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8 09:4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篇1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的升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因素!

然而,数学知识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很强、很严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呢?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二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要重视对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四是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以及思维推理的不同,我们将逻辑思维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即顺向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逆向思维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但无论是顺向思维推理还是逆向思维推理都应遵循: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特点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还要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的运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应肩负着引导、培养、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推理理念认识的重大责任。

二、逻辑思维的导向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具有: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及散向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思维向抽象思维这一逻辑思维推理的转化。比如:在教学中如何求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лr),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S=лr X r=лr2; 又如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即用公式表示:S=2лrh+2лr2;这样根据逻辑思维推理中的顺向性思维得出的导向公式概念,并不是意味着是问题解决的升华!我们还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中的散向性思维!在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延伸归纳推出:S=2лr X(h+r)。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整理的原则,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化难解易的导向目的!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应用

一、逻辑思维

1.定义: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也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2.重要性: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等。

二、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逻辑思维教学

许多初中生来到初中时,学习观念没有改变,思维模式受小学影响,学习数学着重简单的数字加减或乘除,没有掌握彼此之间的关系,远离实际,违背了教学目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总结能力,也便于学生实践的对待身边事物的变化和认知,防止培养伤仲永式的学生。

概念的知晓、推理的模式与判断的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公式、规则等是逻辑思维的主要依据,通过本学科(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达到教学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正如新课程《课标》中指出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大小量化)的重要科学,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它不只只是告诉人们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等,也是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学数学的应用性、逻辑性、抽象性特点,也是影响一个学生一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方面。

数学不是数字之间简单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初中数学,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成长有很大影响,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不局限于数字之间加减乘除关系,更在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化、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在于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总结、简化知识点之间的连续和延伸,在更多知识点之间找到共性和连接点,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举例说明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认识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数学概念有哪些特有本质属性的同时, 还要知道数学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哪些范围内的事或物。

(1)比较10099与99100、1000999与9991000之间的大小(计算过程略)。

(2)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条件与相似条件之间的关系、区别(计算过程略)。

(3)解方程和求不等式值成立的过程的知识连接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效与否,变化规律等)

(3)线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平面或空间问题、平行或相交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对比学习,能够直接的培养学生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逻辑习惯。

三、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实际情况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中必须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客观对待生活中事物存在、变化的客观性和科学规律。

2.在数学学习中用好逻辑思维

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不能真正理解基本的概念、公式、规则之间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善用科学的逻辑方式,帮助自身在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掌握、归纳知识要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逻辑思维组织好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并用其去认知、探索更深的数学知识,并以此逻辑规律认真的对待其它学科学习方式,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际生活,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去提供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为将来创造幸福生活塑造扎实的基础条件。

四、用逻辑思维加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或实际生活中事物的想象或复杂的分析是要以基础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经验为前提的。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样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才可以想象到似曾相识的事物(或问题),并以此解决经验来思考解决新问题应该使用的更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人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和认知,主要在于对人的认知活动表现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不是唯一的,但对人的自身思维活动过程的探讨和认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不止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现在执行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发展以来,数学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其不但是活化学生思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创建逻辑思维的重点手段。因此,于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之中,以自主教学模式为方法,落实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建设,无论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抑或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都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建设性

数学教学是以严谨性与逻辑性出名的智力培养学科,因此,为确保学生智力培养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建设,自小学开始,数学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当家花旦,一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力支撑。而到了初中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的受教群体,其接触的数学内容也从原本的数字游戏深化至空间思维建设之中,通过完善且严谨的教学内容与知识深化,打造出受教群体更为严谨、细腻及开阔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延伸线,对初中受教群体思维逻辑的建设更为科学及系统,是保证受教群体逻辑能力科学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初中数学中融合自主教学的发展价值

初中数学妙趣横生,然而先期学习却枯燥乏味。对此,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受教群体因种种原因,于教学开展过程中分裂为泾渭分明的两派。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教学有趣易懂,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觉数学教学生涩难懂,由此造成的偏差值令同处一室的受教群体的受教成果偏差巨大。面对如此差异化的教学结果,有效引入自主教学模式,开展分基础、分理解力、分成绩的分段式教学,将不同情况的受教群体以不同组别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才能促进各组别学员的共同进步,便于落实初中数学知识,深化数学教学成果。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自主教学模式,将可实现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凸显数学教学的教学价值。

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落实方案

在自主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应时刻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数学基础情况及知识接受能力,有方法地科学分组,保证每组人员知识掌握相近,学习理解相当,从而便于教师有针对性、有方法性地构筑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每组学生以自己的步调与方法来深化数学知识理解,从而便于其内化数学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并逐步塑造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组织思考能力。

篇4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杨映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4(26).

[3]周旭.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63-72.

篇5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考方法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逻辑方式主要有:

1.演绎法与归纳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推理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等都是通过这种推理方法得到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就是由个别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为普遍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通过探究规律:

3×5+4×5=(3+4)×5;

10×4+7×4=(10+7)×4;

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b=(a+c)×b。

2.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和比较法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分类法是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比较法就是将学习的对象和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种方法是小学阶段一直应用的逻辑思维方式。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法就是将普遍的知识点中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从而得到客观事物中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有效的概括归纳成一个整体。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法则时,3/4+7/4=10/4;5/3+8/3=13/3;概括出:同分母分式进行加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研究对象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整体出发,探究事物的本质;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探究,进而分析出事物的本质。

二、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知识越来越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就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好的演示和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目的,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设置课程,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动机是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人们的需要引起的,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与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逻辑思维动机。

例如,在学习追及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问题的目的所在,即只有在两个运动物体做相向运动,由于速度和时间等原因造成路程差的存在时,才能用到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入一道例题:兄弟二人在400米环形的跑道上练习长跑,哥哥跑一圈用50秒,兄弟二人同时从起跑点出发,同向而行,弟弟第一次追上哥哥时跑了600米,则问弟弟的速度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动机。

2.建立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中很多知识都用到概括总结的方法,也就是将分散的知识概括为统一的整体,然后将概念、定理、运算方法等放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进行分析,数学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缺少语言描述,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非常依赖语言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概念、定理和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篇6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1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1 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1.2 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2 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1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2.2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篇7

审计证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就是在收集审计证据时进行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协调运用。科学思维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更好地取得更多的审计线索,找到更有力的审计证据。

特别是在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的《审计证据准则》第五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该规定明确了审计师围绕这些特征和性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是否适当(即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需要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离不开科学思维。无论是在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内容、审计证据整理与评价,还是在审计过程中采用详查法或抽样法、顺查法或逆查法等审计方法,都离不开科学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离不开逻辑思维。从逻辑思维的特性来看,逻辑思维倾向于解决科研、工作细节问题,做出严谨而可靠的推断,逻辑思维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其核心是分析、认识问题的规律性,因此在收集审计证据时,按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运用逻辑思维,对有关会计资料、经济活动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收集审计证据需要非逻辑性思维。从非逻辑思维的特性来看,非逻辑思维倾向于解决事物重大、疑难问题,具有发散性、联想性,常常可以将我们的研究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式。与逻辑思维不同,它具有发散和联想的特性,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它挑战固有审计程序,蔑视过去的审计经验,在认识、分析审计人证据时表现为无序而又跳跃,能发现通过逻辑思维不易发现的问题。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必须协调运用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性形成了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两者又密切联系,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和协调运用过程,形成了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判断过程。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论证,需要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思维(非逻辑思谁)的启发,这种协调思维的运用过程是收集更多合法、可靠、有效的审计证据的关键,但也不可能离开收敛性的逻辑思维的正确推断和严密推理,收敛性的逻辑思维是收集审计证据的必要保证。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来做判断,如果我们只能收集到一些审计证据,那么能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先取得的证据可能是后取得证据的因素,那就非常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运用。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促使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把握好二者的实质区别,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认识、分析和判断审计证据,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处理好确定与非确定的、逻辑的与非逻辑的、相似的与相异的、单元的与多元的、抽象的与形象的等等各种思维因素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来,构成收集审计证据的全面思考、多环节思考、多层次思考,从而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从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来看,逻辑思维关注审计证据的确定性,而非逻辑思维则相反,促使审计人员多样性地收集审计证据。

逻辑思维要求一个审计证据所提供的资料对审计意见的形成以及得出审计结论,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不能产生歧义。一个审计证据,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不同层次、不同思路出发,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审计假设;而每一审计假设的获得都不完全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大胆想象、多方联想,这一想象或联想过程属于收集审计证据的非逻辑思维。从思维方式来说,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在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发散思维,这类思维主要通过突破原有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束缚,进行逆向思谁、多向思维、联想思维。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对习惯、常规、已往的挑战,用逆向的思维,进行大胆假设,再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小心求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在对某些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的思维过程中,不被一些或一条线索限制,不受已经确定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测试等的约束,而是从一些会计资料和一条经济活动信息中尽可能向多角度思考,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和非常规的多种假设。

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接受供电公司电单价为0.28元,而计入生产成本单价为0.82元,按逻辑思维的思路追查原因,就会取证于外供电单价、使用电单价及金额,如果被审单位提供了降压损耗以及用电损耗,审计人员往往对该证据不再使用,只能将此情况及原因写入审计底稿,甚至作出损耗的错误结论。如果采用非逻辑思维发散性思考该问题,就会考虑到是否转供,如职工、其他居民、农户、商铺用电成本也计入企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从而扩大审计证据收集的范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着不同重点需要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着重审计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非逻辑思维着重收集审计证据的特异性、离奇性和差异性。依据上述收敛性思维与扩散性思维的不同点,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是按照合性性、恰当性、一致性将各种审计假设集中起来,以形成审计结论,因此,利用逻辑思维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所关注的是它是否正确、科学,是否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会计法规。

而非逻辑思维恰恰相反,它往往是逆向思考,蔑视一般经验和常规审计方法,它排除一切在审计中的陈归、经验思维,实现思维自身的超越与跳跃,寻求奇特的线索和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养成大胆设想和假设的习惯,综合运用发散思维、逆向考虑、纵深联想、跨越思考等方法,逐步提高思维的发散性、飞跃性,以寻求更充分、更适当的审计证据。

因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思考时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逻辑思维与财会知识的积累和审计经验的多少成正比,而非逻辑思维与审计人员的财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多少没有必然性的联系,甚至会出现财会知识积累越多,审计阅历越丰富,反而成为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的思维障碍的情况。

非逻辑思维是意识活动的爆发式质变和飞跃,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时,进行逻辑思维的审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实现收入直接有关的证(发货票、出库单)、账(收入的总账、明细表)、表(利润表)以及相关会计资料(合同),而进行非逻辑思维的审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生产统计表、出门条、发货汇总表、销售主管的销售汇报材料和报告。可以看出后者更容易找出疑点,更容易形成新的审计线索。

充分发挥科学思维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的作用

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运用。

摆脱常规思谁方式。审计人员在思考问题时,应该摆脱常规性的思维,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角度、情况、层次、环节,把问题引向更深、更广的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甚至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以外的各种资料和活动,并将其他学科成熟的方法移植、嫁接,或者借鉴其他学科事物的机理,从而获得理想的问题思考结果。

篇8

一、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为促进学生和谐、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当切实的遵循和掌握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心态和心理规律,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此外,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学生也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其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是由特殊或者个别的数学知识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两个加数彼此互换位置相加所得的和不变这一例子进而将结论推导总结出来。

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而比较则是用于确定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的方法,比较是人类展开想象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和比较融汇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

3.综合与分析法

所谓的综合方法指的是将所认识对象的所有部分全部都联系起来,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来对对象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的方法指的是将所研究对象适当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对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的研究,进而获取对象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比如,让学生认识数字5,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五个桃子分别放置于两个盘子当中,进而得出四种具体的分法,即2和3、3和2、4和1、1和4。

4.概括与抽象法

概括就是将同一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全面的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抽象则是从诸多客观事物当中将非本质及个别的属性舍弃,抽出本质和共同的思维方法。比如,共有45道10以内的加法题,初学时学生都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数学的组成来加以计算的,而如果数学教师帮助学生一一地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数学规律,那么学生就能够灵活的掌握这些数学计算。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具备着非常广泛的内容,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且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相符合。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逻辑思维,并且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若是缺乏必要的逻辑方面的训练,便无法有效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教育教学界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重视的课题。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些数学知识如合数、质数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以及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再比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不能将其列为一项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是讲解一些与旧数学知识有密切关联的新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1.重视问题的引出

所有的思维全部都是通过问题所引发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师发展与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想将数学课程教好,那么数学教师就应当积极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

通常小学数学的教学都是借助于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可以有效地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使得学生灵活、牢固与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都搞清楚,并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精心的对每一节数学课程加以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激发,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过去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也形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以及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归纳总结出来。

3.针对学生特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能急于解题方法的讲解,应当切实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寻找解题的各种方法。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及时地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加以解释。数学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数学的思维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方法和思维形式,应当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4.适当的设计练习题的难度

数学练习题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设计出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要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的思考将问题解答出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学习。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2.付敏.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7).

3.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

篇9

理化生等理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是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技能,而且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逻辑思维模式

教师要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摩尔根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科学家证实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及基因工程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现代生物进化论,围绕人类对基因的发现、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既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解释和推理,又能从众多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其他优秀品质中多有感悟。特别是感悟科学家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思想方法。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等等。细心推敲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中,建立成熟的逻辑思维模式。

二、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格里菲思所做的体内转化实验,二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对格里菲思启发最大的是哪组实验?这组实验注射的肺炎双球菌是什么类型?实验结果如何?S型菌不是已经杀死了吗,那么第四组中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菌是哪来的?在一系列的问题串的引领下得出结论——可能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活性物质,促使转化。这种物质是S型菌体内的什么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吗?艾弗里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而其它物质不是。既然艾弗里已经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那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不论在实验材料、具体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可是他们有无共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优点?如何标记两组噬菌体?离心后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而检测不到35S又说明了什么?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的实验方法。

三、通过解题过程,进行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

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想”。要尽量展示解题思路及其产生的原因,纠正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偏见,这其实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为了做好这一点,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动脑筋去想,去做题,去亲身体会,要求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口头分析,口头推理,准确规范地使用生物学名词、术语,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清楚、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能使表达合乎条理,层次清楚,符合逻辑。例如:一个男子把自己某一个基因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1/4,对否?为什么?该题许多学生都错误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事实上,如果假定这一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或者在Y染色体上,结果应是1/4或0。再如:用黄豆生豆芽,1kg黄豆生5kg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A.变多;B.变少;C.先变少后变多;D.不变。学生往往会错选A,这是由于受生长发育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旧有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不能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生豆芽”中概括出这是一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相反要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所以,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课本的专业知识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同样是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这一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钟祖荣.生物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篇10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学生增长知识,又要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与知识的增长成正比,而是要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是一项相当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专家分析,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其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大部分人而言,如果缺少必要的逻辑训练就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开拓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地对小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教育者非常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

1.比较与分类法

比较是用于确定研究与研究对象不同点或相同点的方法,而分类则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所以,比较是人类展开思维与想象的基本点,也唯独有了比较才会有鉴别,而比较与分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

2.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法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推理归纳都是由特殊或者个别数学知识所逐步演变而来。例如,在数学的加法交换律中,教师通过演示两个加数之间互换位置,并且相加之和不变,使用该例子就能有效地将结论总结出来。

3.抽象与概括法

抽象是从众多客观事物当中把非本质和个别的属性摈弃,提取本质与共同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一本质属性的物体综合成一个整体。比如,总共有50道20以内的减法题,在初学的过程中都是依靠记忆或背诵来完成减法运算,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为学生一一概括相应的运算规律,那么学生就可以快速掌握减法上的运算技巧。

4.分析与综合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是指把要研究对象恰当地分类成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再对各个研究的对象分别实施研究,从而获得本质上的认识。综合方法指的是把已经认识的对象全部联系起来,并且对此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对象的整体对对象的本质加以了解与掌握。例如,教会学生认识五个数字,小学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把五个苹果分别放到两个盘子里,从而获得四种具体的方法,即1和4、4和1、2和3以及3和2。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注重问题的引出

在数学上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发,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较为繁杂的思维活动。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最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引导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能够把数学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那么其教师就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都是借助问题的提问而展开全面的教学,也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能够牢固、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掌握已学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出问题,善于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保证思路的正确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的教学内容中质数、合数等都需要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演示或者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虽然游戏只是学习中的小插曲,但是在讲解有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作用。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那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3.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应该要求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形象、生动以及有趣地开展。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兴趣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技能,并且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开创新知识,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从中再寻找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