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1 11:3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篇1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目前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针对目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发展道路,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篇2

3、建设护苗系统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

4、营养午餐配合素质教育,为国育英才。

5、喝牛奶,保健康。

6、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营养餐发展。

7、“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8、“营养 食品安全与健康”。

9、“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10、“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副标题:预防慢性病,从青少年抓起。

11、“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12、“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篇3

食品添加剂是消费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深入探讨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助于增强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储藏时间,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营养更成分等。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基本没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为了提高食品品质,或者满足食品保鲜、防腐或者加工工艺的需求,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少量的用来改善食品风味、储存性质、组织结构以及外观的非营养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内涵

站在营养价值的角度上来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不一定必须食用食品添加剂。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看,企业为了开发食品资源,满足食品加工需求,增强食品吸引力,在生产和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但是消费者主观上并不想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剂,很多时候都是被迫食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最大区别在使用标准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严格,具体包括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限量以及使用目的等。使用限量是使用标准的重要数据,用ADI值表示。当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较低时,即ADI值低于食品,此时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当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较高时,即ADI值高于食品,则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在技术方面应该明确有必要添加,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证明食品添加剂安全可靠。

3、食品添加剂的类型

食品添加剂分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以及营养食品添加剂三大类。国内外将食品添加剂分成23大类,主要包括乳化剂、着色剂、抗结剂、酶制剂、抗氧化剂、水分保持剂、漂白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面粉处理剂、膨松剂、增味剂、消泡剂、营养强化剂、护色剂、凝固剂、稳定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被膜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安全性

1、食品添加剂是否影响食品安全

如果食品添加剂用量在合理范围内,则不会影响食品安全。只有当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或者天机非食用物质,才会影响食品安全。

第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全面。具体表现是:首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作用等方面认识不正确,有的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误解心理,提高经济效益,向消费者承诺其产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从而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加深。许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消费者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有的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从而将责任归结到食品添加剂上,进而导致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

第二,食品添加剂在合理、科学基础上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具体表现是: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质量检验,并利用遗传、亚慢性、急性以及传统致畸等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评价,保证其使用后对人体健康无安全隐患,才能投入使用。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应该采用国家标准GB2760规定的食品种类名称、产品名称,防腐剂、着色剂和甜味剂等产品都标有具体的名称。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用量规定更加严格,用量更少;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联系更加密切,对食品工业的创新有着积极作用。食品添加剂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便于操作、价格低廉、储藏方便等优势。将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产品中,能够改变食品色泽,保持食品营养,延长食品保存期,改变食品色泽,提高食品工艺性能,保持食品品质统一性。食品添加剂种类众多,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国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比如,有的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吊白块、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等工业级化工产品或者工业用添加剂,使食品添加蒙受不白之冤,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如果正确使用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有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一种营养物质。比如,我国研发了一种新的防腐剂――乳链菌肽。乳链菌肽是一种氨基酸,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其含有丰富的锌、硒、铁、维生素A、维生素E等物质,所以不存在超标使用的问题。

2、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是营养化、多功能化、天然化。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有益无害的,其发展主流是营养、多功能、天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食品的色、香、味,还关注食品安全、影响和健康,食品添加剂功能更加多样化,人们更加重视食品添加的保健性和安全性。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学合成技术的提高,食品添加剂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可能会逐渐淡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区别。

3、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作用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应该看到,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缺乏食品添加剂,则会减少能消费食品的品种,降低食品的保存时间,甚至有的食品可能会出现曲霉菌素繁衍、变质等不安全因素,影响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可知,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提高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所采取的措施

1、对食品添加剂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大型食品企业一定的扶助,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各大型企业间应该加强食品生产技术交流,完善工艺流程。当市场上出现新产品时,需要进行严格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反复试验,保证食品安全。各食品公司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各环节质量的控制,遵照卫生标准,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大食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保证人们能够吃着安全、放心的食品。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增强法律意识。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如《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等。国家需要加强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建设,提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可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盟经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和处罚力度。各国和各企业都要向人们宣传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让人们知道在安全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使用。或者举办与“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娱乐节目,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学到与食品添加剂知识,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

2、保证食品安全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机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让法律条文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感知、所认可。另外,法律法规也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同时,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保证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的食品。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机制,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净化食品源头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建立合理的检测体系,严格控制食品不安全的源头。加大新技术研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对食品添加剂实施严格检测。

第二,加大违法的行政处罚力度。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则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让其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如果处罚过轻,起不到威慑作用,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才能遏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状况。

第三,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条件和标准,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有着严格要求,只有符合生产条件才能投入生产,同时,需要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保证书,召回责任书保障食品的安全。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公民食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需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明白自身的责任。因此,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水平,应该正确引导公民,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止其被生厂商所欺骗。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生产食品,保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安全,同时,需要提高食品生产职工的卫生意识,保证生产各环节的卫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生活,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由于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频频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因此,需要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和违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

3月14日下午,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于教学楼2栋209教室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各食堂餐饮公司、档口、大宗物资供应商、超市及相关食堂从业人员集体学习了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部委联合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文件,会议由覃永主持。

会上,陈佳丽就文件精神和具体政策规定进行了宣讲和解读,肖征碧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覃永就下一步学院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食堂要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各食堂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学习,高度重视,时刻警惕,筑牢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5

3.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4.大家来学营养知识,人人学会自我保健

5.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6.建设护苗系统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

7.营养午餐配合素质教育,为国育英才

8.喝牛奶,保健康

9.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营养餐发展

10.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11.营养 食品安全与健康

12.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13.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14.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15.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相关恶性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发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农科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衔接学科。因此,如何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是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医学背景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课程兴趣的关键。本文在对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调查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潍坊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共计10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四毕业班学生(半年实习)48名,在读学生54名。另外选择38名代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设置调查。

(二)研究方法

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授课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其中课程内容设置部分每个条目给出非常有必要、较有必要、一般、没必要四个选项,并依次赋予分为4、3、2、1,得分越高,认为越有必要开设相关内容。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采用自填问卷的形式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设置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共15章内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公共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预防、特殊人群营养、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较普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和老师对疾病与健康的关注度大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关注。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识不一致的有:在读学生认同度高于毕业生的有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认同度高于在读学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毕业生认同度高于教师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教师、在读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同见表1。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认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与毕业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教师与在读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与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0.60。在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学生对课程内容认同度与老师最接近,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也经历了在校学习的过程,但经过在食品、疾控、检验等相关行业的实习,接触和处理了当前社会最新的、最贴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和教师、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0.60。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时间安排

1.学时安排。本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学绪论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2%,营养学基础学时数为5~6学时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46%,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52%,公共营养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特殊人群营养学时数为4学时的占55.9%,临床营养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70.6%,营养与疾病学时数3~4学时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预防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2.2%,食品添加剂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1.8%,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7.8%,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预防学时数为4~5学时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2.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设定理论课程为3时,每部分内容的学时数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

在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等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临川营养、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课、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学时数少于调查结果,学生要求相应增加。原因可能为这些内容既涉及到营养又涉及到疾病,营养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了解本专业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根据调查结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节的学时数可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更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类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体现医学院校为背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优势,有利于扩宽就业途径。

2.课程安排。根据本次调查,7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应该安排在第3学期,该结果和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致。宁波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开设在第4学期,第三学期主要学习食品及食品工程相关课程,这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依托的学校的性质有关。医学院校医学是强项,培养的学生是体现医学背景,掌握医学知识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宽口径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强项,培养掌握各种检测技术、食品研发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方法及手段

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导入法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维生素C这节内容时,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图片及视频,以及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的图片、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讲解维生素C的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导致的体征及疾病等内容。把食物与预防疾病紧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对食品相关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其对医学相关课程的兴趣,有利于体现医学院校以医学为背景、预防为背景的专业特色。

本次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跟不上。这可能与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相关内容有关系,可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具体内容及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重点内容可利用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演示视频、多媒体课件和工业检验录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践行“浸入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可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及参考资料等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站。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信息,学生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网站上留言、提问,以便教师及时解答,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衔接作用。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

本次调查的102名学生中有4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传统的营养学实验,58%学生认为应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实验技术手段,3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案例讨论,把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定既要有传统的营养学实验,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又要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现代实验手段,还应把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三、讨论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环节雷同化程度高。同一专业的低水平、无差别、重复性建设,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极大地加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为此地方高校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专业特色是保持专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医学相关内容的教育,在课程、实验、实习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既懂食品知识,又懂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使学生成为掌握医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以及食品检测技术,熟悉GMP、HACCP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法规,熟练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食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与食品相关单位从事食品质量监控、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篇7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1-03

食品安全涉及从农产品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整个食品供应链,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能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国内外学者从供应链治理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生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和外部约束条件,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重点研究了食品产业链的治理结构、纵向契约协作和纵向一体化机制,认为食品产业核心企业对食品质量的刚性约束,能有效控制整个产业链的食品质量。[1-5]要想最终形成长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必须完善食品监管法律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和消费者的管理责任,形成合理的企业和社会责任分摊和收益分配机制。[6]然而,由于道德问题和经济动因,导致当前食品供应链的监管体系、契约协作、纵向一体化机制建设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存。本文以海洋石油食品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实践为例,提出机构消费者有效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进而形成推动改善宏观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管理机制。

海洋石油工业作为食品的机构消费者,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对生活物资供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分公司(简称“公司”),全资所属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一家为能源行业企业提供综合生活后勤支持的专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海上生活后勤服务提供商。公司每年为海洋石油海内外近200个项目提供1800万人・餐服务,供应生活物资超过37000吨。面对日益严峻的食1品安全形势和复杂作业环境下的海洋石油工业,公司在严格执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同时,经过十几年不懈的探索,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形成了基于食品安全保障的“NESAQ”生活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比较有效解决了交易成本高企引发的消费者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7]

1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研究背景

1.1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的研究是满足海洋石油特殊的供应链的要求

海洋石油工业作业场所在地域分布较广,多位于海上或距离市镇聚集区较远的偏远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受上述环境制约,具有“周期长,路途远,颠簸强烈,装卸难度高,运输窗口受控”等特点。

具备上述特点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与以新鲜蔬果、肉类鱼类等食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活物资保存时间短、易腐烂变质、品控难度高等天然特性相矛盾。食品的腐烂变质,不仅使其营养成分完全丧失,且会对海洋石油从业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失去使用价值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一旦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1.2 研究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是顺应行业发展特点,适应海洋石油工业规模增长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行业呈现出日趋强烈的关注饮食健康,重视食品安全的特点。公司通过分析两大主营业务市场,发现业主对高端配餐和工业物业服务的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供应商的要求逐渐提高。

近几年,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海洋石油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石油工业建设和作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09年以来,公司平均每天为海洋石油从业人员提供逾6万人餐的配餐服务,每年输往海上及陆地作业点的生活物资总量超过37000吨。公司依托海洋石油工业不断发展,但面对大量机遇的同时需要具备实力迎接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日益严格的营养、质量、安全、环保和效率的挑战。

2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及模型

2.1 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构建过程

基于公司定位、供应链改善和主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公司进行了生活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构建。构建过程分为设定/修订管理目标、识别管理要素、构建要素管理制度办法和技术手段、形成“NESAQ”管理体系、体系绩效评价与考核与体系持续改进六个部分(见图1)。

公司将系统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从“广义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出发,将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要素均纳入控制范围,深入分析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特点,经过科学研究与论证,设定了“食品安全保障”为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目标。其后,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和管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辨识出为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的管理目标,必须做到在“营养”、“环境”、“安全”(狭义安全)、“效率”、“质量”五方面,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在全供应链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2 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模型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各管理要素在体系结构中并非简单的罗列或堆叠。公司分别分析了各管理要素对健康保障管理目标的影响,准确梳理了各管理要素的联系,经过科学统筹的安排,使各管理要素相互补充地有机结合,使其分别统一于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管理体系(见图2)。

公司应用管理学原理分别对上述管理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和辨识,科学地设定各要素的管理子目标:营养管理方面坚持“科学管理,全面均衡”;环境管理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安全管理方面坚持“可控可溯,卫生放心”;效率管理方面坚持“响应迅速,保障及时”;质量管理方面坚持“合格优质,有证可循”。针对各管理要素的管理子目标明确之后,公司针对性地应用管理学工具,通过制度、组织、方法、技术相互结合,分别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要素管理子体系。

3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创新点

3.1 准确而系统地辨识了保障“广义食品安全”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各管理要素

在分析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时,传统思路普遍局限于食品质量安全层面。而对于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管理实际,传统管理思路难以达到全面有效的管控效果,甚至造成成本上涨和效果不佳的两难局面。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构建于对海洋石油工业特殊作业环境和工作特点,以及海洋石油生活物资全供应链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而准确地覆盖了影响海洋石油生活物资食品安全保障管理目标的各个方面,确定了营养、环境、安全、效率、质量为主要管理要素,并恰当地将各管理要素梳理、关联。以营养要素管理目标为引导,以质量要素管理目标为基础,以安全要素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效率要素管理目标为促进,以环境要素管理目标为补充的管理结构准确地反映了各管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鲜明的管理脉络和管理重点。通过针对性地推进各要素的管理效果,产生体系联动作用,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的目标,此为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的创新。

3.2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管理形成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2011年初,《小康》杂志和清华媒介调查实验室《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消费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其中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8]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及发达国家均未能幸免,“食品安全”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从包括战略方向、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三个层面的企业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NESAQ”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在战略方向上符合客户追求健康的价值主张;在运营上形成目标明确、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检验实验室方式,消除信息不对称风险,使企业内部供应链满足食品安全保障要求;在经济逻辑层面,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管理流程,降低内部交易费用提高带来管理费用增加对经营成本的冲击,并且客户看到食品安全保障努力后,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利润,防止企业为保证经营效果忽视食品安全。

3.3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管理对改善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效果形成推动机制

鉴于政府作为在无数食品安全案例中的局限性,食品安全治理需要发挥市场力量,特别是机构消费者的作用。工业企业作为食品的机构消费者,其有经济条件将部分监管职能内部化,并对宏观食品安全治理从两个层面实现完善的倒逼机制。其一是机构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的作用机制:食品安全检测出问题供应商惩罚批发商惩罚农户惩罚食品安全源头改善宏观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其二是机构消费者由自然人个体组成,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和管理手段的采用,对消费者个体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有很大影响,进而降低逆向选择行为,推动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其作用机理为机构消费者食品安全管理行为改善个体消费者在社会消费行为改善减少逆向选择消费行为提高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4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管理效果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公司致力企业转型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公司向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标志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的营养、环境、效率、安全以及质量因素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达到了一系列管理效果。

首先,通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稳妥实施。公司坚持严格执行生活物资验收与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操作规范,以高于国家或行业的检验标准平均每年完成6万余批次卫生检查及理化检验,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严把安全关,有效地保证了生活物资的安全属性,在近三年期间OSHA可记录事件数为“零”。高安全属性的生活物资供应服务间接保证了海洋石油工业生产平稳有序运行。

其次,高效率供应链架构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支持。公司通过合理布局海洋石油生活物资采购配送基地,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供应效率提高21.6%。较短的供应时间减弱了恶劣运输条件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资腐败变质的风险,为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目标创造了条件。公司推行科学的来料初加工标准,应用领先技术定制专用冷藏箱,使食品腐烂率降低14%,改善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资营养保持状况,减少了平台生活垃圾处理量,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标。

再次,通过营养调查和科学研究,公司掌握了大量海洋石油从业人员营养学基础资料,结合海洋石油生产劳动环境特点,以均衡保障营养和预防“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原则,开发制定了900余份营养食谱,在全部服务项目推广使用。此外,公司聘请、培养高级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百余名,每年举行数十次面向2400余名一线操作人员的营养配餐和科学烹调专题培训,作为有效实施营养干预的基础支持。科学定制营养指导,加强推行营养干预,提高营养管理水平,降低了营养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改善了海洋石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实现了深度食品安全保障。

通过建立和实施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涉及食品安全各主要管理要素的有效管控。同时,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可对宏观食品安全治理起到促进作用。而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成本可以通过全供应链优化和扩大市场份额稀释影响。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绩效还可提高客户忠诚度,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注重社会责任的中国海油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实践,对改善当下道德血液普遍缺失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A.Henness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a Reason For Food Industry Vertical Integration [J].Amer.J.Agr.Econ.1996,78:1034-1043.

[2]David A.Hennessy, Roosen J., and Miranowski, J.A. Leadership and the Provision of Safe Food [J]. 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4):862-874.

[3]Weaver,R.D.,Kim,T.Contracting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 2001(6):15-16.

[4]Hudson D.. Using Experimental Economics to Gain Perspective on Producer Contracting Behavior: Data Need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2001(6):5-16.

[5]Vetter, H., and Karantininis, K. Moral Haz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 [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271-279.

篇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28-01

民以食为天。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的合理平衡是我们健康的首要因素。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和蒙牛“OMP事件”等等,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涉及我们的健康,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是最基本的。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来维持自己的健康呢?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除了应该提高对不健康的食品的认识以及检举揭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之外,还应该学会从我们自身的日常膳食中来维持健康。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饮食观念要随着饮食科学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在追求食物色香味美的同时,更要注重食物的合理选择,达到营养、健康、卫生的要求。而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类、维生素等等。恰恰各种营养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补充。因此为了满足人体营养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尽量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

有营养师提出:早餐吃得好,午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必需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通过合理膳食而获得。营养因素对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晚年的健康状况更为密切。营养不足会使人体体质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加快衰老。营养过剩又会给人带来麻烦,如肥胖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第二是适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养生经验提出 “食不过饱”的主张,其目的就是要使饮食适度,饥饱适当,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过胖或消瘦。

篇10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它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它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必备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