,是数学概念离现实更远,即抽象程度更高,但同时,正因为抽象程度愈来愈高,与现实的原始对象联系愈弱,才使得数学概念应用愈广泛。但不管怎样的抽象,高层次的概念总是以低层次的概念为具体内容。且数学概念的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部分,就整个数学体系而言,概念是一个实在的东西。所以它即抽象又具体。

数学概念还具有逻辑关联性。数学中打多数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原名)基础上形成的,并采用逻辑定义的方法,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使之固定。其他学科均没有教学中诸如概念那样具有如此精准的内涵和如此丰富,严谨的逻辑关系。

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像我校这样普通中学的学生,数学素养差的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时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的保障。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久而久之,从而严重影响对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比如有的同学在解题中得到异面直线的夹角为钝角,有的同学认为函数与直线有两个交点,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造成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的程度。

二、数学概念的教学形式

1.重视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体验数学概念形成过程。

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教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时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教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比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与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线。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时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是否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和概念。

2.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环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点的图像性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的作用。

3.寻找新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概念。

篇9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表现出多重困难,如,解题死套公式、分析问题思路刻板、概念能背不能用;究其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特别是一些初中物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面对接踵而至的高中物理新概念,常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地获得,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所理解的“物理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地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教师应关注如何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体系。实际上,高中学生形成的“错误概念”常常是难以自我改正的,因为高中学生不可能进行过多的自我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特别是主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概念。

一、重视积累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成果。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难以想象,一个对自然现象没有足够感知能力的学生,仅凭理论学习和抽象思维就能学好物理。高中阶段物理所涉及的经验范围广泛,从宏观的天体运动到微观的核子,从光的传播规律到电磁波,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直接经验。如果问题涉及的感性知识不在学生的常规记忆中,那么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在识别问题时发生困难,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物理模型。因此,感性知识经验不足成为高中学生难于掌握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信息技术成果的有力支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示意图、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引入物理课堂,给学生以多方位的视、听感受,弥补他们感性经验的不足。比如,在“机械波”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做课堂演示实验,还可以播放关于横波和纵波的Flas;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纵波,通过动画可以清晰稳定地表现出它的振动方向及疏密相间的特征。通过这些感性刺激,学生就有可能建立比较牢固的机械波模型。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地震波的科普材料,让学生知道一个复杂的波源能同时释放出纵波和横波,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波传播速度的不同。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难以企及的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经验。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从感性知识经验中提炼出正确的物理模型,为学生全面掌握物理概念做准备。

二、防止学生已有概念体系的错误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学习新概念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假设学生的思维逻辑发生错误。学生学习物理新概念的过程中,有一个原有概念激活阶段,学生常不自觉地套用旧的概念体系去解释新概念,即学生已有概念体系发生了错误迁移,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理解新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概念体系在他学习新概念时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要对学生所谓的“错误概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生难以建立新概念的原因。

在新旧概念的衔接过程中,学生不成系统的旧概念体系一旦发生不恰当地迁移,就会成为他们学习新概念的阻碍。进入“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这一阶段的教学后,很多高中学生关于波的概念还停留在机械波中横波和纵波的物理图像,因此,对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的电磁波的波动特征难于理解。他们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后,把光简单归属于机械波中的一种横波,导致不能理解光的电磁说。这时,教师就要牢牢把握波的基本特征――周期性的运动形式在空间的传播,来分析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波动性本质。教师要强调:机械波传播的是周期性变化的机械振动,电磁波传播的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教师把“周期性”作为电磁波新概念与原有机械波概念之间的联系,来防止学生将机械波的原概念知识错误迁移。

三、学生已有概念体系的巧妙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可以被教师唤起,与新感知的概念一起,通过概括和深化,总结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种概念在更高层次重新建构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的想象力来实现的。物理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单靠教师针对概念的纯理论分析,往往不能生动地表达出概念的内涵;学生常陷于“听着有道理,过后全忘记”的状态,难于理解很多物理概念涉及的实质意义。如果物理教师只着眼于抽象的逻辑推理,更会让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望而生畏。比如,“静电场”这部分内容,一般只有十几个学时,教学进程很快,很多学生在此犹如走进了一座由许多新概念组成的迷宫。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新概念与自己原有的相关概念相联系,并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概念体系。

如静电场中的场强和电势问题,对每个学生都是难点。教师可以从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的重力场出发,将静电场与重力场进行类比。教师把场强E类比于重力加速度g,电量q类比于质量m,电场力公式F=Eq类比于重力方程G=mg;把电势V类比于高度h,零势面(点)相当于海平面或零高度点,电势差u=V1-V2类比于高度差h=h1-h2。同时,通过对比正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及其场强方向,得出结论: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更类似于我们身边的重力场。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比较容易建立关于静电场的物理模型。总之,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如类比、比喻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体系中巧妙引出新概念,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概念体系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对怎样建构知识的过程性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物理实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掌握物理学中孕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课时不多,因而教师对实验内容要深挖精讲,不可一带而过。在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课堂教学中,可专门安排一节综合性实验课。先让每个学生做自由落体实验并取得一条纸带,然后指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g。然后,再安排学生做一个小车从光滑的斜坡滑下的实验,也每人取得一条纸带。教师指导学生对比两条纸带的异同,得出结论:斜坡滑车也是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的大小要小于自由落体。然后,再增大斜坡的倾角,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第三条纸带。通过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学生再得出结论:斜坡上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小于g,并随着斜坡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这样的实验对比有三个好处:1.教会学生用打点计时器做各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的基本方法,防止学生产生打点计时器只能做自由落体实验的错觉;2.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初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图象的异同;3.为以后进行斜坡上物体的力学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深入的实验课,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概念体系,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帮助很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课堂实验,主动去发掘物理实验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中孕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作为高中的物理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的教学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和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医学人文学的出现既不是文人学士的附庸风雅,也不是书斋里的思辨清淡,而是随着现代医学所遭遇的伦理困惑和当代生物医学遭遇到的种种难题,由社会和医学本身为解决上述难题和当前医德医风问题并思考未来医学性质及目的而主动提出的。但是其概念较为含糊,人们常常把它和人文医学作为同义词,相互取代。其实医学人文学一词迄今尚无规范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为学者们都认同,即它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学科。当代的医学人文学是以生命伦理学为核心的一个学科群,由于直接促成医学人文学的兴起的原因,是发生在医学领域中那些生死两难的问题,生命伦理学首当其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但是,伦理问题不是孤立的,常常与社会、法律相连,因而当代的医学人文学是由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等学科群构成,其核心价值指向是维护人类生命的尊严和人的权利。

医学人文学既然是一学科群,那么到底要涉及哪些核心学科?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论,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如湖南医科大学贺达仁将医学人文学划分为6大类4个分支约118门课程,北京大学医史研究中心张大庆则主张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以及医学社会学作为医学人文学的核心课程。一般来说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医学人文学的内容应涉及或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军事医学、医学战创学、医学与文学艺术、医学与宗教等。

2医学人文的内涵及概念

相比医学人文学,医学人文的概念更为含糊,一些学者认为医学人文一词不规范、不甚严谨,在应用上与“医学人文学”、“人文医学”等混淆使用。有学者认为医学人文包含了两层意义是指“人道的”医学,强调的是对待他人的善行,如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中的伦理价值。另一层意义则是指人类的终极关怀与人性的提升,如批评人类控制自然的傲慢,承认“医学的限度”;王一方认为医学人文是一种姿态:关注人,注重人的价值,思考人的价值。它也是—种立场,基于一份学术与良知的平衡,一种理性与情感的张力,通过哲学、历史、宗教的反思和批评,文学、艺术的滋润;实现医学目的不断廓清,医学终极价值的永恒追问:那就是“人的医学”,以避免现代、当代生命价值的迷失。杜治政释义,医学人文是医学技术中凝结的对人类生命关爱与尊重的精神,是医疗保健服务以行善为目的宗旨,它涉及医学及保健服务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定位,因而可以认为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的概念属形而上,也可以说是—个哲学的概念,是探讨医学内在的人文性。由于医学研究探索人的生命规律,是以人为中心的研究领域,这就意味着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有着极大的特别,就是医学人文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①生命运动是人体的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的双重作用,是主客观的统一。人的心理、意志、情感、性格、意识,乃至人类社会的自我意识、文化等精神要素的运动,是生命运动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因素。生命运动不仅仅是人的物质(生理的)运动,同时更是精神(文化的)运动。医学关怀生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人文关怀。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更多的是尊严、价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因而,医学应当成为求真、求美、求善的整体过程,而绝非仅仅看中人体的器官。③作为个体的生命运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医学本身的社会性。从终极目标和价值而言,任何自然科学都是为人类社会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人类价值追求服务的。而医学更具特殊的是,它直接以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涉及人的一切,医学就不能视而不见,自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领域,进而自觉地把对个体的生命运动研究置于人类社会价值的思索一并进行。

医学人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突出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关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二是医学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在医学活动实践过程中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须的诊治和康复,还要为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文化上的和情感上的服务,以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三是医学人文价值,体现的是医学的求真、崇善、尚美和医学达圣。医学人文价值的存在,不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实际存在,这种存在是医学内在的本质属性。

据此,医学人文可定义为:人们在整个医学领域或医学活动实践中所涉及、所形成、所追求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使人们进行医学活动的心理指向和意志动力,是对整个医学领域或医学活动实践中关涉医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以及对人的本质与特性、意义与价值等终极问题的探究。其内涵是:人性之上、生命之重、健康之高、人格之尊、追寻医学的仁爱;集中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尊重、关心和爱护人。

3医学人文学与医学人文相互间的关系

首先,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属性不甚相同。医学人文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对现代医学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不断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兴起的。由于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工程和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创造了现代医学的辉煌,但同时也使现代医学出现了难以摆脱的困惑。医学人文学以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的视角,审视医学的演化、追问医学的意义、重塑医学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健康与疾病,理解病患与治疗,重新定位医患关系,重建卫生政策和医疗服务的基石。因此它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性特质(学科内部、学科间交叉,其外延(内容)包括医学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人类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军事医学、医学战创学、医学与文学艺术、医学与宗教等。而医学人文广义上是较大的领域,涵盖伦理、法学、医德等,谈及医学人文,人们常常将之与人文精神相联系,比如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加强医学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以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所以医学人文是一哲学概念,属形而上,侧重探讨医学内在、普遍、本质的问题。如关于医学的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等,是与医学科学、医学技术相对的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