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1 10:23: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矿产资源市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

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60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全市98家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县妇幼保健所。市妇幼保健所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各区县妇幼保健所负责辖区内各助产机构问卷的发放、收集,市妇幼保健所对回收问卷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开展了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数量等情况,调查以2008年8月岗位设定及2008年上半年分娩数为基准。

结 果

产科医生:概况全市98家开展了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产科服务的医生(包括产科门、急诊、病房、产房以及参与产科值班)共369人,其分布情况,见表1。

分别计算各助产医疗机构“助产服务效率”指标,得到最高的5家医疗机构,见表2。

职称构成及其分布:全市共有产科住院医师180名(48.78%),主治医师143名(38.75%),副主任医师36名(9.76%),主任医师10名(2.71%)。从产科医生职称构成及分布情况看,与医院等级有很大的相关性,医院等级越高,高职称医生所占的比例越高。

学历构成及其分布:南昌市本科及以上学历产科医生占39.84%,大专学历占33.88%,中专学历占26.29%。产科医生学历构成及分布情况也与医院等级密切相关,医院等级越高,高学历医生所占的比例越高。

各级医疗机构产科护理人员的分布情况:全市从事产科服务的护理人员共545人(其中助产士334人),医生和护士人员比例为1:1.48,各助产机构之间产科护理人员“助产服务效率”指标悬殊很大(平均39.98,最高79.25,最低1.5)。

门诊医生服务效率:初诊工作负荷大的医院主要集中在三级综合医院。

急诊服务情况产科值班:随机选取2008年7月26日上午,统计产科急诊人次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二级综合医院周末上午平均为15人次,医生安排1人,工作量最大。其次是三级综合、民营医院、二级妇幼专科医院和一级医院。

讨 论

产科医护人员数量配备失衡严重:从本次调查中得到的医生(护士)工作量等指标(助产服务效率)反映了目前南昌市产科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①部分助产医疗机构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②二级妇幼专科医院业务量明显萎缩,医护人员服务效率极低。提示各助产医疗机构之间在产科人员配备方面悬殊很大,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

产科专业队伍结构建设需要加强:由于产科风险压力与待遇的失衡等客观因素,目前存在产科人员流失和后继乏人的严重问题。高级职称及高学历者密集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研究生学历达8.33%,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88.89%,而一、二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仅1.59%。

对策:①调整助产机构的数量、结构与布局:由于部分医院多年以来分娩量极小,导致产科工作人员相关经验少、技术设施落后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故建议对该部分医院的产科进行关闭或调整;②加强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特色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以诊治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为特色的产科,如成立“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以便更好发挥高危妊娠诊治作用;③加强产科队伍建设保证乡卫生院产科队伍:乡卫生院的工作负荷较大,应增强人员配备,以保证质量,保证产科配备能满足业务需要的适宜人员数量;④加强产科急救服务力量对各助产医疗机构而言,需要改善急诊室抢救条件,增加值班人员,建立合理便捷的急诊抢救流程,加强人员急救综合能力培训,提高产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效能。加强对全市“面”的管理,充实抢救专家组力量,理顺转、会诊网络关系及明确职责等,以保证满足产科危重急救医疗需求,减少孕产妇死亡。

篇2

南华商品指数显示,自5月25日商品市场回调触底以来,新一轮快速上涨行情再度推开,截至7月13日,此轮商品反弹幅度达到18.23%,其中铁矿石、动力煤、焦炭等品种均有良好表现。

商品市场火热引起股市资源类板块联动,继黄金、有色类个股异军突起之后,煤炭、钢铁等“黑色系”品种更披荆斩棘般迅猛上升。因此,不少市场分析人士纷纷认为,资源类主题基金将是今年不错的投资品种。

华宝资源优选基金(240022)可谓是目前资源类基金中的佼佼者,银河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华宝资源优选今年以来一马当先,年内净值上涨18.30%,业绩回报稳居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榜首(股票仓位60%-95%),这一表现相较同期沪深300 的-12.19%的表现,也斩获丰厚的超额收益。此外,依据银河数据,华宝资源优选近一周、近一个月的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也均属于领跑系列。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资源类股票属于周期板块,原本就具有高弹性、高收益、抗通胀的特点,同时据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与其他一些资源类基金相比,华宝资源优选可谓是一只较为纯粹的资源基金,其投资范围主要指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2016年一季报末时,该基金重仓配置了煤炭板块,这与当前A股煤炭、钢铁、有色热舞的局面较为契合。

篇3

在我国,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主要品种的回收利用价值已被人们所了解和熟悉,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回收系统,然而稀贵金属的回收却常常被许多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所忽视。其实稀贵金属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那么当前国内稀贵金属生产回收现状和未来市场发展状况如何呢?对此,我针对稀贵金属2016年市场需求及贵金属生产回收现状和行业政策以及稀贵金属市场发展走向进行深入分析。

一、稀贵金属生产回收现状

稀贵金属是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统称。主要包括:贵金属(金、银、铂、钯、铑、钌、铱、锇)和稀有金属(锂、铷、铯、铍、钛、锆、钒、铌、钽、钼、钨、镓、铟、铊、锗、硒、碲等)。稀贵金属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高度催化活性、强配位能力,在饰品之外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石化、制药、电子电器、蓄电池、玻纤、航天军工等行业中,成为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被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可以称之为工业之魂。

目前,我国稀贵金属矿产资源的保有量很少,特别是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就更少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探明的铂族金属矿产资源有35处,总保有储量仅310吨,每年仅有金川集团在镍矿开采中伴生产出1吨多铂金;而金矿资源有1265处,总保有储量4265吨,居世界第七位;银矿资源有569处,总保有储量11.65万吨,居世界第六位。

目前,国内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已走上了生产应用回收再利用 的良性循环道路,稀贵金属虽然作为战略资源,但是由于规模有限、分布太散并没有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稀贵金属大多仍停留在散乱无序回收,甚至废弃的模式上。大多数人认为稀贵金属大量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但一般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只将其中的铜铝部件拆卸利用,含有多种稀贵金属的元件由于回收技术工艺高及含量低的原因又成了废弃物。国家大量进口贵金属,尤其是铂族金属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而生产出来的贵金属又在大量的报废,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我国将是铂族金属废料产出最多的国家。仅仅靠增加生产和进口是不能满足工业生产中日益增加的对贵金属的需求的,因此必须重视回收再利用这个重要环节。

我国的稀贵金属生产回收行业较国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稀贵金属再生行业存在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第一,国内正规有资质并且技术先进的稀贵金属加工提炼企业数量非常少,作坊式回收提炼单位规模庞大,有10万之众,由于工艺技术落后,往往在提炼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如何把优质资源集中到优质企业手中,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稀贵金属年回收量少而分散,造成大多回收环节以个体户为主,环节多;第三,国内提炼技术及水平整体有待提高;第四,国内从事贵金属回收、提炼税负较高;第五,稀贵金属回收及利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第六,环保成本高,合规企业不仅要遵守环境法,而且大多数涉及稀贵金属废料都被列为危险废弃物,危废资质难拿到,危废跨省转移联单制导致一批货几个月或一年都到不了提炼企业手中,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第七,取样、检测准确率及汇率变化、价格波动都会对贵金属回收提炼产生重要影响。

稀贵金属再生行业对国家政策的动向非常敏感,任何一项与之有关的政策都将影响到稀贵金属再生行业整个产业链的调整和发展。

我国铂族金属主要依靠进口和循环再生利用,石化行业废催化剂、失效三元催化器、阳极泥、电子废弃物、制药催化剂等是主要的回收来源,国内已研发了多项回收工艺,主要集中在湿法溶解和火法金属捕集。

二、贵金属再生行业市场展望

稀贵金属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稀贵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心脏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的制造、蓄电池、通讯、医药、食品、环保净化产品等领域。同时稀贵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可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挖掘,是对环境的保护。相关研究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铂族金属回收价值约为12亿美元,回收量占比约14.6%,亚洲其他地区占比23%,世界其他地区占比68%。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20年来自汽车催化剂的贵金属会达到全球稀贵金属产出的25%。

中国稀贵金属回收再利用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贵金属再生行业作为资源回收中的一颗明珠,必将大放异彩。但短期来说,稀贵金属再生企业会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企业应保持定力,加强企业自身冶炼回收能力 ,积极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我国稀贵金属再生行业企业间的重组与并购增速仍将加快,同时受国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经济形势在低位徘徊影响, 2016年稀贵金属国内市场需求量会略有下降,稀贵金属价格将维持稳中略降走势,但铂、铑、钯等个别稀贵金属因市场需求影响,仍可能出现阶段性波浪式反弹。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和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因素增多,稀贵金属国内市场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也将稳中向好。

国内稀贵金属生产企业应抓住当前贵金属市场发展契机,提高稀贵金属精炼能力和回收工艺,紧跟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冶炼回收技术更新和管理运营,大力促进稀贵金属精炼和回收行业的快速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

[作者简介:王勇(1974―),男,山西曲沃人,经济师,从事于有色金属销售,市场分析,运输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煤炭资源税;财政效应;从价计征

Key words: coal resource tax;financial effect;ad valorem

中图分类号:F8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15-04

0 引言

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煤炭资源税制度,有利于实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煤炭资源最大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和煤炭产业的现状,可以明确地知道,煤炭资源税的完善迫不及待。我国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总体结构不合理、主体税种资源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现行煤炭资源税费制度缺乏对矿业活动的政策激励措施等问题。要科学构建煤炭税费制度体系,改革与完善资源税制度,建立煤炭资源税费激励机制等政策。煤炭资源是个夕阳产业,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对本国煤炭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合理的建议成为重点。为此,煤炭资源税的不断创新,煤炭资源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成为本文的重点。

1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背景

1.1 煤炭产业面临的现状

1.1.1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煤炭是一种地下矿产资源,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复杂的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其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它有着广泛的用途,在世界能源历史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我国亦是如此。

中国有悠久的煤炭历史,煤炭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利用历史。中国古代文明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工艺品,精美绝伦。煤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古中国明代书籍中,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因此,可以说煤炭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虽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和天然气所替代,煤炭的能源地位大大下降,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资源消费在我国仍占据重要地位。

1.1.2 金融危机的冲击

自2008年金融危机年以来,我国煤炭经营状态和形势持续下行,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遭遇了多年以来少有的经营困境。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带来严重影响,煤炭大量积压,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煤炭产业利润普遍下降,煤炭产业进入寒冬。

1.1.3 煤炭外部市场萎缩

一方面,随着非洲、拉丁美洲煤炭资源开采量日益增加,技术进步,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较低,对中国煤炭出口造成巨大压力,国外市场萎缩;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和核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利用率提高,使得煤炭能源消费比例下降,造成国内市场空间压缩。以下就从煤炭的市场价情况、国内外贸易变化、煤炭市场集中度三个方面并结合供求关系变化对我国煤炭产业现状进行扼要的分析。首先,煤炭产业发展已经达到高峰期,进入衰退阶段;其次,国外主要消费的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煤炭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所以煤炭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占消费比例小,造成国外市场小,煤炭对外出口下降;再次,煤炭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等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产业升级,对我国煤炭产业造成巨大压力。供求关系不平衡是造成煤炭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即市场需求不足,而我国目前煤炭产能过剩。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的状况,尤其是和陕西煤炭积压严重,对我国整个煤炭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影响国民经济。从这个角度说,煤炭资源税改革必将成为重要的一环,是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1.2.1 中国周边地区市场分析

蒙古国、俄罗斯、印度、中亚地区和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是中国相邻国家或地区中的重要产煤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开发较早,煤炭存储量较丰富,给我国带来较大挑战,因此,我国有必要改革煤炭税费制度,促进煤炭经营的市场化,优化煤炭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大力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蒙古国和印度煤炭已探明储量丰富,加上劳动力成本较低,导致煤炭价格较低,对我国煤炭产业产生影响。所以,现在中国煤炭产业必须升级改造,煤炭资源税改革首当其冲,不可回避。

1.2.2 环境的负面影响

煤炭资源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这也是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重要原因。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是指以煤炭资源开发为经济支柱的能源城市,一个城市中的所有产业,其中煤炭业所占比重最大,该城市就成为能源城市,淮北市就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但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煤炭开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空气污染严重,即煤炭资源城市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颗粒,也会有许多有毒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这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粉尘和小颗粒会是由爆破和瓦斯爆炸引起的,有毒气体是由煤炭燃烧导致的。改变地貌,地面沉降,即煤炭资源开发会毁坏地表植被,使植被覆盖率下降,同时地下被挖空,造成地面下沉,地下水下沉,并且会导致土地沙化,还会危害到地面的桥梁、道路、各种建筑、河流和公众的财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山区和丘陵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导致的。因此,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不断创新改革才是出路,转变经济发展形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解决之道。造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煤炭资源的破坏性和掠夺式开发,对环境造成危害;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利益;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1.2.3 煤炭资源税不合理

税收是国家或政府获得收入的主要形式之一。煤炭资源税属于税的一种形式,对煤炭产业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煤炭资源税改革是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必要举措和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中国煤炭税费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必须不断探索和深化煤炭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完善的煤炭税费制度。当前,中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重要原因和必要性在于: 市场需求量小、污染严重和产业利润缩水,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与产能严重过剩。这三点是外部原因,最重要的是自身原因,即煤炭资源税费制度不合理,也是直接原因。

2 煤炭资源税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影响与作用

2.1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政治作用

煤炭资源税税费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国家拥有煤炭资源所应当具有的正当权益。国家获取煤炭资源税费收入是有法理依据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我国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条文和相关条例,使煤炭资源开发有法可依,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求保护环境,这有利于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①

2.2 煤炭资源税改革与完善的财政效应

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由于内需严重不足再加上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等等问题比较突出,许多产业停产甚至破产,造成我国地方各类税收收人严重不足,同时地方政府没有发行地方公债的权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在我国现今体制下,按照有差异的自然资源种类划分,除了海洋石油税收入归属中央政府(进人中央政府固定财政税收收人)外,其它资源税收益划归地方财政收入(进人地方政府固定财政税收收人)。煤炭行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人们的收入。

2.3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技术效应

煤炭资源税改革会促进企业创新开发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有助于减少煤炭资源浪费。目前,大量煤炭资源销售价格都与国际价格水平基本接轨,煤炭价格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波动,因此可以采用国际煤炭标准价格。煤炭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后,炭税率的标准大大提高,必须提高煤炭资源重复开采率,减少浪费,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的最大作用是减少煤炭资源开发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最大的利润与经济效益,使煤炭行业走向创新道路。

2.4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产业效应

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完善,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煤炭资源税改革可以规范煤炭行业的市场秩序,使市场发挥其作用,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减少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也有利于我国产业更好的走出去,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自身效应,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自身效应重大。煤炭资源税改革首先会促进煤炭业自身的优化和升级,其次会增强煤炭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煤炭资源税改革存在的困难

3.1 煤炭资源税的税费关系调整难度大

煤炭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但要支付各种税费和杂费,而且要缴纳矿产资源开采税。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费用、采矿权收取的价款和使用收取的税费都是依据各种税法应收取的费用,同时涵盖依据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法律法规收取的基金和其他收费,并且包括省级以下各个地方政府设定的涉及煤炭各收费项目。由于它涉及到的利益主体相当多,税、费的改革将重新划分部门利益、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和省、市、县、乡利益分配问题,具有深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明确煤炭税收入性质,建立全社会代际公平、全民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上看,简化煤资源税、费是最佳选择。煤炭资源税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护和调节矿产资源开发,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到煤炭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3.2 煤炭资源税税率研究的细化难

煤炭资源税改革过程中,即使现在已经实现了从价征收计费制,但是保留其中的细分税税率的差别化制度,发挥该制度的分层调节作用,依旧是必要的。具体而言,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应积极鼓励高品位煤炭的开采。从环境保护治理开发的角度,低品质和煤层浅的煤矿尽量保护,因为开发成本太高。我国政府应制定一套统一规则和标准,比如高品质优良煤炭品种必须承担高税率,而那些低品质带来的环境污染外部性可以通过设立环境谁污染谁来解决,资源税征收不应过度。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对煤炭资源矿产的价格折算系数和资源税税率的设定都应该由省级部门决定。

3.3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

总体上看,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为什么会迟迟没有进行,一个原因是煤炭资源税改革极有可能会对矿产煤炭价格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全国用电价格,对相关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只有完全整合这些产业,更好地发挥产业群的效应,使市场通过价格来规范煤炭行业。大体上看,资源税改革对第二产业影响要大于轻工业和农业,对工业产生影响远高于服务业,对传统机械制造业影响高于软件设计等等高新技术工业,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有及时推进税费体制改革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好地实现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宏伟目标。

3.4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阻力大

煤炭资源税改革起步较晚的原因之一是煤炭资源税改革面临重重阻力。煤炭资源税改革阻力重重的原因是人们担心煤炭税的改变会侵犯既得利益。此外,税制很不完善,即税费轻重、税费结构都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党和政府提出必须加快煤炭资源税改革,改变不合理的税制政策,建立健全合理的税制体系;另一方面,煤炭行业税制体系僵化,存在大量问题,该行业既得利益者惧怕改革,不愿意变化。

4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对策

4.1 改革煤炭资源税计征方式

煤炭资源税计征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即将煤炭资源税由从量定额定量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定价征收。大大增强煤炭资源税的宏观调控能力是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收到的重要效果。从价计征将税收与煤炭产业的市场销售价格直接挂钩,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煤炭资源市场价格,有利于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调节资源利润分配,有利于市场通过市场价格传导体制增加资源原产地政府的财政收人,适度恰当补偿资源地区之间利益,西部地区得到其相对应的应得利益。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是煤炭资源税征收的一项重大关键转变,有利于规范煤炭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运行,提高中国经济对外竞争力。煤炭税费从价计征到底适不适合,那就要看它是否符合我国煤炭产业的当前实际情况。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的实施需要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比如国家出台的《资源税暂行条例》。

4.2 大力提高煤炭税负担水平

煤炭税负担水平是煤炭税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着手提高税负上,科学合理完善的税率计划尤为关键。一方面,要想到煤炭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损害成本,实现促进煤炭开发的外部成本远低于开采煤炭的收益;另一方面,又不太至于使税负担过高,从而致使纳税人受到损害。为此,建议制定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采用从价计征税制,税收税率在5%-15%之间最为合适,同时不断完善创新煤炭资源税计征方式。

4.3 对各种税费进行调整合并

税费的调整是煤炭税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税费的种类和明目繁多是必然的,这是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决定的。然而,这些税费缺少一套统一标准,通常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因此在设计煤炭资源税改革计划和方案时,必须清理整合种类繁多的各种涉及煤炭产业的税费,切实减少煤炭资源产业负担。煤炭资源税相关小税种的精简是必要的,也是较容易完成的。

4.4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建立合理的分权体制,合理分配煤炭资源税收入。2014年,国务院将淮北矿业集团等大多数央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继续作为中央财政收人,原因是因为国际原油及其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导致煤炭企业利润收入不稳定,影响煤炭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影响,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严格规范煤炭资源税的使用,要加大煤炭资源税的投入用于环境恢复,保护环境,强化煤炭开采带来的污染治理,改善生活环境,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

4.5 保证煤炭主产区的经济稳定

煤炭资源税改革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煤炭主产区的影响更是如此。煤炭资源税改革也会对各地区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税负转嫁能力的强弱对各产煤大省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为减少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主产区的重大冲击,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有关预防机制,尽量避免对煤炭主产区的影响,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煤炭主产区的经济稳定对煤炭业极其重要作用。

4.6 建立健全煤炭税费补贴机制

合理的煤炭资源税费补贴机制是深化煤炭资源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煤炭相关产业进行补贴,防范转嫁成本现象的发生,建立一整套约束机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煤炭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煤炭资源税补贴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煤炭资源税费补贴机制的重点是核实煤炭资源税哪些项目需要提供国家财政收入的补助,分门别类,面面俱到,是煤炭资源税费补贴机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外,煤炭资源税费补贴机制要求健全相应税法和税规,杜绝不按法律办事的现象发生,坚决抵制破坏税制的行为。

5 结论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我国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煤炭资源改革是我国煤炭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推进我国煤炭资源税税制改革。资源最优配置是利用资源为人类服务,谋取最大利益,资源消耗核算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稀缺性能源对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扩大煤炭资源的正外部性,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总而言之,煤炭资源税改革与完善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煤炭行业升级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我们人类社会要想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煤炭行业同样要不断创新。煤炭资源税改革与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

①姜涛,朱宝玉,蔡德发,等:《煤炭资源税改革影响分析》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2-37。

参考文献:

[1]谢昕,白璐.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3):22-25.

[2]王顺超.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师,2014(2):23-24.

[3]冯悦.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2):37-37.

[4]叶青.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5(1):15-16.

[5]解洪涛,陈志勇.试析煤炭资源税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税务研究,2014(2):46-48.

[6]毛磊.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会计师,2015(3):17-18.

[7]姜涛,朱宝玉,蔡德发,等.煤炭资源税改革影响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2-37.

[8]马喜燕.煤炭资源税现状及改革建议[J].时代金融(旬刊),2014(4):43-44.

[9]李琦,王哲,王玺.煤炭资源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5(4):8-9.

[10]徐润,何杨.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行政主导抑或市场变异[J].改革,2014(1):51-60.

[11]廖玉林.资源税改革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14(6):11-12.

[12]红.煤炭经济发展态势与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9-24.

[13]满影,殷爱贞.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4,26(5):132-136.

[14]王志朴,贾尔恒・阿哈提,吴瑞琦.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20-22.

篇5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19-02

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谋求经济的新发展,是地勘单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国际矿业市场低迷,国际矿业市场正经历深度的调整与变革时期。很多国际矿业公司的市值大幅度缩水,这为我国地勘单位的国外发展提供了良机。这时,我国地勘单位可以审时度势地低价收购优质的矿产资源,精心设计谋划兼并一些矿业公司,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新常态下,环境问题相当突出,传统的资源型地质勘探需要实现转型,绿色矿业发展将成为地质勘探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地勘单位要积极认识到在地质勘探行业中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勘单位不仅要做好传统矿产勘查作业,更需要积极研究新技术矿产信息,研究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能够积极实现工作模式、环境的创新改革,不断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内容,提升其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努力实现地质工作的改革,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工程、城市综合发展性转变,以此创新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常态为地勘行业改革,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我国地勘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单位员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都是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这样,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不足。很多地勘单位推行的是封闭式管理,不关注市场,不关注行业的发展。在新环境下,地勘行业需要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某的一席之地,地勘单位一旦完全推行企业化管理,就将面临极大的竞争挑战。大批的民营企业涌入到地勘行业中,矿业大佬对地勘行业也非常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地勘单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地勘单位要想获得优势,赢得独立发展的空间,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探索出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二、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经济发展战略

(一)认识新常态,地勘单位要强化风险意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勘行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新常态下,全球的经济发展低迷,地勘行业发展态势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地勘单位要实现稳定的发展,必须要认识新常态,要能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端正态度,认清机遇与挑战,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勘单位需要强化风险意识,要认识到时时抢占矿业权是相当危险的,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能够释放部分的矿业权,能够尽量把资金抓到手,最大限度地回笼资金,以规避风险。

(二)加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力图实现稳中求进求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地勘单位要重视地勘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地勘产业引领,实现矿业、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通过大项目带动一些小项目,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的转型发展,有效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拓展能力。地勘单位要重视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工作,能够积极构建现代地勘产业管理新模式,为地勘单位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持。同时,地勘单位要加大科技创新,重视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能够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展找矿、工程勘察等工作,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业务的拓展与创新,加大高、精、尖装备的投入力度,积极利用高科技与精装备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

(三)地勘单位要保持发展定力。

“新常态”下,国际经济大环境不理想,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矿产品需求量急剧下降,矿产品价格下跌严重。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利益,影响到地勘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其他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式,地勘单位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能悲观失望,要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是良好的。只要经济有发展,就能为矿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随着经济增速的增加,矿产品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的。另外,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工程在长江中游地区也大搞城市群的建设,国家还在筹建一系列大的工程项目,这些都会为矿场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矿产行业发展是蕴含巨大的市场机遇的。地勘单位要保持发展的定力,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潜在能力,鼓足勇气,搞生产促发展,才能不断实现经济的增长。

(四)地勘单位要激发自身创新的活力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创新,进行改革,只有创新与改革,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推动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地勘单位,要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在改革大环境中,要积极推进改革步伐,积极总结近些年来的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的经验与问题,能够大胆尝试,进一步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力度,要充分利用国营资本和民营资本两大资本体系,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有效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地勘单位要不断激发自身创新的活力,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对投资方向进行市场分析,要坚持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坚持科学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要通过创新,为自身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地勘单位要深挖管理潜力

作为地质勘查单位,要研究规范化管理的举措,能够规范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规范财务管理,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另外,要强化审计监督,制定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生产工作的安全推进。要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强化法治理念和法制管理,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创新,保障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管理过程中,地勘单位一方面要将法治思维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政策贯穿于各种管理制度的创建过程中,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工作,落实制度管理各项任务,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目标,保障单位各项事务都能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合法有力有序地推进。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地勘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人员素养情况,开展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活动,能够积极在管理干部中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管理人员的发展意识。要积极用现代管理理念武装管理干部,能够通过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为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篇6

云南锡矿集中分布在山区,为开采勘探带来难度,对开采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云南锡矿有序开采,保证开采质量,为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工业等发展的需要,对本地的锡矿的开采勘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锡”的介绍及应用

我国云南省锡矿储量最大,占全国锡储量的31.4%,其矿床的数量占到全国的32.3%。“锡”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与弱有机酸作用缓慢,即使有一定的腐蚀,被腐蚀后产生的物质也是无毒害的,多用于防腐蚀工业或一些食品行业中;还用于医疗化工、航空等工业中,并将其加工成易熔合金等。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概述

(一)云南的锡矿分布介绍。云南的锡矿储藏点丰富,其主要分布点是保山、文山以及个旧等。现云南总计81个锡矿床,其中52个矿点、9个大型矿床、20个小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个旧主要的矿床多是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层间氧化矿床及夕卡岩硫化物矿床。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特点分析

1、山区分布较集中。由于受到岩浆活动和板块构造等的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云南本身有较多的山区分布,故锡矿集中分布于山区。如云南的个旧地处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沉积作用较强,分层较多,由于地层的褶皱和断层等作用,再加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就会产生较多以锡为主的矿产,进而形成了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且规模较大。

2、以小型矿为主,大中型矿分布较少。云南省的小型矿与大中型矿的比例约为5.4:1,其储量比约为1:4,其中个旧的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达到86%,是国内外知名的锡矿产地。

3、矿床的种类多样。云南的矿床一般是Ⅳ类型,较为复杂,呈现矿床的形态多样且变化大、缺乏规则性等特点,其岩石较为疏松,水文条件较为复杂,面临较为困难的开采条件。

三、云南山区地带锡矿的勘查技术分析

(一)早期的勘探技术。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在清代时就有对矿产的开发,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但当时的开采技术较落后,且记载有限,故只能得到一些最原始的开采方法的记录。

(二)近代的勘探开采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对锡矿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确保矿产的安全有序开采,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84年颁布《锡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要求在进行勘探开采之前要进行开采方案的制定、总体平面的布置以及开采技术和条件的分析等,在实际的勘察开采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对矿山的可开采范围以及适应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以便确定开采方法。还要对矿区周边的环境严格控制,充分了解矿区的矿床地质,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实际的开采技术等进行合理开发,坚持既保证需求又保证可持续的原则。

(三)当前阶段的勘探开采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故在对云南锡矿开采时能实现更高难度的勘探开采。目前锡矿埋藏较深、位置寻找较困难,一般的勘察人员在查找时较困难,其勘探开采难度不断增加。首先当前勘察的侧重点多在现有矿山的深处和周围等,以便延长其寿命年限;其次,当前采用较多的是遥感探矿,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了张建东等人的分形理论等进行遥感探测,并结合刘磊等人的思想在云南思姑锡矿地质、化探、遥感多元信息综合找矿,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第三,无论哪种探测技术,均是结合当地的矿区特点进行,将实际情况与遥感图片进行对比,进行数据的预测和计算。

四、云南省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较易开采的锡矿数量不断减少。当前易开采的锡矿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锡矿资源在不断减少。多数的锡矿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开采的难度不断增加,导致开采的成本逐年增加。

(二)对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矿产的开采对于地质条件的破坏不可忽视,所以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着重对易发区进行检测,建立并完善预警体制,而云南省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三)基础的调查工作不够深入。矿产勘探开采的前提是对产地进行深入的调查,而当前云南对山区的锡矿地质调查的深入度不够,总体调查程度偏低,不能满足锡矿勘探开采的第一需要。

(四)锡矿的寻找难度较大,勘探开采技术有待提高。锡矿的勘探开采面临着向深部矿、隐藏矿转移的问题,这对勘查技术的要求和勘察资金的投入等的需求都较高。

五、提高锡矿勘察技术的措施分析

(一)结合市场分析提高锡矿的寻找勘探技术。锡矿的寻找问题十分重要,所以要充分对市场进行分析,解决锡矿资源的接替问题,对具备条件的大中型矿山进行勘探。矿山具有矿种多样、矿床丰富等特点,所以需要扩大找矿范围,进一步发现并扩大第二找矿空间。

(二)增强锡的进一步生产和加工能力。当前锡矿用途主要是在工业原料方面,但在深加工和进一步生产方面还存在问题;当前简单的生产加工规模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低;我国目前是将锡等矿产进行低价出口,但没有把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需进一步的加工,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专业化和精细化。结语:当前国内外对于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在保证高质量、可持续开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改善勘探开采技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利用程度等。充分结合先进技术,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者:罗丛莉 柴旺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篇7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研报告的用途可分为审批性可研报告和决策性可研报告。审批性可研报告主要是项目立项时向政府审批部门申报的书面材料。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企业投资类项目采取项目备案制和项目核准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政府性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编制可研报告。可以细分为:

a、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b、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c、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d、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0.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电力的需求逐步增加。一些地方出现了电力建设盲目、无序的状况,导致资源配置的劣化、环境压力的增加和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的失衡,扰乱了国家能源总体战略的实施,为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留下隐患。

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为推动电力工业的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针对电力工业发展态势和当前电力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国家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对未来的能源和电力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能源(煤炭)开发、煤水核电源基地的开发、能源运输方式、电力环境和受端电网的电源结构等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形成了在煤炭主要产区建设一定规模的大型坑口电站和坑口电站群,变一次能源为二次能源的权威性、前瞻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电力规划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项目介绍

阳城电厂项目是国家“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和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示范工程,是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发输电工程;是第一个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直接调度的电厂;是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晋苏两省经济共同发展的典范。阳电一期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二期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分别于2002年7月27日和2007年9月20日投入商业运营。一期安装六台350MW进口机组,二期安装两台600MW国产燃煤发电机组,建设规模为3300MW,利用已建成的专用输电线路向江苏送电。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向江苏输送电量约1525亿KWH,消耗当地末煤约6700万吨,上缴税金46.07亿元。

2.电力市场分析

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网架以“三华”同步电网为中心,以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kV电网为送端,并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形成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华东地区规划建成5个特高压交流受电通道,长三角核心区域形成南京—泰州—苏州—沪西—浙北—芜湖—南京的特高压双环网,特高压电网将覆盖华东四省一市。

近年来,山西省全面实施输煤输电并举战略,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计划到“十二五”末,全省装机规模将达到0.8至1亿千瓦,其中外送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至4500万千瓦。已经与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签署了4500万千瓦的外送电协议,又与北京签约送电700万千瓦,为晋电外送项目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拓展了市场空间。

山西正在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特高压电网则是晋电外送的重要通道,为保证特高压输电线路项目与煤电基地电源项目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晋东南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完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三纵四横”骨干网架基本建成,新规划的“晋电外送”通道初具规模,这样既解决了山西煤电输出问题,又满足了华东华中地区的用电需求,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由输煤向输电的转变,因此,三期扩建工程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存在建设空间,需要牢牢地把握住发展机遇。

3.煤炭市场分析

山西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煤炭资源是其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六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总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3%。煤炭资源总地质储量808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54.6%,占全国无烟煤探明储量的25.76%。据统计,晋城市未利用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58.76亿吨,全市煤矿占用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14.72亿吨,(其中晋城无烟煤业有限公司占用19.79亿吨,晋普山煤矿占用2.43亿吨,市营及以下煤矿占用92.50亿吨);有证煤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69.55亿吨(其中,晋城无烟煤业有限公司有证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16.59亿吨,晋普山煤矿现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52亿吨,市营及以下煤矿企业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51.44亿吨)。

晋城市煤种为单一无烟煤,主要可采煤层为3#、9#、15#,煤质优良,具有低中灰、高发热量、固定碳含量高、机械强度好、挥发分低等特点。按照山西省 “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晋城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整合后地方煤矿将保留矿井129座,规划产能11230万吨/年;晋煤集团也在加快实施“亿吨级地、能源旗舰”的战略愿景,将形成1亿吨的煤炭生产规模。

另外,阳城电厂现有一、二期机组在2010年上半年之前一直是燃烧晋城当地的无烟煤,随着当地煤矿整合期间局部时段煤源的紧张和价格高涨,电厂积极调整思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掺烧区域外的烟煤,经过两年多掺烧经验的积累,掺烧烟煤比例稳定在30%左右,掺烧烟煤后机组运行良好,助燃用油基本为零,煤耗显著降低。目前电厂烟煤采购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内吕梁、临汾、长治、太原、晋中等地以及陕西和内蒙部分区域,燃煤采购不再局限于当地,而是扩大到多个区域,煤源的选择范围更广,保障力度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强。

由此看出,到“十二五”末甚至后期,随着晋、陕、蒙等主要产煤地煤矿建设的发展和产能的陆续释放,后期煤源将相当充足,煤炭价格回归正常,阳城电厂总体燃煤供应在量是充足的,有保证的。

4.结论和建议

篇9

一、贵州农业现状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省份,世居民族以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为主共计18个。贵州全省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兼有丘陵、盆地等地形。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地形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复杂的地形结构造就了多样化的生物资源。有30多种粮食、油料及经济作物,400余种水果品种。作为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拥有天麻、杜仲、珠子参、何首乌等32种地道药材。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整体的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具有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潜质。并且贵州在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截至2002年,贵州已发现矿产约110种,其中有76种已经探明了储量。煤、锑、金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大数据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于大数据所给予我们的数据共享、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及储存,进行精准营销,从而真正地实现对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的个性化推销。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改变传统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模式,从而为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撑、产品开发思路。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改变了对市场的认识,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已经将市场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从有形市场发展到虚拟市场,使得目标顾客群体呈现几何倍的增长。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原材料采购方式及采购地,为中小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打下基础。

三、贵州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1.如何转变原有的思维观念

传统的农村中小企业,往往是以实体经营为核心,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为主体。主要面向的对象也是周边城镇的居民。所以整体的运营规模相对较小,竞争意识薄弱,也很难发展成大型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已经极大的给农村发展中小企业解决了市场距离远、信息不对称等等问题,为农村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创业机会。但是由于观念的制约,我们往往看到,贵州农村地区许多的电商,仅是实体经济的一种补充。许多贵州农村地区兴起的电商营运中心尚未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当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2.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单一的资源利用或者资源加工,已经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像贵州这样一个以山地为主,矿产丰富的省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将现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相互结合。但是在农村地区,如何整合某地区的各种资源,形成整体性的开发,从而达到最优配置一直是人们在探讨的问题。

3.如何进行融资及资金的良性使用

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上,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地区由于当地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缺乏技术、人才优势;中小企业财务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发展许多农村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缺乏合理性、科学性规划,投融资机构对于农村中小企业后期资金使用监管相对困难。这些使得农村一些优质中小企业被挖掘、扶持的可能性,相对于城市中小企业而言要困难。

四、促进贵州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1.打造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圈

当前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形成“抱团”模式,形成特色的产业链、特色经济圈,发展对应的配套产业的整体化发展道路。形成一点带面最终形成片状发展。所以以特色种植业为例,贵州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我们以当地特色种植业为基础,将上下游的加工、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形成特色经济圈,增强整体的经济活力,解决单一中小企业知名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2.合理对大数据进行开发及利用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利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的中小企业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尝试对数据的开发及应用。以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但是农村中小企业对于数据的开发也应当配合自身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实力。当地政府也应该做好配套的监管及引导措施,保证农村中小企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以促进农村地区企业的创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佩让.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4(01)

[2]覃巍.农村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3(02)

篇10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第一,总论。总论即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这一部分特别重要,项目的报批、贷款的申请、合作对象的吸引主要靠这一部分。总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历史、项目概要以及项目承办人四个方面。

第二,基本问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各个专题研究报告进行汇总统一、平衡后所作的较原则、较系统的概述。主要内容为:市场情况与企业规模;资源与原料及协作条件;厂址选择方案;项目技术方案;环保、节能方案;工厂管理机构和员工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方案;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结论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方案和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项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需要具备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主要分5种: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