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生物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1 10:23: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专业生物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

篇1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确定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目标做出有效规划和实际安排,科学认知自我,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努力起着指导的作用。如何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逐步认清自己所学专业,认清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如何在大学四年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需求,找到自己专业和职业的契合点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解决的。

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在高中报考时,或多或少是听从老师、家长的建议,这些建议大致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大学毕业后在生物技术领域搞科学研究,进而出国深造的;二是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广阔,能大展拳脚;三是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工作。但是问问大学生自己,没有几个人能认真说清楚在大学毕业后真正想做什么。这造成了生物技术专业同学在大学中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法规划一个在大学提升自己的计划,使大学四年白白度过,最后在大四面临找工作、考研还是出国留学等问题上摇摆不定、随波逐流,因此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如何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涵盖了多种学科和教育理论,包括了“职业社会的认知”、“职业选择决策”、“生涯规划步骤和方法”、“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大学期间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等等很多方面,十分庞大,本文主要从生物技术的专业特点出发,就特殊的群体探究其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针对准备毕业后继续深造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规划。

生物技术是一门涉猎多种基础学科的专业,在大学期间需要学生学习多种基础型学科,如: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等,几乎涵盖了理工科的全部基础学科。

因此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后,大家发现在生物技术领域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研究和学习,因此有些同学就为自己制定了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的发展规划。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群体中不外乎有以下几类人:学习成绩优异,具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潜质的人;想利用考研和出国改变命运的人;随波逐流性,看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人。

1.兴趣为前提

考研或出国关系到人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因此是否对生物技术专业感兴趣是前提条件。生物技术涵盖了多种基础学科,虽然每门的学习要求不尽相同,但是学习面之广、任务之繁重是每一位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共同的感受,因此对生物技术没有兴趣的人是不会在这一领域中做出成绩来的。

2.出国

生物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专业,国外相比较国内来说在师资、资源、教学上占有优势,因此对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来说出国进一步研究是较好的选择。生命科学院的一位2008届毕业生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确定了自己出国进修的目标,她为这个目标作了如下的规划:

首先,语言学习。生物技术的前沿课题都是用英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要想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发展就必须做到专业英语过关,因此,她十分注重平时的英语学习,利用一切手段提升自己的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在竞赛中磨炼自己的日常英语。对于专业英语她利用很多时间把英文的原版教材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就连注解都不放过。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打通了语言关。

其次,专业学习。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基石,没有这些基石一切发展学习都是空谈,因此她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异。

第三,提高试验技能。生物技术专业说到底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好多学习实践是在试验室中度过的,最终的学习也是通过试验来体现的,而且国外的大学十分注重试验的能力。因此,她在大学第二学年,利用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好政策,与学院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老师取得联系,认真在导师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试验能力,最终她在全国性的试验大赛中取得到金奖的好成绩。

这些成果成就了她出国的梦想,经过导师推荐,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她顺利的拿到了美国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3.考研

生物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物技术同学的考研比例与其他专业相比要高出很多。

考研的情况大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今后想继续研究,做研究工作的人;一种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给自己镀金的人。这两类人都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但是他们的侧重点应该不同。

对于前一种,想做研究工作而考研的同学。应该选择好的学校、好的导师,这样不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条件都是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持。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49-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靠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阵地。但从近年来看,大规模扩招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甚至缺乏等不足。因此,如何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在医药学、农牧学、园林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工作岗位青睐于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就迫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除了在相关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外,还专门在大学二年级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组团形式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笔者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之一,全方位地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培养工作,颇有一些体会,本文就谈谈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和初步培养实践效果。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一)科技兴趣小组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因为志趣相投而组建成科技小组,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如海洋兴趣小组,曾经得到了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每年展开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插花花艺兴趣小组得到了青海省花卉协会的大力支持,多次主办了省、校级大学生插花花艺比赛,参与了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内插花花艺比赛和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室内)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还有环保兴趣小组、网络兴趣小组。在这些科技兴趣小组中,既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管,也没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唯有的是成员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和自由平等的氛围,这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素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创新社团

本着“共同缔造校园文化,携手保护自然环境”的服务宗旨和“让我们的‘蓝眼睛’,蓝色而不再忧伤,美丽而不失和谐”的服务理念,我院于2002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蓝眼睛”协会。该社团以国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立足于服务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青海湖湿地保护”、“母亲河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各项公益环保活动,用大学生饱满的热情,成为新时代的“绿色生力军”。经过十多年的风雨拼搏,现已成为国内高校知名学生社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中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青海省保护野生动物先进社团”等。

(三)科技项目团队

青海师范大学自2012年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制度以来,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积极组团申报项目。截止目前,已成功申报了近30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药用植物独一味的植物组织培养”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种大小鼠固体制剂的灌胃器”获青海省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湟水河水质分析与检测”项目于2012年获资助10万元,这是我校获资助的首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此外,学院以生物技术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同时,也鼓励每个老师围绕科研项目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涵盖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充分利用老师的科研项目平台和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团队。这些团队的构建有力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校企所合作团队

以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是当今高校的发展方向。近3年来,学院在“校企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与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十余家企业及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研究所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围绕企业或研究所的特定研发项目,“教师+学生”组成技术团队进入企业、研究所,帮助其提高产出效益。此外,学院正在与西宁市城南某社区协商筹建“教学―科研―社区”三位一体的科创团队,如果该团队能成功组建,则会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服务功能。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

(一)实施导师制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与热情,学院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以及专业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讲座,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学院还专门设立本科生科创导师制,对学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实行了本科生科创导师聘任制度,每5年为一聘期,导师的指导工作纳入年终工作量量化考核中,激发了导师的积极性。在科创活动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制,导师可以选择学生,组成科创团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指导学生申请科创项目,从专业思想引导、科学作风养成、科学技术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创导师,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在导师的点拨下自主申报科创课题。自2013年学院实行科创导师制以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余名教师担任本科生科创导师,1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30余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请了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它能使团队成员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增强集体意识,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学院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导师和学生工作组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和能力等,制定能鼓舞人心的切实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具体分解给每位团队成员,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工作,并迸发出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团队目标而努力。

(三)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为保障。学院通过以下途径以尽量满足大学生科创所需物质和资金:开放实验室。学院目前有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植物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湿地生态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中韩野生花卉资源研究所和青海省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可以随时进行使用。依托青海教育厅、青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科创团队成功申报科创项目后,获得相应经费资助。学院引入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基金,如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导师科研项目经费资助。近3年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创团队已获各类资助达20多万。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创团队维系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否要立项,如何资助,如何考核,怎样奖惩等一系列事宜都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其有条不紊、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学院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科创团队的良性发展。此外,学校、学院设置了良好的奖励机制,既有团队奖也有个人奖,既有精神奖励也有物质奖励,譬如:学院将参与科创团队的成员按其贡献大小,在年终操行评定中加一定分值;获得科创奖励的同学优先推荐攻读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按照论文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金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使我院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与获批的数量每年位居学校前列,获奖人次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学校资助,有12篇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郑明涛,刘应亮,罗颖,卢其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4,41(24):153-154.

[3]韦原莲,杨振德,廖秋玲,彭琼,黄秀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85-88.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47-02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突出特征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知道,实践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日积月累的理论及实践锻炼中逐渐积累而来。而对于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亦正面临着一个困扰的问题,即一方面学生抱怨难于找到合适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认为该专业学生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最终造成原本极具潜力的生物技术专业成为了社会所淡漠的领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那就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之上,学生仅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性学习,不能彻底掌握和了解所学知识体系,从而造成了学生抛去书本一问三不知的现象。而如果对第一课堂的内容进行延伸,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加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技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我们现今所凸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必成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一、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及意义

1.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主体,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一般上课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进行单向讲授式交流,学生缺乏兴趣及主动性,也欠缺对所学问题的思考和辨析。而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体系以团队分组形式进行,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例如:课堂学习及实验室实践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生物技术专业本身特点决定了所培养人才应具备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但第一课堂的教学仅能满足该专业学生理论水平的高起点,却在实际专业实践中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短板。如今,逐渐引入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即成为了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一方面,其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性内容通过多媒体、具体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吸收;另一方面,第一课堂的教学也通过第二课堂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表述的更加直观、形象,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这样两者的相互补充,就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

3.激发学生兴趣,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我们常说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大需求与人民小需求之间供需的矛盾问题,第二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生物技术领域的硕士、博士学历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衡量的唯一标准,反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就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第一课堂之余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能使学生通过该载体更加贴近社会所需、提高自身驾驭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具体活动及实践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而这些都成为该专业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并被用来衡量其价值的根本指标。

二、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1.探索生物技术专业“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农业类院校是农学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及学院围绕的中心工作也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经过农学院几年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现已初见成效,其大体包括三大教学阶段,即“延伸性”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发展性”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及“创新性”实践教学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基础,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工作流程、试剂的配制及基础实验的操作,这一阶段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具体补充;第二个阶段是核心,在补充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知识及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基础之上,我们依据学生的具体兴趣及工作岗位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这一阶段不仅能使学生在前一基础之上进行较大飞跃,更关键在于拓展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功能;第三个阶段是升华,学生通过成立科技小组和创新小组来提出课题、组织实施并完成课题。通过连续不间断的三个阶段的逐步培养,使学生除具备实践技能外,还具备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最终达到“高起点、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标准。这即为我们实施这一教学体系的具体培养模式。

2.建立形式灵活、多种多样的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通常具有好奇心强但集中度和持久度较弱的特点,所以在建立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建立了多种组织形式,例如:让学生担任老师角色,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进行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知识的讲解;让多位学生成立起实验小组,组与组之间准备教学实验并互相评分,取长补短;邀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学长进行心得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以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多种身份加入第二课堂的具体活动中,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载体。

3.评价考核学分化,加强和规范对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指导。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在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体系始终处于第一课堂的附属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不能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我院在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学分制,加强和规范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和指导。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的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学分制的采用打破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某一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同时,指导教师亦可通过有计划地活动和学生进行个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来进行,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均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从而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收益。

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期笔者经组织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热情度很高,但从整体上来讲,有少数学生会反映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涉及面还较小,不是很能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是目前众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通病,即活动内容涉及面小,不能紧密结合专业理论及社会需求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如今社会对人才的筛选不仅考查其是否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及基本礼仪等人文素质。如果我们仅仅偏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培训及人文的教育,那再有满腹经纶的学生也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已经开始把培养好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及同人文修养的培养方面提高到同一认识层面,并逐步开展工作,这样会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发展潜力,也更适应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独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16):27-29.

[2]陈兵,徐占斌,谷海玲.积极开展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陈碧琳.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改革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6).

[4]庞翼.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尝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06).

[5]张黎明.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篇4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715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简答题(80分)

1.

写出英文版教育技术的定义,并解读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20分)

2.

简述B/S模式及其特点。(20分)

3.

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IP

V4和IP

V6的IP地址有什么不同?(20分)

4.例举三种以上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述其研究的基本流程。(20分)

二、论述题(140分)

1.

什么是人工智能,重点谈一谈你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解。(70分)

2.

简述你所了解的学习理论,并讨论相关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70分)

三、案例分析与综合应用题(80分)

1.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99-02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内容广泛、综合交叉各个学科而成的一项学科。新时期大学中生物技术专业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生物技术将生物产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从生物体不同层次上发挥生物产品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物产品的内在价值,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例如,我们生活中的保健食品、生物抗癌药品、转基因产品等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和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也有很多。生物技术专业不仅有效包括了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种方面,这些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在当今年代,生物技术专业热潮席卷全球,它的内在价值被广泛认知,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在近几十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命科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在基因工程、细胞等一系列探索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主要方向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员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生物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每一个新的发现和技术革新,都将带动大规模的产业变革,因此,社会急需大量的优质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以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生物技术专业高层次、综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许多科研成果距离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也就需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总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因此,大学的生物专业人才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出现的问题

虽然,生物技术专业前景极为广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然而,许多高校对生物专业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透彻、明晰,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生物技术课程设计中仍存在不足,许多课程和教材没有进行知识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课程的整体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状态,创新性课程少,实用性课程也少。实验课程虽然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留给学生独立运作的机会还很少,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等。同时,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专业知识陈旧,内容缺乏与时代相对应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而且,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应用以及生活实际的一些具体方案与我们的期望值和预期值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讨论。

三、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既然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解析。

1.生物技术专业的市场导向。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不容否认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物的存在,加深人们的理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治疗一些疾病,方便人们的生活,例如器官移植等先进的技术的有效推广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惊人的好处,这就是生物技术的魅力所在。再如,人们研究的抗倒伏、抗旱等新的品种,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毕竟,生物技术存在并能够得到广泛推广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为人类造福。生物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的区别在于不仅应用于工厂生产,而且在于生物本身的潜力开放,从基础的营养价值到功能性活性成分分析,再到食用或药用价值开发,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加快脚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获取主动,从而形成主动性市场导向而不是被动顺从。综上所述,大学高校中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质的飞跃,这也是高校生物学专业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

2.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生物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这就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对生物技术行业的需求,国家从宏观层面上更加重视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教学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将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对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会增加。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有能力应付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同时在就业方向上,大城市与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来说,地区性差异造成的发展空间差异是必然的。先进性技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就业的生物技术的毕业生,超过80%的人选择到北京、上海和各大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目前主要在自主择业、公务员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等三个方向,这也是学生本人的意愿。有的学生已经厌倦了大学生活,急于进入社会工作,以期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有的学生采取稳妥的方式,考取公务员、村官或教师等途经,实现就业。但不管从哪个方向迈出就业这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这也是所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就业后跳槽频繁,甚至灰心丧气。因此,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只有从主观上加深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人际社会经验,从客观上耐心寻机,才会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

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与信息科学等专业同样具有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特性。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遇事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谁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技能,谁就将领导生物技术的导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人们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在就业中的方向选择将一直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要考虑的根本性问题,这也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够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为生物学更好的造福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美玲.大学生物专业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人民论坛,2002,(1).

[2]王方华.对于大学生物的专题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篇6

1 问题的提出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活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生物技术是一门实验学科,作为世界三大高新技术之一,其飞速发展使其日益渗透到各学科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它已逐渐成为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技术。因此,培养既掌握食品工程技术,又能将生物技术熟练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是食品工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然而,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并不是传统的学科,关于它的教学,我们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因此,调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教学现状对食品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渗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了解兄弟院校的教学情况,相互取长补短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的教学现状

为了充分调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的教学现状,并进一步为本学科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全国多所院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两个层面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2.1 本科教学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调查了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13所高等院校,统计发现,少数高校除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两门专业基础课外,没有设置相关的生物技术课程,如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数高校设置了相关的生物技术课程,如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食品酶学、发酵食品工艺学等,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限选课或必选课。

2.2 研究生教学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调查了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15所高等院校,经调查发现,与本科教育相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学生生物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尤为突出,它将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个专业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下,分设食品基因工程、食品蛋白质和酶工程、发酵工程、食品微生物学、果蔬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6个研究方向,所设置的生物技术类课程主要有食品生物技术、高级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Seminar、分子生物学专题等学位课,以及基因工程专题、细胞工程进展、发酵工程专题、食品酶学、高级食品微生物学、发酵食品研究进展、高级葡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葡萄酒方向必选)、葡萄酒化学进展(葡萄酒方向必选)、果蔬采后生理研究进展(果蔬贮藏方向必选)、蛋白质化学、生化技术、活性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食品微生物实验新技术等选修课。多数院校在食品科学专业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如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多数高校的食品科学专业将食品酶学或食品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选择的是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方法与进展)作为必修课,其他专业或必修或选修,也都设置了食品酶学或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也有部分学校设置了其他生物技术课程,如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将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为学位课。

从学分要求上看,各高校对硕士研究生总学分的要求在30~35分,其中生物技术类课程的学分为4~12分,占总学分的12%~35%。

2.3 理论学习与实验学时的分配

在同一门生物技术类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课时的学时分配上,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本科学习阶段,多数院校未设置实验内容,只有少数院校例外,如浙江大学和山东轻工业学院,两者都为本科生开设了食品生物技术选修课,共40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各院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只有理论课的学习,而没有设置实验环节,如山东农业大学,设置了食品酶学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两门生物技术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均为纯理论课,各40学时;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技术为纯理论课,共64学时。但多数院校设置了实验学时,如江南大学设置了4门相关课程,食品酶学学位课63学时,其中实验27学时;生化分离技术学位课44学时,无实验内容;食品生物技术选修课30学时,无实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选修课6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还有些院校设置了专门的生物技术实验课程,如中国海洋大学有专门的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程,34学时,暨南大学有高达72学时的食品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

2.4 实验内容的设计

各院校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差别很大。有些院校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不考虑与食品专业的直接相关性,如中国海洋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只涉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大实验内容。有的院校只涉及与食品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技术实验内容,如山东轻工业学院设置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酶工程与发酵工程核心技术作为主要的实验内容。也有些院校比较全面,如江南大学既涉及作为生物技术本身核心的基因工程实验内容,又涉及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酶工程内容。而暨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则最为全面,既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本身的核心实验内容,又涉及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如α-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测定等酶工程的内容,以及如腐乳毛坯的制备等发酵工程的实验内容。

3 结束语

通过对相关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生物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3.1 总体对生物技术重视

近些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各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普遍重视生物技术的教学,无论在本科学习阶段还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都有除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以外的生物技术相关课程,这与十几年前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3.2 各高校之间的严重不平衡性

各高校之间在生物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这包括所开设的课程、总学时数、实验学时数以及实验内容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00-02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2013年列出了因就业难被亮红牌的全国十大专业名单,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的4个本科专业中名列有3,即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因此,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瓶颈已势在必行。

一、专业现状

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学科专业,二者都包含着若干二级学科领域。其中,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糖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胚胎工程、组织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包括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繁殖发育技术等。对应每个二级学科领域,都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设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两个工科专业和两个理科专业,分别是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其中,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属于一类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是二类本科专业。目前我校的生物学一级学科挂靠生物科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我们实现了按类招生,从第三学期开始再进行专业选择。

二、生命科学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生命科学类专业,尤其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从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差。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不是个案。究其原因首先是这两个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发展过快,远远超过了生命科学行业发展的需求。现在全国高校中没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寥寥无几。其次生物科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太过广泛,涉及到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由于涉及领域宽导致专业不专,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弱。(2)生命科学类专业在大学专业中实力不强。随着生物技术的普及,生命科学面临着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等一样的困境,它不再是一门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技术,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许许多多的领域当中了,例如农学、园艺、林学、兽医、人医、微生物等生命科学的范畴之中,而像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又有这些专业,这些专业又是非常接地气的专业。从研究领域来看,在植物领域,生命科学学院是不到20人的团队,而农学院光作物领域就是上百人的队伍。所以生命科学学院在高校中,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高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三、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生命科学类专业中尤其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二个本科专业进行专业定位,通过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定导向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推动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研究目标、工作意向在专业内向不同技术领域倾斜,从而使本科教育向目标化、专业化教育发展,在保证学生宽口径教学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从而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具体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1.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要解决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这两个专业所面临的困境,我们首先要进行这两个专业的重新定位。定位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1)收集全国相关高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各高校学术地位、专业优势、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等,比较分析其专业特点和专业定位情况;(2)比较分析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特点、优势、不足和国内所处的位置,结合自治区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趋势,围绕自治区农牧林与生物产业需求,并结合自治区生产生活中的教育和科技需求,探讨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定位目标,制定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专业培养方案。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既是思想的启蒙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在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加强建设的首要步骤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名师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不能是一个口号的问题,需要各级部门下大力气,需要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需要师资培养部门务实事。强大的师资队伍配合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构成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专业建设核心要素。

3.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模块化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校的关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倡议,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等课程整合到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中,由学校层面的平台来开出。另外针对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涉及范围过大,重点不突出,我们在强化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下,通过制定导向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推动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研究目标、工作意向在专业内向不同技术领域倾斜,从而使本科教育向目标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配合生命科学类专业分类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教学。这个模块化不能撼动教育部关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定义的根基,所以可以在学生的选修课程中加入模块化教学。例如加入马铃薯快速繁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模块,每一模块由2—3门课程组成。要求学生按照模块化课程进行课程选修。模块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某一阶段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一定的载体为依托,将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模块。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模块化教学盛行已久,但是其在高职教育中应用比较多,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中引入模块化教学的高校还比较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已经根据陕西地区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了模块化教学特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每年为太白酒业、天士力公司等相关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实践证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模块化教学的引入将推动这两个专业的建设,直接提高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8

生物技术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算得上是新兴专业。比尔·盖茨曾说:“下一个首富可能是生物技术的投资者。”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术是一个金砖专业。同时生物技术也是一个“烧钱”专业,因为生物技术的科研经费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而且研究生物还得要有一些运气,要知道,一个偶然的发现就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前不久微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的作业是查找青霉素的由来。1928年,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有意思的是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都被杀死了,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经过一系列试验和研究,弗莱明认为这种霉菌的分泌物可能成为一种可以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于是青霉素被发现了。“让你们查资料了解青霉素的由来不是重点,主要是想让你们知道生物的实验是充满偶然性的,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就可能改变世界。”微生物学老师如是说。

博大精深的“副科专业”

高中阶段,大多数省份的理综卷中,生物占的戏份较少。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对生物的关注度不够,甚至把它抛弃成“副科”。到了大学,我才发现,生物技术竟然也可以如此博大精深。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生物专业必备知识,还要懂得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知识,它对于数理化的基本理论要求也不低,尤其是化学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占据了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大一的有机化学就让众多同学头痛不已,名副其实的“四大名补(补考)”之一。曾经有高中同学问我大学一年学了些什么,我打趣说:“数理化生都要学。”同学笑言:“你是在复读吗?”平常看到其他专业的朋友空荡荡的课表,再想想自己一周的课程中不是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实验室泡着,有过埋怨,但是想要学好生物技术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从种群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从一个细胞窥探整个生命。课堂上,我知道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系统的进化,单个细胞的分子物质以及这其中涵盖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它们的作用原理……高中时代,也许你只知道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只会用两个“光呼”简图和那几个背得滚瓜烂熟的方程式去计算某种植物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白天积累的葡萄糖;偶尔一个净光合或呼吸作用的变量都能把你搞得晕头转向。可到了大学课堂,细胞呼吸分为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每一步的具体情况和概念图同样得铭记于心。就拿呼吸作用第一步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来说,大学阶段称之为糖酵解,其中包括9个反应,前4个是将己糖转变为2个丙酮酸,消耗2分子ATP,后5个反应是由2分子丙糖形成2分子丙酮酸……当每个学期期考的时候啃下一本生物技术专业的大部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素养,心中的自豪感更是无以名状!

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王道。专业课老师一再强调,实验是生物学的灵魂。当我第一次在实验课上穿上白大褂时,为科学求真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从最简单的观察洋葱表皮切片到如今我申请的省级创新实验课题,生物实验的世界里总能带给我无限的惊喜。有过在第一次解剖动物时不能直视手术刀的惊恐;有过因染色不成功而一再地制作切片观察的沮丧;还有过为得到一条清晰的条带而重复地在无菌操作台和离心机间走动,直到提取到高纯度RNA的喜悦……生化实验课上,用血清蛋白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因为误把过期的血清用于离心,使得在薄膜上的样品不纯,导致电泳后染色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全班同学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下午的实验打了水漂,虽然心情糟糕,可是却没有一个人伪造实验结果,大家都原封不动地将实验薄膜贴在报告纸上,写下失败原因,再重新开始。在实验室里,我见过师兄师姐倒掉了上千个平板才筛到一个满意的菌种,那份成功的喜悦唯有他们知道;我也看到很多人放弃午休只为多看几篇外国文献,为实验思路做指导。实验室的生活在常人看来再枯燥无味不过了,可科学殿堂的大门也只为这些在实验室努力追梦的人敞开。

运用广泛的潜力股

篇9

高中阶段,大多数省份的理综卷中,生物占的戏份较少。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对生物的关注度不够,甚至把它抛弃成“副科”。到了大学我才发现,生物技术竟然也可以如此博大精深。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生物专业的必备知识,还要懂得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知识。它对于数理化的基本理论要求也不低,尤其是化学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占据了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大一的有机化学就让众多同学头痛不已,是名副其实的“四大名补(补考)”之一。曾经有高中同学问我大学一年学了些什么,我打趣地说:“数理化生都要学。”同学笑言:“你是在复读吗?”平常看到其他专业的朋友空荡荡的课表,再想想自己一周的课程中不是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实验室泡着,有过埋怨,但是想要学好生物技术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从种群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从一个细胞窥探整个生命。课堂上,我知道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系统的进化,单个细胞的分子物质以及这其中涵盖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它们的作用原理……高中时代,也许你只知道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你只会用两个“光呼”简图和那几个背得滚瓜烂熟的方程式去计算某种植物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白天积累的葡萄糖;偶尔一个净光合或呼吸作用的变量都能把你搞得晕头转向。可到了大学课堂,细胞呼吸分为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每一步的具体情况和概念图同样得铭记于心。就拿呼吸作用第一步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来说,大学阶段称之为糖酵解,其中包括9个反应,前4个反应是将己糖转变为2个丙酮酸,消耗2分子ATP,后5个反应是由2分子丙糖形成2分子丙酮酸……每次提前学习下一个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时,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素养,我心中的自豪感更是无以名状。

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王道。专业课老师一再强调,实验是生物学的灵魂。当我第一次在实验课上穿上白大褂时,为科学求真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从最简单的观察洋葱表皮切片到如今我申请的省级创新实验课题,生物实验的世界里总能带给我无限的惊喜。有过在第一次解剖动物时不能直视手术刀的惊恐;有过因染色不成功而一再地制作切片观察的沮丧;还有过为得到一条清晰的条带而重复地在无菌操作台和离心机间走动,直到提取到高纯度RNA的喜悦……生化实验课上,用血清蛋白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因为误把过期的血清用于离心,使得在薄膜上的样品不纯,导致电泳后染色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全班同学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下午的实验打了水漂,虽然心情糟糕,可是没有一个人伪造实验结果,大家都原封不动地将实验薄膜贴在报告纸上,写下失败原因,再重新开始。在实验室里,我见过师兄师姐倒掉了上千个平板才筛到一个满意的菌种,那份成功的喜悦唯有他们知道;我也看到很多人放弃午休只为多看几篇外国文献,为实验思路提供指导。实验室的生活在常人看来再枯燥无味不过了,可科学殿堂的大门也只为这些在实验室努力追梦的人敞开。

生物技术可以运用到生物制药、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领域,在工业、农业、医疗等行业也是突飞猛进。大家熟悉的克隆羊多利,就是将要克隆的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受体母羊的去核卵细胞中,接着进行细胞体外培养,然后再将胚胎移植到同期的母羊子宫中,由此孕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些都是细胞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的结合。以前价格昂贵的胰岛素、青霉素等药物,如今,运用生物技术量产,它们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篇10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了无限潜力,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被世界各国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三个应用领域,其中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实用、最具发展势头的领域之一。

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各院校招生情况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生物技术专业列入理学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之后,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中国前300名大学中,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占到了33.7%。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这300所大学不同类别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技术专业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中设置的频率较高,分别占相应各类高校总数的70.6%、70.8%、82.6%、97.3%。而我们通过前期统计,全国90所医学本科院校,开设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仅有28所,占31.1%,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供给远远小于社会需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与普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其特点体现在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也要反映相应的医药特色。但是,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在国内相关院校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在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对较少,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和内容偏向于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教学。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面对大好形势,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关系到专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课题。目前,医药生物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性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尚属于探索阶段。如果照搬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很好的与医药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造成就业困难。所以,迫切需要建设适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另外,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夯实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思维必备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分析

统计了全国21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其中包括4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各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总体来看,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所统计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其次,开出率较高的课程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等,下图为所统计各学校开出率前21位的课程。

(二)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对比

与非医学院校相比,医科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中,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同样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统计的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除此之外,医学类学校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蛋白质工程等几门课程开出率高。下图为综合所统计各医科与非医科学校课程开出率前20位的对比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等开出率两类学校均较高,但是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非医学院校均开设较少或未开设。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医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学科各课程间的交叉和渗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就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生物技术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具有医学特色的相关课程也应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可以使学生将医药基础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因此,通过对其他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本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合理选择授课科目,突出医学院校优势

目标是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需求,具备扎实医药生物技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能,能在医药、检验、食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以及在科研、营销、第三方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助理、产品销售、检测试剂盒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生物技术专业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要补充如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等与医药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类专业课,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开设专业综合实训

生物技术专业涉及到的五大工程技术之间彼此交叉渗透,互为基础。因此,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上每门课程单独设立实验的传统,将本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单独成课,设立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训,而非简单的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一般在第三到第四学年开展。另外,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置还要能反映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最终达到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案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例如,我校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训,该实训共安排8周时间,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4周时间,中间不再穿插理论课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该综合实训涉及基因工程各个方面,以蛋白药物开发作为主线,包括蛋白药物的克隆、表达、检验、纯化、药物活性的检测等一系列医药生物技术操作环节。该实践环节与真正蛋白药物的研发生产相一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与社会、行业接轨。另外,根据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医药特色,开设病理检验、实验动物学、抗体制备、临床分子诊断、动物细胞培养等实验,这些实验除了培养学生基础生物技术技能之外,加入医学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及技能,更适应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更适于快速发展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

(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通过对学生实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那些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毕业生,而我们的某些授课内容缺乏纵深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并不系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同时注重了某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诊断学”授课中,增加遗传病的介绍,如常见遗传病的临床特征、分子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临床生物技术检测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等内容,以培养具有良好医学基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生物技术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方向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改变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通过思考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能够培养出与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弘艺,张旭光,邵露等.生物技术专业现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