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1:34: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利信息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
(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
(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1.2项目管理分系统
在加强农村水利项目管理的方面,于信息系统中设计项目管理分系统来管理农村水利中的各个项目。从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开始到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分系统中都要有详实的内容,以便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
1.2.1大型灌区信息系统此项目信息系统有灌溉地区的实际环境、灌区管理状况、工程建设进程。在了解灌溉地区地形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对渠道、沟道、路桥、管道等工程设施进行建设。项目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数据,经处理分析后可满足水利部门管理机构的需要。还有,可以归集农村水利行业的各种信息,整理汇编成相关数据图表,作为宏观管理的依据。最后,实现大型灌区节水建设项目电子地图资源的共享,易于培训各地的水利施工人员。
1.2.2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此分系统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灌溉地区相比,其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较少。其信息收集渠道较为广泛,有水利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市级水利管理部门、县级水利管理小组等等。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因其庞大的数据来源,造成维护繁琐,与主网站的链接易于中断,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处理。
第一,对施工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对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所需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案和工艺的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承包商在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对测量原始基准点等的负荷以及工程防线是施工承包商准备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第二,管理人员应当完成事前质量保证工作。首先,应当进行监管准备工作。应当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建立健全,进而为项目施工质量监控提供保障。其次,进行图纸会审。监理单位、承办商、审计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是设计图纸,管理机构应当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会审图纸。最后,下达开工令。在管理人员对承包人报送的相关资料和开工申请表进行审查后,由总监对具备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条件的承包人下达开工通知[1]。
1.2工程管理施工阶段质量的事中控制
首先,应当对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进行建立健全。责任机构应当在遵守相关法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对各项质量检验制度进行健全。同时责任机构还应当对质量检验工作程序进行制定。工程完成后先由承包人自检施工质量,而后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质量评定表”开展复合工作。其次,现场跟踪检查。部分分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验收、停工后和复工前地检查、复合施工单位检查结果、在封闭掩盖前检查隐蔽工程、工序交接检查、工序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是现场跟踪检查的主要内容。最后,管理人员应当对质量验收进行严格把关。在项目、阶段、分布验收前,管理人员应当对工程质量进行复核,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处理不合格工程。
1.3工程管理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后控制
对完成施工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事后控制,组织联动试车、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组织相关部门评价工程建设、对承包人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审核、对承包人提供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核、对承包人开展竣工资料整编工作进行监督是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事后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工程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相关人员以某一质量评定标准为基础,全面分析施工质量情况,利用指令评定方法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确定的过程就是工程质量评定。水平工程的质量评定依据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以工程质量评定为前提,在结合既定验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进行检验的过程就是工程验收。
2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1人员因素
参与建设的操作者、指挥者、组织者构成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人员因素。水利工程质量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工作人员的态度、素质的影响,高质量的水平工程需要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和高质量的工作。提高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所以应当促进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有效提升。
2.2材料、构配件、设备
水利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包括设备、构配件、材料,工程质量的基础由此构成。对设备、构配件、材料进行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左手:首先,对材料采购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采购人员应当采购具备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的构配件、设备、材料,确保它们的质量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其次,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只有施工单位对进行材料进行自检、管理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后,施工单位才可将这些材料用于工程建设。
2.3施工机械设备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的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当综合考虑维护和操作上的方便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保证工程机械符合工程建设要求。施工单位对各类机械的数量进行安排时,应当综合考虑工程量大小、工期等因素,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一些特殊设备必须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可进场。
2.4工艺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组织方案、技术方案等施工方案就是工艺方法。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法和工艺的先进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进行选定和审核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全面综合考虑组织、技术、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促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经济和理性、技术可行性的提升,最终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2.5环境条件
实践中,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复杂多变,难以控制。施工单位应当从具体条件和工程特点出发,严格控制能够对水品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施工单位应当制定一套应对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案,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处置环境因素变化的准备。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过程和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应当包括:第一,信息管理工程。输出、分析、统计、查询、处理、录入等功能是检测得到的质量数据资料系统应有的基本功能。第二,信息共享功能。质量监督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完成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评定,需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第三,辅助决策功能。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评定的准确性,应当将数据的分析、统计、处理功能进行信息管理系统。
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八个模块:第一,质量控制文件管理模块。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是工程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质量控制以此为基础,然而管理人员对于这些工程质量要求靠大脑难以准确掌握。为了给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查找这些资料提供方便,应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质量控制文件管理模块。这个模块还可以更具质量要求内容的不同进行细分,方便管理人员查找。第二,工程项目划分管理模块。项目划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有若单个单元工程、部分工程、单位工程组成。同时需赋予每一个单元工程、部分工程、单位工程唯一的编号,为施工中的质量评定提供便利。第三,施工企业及组织机构管理模块。财务负责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员、项目经理构成了施工企业的主要人员。应当将这些人员的联系方式、施工单位编号、姓名、职务等内容存储到这个模块中。第四,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模块。查询、录入工程材料的复检结构和进场情况是工程材料质量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工程材料的试验结构、名称、型号等内容录入到该模块中。第五,工程设备质量管理模块。应当将施工机械的安装测试结构、出厂日期、性能参数等内容录入到该模块中。第六,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模块。修改、查询、录入施工使用的工程检测仪器、施工设备、施工机械是施工机械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第七,施工质量事故管理模块。修改、查询、录入施工中的质量事故信息是工程质量事故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第八,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管理模块。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优良率、施工单位、建设地点、工程项目名称等是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信息的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有了很大进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建设管理、水情信息、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监视测量仪器;遥控设备等基础上实现的,通过软件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再生、利用等形成一个系统,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很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水利自动化在近些年的防汛高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以及通讯信息的畅通。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中,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重点内容。在当前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2、缺乏维护管理技术人员。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建好后,缺乏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现有的一些系统管理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技术能力欠缺,当遇到一些真正的技术难题的时候无法应对。
3、资金不足。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此不重视,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影响了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与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其次,组织相关基层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水利自动化工程的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正常使用与维护。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是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2、多种软件整合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
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中间数据繁多,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
3、在管理平台软件的基础上,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必须对非工程性设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5)
[2]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10(06)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83-03
1.引言
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指示精神,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结合水利行业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某市将构建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该市水利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为各部门、各科室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的平台,各科室部门间的数据也是独立管理的,缺少先进的共享模式及数据统一管理方式,而水利各项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的,业务之间也多相互交叉,传统的数据与信息分发、共享、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水利业务应用与管理的需要,因此实际需求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项目组进行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2.系统建设目标
①实现水利综合数据及其元数据的统一管理;②从宏观空间角度全面展示市水利发展建设成果;③提供水利综合空间信息服务;④应用集成;⑤.水利专项业务应用提供GIS功能支持;⑥系统安全与权限控制。
系统的最终用户为水利局及其下属各部门科室,涉及的人员主要包括领导,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科员,其它的系统浏览用户。
3.数据组织
从系统功能及应用需求来看,系统建设需要有海量的多样、多方面的空间地理数据和业务数据支持,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理数据(DLG、DEM、DOM与数据栅格图)、水雨情数据、工情数据、水利专题图、应急保障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
3.1 基础地理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在本系统的主要用途为:作为叠加水利专题地理数据的底图,给水利专题数据提供更宏观的空间位置参考和地物参考。主要内容见表3-1所示。
3.2 水利专题地理数据
水利专题数据如表3-2所示。
3.3 水利业务数据
3.3.1农村水利数据
数据包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项目表如表3-3所示。
3.3.2防汛抗旱数据
防汛抗旱数据包括汛梯队信息表、梯队人员信息表、防汛物资储备库信息表、储备物资详细信息表。如下表3-6、3-7、3-8、3-9。
3.4数据组织与整合
目前,常采用数据信息的建库、管理模式在数据的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如难以满足应用共享需求,不断重复建设等。因而很多行业或部门信息化建设都面临烟囱式建设模式的困境;系统所需的数据就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且数据种类多样,如何有效的组织数据,并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异构数据的整合,实现海量数据无缝集成、高效管理、快速访问是系统成功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结合本系统的特殊需求,我们提出了通过构建数据访问服务层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融合与快速访问,全面满足了上层业务系统对数据的需求(如图一)。
4.功能描述
4.1系统功能模块(如图二)
4.2功能描述
4.2.1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
⑴水文站网可视化管理
包括:站网空间分布展示;站点搜索定位;站点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实时监测数据浏览;观测站点信息更新,站点信息更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观测站点数据,二是修改已有站点基本信息,系统将分别提供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数据更新、维护需求。
⑵水资源量
包括:历年降水量分布;地表水资源量统计信息;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地下水埋深分布及监测包括历年市地下水埋深分区图展示;地下水监测井管理。
⑶水资源开发利用
⑷水质管理
4.2.2水库信息管理
⑴水库查找
包括名称查找、空间查找
⑵水库列表
系统将分区县、分类型(大型、中型、小型水库)提供市49座水库名称列表,以方便用户进行水库信息的浏览、查询、更新等操作。
⑶水库基本信息管理
①水库概况:水库位置、名称、编码、类型、主管单位、工程建设信息、库容蓄水等。
②水库安全建设:除险加固情况、防洪情况。
③水库运行情况:水库作用、灌区情况、水库水情、水库水质等。
④其它:水库的图片资料、工程设计资料、水库历史运行记录等。
⑤水库附属水利设施:泵站、大坝、水闸、灌区等。
4.2.3河流信息管理
将GIS技术应用到中小河流管理中,使河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非工程措施,为中小河流的管理、规划、治理、防洪减灾、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提供市级、镇级多级别的河流数据管理以及河流基本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定位、统计输出等功能。实现市中小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⑴河流分布
河流_河段信息:描述河流的分段及河段基本情况。
⑵河流水文信息
系统将对河流的历史水雨情信息,河道水位及截面流量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⑶河道工程
提供对河道附属工程设施,如:泵站、排污口、堤坝等的空间展示、查询、符号化等功能。查看防洪工程的分布、重要闸库、险工险段、跨河工程等信息。
4.2.4农村水利
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各区县已建供水工程;各区县在建供水工程;各区县规划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⑵灌区管理
灌区空间管理:将市各个灌区区域展现在地图上,用户可直观的看到各区县灌区空间分布状况。在GIS技术支持下,用户可在地图界面上,采用多种操作,进行信息的检索、浏览。
⑶农田灌溉信息
包括各类灌溉面积的统计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从整体上了解市各区县农田灌溉情况,各乡镇基本农田灌溉方式。为进行农田灌溉建设及改进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
4.2.5水利工程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市各类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水利工程空间位置分布展示、水利工程分类列表、水利工程查询、水利工程基本信息浏览、水利工程统计汇总等功能。
4.2.6防汛抗旱辅助决策
农村蓄、滞洪区分布图;蓄、滞洪区内社会经济情况;蓄、滞洪区保安工程情况;
4.2.7水土保持
⑴市水保概况
⑵土壤侵蚀单元图
水利普查中,国家下发了水保野外调查单元的绘图任务,随着水利普查第一阶段的完成,水保野外调查单元图也将绘制完成,系统将提供相应功能进行单元图保存、展示、管理。
⑶水保治理工程
提供对市内水保治理工程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进行新增工程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浏览等操作,结合基础地理底图数据,显示工程治理范围区域或工程位置点。
4.2.8南水北调中线段
⑴ 总干渠工程
⑵ 配套工程
⑶ 完成投资
⑷ 征地拆迁
4.2.9水库
⑴ 水库信息查询:包括基本信息;特征信息;效益信息;水文特征信息;水库运行历史记录信息。
⑵ 附属水利设施:包括泵站、水电站、水闸、大坝、泄水建筑物等。
4.2.10 后台管理
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综合管理;日志管理。
4.2.11 GIS基础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二维图层的显示、控制,实时标绘工具、通用的查询定位功能和常见的防火符号的加载和显示。
模块包括图层控制;地图显示;地图量算;实时查询;标绘工具。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水利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及其当前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建设的模式及其主要的功能,为水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动态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对促进水利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海,王乘,吴栋,曾钢良.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人民长江,2007(10).
[2] 张学宝.基于REST架构风格的水利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于应用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t the utility of some of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not stro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finall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ystem.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新!为您提供类似表述,查看示例用法: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首先是共享资源的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中,项目法人、施工方、监理之间要通过大量的文件传达信息,这些文件种类多、数量大,相互之间传达起来耗时多、任务大。因此,如何进行高效率的资源共享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简化资源共享的步骤,减少资源共享的任务量,方便信息的分类和共享,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
其次是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时效性要求信息之间的传递时间间隔短,速度快。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目标是对当前发生的信息进行有效汇总,从而更好地安排任务和进行数据统计。另外,要保证工程人员能根据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而做出迅速有效实用的决策,从而达到对资源、原材料、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全程监控。所以,保证管理决策的时效性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最后是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时效性是除科学性外,工程建设的管理系统必须达到的另一重要目标。具体来说,科学性是以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加工,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耽误工期。该系统要基于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中的管理系统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高效的技术支持。因此,信息系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类似,初期阶段自主开发,但由于存在许多不足,实际投入应用的较少。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软件、硬件不断开发,并且开发工具和应用平台逐渐标准化,再加上长期的实践经验,近几年,开始产生一些较为成功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认可。另外,我国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应用了一些国外项目管理软件。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多样。第一,文档管理系统和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不使用专门管理系统,而只针对急需管理系统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第二,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加以改造。购买应用较为成熟的管理系统,并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造。第三,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系统软件。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实际施工的需要及项目自身的特点,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借鉴现有的开发经验,自行设计开发针对本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多。如,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较多,包括岗位管理、编码结构管理、计划与进度管理、工程设计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需要,但该系统成本较高,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简易性和系统的实用性仍需提高。科软 PMS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包括概算管理、合同管理、统计管理、质量管理、移民搬迁管理、监理日志等模块,该系统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开发,广泛应用于水利系统。但该系统在数据融合、系统操作界面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若能进一步更完善这些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B/S 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进行多种软件的整合,从而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水利工程的参建集团众多,中间数据繁多,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流程环节严格,所以P3E/C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财务软件等多种软件要同时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以管理平台软件为基础,构建模块式信息系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管理系统要切合实际情况,实用性强,尽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对应。根据项目法人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做出需求分析报告,在扩展性、开放性较好的管理平台上,由工程技术人员与软件公司结合实际需要增加功能模板,确保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我国展开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电子化,另外,可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实际工作流程,实现比较分析、跟踪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为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全面控制施工的质量、成本和进度,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018-01
水库运行管需要多种信息,不仅包括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和枢纽工程信息,而且还包括流域上下游经济社会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等。长期以来,水库管理多依靠工程措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工程措施已成为重要的运行管理的方式,其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
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概况
1.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太河水库位于淄博市淄河干流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80 km2,总库容1.83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用水、发电,及生态补源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流域连枯连丰显现明显,尤以连枯年出现次数多,暴雨洪水集中于汛期,涨洪历时极短,因此科学管理已成为水库管理的迫切要求,而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设是科学管理的条件之一。
1.2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挥功能
按照水利部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08年前后,水库陆续建成了雨情遥测系统,东、西溢洪闸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局计算机局域网;2010年建成了供水自动化系统,干渠视频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
1.3 太河水库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上述系统的建设时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存在着相互独立,项目功能单一,软件开发建设平台低,信息传输速度慢,数据资源不能整合,信息共享性差等弊端,与管理局同科室、上下级间信息交流手段仍然比较落后,致使信息共享性差、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等。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2 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组织结构上的问题
现由两个科室分别对先建、后建的两组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修维,造成维护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2.2 各系统存在的问题
缺少数据库系统,数据存储仅依靠电脑硬盘,运行多年来,设备老化,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系统多年未升级改造,很多功能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2.3 信息不能共享
现在还停留在手抄报表方式报送水情、雨情信息和供水等信息,许多数据不能得到很好得到应用。例如,各个科室间信息交换(供水量、水情信息、雨情)每天通过电话完成。
3 太河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
3.1 水库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建设构想
总体思路,构建以信息中心网络建设、综合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为基础,综合利用雨情、水情、工情、洪水预报、供水信息、水质信息,整合各个系统,实现系统全局信息的共享,实现信息系统在运行管理和基础性作用,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通过人工决策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科学调配水资源,实现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3.2 组织结构上的实现形式
组织结构上,合并上述两个科室部分职能,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科室负责信息系统日常维修、维护、信息收集、统计等;成立决策组织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的水资源调度(洪水调度、供水量调度等)。
3.3 技术上的实现形式
3.3.1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改进
升级两级局域网,即办公局域网和坝区局域网。购置先进的办公软件,实现办公信息、水情、雨情、供水等信息共享;办公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连,实现与外界沟通。坝区局域网局域网整合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自动化系统、供水自动化系统、雨情系统、视频系统等。办公局域网与坝区局域网可以相连,相连时增设防火墙保证坝区局域网的安全。
3.3.2 建立综合数据库服务系统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是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存储和管理各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服务,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也是通过数据库进行。水库综合数据库信息应主要包括:雨水情信息(降水量、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供水量等)、工情信息(水库设计指标、工程信息、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大坝变形量、大坝浸润线、上下游水位、闸门状况、干渠状况、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等)、视频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
(1)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开发就是通过数据软件,将信息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库中。开发过程严格遵守数据库建设标准程序。综合数据库的建立要充分利用DBMS提供的对数据库的整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其他标准化措施,有效地实现现有资源开发、利用、共享等。
①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包括雨水情信息实时数据库、工程情况实时数据库、供水信息实时数据库、水质监测实时数据库、视频信息实时数据库等,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②基础数据库。防洪工程信息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防汛数据信息等。③历史数据库。降雨量、水位、入库流量、闸门开度、大坝安全监测等历史数据,能够进行统计、查询、调用等,能够生成报表等。
(2)数据库平台的管理。
①数据库选用专业数据库类型,支持服务器到服务器的远程过程调用,符合开放数据库互联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工具。②能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出和导入到外部文件操作,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以及各项参数设置。③可分配用户不同权限加强系统管理。
3.3.3 升级建设的应用平台
(1)业务信息子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将数据库中数据(水情、雨情、水质、工况、供水量、需水量等信息)快捷、准确传达。(2)洪水预报、调度系统。(3)供水管理决策系统。建立上游来水、供水量、水质状况,建立合理的供水模型。(4)升级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库平台下大坝安全的实时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通过多种建模和评判方法,对大坝安全进行实时监测。
3.4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系统安全关系到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抗击破坏的能力,是衡量系统可靠性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1)物理安全。系统所处环境的安全要符合国家标准;配备大容量UPS不间断电源;做好设备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露、抗电磁干扰等;建设可靠的避雷设施,防止雷电干扰等。
(2)网络安全。数据传输安全:采取静态或者配置CA系统动态密钥等手段进行数据传送;网络设备安全:ACL协议的过滤使攻击无效等手段达到网络设备的安全等;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通过设置专用的防火墙等。
1 灌区概况
山西省夹马口灌区是一个引黄泵站灌区。1958年兴建,1960年上水受益。灌区位于山西省南部,西临黄河与陕西东雷灌区隔河相望。
灌区东西长50km,南北宽35km 。2001年与南部相接的小樊灌区及上游的浪店水源工程合并组建为夹马口引黄工程。现泵站装机45台(吴王站10台,浪店站8台,夹马口12台,小樊15台),扬程70米,提水能力23.2m3/s(夹马口16 m3/s,小樊7.2 m3/s),灌区面积50.3万亩。
随着节水改造和灌区改革的进行,灌区用水保证率大大提高,群众用水积极性空前高涨,灌区农户讲:"水是庄户人的胆,有胆才敢去调产。"灌区从98年开始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目前经济林占40%,棉花52%,小麦2%,其它6%。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针对国家目前的农业政策,结合灌区实际情况,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如何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是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充分调查、研究、总结灌区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选定灌区管理的目标为"农民增收、工程发展、管理者受益",达到"三赢"。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水利信息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水商品的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作为水管单位,把有限的水资源"提升"后,经过"生产"、"交换",成为"水商品"。作为一种有限资源的"商品",其"商品"属性就更为突出。因此,灌溉水需要按"商品"的属性进行管理。
从商品销售方式的发展历程看,由小滩小贩、到小商店、到大商场、再发展到超级市场。超市的产生,已大大超越了一般商店对商品的管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使得人们选购商品的各种需求成为现实。而我们夹马口的灌溉用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它具有不可存储性,较一般性质的商品更难管理。要使50万亩灌区达到"车间化、超市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已成为必然。也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把水商品管理的更好,让消费者(农民)更放心、更满意。因此,水利信息化,是灌溉水销售管理的必然选择。
从商品管理的流程上看,水商品的管理与一般商品的管理一样,存在着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水的流动形成"物流",水费的回收形成"资金流",而整个管理环节的数字流动就构成"信息流"。水利信息技术就是要解决水商品交换的"信息流"问题。而"物流"与"资金流"这两个"流"的运行好坏又体现在"信息流"的配合程度。因此,水利信息化,是水商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信息技术
近年来,我们首先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旨在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可靠的基础。按照国家对管理局的事业定性,灌区实行"事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即管理局作为国家的代表,实行宏观的事业性质行政管理,而把泵站、灌区分别作为模拟的"工厂化"和"商业化"的"企业"管理(在灌区内部分别是独立法人)。按照这一体制,经过摸索、总结,我们按照"水"的流程,实行"泵站--生产水,灌区--销售水,农户--消费水"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模拟法人主体化、独立核算企业化、层层买卖市场化、规范服务公开化"的管理理念。
"主体化"--各水经营实体实行模拟法人管理。有充分的自主权,在灌区内就是法人的地位。
"企业化"--各经营实体实行模拟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水的经营自负盈亏。
"市场化"--灌区构成供水市场。各供水环节均为买卖关系。
"公开化"--灌区是灌溉市场,既然是市场,就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
要实现管理理念的良性运作,管理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公开化"的问题。对农户公开:流量公开、水量公开、水费公开、水价公开、开停时间公开、服务制度公开,便于监督。使一切操作都置于"阳光"之下,这样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农民很满意。对内部公开:当班水量、电量、材料消耗、配水调度、吨公里损失、购售水票等,要达到以上公开,用人力是难以实现的。灌区日灌溉产生的数据达数十万个,一个灌季将产生上百万的数据,不利用信息技术,公开成为空谈。
3 灌区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对水商品流动过程中"物流"及"资金流"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反馈及管理。因此,他必须是:"及时、准确、高效"。他始终在为实现水管理的大目标服务。
1998年,我们与西安沃泰公司合作开发了《夹马口灌区节水灌溉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共16个一级模块,分别是:泵站管理、测流站管理、干渠管理、支斗渠管理、实验站管理、水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程设备管理、通信网络管理、公安水政管理、农户管理、办公网络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政策管理。
上述功能涵盖了夹马口灌区的所有水管理工作。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可实现共享。目前我局计算机网络分为管理局机关、灌区业务、泵站业务、各乡镇及农户查询共5块,这样形成灌区的局域网。使50万亩灌区达到水生产"车间化"、水销售"超市化"的管理。
在这个系统中,农户管理十分重要。灌区为3.7万个农户都分别建立档案。包括作物种植、用水量、用水时间、浇地次数、水费收缴、斗管费等情况。为实现"规范服务公开化"提供了硬件支撑。配合"阳光工程",建立了农户水费电话查询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农户对此特别满意。通过这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原来水费收取中存在的暗箱操作,遏制了关系水、人情水、权力水。达到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这个"软"节水效果很显著。从前用水不交钱的人根本就谈不上节水意识,想怎么浇,就怎么浇,树沟、路面到处是水,浪费极大。农户信息系统运行后,灌区的3.7万个农户全部建账,各种数据随时查询,透明度极高。农民通过相互对比,实现了"给用水户一个明白,还配水员一个清白"。东张镇山东庄村的支部书记讲,在以前,他每次浇地都交了钱,但好多村民认为他没交,他感觉好冤枉。七级镇一个村管水利的副村长讲,以前浇地他从没交过钱,现在不交不行了,同时通过这个"水费"管理系统,他感到村里的各项工作好做了,干群关系密切了。水利灌溉信息化给农村带来了民主和公平,极大的促进了灌溉事业的发展。
4 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效
水利信息化建设,使灌溉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农民增收。 灌区农户减负增收明显。1997年水价0.28元/立方米,98年调整为0.34元/立方米(粮、棉)和0.38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原来农户水价低,水费并不低;现在水价高,但水费并不高。用水量由原来1083m3/(hm2 次),降为现在975 m3/(hm2·次);平均水费由97年375 元/(hm2·次),降到现在331.5 元/(hm2·次);全灌区农户每年少支出水费60万元左右。灌区农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灌区人均0.17hm2地,年平均纯收入由97年的不到0.3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0.504万元,是全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而且从调查结果看出,农民的增收与用水质量(保证程度)成正比。
(2) 工程发展。 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工程得到健康发展。固定资产由原来的404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9亿元,极大的增强了工程的抗旱能力。表现为灌溉面积由97年的2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亩,而灌溉周期却比97年缩短了近50天。灌区节水由97年的20万方增加到2002年的148万方。
(3) 管理者受益。 随着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管理局只进行宏观管理,服务单位全方位、多渠道服务于灌溉,各"经营实体"以"法人"形式,全权负责本"实体"的经营,责、权、利统一,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组合后的人员人人有压力,有危机感,把本实体的事,都看作自己的事,从源头到农户,形成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管理体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水费收入逐年增加,由1997年1024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588万元,职工的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700元增加到2002年的9050元。在当地成为人们所羡慕的好单位。
5 几点体会
(1)信息化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更不能移植别的行业。要紧紧围绕灌溉管理的大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不要贪大求洋,要讲投资效益。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设计讨论
水利工程管理围绕建设组织、社会群体(居民及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开展,本文以此为基点,提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为主题的计算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2.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文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分为网络设备管理与公共设备管理。对其中具体功能要素进行统计。信息、远程登录管理、自动化办公、工程数据统计是基础服务层的主要功能类别,同时,为保证虚拟网络与可以将园区(施工地)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整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信设备(外部网络)为中心建立通信设备与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的单向联系,在保证能接收信息的同时保证系统安全。
2.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用于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资源,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流通。数据资源层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各项数据关系的关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建立数据资源层中,首先要对基础设施层提供的数据(网络资源、数据库硬件资源)进行物理集中,并在数据资源层将上述两者进行逻辑集中,通过结合两者建立独立的数据层;其次,当数据层建立之后,建立数据资源储备(备份)系统与在灾难恢复机制;最后,完善建立管理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接口,为数据连接奠定基础。
2.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属于集合应用系统,通过向用户提供需求数据,并提供可实现水利工程信息交换流通的工作平台实现业务的功能。在建立业务应用层过程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业务要求,动态管理、升级应用系统。本次研究中业务系统主要由多个异构平台组成,其数据流通、共享主要由数据资源层实现。从业务应用层的具体功能来看,主要应用于设计勘察、施工进度监控、基础资源调控等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相关的内容。同时,质量监督、信息管理、跟踪管理等内容也可由业务应用层实现。
2.4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包括客户登陆窗口、流动信息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等内容。服务层主要功能为对应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流通管理信息进行剥离、重构,为客户实现单点登录、多种应用提供可能。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移民问题是当前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逐渐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对工程建设的成本、周期及进度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及社会的长久稳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移民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且先后实施了相关方针政策,这对于我国的移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当前我国移民管理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移民管理的特征分析
移民管理工作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安置、人口搬迁及工业矿业、企业等复建搬迁,是一项综合了环境、社会、自然等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并且具有涉及部门多、空间跨度大以及政策性强等多方面的特征。第一,涉及部门多。移民管理往往会牵涉到综合监理、主体设计、工程业主及移民管理机构等多个单位,主要涉及到的专业有交通、通信、电力、国土、商业、农业及工业等,属于非常典型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管理场所。[1]第二,空间跨度大。一般来说,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往往会受到水库回水淹没的影响,并且水利工程淹没的影响可能会跨县、跨市甚至跨省,波及范围十分广。第三,政策性强。不同的地域特点、工程性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时期,都会对移民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第四,信息量巨大。移民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信息,其中包括规划成果、实物指标、资金、进度等,并且数据的类型有空间数据、非结构化及结构化数据等,涵盖的信息量十分巨大。第五,管理层级较深。移民管理往往会涉及到乡、县、地、省及国家等层级不同的管理部门,其中牵涉到的沟通协调及信息传递过程及环节十分复杂。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移民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层级较深、部门较多,协调与沟通工作十分繁琐,并且资金管理、进度及计划等相关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公文的方式进行,加上数据分类体系繁杂,信息上报的周期较长以及统计口径缺乏一致性等,导致无法构建出高效而科学的信息共享与流转平台作为支撑。第二,移民管理时间、空间的跨度很大,并且事物变更现象较为频繁,往往会导致规划成果与实物指标等方面的资料混乱,并且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及数据零散等现象的存在,还可能导致信息的利用、检索等存在较大的难度。[2]第三,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搬迁之前的移民补偿补助制卡及补偿测算方面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多数的基层移民管理机构因不具备专业化的制卡工具及测算软件,往往需要结合手工填卡的方式进行工作,这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可能造成一些计算错误,从而对成果的使用产生影响。第四,由于文档、公文、凭证凭单及实地调查表等资料繁多,会导致资料归档及管理利用难度较大。
2 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程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发展。当前,国内有很多相关单位先后构建出科学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从整体上来看,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移民管理的效率逐渐成为当前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普遍共识,有关信息系统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3]就各类移民信息系统中各个建设项目而言,现阶段主要的建设模式可以划分为工程业主主导、移民管理机构主导及主体设计单位主导。这3类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2.1 工程业主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系统功能对日常业务过程的科学管理十分重视,其主要的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信息获取速度、拓宽信息来源等;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涉及到前期的移民设计与规划、中期的移民搬迁与安置以及后期的移民持续过程,重点为前两个阶段;③系统主要用户:综合监理单位、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主体设计单位以及工程业主等;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大部分的数据都来自主体设计单位及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在数据采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有关业务的地域性与政策性有着很大的差别。[4]第二,有时会出现同一个业主应对多个工程的局面,管理过程较为复杂;⑥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支持情况:较好。
2.2 移民管理机构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系统功能主要是注重对于所属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及业务的规范管理,其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效率;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涉及到前期的移民设计与规划、中期的移民搬迁与安置以及后期的移民持续过程,重点为后两个阶段;③系统主要用户:地方移民管理机构;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在采集安置实施、资金及计划等伴随日常业务而来的信息方面难度相对较低;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有关业务的地域性与政策性有着很大的差别。[5]第二,除了全国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管理系统是我国各水利工程需要统一建设之外,有关其他移民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各级管理机构存在严重的分头建设现象。第三,面向工程及面向地域的管理现象较为常见,面向工程的管理包括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及移民规划设计等。面向地域的管理包括后期扶持阶段的管理;⑥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支持情况:一般。
2.3 主体设计单位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大部分的系统功能都侧重于辅助移民规划设计工作,其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水利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平及工作效率;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主要为移民规划设计阶段,仅仅有很少将移民工作阶段延伸至移民搬迁安置实施阶段,而延伸至移民后期扶持管理阶段的则更少;③系统主要用户: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主体设计单位;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在采集规划成果、实物指标等本地资料方面相对较为容易;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系统对于移民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地理信息要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并且系统所需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第二,由于功能定位的缺乏,导致系统对于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第三,统计分析与实物指标采集较为容易,但规划设计功能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
结语
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移民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信息化科技与移民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系统模式,并且能够极大地带动及促进政务的现代化、透明化及公开化,从而大大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整体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牛文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水利现代化[J].山西建筑,2012,13:246-247.
[2]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J].人民长江,2012,1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